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江苏省七校联盟高考压轴卷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江苏省七校联盟高考压轴卷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江苏省七校联盟高考压轴卷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江苏省七校联盟高考压轴卷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江苏省七校联盟高考压轴卷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江苏省七校联盟高考压轴卷化学试卷

考生请注意:

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

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

1、标准状态下,气态分子断开1mol化学键的能量称为键能。已知H—H、H—O和0=0键的键能分别为436kJ・mol

一|、463kJ-mol-1和495kJ-mol-10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断开1molH2O⑴中的H—O键需要吸收926kJ的能量

1

B.2H2O(g)=2H2(g)+O2(g)AH=-485kJmor

1

C.2H2(g)4-O2(g)=2H2O(l)A"=+485kJmoF

-1

D.2H2(g)+O2(g)=2H2O(g)AH=-485kJ-mol

2、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W同主族,Y的原子半径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Z

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总和为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r(X)<r(Z)<r(W)

B.Y、Z、W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两两之间均能反应

C.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x<w

D.X分别与Y、W形成的化合物中所含化学键类型相同

3、我国科学家成功地研制出长期依赖进口、价格昂贵的物质弋Oi.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的同分异构体

B.它是03的一种同素异形体

C.[Oi与互为同位素

D.ImolOi分子中含有lOmol电子

2+2

4、有一未知的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Cu匕Na%NH:、Ba>SO4".r、S&。分别取样:①用pH计测试,溶

液显弱酸性;②加适量氯水和淀粉无明显现象。由此可知原溶液中

A.可能不含S2.B.可能含有Ba?+

C.一定含有SO’?-D.一定含有3种离子

5、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1mol氨气中含有的质子数为2NA

B.10g46%乙醇水溶液中所含氧原子数为0.4NA

C.1LImol/LNa2cO3溶液中,阴离子总数小于NA

D.浓硝酸热分解生成Nd、N2O4共23g,转移电子数为0.5NA

6、常温下,电解质溶液的性质与变化是多样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H相同的①CFLCOONa②NaClO③NaOH三种溶液c(Na')大小:①,②〉③

.c(H+)c(NH,*H,O)

B.往稀氨水中加水,------——;一:一的值变小

C(NH4)

C.pH=4的H2s溶液与pH=10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存在下列等式:c(NaO+c(H+)=c(OH-)+2c(S2-)

D.Ca(ClO)2溶液中通入少量CO2,。。一水解程度增大,溶液碱性增强

7、依据下列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A向NaBr溶液中加入过量氯水,再加入淀粉KI溶液最终溶液变蓝氧化性:C12>Br2>I2

产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不能证明原溶液中含有

B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浓盐酸

的气体SO32一或HSO3一

向蔗糖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水浴加热后,加入新制氢氧化

C得到蓝色溶液蔗糖水解产物没有还原性

铜,加热

向2mL0.01mol/L的AgNCh溶液中滴加几滴同浓度的先产生白色沉淀,后出

D证明KspiAfiI)<Ksp(AgCI)

NaCl溶液后,滴加KI溶液现黄色沉淀

A.AB.BC.CD.D

8、设M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6g由35a和37cl组成的氯气中所含质子数一定为17NA

B.5.6gC3H6和C2H4的混合物中含有共用电子对的数目为1.2NA

C.含4moiSi-O键的二氧化硅晶体中,氧原子数为4NA

D.一定条件下,6.4g铜与过量的硫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0.2N,、

9、我国科学家提出了无需加入额外电解质的钠离子直接甲酸盐燃料电池体系,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甲酸钠

(HCOONa)的水解为电极反应和离子传输提供了充足的OH•和NM。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A极为电池的负极,且以阳离子交换膜为电池的隔膜

B.放电时,负极反应为HCOO,+3OH--2e-=CO32.+2H2O

C.当电路中转移0.1mol电子时,右侧电解质溶液质量增加2.3g

D.与传统的氯碱工业相比,该体系在不污染环境的前提下,可以实现同步发电和产碱

10、对二甲苯(PX)可发生如下反应生成对苯二甲酸(PTA)。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COOH

2

+12MI1O4+36H*------->5QJ)+12Mn++28H2O

COOH

FTA

PX

A.PTA是该反应的氧化产物B.消耗ImolPX,共转移8mol电子

C.PX含苯环的同分异构体还有3种D.PTA与乙二醇可以发生缩聚反应

11、利用pH传感器探究NaOH溶液与硫酸、硫酸铜混合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顺序,绘得三份曲线图如图。已知

