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湘师大新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下册月考试卷122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如果时间允许,弃耕的农田总能形成树林B.群落自然演替过程中,物种的丰富度不一定增加C.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它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D.封山育林使植被恢复的过程中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2、臭氧减少产生的危害中,不包括()A.皮肤癌数量增加B.紫外线辐射增加C.海平面上升D.人体免疫功能减退3、下列关于人口过度增长的影响中,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足迹会随着消费水平的增高而逐渐增大B.对资源的不断开发,造成资源危机C.由于生态足迹的扩大,改造环境的力量增大D.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生态平衡失调4、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1代表生产者,6可以代表化能合成作用B.碳元素在1、2、3、4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C.在食物链中占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可能是1D.1、2、3中含有的碳元素以CO2形式在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5、下图为一富营养化河流生态修复工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曝气可增加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B.吸附基质增加了微生物附着的表面积,提高了净化效果C.植物浮床有吸收水体氮、磷的能力,可减少富营养化,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增加水体透明度,恢复水草生长是该修复工程的目标之一6、下列与种群特征无关的是()A.未来5年我国步入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期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C.人工林中的树木呈现均匀分布的特点D.2014年某省人口出生率为7.32%7、为保护森林群落,应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切实维护生态安全,筑牢绿色屏障。有关森林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与草原群落相比,森林群落结构复杂且相对稳定B.森林群落中,树栖和攀援生活的动物种类较多C.森林群落的外貌和结构可能会随季节发生有规律的变化D.同一森林群落中,不同种群的环境容纳量都相同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8、四线蓝尾石龙子是蜥蜴目石龙子科的一个濒危物种,在我国台湾又称为丽纹石龙子。由于农药的使用、环境污染等因素,四线蓝尾石龙子数量大量减少,近几年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其数量又有所增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从外地迁入四线蓝尾石龙子至台湾,则迁入后其种群呈“J”型增长B.根据种群的出生率可以预测该种群未来的数量变化趋势C.四线蓝尾石龙子种群中抗农药基因的基因频率可能会升高D.四线蓝尾石龙子捕食蚱蜢时属于次级消费者,处于第三营养级9、下列关于生态足迹的理解,错误的是()A.生态足迹只能定性分析,不可计算B.生态足迹具有全球性C.人类消费的大多数资源和产生的废物是可以计算的D.生态足迹计算的土地是连在一起的10、我国西南横断山区被公认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不同海拔区域蝶类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见下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垂直带ⅠⅡⅢⅣⅤⅥ海拔(m)<10001000~20002000~25002500~30003000~3500>3500植被类型热带季雨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真阔叶混交林针叶林高寒灌丛草甸蝶类种数349452201136125100
A.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光照、温度等外界因素作用的结果B.不同海拔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特征C.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有关D.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气候特征有关11、由于人们过度垦荒,某些草原出现了石漠化,在雨水冲刷下,石头上薄薄的土壤流失掉,剩下了寸草不生的石头,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灾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将石漠化地区的人搬迁后,该地区将会在较短时间内演替为草原B.发生在石漠化地区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石漠化的灾难告诉我们,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群落的演替D.人类应减少或避免对环境的破坏,适当对草原进行开发利用12、一个繁殖周期后的种群数量可表示为该种群的补充量。某实验水域中定期投入适量的饲料,其他因素稳定。图中曲线Ⅰ表示该实验水域中某种水生动物的亲体数量与补充量的关系,曲线Ⅱ表示亲体数量与补充量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亲体数量约为1000个时,可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B.亲体数量约为500个时,单位时间内增加的数量最多C.亲体数量大于1000个时,补充量与亲体数量相等,种群达到稳定状态D.饲料是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的密度制约因素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3、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______________。14、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_和_______进行。(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杀动物;退耕还林、还草、还湖)15、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以概括为_______(例如建立_______)和_______(例如建立_______)两大类。