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外研版2024拓展型课程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863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气体A、B分别为0.6mol和0.5mol,在0.4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A+BaC+2D,经5min后,此时气体C为0.2mol;又知在此反应时间内,D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mol/(L·min),下面的结论正确的是A.此时,反应混合物总物质的量为1molB.B的转化率20%C.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mol/(L·min)D.a值为32、现以CO、O2、熔熔盐Z(Na2CO3)组成的燃料电池,采用电解法制备N2O5,装置如图所示,其中Y为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墨I是原电池的正极,发生氧化反应B.甲池中的CO向石墨I极移动C.乙池中左端Pt极电极反应式:N2O4-2e-+H2O=N2O5+2H+D.若甲池消耗氧气2.24L,则乙池中产生氢气0.2mol3、硫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体现了化学变化之美。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直接生成B.为难溶于水的黑色固体,可溶于硝酸C.硫化氢与反应的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D.可由其相应单质直接化合生成4、苯甲酸常用作防腐剂;药物合成原料、金属缓蚀剂等;微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酒精。实验室常用甲苯为原料,制备少量苯甲酸,具体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操作1为蒸发B.操作2为过滤C.操作3为酒精萃取D.进一步提纯苯甲酸固体,可采用重结晶的方法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二氧化碳不仅严重污染大气,还会形成酸雨B.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出现发黑现象,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C.灼烧白色粉末,火焰呈黄色,证明原粉末中有Na+,无K+D.金属钠着火,应立即用水灭火6、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实验室制取并收集O2B.构成铜锌原电池C.检查装置气密性D.利用排空气法收集CO27、对如表实验现象或操作的解释或结论错误的是编号现象或操作解释或结论AKI淀粉溶液中滴入氯水变蓝,再通入蓝色褪去具有漂白性B在的溶液中,加2滴酚酞显浅红色,微热,溶液颜色加深盐类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C向少量火柴头的浸泡溶液中滴加和混合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火柴头里含有氯元素D蒸馏时,温度计的球泡应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处此位置指示的是馏出物的沸点
A.AB.BC.CD.D8、某小组利用下面的装置进行实验;②;③中溶液均足量,操作和现象如下表。
资料:CaS遇水完全水解。
由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A.③中白色浑浊是CaCO3B.②中溶液pH降低的原因是:H2S+Cu2+=CuS↓+2H+C.实验①中CO2过量发生的反应是:CO2+H2O+S2-=CO32-+H2SD.由实验I和II不能比较H2CO3和H2S酸性的强弱9、下列溶液中各微粒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室温下,pH=4的0.1mol/L的NaHC2O4溶液中:c()>c(H+)>c(H2C2O4)>c()B.0.1mol/L的CH3COONH4溶液中:c(CH3COO−)+c(CH3COOH)=c(NH3•H2O)+c()C.同温下,两种盐溶液的浓度相同且pH(NaX)>pH(NaY),则c(X−)+c(OH−)>c(Y−)+c(OH−)D.向含有BaSO4、BaCO3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Ba(NO3)2,溶液中的值减小(已知:Ksp(BaSO4)=1.1×10-10;Ksp(BaCO3)=2.58×10-9)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0、水丰富而独特的性质与其结构密切相关。
(1)对于水分子中的共价键,依据原子轨道重叠的方式判断,属于_________键;依据O与H的电负性判断,属于_________共价键。
(2)水分子中,氧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_________,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__。
(3)下列事实可用“水分子间存在氢键”解释的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常压下;4℃时水的密度最大。