实验使用的NaOH溶液浓度和滴速相同;硫酸溶液和硫酸铜溶液浓度相同;混合溶液中两溶质的浓度也相同。

以下解读错误的是

A.三个时点的c(Cu2+):p>q>w

+22++

B.w点:c(Na)>c(SO4)>c(Cu)>c(H)

C.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硫酸先于硫酸铜发生反应

I),q点时溶液离子浓度:c(SOF)+c(OH-)=c(Cu2+)+c(JT)+c(Na+)

C.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D.图中所出现的物质中淀粉与纤维素为同分异构体

15、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3++

A.Fe3+的检验:Fe+3KSCN=Fe(SCN)3+3K

+

B.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Cl2+H2O=H+Cr+HClO

C.证明H2O2具有还原性:2MnO#6H++3H2O2=2MM++4O2T+6H2。

2+

D.用CuCL溶液做导电性实验,灯泡发光:CUCI2211CU+2C|-

16、根据下列实验操作,预测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或解释均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预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或解释

向Feb溶液中滴入足量滨水,加入CCL,振荡,

A下层溶液显紫红色氧化性:Fe3+>h

静置

向淀粉在稀硫酸催化下的水解液中滴入少量新制

B有砖红色沉淀生成葡萄糖具有还原性

Cu(OH)2悬浊液并加热

常温下,将浓盐酸、二氧化钛放入烧瓶中,用淀粉常温下,浓盐酸、二氧化钵没

C试液不变蓝

碘化钾试液检验有发生化学反应

D向盛有NH4Al(SO4)2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少量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NH/+OH=NHif+HzO

NaOH溶液纸变蓝的气体

A.AB.BC.CI).D

17、下列各物质或微粒性质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A.碳碳硬键长:乙烯,苯

B.密度:一氯乙烷,一氯丁烷

C.热稳定性:NaHCO3>Na2CO3>H2CO3

D.沸点:H2O>H2S>H2Se

18、把钻粉和某铁的氧化物(xFeO.yFe2O3)粉末配成铝热剂,分成两等份.一份在高温下恰好完全反应后,再与足

量盐酸反应;另一份直接放入足量的烧碱溶液中充分反应.前后两种情况下生成的气体质量比是5:7,则x:y为()

A.1:1B.1:2C.5:7D.7:5

19、X、Y、Z、W、M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X、Y、Z、W是短周期元素中的四种非金属元素,X元

素的原子形成的离子就是一个质子,Z、W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相邻的位置,它们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无色气体,Y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M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五种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是;M>W>Z>Y>X

B.X、Z两元素能形成原子个数比(X:Z)为3:1和4:2的化合物

C.化合物YWz、ZW2都是酸性氧化物

D.用M单质作阳极,石墨作阴极电解NaHCCh溶液,电解一段时间后,在阴极区会出现白色沉淀

20、实验室可用浓盐酸与浓硫酸混合快速制取HC1.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浓硫酸是高沸点的酸,通过它与浓盐酸反应制取低沸点的酸

B.通过改变温度和浓度等条件,利用平衡移动原理制取HCI

C.两种强酸混合,溶解度会相互影响,低溶解度的物质析出

D.浓硫酸的浓度远大于浓盐酸的浓度,高浓度的酸制取低浓度的酸

21、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结论

将适量苯加入溟水中,充分振荡后,滨水层接近

A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与Brz发生加成反应

无色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硫酸,生成淡黄色沉淀和有刺

2-

B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2O3

激性气味的气体

向蔗糖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加热,然后加入新制

C蔗糖未水解或水解的产物不是还原性糖

Cu(OH)2悬浊液,加热,未观察到砖红色沉淀

相同条件下,测定等浓度的Na2cCh溶液和

D非金属性:S>C

Na2sOJ溶液的pH,前者呈碱性,后者呈中性

A.AB.BC.CD.D

22、下列有关共价键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晶体中共价键越强,熔沸点越高

B.只含共价键的物质,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C.两种元素组成的分子中一定只含有吸性共价键

D.分子晶体中,可能不存在共价键,但一定存在分子间作用力

二、非选择题(共84分)

23、(14分)芳香族化合物-NHJ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由A制备有机化合物F的合成路线(部分反应条件

略去)如图所不:

COOCH£OOC2Hs

0—CH2

EF

(1)A的分子式是______,B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

(2)D-E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o

(3)已知G能与金属钠反应,则G的结构简式为o

(4)写出E-F的化学方程式:o

0

11_

(5)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龙胆酸乙酯(H°YyC—OCzH。的同分异构体有种,写出其中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

〜0H

构简式:O

①能发生银镜反应,与FeCb溶液不发生显色反应,但水解产物之一能与FeCL溶液发生显色反应;②核磁共振氢谱有

四组峰,且峰的面积之比为6:2:1:1。

(6)已知:o参照上述合成路线,设计一条以苯酚、乙醇为原料制备龙胆酸乙酯(

的合成路线(无机试剂任用):。

24、(12分)已知A为常见烧,是一种水果催熟剂;草莓、香蕉中因为含有F而具有芳香味。现以A为主要原料合成

F,其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

(1)A的结构简式为;D中官能团名称为o

⑵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25、(12分)依据图1中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回答问题:

化合价

用i

(1)实验室常用NH4a与Ca(OH)2制取氨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

(2)下列试剂不能用于干燥N&的是_________。

A.浓硫酸B.碱石灰C.NaOH固体

⑶工业上以NH3、空气、水为原料生产硝酸分为三步:

①NH3-NO的化学方程式为o

②NO-NCh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o

③NO2+H2O-HNO3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o

(4)图1中,实验室只用一种物质将NO直接转化为硝酸且绿色环保,则该物质的化学式为o

⑸若要将NH3-N2,从原理上看,下列试剂可行的是______。

A.O2B.NaC.NH4CID.NO2

26、(10分)碳酸镁晶须是一种新型的吸波隐形材料中的增强材料。

(1)合成该物质的步骤如下:

步骤1:配制0.5mol・L」MgSO4溶液和0.5mol・L」NH4HCO3溶液。

步骤2:用量筒量取500mLNH4HC03溶液于1000mL四口烧瓶中,开启搅拌器。温度控制在50℃。

步骤3:将250mLMgSCh溶液逐滴加入NH4HCO3溶液中,Imin内滴加完后,用氨水调节溶液pH到9.5。

步骤4:放置lh后,过滤,洗涤。

步骤5:在40c的真空干燥箱中干燥10h,得碳酸镁晶须产品(MgCO3・nH2On=l~5)。

①步骤2控制温度在50C,较好的加热方法是__________<,

②步骤3生成MgCOjnHzO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o

③步骤4检验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是o

(2)测定合成的MgCO.3・nH2O中的n值。

称量1.000g碳酸镁晶须,放入如图所示的广口瓶中加入水滴入稀硫酸与晶须反应,生成的CO2被NaOH溶液吸收,

在室温下反应4~5h,反应后期将温度升到30C,最后的烧杯中的溶液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测得CCh的总量;重

复上述操作2次。

①图中气球的作用是

②上述反应后期要升温到30-C,主要目的是

③设3次实验测得每1.000g碳酸镁晶须产生的CO2平均值为amoL则n值为(用含a的表达式表示)。

(3)称取100g上述晶须产品进行热重分析,热重曲线如图。

396

6308301030

则该条件下合成的晶须中,n=(选填:1、2、3、4、5)o

NH2

27、(12分)苯胺([))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里制取并纯化苯胺。

NHjNHjCl

已知:①[3与NH3相似,与盐酸反应生成(3(易溶于水的盐)。

NOj

②用硝基苯制取苯胺的反应为:

2+3Sn+12HCl+3SnC14+4H2O

③有关物质的部分物理性质见下表:

物质相对分子质量熔点rc沸点/C溶解性密度/g,cm。

苯胺936.3184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酸1.02

硝基苯1235.7210.9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醛1.23

乙醛74116.234.6微溶于水0.7134

I.制备苯胺

图1所示装置中加入20mL浓盐酸(过量),置于热水浴中回流20min,使硝基苯充分还原;冷却后,向三颈烧瓶中滴入

一定量50%NaOH溶液,至溶液呈碱性.

