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专题第五讲古代经济与法律_第1页
中国文化专题第五讲古代经济与法律_第2页
中国文化专题第五讲古代经济与法律_第3页
中国文化专题第五讲古代经济与法律_第4页
中国文化专题第五讲古代经济与法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讲中国古代商业与法律一、古代的商业阏伯台商族到了商汤时期,手工业尤其是纺织业已相当发达。商汤为了削弱夏的国力,组织妇女织布纺纱,换取夏的粮食,把贸易作为政治斗争的武器,最后灭了夏朝的统治者夏桀,建立了商朝。商朝建立后,商族人开始从事农业生产,其手工业也相当发达。最初,人们把做贩运贸易的叫做“商”,坐售货物的叫做“贾”,即所谓“行曰商处曰贾”。到了春时期的商贾,已被列为四民之一。《左传》称“商农工贾,不败其业”(宣公十二年),又称“商工皂隶,不知迁业”(襄公九年)。《周礼·天官·大宰》之职曰:“以九职任万民……六曰商贾,阜通货贿”。孙诒让注云:“行曰商,处曰贾。”《国语·齐语》:齐桓公问管仲曰:“成民之事者若何?”管子对曰:“四民者,勿使杂处,杂处,则其言哤(语言杂乱),其事易。”公曰:“处士、农、工、商若何?”管子对曰:“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地位《国语·晋语八》云:“夫绛之富商,韦藩木楗,以过于朝,唯其功庸少也;而能金玉其车,文错其服,能行诸侯之贿,而无寻尺之禄”。他们虽然腰缠万贯,但是一直没有相应的社会地位。韩非子在他的《五蠹》中将工商之民称为“五蠹”之一,是社会的蛀虫。在整个二十四史中没有单独为商人立传,只是在《食货志》、《货殖列传》中提到一些商人。(二)重农抑商(三)古代著名商人范蠡《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且句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为书辞句践曰:“臣闻主忧臣劳,主辱臣死。昔者君王辱於会稽,所以不死,为此事也。今既以雪耻,臣请从会稽之诛。”句践曰:“孤将与子分国而有之。不然,将加诛于子。”范蠡曰:“君行令,臣行意。”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於是句践表会稽山以为范蠡奉邑。以为此天下之中,交易有无之路通,为生可以致富矣。於是自谓陶硃公。复约要父子耕畜,废居,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居无何,则致赀累巨万。天下称陶硃公。范蠡救子弦高《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春,秦师……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吕不韦《史记》: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子楚,秦诸庶孽孙,质於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战国策》云:“濮阳人吕不韦贾邯郸,见秦质子异人,谓其父曰:‘耕田之利几倍?’曰:‘十倍。’‘珠玉之赢几倍?’曰:‘百倍。’‘立主定国之赢几倍?’曰:‘无数。’不韦曰:‘今力田疾作,不得暖衣饱食;今定国立君,泽可遗后世,愿往事之。’秦子异人质於赵,处於皶城,故往说之。二、古代的法律(一)夏代的法律《左传·昭公六年》载:“夏有乱政,而作《禹刑》。”《晋书·刑法志》载:“夏后氏之王天下也,則五刑之屬三千。”(一)夏代的法律《尚书·甘誓》载:“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予则孥戮汝。”

《世本》载“夏作赎刑”。这是后来“刑不上大夫”的张本。(二)商代的法律《左传·昭公六年》载:“商有亂政,而作湯刑。”今本《竹书纪年》云:“祖甲二十四年,重作《汤刑》。”从文献材料来看,商代刑法有孥、戮、殛、胥、靡、炮烙、醢脯、剖心等。醢九侯,脯鄂侯,剖比干观其心,有炮烙之法。(二)商代的法律(二)商代的法律《墨子·尚賢下》载:“昔者傅説居北海之洲,圜土之上,衣褐帯索庸,築于傅巖之城。”(二)商代的法律考古工作者在殷墟遗址曾经发现土牢。国王就是最高法官,下设正、史、士和蒙士等审判官。(三)西周的法律周王所颁布的誓、诰、命也是重要的法律形式。如《尚书·酒诰》。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四)春秋时期的法律前536年,郑国子产铸刑书。把法律条文铸在鼎上予以公布。(四)春秋时期的法律前513年,晋国“铸刑鼎,著范宣子所为《刑书》焉”(《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其它诸侯国纷纷仿效。法律走向公开化、法典化和规范化,打破了奴隶主刑不可知、威不可测的专横统治。(四)战国时期的法律魏国李悝著《法经》六篇:盗、囚、捕、杂、具。以刑为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有体系的法典,对后世立法模式有深远的影响。商鞅变法的《六律》就是仿照《法经》的内容提要体裁制定的。战国时肉刑很普遍,仅死刑就有镬烹、杀戮、车裂、暴尸、腰斩、枭首、绞斩、碎尸、夷族等。(四)战国时期的法律(五)法家的出现在奴隶社会中,“礼”是奴隶主贵族统治的政治体系和道德规范。春秋以来,周礼逐步失去了原有的威力,旧有的典章制度随之衰落。为适应封建土地关系发展的需要,奴隶主贵族中出现了一批改革家,如齐国的管仲、晋国的郭偃、郑国的子产等人。他们颁布法令与刑书,改革田赋制度,促进封建化过程,成为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思想先驱。管仲和子产既强调法制,又重视道德教化。秦晋法家的创始人之一李悝,任魏文侯相,提倡“尽地力之教”,主张大力发展农业生产,调整租谷,创“平籴”法,兼顾农人与市民的利益。他还收集当时诸国刑律,编成《法经》6篇;《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法经》为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与李悝同时期的吴起先在魏国进行兵制改革,后又在楚国进行政治改革,“明法审会,损不急之官”,“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打破旧贵族的世卿世禄制,强迫旧贵族徙边垦荒,奖励“战斗之士”。赵国慎到是法家中强调“势”治的一派,主张君主可以“握法处势”,“无为而治天下”。他从“弃知去己”的观点出发,提出“大君任法而弗躬,则事断于法矣”。他以法为最高准则,提倡“官不私亲,法不遗爱,上下无事,唯法所在”(《君臣》),强调“法”必须和“势”相结合,把君主的权势看作行法的力量,所谓“贤智未足以服众,而势位足以缶贤者”,但他又认为国家的存亡并非全由君主一人的力量所决定。“亡国之君非一人之罪也,治国之君非一人之力也”。他承认“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提出“守法而不变则衰”。秦汉的法律(一)秦汉的法律文书秦始皇命李斯制定法律。秦汉的法律(一)秦汉的法律文书汉高祖入关时“约法三章”。后令萧何定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制礼仪。秦汉的法律(一)秦汉的法律文书秦汉的法律(一)秦汉的法律文书秦汉的法律(二)秦汉的刑罚种类秦汉时的刑罚种类大略分为死刑(生命刑)、肉刑、徒刑(劳役刑)、笞刑、赎刑。秦汉的法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