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科版高三语文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新科版高三语文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新科版高三语文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新科版高三语文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新科版高三语文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新科版高三语文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下列表意明确无误的一句是()A.NBA市场上猎头动作快,大牌球员几乎被瓜分殆尽B.交大面试以开放式问答的方式考查学生思辨能力和创新潜质C.无票人员和车站工作人员持公务票未经签证严禁上车D.中国军团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囊括金牌38枚,仅次于美国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

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

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

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

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

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A.⑥③④①②⑤B.②⑤①④⑥③C.②④⑥③①⑤D.⑥④②⑤③①3、下面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漫(sù)夙兴夜寐喋(xuè)颓圮B.洗(dí)绿草如荫作(yǐ)寥廓C.睡(kē)书生义气堂(nònɡ)嬉戏D.郁(wēng)陨身不恤业(yì)斑斓4、【题文】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对于那些苦心孤诣的人;上天往往会,对我也未曾遗忘。

②当母亲一头大汗找到我时;我扑到她怀里得大哭。

③刚开始那年,我每天都如坐针毡,觉得自己有,也有能力,可以胜任更多有挑战性的工作。A.眷顾委屈抱负B.照顾委曲报复C.眷顾委曲抱负D.照顾委屈报复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农民工欠薪问题涉及政府监管、企业运营和市场秩序等各个方面,要把长效机制落到实处,就应该针对现实情况出真招.B.面对技术基础薄弱、品牌影响力有限等,国内企业必须苦练内功、迎头赶上,相关产业政策、财政扶持政策也应适时调整.C.新闻发言人指出,受市场主体投资信心不足等诸多因素影响下,自2014年以来,东北地区民间投资的增长速度持续回落.D.从表面上看,国际金价的震荡起伏,不过是商品价格的涨跌,而在其背后,不仅有鲜为人知的战略考量,还有市场因素.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科学家认为,儿童天生有安静的能力,在家里能否有序、从容地生活,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安静能力.B.考虑部分群众对“周黑鸭”冠名步行街地铁站有意见,武汉市有关部门要求武汉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尊重民意,取消拍卖的7个地铁站.C.回望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的持续奋斗,当代中国举世瞩目的进步,百年中国跌宕前行的潮流,无不说明“发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旋律.D.当地时间11月30日,美国新泽西一列货运火车出轨,导致车上装载的剧毒物质泄漏.政府发言人称,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信号故障和铁路桥坍塌造成的.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7、保定老调是河北省的戏曲剧种之一;保定老调作为一个特有的戏曲声腔剧种,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当地群众常在口头哼唱的曲调,所以民间曾有“做饭离不开锅灶,听戏离不开老调”之说。保定老调曾先后四次到北京演出,受到首都人民和领导;专家的好评。

保定老调已有约二;三百年的历史;它脱胎元、明年间流行于燕赵的汉族民歌俗曲河西调,以大戏的姿态出现,擅演以老生和黑红净行当为主的袍带戏。1884年左右,以生行演员韩大仓(艺名霸州红)为代表的前辈艺人,开创了老调的先声;1918年左右,名老生周福才,承前启后,立志改革,以《调寇》、《劝军》等剧目,把老调艺术推向一个新阶段。

老调在其发展过程中;先后受到流行在当地的高腔和河北梆子的影响,并吸收当地说唱艺术的精华,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出现较正规的职业班社,并开始进入城市,到20世纪30年代达到繁荣时期。1949年后,保定一带成立了高阳;定县、阜平等专业老调剧团。知名艺术家有崔澄田、刘守谦、王贯英等。老调成为河北省特别是冀中一带农村观众最喜爱的戏曲剧种之一。

唱腔是保定老调音乐的主体;是表达人物思想感情和塑造人物的重要艺术手段,也是老调区别于其他剧种的主要标志。老调唱腔质朴激越,叙述性较强,雄浑宽厚;粗犷高亢,给人一种深沉凝重、威严雄壮、气势恢宏的感觉,具有中国北方典型的忠烈、慷慨的民族特质。

保定老调唱腔结构形式为板腔体;唱腔板式有十余种,曲牌多来自于京剧;河北梆子、昆曲,常用的曲牌有军乐类、喜乐类、哀乐类、宴乐类等。文场伴奏乐器以板胡为主,武场与河北梆子相同,都带有浓烈的乡土气息。

保定市老调剧团是在高阳县老调剧团的基础上组建的。1953年;高阳县老调剧团成立。1958年秋月,国家领导人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领导在保定市河北礼堂(现河北影剧院)观看了演出。邓小平同志称赞“保定有宝,应加扶植”。为此,保定地委、专署于1959年5月,调配干部并充实艺术力量,成立了保定专区老调剧团。1960年,剧团带着经过重点改编的《潘杨颂》进京演出,获得了成功。刘少奇、邓小平、叶剑英、陈毅等中央领导同志以及北京的艺术界专家观看了演出。同年,《潘杨颂》被长春电影制片厂搬上银幕在全国放映,引起很大反响。

“文革”期间;保定市老调剧团一度改唱京剧现代戏。1973年,老调恢复,先后移植了《红灯记》《平原作战》《盘石湾》《小刀会》《朝阳沟》《红灯照》等剧目。1978年,又恢复了《潘杨颂》等一批保留传统剧目。1980年8月,排练了该团创作的新编历史故事剧《忠烈千秋》,再次进京,为中宣部;文化部、北京市委和正在召开的全国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的代表及首都群众演出,获得成功。同年12月,《忠烈千秋》由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成彩色戏曲艺术片。

保定市老调剧团全体演职员坚持文化下乡;走遍了保定的山山水水,河北;山西、河南等省的大部分城市、乡村也留下了他们的足迹,由于老调不断更新剧目,年年创出精品,在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成为了市场的强者。

从2003年开始;连续三年春节期间在市内演出,给市民送上了丰盛的节日文化大餐,填补了城市观众多年看不上大戏的空白。这一活动,受到了广大市民的高度赞赏。

(1)下面对保定老调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_

A.保定老调是河北省戏曲剧种之一;民间曾有“做饭离不开锅灶,听戏离不开老调”之说。是当地群众常在口头哼唱的曲调,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保定老调曾先后在北京演出四次;受到首都人民和领导;专家的好评。其唱腔质朴激越,叙述性强,雄浑宽厚、粗犷高亢,具有忠烈、慷慨的民族特质。

C.1949年后;老调为河北省特别是冀中一带农村观众最喜爱的戏曲剧种之一。保定一带成立了一些专业老调剧团。知名艺术家有崔澄田;刘守谦、王贯英等。

D.保定老调带有浓烈的乡土气息;曲牌源于京剧等其他艺术形式,唱腔结构形式为板腔体,其文场伴奏乐器以板胡为主,武场与河北梆子相同。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_

A.老调发展中有一些前辈艺人起到重要的作用;如开创了老调先声的生行演员韩大仓,1918年左右的老生周福才,承前启后,把老调艺术推向一个新阶段。

B.保定老调的历史已有二三百年;可以追溯到元;明年间流行于燕赵的民歌俗曲河西调,保定老调擅演老生和袍带戏,多以大戏的姿态出现。

C.“文革”时期;迫于形势,保定老调剧团一度改唱京剧现代戏。73年老调恢复后,又移植了这些剧目。78年又恢复了《潘杨颂》等一批保留传统剧目。

D.保定市老调剧团是在1953年成立的高阳县老调剧团基础上组建的。1958年秋月;国家领导人观看过剧团演出,邓小平给予高度评价。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____

