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牛津译林版选择性必修1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5年牛津译林版选择性必修1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5年牛津译林版选择性必修1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5年牛津译林版选择性必修1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5年牛津译林版选择性必修1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牛津译林版选择性必修1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319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我国许多地区发展了冬暖式温室大棚,增加了农民收入,丰富了我国冬季城乡居民的蔬菜供应。冬季利用塑料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在西安市郊取得成功,在贵阳市郊却失败了,其原因最可能是:()A.市场竞争激烈,大棚蔬菜价格低,农民积极性不高B.贵阳市郊冬季温和,塑料大棚生产的优势不明显C.贵阳市郊冬季多阴雨天气,光照不足D.贵阳市郊交通不便,生产的蔬菜不能远销2、自然界鬼斧神工,形成了许多天然的“桥”,关于图中“桥”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B.乙: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C.丙:广泛分布在西南地区D.丁:在华北平原比较常见3、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某河流流量补给示意图”,图中数码表示的河流补给类型正确的是())

A.B.①——冰川融水补给C.②——地下水补给D.③——雨水补给④——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4、植物是反映自然界的一面镜子,下图为某游客拍摄的亚马孙雨林某植物的外形景观图。据此判断该植物的生长环境()

A.少雨,树种为细长的针叶树B.多雨,且土壤的矿物质含量较丰富C.多雨,但土壤中的矿物成分较少D.雨量的季节变化较大5、一艘海轮从上海出发驶向美国旧金山。当海轮途经下图中P点时正值日出,图中EF线表示晨昏线。读图,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最接近()

A.15°NB.15°SC.23°26′ND.23°26′S6、读“太阳直射点移动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直射点从①到⑤需要1回归年B.直射点在②处时是12月22日前后C.直射点位于①、③、⑤时都是春分日D.直射点在从②到③期间,全球白昼逐渐变长7、四姑娘山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与汶川县交界处,是横断山脉东部边缘邛崃山系的最高峰。四姑娘山由四座连绵不断的山峰组成,它们从北到南,在3—5公里范围内一字排开,其高度分别为6250米、5664米、5454米、5355米。四姑娘山以雄峻挺拔闻名,区内褶皱强烈,山体抬升,河流下切,山体陡峭,直指蓝天,冰雪覆盖,银光照人。四姑娘山区内褶皱强烈的地质作用是()A.山体抬升,河流下切作用B.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挤压C.昼夜温差大,断裂发育,地质风化作用强D.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8、影响——决定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2)周期:一个____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9、黄赤交角的含义: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的夹角,目前为____。10、读我国部分地区春季某时天气系统图(单位:百帕);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两处中____为高气压中心,按天气系统的气流状况划分属于____。图中乙处中心垂直方向气流运动状况为____(填“上升”或“下沉”),出现____天气。

(2)甲、乙两气压中心控制地区,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___。

(3)图中①②两条锋线中,冷锋是____。

(4)图中A、B两城市气温较高的是____,此时B城市刮____风。11、读“我国部分地区春季某时天气系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两处,______为高气压中心,按天气系统的气流状况划分属于______,图中乙处中心垂直方向气流运动状况为______(填“上升”或“下沉”)。

(2)甲、乙两气压中心控制地区,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_____。图中两城市气温较高的是______;此时长春刮______风。

(3)图中①②两条锋线中,冷锋是______。锋线旁阴影为雨区,A雨区在锋______(填“前”或“后”),B雨区在锋______(填“前”或“后”)。12、锋与天气。

(1)冷锋与暖锋。

图甲为____,它的显著特点是:。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强势气团____________气温状况____________气压状况____________天气状况____________

图乙为____,它的显著特点是:。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强势气团____________气温状况____________气压状况____________天气状况____________

(2)准静止锋。代表性天气准静止锋名称梅雨____贵州冬无三日晴____天山北坡持续雨雪____华南冬季降水____13、读“某月的亚洲季风图”(左图)和“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图”(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表示的是北半球的______季节,此时亚欧大陆上形成_______(气压中心的名称)切断了_______(气压带名称);使其只能保留在海洋上。

