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五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五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五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五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天津市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强劲(jìn)襁(qiáng)褓擤鼻涕(xǐng)运筹帷幄(wéiwò)

B.寒暄(xuān)罹(lí)难灰鲭鲨(qīng)幡(fān)然觉醒

C.驻扎(zhá)胁(xié)从露(lù)马脚孤苦伶仃(língdīng)

D.复辟(pì)寒噤(jìn)蒙(méng)蒙亮沉疴(kē)积弊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惨淡诧异间牒欣然前往

B.和蔼编辑惩创殚精竭虑

C.永诀眷恋信扎殒身不恤

D.桀傲缁衣恩赐苟延残喘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5月7日,改编自作家李娟同名作品的迷你剧《我的阿勒泰》在央视综合频道和爱奇艺平台同步首播,迅速成为观众热议的焦点,目前,豆评分已经涨到了8.7。《我的阿勒泰》用朴实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未被现代文明过度的纯净世界。这里的自然景色未经雕琢,蓝天白云、雪山草地,每一处都充满了原始的美。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也保持着最纯粹的生活方式,他们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尊重自然,敬畏生命。大自然是人物的舞台,人在自然中“自然"地生存着,人与自然。草原、河流、山峦、羊群、马匹与人的生存状态,水乳交融地构成和还原了一种原生态关系。

光阴荏苒,岁月无声,只有文化遗产才能够告诉我们鲜活的历史。《我的阿勒泰》不仅探讨了传统文明在现代生活中的地位和价值,还反映了新疆地区的壮美风光和独特的文化风情。

《我的阿勒泰》也在试图探讨深层次的现实问题。也许是囿于篇幅所限,剧中对于深层次矛盾的推进和解决,有的稍显轻易,但总体而言仍然。

3.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截止侵占浑然天成瑕不掩瑜

B.截止侵蚀浑然一体瑕瑜互见

C.截至侵蚀浑然一体瑕不掩瑜

D.截至侵占浑然天成瑕瑜互见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的阿勒泰》不仅探讨了传统文明在现代生活中的地位和价值,还展现了新疆地区的壮美风光和独特的文化风情

B.《我的阿勒泰》不仅反映了新疆地区的壮美风光和独特的文化风情,还探讨了传统文明在现代生活中的地位和价值。

C.《我的阿勒泰》不仅探讨了传统文明在现代生活中的地位和价值,还反映了新疆地区的壮美风光和独特的文化风情。

D.《我的阿勒泰》不仅展现了新疆地区的壮美风光和独特的文化风情,还探讨了传统文明在现代生活中的地位和价值。

二、文言小题

5.下列有关《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黔首:指百姓,秦时百姓用黑色头巾包头,故称“黔首”。

B.百家之言:指除儒家之外的道家、法家等各学派的著作。

C.少牢:古代祭祀时,用羊、猪各一头,称之为“少牢"。

D.告庙:天子或诸侯遇出巡、战争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庙。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奋六世之余烈___烈:威烈。

B.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池:护城河。

C.焚百家之言___言:言论,著作。

D.却匈奴七百余里却:使……退却。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应:应答。

B.君臣相顾顾:看。

C.抑本其成败之迹抑:或者,还是。

D.故方其盛也方:正当,正在。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素善留侯张良

B.明道德之广崇

C.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D.其后楚日以削

9.下列对加点词语的意义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A.明于治(治理)乱___争宠而心害(嫉妒)其能

B.平伐(自夸,炫耀)其功___屈平疾王听之不聪(聪明)也

C.谗人间之,可谓穷(处境艰难)矣其文约,其辞微(含蓄)

D.举类(事物)迩而见义远___乃令张仪详去(前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10.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其根本。B.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组:泛指绳索。

C.举天下之豪杰举:推举,选拔。D.及凯旋而纳之纳:收藏。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蒙故业,因遗策蒙:继承。

B.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爱:喜爱。

C.以致天下之士___致:招致。

D.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弱点。

12.下列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倔起阡陌之中”与“越陌度阡"(《短歌行》)两句中的“阡陌”含义不同。