A.1980年;保定市老调剧团创作了历史故事剧《忠烈千秋》,该团携该剧再次进京,为中宣部;文化部、北京市委和人大代表及首都群众演出,获得成功。

B.邓小平同志看了演出后;称赞“保定有宝,应加扶植”。而保定地委;专署也于次年调配干部并充实力量,成立了保定专区老调剧团,促进了老调的发展。

C.保定市老调剧团不断更新剧目;坚持文化下乡,走遍了保定,甚至河北;山西、河南等省的部分城乡,因而在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成为了市场的强者。

D.城市观众也有看戏的需求。从2003年开始的连续三个春节期间,保定市老调剧团都在市内演出,给市民送上了丰盛的节日文化大餐,受到广大市民的高度赞赏。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橘子。

芥川龙之介。

冬天的一个夜晚;天色阴沉,我坐在横须贺发车的上行二等客车的角落里,呆呆地等待开车的笛声。车里的电灯早已亮了,难得的是,车厢里除我以外没有别的乘客。我脑子里有说不出的疲劳和倦怠,就像这沉沉欲雪的天空那么阴郁。我一动不动地双手揣在大衣兜里,根本打不起精神把晚报掏出来看看。

不久;发车的笛声响了。我略觉舒展,将头靠在后面的窗框上,漫不经心地期待着眼前的车站慢慢地往后退去。但是车子还未移动,却听见检票口那边传来一阵低齿木屐的吧嗒吧嗒声;霎时,随着列车员的谩骂,我坐的二等车厢的门咯嗒一声拉开了,一个十三四岁的姑娘慌里慌张地走了进来。

那是个地道的乡下姑娘。没有油性的头发挽成银杏髻;红得刺目的双颊上横着一道道皲裂的痕迹。一条肮脏的淡绿色毛线围巾一直耷拉到放着一个大包袱的膝头上,捧着包袱的满是冻疮的手里,小心翼翼地紧紧攥着一张红色的三等车票。我不喜欢姑娘那张俗气的脸相,那身邋遢的服装也使我不快。更让我生气的是,她竟蠢到连二等车和三等车都分不清楚。因此,点上烟卷之后,也是有意要忘掉姑娘这个人,我就把大衣兜里的晚报随便摊在膝盖上。

在灯光映照下;我溜了一眼晚报,上面刊登的净是人世间一些平凡的事情,媾和问题啦,新婚夫妇啦,渎职事件啦,讣闻等等,都解不了闷儿--火车进入隧道的那一瞬间,我产生了一种错觉,仿佛火车在倒着开似的,同时,近乎机械地浏览着这一条条索然无味的消息。然而,这期间,我不得不始终意识到那姑娘正端坐在我面前,脸上的神气俨然是这卑俗的现实的人格化。正在隧道里穿行着的火车,以及这个乡下姑娘,还有这份满是平凡消息的晚报--这不是象征又是什么呢?不是这不可思议的;庸碌而无聊的人生的象征,又是什么呢?我对一切都感到心灰意懒,就将还没读完的晚报撇在一边,又把头靠在窗框上,像死人一般阖上眼睛,打起盹儿来。

过了几分钟;我觉得受到了骚扰,不由得四下里打量了一下。姑娘不知什么时候竟从对面的座位挪到我身边来了,并且一个劲儿地想打开车窗。但笨重的玻璃窗好像不大好打开。她那皲裂的腮帮子就更红了,一阵阵吸鼻涕的声音,随着微微的喘息声,不停地传进我的耳际。这当然足以引起我几分同情。不久,火车发出凄厉的声响冲进隧道;与此同时,姑娘想要打开的那扇窗终于咯噔一声落了下来。姑娘把头伸到窗外,目不转睛地盯着火车前进的方向,一任划破黑暗刮来的风吹拂她那挽着银杏髻的鬓发。她的形影浮现在煤烟和灯光当中。

但是;这当儿火车已经安然钻出隧道,正在经过夹在满是枯草的山岭当中那疲敝的镇郊的道岔。道岔附近,寒伧的茅草屋顶和瓦房顶鳞次栉比。这当儿,我看见了在那寂寥的道岔的栅栏后边,三个红脸蛋的男孩子并肩站在一起。他们个个都很矮,仿佛是给阴沉的天空压的。穿的衣服,颜色跟镇郊那片景物一样凄惨。他们抬头望着火车经过,一齐举起手,扯起小小的喉咙拼命尖声喊着,听不懂喊的是什么意思。这一瞬间,从窗口探出半截身子的那个姑娘伸开生着冻疮的手,使劲地左右摆动,给温煦的阳光映照成令人喜爱的金色的五六个桔子,忽然从窗口朝送火车的孩子们头上落下去。我不由得屏住气,登时恍然大悟。姑娘大概是前去当女佣,把揣在怀里的几个桔子从窗口扔出去,以犒劳特地到道岔来给她送行的弟弟们。

苍茫的暮色笼罩着镇郊的道岔;像小鸟般叫着的三个孩子,以及朝他们头上丢下来的桔子那鲜艳的颜色--这一切的一切,转瞬间就从车窗外掠过去了。但是这情景却深深地铭刻在我心中,使我几乎透不过气来。我意识到自己由衷地产生了一股莫名其妙的喜悦心情。我昂然仰起头,像看另一个人似地定睛望着那个姑娘。不知什么时候,姑娘已回到我对面的座位上,淡绿色的毛线围巾仍旧裹着她那满是皲裂的双颊,捧着大包袱的手里紧紧攥着那张三等车票。

直到这时我才聊以忘却那无法形容的疲劳和倦怠;以及那不可思议的;庸碌而无聊的人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____

A.文中“(姑娘)脸上的神气俨然是这卑俗的现实的人格化”一句表达了“我”的看法;认为姑娘是现实社会的具体化,是卑俗现实的化身。

B.文中三次写到姑娘皲裂的双颊;意在突显姑娘的家境贫寒和生活的艰难,渲染烘托“我”的忧郁和厌烦情绪,也是我产生忧郁和厌烦情绪的原因之一。

C.这篇小说叙述“我”通过一件“偶然遇到的小事”;放弃了悲观厌世的思想,过上充实而有作为的生活。

D.小说中的橘子是亲情和爱意的象征;它烛照着灰暗的生活,使人们在沉重的生活重压之下看到希望之光。

E.小说开头部分的场景描写;具有灰暗的色调,渲染了冷漠的情绪,不仅为后文姑娘抛橘子的细节作了充分的铺垫,也揭示了“我”的性格。

(2)情感不仅是小说的感性要素;而且可能具备结构的功能。如果说文中“我”的感情是一条隐藏的线索的话,请你分析“我”感情变化的脉络。

(3)对比是文章重要的表现手法之一。小说中运用了哪几组对比?试作简要分析。

(4)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我”,也有人认为是小姑娘,试结合文本,利用学过的知识,加以探究,说一说你的看法。9、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汉语的书面语言任凭口语的差异流变;几千年不变如一,既是人类最古老的语言,也是人类最普遍使用的语言。17;18世纪欧洲人最初接触汉语时,以为汉语曾经是世界上唯一一种世界性语言。1669年,英国思想家约翰韦伯出版《关于证明中华帝国之语言有可能为人类最初语言的历史评说》,这部试图证明人类建造巴别塔之前讲的那种统一的语言就是汉语的著作,轰动一时。半个多世纪以后,塞缪尔•舒克福特更加确定地重申了这一观点:“在地球上确实存在着另一种语言,它似乎有着某些标记,表明它是人类最初的语言,这就是汉语”