b.水的沸点比硫化氢的沸点高160℃
c.水的热稳定性比硫化氢强。
(4)水是优良的溶剂,常温常压下极易溶于水,从微粒间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原因:_________(写出两条)。
(5)酸溶于水可形成的电子式为_________;由于成键电子对和孤电子对之间的斥力不同,会对微粒的空间结构产生影响,如中H-N-H的键角大于中H-O-H的键角,据此判断和的键角大小:________(填“>”或“<”)。11、研究CO还原NOx对环境的治理有重要意义;相关的主要化学反应有:
ⅠNO2(g)+CO(g)CO2(g)+NO(g)ΔH1
Ⅱ2NO2(g)+4CO(g)N2(g)+4CO2(g)ΔH2<0
Ⅲ2NO(g)+2CO(g)N2(g)+2CO2(g)ΔH3<0
(1)已知:每1mol下列物质分解为气态基态原子吸收的能量分别为。NO2COCO2NO819kJ1076kJ1490kJ632kJ
①根据上述信息计算ΔH1=_______kJ·molˉ1。
②下列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
A在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只进行反应Ⅰ;若压强不变,能说明反应Ⅰ达到平衡状态。
B反应ⅡΔH<0;ΔS<0;该反应在低温下自发进行。
C恒温条件下;增大CO的浓度能使反应Ⅲ的平衡向正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
D上述反应达到平衡后;升温,三个反应的逆反应速率均一直增大直至达到新的平衡。
(2)在一个恒温恒压的密闭容器中,NO2和CO的起始物质的量比为1∶2进行反应,反应在无分子筛膜时二氧化氮平衡转化率和有分子筛膜时二氧化氮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其中分子筛膜能选择性分离出N2。
①二氧化氮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原因为_______。
②P点二氧化氮转化率高于T点的原因为_______。
(3)实验测得,V正=k正·c2(NO)·c2(CO),V逆=k逆·c(N2)·c2(CO2)(k正、k逆为速率常数;只与温度有关)。
①一定温度下,向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O和CO,只发生反应Ⅲ,在tl时刻达到平衡状态,此时n(CO)=0.1mol,n(NO)=0.2mol,n(N2)=amol,且N2占平衡总体积的1/4则:=_______。
②在t2时刻,将容器迅速压缩到原容积的1/2,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t3时刻达到新的平衡状态。请在图中补充画出t2-t3-t4时段,正反应速率的变化曲线_______。
1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0.1mol•L-1的NaHCO3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
(2)已知:常温时,H2R的电离平衡常数Ka1=1.23×10-2,Ka2=5.60×10-8,则0.1mol•L-1的NaHR溶液显__(填“酸”;“中”或“碱”)性。
(3)实验室用AlCl3(s)配制AlCl3溶液的操作为__,若将AlCl3溶液蒸干并灼烧至恒重;得到的物质为___(填化学式)。
(4)25℃时,将足量氯化银分别放入下列4种溶液中,充分搅拌后,银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填标号);③中银离子的浓度为_____mol•L-1。(氯化银的Ksp=1.8×10-10)
①100mL0.1mol•L-1盐酸②100mL0.2mol•L-1AgNO3溶液。
③100mL0.1mol•L-1氯化铝溶液④100mL蒸馏水13、以下是合成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的实验流程图;请你回答有关问题:
已知:阿司匹林;水杨酸和乙酸酐的相对分子量分别为:180、138、102.
(1)制取阿司匹林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__;
(2)水杨酸分子之间会发生缩合反应生成聚合物,写出用除去聚合物的有关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抽滤装置如图所示,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__;该操作时在仪器A中加入滤纸,用蒸馏水湿润后,应________(选择下列正确操作的编号);再转移液体①微开水龙头;②开大水龙头;③微关水龙头;④关闭水龙头。
(4)下列有关抽滤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抽滤是为了加快过滤速率;得到较大颗粒的晶体。
B.不宜用于过滤胶状沉淀或颗粒太小的沉淀。
C.当吸滤瓶内液面高度快达到支管口时;应拔掉链接支管口的橡皮管,从支管口倒出。
D.将晶体转移至布氏漏斗时;若有晶体附在烧杯内壁,应用蒸馏水淋洗至布氏漏斗中。
E.洗涤沉淀时;应使洗涤剂快速通过沉淀。
(5)用冷水洗涤晶体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取2.000g水杨酸、5.400g乙酸酐反应,最终得到产品1.566g。求实际产率_______;14、实验室模拟工业生产食品香精菠萝酯()的简易流程如下:
有关物质的熔、沸点如表:。苯酚氯乙酸苯氧乙酸熔点/℃436299沸点/℃181.9189285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室I中反应的最佳温度是104℃,为较好地控制温度在102℃~106℃之间,加热时可选用___(选填字母)。