B.“致万乘之势"与“以致天下怨谤也”(《答司马谏议书》)两句中的“致"含义不同。

C.七庙,指天子供奉、祭祀祖先的场所,常用作国家的代称,天子七庙,诸侯五庙。

D.六合,指天地四方,与其意思相近的词语还有“宇内”“四海"八荒”等。

三、小阅读

13.下列对《书愤》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注:塞上长城:化用南朝宋名将檀道济的事迹。檀道济率兵伐北魏,屡次建功,后遭猜忌被杀。他被拘捕前曾说:“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

A.首联回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北望中原,郁愤在胸,壮气冲天,大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气。

B.颔联用“楼船夜雪"铁马秋风”回忆宋军积极备战和英勇抗金的战斗情景,画面感强,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

C.颈联运用典故,写主降派把持朝政,宋朝边塞有万里长城也无大用处。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未酬的感慨。

D.尾联赞叹诸葛亮坚持北伐,终得名垂青史。《出师表》中有“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之句,正道出陆游生平心事。

四、未知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列小题。

凡作事专心志,竭计虑,穷日夜而为之者,曰不遗余力,曰惟日不足,若余之寻花是也。忆辛丑年,自昆山而太仓,而嘉定,而南翔,看牡丹三十五家,有文记之。乙巳,寻牡丹于江阴,以无向导,废然而返。久闻洞庭山牡丹多名种,今年三月,遂不远百六十里,涉太湖之波涛,二日而到山。结伴寻花,或舆或杖,僻远之地无不至;有初至不得入者,辄再三往,必得观而后已。

山中名花,大抵皆寓目,多生平所未见者。昼则坐卧花前,夜则沉醉花下,如是数日。兴尽则挂帆渡湖,至虎丘观花市而归;复遍历昆山城内外有花之所。浃辰①之间,看花五十余家,殆所至不遗余力,惟日不足者,其可谓狂且癖矣!

客曰:“周濂溪谓“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以子之贫贱,毋乃不宜!”余曰:“吾贫则无儋石矣,而性慷慨,喜豪放,无贫之气;贱为韦布矣,而轻世肆志,不事王侯,无贱之骨。安在与花不宜"客又曰:“欧阳公,儒者也,以壮丹为花妖。子何好之甚”余曰:“凡物之美者,皆能为妖,何独花也。溺其美而动其中,皆足以丧身。吾不得于世,借以娱目肆志而已,何妖之为!"惟诸诗皆信口率笔,以适一时之兴,无意求工,贻笑作者,吾无辞焉。

(取材于归庄《看牡丹诗自序》)

【注】①浃辰:十二日

14.下列对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得观而后已已:停止

B.殆所至不遗余力殆:大概

C.溺其美而动其中动:动摇

D.贻笑作者贻:赠送

15.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若余之寻花是也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至虎丘观花市而归吾尝终日而思矣

C.以适一时之民以弱天下之民

D.吾无辞焉焉用亡郑以陪邻

16.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结伴寻花,或舆或杖,僻远之地无不至。

(我与友人)结伴寻访牡丹,有时乘车,有时拄杖步行,可惜偏远之地没有到达。

B.山中名花,大抵皆寓目,多生平所未见者。

山中有名的牡丹花,大多都看到了,很多是平生我没有见过的。

C.以子之贫贱,毋乃不宜!

以你的贫贱身份(却喜爱富贵的花),恐怕不合适吧!

D.吾不得于世,借以娱目肆志而已,何妖之为

我与世道不相合,借(赏花)来愉悦眼目放纵心志罢了,怎么能认为它是妖呢

1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作者为寻访牡丹,跋山涉水,不辞辛劳,总觉得时间不够用。

B.作者喜爱牡丹成癖,看见名花,就日夜与其相伴,如醉如痴。

C.作者认为牡丹是富贵之花,而自己性情慷慨豪放,与牡丹相宜。

D.作者认为所有美丽的事物,只要你沉溺其中,都会危害自身。

18.翻译下列句子。

(1)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

(2)欧阳公,儒者也,以牡丹为花妖。子何好之甚

五、名篇名句默写

19.默写

①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列传》)

②推此志也,__________________。(《屈原列传》)

③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_____________。(《过秦论》)

④《过秦论》中指出秦灭亡的原因是“”。

⑤《过秦论》中写陈涉举义旗而得到天下热烈响应情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⑥曾子认为读书人“任重而道远”的具体原因是“"和“”。(《论语十二章》)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深巷里的老墙