产a

b

I\5.0mL硝基第

10g锡

图1

(1)滴加适量NaOH溶液的目的是一,写出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

n.纯化笨胺

i.取出图1所示装置中的三颈烧瓶,改装为图2所示装置。加热装置A产生水蒸气。用“水蒸气蒸馆”的方法把B中苯

胺逐渐吹出,在烧瓶C中收集到苯胺与水的混合物;分离混合物得到粗苯胺和水溶液甲。

五.向所得水溶液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至饱和,再用乙醛萃取,得到乙醛萃取液。

iii.合并粗苯胺和乙醛萃取液,用NaOH固体干燥,蒸馈后得到苯胺l.86g。

(2)装置A中玻璃管的作用是

(3)在苯胺吹出完毕后,应进行的操作是先再_。

(4)该实验中苯胺的产率为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5)欲在不加热条件下除去苯胺中少量的硝基苯杂质,简述实验方案一。

28、(14分)二甲醛作为燃料电池的原料,可通过以下途径制取:

I.2co(g)+4H2(g)=^CH30cH3(g)+H?O(g)AH

11.2CO2(g)+6H2(g)^^CH3OCH3(g)+3H2O(g)AH

(1)已知:①CO(g)+H2O(g)=CO2(g)+H2(g)AHi=­41.0kJinor,

@CO2(g)+3H2(g)^^CH3OH(g)+H2O(g)AH2=-49.0kJmol「

,

③CH30cH3(g)+H2O(g)^^2CH3OH(g)AH3=+23.5kJmor

则反应I的AH=kJ,mol-1

(2)在恒容密闭容器里按体积比为1:2充入一氧化碳和氢气发生反应2co(g)+4H2(g)=CH30cH3(g)+H2O(g),一

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当改变反应的某一个条件后,下列变化能说明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________o

A.新平衡后c(CH30cH3)增大

B.正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C.反应物的体积百分含量减小

D.化学平衡常数K值增大

(3)在10L恒容密闭容器中,均充入4moic02和7m01出,分别以钺(Ir)和钵(Ce)作催化剂,通过反应II:

2cO2(g)+6H2(g)=CH3OCH3(g)+3H2O(g)制二甲醛,反应进行相同的时间后测得的CO?的转化率MCOz)随反应温度

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500600700800900T/K

①根据图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

A.反应II的AHVO,AS>0

B.600K时,Hz的速率:v(b)E>v(a)ic

C.分别用Ir、Ce作催化剂时,Ce使反应H的活化能降低更多

D.从状态d到e,a(CO2)减小的原因可能是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

②状态e[90QK)时,a(CO2)=50%,则此时的平衡常数K=(保留3位有效数字)。

(4)写出二甲醛碱性(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燃料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式。该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

OH一向极移动,该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测得溶液的pH减小。

(5)己知参与电极反应的电极材料单位质量放出电能的大小称为该电池的比能量.关于二甲醛碱性燃料电池与乙醇碱

性燃料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o

A.两种燃料互为同分异构体,分子式和摩尔质量相同,比能量相同

B.两种滋料所含共价键数目相同,断键时所需能量相同,比能量相同

C.两种燃料所含共价键类型不同,断键时所需能量不同,比能量不同

29、(10分)超分子在生命科学和物理学等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由将2个C60分子、2个p—甲酸丁酯毗咤及2

个CO分子利用配位键自组装的超分子结构如图所示。

(l)Mo处于第五周期第VIB族,核外电子排布与Cr相似,它的基态价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核外未成对电子数是

________个。

⑵该超分子中配体CO提供孤电子对的原子是(填元素符号),p—甲酸丁酯口比咤配体中C原子的杂化方式有

o(已知毗咤可看做苯分子中的一个CH原子团被N取代的化合物)

⑶已知:C60分子中存在碳碳单、双键;C60分子中每个碳原子只跟相邻的3个碳原子形成化学键;C60分子只含有五

边形和六边形;多面体的顶点数V、面数F及棱边数E遵循欧拉定理:V+F—E=2。则一个C6。分子的结构是由一

个五边形和一个六边形组成的球体。用文字简述C6。跟F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所得的物质的组成:

(4)已知:某晶胞中各原子的相对位置可用如图所示的原子坐标表示,其中所有顶点的原子坐标均可以为(0,0,0)。铝

(Mo)的一种立方晶系的晶体结构中,每个晶胞有2个Mo原子,其中Mo原子坐标是(0,0,0)及(二,?,!)。根据

222

以上信息,推断该晶体的原子堆积方式是_____________。已知该晶体的密度是pgym。,Mo的摩尔质量是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NA,晶体中距离最近的Mo原子核之间的距离为pnio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

1、D

【解题分析】

A.断开1mol出09)中的H—O键需要吸收926kJ的能量,故A错误;

-1

B.2H2O(g)=2H2(g)+O2(g)AH=463kJmo「x4-436kJmo「x2-495kJmoF^+485kJ-mol,故B错误;