在西方现代资本主义扩张之前;汉语确实是最具有“世界性”的语言。整个东亚与东南亚部分地区,经历了漫长的文化同化过程,以中国为中心形成了一个超越政治国家与民族;超越战争与敌意的“文化圈”。礼制天下、世界大同的儒家思想,为这个文化圈奠定了普世主义理想,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这个“文化圈”,就是以汉文字为媒介而拥有共同价值体系的文化共同体。汉字构筑的东亚文化共同体在现代西方文明的冲击下出现解体的趋势,但其内在的共同价值却没有彻底失落。

汉语日渐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语言;出现在西方现代扩张高潮过后。今日中;日、韩三国的经济规模总量直逼北美西欧,如果没有冷战后遗留在这一地区的意识形态与政治的隔阂,作为一个文化共同体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从世界人口结构看,中、日、韩以及散居在东南亚和世界各地的5000多万华人,已占世界总人口的30%.这是古老的“汉字文化圈”为汉语作为一门世界性语言提供的可能性基础。

一种语言超出本国或本民族范围向外辐射;称为语言“出超”。当然,语言的“出超”,有着比较复杂的历史原因。而今天海外兴起的学汉语热潮,是中国和平发展的结果,是中国文化魅力的吸引使然,是海外学习者的自愿选择。

“汉语热”折射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巨大热力。面对中国提供的巨大商机;如同曾经“学英语”一样,许多海外人士开始“学中文”。较高的汉语水平,正成为跨国公司职场竞争的一大优势。

“汉语热”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必然结果。与经济突飞猛进相伴随。中国在国际上正日益树立起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在不少重大国际问题上;人们愿意聆听中国的声音。

“汉语热”源自中国文化散发出的独特魅力。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一种语言,也必然接受其文化的浸润。中国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文化遗产之丰厚举世公认。古代圃于交通和信息的不便,只有马可•波罗等少数西方人能一窥中华文化之美妙。改革开放后,中国敞开胸怀欢迎五湖四海的朋友,京剧有了洋票友;武术有了洋弟子、中国菜也有了洋厨师。法国总统希拉克说,他最爱中国的美食和宋词。

(1)下面关于汉语“文化圈”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____

A.这个“文化圈”就是以汉文字为媒介而拥有共同价值体系的文化共同体。

B.文化圈的形成是中国和平发展的结果;是中国外交魅力的吸引使然,是海外学习者的自愿选择。

C.文化圈是以中国为中心形成了一个超越政治国家与民族;超越战争与敌意的文化共同体。

D.汉语圈在现代西方文明的冲击下虽出现解体的趋势;但其内在的共同价值却没有彻底失落。

(2)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一项是____

A.在西方现代扩张高潮之前后;汉语确实一直是“世界性”的语言。

B.华人已占世界人口的30%;表明汉语完全可以成为一门世界性语言。

C.语言的“出超”可能与经济发展;文化魅力的吸引、学习者的自愿等比较复杂的历史原因有关。

D.中国经济的突飞猛进;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使“汉语热”成为必然。

(3)根据文意,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____

A.随着“汉语热”的持续升温;中国的经济会得到迅速发展,国家地位必然会得到提高。

B.汉语;无论是书面语还是口语,几千年不变如一,既是人类最古老的语言,也是人类最普遍使用的语言。

C.古代囿于交通和信息的不便;只有马可•波罗能一窥中华文化之美妙。

D.中国在国际上正日益树立起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使得外国人在不少重大国际问题上,愿意聆听中国的声音。10、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夜归鹿门①歌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②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③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独来去。【注释】①鹿门:诗人当时所居的襄阳鹿门山。②渔梁:地名;在河北省襄阳东。③:庞公:庞德公,东汉隐士。

(1)根据诗歌韵律,可以推断出这首诗歌的体裁是____。

(2)对这首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

A;一二句写傍晚江行见闻;听着山寺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响,望见渡口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

B;三四句述说世人回家;自己离家去鹿门,透露出世人与自己同样的心情,不同的归途。

C;五六句写夜晚攀登鹿门山山路;不知不觉就到了归宿地,原来庞德公就是隐居在这里。

D;隐逸诗的尾句往往颇有蕴蓄。

(3)结合全诗,分析“唯有幽人独来去”一句的内涵。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大气物理研究的奠基人--叶笃正1945年;叶笃正,放弃了自己喜爱的物理专业,选择了对国家更为实用的气象学,前往美国,师从世界著名气象和海洋学家罗斯贝。叶笃正的弟子黄刚说:“叶老最受益的就是罗斯贝的治学精神,在中国,一般是老师讲,学生听,但是在国外,老师讲的同时学生会经常打断老师,提出质疑。罗斯贝重视事实,一切都从事实出发。他总是朝前看,视野辽阔,不是就事论事来讨论一个具体的问题。”这种治学方式后来也延续到了叶笃正身上。

1949年;叶笃正结束了在美国的学业,虽有高额的年薪,但是叶笃正选择了离开,他对导师罗斯贝说:“我觉得新中国是有希望的,我想为自己的国家做点事。”

20世纪50年代中期;叶笃正在研究中发现,在青藏高原以南和以北有两股强西风向东吹,青藏高原像一个巨大的屏障使它们的位置比较稳定,越往东走,两股气流的距离越近,最后合成一股,到了日本风力最强。

过去;人们研究青藏高原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始终只把它当做一个动力学因素,只考虑它的隆起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叶笃正开创性地提出,青藏高原在夏天是一个热源。在冬天是一个冷源,其影响几乎波及半个地球。青藏高原的动力作用和热力作用,是叶笃正的最大发现。从此,让叶笃正享誉世界的青藏高原气象学建立了起来。

在20世纪50年代;气象学中的一个重要的领域是大气环流。为了改进和提高我国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叶笃正和他的合作者从观察事实和理论分析出发,系统地开展了对东亚大气环流演变的研究。在研究中,叶笃正提出了北半球冬季西风带阻塞形势演变的机理和预报这些演变过程的关键指标。这个研究不仅大大提高了我国冬季寒潮爆发的预报准确率,而且为研究冬季西风带大气环流演变提供了理论基础。

叶笃正和他的合作者撰写了《大气环流的若干基本问题》一书;书中指出,大气环流的所有基本要素都不是独立的,它们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是一个内在的整体。并且,在形成这个整体的过程中,除了像太阳辐射和地球旋转这些外部因子外,大尺度扰动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该书被公认为国际上大气环流动力学最早的著作。

1958年;叶笃正等科学家比国际上早20多年提出了东亚大气环流季节转换的突变性;他最早注意到阻塞高压与东亚天气的关系,是对阻塞高压形成做出满意解释的第一位气象学家,而国外在l5年后的1976年才注意到阻基高压与北美异常天气的联系。

我们都知道;二氧化碳的排放是全球变暖的元凶。在一次国际会议上,美国的一位科学家提出,二氧化碳的问题各国要同样对待。叶笃正提醒大家,这个问题必须搞清楚,在这一百年以来,到底是发达国家排放多还是发展中国家排放多?在二氧化碳的排放问题各国不能均摊。参加这次会议的各国科学家都对这种说法表示赞同。

