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华东师大版选择性必修1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5年华东师大版选择性必修1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5年华东师大版选择性必修1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5年华东师大版选择性必修1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5年华东师大版选择性必修1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华东师大版选择性必修1历史上册月考试卷798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有同学查阅郡县制相关资料时发现:“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即位。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五年初置东郡。”这说明A.秦国在战国时期率先设立郡县制B.秦国已将郡县制作为中央管理地方的统一定制C.秦对新征服的领土均已采用郡县制D.郡县制作为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在秦统一之前已出现2、下图雕塑为卢森堡于1988年赠给联合国的礼物。其设计旨在呼吁。

A.和平B.发展C.平等D.团结3、公元前403年,雅典民主政治再度恢复后,雅典规定,公民大会每年对所有法律进行审核,如有人提出异议,公民大会则对有关法律进行讨论,并选举一个1000人以上的立法委员会裁决,在此期间,新法应当公布在雅典广场上供人们讨论。如果新法遭遇失败,则提案人有可能受到严厉制裁。这一规定A.扩大了公民大会权力B.增强了公民的责任意识C.防止了公民权力滥用D.推动民主政治走向繁荣4、“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是建国初期一幅名为《选好人,办好事》宣传画的宣传语,它说出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村民自治制度5、19世纪后期以来,西方国家大多规定:文官不得参加党派政治活动和捐助政党活动经费,不得参加竞选和兼为议员。该规定A.消除了文官队伍的贪污腐败B.推动了政治和管理分离C.降低了文官制度的权威地位D.导致了文官人数的膨胀6、湖北省松柏汉墓48号木牍《二年西乡户口簿》是目前我们所见到的第一份汉代乡级户口簿,记载了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江陵西乡的户口情况,其部分内容如下,《二年西乡户口簿》对人口的详细统计,有利于。户数大男小男大女小女人口总数数量1196户991人1045人1695人642人4373人

(大男;大女:年纪15—56岁的男子、女子;小男、小女:年纪7—14岁的男子、女子)

①均田制度的推行②加强对人口的控制。

③方便征收人头税④保证政府财政收入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有史家指出,没有政治现代化,则军事、科技等方面的现代化往往是徒劳,这便是甲午失败的最基本的原因,至于多开两炮,少打两炮,那是小事也。依其观点,可能对以下哪一条建议的评价相对较高()A.重筹国防,以图将来B.抓住时机,全面变革C.惩处腐败,整顿吏治D.取缔洋教,传播国学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研究隋唐以前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机制的沿袭与变革情况:。朝代。

特点。

地方。

沿革情况。

秦。

传承开创。

郡县制。

秦朝建立后;全面推行郡县制,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汉。

汉承秦制。

西汉初年:

(1)_________(制度名称);

东汉:州;郡、县。

汉初(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来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基础上,汉武帝颁布(3)“_____”,_______。

东汉时“州”由监察区变为行政区;成为郡以上的一级政区。

隋。

承前启后。

州;县。

隋废郡;由州直辖县。

唐。

发展完善。

道;州、县。

州的行政权力萎缩;

监察区“道”(4)________________。

9、中国古代的国家政治治理。

国家治理体系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其中治理国家的政治制度体系是共中的一个重耍组成部分。(1)完成下列提纲。(将字母分别填入相应空格中)

A.削弱地方权力与加强中央集权的地方官制。

B.选择标准的演变与不断制度化的趋势。

C.君主专制下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D.由官员兼任到设立专门机构的演变趋势。

E;“家国一体”政治特点的先秦政治制度。

(2)若就提纲中的“二”展开论述;可选择下列哪三则材料?(选字母)

10、(一)官员的选拔。制度时期内容世官制西周至。

春秋官位世袭的制度,____世代垄断高官荐举功劳制春秋。

战国举荐有才能的人为官,或依据____授予官职“以法为教”