C.2H2®+O2(g)=2H2O⑴应该是放热反应,故C错误;

-1

D.2H2(g:H-O2(g)=2H2O(g)AZ/=-485kJ-niol,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2、B

【解题分析】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W同主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Y的原子半径是所有短周期主

族元素中最大的,为金属钠,Z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为铝,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总和为16,所以

计算X、W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分别为氧和硫。X为氧,Y为钠,Z为铝,W为硫。

A.原子半径同一周期从左至右逐渐减小,同一主族从上至下逐渐增大,则原子半径:r(X)<r(VV)<r(Z),故错误;

B.Y、Z、W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分别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铝,疏酸,两两之间均能反应,故正确;

C.因为氧的非金属性比硫强,所以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x>w,故错误;

D.X分别与Y形成氧化钠或过氧化钠,含有离子键,氧和硫形成的化合物为二氧化硫或三氧化硫,只含共价键,故错

误。

故选B。

3、B

【解题分析】

A.[Oi与[Oi的结构相同,是同种物质,故A错误;

B.[Oi与th都是氧元素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B正确;

C.[Oi与[Oi都是分子,不是原子,不能称为同位素,故C错误;

D.O原子核外有8个电子,ImolOi分子中含有16moi电子,故D错误;

故选B。

【题目点拨】

本题的易错点为A,要注意理解同分异构体的概念,互为同分异构体的物质结构须不同。

4、C

【解题分析】

溶液为无色,则溶液中没有Cu2+;由①可知溶液显弱酸性,上述离子只有NHJ能水解使溶液显酸性,则一定含有NHr;

而S2-能水解显碱性,即S2-与NHU+不能共存于同一溶液中,则一定不含有S%再由氯水能氧化I•生成碘单质,而碘遇

淀粉变蓝,而②中加氯水和淀粉无明显现象,则一定不含有「;又溶液呈电中性,有阳离子必有阴离子,则溶液中有

+

NH4,必须同时存在阴离子,即SO4?•必然存在;而Ba2+、SO42•能结合生成沉淀,则这两种离子不能共存,即一定不

存在Ba?二显然剩下的Na+是否存在无法判断,综上所述C正确。

故选C

【题目点拨】

解决此类问题的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溶液的酸碱性及颜色;离子间因为发生反应而不能共存;电荷守恒。

5、C

【解题分析】

A.He原子序数为2,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所以ImolHe含有2moi质子,质子数为2N\,A项正确;

B.10g46%的乙醇水溶液含有乙醇4.6g,为O.lmoLO.lmolCH3cH20H含有O.lmol氧原子,溶液中还含有54%的水,

5.4g水,为0.3molH2。,含有0.3molO,所以溶液中含有的O原子共0.4moL数目为0.4NA,B项正确;

2--

C.CO3+H1OHCO3-+OH,可以知道1个(XV一水解会生成1个OH一和1个HCO3,阴离子数目增加,大

于NA,C项错误;

D.NO2、N2O4的最简式相同,可以以NO2的形式进行求解,23gN(h物质的量为0.5moLN的化合价从NO3一中的十

5降低到了+4,现生成OSmolNCh,则共转移0.5mol电子,转移的电子数为0.5NA,D项正确;

本题答案选Co

6、A

【解题分析】

A、醋酸的酸性强于次氯酸,CH3COONa与NaCIO水解显碱性,根据越弱越水解的规律,若溶液的pH相同,CH3COONa

的浓度最大,所以三种溶液c(Na')大小顺序为:①,②)③,故A正确;

+

B、NH3'H2O的电离常数K=c(NHZ)*C(OH-)/C(NH3*H2O)=C(NHZ)•KW/C(NH3*H2O)*C(H),所以

”粤黑牛的值为常数,不发生变化,故B错误;

C(NH4)

C、因为H2s为弱酸,所以pH=4的H2s溶液与pH=10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H2s过量,根据电荷守恒可得:

c(Na+)+c(H*)=C(OH-)+2C(S2-)+C(HS-),故C错误;

D、Ca(ClO)2溶液中通入少量C(h,生成CaCCh与HC1O,溶液碱性减弱,故D错误。

答案选A。

7、B

【解题分析】

A.由于加入的氯水过量,加入KI后,r会被过量的C12氧化生成能使淀粉变蓝的12,所以无法证明Br2和12的氧化性

强弱关系,A项错误;

B.能够让品红溶液褪色的可能是SO2,也可能是氯气等;如果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SO2,那么溶液中含有的也可能是

