2025年沪科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沪科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沪科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沪科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沪科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沪科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考古发现,良渚古城周边存在大规模水利系统,河道、灌水孔、排水槽,规划有致;存在众多宽大田埂,纵横交错,蔓延近8万平方米。在古城核心莫角山南侧还发现了20万公斤的稻谷堆积;这表明当时该地区()A.统治阶级主导农田管理和经营B.农业生产成为重要的经济活动C.国家政权的组织建设能力增强D.农业技术精耕细作的特征初显2、新中国成立初期,卫生部先后发布了《关于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指示》《关于预防霍乱的指示》《关于防止流行性脑膜炎的指示》。“一五”时期,卫生部又先后颁发了《关于防疫站暂行办法》《食堂卫生管理暂行办法》《传染病管理办法》《饮用水水质标准》《工业企业设计暂行卫生标准》《关于防治疟疾规划》。这些举措()A.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B.利于推动卫生防疫事业的制度化和规范化C.表明疫病防控需与经济建设相结合D.体现出民众普遍意识到公共卫生的重要性3、近年来,在政府的引导下,浙江出现了如图所示的特色农产品基地及产业链。这主要得益于()

A.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B.互联网和农业的结合C.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D.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4、椰枣树被称为“沙漠面包”,是阿拉伯人心中的“圣树”。唐代长沙窑生产的瓷器,出现了大量受西域文化影响的椰枣纹装饰(见下图),这些瓷器在西域大受欢迎。这反映出当时()

唐代长沙窑椰枣纹饰图唐代长沙窑椰枣纹饰图A.传统手工业适应了异域市场的需求B.瓷器成为陆上丝路的主要商品C.瓷器已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D.外贸税收成为国库的主要财源5、所有的人类历史都在一定的生态背景中展开,哥伦布开创了跨大西洋的物种交流,美洲印第安人因此获得了一大批新的植物和动物,但同时也染上了到那时为止他们仍不熟悉的破坏性疾病如天花等。美洲也向世界食品作物库作出了很多的贡献,其中一些作物给非洲和亚欧的广大地区造成了革命性的结果。该现象可说明()A.人们日常饮食结构渐趋合理B.推动世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C.价格革命冲击世界传统市场D.洲际间的物种交流得以发展6、下表是中国历代城市化率表。时间前14世纪2世纪745年1200年1820年1893年1949年城市化率(单位:%)15.9%17.5%20.8%22%6.9%7.7%15.4%

由此可推测()A.中国古代城市化率不断提高B.古代经济重心在农村C.唐宋经济繁荣推动了城市化D.明清城市化快速发展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1题,共2分)7、农业革命的最重要意义是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演变为食物___________者。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1题,共2分)8、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材料分析题(共4题,共36分)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53年江苏建省后,江苏省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改变了单纯由卫生机关孤立作战的局面,进入大规模的防治阶段。江苏在全国率先成立了血吸虫病科学研究机构,在流行病学调查、灭螺方法研究、治疗方法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成果,为1956—1957年大规模的群防群治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1955年,中共中央提出全国血防工作的方针和措施之后,江苏省迅速加以贯彻执行,从1955年12月到1957年底,在全省范围内掀起群防群治的高潮。1953年江苏建省后,江苏省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改变了单纯由卫生机关孤立作战的局面,进入大规模的防治阶段。江苏在全国率先成立了血吸虫病科学研究机构,在流行病学调查、灭螺方法研究、治疗方法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成果,为1956—1957年大规模的群防群治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1955年,中共中央提出全国血防工作的方针和措施之后,江苏省迅速加以贯彻执行,从1955年12月到1957年底,在全省范围内掀起群防群治的高潮。江苏省各血吸虫病流行区展开了大规模的群众性灭螺运动,消灭血吸虫唯一的中间宿主钉螺。在灭螺工作中,许多地方创造了与生产结为一体的新经验,有重点地结合兴修水利、增产积肥进行土埋钉螺工作。江苏省的治疗工作成效非常显著。截止1957年7月,江苏有30万血吸虫病患者治愈。不少社员经治疗后,积极投入生产,成为余粮户。从1958年到1960年,江苏省在农村推行合作医疗制度,减轻了病人在治疗期间的经济负担。江苏省探索的因时因地制宜的工作路子为我国的血防工作做出了榜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江苏省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意义。——摘编自施亚利《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运动研究(1949-1966》10、人类社会的发展演变离不开生产力的提高和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农业革命还触发了一场链式反应,它引发了城市化、阶级分化以及社会分裂,从而损坏了原始社会令人神往的平等,但这一来它打破了部落通过传统主义形成的约束性的结合,使人性得到了解放。——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和工厂制度的建立,大量人口涌入新的工业中心。在找到工作后,工人们却发现工作时间很长,一天工作16小时稀松平常。当工人们最后争取到分两班轮换的12小时工作制时,他们将这一改变看作一件幸事。如果仅仅是工作时间超长也可以忍受,因为他们的工作时间其实与实行家庭包工制时在家里工作的时间相仿,但是在习惯工厂的纪律和适应机器生产的单调乏味方面工人们遇到了真正的困难:他们随着工厂的汽笛声上下班,必须跟上机器的运转,并始终处于在场监工的严格监督下。——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生产关系变革的角度概括说明“农业革命触发了一场链式反应”。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工厂制给管理形式带来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11、现代化理论研究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8—19世纪;一些欧洲的社会学家以西方工业社会为对象,研究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发展规律。