A.火炉直接加热B.水浴加热C.油浴加热。
(2)分离室I采取的操作名称是___。
(3)反应室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
(4)分离室II的操作为:①用NaHCO3溶液洗涤后分液;②有机层用水洗涤后分液;洗涤时不能用NaOH溶液代替NaHCO3溶液,其原因是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评卷人得分三、实验题(共9题,共18分)15、硫酸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气体,受热温度不同生成的气体成分也不同。气体成分可能含SO2、SO3和O2中的一种、二种或三种。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通过设计以下探究性实验,探究测定反应产生的SO2、SO3和O2的物质的量,并经计算确定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从而确定CuSO4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实验用到的仪器如下图所示:
(1)[提出猜想]
①所得气体的成分可能只含_______一种。
②所得气体的成分可能含有_______二种。
③所得气体的成分可能含有_______三种。
(2)[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过程(略);已知实验结束时,硫酸铜完全分解。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请你组装探究实验的装置,按从左至右的方向,各仪器接口连接顺序为_______(填序号)。
②若实验结束,B中量筒没有收集到水,则证明猜想_______。正确。
③若实验结束,经测定装置C的总质量增加了,能否肯定气体产物中含有SO2而不含SO3。请说明理由_______。
④有两个实验小组进行该实验,由于加热时的温度不同,实验结束后测得相关数据也不同,数据如下:。实验小组。
称取CuSO4的质量/g装置C增加的质量/g量筒中水的体积(折算成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mL一6.42.56448二6.43.84224
请通过计算,推断出第一小组和第二小组的实验条件下CuSO4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一组:_______;二组:_______。16、“结晶玫瑰”是具有强烈玫瑰香气的结晶型固体香料;在香料和日用化工产品中具有广阔的应用价值。其化学名称为“乙酸三氯甲基苯甲酯”,目前国内工业上主要使用以下路径来合成结晶玫瑰:
I.由苯甲醛和氯仿合成三氯甲基苯基甲醇。
Ⅱ.三氯甲基苯基甲醇与乙酸酐发生乙酰化反应制得“结晶玫瑰”。
已知:
。三氯甲基苯基甲醇。
相对分子质量:225.5。无色液体。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溶于乙醇。
乙酸酐。
无色液体。与水反应生成乙酸;溶于乙醇。
“结晶玫瑰”
相对分子质量:267.5。白色晶体。熔点:88℃。不溶于水;溶于乙醇。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I.由苯甲醛和氯仿合成三氯甲基苯基甲醇。步骤一:装置如图所示。依次将苯甲醛;氯仿加入三颈烧瓶中,仪器A中加入KOH和助溶剂。滴加A中试剂并搅拌;开始反应并控制一定温度下进行。
步骤二:反应结束后;将混合物依次用5%的盐酸;蒸馏水洗涤。
步骤三:将洗涤后的混合物蒸馏;除去其他有机杂质,加无水琉酸镁,过滤。滤液即为粗制三氯甲基萃基甲醇。
Ⅱ.三氯甲基苯基甲醇与乙酸酐发生乙酰化反应制得“结晶玫瑰”。
步骤四:向另一三颈瓶中加入制备的三氯甲基苯基甲醇;乙酸酐;并加入少量浓硫酸催化反应,加热控制反应温度在90℃~110℃之间。
步骤五:反应完毕后;将反应液倒入冰水中,冷却结晶获得“结晶玫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实验装置B中,冷凝水应从_____口进(填“a”或“b”)。
(2)步骤二中,用5%的盐酸洗涤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在洗涤、分液操作中,应充分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后有机层应___________(填序号)。
A.直接从上口倒出B.先将水层从上口倒出;再将有机层从下口放出。
C.直接从下口放出D.先将水层从下口放出;再将有机层从下口放出。
(3)步骤三中,加入无水硫酸镁的目的是___________。若未加入无水硫酸镁,直接将蒸馏所得物质进行后续反应,会使“结晶玫瑰”的产率偏______(填“高”或“低”),其原因是________(利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已知Ⅱ的具体反应如图所示)
(4)步骤四中,加料时,应先加入三氯甲基苯基甲醇和乙酸酐,然后慢慢加入浓硫酸并搅拌,主要是为了__________。加热反应时,为较好的控制温度,最适宜的加热方式为____(填“水浴加热”或“油浴加热”)。
(5)22.55g三氟甲基苯基甲醇与足量乙酸酐充分反应得到结晶玫瑰21.40g,则产率是_____。17、过氧乙酸()是无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性酸味,是速效漂白、消毒剂,氧化性比H2O2强,与酸性高锰酸钾相近。实验室用75.5%H2O2溶液与乙酸酐制备高浓度过氧乙酸。反应方程式为:(CH3CO)2O+H2O2CH3COOOH+CH3COOH。实验分成过氧化氢和过氧乙酸生成两个步骤。
