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青岛市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1页
2025届青岛市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2页
2025届青岛市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3页
2025届青岛市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4页
2025届青岛市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届青岛市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2025.01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早在唐朝的陆羽就提炼出茶人之德的核心,即“俭”。陆羽说:“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历来对“精行俭德”的理解意见不一,陈刚俊通过考释认为“精行”是泛指精于修养德行的人,“俭德”是简朴的美德以及茶的清雅高洁。从饮食的角度而言,“精行”并不意味一定是指修养德行之人,可能更为契合孔子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思想。饮茶不需要过多的元素加入,简单、质朴的环境即可,但是饮茶却不能不认真、精细地对待。如果随手抓一把茶叶,随意取水煮沸,任选一碗具冲泡,在这种条件下,无论茶叶的品质如何出众,也不会有高雅、清闲之情致,更反映不了茶人之德性。从俭,反应了茶人的达观之雅致,不拘束于外在条件,但对茶人内在的自身德性而言则不能不精致,不精致非但不能养德,不精细之饮食还是不健康的。所以“精行俭德之人”是茶人之自我期许,俭为德在内,精为行在外,饮茶是合内外之道,涵养茶人的道德品质。在茶道中,茶含有的道德属性,是为茶之德;人与茶合一,则观茶艺,是为茶人之行。精行以艺入道,俭德以德入道,道与德合一是儒家文化的特色,孔子说过“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些说明“精行俭德”是将德性与德行合而为一,是在茶道中对道与德、道与艺的整合,“精行俭德”必然有饮茶之行动,如果以宋明理学的话语体系来讲即“知行合一”(知是德性之知)。茶道中并不宣扬纯粹的理论知识,一个人对茶道知识就算有再多的了解,如果他没喝过茶、泡过茶,那就根本体会不了茶人之“精行俭德”。正如前贤所认为的,茶性与人性、茶品与人品、茶德与人德其实都是相通的。有了共通的基础,“茶人的茶德就是将自己投射到茶上,以茶喻己,以爱茶如己的心去感受茶,并将茶的美好传递给他人”。中华茶道继承了陆羽的“精行俭德”,茶人必自比于茶,以茶之俭修自身之德,真实朗现清淡、高雅的品质,不求奢华,不假表象,不入俗流。(摘编自聂威《中国古代茶文化的养生智慧与文化内涵》)材料二:茶与隐逸的内在关系无论从实践还是从理论的层面看,都是自然形成的。特别在唐代茶文化兴起之后,隐逸行为的变化,与茶的大规模饮用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隐逸行为的普遍和隐逸对象范围的扩大,与饮茶的普及和提高必有内在的联系。如果说山林隐逸好茶大多是出于个人的洁身自好,其对饮茶之风的兴起和盛行,功不可没,但因为他们想游离于社会生活之外,只想独享那种在饮茶中所获得的自然意趣,难免使饮茶走向单一;而只要将在精神上有超然之心的士大夫都纳入进来,他们就会成为社会生活中一支不小的力量,他们同样可以以自然自适的心境来饮茶,并使之介入社会生活之中,使饮茶既基于现实,又超越现实,从而让艺术性的品茶成为较多人的共同感受。然而,不管是“小隐”还是“中隐”“大隐”,他们作为一个隐逸整体,既是艺术性品茶的主体,同时又因为有着这种不断提高的精神需求,持续地要求茶与茶事日趋糈良和完备,就必然推动茶与茶事的发展。从理论层面看,种种茶道都有强烈追求超脱世俗的倾向。从茶性看,《本草》说:“茗,苦茶也,味甘苦、微寒、无毒。”《茶经》诮:“茶之为用,味至寒。”这说明茶属阴性、寒性,味偏苦而回味隽永,对身体无害。这颇为适合隐逸的特性。隐者荫也,荫通阴,即伏而不见;逸者遁也,即逃而无迹。在中国思想史上,阴阳范畴的应用不仅在于医学、植物学上,更主要地是它们作为世界万事万物得以产出发展的两个最基本因素而提到了哲学本体论高度。隐逸的“伏”与“遁”,即韬光养晦。这种人的思想准则、行为方式上的阴柔性与茶的植物学、医学上的阴寒性,能够有机统一起来,从这一思维模式出发,隐逸对茶至少就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受而很自然地接受下来。