“以吏为师”秦朝向官吏学习____而为官察举制汉代含义察举指先____而后____形成汉武帝时期形成汉武帝时期内容察举指先考察而后推举,重点考察被举者在乡里的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然后推荐为官或提拔任用。分____(岁举)和____(无固定时间)常科为岁举,有人数规定,有具体标准,如孝廉、茂才等;特科有具体标准但无固定时间,如贤良方正、贤良文学、明经等。内容察举指先考察而后推举,重点考察被举者在乡里的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然后推荐为官或提拔任用。分____(岁举)和____(无固定时间)常科为岁举,有人数规定,有具体标准,如孝廉、茂才等;特科有具体标准但无固定时间,如贤良方正、贤良文学、明经等。评价为两汉政权选拔了大批人才评价为两汉政权选拔了大批人才此外,积____为官和____等也是两汉官员选拔制度的重要补充此外,积____为官和____等也是两汉官员选拔制度的重要补充九品中正制魏晋。

南北朝背景东汉末年政治与社会秩序大乱,豪强大族控制地方选人权推行220年,魏王曹丕推行此制推行220年,魏王曹丕推行此制内容在各州、郡设置____、____,中正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评定州、郡士人的资品,分为九等,写出评语。获得____的士人,由吏部授官内容在各州、郡设置____、____,中正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评定州、郡士人的资品,分为九等,写出评语。获得____的士人,由吏部授官评价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____。但后来逐渐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评价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____。但后来逐渐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11、民族交融往往通过战争;和亲、改革与管理、经济交往等方式实现。按照这种分类;与下列事件对应,填写在答题纸上(填写序号和文字)。

①征伐匈奴②设河西四郡③孝文帝改革。

④文成公主进藏⑤建立榷场⑥设宣政院。

。民族交融的方式事件战争

和亲

改革与管理

经济交往

12、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秦汉时期田赋秦朝“收泰半之赋”;汉高祖实行十五税一的税率,汉景帝改为三十税一人头税秦朝的主要有口赋。汉朝的分口赋、算赋。汉朝还征收________税秦朝的主要有口赋。汉朝的分口赋、算赋。汉朝还征收________税徭役秦汉徭役有更卒、正卒、戍卒三种秦汉徭役有更卒、正卒、戍卒三种隋唐时期隋朝主要向民众征收租调役唐朝实行________制,租、调之外的役,用“庸”代替唐朝实行________制,租、调之外的役,用“庸”代替780年,唐朝政府改行________,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分夏、秋两次征收780年,唐朝政府改行________,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分夏、秋两次征收宋朝征收两税,但________繁杂多变,往往超过正税数倍宋朝除了征收代役金外,还经常再派发各种徭役宋朝除了征收代役金外,还经常再派发各种徭役王安石推行________王安石推行________元朝基本上沿袭唐朝的租庸调与两税法,分别施行于北方和南方。元朝在税粮外又有“科差”明朝明初赋税分夏税、秋粮两次征收。正统年间,江南部分税粮折银征收送赴北京,称“________”明朝后期,张居正在全国推行________明朝后期,张居正在全国推行________清朝康熙帝规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帝实行“________”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约2000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约2000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3、魏晋时期开始实行租庸调制。A.正确B.错误14、开创郡县制度和行省制度的朝代是秦朝与元朝,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化,是中国省制的开端。A.正确B.错误1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据此,中央政府在广西设立了广西壮族自治区。A.正确B.错误16、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形成了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最高统治集团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A.正确B.错误17、地理环境并非雅典民主制度形成的决定性因素。A.正确B.错误18、特别行政区与民族自治区是具有独立主权的实体。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材料分析题(共1题,共7分)19、材料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980年下半年,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叶剑英委员长直接主持下,我国开始对宪法进行大规模、全局性的修订。经过两年多的讨论、修改,1982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部宪法(“八二宪法”)在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正式通过并颁布。第四部宪法继承和发展了1954年宪法的基本原则,总结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并吸收了国际经验,是一部有中国特色、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根本大法。为了适应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变化,全国人大对这部宪法逐步进行了修改、完善,使这部宪法更好地发挥根本大法的作用,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党史知识800问》(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八二宪法”制定的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八二宪法”颁布的意义。评卷人得分五、论述题(共3题,共9分)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8世纪末期;政府中开始出现职业行政官员,主要负责各部内务,这就是英国近代最初意义上的文官。这时英国两党制基本形成,辉格党;托利党轮流执政。由于官吏的任用以党派为基础,讲关系、重门第,致使不少庸碌之辈和腐败分子混入了政府系统,而有真才实学的人则受到排挤。这样就会造成大批管员失业,使现政府效率低下贪污腐化,甚至引起政治震荡和社会动乱。