I.30%H2O2溶液浓缩至75.5%(H2O2沸点150.2℃):使用仪器;装置如下(连接用橡胶管和支持仪器以及抽气泵已省略):
II.乙酸酐与H2O2反应操作如下:
如下图所示,搅拌器不断搅拌下,向三口烧瓶中加入45mL乙酸酐,逐步滴加75.5%H2O2溶液25mL(过量);再加1mL浓硫酸,搅拌4小时,室温静置15小时即得47%的过氧乙酸溶液。
请回答:
(1)步骤I浓缩H2O2溶液的装置连接按液体和气流方向从上往下、从左向右为bcdhig、jefa,则蛇形冷凝管③外管连接的是_______(填“恒温加热水槽”或“常温自来水”),浓H2O2溶液主要在_______烧瓶中得到(填“①”或“⑤”)。
(2)步骤I浓缩H2O2溶液需要减压条件蒸馏的原因是_______。
浓缩H2O2溶液的下列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
①打开65℃恒温水槽和水循环泵;②连接装置;③打开抽气泵,等待真空度恒定,再打开冷却自来水龙头;④自滴液漏斗往烧瓶中缓慢滴加30%H2O2溶液;
⑤在滴液漏斗中装入30%H2O2溶液;⑥检查装置气密性。
(3)步骤II乙酸酐与H2O2反应是放热反应,为提高转化率,需严格控制温度在40℃以下,请提出两种控制温度的措施:①_______,②_______。
(4)步骤II乙酸酐与H2O2反应尾气可以用_______吸收。
(5)氧化还原滴定:加过量的还原剂KI反应生成I2,以淀粉为指示剂滴定I2的量,来测定氧化剂含量的方法。下列方法中可以测定产品中过氧乙酸含量的是_______。
A.酸碱中和滴定法B.与Zn、Fe反应测H2法C.氧化还原滴定法D.加MnO2测O2法18、正丁醛是一种化工原料。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装置合成正丁醛。
发生的反应如下:CH3CH2CH2CH2OHCH3CH2CH2CHO
反应物和产物的相关数据列表如下:。沸点/℃密度/(g·cm﹣3)水中溶解性正丁醇117.20.8109微溶正丁醛75.70.8017微溶
实验步骤如下:
将6.0gNa2Cr2O7放入100mL烧杯中;加30mL水溶解,再缓慢加入5mL浓硫酸,将所得溶液小心转移至B中。在A中加入4.0g正丁醇和几粒沸石,加热。当有蒸汽出现时,开始滴加B中溶液。滴加过程中保持反应温度为90~95℃,在E中收集90℃以下的馏分。将馏出物分去水层,有机层干燥后蒸馏,收集75~77℃馏分,产量2.4g。回答下列问题:
(1)正丁醇合成正丁醛的反应属于__________反应;
(2)将正丁醛粗产品分去水层的操作名称是_____,使用到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温度计C1测的温度是___℃。要保持这个温度的其原因是_________;
(4)本实验中,正丁醛的产率为____%。(保留一位小数)19、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Cl2、Br2、Fe3+的氧化性强弱;设计了如下实验:
(1)①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②整套实验装置存在一处明显的不足;请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忙于观察和记录,没有及时停止反应,D、E中均发生了新的变化。D装置中:红色慢慢褪去。E装置中:CCl4层先由无色变为橙色;后颜色逐渐加深,直至变成红色。
为探究上述实验现象的本质;小组同学查得资料如下:
①用平衡移动原理(结合上述资料)解释Cl2过量时D中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___________;现设计简单实验证明上述解释:取少量褪色后的溶液,滴加____________溶液,若溶液颜色________,则上述解释是合理的。
②探究E中颜色变化的原因,设计实验如下:用分液漏斗分离出E的下层溶液,蒸馏、收集红色物质,取少量,加入AgNO3溶液,结果观察到仅有白色沉淀产生。请结合上述资料用两步方程式(离子或化学方程式不限定)解释仅产生白色沉淀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亚硝酰氯(ClNO)常用作催化剂和合成洗涤剂,其沸点为-5.5℃,易水解生成HNO2和HCl。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ClNO。已知:HN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AgNO2微溶于水,能溶于硝酸,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在装置C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2)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开始时,先打开K1、K2,关闭K3,再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滴入适量稀硝酸,当观察到C中______时关闭K1、K2。向装置D三颈瓶中通入干燥纯净Cl2,当瓶中充满黄绿色气体时,再打开K1、K3;制备ClNO。
(4)装置D中干燥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过程中,若学习小组同学用酒精灯大火加热制取NO,对本实验造成的不利影响除了有反应速率过快,使NO来不及反应即大量逸出外,还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要验证ClNO与H2O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Cl—和HNO2,合理的操作步骤及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_(填标号)。
