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图版七年级物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5年中图版七年级物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5年中图版七年级物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5年中图版七年级物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5年中图版七年级物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中图版七年级物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217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晴天,几位同学在森林中迷路了,下面四种利用风向引导他们走出森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中虚线为空气流动形成风的路径示意图)

()A.森林吸热,温度升高较慢,空气温度低、密度大,地面空气从森林流向外界,应迎风走B.土地吸热,温度升高较快,空气温度高、密度小,地面空气从外界流向森林,应迎风走C.森林吸热,温度升高较慢,空气温度低、密度大,地面空气从森林流向外界,应顺风走D.土地吸热,温度升高较快,空气温度高、密度小,地面空气从外界流向森林,应顺风走2、小美同学对某物质加热,她将该物质熔化直到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象中的DE

段是物质的熔化过程B.ABCD

段物质在吸热,B

C.DE

段物质不吸热C.图中C

点是液态,E

点是气态D.该物质的沸点是100隆忙

3、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一木块的长度,如图所示,则此木块长度是(

)

A.1.8

厘米B.1.85

厘米C.7.85

厘米D.7.8

厘米4、世界各地的建筑风格各异;很多建筑是结合当地气候和生活实际来设计的.

下列有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

A.北欧冬天多雪,屋顶设计成图甲所示的尖顶,有利于清除积雪B.新疆常会刮大风,房子设计成图乙所示的圆顶,不易被风掀翻C.蒙古牧民使用轻便的材料盖成图丙所示的蒙古包,以便四处游牧D.南极风大,我国南极泰山站建成图丁所示形状,可有效防止被风刮倒5、如图所示,将两个相同的水下录音装置放置在AB

两处,录制到鲸鱼发出的同一段声音.A

处装置录制到的声音既有高音又有低音,而B

处装置录制到的声音只有低音.

由此可以推测:在海洋中传播距离较远的声音是(

)

A.响度较小的B.音调较高的C.能量较小的D.频率较低的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6、2015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某学校组织学生通过电视听取全国两会报告.一个同学刚走到演播室门口,就说:“你们听,现在习主席在讲话”,这个学生是根据____判断出是习主席的声音的.老师让把电视的音量调大一些,这是要求增大声音的____.7、在玻璃杯里装上大半杯米,把一根筷子插在中间,将米压紧并使筷子直立,再往杯内加少许水,过一会儿拿起筷子,可以看到筷子把装米的玻璃杯提起来.这是因为米吸水后发胀发涩,既增大了米对筷子和米对玻璃杯的____,又增大了它们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了摩擦力.若米重1.5N,玻璃杯重1N,则当筷子提着米在空中静止时,米与筷子的摩擦力为____N.8、如图所示,重为500N的某人站在重为350N的木板上,木板成水平状态,整个装置在空中保持静止,每个滑轮自重为50N,不计摩擦和绳重,则人对木板的压力大小为____N.

9、如图,取一个瓶子,装入适量带色的水,再取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在它上面画上刻度,使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水中,这样制成一个简易气压计,小亮将此装置从楼下拿到楼上,玻璃管内水柱将______(

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由此说明了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0、如图所示,潜水员从水中看岸边的树木比在岸上看到的树________(

选填“高一些”或“低一些”)

11、如图所示是上课经常使用的投影仪,请你说出它的成像原理______;若要使屏幕上的像变大些,调整方法是:______.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9题,共18分)12、迎着月光走时亮处是积水,背着月光走时暗处是积水.______(判断对错)13、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这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______(判断对错)14、地球的自传的方向是自东向西.______(判断对错)15、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

这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______(

判断对错)

16、穿深颜色的衣物时对太阳光的吸收多,因此穿着感觉比较暖和.______(

判断对错)

17、迎着月光走时亮处是积水,背着月光走时暗处是积水.______(判断对错)18、“坐地日行八万里”属于地球自转现象.______(判断对错)19、地球的自传的方向是自东向西.______(判断对错)20、穿深颜色的衣物时对太阳光的吸收多,因此穿着感觉比较暖和.______(

判断对错)

