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沪科新版选择性必修3语文下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5年沪科新版选择性必修3语文下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5年沪科新版选择性必修3语文下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5年沪科新版选择性必修3语文下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5年沪科新版选择性必修3语文下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沪科新版选择性必修3语文下册月考试卷43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天下云集响应②外连衡而斗诸侯③约从离衡④履至尊而制六合。

⑤且夫天下非小弱也⑥序八州而朝同列⑦内立法度③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A.①②③/④⑧/⑤⑥⑦B.①⑦/②⑥⑧/③④/⑤C.①⑦/②③④⑤/⑥⑧D.①⑦/②③⑥/④⑧/⑤2、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B.北收要害之郡。C.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D.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章;特别是党章的总纲中,就是_________着群众路线的精神的。

②他多次到这一带农村地区_________;研究这里的风土人情。

③因为一次_________的机缘,他俩一见如故,结为至交。A.贯串考察偶然B.贯穿考察偶尔C.贯穿考查偶然D.贯串考查偶尔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相坐,即“连坐”,古时的一种罪名,指一个人犯了罪,有关的人连同治罪。B.足下,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所用的敬词,表示尊敬对方。C.黄门,常指宦官,因为东汉黄门令等职常由宦官充任,后来“黄门”逐渐成为中枢行政机构。D.丈人,古代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与今之“岳父”不同,一般译为“您”。5、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信而见疑,忠而被谤B.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C.数十年竟为秦所灭D.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评卷人得分二、其他(共8题,共16分)6、《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重点②:为什么人的认识要有第二次飞跃?第二次飞跃为什么比第一次飞跃的“意义更加伟大”?一个正确的认识为什么必须经过“多次的反复”?7、解释下列加点词。

(4)造为: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_____

(5)类:举类迩而见义远_____

(6)患: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_____8、名词的活用。

孺卿从祠河东后土_______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_______

得夜见汉使_______9、指出下列句式的具体类型。

固定句式。

(16)奈何绝秦欢_______

(17)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_______10、状语后置句。

⑥盛以锦囊正常语序为:_______________

⑦方其系燕父子以组正常语序为:_______________

③夫祸患常积于忽微正常语序为:_______________

④而告以成功正常语序为:_______________11、文言句式。

倒装句。

(1)定语后置。

铸以为金人十二__________

金城千里__________

(2)宾语前置。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__________

(3)被动句。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__________12、指出下列句子中多义词“其”字的含义。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_______

泣下沾襟,何其衰也_______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_______

其皆出于此乎_______13、指出下列句中多义词的含义。

赵奢之伦制其兵_______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_______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_______

终岁不制衣则寒_______

至于制《春秋》,游、夏之徒,乃不能措一辞_______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_______评卷人得分三、古代诗歌阅读(共1题,共2分)14、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其二】高适古镇青山口,寒风落日时。岩峦鸟不过,冰雪马堪迟。出塞应无策,还家赖有期。东山足松桂,归去结茅茨。【注释】①青夷军,唐戍边军队。此诗歌是四十七岁的高适送兵往青夷军,归途入居庸关时所作,他曾到边塞寻求避身之路,但未成功。②东晋谢安在时局混乱时退居东山,相机而作。

(1)前两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

(2)后两联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评卷人得分四、句子默写(共1题,共5分)15、古诗文默写。

(1)四围山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2)世人皆浊,____________?众人皆醉,________________?

(3)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_______________。

(5)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_______;雁阵惊寒,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五、现代诗歌阅读(共1题,共10分)16、下面这首小诗在网络上被许多人转发、推荐。请品读该诗,说明其被推荐的理由。要求:写3点理由,字数60字左右。一碗油盐饭佚名前天,我放学回家,锅里有一碗油盐饭。昨天,我放学回家,锅里没有一碗油盐饭。今天,我放学回家,炒了一碗油盐饭,放在妈妈的坟前。评卷人得分六、语言表达(共2题,共20分)17、下面是小明假期给班主任李老师发的一则短信;其中有五处用词不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李老师:您约我光临您寒舍讨论我们学习小组假期互助学习的情况,我因有急事,现决定改期,具体改在何时,另行磋商。(学生:小明)18、下面是某市福利基金会草拟的“招标启事”中的内容,其中有四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加以修改。为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市福利基金会春苗成长专项基金计划为农村留守儿童收集图书,捐建农村法治书屋。有意主办此活动的企业、组织和个人请与我单位联系。活动招标截止日期:2019年12月3日—2019年12月23日。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D【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能力;具体考查词类活用。

①⑦名词做状语;“云”意思是“像云彩那样”,“内”意思是“在国内”;

②③⑥使动用法;“斗”意思是“使争斗”,“离”意思是“使离散”,“朝”意思是“使朝拜”;

④⑧名词做动词;“履”意思是“登上”,“帝王”意思是“称帝称王”;

