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知识点梳理及练习-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专题期中期末复习(部编版)教师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7/23/3E/wKhkGWeR3PWAZB5nAAG4UFR_E0s546.jpg)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知识点梳理及练习-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专题期中期末复习(部编版)教师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7/23/3E/wKhkGWeR3PWAZB5nAAG4UFR_E0s5462.jpg)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知识点梳理及练习-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专题期中期末复习(部编版)教师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7/23/3E/wKhkGWeR3PWAZB5nAAG4UFR_E0s5463.jpg)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知识点梳理及练习-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专题期中期末复习(部编版)教师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7/23/3E/wKhkGWeR3PWAZB5nAAG4UFR_E0s5464.jpg)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知识点梳理及练习-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专题期中期末复习(部编版)教师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7/23/3E/wKhkGWeR3PWAZB5nAAG4UFR_E0s546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知识点梳理及练习【诗歌】式微《诗经·邶风》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文学常识】《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305篇诗歌。在先秦古籍中,被称为《诗》、或《诗三百》。后来被尊为儒家的“五经”之一。《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诗经》的“六义”:风、雅、颂、赋、比、兴。【译文】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字词解释】1.式微:天黑了。式:语气助词。微:昏暗。2.微君:(如果)不是君主。微:(如果)不是。3.中露:即露中,露水中。4.躬:身体。【问题探究】1.式微式微,胡不归?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诗意简要分析。设问的修辞手法,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不是有疑而问,而是故意设问,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方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达到了“不言怨而怨自深”的效果。2.这首诗主要叙写了什么内容?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3.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之情。【诗歌主旨】全诗表现了家人盼望服役在外的亲人回家的急切心情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之情。有对亲人泥水霜露中的关切,也有对“君”的行为的怨怒。【诗歌】子衿《诗经·郑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文学常识】《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305篇诗歌。在先秦古籍中,被称为《诗》、或《诗三百》。后来被尊为儒家的“五经”之一。【译文】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我来回踱着步子呵,在这高高城楼上啊。一天不见你的面呵,好像已有三月长啊!【字词解释】1.子:男子的美称。2.衿:衣领。3.悠悠:深思的样子。4.宁(nìnɡ):岂,难道。5.嗣(sì)音:继续通音信。嗣:继续。6.挑(tāo)兮达(tà)兮:即挑达,往来相见的样子。7.城阙:城门两边的高台。【问题探究】1.“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是女主人公的内心独白。请从修辞的角度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赏析。这里运用夸张修辞手法,写出了女主人公与恋人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从而表达了女主人公对恋人的思念之切。2.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可望穿秋水,不见人影。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最后一句的含义是: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3.这是一首古老的恋歌,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①诗歌前两节运用了心理描写,以假设的语气对男子失约的原因进行猜测,以强烈的反问表达了女子思念心上人却不能见到的惆怅失落心理,爱之深、责之切,跃然纸上。②最后一节“挑兮达兮”运用动作描写,写出了女子城门徘徊、张望的行为,表达了她对心上人急切的盼望、思念之情。【诗歌主旨】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因恋人未赴约而失落、惆怅的情感,极其深刻地表达了相思之情。【诗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文学常识】王勃(649年—676年),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朝文学家,文中子王通之孙,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共称“初唐四杰”。【译文】三秦之地护卫着长安,遥望五津渡口,只见风烟迷茫。我和你在离别时都有惜别的心情,(因为我们)都是出外做官的人。只要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涯也像近邻一样。不必在分手的地方,像少男少女一样让泪水沾湿了衣裳。【字词解释】1.少府,官名。2.之任,赴任。之,到。3.城阙:城门两边的楼观,引申为京城、宫阙。阙,这里指长安。4.辅:辅佐,护卫。5.津:渡口。6.宦游人:为了做官而远游四方的人。7.海内:四海之内,天下。8.比邻:近邻。9.歧路;这里指分手的地方。【问题探究】1.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都交代了哪些内容?作者的意图是什么?首句写送别之地长安,突出了雄浑阔大的气势。第二句点出“之任”的处所——风烟迷蒙的蜀地。