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粤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5年粤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5年粤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5年粤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5年粤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粤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月考试卷308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共8题,共16分)1、经常作为体温测量的工具为温度计,下列说法与温度计相关错误的是()A.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C.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D.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色拉油、酒精等液体2、物块P和Q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Q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Q的支持力B.Q对P的支持力和P对Q的压力C.Q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Q的支持力D.P受到的重力和Q对P的支持力3、下列估测的物理量中,基本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课桌的高度为1.5mB.人体感到舒适的温度是40℃C.成人正常的步行速度为1m/sD.一支钢笔的质量为0.5kg4、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冰冻的衣服变干。

B.冰凌消融。

C.树枝上的雾凇。

D.昆虫和植物上的露珠。

5、读下图;回答:

从辛庄登顶丙山,最适宜选择的线路是()A.①B.②C.③D.④6、某同学在调查活动结束后,将有关的生物分成了植物、动物,他所采取的分类依据是()A.生物用途B.生活环境C.比大小多少D.形态结构7、冰箱里的食物不容易腐烂变质,你认为是什么因素限制了冰箱里细菌和真菌的繁殖()A.见不到阳光B.过于潮湿C.温度低D.空气不流通8、运动场上,下列现象中,没有利用惯性的是()A.跳远运动员助跑一段距离才起跳B.举重运动员把杠铃举在空中不动C.掷出去的铁饼在空中继续向前飞行D.箭被弓射出后仍向前运动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9、小华轻松地戴上宽大的乳胶手套做家务,劳动后发现汗涔涔的手很难从手套中抽出,这是由于____导致手套与手之间的摩擦力____(变小/不变/变大).10、如图中质量为10kg的物体A静止在水平地面,与地面接触面积为0.2m2,A所受重力为____N,A对地面的压强是____Pa(g=10N/kg)

11、“掩耳盗铃”是大家熟悉的成语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____,又没有阻止声音的____.12、夏天,从冰箱中取出饮料瓶,可观察到瓶子表面有许多小水珠,擦干后很快又形成,这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是﹣25℃,降水量很小,但这里的空气却很湿润,这是由于冰发生了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在这个过程中,冰需要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13、汽车刹车后不会立即停下,这是因为汽车具有____,车速会逐渐变小,是由于受到地面摩擦力的作用,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14、小明想验证“用滚动代替滑动可以减小摩擦”的正确性;利用以下一些器材:质量不相等;带钩的木块A和木块B、弹簧测力计、砝码、棉布、圆柱状铅笔若干,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一:把木块A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

实验步骤二:把____放在水平桌面上,将____放在其上方,用步骤一的方法拉动木块,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

实验分析:当满足____的条件时,上述结论是正确的.15、如图所示MN是空气和玻璃的分界面,一束光线射到MN面O处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则入射角____(填角度)、折射角____(填角度)、MN的右方是____物质。

16、小云同学用一只新买的激光笔照射水平水面,在竖直白墙上出现了两个红色亮点A和B,如图所示,现保持入射点O的位置不变,欲使光点A下移至A′处,应使入射光线MO绕着点O沿____方向转动(填“顺时针”或“逆时针”):现保持入射点O的位置不变,欲使光点B下移至B′处,应使入射光线MO绕着点O沿____方向转动(填“顺时针”或“逆时针”)。

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7、一块完整的骨骼肌属于组织。()18、人体有八大系统,这些系统独立工作,互不相干。()19、草履虫在适宜的环境中通过细胞分裂进行生殖。(判断对错)20、要想观察血液中的红细胞,可以将实验材料制成切片进行观察。21、制作临时装片时,实验材料越大越有利于观察细胞。22、将取下的口腔上皮细胞放在载玻片的清水中,要涂抹几下,以便细胞分散。23、在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的最初阶段(指幼叶变绿前),幼苗干重有可能大于种子干重。评卷人得分四、作图题(共1题,共3分)24、图片18、物体A放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受到80牛的竖直向下的重力G、垂直于斜面向上的支持力N=60牛、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摩擦力f=40牛的作用。请在图中画出这三个力的示意图。评卷人得分五、其他(共4题,共24分)25、如图所示;已知两条反射光线,根据成像原理作出点光源S的位置.

26、如图所示;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与平静水面重合,F为凸透镜的焦点.请画出图中光线在凸透镜左侧的入射光线以及图中光线进入水中的折射光线.

27、如图所示;小球悬浮在水中,请在图中画出小球所受浮力和重力的示意图.

28、一物块静止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请画出物块所受重力和物块对斜面压力的示意图.