二战后;现代化研究在美国兴起并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该理论认为现代化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内部,内部的障碍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不顺利的根本原因;现代化实际上是西方化或者美国化的过程,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这一理论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很多学者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探讨不同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模式。20世纪80年代,现代化理论从美国引进中国,不少学者开始将现代化概念和分析框架运用到社会科学研究中。

——据《传统与变迁——国外现代化及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等概述18—19世纪西欧经济、政治发展的主要状况。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医疗福利制度是宋代政府仁政思想的重要体现之一。宋代出现了“医政”概念,通过医政来推行医疗福利,同时它还抑巫扬医、培养人才、加强对医疗人员的管理。宋代的医疗福利对于皇族及官员采取了保健、治疗、用药等方面的制度及措施;对于军人采取了防病、医疗、抚恤等方面的制度及措施;对于平民百姓则采取建立医疗机构和药局机构的制度及措施,同时对于弱势群体采取法律保护。此外,宋代以建立义冢的方式,掩埋无主尸骸,预防疾疫发生,形成了生有所养,病有所医,死有所葬的系统化社会福利体系。——摘编自杜菁《宋代医疗福利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医疗福利制度的特点。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国贫民弱,医疗卫生状况十分恶劣。1949年11月,卫生部成立时专门设置了妇幼卫生局来保护妇女儿童的健康。1950年,《种痘暂行办法》规定:婴儿出生后六个月即应该接种牛痘,并且是免费接种。朝鲜战争爆发后,全国人民掀起了以反对美军细菌战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并于1952年成立了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1953年,毛主席指出:“看不起中医是不对的,把中医说得都好、太好,也是错误的。西医也有唯心论。中西医一定要团结。”同年,卫生部在工作报告中也指出,对于医务人员,要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在党的领导下,建国初我国的卫生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摘编自钟冰《建国初期党的领导集体的医疗卫生思想》

(2)根据材料二;指出建国初期我国重视医疗卫生事业的表现。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和建国初都重视医疗卫生事业的原因。评卷人得分五、论述题(共2题,共4分)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表。名称。

主要范围。

汉唐时期的。

“西域”

广义上泛指玉门关;阳关以西,狭义上主要指塔里木盆地及其周围地区。唐宋时期曾用“西天”指称更为遥远的印度。

宋明时期的。

“西洋”

最早见于五代;元代广为流布,明代特指东南亚;西亚、东非或印度洋周围国家;明末以后逐渐转向专指欧洲。

明末清初的。

“西方”

与“泰西”“太西"“极西”“远西”等同义词广泛流行,指称欧洲。

——摘编自欧阳哲生《中西交通史上的“西方"概念之探源》上表为古代中国关于“西方”名称变迁的主要历程。从中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摘编自齐爽《英国城市化发展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论证合理)评卷人得分六、简答题(共2题,共20分)15、算一算,1911、1924年的铁路总长(1924年全国铁路总长1。2万千米,其中大部分为外国人修建)分别占今天全国铁路总长的百分之几分析导致这种数据变化的原因。16、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20世纪30年代;为了应对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基本做法是什么?其特点是什么?