(2)左图所示的季节,其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对应右图中的_____(填E或F或G序号)位置,此季节环地中海地区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

(3)左图所示季节,B处盛行____季风(风向),其主要成因是_____;半年后,A处盛行_____季风(风向),其主要成因是______。14、下图为亚洲季风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在甲、乙两图中,表示亚洲l月季风的是________图,表示亚洲7月季风的是________图。

(2)在甲图中,A气压名称为________,在其控制下,天气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

(3)B、C、D三字母附近的箭头,表示冬季风的是________,表示夏季风的是________。

(4)东亚季风的成因主要是________。15、下图为某半球极点为中心的气压带风带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为____半球气压带,填出气压带的名称: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

(2)填出图中风带的风向:⑤____风,⑥____风,⑦____风。

(3)此时地球处于____附近(填近日点或远日点),盐城昼____(填长于或短于)夜。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6、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_____)A.正确B.错误17、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伏旱”均与副热带高压有关。(_____)A.正确B.错误18、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所形成的________。(判断对错)A.正确B.错误19、三角洲平原形成于河流入海口。____A.正确B.错误20、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伏旱”均与副热带高压有关。(_____)A.正确B.错误21、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是形成东亚季风的重要成因。(_____)A.正确B.错误22、北半球冬季,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高压切断。(_____)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综合题(共4题,共8分)2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参果喜光热,不耐高温,光照不足会延迟成熟;根系发达,并能分泌酸性物质;富含硒、锌等微量元素,口感甜润、皮薄汁多,是国际公认的优质保健水果。云南石林县石漠化严重,这里的石漠化土地属于成土母质(岩石被风化后形成的疏松风化物,是形成土壤的原始物质),从没有长过庄稼。这样的石漠土质,却成为最适宜人参果生长的“沃土肥田”,出产的人参果品质好,并且经过三到五年的连续种植后,能够适合其他农作物的种植。为提高经济效益,当地人参果示范基地采用单枝吊蔓技术种植,即在大棚顶部拉上铁丝,将吊绳绑在铁丝上,另一端绑在植株基部,将植株绕在吊绳上(图a)。图b为人参果常规种植。(1)分析石漠土质对人参果品质的有利影响。

(2)说明采用单枝吊蔓种植的原因。

(3)分析人参果种植对改造当地石漠化土地的作用。

(4)请对当地人参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圭亚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国土面积小,人口少。境内有圭亚那高原,是南美洲第二大高原,海拔为300-1500m,西部和南部地势较高,向东;向北缓倾。森林面积占全国土地面积的83%,森林覆盖区土壤肥力较低。下列左图为圭亚那位置图,右图为该国首都乔治敦气温和降水量图。

(1)简述圭亚那的地理位置特征。

(2)描述乔治敦的降水季节变化特征;并分析其降水成因。

(3)分析圭亚那森林覆盖区土壤肥力较低的原因。2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鱼粉是水产动物最好的动物性原料。世界年产量500万-600万吨,其中秘鲁年产130万-150万吨,在中国年进口鱼粉100万-130万吨中约70%来源于秘鲁,位于首都利马(Lima)的是鱼粉企业的总部。秘鲁鱼粉企业高度集中,鱼粉生产加工自动化程度高。从船上原料鱼卸货进厂到生产加工鱼粉都是自动化完成。风“一边是海水一边是沙漠”,是对秘鲁鱼粉加工企业的生动写照。