评卷人得分六、解答题(共1题,共3分)29、把图中观察到的弹簧秤和量筒的示数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8题,共16分)1、D【分析】【解答】温度计的原理为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B和C说明了温度计的构造形状的原理;D为温度计的基础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不是色拉油,所以D错误。

故选D

【分析】本题考察了常用温度计的原理及构造。2、D【分析】【解答】A.Q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Q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不符合题意;B.Q对P的支持力和P对Q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不符合题意;C.Q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Q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不符合题意;D.P受到的重力和Q对P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平衡力的判断,两个力必须同时满足四个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缺一不可。3、C【分析】【解答】解:A;课桌的高度约为中学生身高的一半;约70~80cm,不可能达到1.5m,故A错误;

B;人体感到舒适的温度是23~25℃左右;气温达到40℃会非常热,故B错误;

C;成人正常的步行速度为1m/s~1.2m/s;故C正确;

D;一支钢笔的质量为15g=0.15kg;达不到0.5kg,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4、C【分析】【解答】解:

A;冰冻的衣服变干;固态冰变成气态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不符合题意;

B;冰凌消融;固态冰变成液态水,属于熔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C;树枝上的雾凇;气态水蒸气变成固态冰晶,属于凝华现象.符合题意;

D;昆虫和植物上的露珠;是气态水蒸气变成液态水,属于液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凝华指的是物体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分析凝华现象,首先判断物体是不是固体,然后看是不是由气态形成的.5、D【分析】【解答】等高线的疏密表示的坡度不同。读图可知;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①②③④中等高线最稀疏的地方是④,坡度较缓,最容易登山。

故选D

【分析】该题考查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理解解答即可。6、D【分析】【解答】生物分类的依据;生物学家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营养方式、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在进化上的亲疏远近关系等,将生物分为若干类.如植物界、动物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非细胞生物界。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将生物分成了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故选D。

【分析】本题考查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要求考生识记生物的分类,再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即可。7、C【分析】【解答】细菌和真菌分布广泛;但也不是说它们在任何环境下都能生存,细菌和真菌的生存也需要一定的条件。比如,细菌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生长繁殖的速度不同,温度过高过低都不利于细菌的生存。据此,人们用高温来灭菌,用低温来降低细菌生长繁殖的速度以保存食物。故选C。

【分析】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细菌的生活方式,再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即可。8、B【分析】【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惯性的概念: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并且能运用惯性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本题考查了惯性的知识;知道惯性的概念是正确解题的前提,解题时要根据实际物理情景进行分析,作出判断。

【解答】A;跳远运动员要助跑一段距离获得一定的速度;在起跳后,运动员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腾空时间更长,运动的越远.故A错误;

B;举重运动员把杠铃举在空中不动;即此时处于平衡状态,利用的是平衡力的知识,故B正确;

C;投掷铁饼时;铁饼离开手后由于惯性要继续向前运动,能用惯性知识解释,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

D;射出去的箭处于运动状态;由于惯性,箭离弦后继续向前运动,因此是利用惯性,故C错误。

故答案为:B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9、分子引力变大【分析】【解答】解:手出汗后;由于分子引力的作用,增大了手套对手的压力,使手套和手之间的摩擦力增大.

故答案为:分子引力;变大.

【分析】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10、100500【分析】【解答】解:(1)物体重力:

G=mg=10kg×10N/kg=100N;

(2)物体对地面的压力:

F=G=100N;

物体对地面的压强:

p===500Pa.

故答案为:100;500

【分析】(1)知道物体质量;根据G=mg求出重力;

(2)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根据p=求出压强11、产生传播【分析】【解答】解:“掩耳盗铃”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产生;又没有阻止声音的传播,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

故答案为:产生;传播.

【分析】防治噪声的途径包括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防止噪声入耳三个方面.12、液化升华吸热【分析】【解答】解:

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饮料瓶温度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瓶子外壁,液化成为小水珠,所以可观察到瓶子表面有小水珠;

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是﹣25℃;降水量很小,但这里的空气却很湿润,这是由于冰发生了升华现象,升华过程需要吸热.

故答案为:液化;升华;吸热.

【分析】要正确判断物态变化过程,首先要弄清水是以怎样的物态形式出现,液化是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和汽化是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物质在发生物态变化时必然要伴随着吸放热的进行;其中熔化、汽化、升华吸热,凝固、液化、凝华放热.13、惯性运动状态【分析】【解答】解:

(1)汽车刹车后不会立即停下;这是因为汽车本来就处于运动状态,当汽车刹车后,由于惯性汽车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

(2)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车速会逐渐变小,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故答案为:惯性;运动状态.