①在婺源农村小住几天。徽式民居总是窄窄的巷子,高高的墙,房与房的距离又近,一出门,迎面就是一堵墙,一走路,人就夹行在两墙中间。每天出出进进,这墙就是一页读不完的书。

②新墙在刚落成之时洁白如纸,就是我们常看到的白墙黛瓦的徽式格调。当初,一位泥瓦匠完成一座新房或一堵新墙时,断没有想到他却为大自然提供了一张作画的温床。

③岁月之笔是这样作画的。先用细雨在墙上一遍一遍地刷洗,再用湿雾一层一层地洇染,白墙上就显出纵横交错的线条和大大小小的斑点。论层次,这里有美术课上讲的黑、白、灰的过渡;论形状,则云海波涛、春风杨柳、山石嶙峋,胜过一本《芥子园画谱》。我儿子是学画的,他说国画里所讲的线条、皴法、留白,西画里讲的光影、色调、透视,在这墙上都可以找到,就是课堂上没有讲过的这里也有。他自从住到这里就再也没敢画过一笔画。正是“眼前有景画不得,神来之笔在上头"。

④但大自然并不满足于平面的艺术。风雨如刀,岁月如锥。白墙这里被铲去一块皮,那里被刻出一道沟,有时还被随意抽去一块砖,甚至推倒半堵墙。然后,再借来四面八方的种子,乘着风和雨,漫天摇落在墙头。那些绿色的生命便悄无声息地栖身到砖缝里、墙皮间、红土中,甚至就借着一丝湿气黏附在光洁的墙面上。它们才是真正的“蜘蛛侠”,缘墙而走,无处不在,无缝不生。村里古祠堂有一面大院墙,上面就爬满了积年生的薜荔果,果可生吃亦可做成凉粉。这是一面既能看又能吃的墙。植物学家考察物种的多样性,有一个方法叫“打方”,即在地上划定一个正方形,细数其中植物的种类和数量。我就试着任选了一面墙,借手机上的识花软件,一个一个地认识这些素昧平生的花草。那紫云英,本是水田里的绿肥作物,这时也飞上墙头,从叶间探出紫色的小花,回望它走来的田野;有名为“窃衣”的,是隐身高手,它开着白色的小花,籽带绒毛,总能偷偷粘在衣服上跟你回家,落户墙角;有一种野草莓,酸酸甜甜,名“蓬虆”,唐人贾岛的诗里居然写到它:“别后解餐蓬虆子,向前未识牡丹花。”

⑤你随意漫步吧,土墙、石墙、砖墙、篱笆墙,满墙上都草解人情,花惹人爱。只要你有耐心,任选一墙,就可以面壁一两个小时,像是在美术馆里看画展。不,比画展更好看。这是一面面实实在在的生态墙、文化墙。你想,无数个鲜活的生命自愿齐集到这面老墙上,跻身砖石,扎根红土,探身招手,与人共舞,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更可贵的是这些鲜活的花草并不欺侮无言的老墙,在完成最后的布局后,还没有忘记露出一方红砖、突显一块青石或留下一段粉墙,仿佛提醒着你,这不是一般的纸上图画。

⑥一天,我偶然与儿子说起这几日读墙的感觉,他说:“你不知道咱们这房子的西边有一面老墙,每当夕阳晚照时,那种历史的沧桑感让人心里发颤。我修这房子时专门为它开了一扇西窗,为了能最佳取景,还不厌其烦地改窗框、配窗帘。但突然有一天西边冒出了一座新房,壁立眼前,挡了个严严实实。"