很多方面;叶笃正都表现出了他对科学前沿问题的敏感.1981年池在美国著名的地球物理流体动力学实验室(GFDL)与美国科学院院士真锅淑郎进行合作研究时,提出了地球表面由于水分平衡造成的湿度变化对全球气候变化可能产生影响的理论,这是最早的有关大气圈和地球其他圈层相互作用的理论。

叶笃正善于从别人不经意的发言中捕捉到重要的科学问题。在一个讨论会上;当讨论到人类活动如何使气候恶化时,一位科学家提出,不要只看到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负两影响,“有序”的人类活动也可以使气候向良性方向变化,甚至可以起到改造局地气候变化的作用。叶笃正立即抓住“有序”这两个字说,这是研究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影响的重要命题,并立即组织友表了有关有序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可能起到良性效果的论文c对此,有科学家表示,叶笃正的观点是具有潜在的科学生命力的。人类应该如何从宏观尺度上布局生产活动和城市化等,这是具有生命力的陆一气相互作用研究。相信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将会如叶笃正预期的那样,诞生出“气候环境变化控制论”的新学科分支。

(选自王学健《叶笃正:风起云飞展浩荡分,有删改)【链接材料】

材料一:回国后;叶笃正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工作站主任,在北京西直门内北魏胡同一座破旧的房子里开始了艰苦的创业。

一百度百科。

材料二:“叶老喜欢野外科考;总要亲自到实地察看。”叶笃正的学生黄荣辉院士回忆说,直到87岁高龄时,他还不顾条件艰苦,亲自到塔克拉玛干沙漠查看新建的气象观测站。

--新华网。

材料三:叶笃正曾说:“我喜欢敢于和我对话的学生。他应该有自己的见解;敢和我说‘不’,敢于向权威战。我的学生超过我,我才有成功的感受。”“学生超不过老师,那就没有发展了。”

一一《人民日报》(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____

A.本文严格按照时间顺序;依次记述了叶笃正在美国留学师从罗斯贝;回国搞大气物理研究并取得卓著的研究成果等事逊,文章脉络十分清晰。

B.上世纪中叶;叶笃正发现了青藏高原的动力作用和热力作用,一改以往人们在研究青藏高原对大气环流影响时,只看到它热力学因素的状况。

C.从文中的介绍来看;有的科研成果是叶笃正独创的,有的科研成果是叶笃正与其他科学家合作完成的,表现出作者作传叙事方面实事求是的态度。

D.地球表面由于水分平衡造成的湿度变化对全球气候变化可能产生影响的理论;是叶笃正1981年与美国科学院院士真锅淑郎共同提出的具有开创性的理论。

E.叶笃正以国家利益为重;舍弃国外优厚待遇毅然回国;他在国内不顾条件艰苦,深入科研第一线,为中国的大气物理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2)叶笃正在科学研究方面体现出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3)当某国科学家提出“二氧化碳的问题各国要同样对待”时;叶笃正的说法为什么能够得到各国科学家的赞同?请简要分析。

(4)叶笃正对科学前沿问题有一种敏感,并且善于捕捉重要的科学问题,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12、二十年以后。

欧•亨利。

纽约的一条大街上;一位值勤的警察正沿街走着。一阵冷飕飕的风向他迎面吹来。已近夜间10点,街上的人寥寥无几了。

在一家小店铺的门口;昏暗的灯光下站着一个男子,他的嘴里叼着一支没有点燃的雪茄烟。警察放慢了脚步,认真地看了他一眼,然后,向那个男子走了过去。

“这儿没有出什么事;警官先生。”看见警察向自己走来,那个男子很快地说,“我只是在这儿等一位朋友罢了。”

男子划了根火柴;点燃了叼在嘴上的雪茄。借着火柴的亮光,警察发现这个男子脸色苍白,右眼角附近有一块小小的白色的伤疤。

“这是20年前定下的一个约会。如果有兴致听的话;我来给你讲讲。大约20年前,这儿,这个店铺现在所占的地方,原来是一家餐馆”男子继续说,“我和吉米•维尔斯在这儿的餐馆共进晚餐。哦,吉米是我最要好的朋友。我俩都是在纽约这个城市里长大的。从小我们就亲密无间,情同手足。当时,我正准备第二天早上就动身到西部去谋生。那天夜晚临分手的时候,我俩约定:20年后的同一日期;同一时间,我俩将来到这里再次相会。”

“你在西部混得不错吧?”警察问道。

“当然啰!吉米的光景要是能赶上我的一半就好了。啊;实在不容易啊!这些年来,我一直不得不东奔西跑”

又是一阵冷飕飕的风穿街而过;接着,一片沉寂。他俩谁也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警察准备离开这里。

“我得走了;”他对那个男子说,“我希望你的朋友很快就会到来。假如他不准时赶来,你会离开这儿吗?”

“不会的。我起码要再等他半个小时。如果吉米他还活在人间;他到时候一定会来到这儿的。就说这些吧,再见,警察先生。”

“再见;先生。”警察一边说着,一边沿街走去,街上已经没有行人了,空荡荡的。

男子又在这店铺的门前等了大约二十分钟的光景;这时候,一个身材高大的人急匆匆地径直走来。他穿着一件黑色的大衣,衣领向上翻着,盖到耳朵。

“你是鲍勃吗?”来人问道。

“你是吉米•维尔斯?”站在门口的男子大声地说;显然,他很激动。

来人握住了男子的双手。“不错;你是鲍勃。我早就确信我会在这儿见到你的。啧,啧,啧!20年是个不短的时间啊!你看,鲍勃!原来的那个饭馆已经不在啦!要是它没有被拆除,我们再一块儿在这里面共进晚餐该多好啊!鲍勃,你在西部的情况怎么样?”

“哦;我已经设法获得了我所需要的一切东西。你的变化不小啊,吉米,你在纽约混得不错吧?”

“一般;一般。我在市政府的一个部门里上班,坐办公室。来,鲍勃,咱们去转转,找个地方好好叙叙往事。”

这条街的街角处有一家大商店。尽管时间已经不早了;商店里的灯还在亮着。来到亮处以后,这两个人都不约而同地转过身来看了看对方的脸。

突然间;那个从西部来的男子停住了脚步。

“你不是吉米•维尔斯。”他说;“20年的时间虽然不短,但它不足以使一个人变得容貌全非。”从他说话的声调中可以听出,他在怀疑对方。

“然而;20年的时间却有可能使一个好人变成坏人。”高个子说,“你被捕了,鲍勃。在我们还没有去警察局之前,先给你看一张条子,是你的朋友写给你的。”

鲍勃接过便条。读着读着;他微微地颤抖起来。便条上写着鲍勃:刚才我准时赶到了我们的约会地点。当你划着火柴点烟时,我发现你正是那个芝加哥警方所通缉的人。不知怎么的,我不忍自己亲自逮捕你,只得找了个便衣警察来做这件事。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____。