此外,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利用_______对濒危物种的_______进行保护,也是对濒危物种保护的重要措施。16、______越复杂,_______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_______。_______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_______,生态系统的_______和_______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17、群落中______________称为丰富度。评卷人得分四、实验题(共1题,共5分)18、调查某自然保护区的环颈雉时发现;在非繁殖季节,环颈雉的雌雄个体往往分群活动,具有明显的性别隔离现象。有学者提出如下假说来解释这种性别隔离现象,即一群形态相同的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环颈雉的性别隔离现象属于种群的_____特征。调查该种环颈雉的种群密度时,常使用标志重捕法进行,原因是_____。
(2)为验证学者提出的上述假说是否成立,研究人员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组别统计并记录统计并记录实验组1同时向池塘中抛出4个相同橡胶圈分别记录每次抛出后,狗叼回第一个漂浮物所用的时间2同时向池塘中抛出4个相同橡胶棒同时向池塘中抛出4个相同橡胶棒对照组__
①分析可知,实验中橡胶圈或橡胶棒代表自然保护区内的_____。
②对照组中的实验处理为_____,若_____,则假说成立。评卷人得分五、综合题(共4题,共28分)19、某学习兴趣小组发现一生态系统遭到某外来物种入侵;随即开展了轻度;中度、重度入侵区的群落植物多样性调查,结果如图甲,同时对轻度入侵区的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乙[注: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cm2•a)].请回答:
(1)丰富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随入侵程度的增加而减小。
(2)该入侵物种能分泌化学物质抑制其它植物生长发育,同时能引起昆虫和动物拒食。入侵物种与本地植物之间构成______关系,由此说明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狗尾草能抑制该入侵物种的生长。为了解其抑制机制;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用完全营养液培养狗尾草幼苗一段时间。
②取一定量培养过狗尾草的营养液;加入用于培养该入侵物种幼苗的完全营养液中作为实验组,对照组加入等量的该入侵物种幼苗的完全营养液。
③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并比较两组入侵物种幼苗的生长情况。由以上实验步骤可知,该实验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田间除去该入侵植物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提产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20、随着水体富营养化进程的加快;沉水植物逐渐衰退和消失,导致结构复杂;功能健全的以高等水生植物占优势的清水态草型水体逆向退化为结构单一、功能退化的以蓝绿藻等浮游植物为主的浊水态藻型水体,从而引起水华。
(1)由清水态草型水体逆向退化为浊水态藻型水体是否为群落演替____。若某湖泊发生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某种沉水植物灭绝,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分析,丧失的是______
(2)沉水植物逐渐衰退和消失的原因除了有水体中的无机盐过多对沉水植物有毒害作用外,还有____。(答一点既可)
(3)水体富营养化后大量的沉水植物死亡又会促使大量分解者分解其遗体,消耗大量氧气使水体溶氧量降低,从而使更多的生物死亡,我们称为“二次污染”。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存在____调节。
(4)科研人员通过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构建生物修复系统的方法治理湖泊的水华,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时要注意避免引起外来物种入侵,因此,要充分考虑不同生物之间的____。21、下图中甲图表示一个海滩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该生态系统中,既是分解者又可作为消费者食物的生物是________。
(2)请根据甲图中的生态系统,写出乙图中能量金字塔各营养级的所有生物名称: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研究该生态系统中食草虫个体存活数与发育期的关系,结果如丙图所示。从中可推知食草虫死亡率最大的时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沼蟹会破坏大米草根系,土壤中的磷可促进藻类生长。若在食草虫幼虫期喷洒只杀死该虫的含磷杀虫剂,则蜘蛛数量将_____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大米草数量不增反降,造成此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大米草死亡导致细菌数量增加,通过甲图的______________食物关系,引起沼蟹数量增加;同时因含磷杀虫剂的使用,导致藻类数量增加,通过食物链_____________也会引起沼蟹数量增加;从而造成大米草数量不增反降。
(5)上述事实说明,人类活动会引起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减少,从而导致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______,___容易受到破坏。22、曾经是“黑灰煤城的淮北市;如今华丽转身为“生态美城”,淮北市约300平方公里的主城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建立人工湿地公园是解决城市水污染的一种有效途径,下图是人工湿地处理城市污水的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代表湿地生态系统的三种组成成分。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丙所代表的组成成分是________,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工湿地公园初建成时,水中主要有绿藻等浮游植物和黑藻等沉水植物,一段时间后,出现了轮虫等浮游动物,可控制绿藻等浮游植物的繁殖,该人工湿地公园___________(填“抵抗力”或“恢复力”)稳定性增强,该群落发生了_____________演替。
(3)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改善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的功能,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价值。