⑦第二天,我就去寻访这堵老墙。原来它曾是一座三层楼高的民居,已三面坍塌,唯留下一个楼的直角兀立在窄巷之上。直角往南的一面墙还比较完整,袒露着砖块横竖相砌的纹路和白色的灰缝,甚至你都能感觉到还有一位砖瓦匠正在工作。而靠北的那段已经塌得只剩下一条棱线,清晰地露出墙的筋骨结构,只见碎砖破瓦如瀑布一样倾泻下来,犬牙交错的砖块间露出当年填充的红土,唯有那个高高的楼角还十分完整,在蓝天的背景下划出一个标准的直角图形。楼角上方白云来去,一只孤雁在天际盘旋,风在轻轻地打着口哨。这时晚霞烧红了天边,风雨楼台,残阳如血。我一时惊呆了,如果要给眼前的这幅画起个名字,就叫岁月。我知道严田这个村子是有来头的,历史上曾出了二十七位进士。你看脚下的石板路与河边的洗衣石,路上一低头就是一块废弃的古碑,村口一棵宋代的老樟树七八个人才能合抱。岳飞曾在这一带驻军,与悲壮的《满江红》不同,他在这里留下了一首轻松愉快的小诗《花桥》:“上下街连五里遥,青帘酒肆接花桥。十年征战风光别,满地芊芊草色娇。”当年的芊芊草色,现在依旧点染在寻常百姓家的墙头上。

⑧在走回家的路上,我有意绕来绕去多走了几条巷子。为的是再多读几段老墙。有座土墙矮房,早已被主人遗弃,劣筑的红土墙面上夹杂着石块草根。而一坡青瓦斜披而下,瓦上长满嫩绿的厚厚的苔藓。苔藓这东西很有意思,不管是老砖、旧瓦、朽木、断墙,都一律公平地给穿上鲜亮的绿装。现在这绿苔青瓦的屋檐压得很低,直遮住了老土墙的额头,而墙脚正绽放着一束灿烂的花。

⑨我想,自从人类走出山洞发明了垒墙盖房,墙就与人长相厮守,从此墙上就烙下了人的体温、音容和身影。可惜近年来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已是弃了泥土,别了砖瓦,不见了柴墙篱笆。难得这深巷里还为我们保存了些有温度的老墙,保存了前人的眼泪和笑脸。我眺望深深的街巷,谁解这老墙里的密码?谁又能读得懂这幅风雨斑斑却又四季变换的青绿山水画?

(取材于梁衡同名散文,有删改)

文本二:

散文既是一种艺术,其美是有层次的。我认为可以分为三层。第一个层次是描写的美:作者能将要说的事物客观地、清楚地写出来摆在读者面前。要求如实、不走样,能显示事物本来的美。第二个层次是意境的美:作者在对某事物的描写或某种思想的表达中能产生一种美的氛围、意境,将读者引到一个美的精神境界。这个境界是作者的主观境界,是别人无法替代创造的。第三个层次是哲理的美:作者在对客观事物做了描述,也抒发了自己的感情,并感染了读者后,又进一步升华到一种哲理思想上,并理出一种新观念……第三个层次的艺术魅力是一种冷静的思索,使读者在经过一番景的陶醉、情的激动之后,静思其中之理,并悟出宏观之道。

(节选自梁衡《掌握这三个层次,写出优质有深意的散文》,有删改)

2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洇(yīn)染,皴(cūn)法,酒肆(sì),芊芊(xiān),对文中加点词语的注音和字形书写都正确。

B.文章先整体描述墙的变化与特点,后聚焦老墙及土墙的细部刻画,点面结合,详略相宜。

C.文章第④段中介绍了植物学“打方"的方法,是为了突出生长在墙体上的植物的丰富多样。

D.在作者看来,美需要发现,如夕阳晚照中的老墙就美得让人心颤;同时,美也需要保护,如立在窗前的新房就破坏了老墙之美。

E.结尾将老墙置于历史与现实的大背景中,在对比之中抒发感慨;两个问句,发人深思。

21.请简析第③段中学画的儿子“自从住到这里就再也没敢画过一笔画”的原因。

22.本文第④段,作者用了不少笔墨来描写花草等植被,请你对此加以赏析。

23.请依据文本二中“哲理之美"的观点简析文本一中作者借“老墙”表达的哲思。

七、作文

24.根据要求写作。

俗话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中国传统的五行相克也说土克水。上古时期,洪水滔滔,鲧就用这个办法,夯土筑坝以堵洪水,但泛滥的洪水没有被彻底驯服。后来大禹治水,改堵为疏,完成了治水大业。

今天我们的生活更加复杂,滔滔而来的不止洪水,堵和疏这两种不同的思路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800字的议论文。

答案及简析

一、语言文字运用

1.B。“波澜壮阔”形容规模宏大,用于修饰改革发展史恰当;“酸甜苦辣"体现百姓生活的各种境遇,符合语境;“共振”强调情感共鸣,比“共识"更能突出心灵的沟通;“蕴含”侧重于内在的深层含义,“跨文化共鸣和互通"用“蕴含”更准确。