A.鲍勃对警察说“这儿没有出什么事”;表现了他在和老友见面前的愉快心情。

B.鲍勃说“这些年来;我一直不得不东奔西跑”,反映出他负罪在逃的窘迫之状。

C.鲍勃给警察讲述他和朋友约会的缘起;是为了缓解他害怕被逮捕的紧张心理。

D.高个子男子担心鲍勃很快认出他不是吉米;便把衣领向上翻着,盖到耳朵。

E.鲍勃读便条时微微颤抖;表现了他当时惊愕;恐慌、尴尬等复杂的内心活动。

(2)小说以间隔反复的手法进行了三次环境描写;请简要分析它们的作用。

(3)小说中的鲍勃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评卷人得分三、名句名篇(共6题,共12分)13、补充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小题)(6分)(1)越陌度阡,(曹操《短歌行》)(2)此中有真意,(陶渊明《饮酒》)(3)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4)醉不成欢惨将别(白居易《琵琶行》)(5)想当年,金戈铁马,(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亭怀古》)(6)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7)固知一死生为虚诞(王羲之《兰亭集序》)(8)山原旷其盈视,(王勃《滕王阁序》)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1.____。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论语》)2.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____,。(《论语》)3.今两虎相斗,。吾所以为此者,。(《廉颇蔺相如列传》)4.商,伤也;。夷,戮也;。(欧阳修《秋声赋》)5.____,材木不可胜用,____。(《孟子·寡人之于国也》)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1.子曰:“____,譬如北辰,____。”(《论语》)2.有如此之势,____,____,以趋于亡。(苏洵《六国论》)3.曲终收拨当心画,____。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白居易《琵琶行》)4.万里悲秋常作客,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5.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__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诸葛亮《出师表》)2.是故,,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3.千古江山,,,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驾一叶之扁舟,____。(苏轼《赤壁赋》)2.可堪回首,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____________,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____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1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1.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____,不能十步____,功在不舍。(《劝学》荀子)2.尔来四万八千岁,____。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蜀道难》李白)3.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________;更也,________。(《论语》)4.____,旌旗蔽空,酾酒临江,____。(苏轼《赤壁赋》)评卷人得分四、诗歌鉴赏(共3题,共9分)19、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

寒食书事。

(宋)赵鼎。

寂寞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

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

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

一樽径籍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注】①赵鼎:南宋贤相;支持岳飞抗金并荐其为统帅,后因与秦桉论议不合而罢相,连续被贬詹不食而卒。本诗作于他被贬潮州期间。②庞老:庞德,东汉末年隐士,不肯出山,但潸明节均携全家上坟祭扫。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______

A.首联写出地点;时间;偏远僻静的村子里,农家门口即便清静冷落,也还插着柳条,标记寒食节到来,与诗歌题目照应。

B.颔联对仗工整;语言朴实,运用庞老的典故,点明广东广西一带虽然不遵循寒食节禁烟的习俗,但也像庞德一样全家扫墓祭祖。

C.“麦饭”指粗糙的祭品。五六两句寓情于景;运用对比的手法,意在突出宫廷无情;山野有趣,表达诗人对乡野生活的喜爱之情。

D.作者被贬后生活寂寞;无人来访;门前长满青苔,通过喝酒来排遣心中郁结,率性而为,对傍晚城墙上传来的笳声置之不理。

E.尾联第一句用了拟人手法;以酒杯倚靠着青苔睡卧的样子,写出诗人凌乱的生活状态,突出经历政治风波后他内心的愁苦和失望。

(2)本诗通过描绘山野村头的春景,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三四联简要分析。20、临江仙朱敦儒①直自凤凰城②破后,擘钗破镜分飞。天涯海角信音稀。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今春还听杜鹃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注】①朱敦儒:两宋之交词人,洛阳人。此词约作于金朝灭北宋十四年后,作者避乱南方时。②凤凰城:汉长安城中有丹凤阙,后因此称长安为凤凰城、凤城。此处指宋都汴京。结尾两句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什么作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2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按要求作答。念奴娇①叶梦得云峰横起,障吴关三面,真成尤物。倒卷回潮,目尽处、秋水粘天无壁。绿鬓人归,如今虽在,空有千茎雪。追寻如梦,漫馀诗句犹杰。闻道尊酒登临,孙郎②终古恨,长歌时发。万里云屯,瓜步晚、落日旌旗明灭。鼓吹风高,画船遥想,一笑吞穷发。当时曾照,更谁重问山月。[注]①这首词是作者兼知建康府(今南京)时,登镇江北固山有感而作。②孙郎:即孙策,曾经常携酒登临此山游宴。(1)“绿鬓人归,如今虽在,空有千茎雪”三句运用了哪两种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词的下阕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具体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全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五、语言表达(共4题,共28分)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药品可以帮我们预防、治疗疾病,但若使用不当,①______。以口服药为例,药物进入胃肠道后逐渐被吸收进血液,随着时间推移,②______。当药物浓度高于某一数值时就开始发挥疗效。然而,③______,超过一定限度就可能产生毒性,危害身体健康。2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清晨太阳未升,植物光合作用不足,__________,且经过一夜的城市废气积累,空气质量也相对较差,因此建议__________。另外,太阳未升之时,人体阳气初升,还很娇嫩,进行剧烈运动不利于人体的休养生息,因此,____,如散步、慢跑、做早操、打太极等。24、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下列各题。

风雨中诵潘邺老诗。

韩淲。

满城风雨近重阳;独上吴山看大江。

老眼昏花忘远近;壮心轩豁任行藏。

从来野色供吟兴;是处秋光合断肠。

今古骚人乃如许;暮潮声卷入苍茫。

【注】:“满城风雨近重阳”原为江西派诗人潘那老的名句。此诗作于宁宗庆元四年秋;时作者约。

四十岁。

(1)这首诗的额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2)古人认为这首诗的尾联有“文已尽而意无穷”之妙,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25、下面是某毕业学生在春节给老师发的短信;其中有四处不得体,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恩师无恙!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曾经我是您的高足,现在学生也没让您失望!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以后还请恩师继续斧正我的不足,如有事需要学生效劳,我当鼎力相助!

(1)将______改为______;

(2)将______改为______:

(3)将______改为______;

(4)将______改为______。评卷人得分六、写作题(共1题,共7分)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5月14日上午10时30分左右,沈阳市铁西区沈辽路附近永善小区发生一起惨剧:一名年仅23岁的吊装工人被沙袋带到楼下,当场身亡。令人更加感到心痛的是,有人在事故发生时听到这个小伙子高喊着:“都躲开!“明知道自己活不成了,还提醒楼下的人别被沙子砸到,这孩子真仁义!”目击者的话,引来附近围观者赞扬跟感叹。对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悟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不得写成诗歌。(2)不少于800字。(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B【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解析】【解答】A.语义重复;“殆尽”就是“几乎罄尽”的意思,和前面“几乎”重复,可删去“几乎”;

B.表述正确。

C.表意不明;有歧义,句子可以理解为“无票人员严禁上车,车站工作人员持公务票未经签证严禁上车”,也可以理解为“无票人员持公务票未经签证严禁上车,车站工作人员持公务票未经签证严禁上车”;

D.不合逻辑;自相矛盾,“囊括”是全部包罗的意思,而后文又是“仅次于美国”,矛盾,可将“囊括”改为“获得”.

故选B.2、A【分析】【分析】本题属于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一道题目,做该类题目要注意把握语句的基本内容,然后所给的语句初步分层,按照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根据语句的衔接与呼应,结合平时阅读时的语感检查确定答案.【解析】【解答】本题所给的语言话题是“清明节插柳的习俗”;根据语句的衔接,所给语句是“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选项中和所给语句衔接最恰当依据应是:⑥,和“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衔接的是:③,柳既然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那么人们就期盼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梅婷和家庭成员身上,降到自己家庭和尘缘身上的目的是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于是就有了人类的活动,根据以上的语句连贯衔接方法,所以后积聚的排序应是:④①②⑤.