(4)据图分析流经该人工湿地的总能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含有重金属的工业废水进入该系统,从食物链角度分析,可能产生什么负面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B【分析】【分析】
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进行的演替。
次生演替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群落演替的原因: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演替的趋势:生物数量越来越多;种类越来越丰富,群落的结构也越来越复杂,稳定性增强。
【详解】
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群落的演替能形成森林,但是在干旱的荒漠地区,群落的演替就很难形成树林,或者只发展到草本植物阶段或稀疏的灌木阶段,A错误;在环境条件较好的情况下,自然群落才会向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的方向演替,若环境不适宜,物种的丰富度不一定增加,B正确;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超过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C错误;封山育林使植被恢复的过程中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D错误,故选B。2、C【分析】【分析】
臭氧层破坏:
(1)臭氧层作用:吸收日光中的紫外线;对地球生物具有保护作用。
(2)破坏原因:空气中的氟利昂等物质的大量排放。
(3)机理:氟利昂遇紫外线即放出氯;氟破坏臭氧分子的能力极强,一个氟原子能破坏10个臭氧分子。
(4)危害:臭氧层破坏后;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将增加,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危害。
【详解】
A;臭氧层减少会使紫外线辐射增加;而过多的紫外线能诱发基因突变,因而皮肤癌数量增加,与题意不符,A错误;
B;臭氧层能吸收日光中的紫外线;对地球生物具有保护作用,因此,臭氧层减少会导致紫外线辐射增加,与题意不符,B错误;
C;海平面上升是由温室效应引起地球温度升高;冰川融化造成的,与题意相符,C正确;
D;臭氧层破坏后;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将增加,导致人体免疫功能减退,与题意不符,D错误。
故选C。
【点睛】3、C【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人口过度增长对生态足迹;环境质量的影响。其中生态足迹又叫生态占用;是指人类的衣、食、住、行等生活和生产活动都需要消耗地球上的资源,并且产生大量的废物。生态足迹就是用土地和水域的面积来估算人类为了维持自身生存而利用自然的量,从而评估人类对地球生态系统和环境的影响。其意义不在强调人类对自然的破坏有多严重,而是探讨人类持续依赖自然以及要怎么做才能保障地球的承受力,不仅可以用来评估目前人类活动的永续性,在建立共识及协助决策上也有积极的意义。
【详解】
A;人口过度增长;使生态足迹会随着消费水平的增高而逐渐增大,A正确;
B;人口过度增长;占用、消耗资源更多,造成资源危机,B正确;
C;由于生态足迹的扩大;人类消耗地球上的资源更多、产生废物也更多,改造难度加大,C错误;
D;人口过度增长要大量消耗地球上的资源;并且产生大量的废物,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生态平衡失调,D正确。
故选C。
【点睛】
对“生态足迹”概念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4、B【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1;2、3都有箭头指向4;4是二氧化碳库,根据双向箭头可判断出1是生产者;其次判断分解者,分解者除了一个箭头指向4外,其他箭头都指进来,因此3为分解者;其余均为消费者,即2为消费者;5是呼吸作用,6是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7是呼吸作用。
【详解】
A;由题意分析可知;1是生产者,6是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A正确;
B;碳元素在1、2、3生物之间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的;而它们与4之间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传递的,B错误;
C;生产者所含的有机物最多;在食物链中占有碳元素最多,所以在食物链中占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可能是1生产者,C正确;
D、1、2、3中含有的碳元素以CO2形式在群落和环境之间进行循环;D正确。
故选B。5、C【分析】【分析】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的富集;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导致水体溶氧量下降,进而引起水生生物衰亡、水质恶化的现象。利用需氧微生物与厌氧微生物能够降解有机污染物的作用、植物的根系能够从水体中吸收氮、磷等矿质营养的作用,依据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进行合理设计,对污染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从而达到改善和净化水质的目的。
【详解】
A;曝气可增加溶氧量;可增加需氧型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A正确;
B;吸附基质增加了微生物附着的面积;有利于微生物的生理活动,可促进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因此能够提高净化效果,B正确;
C;借助植物浮床;可使植物庞大的根系透过小孔牢牢的固定在水体中,植物的根系从水体中吸收氮、磷等物质,可减少水体富营养化,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错误;
D;增加水体透明度;恢复水生植物生长,从而起到了改善和净化水质的效果,可见,增加水体透明度,恢复水草生长是该修复过程的目标之一,D正确。
故选C。6、B【分析】【分析】
种群的特征:
(1)数量特征(核心问题):①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②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③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一般根据年龄结构)。
(2)空间特征:指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3)遗传特征:遗传的单位;繁殖的单位。
【详解】
A;未来5年我国步入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期为种群数量特征中的年龄组成;A不符合题意;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生物种间的捕食关系,与种群特征无关,B符合题意;
