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秋高中历史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第4课戊戌政变同步达标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_第1页
2024秋高中历史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第4课戊戌政变同步达标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_第2页
2024秋高中历史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第4课戊戌政变同步达标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_第3页
2024秋高中历史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第4课戊戌政变同步达标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4课戊戌政变1.1898年9月,在国内形势日趋惊慌之际,维新派确定求助在华列强,分别由容闳联络美国使馆,梁启超联络日本使馆,康有为联络英国使馆,但无一胜利。这反映出()①维新派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②维新派对帝国主义具有确定的依靠性③列强和清政府之间的关系难以撼动④列强不希望中国走上富强和革新的道路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列强和清政府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一种利益关系。列强不愿支持维新派,是胆怯 引起顽固势力的反感,不利于维护列强在华的利益。列强对华政策的动身点是维护和扩大其在华的侵略权益,因此,③的说法不正确。答案:D2.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将弹劾李鸿章的奏章拿给他看,说:“有人谗尔为康党!(即维新派)”李鸿章回答:“臣实是康党……六部诚可废,若旧法能富强,中国之强大矣,何待今日。主见变法者即指为康党,臣无可逃,实是康党。”依据材料及李鸿章的洋务活动,李鸿章可以接受的维新派主见应包括()①创办新式学堂②改革中心机构③建立新式军队④实行民主政治A.①② B.①③C.②③④ D.①②③解析:李鸿章是洋务派代表人物,赞成改革中心机构(如总理衙门、海军衙门的设立)以扩大汉族官僚在中心政府的势力,但反对兴民权、实行民主政治,故解除④,选D项。答案:D3.《中华文明史》中写道:“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袤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胜利之处。”这里的“胜利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运动()A.阻挡了民族危机接着加深B.改革了君主专制体制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解析:戊戌变法最宏大的历史功绩是促进了思想启蒙。维新派提倡新学,主见兴民权,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为近代中国思想启蒙运动的蓬勃兴起开拓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答案:C4.“废八股,改策论,这使众多的士子在毫无打算的状况下失去了奋斗前程,他们自然走向变法的对立面。再比如裁并衙门,由于没有任何善后措施,使一部分官员和他们的家属一夜之间便失去生计所托,不行避开地会造成混乱。”该材料()A.表达了对百日维新的抵制B.指出了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源C.指责维新派脱离了人民群众D.指出变法缺乏行之有效的配套措施解析:材料指出了维新派因缺少政治阅历、急于求成而造成“混乱”状况,说明变法配套措施不完善。答案:D5.梁启超在《南海康先生传》中写道:“戊戌维新……若其形式,则诸多缺点……若其精神,则纯以国民公利公益为主,务在养一国之才,更一国之政,采一国之意,办一国之事,盖立国之大原,于是乎在。精神既立,则形式随之而进,虽有不备,不忧其后之不改良也,此戊戌维新之真相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梁启超认为戊戌变法的缺点是仅学西方一国B.梁启超放弃君主立宪主见,主见民主共和制C.梁启超打算掀起新文化运动,提高国民觉悟D.梁启超确定了戊戌变法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解析:梁启超在材料中强调戊戌维新的精神作用很重要,有利于以后的改革,说明他确定了维新变法的启蒙作用,故D项正确。答案:D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这两者的结合使学习和参考外国的任何改革都变得更加困难。——雷颐材料二变法者由于缺乏对改革制约条件和困难客观冷静的相识和分析,未能形成成熟的改革心理,缺少超群的政治才智和实际的活动实力,没有实行敏捷多变的变法战略。——萧功秦材料三变法失败的根本缘由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胜利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气。——李喜所材料四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但是没有相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驾驭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成败得失——戊戌维新与明治维新的比较》(1)依据材料一、二、三,指出三位历史学家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缘由的不同视角。(2)依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学问,任选一例史实说明上述某个观点。(3)材料四从哪个角度分析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缘由?结合所学学问,分析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缘由和明治维新胜利的真正“要义”。(4)依据上述材料,你认为上述观点有怎样的现实意义?解析:第(1)问分析材料一、二、三,三位历史学家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缘由的不同视角分别是:传统文化的影响;变法者主观局限性;整体社会环境。第(2)问依据所学任选一例说明三则材料第(1)问中的观点。第(3)问分析材料四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缘由是在向外国学习时没有科学地把握中国国情,只是照搬日本阅历并结合所学概括说明。第(4)问依据上述内容,改革的胜利取决于社会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改革的胜利须要有利的社会条件。答案:(1)材料一:传统文化的影响。材料二:变法者的心智和变法策略(或者变法者主观方面的局限性)。材料三:整体的社会环境。(2)材料一:守旧势力剧烈抵制和反对新政措施。材料二:百日之内颁布大量改革上谕(或光绪帝大幅度调整礼部官员,遭到激烈反击)。材料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气薄弱。(其他史实,言之成理也可)(3)角度:中国在向西方学习时没有科学地把握中国国情,只是照搬日本阅历。根本缘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气不够强大。“要义”:推翻旧的幕府统治,建立新的天皇政权;大刀阔斧地推行切实可行的变法措施。(4)改革的胜利是社会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必需多方面地、主动地为改革的胜利创建有利的社会条件。(答出一点即可,假如从某一观点概括其现实意义,言之成理也可)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是中国学问分子中的开明分子……实行了防卫性的、自觉的现代化变革尝试。他们从西方政治学和西方政治制度的角度,力图对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变革……无论如何,戊戌变法为近代中国早期现代化拉开了序幕,这是它在中国历史上应有的地位,不能因其结果的失败而抹杀。——周嫦妮《现代化视野中的戊戌变法》材料二“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终归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回顾戊戌、重温历史》(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结合所学学问,戊戌变法在文化上进行了哪些“现代化变革尝试”?(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简要评价戊戌变法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答案:(1)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