故答案为A.3、A【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字音涉及声调和口语.字形主要是音近字和意近字.【解析】【解答】A正确.

B“绿草如荫”的“荫”应为“茵”;“作揖”的“揖”应读yī.

C“书生义气”的“义”应为“意”;“弄堂”的“弄”应读lòng.

D“蓊郁”的“蓊”应读wěng;“陨身不恤”的“陨”应为“殒”.

故选A.4、A【分析】【解析】(眷顾:关心照顾。照顾:特别注意,加以优待。两个词从情感上来区分,“眷顾”更好些。委屈: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委曲:事情的底细和原委。报复:打击批评自己或损害自己利益的人。抱负:远大的志向。)【解析】【答案】A5、A【分析】A正确;

B成分残缺;缺宾语,在“等”后面加“问题”;

C结构混乱;“受市场主体投资信心不足等诸多因素影响下”句式杂糅,删去“下”;

D语序不当;“不仅有鲜为人知的战略考量,还有市场因素”递进关系颠倒,改成“不仅有市场因素,还有鲜为人知的战略考量,”

故选:A。

病句题主要是从词语搭配;逻辑关系、成分结构来考查对句子的分析.平时练习中要注意归纳病因.

常见的句式杂糅有:

①包括组成(A包括B由组成)

②本着为原则(A本着原则B以为原则)

③超过以上(A超过B在以上)

④主要成分是配制而成的(A主要成分是B由配制而成的)

⑤有打制而成的(A有B用打制而成的)

⑥作者是合写的(A作者是B由合写的)

⑦主要原因是由于而造成的(A主要原因是B由造成的)

⑧围绕以为中心(A围绕B以为中心)

⑨由于所决定(A由决定B为所)

⑩根据显示(A根据B显示)【解析】A6、A【分析】【分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熟悉病句类型,然后根据语感法、缩句法或是造句法等进行辨析.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句式杂糅、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是病句题中常出现的六种类型,学生在平时应注意归纳.【解析】【解答】A.正确;

B.成分残缺;“取消”缺少宾语中心语,在“地铁站”的后面加上“冠名”;

C.语序不当;“当代中国举世瞩目的进步,百年中国跌宕前行的潮流”从时间上来讲不合逻辑,应调序为“百年中国跌宕前行的潮流,当代中国举世瞩目的进步”;

D.结构混乱;“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信号故障和铁路桥坍塌造成的”句式杂糅,去掉“由于”和“造成的”;

故选:A.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7、BBD【分析】【分析】解答理解概念类题目的方法是:①要找出概念的本质属性和特征;②要放在具体语境中去理解;③要把握与其他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④要依据题干和选项找到信息所在的文本位置,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分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可张冠李戴,不可无中生有,不可曲解原意等,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解析】【解答】(1)B“保定老调曾先后在北京演出四次”错误;演出次数不明确,原文第一段是“保定老调曾先后四次到北京演出”.

(2)B项“保定老调擅演老生和袍带戏”错误;原文第二段“擅演以老生和黑红净行当为主的袍带戏”是偏正词组,而选项理解成了并列关系.

(3)A.认为《忠烈千秋》是该团1980年创作;原文无据,且说“该团创作了历史故事剧”不严谨.B.复句间关系理解错误.因果关系改成了并列关系.原文第六段为“国家领导人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领导在保定市河北礼堂(现河北影剧院)观看了演出.邓小平同志称赞‘保定有宝,应加扶植’.为此,保定地委、专署于1959年5月,调配干部并充实艺术力量,成立了保定专区老调剧团.”C.“因而在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的原因以偏概全,条件缺失,站位脚跟,成为市场强者的原因还有“不断推出精品”.

答案:

(1)B

(2)B

(3)D8、BC【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2)本题考查文章的情感线索和变化.

(3)本题考查对比的分析和作用.

(4)本题考查文章的主人公的探究.【解析】【解答】(1)B项无“渲染烘托”作用;且只有第一次描写是“产生忧郁和厌烦情绪”的原因;C项“我”只是暂时忘却,有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放弃”“过上”言过其实,有些夸大.

(2)找出文中能体现我的情感变化的句子;如“我脑子里有说不出的疲劳和倦怠,就像这沉沉欲雪的天空那么阴郁”“我不喜欢姑娘那张俗气的脸相,那身选遏的服装也使我不快.更让我生气的是,她竟蠢到连二等车和三等车都分不清楚”“我意识到自己由衷地产生了一股莫名其妙的喜悦心情”,归纳为:“我”的感情先抑后扬.独自在车厢时是阴郁和烦闷,看到俗气的小姑娘时是不屑和轻蔑,到小姑娘抛橘子给弟弟时是震撼和喜悦.

(3)所谓对比;就是把两种相对立的东西,放在一起,突出其中的一方.文章一开头,以再强调天空的忧郁;阴暗、厌烦的色调,这与后一部分孩子的红脸蛋、五六个黄灿灿的橘子形成的明亮、鲜艳、乐观的色调进行对比.“我”和小姑娘的对比.“我”忧郁、冷漠、悲观,小姑娘心中有爱、对生活充满希望.“我”的前后心态对比.之前“我”忧郁、悲观,看到小姑娘抛橘子后“我意识到自己由衷地产生了一股莫名其妙的喜悦心情”,前后形成对比.

(4)如果认为主人公是“我”;要回答出“我”在文中的作用,对表达主题的作用.如,“我”的感情变化,是小说的主线,串连起小说的情节,也表达了对人世的悲悯,形成了小说的情感内蕴.小说的主要“意象”--橘子的情感意义也是通过“我”的视角赋予的,“我”才是小说中人生的觉悟者.小姑娘只是引发“我”的反思和情感变化的一个外部因素,不能视为小说主要形象.

如果认为主人公是“小姑娘”;要回答出“小姑娘”在文中的作用,对表达主题的作用.小说的主要描写对象是小姑娘.小说的主要意象“橘子”,正是小姑娘姐弟之情的象征.小姑娘抛散橘子,是小说的中心情节.“我”在小姑娘抛散橘子之前之后的情感叙述,只是为了烘托小姑娘不同于“我”的人生态度,目的是突出小姑娘的形象:虽然生活在底层,却有着精神的光芒.小姑娘才是“我”人生的启蒙者.“我”只是一个叙述者;观察者,不宜看作小说的主要形象.

答案:

(1)BC

(2)“我”的感情先抑后扬.独自在车厢时是阴郁和烦闷;看到俗气的小姑娘时是不屑和轻蔑,到小姑娘抛橘子给弟弟时是震撼和喜悦.(6分.先抑后扬2分,具体分析4分.)

(3)①有色彩的对比.小说前一部分的忧郁;阴暗、厌烦的色调;与后一部分孩子的红脸蛋、五六个黄灿灿的橘子形成的明亮、鲜艳、乐观的色调进行对比,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也预示着心情的变化.②“我”和小姑娘的对比.“我”忧郁、冷漠、悲观,小姑娘心中有爱、对生活充满希望,是小姑娘的爱唤起“我”对生活的憧憬.③“我”的前后心态对比.之前“我”忧郁、悲观,看到小姑娘抛橘子后“我”产生了莫名其妙的喜悦,有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6分.每点2分.)

(4)观点一:主人公是“我”.小说的主体内容;是通过“我”的反思,揭示两种不同的人生感受,一者无聊倦怠,一者温暖坚定.“我”的感情变化,是小说的主线,串连起小说的情节,也表达了对人世的悲悯,形成了小说的情感内蕴.小说的主要“意象”--橘子的情感意义也是通过“我”的视角赋予的,“我”才是小说中人生的觉悟者.小姑娘只是引发“我”的反思和情感变化的一个外部因素,不能视为小说主要形象.