1833年;有些较大的部门开始以公开考试;择优录用的方式招最官员,走出了考试任官的第一步。1855年,英国根据(诺斯科特一屈维廉报告)进行文官制度的重大改革、颁布了《关于承用王国政府文官)的第一个根密院命令,并成立了文官事务委员会主管文官考试录取工作,至此,英国文官制度初步形成。1870年,英国又顿布了关于文官制度的第二个根密院命令,以法律的形式最终确认了(诺斯科特屈维廉报告)的构想,这是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关键一步,以后经过英国历届政府的完善和补充,最终确立了整套文实制度。

英国19世纪70年代确立的文官制度延续至今;尽管竞争;通才、中业、常任等原则一直未变,但政府的职能、文官的任务却不断地变革,以使其不断完善。

——编自唐莹莹《浅谈英国文官制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编对一幕发生在10世纪英国的人物对话场景,(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英国当时政治领域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21、中国使用货币的历史悠久,形成了一部丰富多彩的货币发展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时期典型货币基本描述夏商周

在考古发掘中,夏商遗址出土了大量天然贝,贝作为货币一直沿用到春秋时期。春秋战国

青铜货币大量出现,货币形状繁多,其中赵国布币、齐国刀币、秦国圆形方孔钱、楚国蚁鼻钱较著名。秦汉

秦始皇规定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圆形方孔的半两钱;汉武帝废除汉初郡国制币权,由中央统一铸五铢钱。唐

唐高祖下令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结束了秦汉以来以重量定名的钱币体系,此后货币以通宝、元宝相称。北宋

宋仁宗下令设益州交子务,由京朝官一二人担任监官主持交子发行,并“置抄纸院,以革伪造之弊”,严格其印制过程,这便是我国最早由政府正式发行的纸币—“官交子”。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以上时期货币形制演变特点的理解。(要求: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也开启了崭新而漫长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历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不懈的努力,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结合史实,写一篇关于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短文。

写作要求:

(1)以文章的形式呈现,逻严谨,过液自然。

(2)内容全面,史论结合,表达准确,语句通顺。

内容包括:

(1)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评卷人得分六、简答题(共2题,共10分)23、二战后;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的外交事业迅速崛起,成为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表现之一。

(1)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对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邻近周边国家分别实行什么外交方针?

(2)70年代;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有利条件有哪些?

(3)为什么也是在70年代;中美关系恢复了正常化?

(4)举两个例子,表现我国在进入21世纪后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政治与经济等事务?24、“思考点”,为什么抗日根据地与革命根据地采用了不同的政权模式?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D【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五年初置东郡”说明郡县制在秦统一以前作为新的地方行政区划而出现,故D选项正确;“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可知,秦统一全国以前已经出现了郡县制,无法得出秦国在战国时期率先设立郡县制,故A选项错误;将郡县制作为中央管理地方的统一定制是在秦朝统一全国以后,而不是秦国时期,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郡县制作为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在秦统一之前已出现,无法得出秦对新征服的领土均已采用郡县制的内容,故C选项错误。2、A【分析】【详解】

材料中打手结的枪支形象体现的是对和平的渴望,因此A正确,BCD排除。故选A。3、B【分析】【详解】

本题材料主要研究的是雅典对法律的重视,从时间上看是在伯利克里雅典民主政治繁荣以后出现的现象。从材料可知,雅典对法律问题的解决过程,有助于增强雅典公民的责任意识,减少权力的滥用,B项正确;根据题干内容可知,一部分立法权转移到立法委员会,这对公民大会的权力有所削弱,排除A项;C项说法绝对化,排除C项;雅典民主政治在伯利克里以后逐渐衰落,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4、A【分析】【详解】

从材料“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材料中的制度是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故A项正确;B项是我国的政党制度,排除;C项是民族政策,排除;D项是基层民主制度,排除。

点睛:材料“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正确答案。5、B【分析】【详解】

不允许文官介入政党政治活动,这样有助于文官保持政治中立,推动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B正确;A中“消除”表述绝对,排除;禁止文官介入政党政治不会降低文官制度的权威,C排除;D与禁止文官介入政党政治无关,排除。6、D【分析】【分析】

【详解】

材料中汉代乡级户口簿详细记载了汉武帝时期江陵西乡的总户数;总人口数及男女长幼情况;这有利于政府掌握当地百姓户数及人数情况,加强对人口的控制,方便政府征收人头税,保证政府财政收入,②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材料中“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是汉武帝时期,而均田制在北魏时期开始推行,①不符合题意,排除ABC三项。故选D型。