C;人工种植的树木呈现均匀分布为种群的空间特征;C不符合题意;
D;出生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出生的个体数目占种群个体总数的比例;2014年某省人口出生率为7.32%为种群数量特征中的出生率,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7、D【分析】【分析】
根据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陆地的群落大致分为荒漠;草原和森林等类型。
【详解】
A;与草原群落相比;森林群落中物种丰富度更高,因而营养结构更加复杂,因而自我调节能力高,因而相对稳定,A正确;
B;森林群落中;由于其中的植物种类多,且以乔木为主,因而营树栖和攀援生活的动物种类较多,B正确;
C;由于一年内群落所处的环境不断变化;因此森林群落的外貌和结构可能会随季节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这体现了群落的季节性特征,C正确;
D;同一森林群落中;不同种群的适应环境的能力不同,同时受到自身所处环境中资源空间的差别,因而不同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一般不相同,D错误。
故选D。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8、C:D【分析】【分析】
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四线蓝尾石龙子捕食蚱蜢时属于次级消费者。
【详解】
A;由于台湾存在四线蓝尾石龙子的天敌等环境阻力;迁入后,种群呈“S”型增长,A错误;
B;根据种群的年龄结构可预测该种群未来的数量变化趋势;B错误;
C;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具有抗农药基因的个体存活下来,所以种群中抗农药基因的基因频率可能会升高,C正确;
D;四线蓝尾石龙子捕食蚱蜢;蚱蜢捕食生产者,因此四线蓝尾石龙子属于次级消费者,处于第三营养级,D正确。
故选CD。9、A:D【分析】【分析】
生态足迹;又叫生态占用,是指在现在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
例如;一个人的粮食消费量可以转换为生产这些粮食所需要的耕地面积,而他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可以转换成吸收这些二氧化碳所需要的森林;草地或农田的面积。
【详解】
A;生态足迹可以根据人口单位的消费量进行转换;可以进行计算,A错误;
B;生态足迹可以以全人类的粮食消费量进行转换;具有全球性,B正确;
C;人类消费的资源如粮食可以转换为耕地面积;产生的废物如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可以转换成吸收这些二氧化碳的森林、草地或农田的面积,C正确;
D;生态足迹因生活方式不同;而大小不同,如开车出行会增大生态足迹,会增加汽车对道路、停车场的直接占用面积,也包括吸收尾气所需要的森林地面积等,而这些土地并不一定是连在一起的,D错误。
故选AD。
【点睛】10、A:C:D【分析】【分析】
分析表格:表格表示我国西南横断山脉地区不同海拔区域蝶类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结果;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温度逐渐降低,植被类型发生差异,蝶类种类数目也逐渐减少。
【详解】
A;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受光照、温度等外界因素作用等影响;A正确;
B;不同海拔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水平结构特征;B错误;
C;植物的垂直结构决定动物的垂直结构;所以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有关,C正确;
D;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气候特征(如光照、温度)有关;D正确。
故选ACD。11、C:D【分析】【分析】
1;初生演替概念: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物、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过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2;次生演替: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地演替。
【详解】
AB;石漠化地区连最基本的土壤条件都已不复存在;因此发生在该地区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初生演替的过程漫长,演替为草原需要很多年,因此即使人们搬离该地区,该地区也不会在较短时间内演替为草原,AB错误;
C;该实例中过度垦荒导致了石漠化;即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群落的演替,C正确;
D;人类应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应减少或避免对环境的破坏,适当对草原进行开发利用,D正确。
故选CD。12、B:D【分析】【分析】
一般来说;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这些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而气温和干旱等气候因素以及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被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
【详解】
A;亲体数量约为1000个时;该种群的补充量等于亲本数量,即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是K值,根据种群的增长率变化可知,捕捞后种群数量处于K/2时即500时,增长速率最大,可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A错误;
B;图中曲线亲体数量约为500个时;即K/2时,增长速率最大,单位时间内补充量最多,单位时间内增加的数量最多,B正确;
C;由题意分析可知K值是1000;当亲体数量大于1000时,一个繁殖周期过后的种群数量(补充量)可能趋近K值,不一定与亲体数量相等,C错误;
D;一般来说;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这些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饲料是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的密度制约因素,D正确。
故选BD。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3、略
【分析】【分析】
物种的丰富度:是指一个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属于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