茶性阴,但阴太盛则需资阳气以相补,其中所体现的必定是阴阳相济的自然之“和”。隐逸同样也十分重视“和”的自然特性,所讲究的也是“内心定,外境适”。例如在隐与见的问题上,儒道二家就各有见地,但都以自然为佳,而不是绝对的离世绝俗,隐而不见。而讲究隐见相济,亦即阴阳相济而体现出一种自然而然的境界。加之茶树栽培环境,“不宜加以恶木,惟桂梅辛夷玉兰玫瑰苍松翠竹与之间植,足以蔽覆霜雪,掩映秋阳,其下可植芳兰幽菊清芳之物”(罗禀〈茶解》)。隐逸特别是山林隐逸,也是乐于与这些嘉木名花为友的。这大概不仅仅是因为人们对恶木与嘉木名花其自然气味有所好恶,更主要是在于中国传统历来把香草比作君子,把恶木喻为小人,而自然而然地“亲贤人、远小人”。茶叶采摘,贵在天时,采而不得其时,与一般树叶无异,并可能“饮之成疾”。隐逸的“时”,可谓与其性命攸关,其出处伏见,无不伺“时”而动,楚狂接舆对孔子的“凤兮”之叹,所以成为后世隐者的处世信条。制茶器具,虽需选择精良,但亦无不求其自然,不尚奢华;隐逸也是如此,他们虽然也费心于隐居环境的选择,但也无不是求其自然的前提下,与大自然为伴。(摘编自赖功欧《中国哲学中的自然与隐逸观念及其茶文化内涵》)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陆羽提出的“精行”指的是认真、精致的行为,与孔子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思想更为契合。B.饮茶的环境要简单、质朴,饮茶要认真、精细地对待,二者同时具备才能体现饮茶者高雅、清闲之情致。C.有超然之心的士大夫们既是晶茶的主力军,又对茶与茶事有较高的要求,这必会推动茶与茶事的发展。D.山林隐逸者不仅对花木的气味有所好恶,更在意它们的喻义;茶树喜与嘉木名花为友的特质正合他们的心意。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俭,反映了茶人的达观之雅致,不拘束于外在条件,与茶人追求内在的自身德性的精致并不矛盾。B.一个人如果仅仅了解茶道的理论知识,而从没亲自泡过茶、喝过茶,那么他就体会不到知行合一的茶人之德。C.隐逸者思想准则、行为方式上的阴柔性与茶的阴寒性能够有机统一起来,因而前者自然而然地接受了后者。D.茶树的栽培环境、采摘时机的把握和制茶器具的选择等方面都与隐逸者的喜好与选择高度吻合。3.下列选项符合材料二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A.卢仝《七碗茶歌》诗句: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B.郑愚《茶诗》诗句: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C.慧寂禅师《滔滔不持戒》诗句:酽茶三两碗,意在镢头边。D.陆游《临安春雨初霁》诗句: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4.以下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一回的文字体现了材料一的哪些观点?请简要分析。(4分)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咸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喝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贾母接了,又问:“是什么水?”妙玉道:“是旧年躅的雨水。”……宝玉和妙玉陪笑说道:“那茶杯虽然腌𧹏了,白撩了岂不可惜……”妙玉听了,想了想,点头说道:“这也罢了。幸而那杯子是我没吃过的;若是我吃过的,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给她。”

5.2024年11月29日中国茶相关项目在联合国申遗成功,成功因素之一是中国茶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请结合两则材料概括其文化内涵的具体内容。(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脸谱蒋冬梅①乐师傅一生登过多少次舞台,他早已记不清了,有时在灯光璀璨的舞台,有时在乡间简陋的戏台,有时在田间,有时在屋头,甚至是一方窄窄的讲台。台下的孩子们都戴着脸谱面具,那是乐师傅缝制的。缩小版的面具,他们是来跟乐师傅学变脸的。之前乐师傅没见过他们,眼前的这些孩子们唯一的区别,只是图案各异的脸谱。孩子们正眼巴巴等着,看乐师傅的变脸表演。他们乐至这地方,会演变脸的人不少,可变来变去,人们还是觉得,自己一张干干净净的脸最好。②讲台不过三尺宽,乐师傅尽展两臂,摆动长袖,衣底的风来回兜转,踹步抖衣,摇扇摆肩,舞得潇洒自由,通身成竹在胸的气派。恍然间只一瞬,他就从现世人间的乐师傅,转换为远古时代的猎手,彼时莽林茂盛,野兽凶猛,猎手脸绘七彩,身披红衣,头戴金冠,手持利弓,伴着虎啸狮吼,风吹林动,眨眼间,猎手脸孔变换出种种魅魑模样,热辣的色彩和骇人的图案,显得格外狰狞威慑。乐师傅常对人说,这脸谱绘得狰狞,原本是猎人为恫吓野兽的,细细看那彩绘花纹,也是绝美的,但那终究是张假脸而已。