(2)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滯胀”现象,各国纷纷采取怎样的经济对策?

(3)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领导人邓小平采取了哪些措施使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B【分析】【详解】

依据材料“存在众多宽大田埂,纵横交错,蔓延近8万平方米。在古城核心莫角山南侧还发现了20万公斤的稻谷堆积”,结合所学新石器时代的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已经有了原始农业并有了一定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阶级分化,排除A项;这一时期并未形成国家,排除C项;精耕细作是铁犁农耕推动下产生的,排除D项。故选B项。2、B【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国家卫生部先后发布了《关于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指示》《关于预防霍乱的指示》《关于防止流行性脑膜炎的指示》”“又先后颁发了《关于防疫站暂行办法》《食堂卫生管理暂行办法》《传染病管理办法》《饮用水水质标准》《工业企业设计暂行卫生标准》《关于防治疟疾规划》”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举措利于为新中国卫生防疫事业的发展提供制度化保证,促进卫生防疫的规范化管理,B项正确;“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此说法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疫病防控需与经济建设相结合,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民众普遍意识到公共卫生的重要性,且此说法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3、B【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近年来我国浙江出现了农特基地及产业链,而产业链的沟通方式是通过网上订单和网络物流。因此浙江特色农业发展模式得益于互联网和农业的结合,B项正确;A项只是体现在消费领域,C项只是体现在农产品生产上,D项只是体现在农业种植上,ACD项不能包括材料中的整个产业链,排除ACD项。故选B项。4、A【分析】【详解】

根据“唐代长沙窑生产的瓷器,出现了大量受西域文化影响的椰枣纹装饰(见下图),这些瓷器在西域大受欢迎。”可得出中国的瓷器已经能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生产,满足了异域市场的需要,A项正确;没有比较,不能得出是主要商品,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瓷器生产的调整,而不是强调瓷器是否为象征,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税收的内容,也没有比较,不能得出主要的说法,排除D项。故选A项。5、A【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美洲印第安人因此获得了一大批新的植物和动物”、“美洲也向世界食品作物库作出了很多的贡献,其中一些作物给非洲和亚欧的广大地区造成了革命性的结果”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洲际见的物种交流,使得人们可以吃到很多种类的实物,说明人们的日常饮食结构渐趋合理,A项正确;推动世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是商业革命的影响,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B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价格革命”对世界传统市场的影响,排除C项;洲际间的物种交流得以发展只是材料反映的现象,不是该现象说明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A项。6、C【分析】【详解】

根据表格信息,唐宋时期城市化率较高,结合所学,可以推测是当时商品经济比较繁荣所致,故C项正确;1820年6.9%,与前面相比是下降的,排除A项;主体不等于重心,城市化率无法反映经济重心,排除B项;根据表格信息,明清时期城市化率下降,排除D项。故选C项。二、填空题(共1题,共2分)7、略

【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农业革命的最重要意义是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演变为食物生产者。故填空生产。【解析】生产三、判断题(共1题,共2分)8、B【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取得民族独立,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速度加快。因此,本题说法错误,一战改为二战。四、材料分析题(共4题,共36分)9、略

【分析】【详解】

(1)主要原因:根据“1955年;中共中央提出全国血防工作的方针和措施之后”得出党和政府统一领导的加强;根据“从1955年12月到1957年底,在全省范围内掀起群防群治的高潮。”得出社会动员的效益;根据“江苏在全国率先成立了血吸虫病科学研究机构,在流行病学调查;灭螺方法研究、治疗方法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成果,为1956—1957年大规模的群防群治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得出血防科研的作用;根据“从1958年到1960年,江苏省在农村推行合作医疗制度,减轻了病人在治疗期间的经济负担”得出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根据所学可得出爱国卫生运动的开展;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等。

(2)意义:根据“江苏有30万血吸虫病患者治愈。”得出保障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所学得出增强了人民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根据“江苏省探索的因时因地制宜的工作路子为我国的血防工作做出了榜样。”得出为全国疫病防治提供经验借鉴;根据“不少社员经治疗后,积极投入生产,成为余粮户。”得出推动了江苏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走在全国前列。【解析】(1)主要原因:党和政府统一领导的加强;社会动员的效益;血防科研的作用;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爱国卫生运动的开展;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