S2。;,不一定是SO;或HSO;;如果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Ch,那么溶液中可能含有CIO-或C10;;综上所述,B项

正确;

C.蔗糖水解后生成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葡萄糖是典型的还原性糖;若要验证葡萄糖的还原性,需要先将水

解后的溶液调至碱性,再加入新制CU(0H)2,加热后才会生成砖红色的C112O沉淀;选项没有加NaOH将溶液调成碱

性,故C项错误;

D.由于先前加入的NaCl只有几滴的量,所以溶液中仍然剩余大量的Ag+,所以后续加入KI溶液后,必然会生成黄

色的Agl沉淀,实验设计存在漏洞,并不能证明Agl和AgCl的&p的大小关系;D项错误;

答案选B。

8、B

【解题分析】

A.35。和37cl的原子个数关系不定,则36g氯气不一定是0.5mol,所含质子数不一定为17NA,A不正确;

B.5.6gC3H6和5.6gC2H4中含有共用电子对的数目都是1.2NA,则5.6g混合气所含共用电子对数目也为1.2NA,B正

确;

C.1个“SiCh”中含有4个Si-O键,则含4moiSi-O键的二氧化硅晶体为ImoL氧原子数为2N,\,B不正确;

D.铜与过量的硫反应生成CsS,6.4g铜转移电子数目为O.INA,D不正确;

故选B。

9、C

【解题分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A电极上HCOO-转化为CO3%发生反应HCOO-+3OH--2D=CO32-+2H2O,C元素由+2价升高为

+4价,所以A为负极,B为正极。当负极失去2mole一时,溶液中所需Na卡由4moi降为2moL所以有2moiNa+将通过

交换膜离开负极区溶液进入正极区。正极02得电子,所得产物与水发生反应,电极反应为O2+4C-2H2O=4OH,由于

正极区溶液中阴离子数目增多,所以需要提供Na+以中和电性。

【题目详解】

A.由以上分析可知,A极为电池的负极,由于部分Na+要离开负极区,所以电池的隔膜为阳离子交换膜,A正确;

B.由以上分析可知,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HCOO,+3OH--2e-=CO32-+2H2O,B正确;

C.依据负极反应式,当电路中转移0.1mol电子时,有0.lmolNa+通过离子交换膜进入右侧,右侧参加反应的。2质量

为竺必x32g=0.8g,电解质溶液质量增加2.3g+0.8g=3.lg,C不正确;

4

I).与传统的氯碱工业相比,该体系没有污染环境的气体产生,且可发电和产城,D正确;

故选c。

10、B

【解题分析】

A.反应中M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作氧化剂,则PX作还原剂,所以PTA是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故A正确,不符合

题意;

CH,COOH

B.S(PX)+12MnO,+36HJ5(PTA)+I2M/+28%0反应中,Mn元素的化合价从+7价降低到+2价,

CH,COOH

转移5个电子,则ImolPX反应消耗2.5molMnO4,共转移12.5NA个电子,故B错误,符合题意;

c.PX含苯环的同分异构体,有邻间对三种二甲苯和乙苯,共计四种同分异构体,所以PX含苯环的同分异构体还有

3种,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PTA与乙二醇通过缩聚反应即可生产PET塑料,对二甲苯与乙二醇之间能发生缩聚反应,故D正确,不符合题

意;

故选:B,

11、D

【解题分析】

根据图象可知:混合溶液中开始滴加NaOH溶液时,溶液pH=2,几乎等于H2s。4溶液的pH,随着NaOH溶液的滴

加,溶液pH变化不大,当滴加至100s时,产生滴定突跃,此时溶液pH=5,等于CuSO4溶液的pH,说明此时发生

反应为H2SO4+2NaOH=Na2SO4+2H2O,即在前100s内发生酸碱中和反应,在100s〜200s内发生反应:

2+

Cu+2OH=Cu(OH)2b在之200s时,该反应沉淀完全,发生滴定突跃,在200s以后W段的溶液凡处于Cu(OH)2

的沉淀溶解平衡阶段,溶液中c(H+)几乎不变。

【题目详解】

+2+

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在p点阶段,发生反应:H+OH=H2O,在q点阶段,发生反应:Cu+2OH=Cu(OH)2l,在

w段,发生滴定突跃,C/+滴定达到沉淀溶解平衡阶段,所以三个时点的溶液中CM+的浓度关系c(CM+):p>q>w,A

正确;