评卷人得分四、简答题(共4题,共24分)21、如图所示,将玩具电风扇固定在一个与地面摩擦极小的小车上,当电风扇工作时,小车将______(

选填“向左运动”、“向右运动”或“静止不动”)

原因是______.22、城市道路建设中,人行道上都要求铺设供盲人行走的“盲道”,实现无障碍通行。如上右图是一幅人行道的照片,图片左侧是“盲道”,其地砖表面有一棱棱凸起的部分,而右侧是普通人行道,其地砖表面是平的。盲人行走时可以根据脚底的感觉走,请用已学知识分析盲人如何分辨盲道。23、小李站在竖立的平面镜前2

米处,他的像距离他多少米?他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24、公路交通运输中,车辆超载会损坏路面,请从物理知识角度加以说明.评卷人得分五、作图题(共3题,共9分)25、在如图所示的光路图中;分别填入合适的透镜.

26、小明连接好了一个电路;如图1

所示.

(1)

请在图2

的方框内画出他的电路图.

(2)

小红认为此电路有缺点,因为没法只让灯L2

亮,而灯L1

不亮.

小红想将此电路改为由S1S2

分别控制灯L1L2

的并联电路,应该如何连接?请你帮她想个解决的办法,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图3

的实物电路图.27、某同学想利用电磁继电器制成一个温度自动报警器;实现对温控箱内的温度监控。用如下图所示带金属触丝的水银温度计和电磁继电器组装成自动报警器,正常情况下绿灯亮,当温控箱内温度升高到一定温度时。红灯亮(

绿灯熄灭).

请按此要求连接电路(

红;绿灯的额定电压相同)

评卷人得分六、其他(共2题,共18分)28、清明节学校放假,小芳乘坐汽车往家里赶时,它相对于司机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刚回到家,一股香喷喷的饭菜味儿扑鼻而来,这是____现象;同时也听到了奶奶说话的声音,它是通过声音的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来判断是奶奶的声音.终于开饭了,他看见锅里的汤越煮越少了,锅里的水发生了____现象.吃完饭爷爷打开他的收音机,当他旋转音量旋钮,收音机的声音大了起来,他看了一下收音机调频指针刚好指在100MHz刻度处,请你帮他算一算此电磁波的波长是____m.29、电阻制动是高速动车组列车制动方式之一:在列车需要减速或停车时,停止给电机供电,同时将一电阻接入电机.列车失去动力后,由于____,仍将继续前进,带动电机转动,电阻发热.此过程中,机械能最终转化成____能,电机实际上是____(填“发电机”或“电动机”).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C【分析】【分析】首先比较森林内和森林外的区别:森林内水分含量高;森林外水分含量少;

水分蒸发要吸热;吸热可以使空气的温度在光照情况下升高减慢;

然后根据风的形成来分析。此题涉及到了风的形成、蒸发吸热等知识,考查了物理知识的应用,是一道好题。【解答】森林中水分含量高;在阳光照射下水分蒸发吸热,使森林中空气温度升高慢,空气的温度比较低,密度比较大;

森林外空气温度高;密度比较小,热空气上升后,森林中的冷空气补充过来就形成风;

风是从森林吹向外界的,要走出森林,就要顺风走。故选C。【解析】C

2、D【分析】【分析】(1)

由图象可知:AB

段表示冰吸热升温;BC

段是冰水混合物;是冰的熔化过程;CD

段是水吸热升温;DE

段是水的沸腾过程,温度不变;

(2)

熔化和沸腾都需要吸收热量;

(3)

物体处于熔点时;可能存在三种状态,即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液体在沸腾时,其所处的状态一定是液态;

(4)

沸点即液体沸腾时的温度,据图可以判断出该物质的沸点。该题把晶体的熔化和沸腾图象放到一个坐标系中,考查了学生从图象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考查的很全面。【解答】A.图象中DE

段是水的沸腾过程;而BC

段才是冰的熔化过程;故本选项错误;

B.ABCD

段物质在吸热;温度升高;BC

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DE

段是沸腾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故整个过程都是吸热的,故本选项错误;

C.BC

段物质处于熔化过程;B

点是固态,BC

段是固态共存,物质在C

点是液态,DE

段是物质的沸腾过程,故E点是液态;故本选项错误;

D.DE

段是水的沸腾过程;该物质的沸点是100隆忙

故本选项正确。

故选D。【解析】D

3、B【分析】解:由图可知;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1mm

被测物体的起始刻度值为:6.00cm

终了刻度值为:7.85cm

所以物体的长度为:7.85cm鈭�6.00cm=1.85cm

故选B..

