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海闵行区高三一模高考历史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_第1页
2025年上海闵行区高三一模高考历史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_第2页
2025年上海闵行区高三一模高考历史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_第3页
2025年上海闵行区高三一模高考历史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_第4页
2025年上海闵行区高三一模高考历史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2025学年闵行区第一学期高三年级(一模)调研历史试卷考生注意:1、本次考试为机器阅卷,答案须填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将学校、姓名及考生号填写清楚。答题时客观题用2B铅笔按要求涂写,主观题用黑色水笔填写。2、本试卷共有4大题,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3、考试后只交答题纸,试卷由考生自己保留。一.天下·粮仓(24分)(一)粮食之于国家1.人类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直接表现在人类开始(

)A.采集渔猎 B.农耕畜牧 C.定居生活 D.制作陶器2.从世界范围看,各地区的先民培育了多种农作物,请在地图上将作物与其培育地相匹配。(填涂字母)(1)

(2)

(3)3.有学者认为,比起其它作物,谷物种植在国家形成中的作用更显著。这一观点的可理解之处在于(双选)A.谷物生长周期更短,产量通常大于其它作物B.谷物易储存且量化简便,易于被攫取和课税C.谷物产量增加,产品的剩余推动了阶级分化D.谷物种植技术更易掌握,使其种植得以推广4.“玉蜀黍……苗高三四尺,成穗如秕麦状,苗心别出一苞,苞上出白须垂垂,久则苞拆子出,颗颗攒簇……。”以上材料最有可能出自(

)A.《齐民要术》 B.《唐本草》 C.《本草纲目》 D.《农书》(二)国家之于粮食5.汉初,大臣贾谊上书建议“驱民而归之农,……使天下各食其力。”大臣晁错提出“务民于农桑,薄赋敛”。这反映了他们主张(

)A.以农为本 B.戒奢从简 C.兴修水利 D.工商皆本6.以下材料中有利于说明国家推进粮食生产的有(双选)7.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你如何看待粮食生产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二.法制之光

(25分)“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孟子8.请将以下法律文件填入相应的空格中。A.《唐律疏议》

B.《十二铜表法》

C.《铸刑书》D.《法国民法典》

E.《罗马民法大全》

F.《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法律文件主要特点(1)标志罗马成文法的诞生(2)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3)罗马法体系形成的标志(4)成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5)中华法系形成的标志(6)中国“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9.阅读以下材料,比较唐律与罗马法在哪些方面存在差异并简要说明。唐律罗马法“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法是最高的理性……是一种自然权利,是衡量正义和非正义的标准。”“犯罪之人,皆有条例。断狱之法,须凭正文。若不具引,或致乖谬。违而不具引者,笞三十。”“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避惩罚。

……保护私有财产。”为宋、明、清立法蓝本,影响古代日本、朝鲜、越南等亚洲多国家立法。为近代欧洲法律体系奠定了基础,其精神被各国立法所遵循。——部分内容摘编自《唐律疏议》、《罗马民法大全》10.《合众国宪法》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两国法制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依据以下材料及所学,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双选)A.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B.都使本国走上了独立发展道路

C.都是民主与专制斗争的成果

D.都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原则国会是立法机构,由参、众两院组成。……行政权赋予总统,总统是行政首脑、国家元首或武装部队总司令。……司法权赋予最高法院的大法官,由总统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除非渎职,任职终身。——1787年《合众国宪法》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使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院依法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1.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法律的认识三.循图识世界(22分)地图既是空间信息的载体,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图一: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图二:15世纪末至17世纪上半叶世界形势图图三: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界12.依据图一,为人类最初的文明定位并概括其分布特点。13.依据图二,近代欧洲崛起的有利条件是(三选)A.新航路开辟

B.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

D.拿破仑战争

E.洲际贸易14.依据图三,以下解读正确的是(双选)A.推动世界各地经济文化发展 B.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C.两次工业革命为主要驱动力 D.缓和了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15.有学者说“真正的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综合以上地图,谈谈你对该观点的理解。四.“自在”·“自觉”·“自为”(29分)中华民族的发展是个动态的过程,经历了“自在”、“自觉”、“自为”的发展历程。材料一

自在的中华民族是历史上中国各民族长期相互交流交融的结晶。这个结晶的成型是在五大基础上形成的:一是地缘基础……;二是经济基础……;三是族群基础……;四是政治基础……;五是文化基础……。——杨文炯《从民族自在到民族自觉》材料二

如果说甲午中日战争之前,中华民族的觉醒还处于“精英在觉醒,大众在沉睡”的层面,那么经过甲午战争之后,中国社会就开始出现了社会意义上的群体觉醒。不过,在这个阶段,像鲁迅所描述的那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部分人的沉睡现象还是依然存在。但到20世纪30年代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中国社会就最终迎来了举国上下全民族的觉醒,这一棒就让我们这头东方睡狮完全醒过来了。——邓运山《从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和抗日战争,看近代中华民族的大觉醒》材料三