这一开笔创造出雄浑壮阔的气象,寥廓、高远的意境,为全诗奠定了豪迈的感情基调。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2分)“辅”示例: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望”示例: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1分)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3.赏析“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颔联写劝勉友人,不作哀伤之别,同时也是自勉,既蕴含着作者送行的深情厚意,又表现了他旷达的胸怀。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你能说说他的新奇之处吗?颈联一洗以往送别诗中黯然消魂的感伤情调,既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而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5.赏析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尾联承接上联意绪,以劝慰友人作结,希望朋友摆脱离愁,满怀信心地踏上新旅程,点出“送”的主题。流露出作者对朋友真挚的情意和旷达的胸怀。6.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从诗中哪句看出来的,请具体说明。表达了作者对朋友远行的留恋之情,同时也勉励朋友乐观进取、勇往直前,去迎接新的生活,体现了作者宽阔的胸怀和远大抱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诗歌主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一首送别诗,诗中有深情的劝勉,却无远别的悲伤,抒发了诗人与友人的惜别之情以及旷达的胸怀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诗歌】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文学常识】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译文】八月湖水盛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想要渡水却没有船只,闲居不仕,有愧于圣明天子。坐看垂钓之人多么悠闲自在,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字词解释】1.涵虚: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涵:包容。虚:虚空,空间。2.混太清:与天混成一体。清:指天空。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云梦大泽水汽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4.云梦泽:古时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代低洼地区。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岸。5.欲济无舟楫:想渡湖而没有船只,比喻想做官而无人引荐。6.济:渡。楫(jí):划船用具,船桨。7.端居:安居。8.圣明:指太平盛世,古时认为皇帝圣明,社会就会安定。【问题探究】1.赏析“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平”字写出了水的充盈和湖面之阔;“涵”“混”两字写出了洞庭湖的无边无际,与天相接的恢宏气势。2.赏析颔联“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1)字词分析“蒸”写出了湖的广阔浩大,蓄积丰厚。“撼”衬托湖的澎湃动荡,力量巨大。生动地描绘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博大气势。(2)修辞手法:运用对偶的修辞,生动地描绘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博大气势。(3)视觉与听觉:从视觉、听觉两方面,生动描绘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博大气势。3.这首干谒诗(“乞仕诗”)借景抒情,表达了希望有人引荐,积极出仕的愿望。4.联系全诗看,作者在“欲济无舟楫”一句中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诗人以“无舟楫”喻指自己向往入仕从政而无人引荐,借双关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想做官而没人引荐,不能在太平盛世出仕,为民谋利,深感惭愧。5.赏析颔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1)字词分析“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徒,白白地。羡鱼情,借喻自己做官的愿望。(2)情感表达运用典故,《淮南子说林训》中“临河羡鱼,不如归家织网”的意思。委婉含蕴地表达了作者希望得到举荐而出来做官的愿望。6.全诗最后借用的典故在现代汉语中成了一成语,它是:临渊羡鱼,现在的意思是:比喻只有愿望不做实际的工作,就达不到目的。7.诗的首联和颔联分别从视和听觉的角度展现了洞庭湖波澜壮阔的景象,极富艺术感染力。8.这首诗是怎样得体地表露心态的?诗人面对波澜壮阔的洞庭湖,生发出“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的感慨,借双关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想做官而没人引荐,不能在天下太平盛世出仕为官,为民谋利,深感惭愧的苦衷。求官而不得,只好“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了。这里用《淮南子》中的典故,巧为设喻,希望张九龄引荐自己出仕,也变为执竿垂钓的人。诗歌既要称颂对方有分寸,不失身份,措辞更要不卑不亢,不露乞怜相。这首诗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很得体地表露了自己想出仕的心态。【诗歌主旨】这首诗通过描绘洞庭湖的壮丽雄伟,反映出诗人不愿终老山林,希望出仕为世所用的愿望。(诗的前四句写“望洞庭湖”描写了洞庭湖壮丽雄伟的景象;后四句写“赠张丞相”,“含蓄地表达了希望得到引荐而出仕的愿望。)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练习一、基础达标(10分)1.根据理解默写。(8分)⑴《子衿》中主人公的内心独自,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表现诗人强烈的情绪心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达作者送别友人时旷达胸怀和真挚友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壮阔气势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隐喻想做官而没有途径,希望有人引荐,积极出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⑴一日不见如三月兮⑵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⑷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2.