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首先要看清刻度尺的零刻线是否完整,然后认准分度值,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其记录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此题考查的是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和读数,在物理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刻度尺,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解析】B

4、B【分析】解:

A;北欧冬天多雪;屋顶设计成图甲所示的尖顶,雪在重力作用下会滑落,有利于清除积,故A正确;

B;房子设计成图乙所示的圆顶;风刮过屋顶,屋顶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大,压强小;屋内空气流动速度小,压强大,屋顶受到向上的压强大于向下的压强,受到的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产生一个向上的压力差,会把屋顶掀开,故B错误;

C;蒙古牧民使用轻便的材料盖成蒙古包;有利于拆迁和搬运,以便四处游牧,故C正确;

D;南极风大;我国南极泰山站建下面用柱子支撑,可以减小风的作用面积,减小对风的阻力,可有效防止被风刮倒,故D正确.

故选:B

(1)

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

(2)

流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比较屋顶上下的空气流动速度,比较屋顶上下受到的压强,再比较屋顶受到向上和向下的压力.

各地的民居建筑风格一定要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

本题注重了物理和生活的联系.【解析】B

5、D【分析】解:音调的高低是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的;振动频率快,音调高,振动频率慢,音调低;

由图可知;A

距离鲸鱼较近,B

距离鲸鱼较远,因为A

录到的有高;低音,B

录到的只有低音,说明录到的是频率较低的,所以频率较低的声音在海洋中能传播较远距离.

故选D.

由题意“A

录到的有高;低音;B

录到的只有低音,”结合AB

距离鲸的远近即可作出选择.

此题考查声音的特性中音调这一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值得我们关注.【解析】D

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6、略

【分析】【分析】声音的特性有三个: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是指声音的感觉特性.【解析】【解答】解: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能准确无误判断出是习主席在讲话,他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老师让把电视的音量调大一些;这是要求增大声音的响度.

故答案为:音色;响度.7、略

【分析】【分析】(1)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以增大摩擦;

(2)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到的力是平衡力,相互平衡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解析】【解答】解:(1)筷子提米;米吸水后发涨发涩,既增大了米对筷子和米对玻璃杯的压力,又增大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了摩擦力;

(2)筷子提米实验中;筷子受到向下力是米和玻璃杯的重力,向上的力是摩擦力,由于米重1.5N,玻璃杯重1N,所以当筷子提着米在空中静止时,筷子受到米的摩擦力是1.5N+1N=2.5N.

故答案为:压力;2.5.8、略

【分析】

人的重力500N+木板的重力350N+下面的滑轮的重力50N=900N;读图可知,这900N都由最上面的滑轮承担,而且左右拉力相等.因此,上面滑轮右侧的拉力为450N,减去下面滑轮的自重50N,等于400N.这400N又由两段绳子平均分担,因此,人手处的拉力为200N.于是得出,人对木板的压力=人的重力500N-绳子拉人手的力200N=300N.

故答案为:300.

【解析】【答案】读图可知;整个装置的全部物重都由上面的一只滑轮承担,右侧的拉力则又由第二只滑轮分担.因为整个装置保持静止,所以每只滑轮两侧的力都是相等的.

9、上升;减小【分析】解:把气压计从楼下拿到楼上;玻璃管内水柱将上升,这是因为瓶内空气的压强不变,而外界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此时在瓶内气压的作用下,会有一部分水被压入玻璃管.

由此说明了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

故答案为:上升;减小.