在“自为”阶段,中华民族在多元一体基础上的共同体特征愈发凸显。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已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且内生的追求,这将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大跨越。——李静《从自在、自觉到自为: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逻辑》16.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是历经数千年的历史演变形成的。(1)依据材料一,将时间轴与相关内容补充完整(填涂字母)①中国版图逐渐定型_________

②依傍河流原始农耕的发轫__A__③华夏认同观念出现_________

④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创建__C__⑤儒学始成社会主流意识形态________(2)两宋时期,辽人自称“中国”……金人进入中原后,援引“中原即中国”、“懂礼即中国”等汉儒学说,自称中国,认为金、宋都是“中国”。上述现象反映的是(

)A.各民族生活习俗渐趋一致

B.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频繁C.各民族文化认同趋势加强

D.中原地区经济文化始终领先17.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对中华民族“精英觉醒”、“群体觉醒”、“全民族觉醒”的相关史实各举一例加以说明。18.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你如何看待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1.B2.ADC3.BC4.C【解析】1.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原始社会(世界)。据本题材料“人类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直接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耕畜牧是食物生产者的表现,B项正确;采集渔猎是食物采集者的表现,排除A项;定居生活是农耕畜牧发展的表现,排除C项;制作陶器是生产工具发展的表现,排除D项。故选B项。2.根据所学可知,玉米与马铃薯产于A美洲;东亚的黄河中上游是粟的发源地,长江中下游的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因而②处填D;大麦与小麦的原产地是C西亚的下亚细亚。3.本题是多项选择题。时空是:古代(世界)。依据材料“比起其它作物,谷物种植在国家形成中的作用更显著”得出结论:比起其它作物,谷物种植在国家形成中的作用更显著的原因是:谷物易储存且量化简便,易于被攫取和课税且谷物产量增加,产品的剩余推动了阶级分化,而阶级分化和国家的产生关系密切,B、C正确;谷物生长周期并非所有粮食作物中周期最短的,它更不是高产作物,且谷物的生长周期和产量与国家形成没有必然联系,排除A项;谷物种植技术更易掌握,使其种植得以推广,不符合事实,排除D项。故选B、C项。4.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据本题材料“玉蜀黍……苗高三四尺,成穗如秕麦状,苗心别出一苞,苞上出白须垂垂,久则苞拆子出,颗颗攒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玉蜀黍就是玉米,而玉米是在明朝传入中国的,《本草纲目》是明朝李时珍所著的农书,C项正确;《齐民要术》是南北朝时期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此时玉米还没有传入中国,排除A项;《唐本草》是古代中药学著作之一,并非是农学著作,因而材料中关于玉米的文字不可能出现在《唐本草》中,排除B项;《农书》是元代王祯所著的综合性农书,此时玉米并没有传入中国,排除D项。故选C项。5.A6.AD7.粮食生产有利于国家的形成,为国家提供物质基础,保障社会的稳定。国家的政策、重大工程、技术等均会影响粮食生产。【解析】5.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据材料可知,汉初大臣提出让农民去归于农业,务农桑,体现了当时对农业的重视,以农为本,A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重视农业的发展,没有涉及戒奢从简信息,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重视农业发展,而非兴修水利,排除C项;工商皆本是明末清初提出的主张,排除D项。故选A项。6.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近代中国。据材料可知,都江堰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推动农业的发展;首台东方红拖拉机的出厂,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有利于推动农业发展,提高粮食生产,AD正确;拉美发展的种植园受西方殖民者的影响,导致国内农业生产单一,不利于农业的发展,排除B项;苏联农民加入集体农庄,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不利于粮食生产的增长,排除C项。故选AD项。7.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当代中国。结合所学知识,粮食生产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可以从粮食与国家安全的角度进行说明,如:粮食生产有利于国家的形成,为国家提供物质基础,保障社会的稳定,同时国家的政策、重大工程、技术等均会影响粮食生产。8.(1)B