【分析】(1)汽车刹车后;先前的牵引力消失却不会立即停下,即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这与惯性的相关知识有关,应利用此知识点分析;

(2)车速会逐渐变小说明是力作用的结果,思考力的作用效果的相关知识就可以找到正确的答案.14、圆柱形铅笔木块AF2<F1【分析】【解答】解:(1)用圆柱状铅笔放在木块下方使木块由滑动变为滚动.使用木块A是为了保证接触面所受压力一定.

(2)“用滚动代替滑动可以减小摩擦”说明同等条件下,滚动摩擦小于滑动摩擦.若F2<F1说明结论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圆柱形铅笔;木块A;F2<F1.

【分析】要验证“用滚动代替滑动可以减小摩擦”的正确性,就要采用控制变量法控制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15、60°45°空气【分析】【分析】要解决此题;首先要掌握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折射定律: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要掌握入射角、反射角和折射角的概念: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反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折射角.

【解答】解:已知MN是界面;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可以确定OB和OA分别是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根据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关系,可以确定OA为入射光线,则OB为反射光线.OC为折射光线.

则入射角为90°-30°=60°

折射角为90°-45°=45°.

通过计算发现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左面是玻璃,右面是空气.

故答案为:60°;45°;空气.16、顺时针逆时针【分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1)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且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2)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3)此类题目,画图解答,效果会更好。

【解答】(1)当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同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现保持入射点O的位置不变,欲使光点A下移至A′处,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则应使入射光线绕着O点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图中蓝色光线标注);

(2)首先要知道B点是光的折射到达的点;根据光的折射定律,现保持入射点O的位置不变,欲使光点B下移至B’处,则入射光线由OM变为OC,折射光线由OB变为OB′,所以应使入射光线MO绕着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

故答案为:顺时针;逆时针。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7、B【分析】【解答】“一块完整的骨骼肌属于组织“这句话的重点字眼是“完整”二字;一块骨骼肌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一个器官。

【分析】一块骨骼肌最外面的膜属于结缔组织膜,肌腹主要是由长纺锤状的肌肉细胞构成的,属于肌肉组织,内外布满了丰富的血管和神经,血管里的血液属于结缔组织,神经属于神经组织,可见一块骨骼肌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一个器官。18、B【分析】【解答】人体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运动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它们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在神经和内分泌系统调节下,八大系统协调配合,使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能够正常进行。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人体的结构层次,人体有八大系统,这八大系统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在神经和内分泌系统调节下,八大系统协调配合,使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能够正常进行。19、A【分析】【解答】草履虫属于动物界中最原始;最低等的原生动物,草履虫在适宜的环境中主要靠分裂进行繁殖。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草履虫属于单细胞动物,主要靠分裂进行繁殖。20、B【分析】【解答】要想观察血液中的红细胞;因为血液呈液态,因此只能制成涂片来进行观察,而不能制成切片进行观察,故错误。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三种常用的玻片标本――切片、涂片和装片的理解。21、B【分析】【解答】在制作临时装片时;因为要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需要让可见光穿过被观察的物体,这样才能看清物像。因此,被观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而非是越大越有利于观察细胞。故错误。

【分析】本题考查制作临时装片时的注意事项,与显微镜的知识相结合,难度较大。22、B【分析】【解答】将取下的口腔上皮细胞要放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中;而不是清水中。放入生理盐水的目的是为了让细胞所处的环境和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相同,不至于胀破或变形,使细胞保持原状。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实验操作细节,信息量较大,容易出错。23、B【分析】【解答】在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的过程中;胚根发育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植物的根不断的吸收水和无机盐,使植株叶内的水不断增多,而种子里面的有机物不断的被分解,所以使幼叶鲜重大于种子干重。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四、作图题(共1题,共3分)24、【分析】【分析】通常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在线段的末端内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箭头的末端标上力的大小。这种方法就是力的示意图。

其中:重力的大小为80牛;方向是竖直向下(试卷上应该是垂直纸的边缘向下)

支持力的大小为60牛;方向是垂直于斜面向上。

摩擦力的大小为40牛;方向是沿着斜面(与斜面平行)向上。

【解答】如下图。

五、其他(共4题,共24分)25、解:先将两条反射光线反向延长交于一点S′;再通过平面镜作出S′的对称点S,即为发光点的位置.如图所示:

【分析】【解答】根据反射光线反向延长过像点;作出发光点的像点S′,再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发光点S的位置.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完成本题较为直观、准确,因此建议同学们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26、解:(1)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过焦点,由此可以确定该条折射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故画图如下。

(2)过入射点垂直界面作出法线;根据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在水中法线的另一侧作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