(2)意义:保障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增强了人民对党和国家的认同;为全国疫病防治提供经验借鉴;推动了江苏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走在全国前列。10、略

【分析】【详解】

(1)说明:根据材料“农业革命还触发了一场链式反应;它引发了城市化;阶级分化以及社会分裂,从而损坏了原始社会令人神往的平等”及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农业产生,生产关系发生变化。男子开始在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女子退居从属地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私有财产和私有制,产生了阶级,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国家应运而生。

(2)变化:根据材料“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和工厂制度的建立,大量人口涌入新的工业中心”可知,生产集中;根据材料“当工人们最后争取到分两班轮换的12小时工作制时”可知,实行倒班制;根据材料“他们随着工厂的汽笛声上下班,必须跟上机器的运转,并始终处于在场监工的严格监督下”可知,规章制度严格,纪律意识强化;生产过程始终被监督严格影响:根据材料“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和工厂制度的建立,大量人口涌入新的工业中心。在找到工作后,工人们却发现工作时间很长,一天工作16小时稀松平常。当工人们最后争取到分两班轮换的12小时工作制时,他们将这一改变看作一件幸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积极方面,有利于科学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挖掘工人劳动潜质;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等等;根据材料“如果仅仅是工作时间超长也可以忍受,因为他们的工作时间其实与实行家庭包工制时在家里工作的时间相仿,但是在习惯工厂的纪律和适应机器生产的单调乏味方面工人们遇到了真正的困难:他们随着工厂的汽笛声上下班,必须跟上机器的运转,并始终处于在场监工的严格监督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消极方面。阶级矛盾尖锐(或社会贫富差距加剧)。【解析】(1)说明:农业的产生使人类社会的生产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私有制;阶级和国家出现。

(2)变化:生产集中;实行倒班制;规章制度严格;纪律意识强化;生产过程始终被监督严格。

影响:积极—有利于科学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挖掘工人劳动潜质;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消极—阶级矛盾尖锐(或社会贫富差距加剧)1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关键是抓住时间“18—19世纪”、地点“西欧”,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发展的主要状况概述即可,比如,政治上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工人运动兴起,经济上发生了两次工业革命,实现工业化,对外通过殖民扩张、战争、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建立了以西欧为主导的世界市场等。【解析】状况:经济上;发生了两次工业革命,实现工业化;建立了以西欧为主导的世界市场。

政治上,建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工人运动兴起。12、略

【分析】【详解】

(1)特点:根据材料“医疗福利制度是宋代政府仁政思想的重要体现之一”可知;政府主导;重视,视医疗福利为推行仁政的重要方式。根据材料“宋代出现了‘医政’概念,通过医政来推行医疗福利,同时它还抑巫扬医、培养人才、加强对医疗人员的管理”可知,医疗福利的内容、对象涵盖广泛,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根据材料“宋代的医疗福利对于皇族及官员采取了保健、治疗、用药等方面的制度及措施;对于军人采取了防病、医疗、抚恤等方面的制度及措施;对于平民百姓则采取建立医疗机构和药局机构的制度及措施,同时对于弱势群体采取法律保护”可知,针对不对阶层,福利内容具有侧重性。根据材料“宋代以建立义冢的方式,掩埋无主尸骸,预防疾疫发生,形成了生有所养,病有所医,死有所葬的系统化社会福利体系”可知,具有一定的理性精神和人文精神。

(2)表现:根据材料“1949年11月;卫生部成立时专门设置了妇幼卫生局来保护妇女儿童的健康。1950年,《种痘暂行办法》规定:婴儿出生后六个月即应该接种牛痘,并且是免费接种”可知,重视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和法制建设。以防为主,从小抓起。根据材料“朝鲜战争爆发后,全国人民掀起了以反对美军细菌战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并于1952年成立了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卫生部在工作报告中也指出,对于医务人员,要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可知,加强思想教育,树立爱国爱民意识。根据材料“看不起中医是不对的,把中医说得都好;太好,也是错误的。西医也有唯心论。中西医一定要团结”可知,重视传统医学,中西医结合。

(3)原因: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央集权的加强和政府的重视、传统文化的影响、医疗事业的进步和医护人员的努力等方面回答。【解析】(1)特点:①政府主导;重视;视医疗福利为推行仁政的重要方式。