(1)简析秘鲁沿海形成“一边是海水一边是沙漠”景观的成因。

(2)简要说明秘鲁成为世界重要鱼粉出口国的条件。

(3)每隔几年,秘鲁沿海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可比常年高出3~6摄氏度现象,这个过程称为厄尔尼诺。这种现象对全球产生重大影响。简要说出厄尔尼诺对秘鲁鱼粉出口以及矿产开发产生的影响。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晚白垩纪时期,岩浆活动频繁,全球气温偏高,太平洋板块间歇式做俯冲运动,导致我国东南沿海形成了高大的沿岸山系。该时期沿岸山系海拔超过3000m,对大气环流、水文水系产生了重要影响。早第三纪起,沿岸山系逐渐被削低,目前残存的武夷山脉最高峰海拔仅2160m。江汉地区的半咸化湖沉积物中,保留了部分岩盐矿床,记载了晚白垩纪时期的沧海桑田。下图示意晚白垩纪时期我国东南地区的地形和水系。

(1)从地质作用的角度;分析我国东南地区沿岸山系形成与削低的过程。

(2)推测晚白垩纪时期古江南河的水文特征。

(3)简述晚白垩纪时期江汉地区出现岩盐矿床的原因。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C【分析】【分析】

【详解】

大棚蔬菜市场需求量大;价格高,A错误。贵阳虽然纬度低,但海拔高,冬季气温偏低,B错误。贵阳市位于云贵高原,冬季受昆明准静止锋影响,由于位于冷气团一侧,多阴雨天气,光照热量不足,不利于温室大棚生产,C正确。交通不是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C。

【点睛】

昆明准静止锋又称云贵准静止锋,是一个在云贵高原的大气现象,主要由变性的极地大陆气团和西南气流受云贵高原地形阻滞演变而形成,云层低而薄,易形成连阴雨天气。该天气现象多出现于冬季,其间出现日数约占全年的一半。贵阳“天无三日晴”便同昆明准静止锋活动有关。2、C【分析】【分析】

【详解】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黄土桥受流水侵蚀作用而形成,主要分布于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A错误。海蚀桥为海蚀作用形成的地貌,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区,B错误。喀斯特地貌的溶洞桥,属于分布于石灰岩广布地区,属于流水溶蚀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我国西南地区多喀斯特地貌,C正确。风蚀桥为风力侵蚀地貌,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干旱地区,D错误。故选C。

【点睛】3、C【分析】【详解】

①最为稳定,是地下水补给,A错;②只在春季有补给,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B错;③夏季补给量大,冬季补给量小,是雨水补给,C对;④在冬季补给,是湖泊水补给,D错。故选C。4、C【分析】【详解】

由材料可知,该植物生长在亚马孙的热带雨林中。热带雨林全年高温多雨,乔木很高大,树根都比较浅,树根长成巨大的板状根也有利于支撑高大的树木;雨水淋溶作用强,土壤中的矿物成分较少,AB错误、C正确;热带雨林全年高温多雨,雨量的季节变化小,D错误。故选C。5、B【分析】【详解】

由材料可知:P点时正值日出,图中EF线表示晨昏线。因此EF右侧为昼半球,则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排除A、C。图中南极圈未进入极昼,说明太阳直射点未到达23°26′S,则B正确,D错误。故选B。6、A【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①为春分,⑤为第二年春分,直射点从①到⑤运行为太阳直射点的一个回归运动,需要1回归年,A对。②处为北回线,直射点在②处时是夏至日前后,为6月22日前后,B不对。春分日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并且向北移动,则图中直射点位于①、⑤时都是春分日,③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为秋分日,C不对。直射点在从②到③期间,太阳直射点向南半球移动,故南半球大部分地区白昼逐渐变长,北半球大部分地区白昼逐渐缩短,另外还有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D不对。故选A。7、B【分析】【分析】

【详解】

由材料可知;四姑娘山是横断山脉东部边缘邛崃山系的最高峰,其褶皱强烈的地质作用是受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挤压作用,岩层发生弯曲变形,产生褶皱,B正确;D错误;山体抬升,河流下切作用形成峡谷,A错误;褶皱与断层是不同的地质构造,褶皱强烈,不是指断裂发育,C错误。故选B。

【点睛】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回归年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23°26′10、略

【分析】【分析】

该题主要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图的判读;及其对当地天气的影响难度较低。

【详解】

(1)甲地气压高于周围;应为高压中心;其气流运动方向为顺时针旋转辐散,属于反气旋系统。乙处中心气压低于周围,受气压梯度力影响,水平方向周围气流流向中心,中心气流上升,水汽凝结,易成云致雨。