⑤形容词做动词;“小弱”意思是“变小变弱”。

正确分类是①⑦/②③⑥/④⑧/⑤。

故选D。2、A【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之;代词,他。

B.之;助词,的。

C.之;助词,的。

D.之;助词,的。

故选A。3、A【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第一组;“贯穿”除指“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事物”,还指“连贯;穿过、通过”,既可用于抽象的事物,也可用于具体的事物。“贯串”一般只指“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事物”,一般用于较抽象的事物。语境形容党章的总纲应选“贯串”。

第二组;“考察”指到现场实地进行观察了解,也指深人细致地进行观察研究,以弄清真相或本质。“考查”指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或评定,以作出判断。从“研究这里的风土人情”推知,应选“考察”。

第三组;“偶然”指突然的,不是经常的;意想不到的,表示超出一般规律的。“偶尔”指很少出现,不是经常的,侧重于出现次数少。语境形容意想不到的“机缘”,应选“偶然”。

故选A。4、C【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C项,“黄门逐渐为中枢行政机构”有误。黄门,官名,黄门侍郎,给事黄门侍郎的简称。汉有黄门令、小黄门、中黄门等,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皆由宦官充任。故后世亦称宦官为黄门。

故选C。5、D【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被动句;“见”“被”表被动;

B.被动句;“于”表被动;

C.被动句;“为所”表被动。

D.定语后置句;“身之察察”即“察察之身”。

故选D。二、其他(共8题,共16分)6、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

因为认识的第一个阶段是由客观物质到主观精神的阶段;由存在到思想的阶段,这时候的精神;思想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外界的规律,还是没有证明的,还不能确定是否正确,所以需要有认识的第二个阶段,必须把从时间中得来的理性认识再放到社会实践中去检验,看它是否能达到预想的目的。

因为只有第二次飞跃;才能证明认识的第一次飞跃,即从客观外界的反映过程中得到的思想;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等,究竟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此外再无别的检验真理的办法。并且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只是为了改造世界,此外再无别的目的,也即认识必须再回到实践中去,所以第二次飞跃为什么比第一次飞跃的“意义更加伟大”。

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而现在我们的同志中,有很多人还不懂得这个认识论的道理。对于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这样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飞跃现象,也觉得不可理解。因此正确的认识不能一次性完成,需要经过“多次的反复”。【解析】要想证明从实践中得来的理性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世界的规律;必须把它再放到社会实践中去检验,看它是否能达到预想的目的,因此人的认识要有第二次飞跃。

第二次飞跃的“意义更加伟大”;一是因为只有经过第二次飞跃,才能证明从第一次飞跃中得到的认识正确与否;二是因为“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只是为了改造世界,此外再无别的目的”,也即认识必须再回到实践中去。

一个正确的认识必须经过“多次的反复”,这是因为客观事物从现象到本质的表现都有一个过程,而人的认识因为受到历史条件和已有知识水平的限制,即使对已暴露出来的事物的现象和本质,也不一定能完全把握,因此正确的认识不能一次性完成,需要经过“多次的反复”。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4)“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的意思是:楚怀王命令屈原制定法令。所以“造为”的意思是“制定”。

(5)“举类迩而见义远”的意思是:举的是近事;而表达的意思却十分深远。所以“类”的意思是“事物”。

(6)“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的意思是:惠王深感忧虑,于是假意命令张仪离开秦国。所以“患”的意思是“忧虑,担心”。【解析】①.动词,制定②.名词,事物③.动词,忧虑,担心8、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常见文言实词中词类活用现象能力。

(1)“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句意:你弟弟孺卿跟随皇上去祭祀河东土。语法推断分析:“孺卿”作主语,“河东后土”作宾语,“祀”,在句中作谓语,故名词用作动词,祭祀。

(2)“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句意,我李陵与卫律的罪行向上能达天。”语法推断分析:“陵与卫律之罪”作主语,“通于天”作谓语,“上”作状语,修饰“通于天”,故名词作状语,向上。

(3)“得夜见汉使”,句意,(常惠)能够在夜晚见到了汉使。语法推断分析:省略主语“常惠”,“见”作谓语,“汉使”作宾语,“夜”在句中作时间状语,修饰“见汉使”,故“夜”是名词作状语,在夜里。【解析】①.名词用作动词,祭祀。②.名词作状语,向上。③.名词作状语,在夜里。9、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掌握固定句式的能力。

句意为“怎么可以断绝和秦国的友好关系呢”

“奈何”“如何(何如)”“若何”;表询问或商量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怎么样”“为什么”“怎么”等。

句意为“哪里能让洁白的身体去接触污浊的外物?哪里能让玉一般的东西去蒙受世俗尘埃的沾染呢?”

