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培育“工匠精神”的培养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思考_第1页
基于培育“工匠精神”的培养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思考_第2页
基于培育“工匠精神”的培养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思考_第3页
基于培育“工匠精神”的培养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思考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培育“工匠精神”的培养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思考摘要:工匠精神是新时代职业教育的灵魂,坚持德技并修、工学结合,与技术技能人才职业素养融合,实施工匠精神“广谱式”培育,明确主体运行模式以及融合路径,能够有效解决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根本问题,成为重塑学生新素质的内在支撑。关键词:技术技能人才;工匠精神;职业素养;融合路径一、工匠精神培育与技术技能人才职业素养融合的运行模式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中,以工匠精神培育作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切入点和制高点,可以避免陷入培养、生产“机器人”的尴尬地位,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职业院校需要通过四大主体各司其职,协同联动,有效汇聚资源和要素,构建人才培养创新生态圈,形成工匠精神培育与技术技能人才职业素养融合的运行模式。二、工匠精神培育与技术技能人才职业素养融合路径(一)政府层面:完善制度机制工匠精神起源于社会分工的职业化发展需求。由于社会发展的历史原因,锻造工匠精神的制度存在严重缺失。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文明,养成非“一日之功”,既要有政府层面的制度保障,同时还需要大国工匠的榜样激励,才能形成一种工业文化,成为推动工业由大转强的发展灵魂。工匠精神培育离不开科技、人文、制度的保障:一是完善法律法规,接轨国际产品质量标准。工匠精神要求市场主体自身自律、以质取胜、精益求精,这就需要国家为市场主体的规范、有序竞争提供良好的驱动和保证,从源头控制,实施严格的与国际接轨的产品质量认证体系,从而夯实崇尚工匠精神的社会基础。二是保护知识产权,激发市场活力。工匠精神需要知识产权护航,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不解决,工匠精神很难落地。以创新驱动经济发展,鼓励创新创造,提高产品品质,保护知识产权,倡导工匠精神,厚植文化土壤,激发市场活力,这是工匠精神培育的内生动力。(二)学校层面:创新融合路径1.创新动力保障机制职业学院通过构建“一推、二牵、三提升”的教师队伍发展机制,引导教师全身心投入“三全育人”过程中,开展德育创新工作,通过政策引领,落实价值激励,探究实际行动层面的灌输与规制。“一推”就是在教师队伍发展机制上建立“跨层聘用”机制,健全能上能下、优胜劣汰、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将教学、科研、育人、管理服务等纳入绩效考核改革,健全完善以业绩和贡献为导向的分配机制,激励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牵”就是通过设立百万教科研奖励基金,推动创新教学团队建设。职业院校建立项目制管理,以立项管理方式推动人才培养方案研制、课程建设、基地建设以及项目遴选,持续释放教师教科研活力。“三提升”就是促进高素质师资与创新团队建设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协同育人质量提升以及服务社会影响力提升。2.创新人才培养体系(1)以深化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为主线: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专业教学体系,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与创新创业教育启蒙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通识课组成的第一课堂,由全人教育、素质教育组成的第二课堂。通过把职业素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大学生知识、能力的综合发展。(2)以丰富项目实践为辅线:搭建分层和多元化实践体系,完善顶层设计,打造独具特色的“三全育人”。职业院校可根据学生特点将实践项目划分为社团类项目、社会实践类项目、竞赛类项目、创新创业类项目和科技服务类项目;将专题讲座分为人文素养类讲座、技术发展类讲座、师友计划、企业家论坛等,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3)以提升创新创业文化为隐线:开展职业活动,开辟专栏,进行文化再造。以生为本,通过“职业教育活动月”“技能大师工作室”“一院一品”“一院一坊”等系列活动,培植匠心文化,提高大学生职业素养。同时,发挥引领作用,打造榜样文化,开辟学校“建设者、故事、校友”等栏目,强化价值激励,滋养和承载工匠精神培育,营造尊崇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促进大学生突破自我,凝聚匠心。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推进现代学徒制。职业院校要利用社会资源,开展校企合作,发挥行业专家、企业高工、专业教师的协同育人作用,从政策、内容、操作、培养等层面让名师巧匠渗透到育人各环节,在真实的工作环境、项目任务规则下科学引导、言传身教,培养大学生对职业的敬畏、对技艺的执着、对新技术的求知欲,切实推进现代学徒制培养。(2)改革课程教学。课程是教与学的相互纽带,职业院校在兼顾专业、职业特点的基础上,分析梳理专业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及职业能力,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从目标、知识、过程和评价等环节纳入工匠精神培养。(3)强化实践技能训练。职业院校在深化实践教育、技能训练中,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发展,始终坚持培养德技并修人才。通过产教融合,创新育训一体模式,让学生在教与学中扮演职业角色,了解熟悉职业情景,教育引导学生爱岗敬业、专注专业、注重细节、精益求精,规范职业行为,培养职业精神。4.推进工匠精神培育与德育相融合一是建构工匠精神培育的基础理论,梳理工匠精神历史演进、哲学发展、价值内涵以及价值向度,明确工匠精神培育与德育融合的社会政治责任。二是优化德育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准确把握工匠精神的价值导向、重要内容和德育功能,如以鲁班文化、红船精神、乐道精神等,与工匠精神的培育切实相连,提高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识了解,灌注德育的理性内容,真正提升职业教育的人文价值。三是改革德育的内容和育人方式。关注技术成果前沿对社会的推动发展,将专业性、职业性和人文性融入课程教学,改革教学内容和方式,使理性转化为知识,用鲜活案例去解读概念化知识,导入大学生脑中,教会学生做人、自立,弘扬工匠精神。(三)企业层面:强化协同育人在强化企业实践协同育人中,企业与院校双方需要进一步拓展合作目标,不能只停留在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上,还要树立全程德育理念,将行业德育的特殊需求凝练成行业专属的特殊工匠精神教育内涵,融入企业的优秀组织文化、企业的管理理念、企业的工作章程、企业员工的先进事迹等,促进在顶岗实习、工学结合的实践过程中积极实践,从而夯实协同育人效果。结束语在我国职业教育领域,工匠精神对技术技能人才职业素养培养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将工匠精神培育与技术技能人才职业素养有效融合,将为学生在职业岗位上成长为能工巧匠奠定素质基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