(2)甲地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气温日较差大;乙地受低压控制,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小。

(3)根据等压线分布;①地受来自西北方向的冷空气移动影响形成冷锋,②地受来自南侧的暖空气影响形成暖锋。

(4)A地位于暖锋锋前;受冷空气控制,气温较低;B地位于暖锋锋后,受暖空气控制,气温较高。B地受东南方向高压影响,吹东南风。

【点睛】【解析】甲反气旋上升阴雨甲①B东南11、略

【分析】【分析】

本题以等压线图为材料背景;考查天气系统及其影响,难度较低,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

【详解】

(1)由图示等压线的分布规律可知;图中甲;乙两处,甲处气压从四周向中间逐渐增大,为高气压中心,按天气系统的气流状况划分属于反气旋;图中乙处为低压中心,按天气系统的气流状况划分属于气旋,中心垂直方向气流运动状况为上升。

(2)晴天白天气温高;夜间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受甲高压系统控制的地区,天气晴朗,气温日较差较大。图示两城市为长春和哈尔滨,长春的纬度低,此时受暖气团控制,而哈尔滨纬度高,受冷气团影响,温度低,所以图中两城市气温较高的是长春;根据等压线的递减规律以及风的形成可知,此时长春刮偏南风。

(3)本题考查锋面气旋。近地面的锋面往往和气旋结合在一起,称为锋面气旋。气旋的左侧为冷锋系统,右侧为暖锋系统。所以图中①为冷锋,②为暖锋。A位于冷锋的锋后,B位于暖锋的锋前。【解析】甲反气旋上升甲长春偏南风①后前12、略

【分析】(1)

根据图示;图甲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形成冷锋。冷锋过境前当地受暖气团控制,此时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冷锋过境时由于受到冷空气的影响,出现降温;气压升高、阴天大风等天气,可能有短时强降雨;过境后当地受冷气团控制,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天气转晴。根据图示,图乙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形成暖锋。暖锋过境前当地受冷气团控制,此时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天气晴朗;暖锋过境时由于受到暖空气的影响,出现升温、气压降低、多出现连续性降水但强度不大等天气;过境后当地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转晴。

(2)

我国准静止锋主要有4个:6月份,我国江淮地区受势力相当的冷暖气团影响形成江淮准静止锋,受准静止锋影响该地形成梅雨天气;冬季冷空气遇到云贵高原阻挡形成的昆明准静止锋;冷空气南下遇到天山阻挡形成的天山准静止锋;以及华南地区冬季南下冷空气偏弱形成的华南准静止锋。【解析】(1)冷锋暖气团冷锋冷气团较高降温较低较低升高较高天气晴朗阴天大风;可能有短时强降雨天气晴朗暖锋冷气团暖锋暖气团较低升温较高较高降低较低天气晴朗多出现连续性降水强度不大天气晴朗。

(2)江淮准静止锋昆明准静止锋天山准静止锋华南准静止锋13、略

【分析】【分析】

本题以季风气候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图为材料背景;主要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

图示盛行从海洋吹向陆地的风;应是北半球的夏季;亚欧大陆上陆地升温快形成印度低压(或者是亚洲低压),它割断了30°N附近的副热带高气压带,使其只能保留在海洋上,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形成夏季风。

(2)

根据上题可知;该季节是北半球夏季,气压带和风带北移。看图对比发现E图的气压带和风带靠北位置,所以对应E。北半球夏季时,环地中海气候区的气候是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高温少雨。

(3)

从图中风向和上题已知季节判断;B处盛行西南季风,成因是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气压带和风带随之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半年后,即北半球冬季,A处盛行西北季风,是因为冬半年亚欧大陆降温快,形成高压,海洋形成低压,所以主要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点睛】【解析】(1)夏印度低压(亚洲低压)副热带高气压带。