观点二:主人公是小姑娘.小说的主要描写对象是小姑娘.小说的主要意象“橘子”;正是小姑娘姐弟之情的象征.小姑娘抛散橘子,是小说的中心情节.“我”在小姑娘抛散橘子之前之后的情感叙述,只是为了烘托小姑娘不同于“我”的人生态度,目的是突出小姑娘的形象:虽然生活在底层,却有着精神的光芒.小姑娘才是“我”人生的启蒙者.“我”只是一个叙述者;观察者,不宜看作小说的主要形象.

(8分.若有考生认为,两个人物形象无主人公和非主人公之分别,只要言之成理,也可以给分.)9、BDD【分析】【分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解析】【解答】(1)B“是中国外交魅力的吸引使然”错;原文为第四段“是中国文化魅力的吸引使然”.

(2)DA.“在西方现代扩张高潮之前后”错;原文为第三段“汉语日渐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语言,出现在西方现代扩张高潮过后”.B.强加因果,原文为第三段“已占世界总人口的30%.这是古老的‘汉字文化圈’为汉语作为一门世界性语言提供的可能性基础”.C.“经济发展;文化魅力的吸引、学习者的自愿”不属于“历史原因”,对应的原文为第四段“语言的‘出超’,有着比较复杂的历史原因.而今天海外兴起的学汉语热潮,是中国和平发展的结果,是中国文化魅力的吸引使然,是海外学习者的自愿选择”.

(3)DA.因果倒置;对应的原文为“‘汉语热’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必然结果.与经济突飞猛进相伴随.中国在国际上正日益树立起负责任大国的形象”.B.“无论是书面语还是口语”错,对应的原文为文章第一段“汉语的书面语言任凭口语的差异流变,几千年不变如一”.C.“只有马可•波罗能一窥中华文化之美妙”错,以偏概全,原文为最后一段“只有马可•波罗等少数西方人能一窥中华文化之美妙”.

答案:

(1)B

(2)D

(3)D10、古体诗B【分析】【分析】这首诗的题材是写“夜归鹿门”,读来颇像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但它的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诗人以谈心的语调,自然的结构,省净的笔墨,疏豁的点染,真实地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和感受,动人地显现出恬然超脱的隐士形象,形成一种独到的意境和风格.【解析】【解答】解析:

(1)首先要熟悉诗歌的体裁种类及特点;本诗的偶数句都没有押韵,所以为七言古体诗,也就是古诗;

(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辨析的时候要本于原诗,B项,“透露出世人与自己同样的心情”有误,世人拥有的是世俗之心,诗人拥有的是归隐之心;

(3)理解诗句的内涵的时候;要抓住关键词如“幽”“惟有”“独来去”进行分析;

答案:

(1)(1分)(七言)古体诗(古诗)

(2)(3分)B

(3)(4分)例:幽;指隐,隐居者;幽人,指隐士,这里既指庞德公,也是诗人自指.最后两句写“庞公栖隐处”的境况,隐者在这里幽居独处,过着恬淡而寂寥的生活.“惟有”流露出作者对庞公的仰慕,“独来去”抒写了作者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

译文:

山寺里的钟声响起;天色已经昏暗,渔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乘着小舟返回鹿门.鹿门山的月亮照清楚了朦胧的树影.不觉中忽然来到庞公隐居的地方.岩穴的山门及松间的小路静悄悄的,只有我这个隐者独自来来去去.

赏析:

第1句:开篇二句写诗人傍晚江行的见闻.首句写白昼已尽;黄昏降临,幽僻的古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次句写沔水口附近的渔梁渡头人们急于归家时抢渡的喧闹,首句表现的是安宁静谧的环境,次句却表现喧嚣,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比照,这是远离人寰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比照.

第2句:前句承“渔梁”诗意;是写村人各自上岸还家;后句承“山寺”诗意,写自己回到鹿门.这两句是以人归引出自归,作为前文的具体补述.两种归途展现两样不同的心境,这又是一个比衬,从中表现出诗人与世无争的隐逸志趣和不慕荣利的淡泊情怀.

第3句:鹿门山的林木本为暮霭所笼罩;朦胧而迷离,山月一出,清光朗照,暮竟消,树影清晰.诗人完全被大自然陶醉,他忘情地攀登着崎岖的山路,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庞公昔时隐居的地方.这微妙的感受,亲切的体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隐者为大自然所融化,至于忘乎所以.庞公,即庞德公,东汉隐士.《后汉书•逸民传》载:“庞公者,南郡襄阳人也.;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后遂携其妻子登鹿门山,因采药不返.”孟浩然仰慕庞公的志节,他在《登鹿门山怀古》中也吟有“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的诗句.

第4句:这“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因为诗人彻底领悟了“遁世无闷”的妙趣和真谛,躬身实践了庞德公“采药不返”的道路和归宿.山岩之内,柴扉半掩,松径之下,自辟小径.这里没有尘世干扰,唯有禽鸟山林为伴,隐者在这里幽居独处,过着恬淡而寂寥的生活.11、EC【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准确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本题考查考点:探究文本的基本倾向.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解析】【解答】试题解析:

(1)A项;“严格按照时间顺序”说法绝对.B项,“只看到它热力学因素的状况”错,应是“动力学因素”.D项,“共同提出”错,是叶笃正在和真锅淑郎合作研究时提出的.

(2)回答此题之前要审清题干要求;题目要的是“在科学研究方面”的特点.回答时要注意写科学研究的段落,从中提炼有效信息.注意这些提示性的句子:

“他最早注意到阻塞高压与东亚天气的关系”“很多方面;叶笃正都表现出了他对科学前沿问题的敏感”“叶笃正善于从别人不经意的发言中捕捉到重要的科学问题”“我喜欢敢于和我对话的学生.他应该有自己的见解,敢和我说‘不’,敢于向权威战.我的学生超过我,我才有成功的感受”“叶老喜欢野外科考,总要亲自到实地察看”.

(3)解答此题要注意理解叶笃正质疑的话:“这个问题必须搞清楚;在这一百年以来,到底是发达国家排放多还是发展中国家排放多?”此句话是说不同国家在长期发展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的量是不同的,发达国家想把治理二氧化碳排放问题的压力转移给发展中国家,这样对发展中国家是不公平的.

(4)此题从表面上看是一道开放题;但是绝不能脱离原文,要结合第二题来回答.叶笃正之所以对科学前沿问题有一种敏感,并且善于捕捉重要的科学问题,与他扎实的理论基础;善于与人交流合作、对科学前沿问题的敏感并且勇于质疑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答案:

(1)(5分)EC

(2)(6分)

①善于质疑;鼓励质疑.他师承罗斯贝,将其治学精神贯穿在科研实践和培养新人上,而且鼓励学生向权威挑战.

②求真务实;勇于实践.直到耄耋之年还亲自到艰苦之地进行实地考察.

③视野开阔;开拓创新.他对科学前沿问题很敏感,开创了青藏高原气象学.

④善于合作;实用性强.他与人合作写成了国际上大气环流动力学最早的著作.他的科研提高了我国冬季寒潮爆发的预报准确率.