2.A。根据逻辑,应先“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然后“选择真诚地拥抱生活”,最后“与自我和世界握手言和”,且“个体就是时代精神的鲜活注脚”能准确体现个体与时代精神的关系,A选项语序和语义最恰当。

3.C。原句关联词使用错误,应改为“无论……还是……”,且“被全球受众引领”主客颠倒,应改为“吸引全球受众”,C选项修改正确。

二、现代文阅读

4.D。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增速放缓,不能说明经济社会总体走势下滑,材料二图中只是显示产业增速的变化情况,不能得出经济社会总体走势的结论。

5.D。A项,我国形成北斗完整产业链,但不能得出无需进口的结论;B项,文中说未来北斗系统将融合新兴技术,并非已经融合;C项,“已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实现销售”的是卫星导航定位产品,不是北斗系统。D项,根据材料三“加强技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建设北斗系统海外中心,推动北斗在亚太地区和‘一带一路’地区的落地应用"可知,加强技术交流和人才培养是北斗系统海外落地应用的重要途径,该项正确。

6.C。北斗卫星系统可提升救灾物资管理与调运水平,但不能减少自然灾害发生,C选项不符合其研制使用意义。

三、文言小题

7.D。A项“穷”应是“困窘、处境艰难";B项“伐”是“夸耀";C项“极”是“疲困”,D选项解释全部正确。

8.C。A项“从”通“纵";B项“详”通“佯";D项“质”通“贽”,C项无通假字。

9.C。A项“于”分别为“被"从”;B项“之"分别为“的”“到";C项“为”均为“被";D项“以”分别为“因为"把”,C选项虚词意义及用法相同。

10.B。A项“一日"古义为“一旦”;C项“小子"古义为“学生们”;D项“从容"古义为“委婉含蓄”,B项“道德"古今意义相同。

11.B。①“忠”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②“蝉"为名词作状语;③“贵”为形容词意动用法;④“齐"为形容词使动用法;⑤“诚”为形容词使动用法;⑥“明"为形容词活用为动词;⑦“邪曲”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⑧“贼"为名词活用为动词,B选项分类正确。

12.C。例句为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人又谁能以察察身”。A项为宾语前置句;B项为宾语前置句;C项为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宋人";D项为被动句,C选项与例句句式相同。

四、语言文字运用

13.B。A项《论语》是语录体;C项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D项《史记》是纪传体通史,B选项表述正确。

五、文言文阅读

14.B。“博”应是“博取、换取"的意思。

15.C。A项“于”分别为“比"对于”;B项“以"分别为“用”“把";C项“所”均构成“所字结构";D项“而”分别为“却"如果”,C选项意义及用法相同。

16.C。根据文意和语法,“徇私贪浊"并列,“坏公法”“损百姓"结构相同,“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分别为假设情况和结果,C选项断句合理。

17.D。文中鸟和鱼是因为

继续

贪饵才被捕获,而不是贪高、贪深,D选项理解错误。

18.(1)为什么不把它用绳结缀当作大樽,而在江湖上浮游,反而忧愁它太大无处可容呢?

(2)又趁机送厚礼给楚国当权的臣子靳尚,并且在怀王的宠姬郑袖面前说假话。

(3)然而使自身陷于灾祸的,都是为了贪求财利,和那鱼鸟有什么区别呢?

六、名篇名句默写

19.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七、古代诗歌阅读

20.B。“忽”“渐"二字将日与月交替,白天与黑夜的承接,是“一快一慢”,B选项“一慢一快"错误。

21.前六句通过写夏夜之景,表达了诗人闲适自得的情趣;七、八句抒发了诗人“恨无知音赏”的遗憾和惆怅;末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因美景而有所触动,思念友人之情。

八、现代文阅读

22.BD。B项主人公是装疯卖傻,并非真的疯癫、带病;D项金银花、葫芦、大洋等物不是小说线索,线索是“密运”,B、D选项错误。

23.首段环境描写突出夏季炎热难耐,衬托主人公坚忍、顽强的精神;交代时代背景,暗示社会环境压抑艰难;为后文主人公穿着棉衣、散发酸臭及白军不愿仔细检查等情节做铺垫。