a.向烧杯中滴加过量KI—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
b.取1.0ml三颈瓶中产品于烧杯中,加入10.0mlH2O充分反应。
c.向烧杯中滴加酸性溶液;溶液紫色褪去。
a.向烧杯中滴加足量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稀硝酸,搅拌,仍有白色沉淀21、实验室采用镁屑与液溴为原料制备无水MgBr2;装置如图,主要步骤如下:
步骤1组装好仪器;向三颈瓶中装入10g镁屑和150mL无水乙醚;装置B中加入15mL液溴。
步骤2____。
步骤3反应完毕后恢复至室温;过滤,滤液转移至另一干燥的烧瓶中,冷却至0℃,析出晶体,再过滤得三乙醚合溴化镁粗品。
步骤4室温下用苯溶解粗品,冷却至0℃,析出晶体,过滤,洗涤得三乙醚合溴化镁,加热至160℃分解得无水MgBr2产品。
已知:①Mg和Br2反应剧烈放热;MgBr2具有强吸水性。
②MgBr2+3C2H5OC2H5=MgBr2·3C2H5OC2H5
③乙醚是重要有机溶剂;医用麻醉剂;易挥发储存于阴凉;通风处;易燃远离火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步骤2的操作是_________。
(2)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装置中碱石灰的作用__________。冰水浴的目的__________。
(3)该实验从安全角度考虑除了控制反应温度外;还需要注意:
①_________②_______。
(4)制备MgBr2装置中橡胶塞和用乳胶管连接的玻璃管口都要用锡箔纸包住的目的是_________。
(5)有关步骤4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可用95%的乙醇代替苯溶解粗品B洗涤晶体可选用0℃的苯。
C加热至160℃的主要目的是除去苯D该步骤的目的是除去乙醚和可能残留的溴。
(6)为测定产品的纯度,可用EDTA(简写为Y4-)标准溶液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Mg2++Y4-═MgY2-
①先称取0.7500g无水MgBr2产品,溶解后,等体积分装在3只锥形瓶中,用0.0500mol·L-1的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三次消耗EDTA标准溶液的体积平均为26.50mL,则测得无水MgBr2产品的纯度是_______(保留4位有效数字)。
②滴定前未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则测得产品纯度_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22、氮化镁(Mg3N2)在工业上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某化学兴趣小组用镁与氮气反应制备Mg3N2并进行有关实验。实验装置如下所示:(部分加热装置已略去)
已知:①氮化镁常温下为浅黄色粉末;极易与水反应。
②亚硝酸钠和氯化铵制取氮气的反应剧烈放热;产生氮气的速度较快。
③温度较高时,亚硝酸钠会分解产生O2等。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__,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加热至反应开始发生,需移走A处酒精灯,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C中为饱和硫酸亚铁溶液,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
(4)定性分析产物。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原因。
取少量产品于试管中;加适量蒸馏水。
试管底部有固体不溶物;有剌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弃去上层清液;加入足量稀盐酸。
观察到固体全部溶解;且有气泡冒出。
气泡冒出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
23、某实验小组欲探究Na2CO3和NaHCO3的性质;发现实验室里盛放两种固体的试剂瓶丢失了标签.于是,他们先对固体A;B进行鉴别,再通过实验进行性质探究.
(1)分别加热固体A;B;发现固体A受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称取两种固体各2g,分别加入两个小烧杯中,再各加10mL蒸馏水,振荡,恢复至室温,发现Na2CO3固体完全溶解,而NaHCO3固体有剩余;由此得出结论_____.
(3)如图所示;在气密性良好的装置Ⅰ和Ⅱ中分别放入药品,将气球内的固体同时倒入试管中.
①两试管中均产生气体;_____(填“Ⅰ”或“Ⅱ”)的反应程度更为剧烈.
②反应结束后;气球均有膨胀,恢复至室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装置I的气球体积较大b装置Ⅱ的气球体积较大。
c装置I的气球体积等于装置Ⅱ的气球体积d无法判断。
(4)同学们将两种固体分别配制成0.5mol•L﹣1的溶液;设计如下方案并对反应现象做出预测:
。实验方案。
预测现象。
预测依据。
操作1:向2mLNa2CO3溶液中滴加1mL0.5mol•L﹣1C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
Na2CO3溶液中的CO32﹣浓度较大,能与CaCl2发生反应__________(写离子方程式).