(2)C

(3)E

(4)D

(5)A

(6)F9.不同:①理念:唐律礼法结合(或以礼入法),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罗马法强调理性、正义是法律的标准,是自然法思想的体现。②内容:唐律重视依律量刑,以刑法为主;罗马法重视证据,强调保护公民权利、保护私有财产,以民法为主。③影响:唐律对后世及古代亚洲多国的立法产生广泛影响;罗马法成为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10.AD11.法律是国家治理的工具,古代中西方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都形成了独特的法律体系(中华法系、罗马法体系),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近现代中国法律在借鉴西方法律基础上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解析】8.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铸刑书》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罗马民法大全》是罗马法体系形成的标志;《法国民法典》成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唐律疏议》是中华法系形成的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中国“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9.本题是对比题。时空是:古代的中国和世界。据材料“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法是最高的理性……是一种自然权利,是衡量正义和非正义的标准。”可得出,理念:唐律礼法结合(或以礼入法),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罗马法强调理性、正义是法律的标准,是自然法思想的体现;“犯罪之人,皆有条例。断狱之法,须凭正文。若不具引,或致乖谬。违而不具引者,笞三十。”“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避惩罚。……保护私有财产。”可得出,内容:唐律重视依律量刑,以刑法为主;罗马法重视证据,强调保护公民权利、保护私有财产,以民法为主;“为宋、明、清立法蓝本,影响古代日本、朝鲜、越南等亚洲多国家立法”“为近代欧洲法律体系奠定了基础,其精神被各国立法所遵循。”可得出,影响:唐律对后世及古代亚洲多国的立法产生广泛影响;罗马法成为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10.本题是多项选择题。时空是:近代(美国、中国)。依据材料“1787年《合众国宪法》”“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得出结论:《合众国宪法》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国会是立法机构,由参、众两院组成。……行政权赋予总统,总统是行政首脑、国家元首或武装部队总司令。……司法权赋予最高法院的大法官”“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使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可得出,《合众国宪法》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都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原则,A、D正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没有使中国获得民族独立,走上独立自主发展道路,排除B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民主与专制斗争的成果,但是《合众国宪法》确实美国独立的产物,排除C项。故A、D正确。11.本题是认识题。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法律是国家治理的工具,古代中西方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都形成了独特的法律体系(中华法系、罗马法体系),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近现代中国法律在借鉴西方法律基础上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12.定位:主要分布在东亚、南亚、西亚、北非等部分区域。分布特点:多元并存,独立发展,相对孤立、分散。13.ABE14.BC15.世界历史是从分散走向整体的历史。1500年以前,各区域文明多元并存,相对隔绝、孤立发展。1500年以后,随着新航路开辟、美洲被发现,殖民扩张、洲际贸易等使人类建立起跨越大陆和海洋的全球性联系,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是世界历史形成的重要环节。在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被瓜分完毕,形成紧密联系的整体,以西方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解析】1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题。时空是:古代世界。定位:根据图一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文明主要分布在东亚、南亚、西亚、北非等部分区域。分布特点:根据图一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呈现的特点从分布范围、文明发展的内容等方面进行思考,如:是多元并存,独立发展,相对孤立、分散。13.本题是多项选择题。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图二15世纪末至17世纪上半叶世界形势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崛起的条件有新航路的开辟后伴随着殖民扩张促进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同时新航路的开辟后,洲际贸易也发展起来,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ABE正确;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60年代之后,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排除C项;拿破仑战争发生在19世纪,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ABE项。14.本题是多项选择题。时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界。根据图三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殖民体系最终形成,即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两次工业革命对商品倾销市场、原材料的掠夺、和投资产所的需求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殖民体系的形成,也促进了工业资产阶级实力的增强从而促进了资本主义政治体系的形成,所以其主要驱动力是两次工业革命,BC项正确;推动世界各地经济文化发展叙述不准确,广大亚非拉地区是被资本主义国家剥削的对象,而非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排除A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列强间的矛盾加剧,排除D项。故选BC项。15.本题是评论解说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首先,根据有学者说“真正的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综合以上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历史是从分散走向整体的历史。其次,围绕观点进行论述,可从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联系的方式、影响进行论述,如:1500年以前,各区域文明多元并存,相对隔绝、孤立发展。1500年以后,随着新航路开辟、美洲被发现,殖民扩张、洲际贸易等使人类建立起跨越大陆和海洋的全球性联系,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是世界历史形成的重要环节。在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被瓜分完毕,形成紧密联系的整体,以西方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16.(1)①__E___

③__B___

⑤__D___

(2)C17.“精英觉醒”: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洋务派发起洋务运动等;“群体觉醒”:资产阶级发动:戊戌维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如答五四运动也可赋分);“全民族觉醒”:全民族抗战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18.观点: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演进、逐步深化的过程,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 论证:从“自在”阶段来看,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基于地缘、经济、族群、政治和文化等基础逐渐形成。各民族在交流交融中共同创造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自觉”阶段,随着近代列强的侵略和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华民族的觉醒意识逐渐增强。从精英阶层的觉醒到社会群体的觉醒,再到全民族的觉醒,反映了中华民族在面对外部压力时的抗争和奋进。进入“自为”阶段,中华民族在多元一体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共同体特征,追求人民的美好生活和民族的伟大复兴。 总之,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是一部充满挑战与机遇、奋斗与成就的历史。在这一过程中,中华民族不断凝聚力量,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我们应当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解析】16.(1)本题时空是古代中国。①中国版图逐渐定型是在清朝时期,对应E时期。清朝通过一系列的军事行动和政治手段,基本确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轮廓。③华夏认同观念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对应B时期。这一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增强,华夏认同观念逐渐形成。⑤儒学始成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是在西汉时期,对应D时期。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2)根据设问,本题是特点题。时空是两宋时期的中国。辽人和金人自称“中国”,并援引汉儒学说,这反映了各民族文化认同趋势加强,C项正确;各民族生活习俗渐趋一致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A项;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材料重点强调的是对“中国”这一概念的认同,而非经济文化交流,排除B项;中原地区经济文化始终领先,表述过于绝对,且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7.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