B・w点时溶液中溶质为Na2sO«及难溶性CU(OH)2的饱和溶液,根据Na2so4=2Na++SOj2-及Cu(OH)2是难溶性物质,

但其溶解电离产生的离子浓度远大于水电离产生的离子浓度,所以此时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为:

c(Na+)>ciSO42')>c(Cu2+)>c(H+),B正确;

C.根据滴定时溶液的pH变化,结合单独滴加NaOH溶液时的pH图象可知: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硫酸先

于硫酸铜发生反应,C正确:

D.q点时溶液中含Na2sCh、C11SO4及H2O,根据电荷守恒可得离子浓度:2c(SO42-)+c(OH)=2c(Cu2+)+c(H+)+c(Na+),

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Do

【题目点拨】

本题考杳了反应先后顺序的判断及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碱与酸、盐混合溶液反应先后顺序的判断可结合溶液pH

变化分析,酸碱中和能力大于碱与盐反应的能力,结合电荷守恒、原子守恒、质子守恒分析离子浓度关系。

12、B

【解题分析】

A、生成的二辄化碳中含有氯化氢,氯化氢也能与硅酸钠反应产生硅酸沉淀,干扰二氧化碳与硅酸钠反应,A错误;

B.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小,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则导管长进短出收集二氧化碳,短进长出收集氨气,B

正确;

C.Na2c03溶液与CH3COOC2Hs分层,应选分液法分离,C错误;

D.CH3cH20H与CH3coOC2H5互溶,不能分液分离,应选蒸馈法,D错误;答案选B。

【题目点拨】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把握物质的性质、酸性比较、气体收集、混合物分离、实验技能为解答本题的关键,

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实验的结合,选项A是解答的易错点,注意浓盐酸的挥发性。

13、B

【解题分析】

根据充电时的总反应,钻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因此钻为阳极,石墨为阴极,则在放电时钻为正极,石墨为负极,据此

来判断各选项即可。

【题目详解】

A.根据分析,铜电极以及上面的石墨为阴极,A项错误;

B.充电时整个装置相当于电解池,电解池中阳离子移向阴极,B项正确;

C放电时整个装置相当于原电池,原电池在工作时负极被氧化,C项错误;

D.根据分析,含钻化合物位于电源的正极,D项错误;

答案选及

【题目点拨】

不管是不是锂电池,都遵循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即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锂离子电池只不过是换成了Li卡

在正、负极间移动罢了,换汤不换药。

14、C

【解题分析】

A.石油与煤是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资源,A项错误;

B.煤、石油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参与光合作用形成淀粉与纤维素等,因此二氧化碳不是催化剂,而

是该过程的中间产物,B项错误;

C.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叶绿体内吸收太阳光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葡萄糖,同时放出氧气,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C项正确;

D.图中所出现的物质中淀粉与纤维素分子式中的n值不同,因此不属于同分异构体,D项错误;

答案选C。

【题目点拨】

淀粉与纤维素的分子通式虽均为(C6Hi°O5)n,但n值不同,所以不属于同分异构体,一定要格外注意。

15、B

【解题分析】

A・Fe”的检验:硫氯化钾属于强电解质,拆成离子形式,正确的离子方程式:Fe"+3SCN-=Fe(SCN)3,A错误;

+

B.氯气月于自来水消毒:Cl2+H2O=H+Cl+HCIO,HCIO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的作用,B正确;

C.证明H2O2具有还原性,氧元素化合价升高,该式电子不守恒,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2+

2MnO4+6H+5H2O2=2Mn+5O2t+8H2O,C错误;

D.用CuCL溶液做导电性实验,灯泡发光:氯化铜在水分子作用下发生电离,不用通电,正确的离子方程式:

CuCh=Cu2++2Cl-,D错误;

故答案选Bo

16、C

【解题分析】

A.由于Bn具有强的氧化性,所以向Feb溶液中滴入足量溟水,FJ+、「都被氧化,F/+被氧化为Fe3+,I-被氧化为h

单质,由于L容易溶于CC14,而CCL与水互不相容,密度比水大,因此加入CCL,振荡,静置,会看到液体分层,

下层为L的CCL溶液层但不能证明辄化性:Fe3+>l2,A错误;

B.向淀粉在稀硫酸催化下的水解液中要先加入NaOH溶液,使溶液显碱性,然后再滴入少量新制Cu(OH)2悬浊液并加

热,会看到产生破红色沉淀,证明淀粉水解产生的葡萄糖具有还原性,B错误;