操作2:向2mLNaHCO3溶液中滴加1mL0.5mol•L﹣1CaCl2溶液。
无白色沉淀。
Na2CO3溶液中的CO32﹣浓度很小,不能与CaCl2发生反应。
操作1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实施试验后,发现操作2的现象与预测有差异,产生白色沉淀和气体,则该条件下,NaHCO3溶液与CaCl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四、有机推断题(共1题,共8分)24、G是一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合成该药物的一种路线如下。
已知:R1CH2BrR1CH=CHR2
完成下列填空:
(1)写出①的反应类型_______。
(2)反应②所需的试剂和条件_______。
(3)B中含氧官能团的检验方法_______。
(4)写出E的结构简式_______。
(5)写出F→G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6)写出满足下列条件,C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
①能发生银镜反应;②能发生水解反应;③含苯环;④含有5个化学环境不同的H原子。
(7)设计一条以乙烯和乙醛为原料(其它无机试剂任选)制备聚2-丁烯()的合成路线_______。(合成路线常用的表达方式为:AB目标产物)评卷人得分五、元素或物质推断题(共4题,共16分)25、周期表前三周期元素A;B、C、D;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的基态原子的L层电子是K层电子的两倍;B的价电子层中的未成对电子有3个;C与B同族;D的最高价含氧酸为酸性最强的无机含氧酸。请回答下列问题:
(1)C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D的最高价含氧酸酸性比其低两价的含氧酸酸性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杂化轨道分为等性和不等性杂化,不等性杂化时在杂化轨道中有不参加成键的孤电子对的存在。A、B、C都能与D形成中心原子杂化方式为____________的两元共价化合物。其中,属于不等性杂化的是____________(写化学式)。以上不等性杂化的化合物价层电子对立体构型为_________,分子立体构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上不等性杂化化合物成键轨道的夹角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等性杂化的化合物成键轨道间的夹角。
(4)A和B能形成多种结构的晶体。其中一种类似金刚石的结构,硬度比金刚石还大,是一种新型的超硬材料。其结构如下图所示(图1为晶体结构,图2为切片层状结构),其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实验测得此晶体结构属于六方晶系,晶胞结构见图3。已知图示原子都包含在晶胞内,晶胞参数a=0.64nm,c=0.24nm。其晶体密度为________________(已知:=1.414,=1.732,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第2位)。
26、周期表前三周期元素A;B、C、D;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的基态原子的L层电子是K层电子的两倍;B的价电子层中的未成对电子有3个;C与B同族;D的最高价含氧酸为酸性最强的无机含氧酸。请回答下列问题:
(1)C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D的最高价含氧酸酸性比其低两价的含氧酸酸性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杂化轨道分为等性和不等性杂化,不等性杂化时在杂化轨道中有不参加成键的孤电子对的存在。A、B、C都能与D形成中心原子杂化方式为____________的两元共价化合物。其中,属于不等性杂化的是____________(写化学式)。以上不等性杂化的化合物价层电子对立体构型为_________,分子立体构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上不等性杂化化合物成键轨道的夹角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等性杂化的化合物成键轨道间的夹角。
(4)A和B能形成多种结构的晶体。其中一种类似金刚石的结构,硬度比金刚石还大,是一种新型的超硬材料。其结构如下图所示(图1为晶体结构,图2为切片层状结构),其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实验测得此晶体结构属于六方晶系,晶胞结构见图3。已知图示原子都包含在晶胞内,晶胞参数a=0.64nm,c=0.24nm。其晶体密度为________________(已知:=1.414,=1.732,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第2位)。
27、物质A由4种元素组成;按如下流程进行实验。
已知:
①每一步反应均完全②溶液D仅含一种溶质。
③沉淀E不溶于酸④溶于
请回答:
(1)物质A的组成元素为_______(元素符号),其化学式为_______。
(2)写出A与双氧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写出F至G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4)设计实验检验溶液D中的主要离子_______。28、Ⅰ.电镀废水中常含有阴离子A,排放前可加CuSO4溶液处理;使之转化为沉淀B,按如图流程进行实验。
已知:B含三种元素;气体D标况下密度2.32g/L;混合气体l无色无味;气体F标况下密度为1.25g/L。请回答:
(1)组成B的三种元素是_______,气体D的分子式是______。
(2)写出固体C在足量氧气中灼烧的方程式_______。
(3)固体C在沸腾的稀盐酸中会生成一种弱酸和一种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是共价化合物(测其分子量为199),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Ⅱ.某兴趣小组为验证卤素单质的氧化性强弱,打开弹簧夹,向盛有NaBr溶液的试管B和分液漏斗C中同时通入少量Cl2;将少量分液漏斗C中溶液滴入试管D中,取试管D振荡,静止后观察现象。实验装置如图:
(4)说明氧化性Br2>I2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5)为了排除Cl2对溴置换碘实验的干扰,需确认分液漏斗C中通入Cl2未过量。试设计简单实验方案检验_________。评卷人得分六、原理综合题(共4题,共36分)29、过渡元素铜的配合物在物质制备;尖端技术、医药科学、催化反应、材料化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推测胆矾(CuSO4·5H2O)的结构示意图可简单表示如下图:
用配合物的形式表示胆矾的化学式为______;的空间构型为______,其中硫原子的轨道杂化方式为______。
(2)Cu能与(SCN)2反应生成Cu(SCN)2。1mol(SCN)2中含有的π键数目为______;(SCN)2对应的酸有两种,分别为硫氰酸和异硫氰酸其中异硫氰酸的沸点较高,原因是______。
(3)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NaCl固体,溶液由蓝色变为黄绿色,则溶液中铜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______(写微粒符号);向上述溶液中继续滴加浓氨水,先有蓝色沉淀生成,继续滴加浓氨水后,沉淀溶解,溶液变为深蓝色。沉淀溶解的原因是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Cu单独与氨水、过氧化氢都不反应,但能与氨水和过氧化氢的混合溶液反应,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30、氮是地球上含量较丰富的一种元素;氮的化合物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的作用。
(1)四氧化二氮是火箭推进器的燃料,它与二氧化氮可以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内发生化学反应:△H>0;达到平衡时,当分别改变下列某一条件,回答:
①达到平衡时,升高温度,平衡将______移动(填“正向”;“逆向”或“不”)。
②达到平衡时,保持体积不变充入Ar气时,平衡将______移动(填“正向”;“逆向”或“不”)。
③达到平衡时,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再通入一定量N2O4,达到平衡时NO2的百分含量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消除汽车尾气污染物中NO的反应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已知:
写出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该反应______(填“高温”或“低温”)能自发进行。
(3)在催化剂作用下,H2可以还原NO消除污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将2molNO和1molH2充入一个1L恒容的密闭容器中,经相同时间测得混合气体N2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低于900K时,N2的体积分数______(填“是”或“不是”)对应温度下平衡时的体积分数,原因是______。高于900K时,N2的体积分数降低的可能原因是______(任写一点)。
(4)氨气是生产氮肥的主要原料,一定温度下,在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N2和2molH2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测得N2的转化率为25%,则达平衡时该反应的中衡常数K=______(列出计算式)。31、近年来;全球丙烯需求快速增长,研究丙烷制丙烯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关反应有:
Ⅰ.C3H8在无氧条件下直接脱氢:C3H8(g)C3H6(g)+H2(g)∆H1=+124kJ·mol−1
Ⅱ.逆水煤气变换:CO2(g)+H2(g)CO(g)+H2O(g)∆H2
Ⅲ.CO2氧化C3H8脱氢制取丙烯:C3H8(g)+CO2(g)C3H6(g)+CO(g)+H2O(g)∆H3
已知:CO和H2的燃烧热分别为−283.0kJ·mol−1、−285.8kJ·mol−1;
H2O(g)=H2O(l)∆H=−44kJ·mol−1
请回答:
(1)反应Ⅱ的∆H2=___________kJ·mol−1。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升高温度反应Ⅰ的平衡常数增大。
B.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可以提高丙烷平衡转化率和丙烯选择性。
C.反应Ⅱ能自发,则∆S<0
D.恒温恒压下通入水蒸气有利于提高丙烷转化率。
(3)在不同压强下(0.1MPa、0.01MPa),反应Ⅰ中丙烷和丙烯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请计算556℃反应Ⅰ的平衡常数Kp=___________(对于气相反应,用某组分B的平衡压强p(B)代替物质的量浓度c(B)也可表示平衡常数,记作Kp;如p(B)=p·x(B),p为平衡总压强,x(B)为平衡系统中B的物质的量分数)。
(4)反应Ⅰ须在高温下进行,但温度过高时易发生副反应,导致丙烯选择性降低,且高温将加剧催化剂表面积炭,导致催化剂迅速失活。工业上常用CO2氧化C3H8脱氢制取丙烯。请说明原因:________。
(5)研究表明,二氧化碳氧化丙烷脱氢制取丙烯可采用铬的氧化物为催化剂,其反应机理如图所示。该工艺可以有效消除催化剂表面的积碳,维持催化剂活性,原因是_____。
32、人们利用焦炭制取水煤气的工艺已广泛用于工业生产中。
I.以焦炭制备水煤气。
已知:①C(s)+H2O(g)=CO(g)+H2(g)△H=+130.0kJ/mol
②CO2(g)+H2(g)=CO(g)+H2O(g)△H=+40.0kJ/mol
(1)在工业上,反应①是煤的综合利用的一种途径,其名称是______。焦炭与水蒸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II.焦炭废气的再利用。
500℃时,在密闭容器中将焦炭废气中的CO2转化为二甲醚;其相关反应为:
主反应:2CO2(g)+6H2(g)CH3OCH3(g)+3H2O(g)
副反应:CO2(g)+3H2(g)CH3OH(g)+2H2O(g)
(2)测得不同时间段部分物质的浓度如下表:。时间(min)
浓度(mol·L-1)010203040H21.000.680.400.300.30CH3OCH300.050.080.100.10
①10〜20min内,CH3OCH3的平均反应速率v(CH3OCH3)=__________。