24.①用纱布把大洋缠在双臂上忍受痛苦;②夏天穿内衣和袄子不洗澡致酸臭,避人耳目;③以打摆子为由穿棉衣;④过关卡时挥动袄子、举高手、装疯卖傻转移注意力;⑤因大洋重假装流口水放下双手;⑥在船上捂着袄子哆嗦防怀疑;⑦准备金银花防中暑。(写出其中三点即可)

25.①正面描写,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展现主人公勇敢、顽强品质。②侧面描写,如接头员夸赞、他人态度等体现主人公机智坚韧。③比喻,如“汗水像山泉一样汩汩流淌”等展现主人公克服艰辛的精神。④对比,主人公在白军前和在同志前表现不同,突出其机智。

九、作文

略。

天津市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

Word41KB

给出答案及简析

一、语言文字运用

1.B。A项“强劲"的“劲”读jìng,“襁褓"的“襁”读qiǎng;C项“驻扎"的“扎”读zhā,“露马脚"的“露”读lòu;D项“复辟"的“辟”读bì,“蒙蒙亮"的“蒙”读mēng。

2.B。A项“间牒"应是“间谍”;C项“信扎"应是“信札”;D项“桀傲"应是“桀骜”。

3.C。“截至"表示截止到某个时间,符合语境;“侵蚀”指逐渐破坏,这里指现代文明对纯净世界的影响;“浑然一体"强调融合成一个整体;“瑕不掩瑜”表示缺点不掩盖优点,符合对作品的评价。

4.D。原句“反映"与“风光和风情”搭配不当,应改为“展现";且语序应是先展现风光风情,再探讨地位和价值。

二、文言小题

5.B。“百家之言”指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所有著作和学说,并非除儒家之外的道家、法家等各学派的著作。

6.A。“烈"在这里应是“功业”的意思,“奋六世之余烈"指奋力发展六世遗留下来的功业。

7.A。“应”在这里是“响应"的意思,“乱者四应”指作乱的人四方响应。

8.D。A项“善"是形容词作动词,与……交好;B项“明”是形容词作动词,阐明;C项“短"是形容词作动词,诋毁;D项“日”是名词作状语,一天天。D选项与其他三项不同。

9.C。A项“治"是“安定太平”的意思;B项“聪"是“明察”的意思;D项“去"是“离开”的意思。C选项解释全对。

10.C。“举"在这里是“全、整个”的意思,“举天下之豪杰"指全天下的豪杰。

11.B。“爱”是“吝惜"的意思,“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指不吝惜珍贵的宝物和肥沃的土地。

12.A。两句中的“阡陌"都指田间小道,含义相同。

三、小阅读

13.C。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是说诗人自许为塞上长城,但岁月蹉跎,壮志未酬,并非指宋朝边塞有万里长城也无大用处。

四、未知

14.D。“贻"在这里是“遗留、留下”的意思,“贻笑作者"指被作者讥笑。

15.C。A项,前一个“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后一个“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B项,前一个“而”表承接,后一个“而"表修饰;C项,两个“以”都是表目的的连词,“来"的意思;D项,前一个“焉”是语气助词,后一个“焉"是疑问副词“怎么”的意思。

16.A。“僻远之地无不至"应理解为“偏远之地没有不到的”,而不是“可惜偏远之地没有到达"。

17.C。“作者说牡丹是富贵之花”错误,是周濂溪说牡丹是富贵之花,不是作者的观点。

18.(1)为什么要怀抱美玉一般的品质,却使自己被放逐呢?(2)欧阳修,是(宋代的)儒者,他认为牡丹是花中之妖。你为什么如此厉害地喜欢它呢?

五、名篇名句默写

19.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

六、现代文阅读

20.AD。A项“芊芊"应读qiān;D项“西边的新房壁立眼前,将观察老墙的视线挡了个严严实实,而不是破坏了老墙之美”。

21.①大自然在墙上的画作在层次、形状等方面远胜人类绘画,让儿子认识到人类画笔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凸显大自然岁月之笔的神妙。②儿子因敬畏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画作,觉得自己难以画出同样精彩的作品,所以不敢再画。

22.①作者详细列举了薜荔果、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