把气压计从山脚带到山顶时;发生变化的是海拔高度,而大气压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小,因此可从瓶内外的气压差来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水气压计,涉及了气压和高度的关系的特点,是一道基础题目.【解析】上升;减小10、高一些【分析】【分析】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就会发生偏转,即光的折射现象。熟练运用光的折射规律是解决此题的关键..不论从岸上看水里的景物还是在水里看岸上的景物,看到的都是被折射的物体的虚像。【解答】岸上的树木反射的光线斜射到水面上,由光发生折射的条件知,会发生折射现象,当光进入水中后靠近法线,射入潜水员眼睛,而潜水员由于错觉,认为光始终沿直线传播,逆着光的方向看上去而形成的虚像,所以潜水员在水中看见岸上的树木,实际是变高了的虚像。故答案为:高一些。【解析】高一些11、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适当向下移动凸透镜,将投影仪远离屏幕直至像清晰【分析】解:

(1)

投影仪的成像原理是: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

要想使屏幕上的像变大些;根据“物近像远像变大”,因此投影仪远离屏幕(

像远)

同时减小镜头与投影片的距离(

物近).

具体调整方法为:适当向下移动凸透镜,将投影仪远离屏幕直至像清晰.

故答案为:(1)

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

适当向下移动凸透镜;将投影仪远离屏幕直至像清晰.

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

凸透镜成像规律:垄脵

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像距大于物距,应用是放大镜.

垄脷

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应用是幻灯机、投影仪.

垄脹

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像距等于二倍焦距.

垄脺

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应用是照相机.

(2)

成实像时:物像异侧;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简记为“物远像近像变小,物近像远像变大”.

熟练掌握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会根据物距与像距的调整来改变像的性质,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基础.【解析】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适当向下移动凸透镜,将投影仪远离屏幕直至像清晰三、判断题(共9题,共18分)12、√【分析】解:(1)平静的水面;能发生镜面反射,地面凹凸不平,地面发生漫反射.

(2)如图;迎着月光走,月光经水面发生镜面反射,进入人的眼睛反射光线多,人感觉水面亮;地面发生漫反射,有很少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地面黑.

(3)如图;背着月光走,月光经水面发生镜面反射,没有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水面暗;地面发生漫反射,有少量的光线反射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地面亮.

故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人看物体的条件:物体发光或反射光;物体发的光或反射的光线能进入人的眼睛.

(2)平行光射向平而光滑的反射面;反射光线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向凹凸不平的反射面,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

掌握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正确区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不要误以为镜面反射就一定亮,漫反射就一定暗,感觉亮暗关键是看进入眼睛的光的多少.【解析】√13、√【分析】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个物体是不会有力的作用的;“一个巴掌拍不响”说明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故答案为:√.

根据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知;出现力必然出现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本题考查了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个物体在施力时,同时也是受力物体.【解析】√14、×【分析】解:根据人类对宏观世界的探究结果可知;地球的自传方向是自西向东,故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地球的自传方向是自西向东;据此可直接做出判断.

本题主要考查了对地球自转方向的了解,属基本的常识题,难度不大.【解析】×15、√【分析】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个物体是不会有力的作用的;“一个巴掌拍不响”说明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故答案为:隆脤

根据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知;出现力必然出现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本题考查了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个物体在施力时,同时也是受力物体.【解析】隆脤

16、√【分析】解: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黑色物体吸收所有颜色的光,故穿深颜色的衣物时对太阳光的吸收多,因此穿着感觉比较暖和.

故答案为:隆脤

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它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白色物体能反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本题考查了物体的颜色,属于光学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解析】隆脤

17、√【分析】解:(1)平静的水面;能发生镜面反射,地面凹凸不平,地面发生漫反射.

(2)如图;迎着月光走,月光经水面发生镜面反射,进入人的眼睛反射光线多,人感觉水面亮;地面发生漫反射,有很少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地面黑.

(3)如图;背着月光走,月光经水面发生镜面反射,没有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水面暗;地面发生漫反射,有少量的光线反射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地面亮.

故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人看物体的条件:物体发光或反射光;物体发的光或反射的光线能进入人的眼睛.

(2)平行光射向平而光滑的反射面;反射光线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向凹凸不平的反射面,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

掌握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正确区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不要误以为镜面反射就一定亮,漫反射就一定暗,感觉亮暗关键是看进入眼睛的光的多少.【解析】√18、√【分析】解:赤道的周长是40000千米;合计八万里,由于地球的自转,它的周期是一天24小时,即坐地日行八万里.