【详解】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物种丰富度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点睛】【解析】丰富度14、略
【解析】①.速度②.方向15、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易地保护植物园、动物园;濒危物种繁育中心生物技术基因16、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食物网生态系统强食物链营养结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17、略
【分析】【详解】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解析】物种数目的多少四、实验题(共1题,共5分)18、略
【分析】1;调查生物种群密度的方法: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志个体→重捕并计数→计算种群密度。
2;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称为种群空间结构,包括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集群分布。
【详解】
(1)环颈雉的性别隔离现象属于种群的集群分布;是种群的空间特征。许多动物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常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
(2)①分析题干和实验方案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一群形态相同的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的假说是否成立,故实验中橡胶圈或橡胶棒可代表一群形态相同的动物,即自然保护区内的雄性或雌性环颈雉。②实验组中用4个相同橡胶圈(或橡胶棒)代表一群形态相同的动物,对照组应设置2个相同橡胶棒和2个相同橡胶圈,代表两种形态不同的动物,若对照组所用的时间均小于实验组的1组和2组,则说明假说成立。
【点睛】
本题属于信息题,结合题干信息“性别隔离现象”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等知识,要求考生能根据题干信息准确判断信息的作用,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的考查。【解析】空间环颈雉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雄性或雌性环颈雉同时向池塘中分别抛出2个相同橡胶棒和2个相同橡胶圈对照组所用的时间均小于实验组的1组和2组五、综合题(共4题,共28分)19、略
【分析】【分析】
分析图甲:轻度入侵区植物物种数变化较大;重度入侵区植物物种数变化较小,原因是重度入侵区已形成稳定群落。
分析图乙:b表示兔子的摄入量;c表示兔子的同化量,d表示兔子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i表示流向分解者的能量,g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h表示粪便量,f表示细胞呼吸消耗的能量。
【详解】
(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其随入侵物种入侵程度的增加而减小。
(2)入侵物种与本地植物之间构成竞争关系。入侵物种能分泌化学物抑制其它植物;同时能引起昆虫和动物拒食。可见,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3)根据题干信息“取一定量培养过狗尾草的营养液加入用于培养入侵物种幼苗的完全营养液中作为实验组;对照组加入等量的培养入侵物种幼苗的完全营养液”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狗尾草分泌某种抑制入侵物种生长的物质。
(4)田间除去该入侵植物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提产量的原因是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点睛】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群落以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对相关内容的掌握和正确分析题图是解题的关键。【解析】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竞争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狗尾草分泌某种物质抑制该入侵物种的生长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2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因此由清水态草型水体逆向退化为浊水态藻型水体是群落的演替。某湖泊发生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某种沉水植物灭绝,导致生物种类减少,基因种类与数量也随之减少,因此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分析,丧失的是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2)据试题分析可知;沉水植物逐渐衰退和消失的原因除了有水体中的无机盐过多对沉水植物有毒害作用外,还有蓝绿藻等浮游植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合同2025版协议书2篇
- 二零二五年度环保技术服务采购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工厂废弃物清运与清洁生产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个人消费信贷保证担保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防火卷帘门系统设计、供货及维护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城市综合体场内安全监管与运营合作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船舶修理厂船员临时聘用合同3篇
- 《教学案例集》课件
- 军人的部队半年工作总结
- 二零二五年新能源储能技术合作开发协议3篇
- 大健康商业招商计划书
- 高一上半学期总结教学课件
- 高速公路初步设计汇报课件
- 申根签证申请表模板
-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及附录2023年8月
- 2022年浙江省事业编制招聘考试《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真题试卷【1000题】
- 认养一头牛IPO上市招股书
- GB/T 3767-2016声学声压法测定噪声源声功率级和声能量级反射面上方近似自由场的工程法
- GB/T 23574-2009金属切削机床油雾浓度的测量方法
- 动物生理学-全套课件(上)
- 河北省衡水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居民村民委员会明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