【点睛】7、B【分析】【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没有政治现代化;则军事;科技等方面的现代化往往是徒劳”说明史家正确分析了甲午战败的原因,即单纯向西方学习科技不能使中国富强,必须进行全面的社会变革,故B正确。A不对,国防不是作者强调的重点,排除;CD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故选B项。

【点睛】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8、略

【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在地方推行的制度是郡国并行制;推行郡国并行制,使中央集权受到威胁,最终引发了七国之乱;后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强化了中央集权;唐朝时期州的行政权力萎缩,监察区“道”逐渐演变为行政区,权力扩大。【解析】郡国并行制推行郡国并行制,使中央集权受到威胁“推恩令”中央集权得到加强逐渐演变为行政区,权力扩大。9、略

【分析】【详解】

(1)一;贵族政治指的是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夏商周的制度都具有“家国一体”特点,所以1)应填E;二、根据材料中的皇权加强、地方管理由中央垂直管理等可知,这里强调的是中央集权,所以二出应填C;且2)处应填A;三、标题是选官制度的演变,而中国的选官制度的标准经历了从血缘到德才、门第和才学的演变,且不断制度化,所以1)处应填B;四、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在封建社会初期往往由官员兼任,随着历史发展,后来设立专门机构进行监察,所以1)处应填D。

(2)根据材料可知,“秦代行政图“,反映的是秦代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下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有关,故B项正确;“清掣签金瓶”反映的是清朝利用民族政策加强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下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有关,故C项正确;都护府是汉、唐时期中原王朝为监护边境各族而设置的军事机构,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故E项正确;“清民间匾额”反映的是科举制的发展,与君主专制下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无关,故A项错误;西周著作反映的是西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历史,当时还未产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故D项错误。【解析】(1)一;1):E;二、C;2):A;三、1):B;四、1):D

(2)B、C、E10、略

【分析】【详解】

①结合所学可知;西周至春秋实行官位世袭的制度,贵族世代垄断高官;

②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为荐举功劳制,即举荐有才能的人为官,或依据军功大小授予官职;

③结合所学可知;秦朝实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官员选拔制度,即向官吏学习律令而为官;

④⑤结合所学可知;汉代实行察举制,察举指先考察而后推举;

⑥⑦结合所学可知;察举制分常科(岁举)和特科(无固定时间)常科为岁举,有人数规定,有具体标准,如孝廉;茂才等;特科有具体标准但无固定时间,如贤良方正、贤良文学、明经等;

⑧⑨结合所学可知;积功劳为官和征辟等也是两汉官员选拔制度的重要补充;

⑩⑪⑫结合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即在各州;郡设置资品、大中正,中正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评定州、郡士人的资品,分为九等,写出评语。获得中正的士人,由吏部授官;

⑬结合所学可知,九品中正制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后来逐渐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解析】贵族军功大小律令考察推举常科特科功劳征辟资品大中正中正中央集权11、略

【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征伐匈奴属于战争方式;文成公主进藏属于和亲方式;设河西四郡、孝文帝改革和设宣政院属于改革与管理的方式;建立榷场属于经济交往的方式。【解析】战争:①征伐匈奴;和亲:④文成公主进藏;改革与管理:②设河西四郡③孝文帝改革⑥设宣政院;经济交往:⑤建立榷场。12、略

【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朝的分口赋;算赋。汉朝还征收财产税。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实行租庸调制,租;调之外的役,用“庸”代替。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780年,唐朝政府改行两税法,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分夏、秋两次征收。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征收两税,但附加税繁杂多变,往往超过正税数倍。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王安石推行募役法。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初赋税分夏税;秋粮两次征收。正统年间,江南部分税粮折银征收送赴北京,称“金花银”。明朝后期,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康熙帝规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帝实行“摊丁入亩”。【解析】财产租庸调两税法附加税募役法金花银一条鞭法摊丁入亩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3、B【分析】【详解】

唐朝开始实行租庸调制,故题目错误。14、B【分析】【详解】

郡县制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并非秦朝开创,故该说法错误。15、A【分析】【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据此,中央政府设立了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等,故正确。16、B【分析】【分析】