②医疗福利的内容;对象涵盖广泛;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

③针对不对阶层;福利内容具有侧重性。

④具有一定的理性精神和人文精神。

(2)表现:①重视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和法制建设。

②以防为主;从小抓起。

③重视传统医学;中西医结合。

④加强思想教育;树立爱国爱民意识。

(3)原因:

①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商品经济繁荣;建国初期;国民经济得到恢复,新政权得到巩固。

②中央集权的加强和政府的重视;政令畅通;上陈下达。

③传统文化的影响;特别是民本思想的传承。

④医疗事业的进步和医护人员的仁德之心。五、论述题(共2题,共4分)13、略

【分析】【详解】

从“西域”到“西天”再到“西洋”和“西方”“泰西”,反映了古代中国对“西方”空间认识的扩大和变化,其背后反映的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范围和途径的变化。学生在分析材料信息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来理解这些变化,提出观点并运用相关史实进行论证。学生可以对材料所反映的整体变化进行宏观解读,也可以就其中的具体变化进行微观论述。除示例外,学生还可以从唐宋时期的“西天”,明末清初的“泰西”“西方”等词的出现,以及明末清初“西洋”一词所指范围的变化等角度出发提炼观点。从中外交流的空间范围变化角度分析,可以展开如下论述:关于“西方”的名称变迁反映了中外交流的不断扩大。阐述:自张骞通西域后,“西域”成为汉唐王朝对外交流的主要通道,而用“西天”指称印度则反映了佛教传入中国后对外交流范围的扩大。“西洋”这一称呼的出现,反映子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和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同东南亚、西亚、东非及印度洋周围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明末,“西洋”范围的变化和“西方”“泰西”等词的出现,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中国与欧洲的联系加强。【解析】示例1:

观点:关于“西方”的名称变迁反映了中外交流的不断扩大。

阐述:自张骞通西域后;“西域”成为汉唐王朝对外交流的主要通道,而用“西天”指称印度则反映了佛教传入中国后对外交流范围的扩大。“西洋”这一称呼的出现,反映子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和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同东南亚;西亚、东非及印度洋周围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明末,“西洋”范围的变化和“西方”“泰西”等词的出现,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中国与欧洲的联系加强。

示例2:

观点:从“西域”到“西洋”反映了对外交流路线的变迁。

阐述:汉唐时期,经济和文化重心在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期作为政治中心,沟通“西域”的陆上丝绸之路成为当时对外交流的主要路线。唐宋以后,由于经济和文化重心的南移,长安、洛阳失去政治中心地位,以及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崛起,沟通与东南亚、西亚、东非或印度洋周围国家等“西洋”区域联系的海上丝绸之路,成为当时对外交流的一条重要路线,“西洋”的称呼日渐流行。14、略

【分析】【详解】

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设问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首先,根据图示信息可得出观点1: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其次,根据图示及所学可知,分别从工业化为农业革命提供了技术支持;工业化为商业革命拓展了市场;工业化使交通运输工具不断革新,等方面论述说明,例如:工业化为农业革命提供了技术支持。工业化使农业工具和农业技术得到改良,随着农村生产力不断发展,不但剩余粮食增多,而且解放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的乡村人口转移到城市,为城市化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等要素。工业化又为商业革命拓展了市场。工业化使交通运输工具不断革新,商品销售市场不断扩大,商品生产日益扩大化,为城市化的发展积累了资金等要素。最后,总结升华,明确结论,工业化所带来的农业革命和商业革命都加快了城市化的发展进程,是城市化发展的核心动力。

首先,根据图示信息可得出观点2: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是互为动力共同发展的关系。其次,根据图示及所学可知,分别从工业化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城市化进程对工业化的推动两方面分析说明,例如:工业化启动后,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发农业革命和商业革命。农业剩余劳动力、粮食产量增加、商品销售市场扩大、商业财富增加等因素共同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各种生产要素和经济资源向城市转移和集中,使资源得以有效配置。给企业节约了生产成本,增加了经济收益,使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进而推动了工业化的发展。最后,总结升华,明确结论,城市化和工业化交织在一起所产生的相互促进作用,加速了工业化进程,同时也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解析】观点1: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

工业化为农业革命提供了技术支持。工业化使农业工具和农业技术得到改良;随着农村生产力不断发展,不但剩余粮食增多,而且解放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的乡村人口转移到城市,为城市化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