下列诗句诵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2分)()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B.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C.所谓/伊人,在/水一方。D.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答案】D(规律是:四言诗“二二式”,五言诗“二一二式”或“二二一式”,划分时要视具体诗句内容确定。D应为子/宁/不嗣音?)二、古诗赏析(23分)(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3-4题。(5分)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3.“式微式微,胡不归?”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诗意简要分析。(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3.设问的修辞手法,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不是有疑而问,而是故意设问,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方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达到了“不言怨而怨自深”的效果。4.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之情。(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5-6题。(4分)子衿(郑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5.下列对《子衿》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青青子衿”“青青子佩”两句,写女主人公对恋人衣饰的赞美。B.“子宁”两句诗,用反问句式表达女主人公对恋人的强烈质问。C.“挑”和“达”,很有表现力,蕴含了女主人公丰富的心理活动。D.全诗采用重章叠句的方式抒情,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音乐美。【答案】A;(解析:“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使女主人公念念不忘,可见其相思之深。并非单纯地赞美恋人的衣饰。故选A。)6.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2分)【答案】希望与意中人来往相见的感情,表达了深沉的思念。(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7-9题。(8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7.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望”字将送别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州”联系起来了。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表达了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富于哲理,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意思。D.这首诗通过写送别友人,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真挚的情意和对友人的深情慰勉8.从炼字的角度分析“城阙辅三秦”一句中“辅”字的妙处。(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7.C;(解析:C.表现的是友情不受时空的限制,是永恒的。)8.“辅”是护卫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突出了都城长安在关中地区的环绕护卫之下雄浑阔大的气势。【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解答时,先解释该字的一般意思和在句中的意思;然后展开联想和想象,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最后点出使用该字突出了什么内容,或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本题“辅”是护卫的意思,长安被三秦之地护卫着,形象生动地营造出雄伟的气势,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9.诗句一改过去送别诗的黯然情调,表现出昂扬、乐观、豪放的情怀,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豁达态度,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解析】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这两句是诗人表达情感的关键句,表达出来的意思是距离分不开知己,只要是知己,就是天各一方也近如邻居,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这两句将诗的情调从凄恻转为豪迈,把前面淡淡的伤离情绪一笔宕开,以积极昂扬的情感宽慰和劝勉离别赴任的友人,表现出了诗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0-11题。(6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10.这首诗的颔联为世人传诵,成为千古名句,请简要分析它的妙处。(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现代科技在中药植物油提取中的绿色环保策略
- 生活用纸设计新趋势创新驱动的消费者体验升级
- 生态保护与零碳公园规划的融合实践
- 国庆节活动方案活动内容
- 现代服务业的绿色发展路径探索
- 小学劳动教育考核方案
- 2024年五年级英语下册 Unit 7 Chinese festivals第6课时说课稿 译林牛津版
- 2024年秋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说课稿 新人教版
- Unit 3 My friends Read and write(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四年级上册
- 3 我不拖拉 第一课时(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 商业银行的风险审计与内部控制
- 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售佣金返点合同范本6篇
- 2025-2030年中国配电变压器市场未来发展趋势及前景调研分析报告
- GB/T 45120-2024道路车辆48 V供电电压电气要求及试验
- 2025年上海市嘉定区中考英语一模试卷
- 润滑油、润滑脂培训课件
- 2025年中核财务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华中师大一附中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第二次考试数学试题(含解析)
- ADA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指南修订要点解读(2025)课件
- 建筑工程资料归档立卷分类表(全)
- 个人劳动仲裁申请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