【详解】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主要表现为分封制和宗法制,在分封制下,地方诸侯拥有很大的实权,故最高统治集团并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17、A【分析】【详解】

自然环境对文明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决定性因素。雅典民主制度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是海外贸易和工商业比较发达,所以该说法正确。18、B【分析】【详解】

特别行政区与民族区域自治区都是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遵循宪法的前提下实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离的部分,是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故该说法错误。四、材料分析题(共1题,共7分)1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第一问根据“1980年”时间线索,合中国现代史所学知识,可以联系“文化大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等所学知识。即“文化大革命”结来:十ー届三中全会召开,提出实行改革开放:原有宪法无法适应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民群众的呼吁和要求: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推动宪法修订。第二问主要考查有效信息的提取,根据材料“继承和发展了1954年宪法的基本原则,总结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并吸收了国际经验”“为了适应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变化”等信息可以归纳出正确答案;主要是继承和发展“”五四宪法”;吸收国际经验;经过愤重讨论和修订;逅应改苹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与时俱进;反映人民主权,充分保障人民权利。

(2)根据材料”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一部有中国特色、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根本大法”“対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等信息,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可以概括出正确答案。即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法制进程;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合法权利;有利于中国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结和发了前代究法的经验;可以为后世宪法提供借作用;推动中国改革开放;传播宪法精神,有利于提高公民法律意识。【解析】(1)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来:十ー届三中全会召开,提出实行改革开放:原有宪法无法适应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民群众的呼吁和要求: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推动宪法修订。

特点:继承和发展“”五四宪法”;吸收国际经验;经过愤重讨论和修订;逅应改苹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与时俱进;反映人民主权,充分保障人民权利。

(2)意义: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法制进程;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合法权利;有利于中国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结和发了前代究法的经验;可以为后世宪法提供借作用;推动中国改革开放;传播宪法精神,有利于提高公民法律意识。五、论述题(共3题,共9分)20、略

【分析】【详解】

根据“18世纪末期,政府中开始出现职业行政官员,主要负责各部内务,这就是英国近代最初意义上的文官”可得出该材料的主题是英国的文官制度。对话的内容可从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具体内容、特点、产生的影响等方面概括。【解析】对话主题:英国的文官制度。

甲:听说了吗?我们普通人也可以通过考试成为政府行政部门的事务官了。

乙:啊?有这么好的事吗?

甲:当然了;因为枢密院最近颁布了一个《关于录用王国政府文官的命令,并成立了文官事务委员会主管文官考试录取工作。

乙:这真是件好事;枢密院为什么要颁布这个命令啊?

甲:还不是因为以前在官员的选拔和任用上存在问题。你看以前官吏的任用常以党派为基础;讲关系;重门第,致使不少庸碌之辈和腐败分子混入了政府系统,而有真才实学的人则受到排挤、打压。这样造成了政府效率低下,腐败泛滥,甚至引起政治震荡和社会动乱。

乙:还真是;国家存在问题就应该进行改革。这样今后我们也有学习的动力了。

甲:是啊,我们好好努力,争取考上事务官。一方面可以为国家出力,另一方面在没有严重过错的情况下,也可以使自己衣食无忧了。2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首先要根据材料总结出夏商周至北宋货币形制变化的基本特征。根据材料可知,货币经历了贝→金属货币→纸币的演变历程,体现出从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转变的特征;根据材料“秦始皇规定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圆形方孔的半两钱”可知,由形制杂乱繁多向统一的货币形制转变;根据材料“汉武帝由中央统一铸五铢钱”可知,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转变;根据材料“唐高祖下令以通宝、元宝相称”可知,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转变;根据材料经历了贝→金属货币→纸币的演变历程,体现了由金属货币向纸币转变。其次,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分析造成当时货币形制发生变化的原因和变化的影响,来进行理解即可。【解析】先秦至北宋货币形制演变表现出如下特点:由使用天然货币向使用人工货币转变;由形制杂乱繁多向统一的货币形制体系转变;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转变;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转变;由金属货币向纸币转变。中国古代农业的持续发展、手工业技术的进步,特别是铸币技术的进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专制皇权的加强,使中国古代货币形制逐渐走向规范固定。中国古代货币形制的演变推动货币制度和货币体系逐渐完善,促进了经济发展,方便了人民生活,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22、略

【分析】【详解】

结合材料所给的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