故答案为:√.

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

本题考查了地球自转的概况,属于基础题.【解析】√19、×【分析】解:根据人类对宏观世界的探究结果可知;地球的自传方向是自西向东,故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地球的自传方向是自西向东;据此可直接做出判断.

本题主要考查了对地球自转方向的了解,属基本的常识题,难度不大.【解析】×20、√【分析】解: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黑色物体吸收所有颜色的光,故穿深颜色的衣物时对太阳光的吸收多,因此穿着感觉比较暖和.

故答案为:隆脤

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它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白色物体能反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本题考查了物体的颜色,属于光学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解析】隆脤

四、简答题(共4题,共24分)21、向右运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分析】解:由图知;风扇朝左,当风扇工作时,将向左吹风,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空气会给风扇一个向右的反作用力,所以小车将向右运动.

故答案为:向右运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力的作用的相互性.

一个物体受到力,同时也会给另一个物体力的作用.

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此题主要考查了力的作用的相互性.

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解析】向右运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2、答:“盲道”的地砖表面有一棱棱凸起的部分,盲人行走在盲道时,由于脚底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小,所以脚底受到的压强大,使脚底感觉更明显。【分析】

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增大压强;据此分析回答。

本题考查的是有关压强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类似现象:人们在公园等休闲场所用鹅卵石铺成路面用以健身。【解析】答:“盲道”的地砖表面有一棱棱凸起的部分,盲人行走在盲道时,由于脚底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小,所以脚底受到的压强大,使脚底感觉更明显。23、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小李在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像是正立的与自己等大的虚像;

因为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可知小明的像离平面镜也是2m,所以,像和他相距2m+2m=4m.【分析】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同;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像与物对应点连线与镜面垂直;虚像来解答此题.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原理和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理解和掌握,牢记平面镜成像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解析】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小李在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像是正立的与自己等大的虚像;

因为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可知小明的像离平面镜也是2m

所以,像和他相距2m+2m=4m

.24、答:根据压强公式p=可知,受力面积几乎不变,当超载时,对地面的压力增大,压强增大,会造成路面损坏.【分析】

在车轮不变时;受力面积不变,超载的汽车压力增大,所以压强增大,加快路面的损坏.

本题考查运用压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解答此类问题要注意严密性,通常按以下四步:利用什么公式,什么因素控制一定,什么因素的变化,导致了这样的结果.【解析】答:根据压强公式p=Fs

可知,受力面积几乎不变,当超载时,对地面的压力增大,压强增大,会造成路面损坏.五、作图题(共3题,共9分)25、略

【分析】【分析】判断透镜类型的关键是根据透镜对光的作用,如果光线被会聚了就是凸透镜,如果光线被发散了就是凹透镜.【解析】【解答】解:第一个图中平行光经透镜后变得会聚;因此该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为凸透镜;

第二个图的折射光线比起入射光线更加远离主光轴;所以这个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因此填凹透镜.

如下图所示:

26、解:(1)开关在干路上,L1在一个支路上,L2在另一个支路上;按分析的先后顺序画图.如图(1).

(2)按题中要求,S1与L1在一条支路上,S2与L2在另一条支路上.如图(2).

【分析】

(1)

先分析从电池正极到负极经过元件的顺序:

正极隆煤

开关S1隆煤{S2鈫�L2L1隆煤

负极.

(2)

两灯可以独立工作;工作情况互不影响,应该并联,每条支路都有开关单独控制.

画电路图的要求:

垄脵

导线横平竖直;垄脷

元件均匀或对称分布;垄脹

除滑动变阻器外;元件不要画到拐角处;垄脺

元件顺序与实物一致.

画实物图时注意:

垄脵

导线画到接线柱上,不要有十字交叉或十字交叉点;垄脷

导线最简原则.【解析】解:(1)

开关在干路上;L1

在一个支路上,L2

在另一个支路上,按分析的先后顺序画图.

如图(1)

(2)

按题中要求;S1

与L1

在一条支路上,S2

与L2

在另一条支路上.

如图(2)

27、解:(1)当在正常工作的温度范围内时;水银与金属丝断开,电磁铁断电没有磁性,绿灯所在电路接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