(2)E高温少雨。

(3)西南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西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14、略

【分析】【分析】

本题以亚洲季风示意图为背景;考查季风的风向;气压中心名称、天气特点等基础知识。

(1)

l月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亚欧大陆形成冷高压,因此风从陆地高压吹向海洋,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在东亚形成西北风,在南亚形成东北风,与甲图风向吻合。l月亚欧大陆形成印度低压,切断的副热带高压带残留在海洋上,在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东亚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东南风;在南亚由于东南信风带北移,跨越赤道右偏为西南风,与乙图吻合。

(2)

l月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亚欧大陆形成冷高压,称为亚洲高压;由于高压中心空气受冷,气流下沉,因此在其控制下,天气的主要特点是寒冷干燥。

(3)

冬季风为偏北风;与D箭头相符,夏季风为偏南风,与B;C箭头相符。

(4)

东亚处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濒临世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形成典型季风。

【点睛】【解析】(1)甲乙。

(2)亚洲高压冷干。

(3)DB;C

(4)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15、略

【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和季节移动;结合图示作答,难度较小。

(1)

由图可知图中的风向向右偏;所以为北半球,根据纬线可知①为赤道低气压带,②为副热带高气压带,③为副极地低气压带,④为极地高气压带。

(2)

北半球0-30°为东北风;30°-60°为西南风,60°-90°为东北风。

(3)

此时气压带风带北移;太阳直射点直射北半球,北半球为夏季,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盐城昼长夜短。

【点睛】【解析】(1)北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

(2)东北西南东北。

(3)远日点长于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6、√【分析】【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而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故正确。

【点睛】17、√【分析】【分析】

【详解】

“梅雨”产生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边缘的锋区(可称梅雨锋),是极地气团和副热带气团相互作用的产物。梅雨雨带的位置和稳定性,与副热带高压的位置(脊线一般稳定在北纬20°~25°之间)和强度密切相关;大体上从7月中旬到8月中旬,长江中下游地区被副热带高控制,形成“伏”旱。本题描述正确。18、×【分析】【分析】

【详解】

地球自转导致昼夜交替现象。昼夜现象则是因为地球自身不发光;不透明;导致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而形成的。因此题目中的表述是错误的。

【点睛】19、√【分析】【详解】

当挟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挟带的泥沙便会沉积在河口前方,形成近似三角形的堆积体,称为三角洲。随着沉积物质的增加,堆积体向海洋一侧扩展,发展成为面积广大的三角洲平原。据此可知,三角洲平原形成于河流入海口。故本题结论是正确的。20、√【分析】【分析】

【详解】

“梅雨”产生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边缘的锋区(可称梅雨锋),是极地气团和副热带气团相互作用的产物。梅雨雨带的位置和稳定性,与副热带高压的位置(脊线一般稳定在北纬20°~25°之间)和强度密切相关;大体上从7月中旬到8月中旬,长江中下游地区被副热带高控制,形成“伏”旱。本题描述正确。21、×【分析】【分析】

【详解】

东亚季风的形成主要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南亚夏季风的形成与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有关,所以错误。

【点睛】22、×【分析】【分析】

【详解】

北半球冬季;陆地降温较快,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冷高压,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故错误。

【点睛】四、综合题(共4题,共8分)23、略

【分析】【详解】

(1)本题结合人参果的生长习性及石漠土质的特点即可。由材料可知石漠土质为岩石被风化后形成的疏松风化物;因此本题解答的关键点为“岩石”及“疏松风化物”。“岩石”比热容小,升温与降温更快,受其影响当地气温日较差大,利于果实有机质积累;“岩石”为矿物的集合体,因此风化物可以提供较多的矿物质,使果实富含微量元素;“疏松风化物”土质疏松,透气性好,利于作物扎根生长。当地“从没有长过庄稼”,因此人为污染少。