(每点2分;答出3点,意思对即可)

(3)(6分)

①叶笃正的说法让大家认识到了这一提法的实质:发达国家想把治理二氧化碳排放问题的压力转移给发展中国家.

②叶笃正的分析很有说服力:同样对待二氧化碳排放不符合各国国情;因为不同国家在长期发展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的量是不同的.

③叶笃正的说法意义重大:有利于缓解发展中国家的压力;从而公平公正地解决二氧化碳排放这一世界性难题.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4)(8分)

①他师承罗斯贝的治学方式;科研上保留着“朝前看”的习惯,养成了科学前瞻的自觉性.

②他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为他能够站在科研前沿,敏锐地发现问题,并纳入科学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

③他经常与别人合作交流;在交流中开拓视野,为保证鲜活的创新思想提供了可能.

④他有善于思考的头脑;善于质疑,务实创新,能够突破常规思路,在历史发展中看问题,在别人不经意处发现问题.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12、AC【分析】【分析】(1)分析小说的主题和技巧.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D.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解析】【解答】(1)A项不是“愉快”而是“紧张心情”;C项“缓解他害怕被逮捕的紧张心理”错,是为了体现他的“重情守信”.

(2)小说以间隔反复的手法进行了三次环境描写;风的作用主要是衬托出主人公对友情和信用的重视,预示着故事的悲凉结局,暗示了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四周“空寂无人”则衬托出两个人物各怀心事的复杂心情;为后文作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作用是: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3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4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5推动情节的发展6深化作品主题.

(3)小说开头交代了当时的环境.“已近夜间10点”;街上的行人“寥寥无几”,而且吹着“冷飕飕”的风,但作为一名通缉犯,可能随时被捕的主人公鲍勃仍然不远千里赶赴纽约参加20年前的一个约会.“在昏黄的灯光下”等待吉米,这种行为的细节描写表现出他信守诺言;重视友情的性格;见到警官(其实就是吉米)就滔滔不绝地述说自己的经历遭遇,又表现出其心直口快、乐观开朗企图逃避法律的一面.行合其性,言如其人,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答案:

(1)A;C

(2)①凉飕飕的风;衬托出主人公对友情和信用的重视,预示着故事的悲凉结局,暗示了主人公的悲剧命运.(4分)②空寂无人,衬托出两个人物各怀心事的复杂心情;为后文作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

(3)重视友情,信守诺言;乐观开朗,心直口快;企图逃避法律.三、名句名篇(共6题,共12分)13、略

【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默写名家名句的能力,且为八选六选做题,为考生留有余地,模仿2013年四川卷命题。内容均是课内要求背诵的篇目,本题几乎没有生僻字,总体难度不大。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解析】【答案】枉用相存欲辨已忘言潮平两岸阔别时茫茫江浸月气吞万里如虎入则无法家拂士齐彭殇为妄作川泽纡其骇瞩14、略

【分析】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此题中易出错的字有:谏、惧、鳖。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解析】【答案】1.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2.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3.其势不惧生是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矣!4.物既老而悲伤物过盛而当杀5.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15、略

【分析】【解析】试题分析:易错点(1)共;(2)劫;(3)裂帛,唯;(4)繁霜鬓;(5)淡泊考点: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考点,能力层次为A,侧重“识记”能力的考查。【解析】【答案】1.为政以德居其所而众星共之2.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3.四弦一声如裂帛唯见江心秋月白4.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5.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16、略

【分析】试题分析:注意易错字:闻达、侯(易误写为“候”)、觅、榭(易误写为“谢”)考点: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解析】【答案】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无贵无贱无长无少3.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17、略

【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考点,能力层次为A,侧重“识记”能力的考查。【解析】【答案】1.侣鱼虾而友麋鹿举匏尊以相属2.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3.落霞与孤鹜齐飞响穷彭蠡之滨4.茕茕孑立形影相吊18、略

【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考点,能力层次为A,侧重“识记”能力的考查。错、漏、多字均不得分。【解析】【答案】1.骐骥一跃驽马十驾2.不与秦塞通人烟可以横绝峨眉巅3.人皆见之/人皆仰之(4)舳舻千里横槊赋诗四、诗歌鉴赏(共3题,共9分)19、略

【分析】(1)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题中C项;“表达诗人对乡野生活的喜爱之情”错误,汉寝唐陵已无人祭拜,而山溪旁的梨花依旧年年开放,世事变迁,人力无奈,暗诫宋高宗不要重蹈汉唐灭亡的覆辙;E项,凭靠着青苔卧倒的不是酒杯而是作者,并无拟人手法.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情感的基本能力.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情感的题目;是诗歌的常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题干中关键词“山野村头的春景”“情感”“结合三四联”,答题时注意结合诗句、手法,具体分析情感.“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一句写出诗人内心对朝廷投降的一种不满,突出诗人的正直爱国情怀;“一樽径籍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则是写出诗人内心的洒脱情怀.

答案:

(1)CE

(2)①山溪野径梨花淡然开放;岭南民间一派清新生活景象,衬托出汉寝唐陵的荒凉,寄寓了诗人对南宋投降派的不满.(2分)②酒樽青苔相伴,诗人在寂寞中怀念中原,因北方大好河山沦落而痛心忧国.(2分)③“莫管”一句看似洒脱,实则逃避痛楚,说明爱国情怀深埋心底,矢志不渝.(2分)

译文:

即使冷冷清清开着几扇柴门的村落里;也还是要插几根杨柳枝条,标志出每年的节令.寒食的传统虽然没有传到遥远的广东,但清明上坟奠祭祖先的礼仪还是和中原一样.时至今日,汉唐两代的王陵巨冢,已经没有人前去祭祀;而山边溪间的小路上仍生长着许多梨花.世代更替,非人力所能左右,不如喝上他一杯醉卧在青苔上,莫管关城门的号角声是否响起来.

赏析:

前四句从“也”字和“亦”字可以读出心态;虽然在偏远的地方也知道插柳纪年,知道清明上坟,但却不知道寒食节禁烟的事情,也等于连忠臣介子推的事情都不知道,可见做忠臣也没有什么意思.这牢骚可是发大了!接下来,更进一步,不仅做忠臣没意思,即便是汉主唐王显赫一时,其中多少忠臣辅佐,但由于政策不对头,领导又不纳忠言,结果王朝衰败,陵寝无主,伴着山野梨花共度凄凉冷落,还不如寻常百姓.这个牢骚发得就出边了,连领导都给梢上了.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今朝有酒今朝醉,不管是非成败,不管兴衰更迭,但是“莫管”两字表面看来豁达,其实怀才不遇的痛苦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已经烘托的淋漓尽致,属于无可奈何的自我安慰而已.诗人泄出的这一声重叹,把牢骚发到了极致,时至今日,我们连牢骚都发不好,还较什么劲呢?

(1)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情感的基本能力.

古典诗歌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直白张扬(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的少,含蓄隐晦(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因此,正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多管齐下,准确理解、仔细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首先,熟悉形象的符号意义.众所周知,古典诗歌乃至各类文学作品都是借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诗歌中塑造的形象,除了人物形象(叙事主人公、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景物形象: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这些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被称作“意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意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然后,把握诗中的显性信息,古典诗歌中,除了含蓄隐晦的隐性信息,也有一些显性信息,鉴赏时要注意把握.第三,了解典故的关联比照.典故辞约意丰,常为古人在诗词中使用,以与所反映的时、事、人形成关联比照.典故的含义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对诗歌内容的分析鉴赏有时可以从所用典故的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