③台下的孩子们看得入了神,台上的乐师傅也入了神,在他眼中,已幻化出另一番情境,他是神的首领,带领一众小神,个个红衣花脸,彩帽蝶衣,御风飞驰。音乐渐止,台上乐师傅舞步手势随之渐缓,如一场风止花落,台下孩子们意犹未尽,掌声随之猛烈响起。④不等乐师傅下台,孩子们一拥而上,把乐师傅团团围住,叽叽喳喳问起变脸的事。乐师傅看着他们脸上,一张张缩小版的脸谱,仿佛能看见脸谱下稚嫩的盼望。他心里高兴,一下子多了这么多小徒弟,以后,他再也不用寂寞一人,孤独地在茶馆小戏台上,扯下一张张脸谱,露出情绪多变的内心,每次最后露出自己那张本脸,总是忧心忡忡的表情。⑤乐师傅多么用心啊,为了教这些孩子,他用心制作了几十张小版脸谱。裁剪描画贴合,他觉得描画的不是脸谱,而是一幅能传世的画卷,一张张脸谱,在他眼前仿佛旋转起来,汇成七彩的河,流过百世华年。他想起当年师傅教他的话:艺术不是秘方,传下去才会活着。师傅年轻时,是乐至最好的变脸师傅,不仅技艺好,艺品人品皆佳。⑥孩子们学得很用心,他们小手柔软灵巧,机关秘密掌握得很快,孩子们模仿着乐师傅的样子,端着姿势,迈着脚步,抖衣摆袖,有几分架势了。乐至的变脸技艺盛行,孩子们多少会些皮毛,学得快的孩子,已能扯下脸谱,变换表情了,虽然手法比乐师傅要慢得多,要拙得多,可已经让人非常惊喜了。其中一个孩子学得最快,他能变换三张脸谱了。乐师傅只给他们做了四张脸谱,如果他扯下最后那张脸谱,就能看见他的本脸了,可那孩子迟迟不肯扯掉最后那张脸谱。⑦脸谱之下,在眼睛的孔洞处,露出那孩子一双水汪汪的眼睛,眼神怯生生的,似有什么话欲言又止。乐师傅鼓励他说:“你行的,变回本脸啊。”没等那孩子说话,旁边的孩子早插话说:“他啊,肯定是豁嘴子,怕丑喽。”一句话说得那孩子更羞了,隔着脸谱,乐师傅都能感到那脸上的窘态。乐师傅略一沉吟说:“没关系,你不想扯,就戴着吧。”

⑧可是随着别的孩子练习进度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孩子都能变化脸谱了,有的孩子已能扯下第四张脸谱,最后露出一张本脸,做出滑稽的猴子表情,引大家哄堂大笑。乐师傅看到越来越多的孩子的脸,可只剩那个羞涩的孩子,迟迟不肯摘下最后一张脸谱,他一个人坐在角落里,戴了脸谱的脸上,透着无限落寞。⑨等孩子们哄闹着散了,乐师傅走过去,轻轻对他说:“不怕的,只演给师傅一个人看吧。”那孩子抬起脸,乐师傅突然发现,脸谱上有一块小小水渍,那双黑亮亮的眼里,闪着涔涔泪光。乐师傅明白,孩子一定有难言之隐,他伸手擦去将要滑下的泪滴,想把孩子揽入怀里。可就在那一瞬间,孩子以极快的速度。扯去了第四张脸谱。⑩一张沟壑纵横的脸,赫然暴露在乐师傅眼前,那分明是受过伤的脸,皮肤扭曲着隆起褶皱,嘴巴那里有一个豁口,牙齿裸露着。乐师傅明白了,他不肯扯下最后一张脸谱,是想遮住自己的脸。⑪乐师傅觉得心如刀割,他沉吟片刻。慢慢贴近孩子耳边,声音颤抖着说了句话。片刻间,孩子布满褶皱的脸,正慢慢舒展,继而有一朵花开了。那一刻,乐师傅心里,有了一张新的脸谱图样,他想,那一定是他画过的,最美的一张脸。(选自《小说选刊》2024年第12期)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被孩子们簇拥的乐师傅之所以“心里高兴”,一是因为他不再孤单寂寞,二是变脸这门艺术后继有人。B.孩子们“眼巴巴等着”,可见他们对变脸艺术的喜爱;“看得入了神”表明乐师傅表演技艺的高超。C.乐师傅对落寞的小男孩格外关注,当他觉察到孩子似有难言之隐时,给予孩子充分的理解和呵护。D.“继而有一朵花开了”形象地描写出小男孩脸上绽放出笑容,也暗指他戴上新脸谱后的美丽容颜。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段划线句运用排比手法,突出表现了乐师傅热衷于变脸表演,他不在乎表演的地点,也不论观众的身份和年龄。B.小说运用精准的动词、文言词及整句,描写了乐师傅和孩子们表演变脸时的情形,语言优美典雅,富有张力。C.小说多处运用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刻画了内心充满悲苦和无限落寞的小男孩形象,富有画面感。D.小男孩学变脸学得最快,却不愿摘下最后一张脸谱,此悬念使故事情节起伏变化,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8.小说第二自然段运用泼墨式手法描绘了乐师傅幻化为古代猎手的情形,有何用意?(4分)9.作者运用哪些手法使小说结构紧凑?(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守道不笃,遍物不博,辨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本不固者末必几,雄而不修者,其后必惰。原浊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务言而缓行,虽辩必不听。多力而伐功,虽劳必不图。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言无务为多而务为智,无务为文而务为察。故彼智无察,在身而惰,反其路者也。善无主于心者不留,行莫辩于身者不立。