(2)本题主要考查重点在于学生的读图能力。对比图a与b可知;单枝吊蔓可以通风透气,减少病虫害;增加生长空间,提高产量。果实悬挂,减少因与地面接触所产生的阴阳面,果形匀称,着色均匀,同时光照条件更好,口感更好;由于人参果果皮薄,地表为岩石的风化物,因此果实悬挂可以减少地表对果实表皮的破坏。

(3)由材料可知;当地石漠化土地为岩石被风化后形成的疏松风化物,因此地表颗粒粗大,不利于保存水分;由“很难生长植物”可推测土壤有机质含量少;位于云贵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人参果发根系发达,可固定成土母质,可减缓水土流失;根系分泌酸性物质,可加速岩石风化,促进土壤的形成;人参果生长可以增加土地中的微生物量,也能增土壤有机质。

(4)可持续发展应在保证经济稳步增长的同时又不破坏生态环境。培育优良品种、对农产品进行生加工、创建品牌效应、发展观光旅游、加强宣传,扩大消费市场等措施即可促进经济增长,又不会破坏生态环境。【解析】(1)石漠化土地以沙石为主;透气性好(土质疏松,利于扎根生长);利于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果实有机质积累;石头风化物提供较多的矿物质,使果实富含微量元素;土地未经过种植,人为污染少(未受人为污染)。(3点即可)

(2)吊蔓种植通风透气;减少病虫害;减少阴阳面,糖分更多且分布更均匀,口感更好,品质优(果形匀称,着色均匀;光照均匀,果实光泽度好)【增加光照也可以】;由于人参果果皮薄,可以减少地表对果实表皮的破坏;增加生长空间,提高产量。(1;3点减少病虫害和减少地表对果实的破坏为必答点)

(3)发达的根系;固定成土母质,减缓水土流失;根系分泌酸性物质,可加速石头风化,进土壤的形成;增加土地中的微生物量,也能增土壤有机质。

(4)引进和培育人参果优良品种(加快吊蔓等种植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开发人参果加工产品,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借助互联网,发展“农户+互联网”模式,扩大消费市场;结合人参果采摘等打造人参果旅游文化节,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从生产(生态保护)、加工、营销(品牌建设)、知名度四方面答题)24、略

【分析】【分析】

考查地理位置的描述;影响降水的因素、热带雨林地区土壤肥力低的原因。

【详解】

(1)地理位于特征可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邻位置三个方面来描述;从图中看圭亚那地处北半球、西半球的热带低纬度地区,位于南美洲东北部,东北部濒临大西洋,与其相邻的国家有委内瑞拉、巴西等。

(2)结合图例;可知该地区降水季节变化大,一年中有两个雨季,分别是5~8月和11月到次年1月;从图中可读出该地位于7°N附近,5~8月气压带和风带北移,该地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形成雨季;11月~次年1月气压带和风带南移,来自海洋的东北信风在北部沿海地区受地形阻挡,形成丰富的地形雨。

(3)结合该地的气温和降水量图,可知该地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土壤易冲刷流失,淋溶作用强,热带雨林生态环境中的物质循环旺盛,土壤中的养分迅速分解,部分被地表植被快速吸收,导致土壤中养分积累较少。【解析】(1)位于北半球;西半球的热带低纬度地区;地处南美洲东北部;东北濒临大西洋;邻国有委内瑞拉、巴西等。

(2)特征:降水季节变化大;一年中有两个雨季。原因:5~8月气压带和风带北移,此时北部沿海地区主要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形成雨季;11月~次年1月气压带和风带南移,来自海洋的东北信风在北部沿海地区受地形阻挡,降水丰富。

(3)地形以高原为主,气候高温多雨;土壤易冲刷流失,淋溶作用旺盛;热带雨林生态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速率很高;土壤养分分解迅速,地表植被吸收快,导致土壤中各种元素的积累相对较少。25、略

【分析】【分析】

本题目以秘鲁为背景材料;考查自然景观;渔业生产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

(1)据图可知;秘鲁沿海西邻太平洋,出现西边是海水;秘鲁沿海位于东南信风;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受地形影响,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沿海有秘鲁寒流经过,降温减湿作用明显,植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