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版)DB32∕T 4422-2022 近岸海域海洋环境在线监测站点建设技术规范_第1页
(高清版)DB32∕T 4422-2022 近岸海域海洋环境在线监测站点建设技术规范_第2页
(高清版)DB32∕T 4422-2022 近岸海域海洋环境在线监测站点建设技术规范_第3页
(高清版)DB32∕T 4422-2022 近岸海域海洋环境在线监测站点建设技术规范_第4页
(高清版)DB32∕T 4422-2022 近岸海域海洋环境在线监测站点建设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近岸海域海洋环境在线监测站点建设技术规范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theconstructio2022-12-31发布2023-01-31实施发布I Ⅲ 1 1 1 24.1代表性 24.2可比性 24.3经济性 24.4安全性 24.5稳定性 2 25.1站点组成 25.2搭载平台 2 35.4监测单元 35.5控制单元 3 35.7供电单元 45.8安全防护单元 45.9监控平台 4 5 5 57试运行 57.1试运行期 57.2试运行期比对 5 5附录A(规范性)在线监测仪器设备工作环境条件 6附录B(规范性)水质在线监测仪器设备的技术指标 7参考文献 8Ⅲ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江苏省生态环境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1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GB/T4208—2017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4696中国海区水上助航标志GB/T12763.2海洋调查规范第2部分:海洋水文观测GB/T12763.3海洋调查规范第3部分:海洋气象观测GB/T14914.2海洋观测规范第2部分:海滨观测GB17378.3海洋监测规范第3部分:样品采集、贮存与运输GB17378.4海洋监测规范第4部分:海水分析HJ212污染物在线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HJ442.1—2020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一部分总则HJ730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HJ731近岸海域水质自动监测技术规范海洋资料浮标作业规范小型海洋环境监测浮标对海洋生态环境要素进行自动测量和存储,并将测量结果等现场数据实时传25建设内容5.2.5在线监测站点正常运行气温要求不低于-15℃,并能满足抗多雷暴、多盐雾和一般无线电电磁35.2.6在线监测站点显著位置应按照GB4696的规定标示专用标志,并标注权属单位、联系电话等5.3.1采配水单元应包括采水、预处理和配水3个分单元。基于平台类型、监测参数类型等确立采水5.4.3水质在线监测设备测试原理应按照GB17378.4的规定执行。能在监测区域环境条件下正常工5.5.3各动力部件的输出端子均应具有短路保护及过5.5.4存储容量应满足不低于1年的监测数据量。5.5.5数字量输入输出通道、模拟量输入通道等应考虑2个~3个冗余通道,便于f)用户管理功能。45.6.2数据采集频率要求数据采集频率要求如下:a)水质传感器数据应满足每15min不少于1次;b)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活性磷酸盐数据应满足每1h不少于1次;c)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类数据应满足每2h不少于1次;d)气象传感器数据应满足每1min不少于1次;e)波浪、海流等数据应满足每30min不少于1次。5.6.3.1数据采集传输按照在线监测周期自动执行,并实现远程控制、加密与备份。采集装置采用统一的通信协议,以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实现数据及主要状态参数的传输,并能进行权限设置。5.6.3.2数据采集传输与现有数据接收系统无缝衔接。数据采集和传输能自动记录,工作可靠有效。5.6.3.3能在现场及远程进行人工参与控制,现场能动态显示系统的实时状态、各单元设备工作状态、各个测量参数数据。5.6.3.4应具备断电后自动恢复功能,各测量参数的原始数据应能储存1年以上。5.6.3.5应具有自动备份功能,同时保存相应时期发生的有关校准、断电及其他状态事件记录,动态异5.6.3.6数据传输至岸上接收单元,应按照HJ212的规定执行。5.7供电单元5.7.1岸基式站点宜采用搭载平台上稳定的交流电源供电用电,并配备不间断电源。5.7.2浮标式站点宜采用太阳能电池和大容量免维护蓄电池的电源组合方式,单一直流供电,能保证连续阴雨7d以上正常运行。5.7.3单元应配有电源过压、过载和漏电保护装置。5.8安全防护单元5.8.1根据现场环境,岸基式站点宜安装视频监控系统。5.8.2浮标式平台应配置全球定位系统(GPS)或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应配备防雷装置、雷达反射装置、航标警示灯及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等;雷达反射装置反射面积不应小于5m²,警示灯可视距离不应小于4.5km;浮标体外舷应安装防碰护舷装置。5.8.3浸入水下组件应达到GB/T4208—2017中IP68防护等级。5.8.4传感器宜应用紫外灯、铜转刷、自动刷等防生物附着措施。浮标体表面应采用防污、防腐蚀和防生物附着的特殊材料或涂料等涂敷保护。5.8.5应配备自动报警系统,浮标超出设定范围、仪器舱内进水、监测值超出预设值、电量不足等状况时能自动报警。5.8.6监测区域不符合附录A中工作环境条件或有明显结冰且浮标不易回收时,应远程控制关闭系统。5.8.7现场端仪器设备所产生的废液应在现场端收集、定期回收并按规定妥善处理。5.9监控平台5.9.1.1供电电源为220V±22V,配置不间断电源,供监控中心整体运行时间不少于2h。56安装调试6.1安装线监测系统故障调试中断,在线监测系统恢复正常后,应重新开始调试,调试连续运行时间不低于7试运行8.1试运行及运行期间,岸基式站点数据传输率不应低于95%,有效数据传输率不应低于90%。浮标式站点数据传输率不应低于90%,有效数据传输率不应低于85%。要求应按照HJ731的规定执行。6DB32/T4422—2022(规范性)在线监测站点中在线监测仪器设备应能在表A.1环境条件下正常运行。气温/℃水温/℃风速/(m/s)表层流速/(m/s)7(规范性)在线监测站点中水质在线监测仪器设备的技术指标参见表B.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