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载行者也,思利寻焉,忘名忽焉,可以为士于天下者,未尝有也。(选自《墨子·修身》,有删改)材料二:孟子曰:“牛山①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②也。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此岂山之性也哉?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则其旦昼③之所为,又梏亡⑧之矣。梏之反复,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人见其禽兽也,而以为未尝有才焉者,是岂人之情也哉?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孔子曰:“‘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惟心之谓与?”(选自《孟子·尽心上》)[注]①牛山:齐国首都临淄郊外的山。②濯濯:光秃秃的样子。③旦昼:第一天。④梏亡:指因受束缚而消亡。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加句读处的字母写在答题卡上。(3分)其所以放A其良心者B亦犹斧斤C之于木也D旦旦而伐之E可以F为美乎?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友,文中指成为朋友,与《赤壁赋》中“倡鱼虾而友麋鹿”的“友”用法不同。B.伐,文中指夸耀,与《屈原列传》中“每一令出,平伐其功”的“伐”意思相同。C.息,文中指生长,与《归去来兮辞》中“请息交以绝游”的“息”意思不同。D.苟,文中指如果,与《六国论》中“苟以天下之大”的“苟”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墨子认为,坚强的品质、讲求信用、慷慨大方、明辨是非等属于良好的品性。B.在墨子看来,讲话富有智慧且明白晓畅、不谋求功名利禄的人才称得上君子。C.孟子分析牛山的树木光秃秃的缘由,目的是引出后文他关于人的本性的看法。D.孟子认为人之所以失去善的本性,是因为他们后天没很好地滋养自己的本性。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思利寻焉,忘名忽焉,可以为士于天下者,未尝有也。

(2)孔子曰:“‘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惟心之谓与?”

14.关于“修身”,墨子和孟子观点不一,请根据两则材料对此加以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苏幕遮·草梅尧臣①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⑥年最少,窣地春袍⑧,嫩色宜相照。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注】①梅尧臣,字圣俞,宣州宣城人,一生经历坎坷,屡试不中,仕途极不得意,仅任过州中主簿等职。②庾郎,指南朝的庚信,他才情横溢,少年得志。③宰地,拂地;春袍,指初入仕途的低级官员穿的青色章服。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雨后江天晓”一句,勾画出开阔蔚蓝的江天之美,其与无边的春草相得益彰,呈现一派蓬勃的生机。B.上阕前四句词人将笔墨落在具体的风景点上,营造了清新、盎然的环境,与将出场的风度翩翩的少年相映衬。C.“庾郎”“王孙”都是词人的代称,前者指踌躇满志的年少时的词人,后者指年事已高、厌倦宦海浮沉的词人。D.“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两句渲染了残春的迟暮景象,“老”与上阙的“嫩”对比,暗寓词人复杂的情感。16.梅尧臣在艺术上主张“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这首词是如何体现诗人这一主张的?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温和自谦的话为弟子们营造了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氛围。(2)古人常常望月抒怀。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遥有此寄》中云:“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3)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化用典故,感叹统治者不以历史为鉴,相继覆灭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文字,完成18~22小题。