“安乎”“安哉”,表反问语气,由疑问词和语气词两部分构成,前面是疑问代词,后面是语气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呢”“哪里呢”。【解析】①.“奈何”,怎么②.安乎,表反问,怎么呢1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特殊句式的能力。

盛以锦囊:用锦囊盛着。“以锦囊”是“盛”的状语;正常语序为:以锦囊盛。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子。“以组”是“系”的状语;正常语序为:方其以组系燕父子。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于忽微”是“积”的状语;正常语序为:夫祸患常于忽微积。

而告以成功:把成功的消息禀告先王。“以成功”是“告”的状语,正常语序为:而以成功告。【解析】①.以锦囊盛②.方其以组系燕父子③.夫祸患常于忽微积④.而以成功告11、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判断文言句式的能力。

“铸以为金人十二”;意思是“把它们铸成了十二个金人”。“十二”做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铸以为十二金人”。

“金城千里”;意思是“方圆千里的坚固城池”。“千里”做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千里金城”。

“仁义不施”;意思是“不施行仁义”。“仁义”做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不施仁义”。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意思是“自己死在人家手里,被天下人嘲笑”。“为”即“被”,表被动。【解析】①.“十二”做定语,后置②.“千里”做定语,后置③.“仁义”做宾语,前置④.“为”即“被”,表被动12、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理解能力。

①其;副词,表祈使语气。句子译为: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

②其;副词,表程度。句子译为:大家的泪水沾湿了衣襟,是多么衰颓啊。

③其;代词,他。句子译为:他意气骄盛,可以说非常雄壮啊。

④其,副词,大概,表揣测语气。句子译为:大概都出于这吧?【解析】①.副词,表祈使语气②.副词,表程度③.代词,他④.副词,大概,表揣测语气13、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①制;动词,统领;统率。句子译为:赵奢等人统率他们的军队。

②制;动词,制服。句子译为:秦有剩余的力量趁他们困乏而制服他们。

③制;名词,规模。句子译为: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

④制;动词,制作。句子译为:全年不制作衣服就要受寒。

⑤制;动词,写作。句子译为:到他写作《春秋》的时候,连子游子夏这样的人竟然都不能改动一句话。

⑥制,名词,制度,规章。句子译为:先王的制度规定,国内最大的城邑的规模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解析】①.动词,统领、统率②.动词,制服③.名词,规模④.动词,制作⑤.动词,写作⑥.名词,制度,规章三、古代诗歌阅读(共1题,共2分)14、略

【分析】【详解】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景象及作用。立足文本前两联;首联既点明了诗人观察的时间和地点,也是对环境大背景的刻意渲染。颔联写诗人看到的景象,峰峦高耸;冰雪凄迷、路途艰险的景象,一副冰雪凄迷,前途艰难之状,暗示了诗人对自己的仕途丝毫看不懂前景,感到无可奈何。

(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情感的题目;是诗歌的常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颈联总结此次出塞的收获,诗人看到时局混乱、阴暗,良臣进阶无路,因此失分失望、愤懑,想到了暂居家中以修身养性。尾联追述先贤在时局混乱时退居草莽,相机而作的故事。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解析】(1)描绘了冬日傍晚的居庸关寒风呼啸;峰峦高耸、冰雪凄迷、路途艰险的景象。交代了时间、地点;渲染了荒寂、凄冷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前途渺茫的悲凉心境。

(2)①对此次出塞找不到安边之策的失望。(不能施展抱负的无奈)②归家有望的喜悦。③暂且归隐,等待时机报效朝廷的愿望。四、句子默写(共1题,共5分)15、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

这是一道直接对应的默写题,学生只需在背诵的基础上一一对应即可。但是要注意难写字如“臆、淈、啜、醨、坳、蠡”等的写法;要注意音近字的写法,不可将答题空6中的“舒”误写为“抒”,不可将答题空7中的“覆”误写为“复”,不可将答题空10中的“衡”误写为“横”;还要注意形近字的写法,不可将答题空4中的“哺”误写为“浦”,不可将答题空10中的“浦”误写为“哺”。【解析】①.一鞭残照里②.遍人间烦恼填胸臆③.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④.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⑤.退而论书策⑥.以舒其愤⑦.覆杯水于坳堂之上⑧.水浅而舟大也⑨.响穷彭蠡之滨⑩.声断衡阳之浦五、现代诗歌阅读(共1题,共10分)16、略

【分析】【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和表现手法的能力。这类题;首先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关键意象,充分理解诗歌内容及情感。继而在此基础之上,结合知识储备,具体分析作品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本诗是一首现代诗;共有3个诗节,10行,却能被许多人转发;推荐。从内容上,诗歌叙述了一个简单的故事,母亲在世时,每天为我炒“一碗油盐饭”,母亲去世后,就没有了这碗“油盐饭”,我懂事后,想念母亲,炒了“一碗油盐饭”放在母亲的坟前。时间前后相承,“前天”“昨天”“今天”,内容层层铺垫,感情逐层深入。从表现手法上,这首小诗,语言朴素,都是日常口语;意象单纯,“一碗油盐饭”;但意蕴丰富,把母亲与孩子之间的爱,表现得生动可感。同时,这首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