C.浓盐酸、二氧化镒在室温下不能反应产生氯气,因此用淀粉碘化钾试液检验,不能使试纸变为蓝色,C正确;

3+

D.向盛有NH4Al(SOQz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少量NaOH溶液,首先发生反应:AI+3OH=A1(OH)31,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o

17、B

【解题分析】

A.苯中的碳碳键介于单键与双键之间,则碳碳键键长:乙烯〈苯,故A错误;

B.氯代烧中C原子个数越多,密度越大,则密度:一氯乙烷〉一氯丁烷,故B正确;

C.碳酸的加热不分解,碳酸氢钠加热分解,碳酸常温下分解,则稳定性为热稳定性:Na2CO3>NaHCO3>H2CO3,故

C错误;

D.水中含氢键,同类型分子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沸点高,则沸点为H2O>H2Se>H2S,故D错误;

故答案为:Bo

【题目点拨】

非金属化合物的沸点比较:①若分子间作用力只有范德华力,范德华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②组成和结构相

似,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熔、沸点越高,如SnHoGeHoSIHoCHo;③相对分子质量相同或接近,分

子的极性越大,范德华力越大,其熔、沸点越高,如CO>N2;④同分异构体,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如正戊烷,

异戊烷>新戊烷;⑤形成分子间氢键的分子晶体熔、沸点较高,如H2O>H2S;如果形成分子内氢键则熔沸点越低。

18、B

【解题分析】

把铝粉和某铁氧化物xFeO・yFezO3粉末配成铝热剂,分成两等份,一份在高温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铁与氧化铝,Fe与

盐酸反应生成FeCL与Hz,令一份直接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分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与氢气,前后两种情况下生成的气

体质量比是5:7,设氢气物质的量分别为5mol、7mol,

214

根据电子转移守恒,n(Fe)=n(H2)=5moLn(AI)=7molx—=一mol,

33

假设xmolFeO、ymolFezOj,

14

由Fe元素守恒可知:x+2y=5,由电子转移守恒,可得:2x+2yx3=/-x3解得x=Ly=2,

故x:y=l:2,

故选:B°

19、B

【解题分析】

X元素的原子形成的离子就是一个质子,应为H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应为C元素;Z、

W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相邻的位置,它们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无色气体,则Z为N元素、W为O元素;M是地壳中

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应为A1元素。

【题目详解】

A.H原子半径最小,同周期随原子序数增大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故原子半径A1>C>N>

O>H,即M>Y>Z>W>X,故A错误;

B.N、H两元素能形成NH3、N2H4,故B正确;

C.化合物CO2是酸性氧化物,NO2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不是酸性氧化物,故C错误;

D.用A1单质作阳极,石墨作阴极电解NaHCCh溶液,阴极生成氢气,不会生成沉淀,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题目点拨】

同周期随原子序数增大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

20、B

【解题分析】

A.浓硫酸确实沸点更高,但是浓硫酸并不与浓盐酸发生反应,A项错误;

B.H++CryHCl的平衡常数极小,正常情况下几乎不会发生。加入浓硫酸一方面可以极大地提高FT浓度,另一方

面浓硫酸稀释时产生大量热,利于产物HC1的挥发,因此反应得以进行,B项正确;

C.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约500体积的氯化氢,因此产生氯化氢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溶解度,C项错误;

D.高浓度的酸并不一定能制低浓度的酸,例如冰醋酸就无法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制取盐酸,D项错误;

答案选B。

21、D

【解题分析】

A.苯与澳水发生萃取,苯分子结构中没有碳碳双键,不能与溟发生加成反应,故A错误;

B.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硫酸,生成淡黄色沉淀和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的产物为硫和二氧化硫,原溶液中可能含

有S2•和§。3勺不一定是S2O3烈,故B错误;

C.水解后检验葡萄糖,应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没有向水解后的溶液中加碱调节溶液至碱性,加入新制Cu(OH)2悬浊

液,加热,实验不能成功,故c错误;

D.测定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cCh和Na2s04溶液的pH,Na2cO3的水解使溶液显碱性,Na2s。4不水解,溶液显中性,

说明酸性:硫酸〉碳酸,硫酸、碳酸分别是S元素、C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因此非金属性:硫强于碳,故D正确;

答案选D。

22、D

【解题分析】

A.分子晶体熔沸点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有的还与氢键有关,但与化学键无关,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