曾几何时,购物车只是生活琐碎的收纳之所,承载着我们对衣食住行的日常期待。然而,在这个科技与创新交相辉映的时代,(甲),成为了展现国家科技实力与创新精神的独特舞台,“最硬核国货购物车”便是这舞台上最璀璨的星光。最近,大国重器亮相“双十一”电商平台的话题引发网络热议。这些大国重器涉及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医疗设备、量子科技等多个领域。网友们纷纷赞叹,这些科技不再是“过于领先,不便展示”,而是“世界领先,特意展示”。当我们打开购物app,浏览那一件件令人惊叹的硬核国货时,仿佛置身于一座科技的艺术殿堂。全球首台会“爬陡坡”的全断面硬岩隧道掘进机“永宁号”,我国首个工业用途核能供汽项目“和气一号”,中国移动的400g全光骨干网,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的“祥云”AS700载人飞艇……①这些硬核国货,②不仅仅是民族自豪感的寄托,更是科技的结晶。③它们让我们看到了从模仿到自主创新,④从跟跑到领跑,⑤见证了我国在关键技术领域逐步走向自主可控的坚定步伐。

当把这些硬核国货加入购物车,那一瞬间,我们心中涌起的是对国家科技成就的自豪与骄傲,这小小的购物车,仿佛成为了我们与国家科技前沿紧密相连的纽带,拉近了我们与那些伟大科研成果的距离,让我们能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参与到国家科技发展的进程中,为科技强国的建设贡献一份属于自己的力量。“最硬核国货购物车”,是科技与自豪的诗意邂逅,(乙)。它让我们相信,在科技的星辰大海中,中国必将乘风破浪,驶向更加辉煌的未来,而我们的购物车,也将不断迎来更多闪耀着科技之光的硬核国货,为生活增添更多的精彩与骄傲。18.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19.“硬核”原形容说唱音乐有力量感或游戏有难度。近年来,其含义被进一步引申,广泛应用于众多场景中。请结合语境分析本文多次出现的“硬核”的意思并赏析其表达效果。(4分)20.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几个短句改成一个长句,要求语意连贯通顺,可以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21.文中第三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序号:__________,修改为:_____________。序号:__________,修改为:_____________。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请以“希望”为本体写一个句子。要求:语意完整,使用暗喻;暗喻贴切,表达流畅。(5分)

四、作文(60分)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罗翔说:“如果你的家庭幸福,在外遇到别人刺激你、挑衅你,甚至谩骂你的时候,不要跟他纠缠不清,要懂得避开、忍让,因为你家里有人在等你平安归来,这就是幸福者退让原则。”这引发了人们热议。那么我们到底该不该退让?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1.D(A.这是作者的理解,非陆羽的解读;后一句是揣度,不是肯定;B.“二者同时具备”于文无据;C.张冠李戴,“有较高要求”的是所有隐士)2.B(“知行合一”的“知”指德性之知,非茶道知识)3.C4.(1)从妙玉待客所用的茶具、茶的品类、冲泡用的水看出,她认真、精细地对待饮茶,有高雅、清闲之情致,体现了作者关于“精行”的观点。(2)妙玉绝不与刘姥姥这样的村妇俗人共用一个杯子,从这茶道中可见妙玉高洁、孤傲的品性,印证了“茶德与人德其实是相通的”观点。(每条2分,共4分。其他答案可酌情给分。)5.①茶德讲究“精行俭德”,体现高雅清闲之情致与不拘束于外的达观。②茶含有道德属性,将德性与德行合而为一。③茶文化体现隐逸观念,茶体现了阴阳相济的自然之“和”,与隐逸思想契合。(每条2分,共6分。其他答案可酌情给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6.D(“花”既指小男孩脸上的笑容,也指他得知消息后的喜悦)7.C((主要是神态描写和细节描写)8.(1)表明乐师傅变脸演技高超,渲染了变脸表演的艺术魅力。(2)表演所用的脸谱狰狞威慑,与文末乐师傅打算给小男孩画的最美的脸谱形成映衬,彰显乐师傅的艺品与人品俱佳的形象特点。(每条2分,共4分。其他答案可酌情给分。)9.(1)情节前后照应,如说羞涩的男孩“肯定是豁嘴子,怕丑”与他揭下脸谱后露出的面相相照应。(2)“脸谱”这一物象多次出现,使故事情节前后映衬、勾连。(3)主要人物是乐师傅和小男孩,围绕这两个人物发生的事来展开讲述,不蔓不枝。(4)场景相对集中,通过压缩空间的方式,将场景集中在学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