②在上述特定条件下,已知主反应的速率方程为v=(k为速率常数,a、b、m均大于0),下列措施一定能提高主反应的反应速率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适当温度B.分离出二甲醚C.恒压减小D.恒容下增大c(CO2)
③提高CH3OCH3产率的关键的因素是选用合适的催化剂。若起始时CO2和H2的浓度比为1:3,根据以上数据计算,上述主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计算表达式K=______。
(3)对该反应实验研究得出:在相同温度下,CO2的转化率等物理量随催化剂的组成比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若温度不变,催化剂中约是______时最有利于二甲瞇的合成,此时,若增大反应投料比平衡常数K将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B【分析】【详解】
A.在此反应时间内,D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mol/(L·min),则反应产生D物质的物质的量为n(D)=0.1mol/(L·min)×5min×0.4L=0.2mol,根据物质反应转化关系可知:每反应产生2molD,同时会消耗3molA和1molB,则反应产生0.2mol的D,消耗A是0.3mol,消耗B是0.1mol,因此5min后,反应混合物总物质的量n(总)=(0.6-0.3)mol+(0.5-0.1)mol+0.2mol+0.2mol=1.1mol;A错误;
B.根据选项A分析可知在5min内消耗B的物质的量是0.1mol,则B的转化率为:×100%=20%;B正确;
C.根据选项A分析可知在5min内消耗A的物质的量是0.3mol,则用A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A)==0.15mol/(L•min);C错误;
D.由以上分析可知:在5min内产生C;D的物质的量相等;则C、D的化学计量数相等,故a=2,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2、B【分析】【详解】
A.甲池为原电池;乙池为电解池,甲池中通CO的一极为负极,石墨I为负极,A项错误;
B.根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即向石墨I极移动;B项正确;
C.乙池左端连接电源的正极,乙池左端电极为阳极,因此阳极电极反应式为N2O4-2e-+2HNO3=2N2O5+2H+;C项错误;
D.乙池的阴极电极反应为2H++2e-=H2↑;若甲池消耗标准状况下的氧气2.24L,转移电子0.4mol,则乙池中产生氢气0.2mol,由于没有指明在标准状况下,2.24L氧气不一定是0.1mol,D项错误。
故选B。3、B【分析】【分析】
由图可知分别为
【详解】
A.硫在氧气中燃烧直接生成不是A错误;
B.可与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正确;
C.硫化氢与反应方程式为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应为C错误;
D.是不能由硫和铜直接反应生成,D错误。
故答案选B。4、D【分析】【分析】
已知苯甲酸微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酒精,由题给流程可知,甲苯与高锰酸钾溶液共热、回流得到苯甲酸钾,过滤得到苯甲酸钾溶液;苯甲酸钾溶液经酸化、过滤得到苯甲酸固体。
【详解】
A.由分析可知;操作1为过滤,A错误;
B.由分析可知;操作2为酸化,B错误;
C.操作2酸化后得到苯甲酸;因为苯甲酸微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酒精,操作3为在低温条件下过滤,C错误;
D.题给流程制得的苯甲酸固体中含有杂质;可采用重结晶的方法可以进一步提纯苯甲酸固体,D正确;
故答案为:D。5、B【分析】A、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不仅严重污染大气,还会形成酸雨,二氧化碳不会形成酸雨,故A错误;B、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出现发黑现象,由于浓硫酸使蔗糖碳化,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故B正确;C、灼烧白色粉末,火焰呈黄色,证明原粉末中有Na+,要确定有无钾元素,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不呈紫色才说明无K+,故C错误;D、金属钠着火,应立即用沙子灭火,钠能与水反应,故D错误;故选B。6、C【分析】【详解】
A;氧气密度大于空气;应选用向上排空气法,故A错误;
B、构成原电池时电解液应交换,在能有电子通过外电路,否则Zn直接与CuSO4反应;故B错误;
C;关闭止水夹;从长颈漏斗注入水,当漏斗下端与烧瓶内液面差的高度在一段时间不变,可知气密性良好,故C正确;
D;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应从长导管进入,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在选择收集气体的装置时,根据气体的密度和在水中的溶解度来选择。如O2密度大于空气难溶于水,则可以选择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7、A【分析】【详解】
氯气能氧化碘离子生成碘;碘具有氧化性;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二氧化硫能还原碘生成碘离子,所以该实验体现二氧化硫还原性而不是漂白性,故A错误;
B.强碱弱酸盐溶液呈碱性;向强碱弱酸盐溶液中加入酚酞试液,溶液碱性越强,溶液的颜色越深,该实验加热后颜色加深,说明盐类水解为吸热反应,故B正确;
C.火柴头中含有检验氯元素,应把还原为酸性条件下,具有还原性,向少量的火柴头浸泡液中滴加稀和发生的离子反应为:出现白色沉淀,证明含有氯元素,故C正确;
D.蒸馏时;温度计测量馏分温度,则蒸馏时温度计的球泡应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处,此位置指示的是馏出物的沸点,故D正确;
答案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颜色检验、仪器的使用、盐类水解、物质性质等知识点,明确实验原理、仪器用途、物质性质是解本题关键,易错选项是B,注意B中氯元素先转化为氯离子再检验氯离子。8、C【分析】【分析】
实验I:向盛有Na2S溶液的①中持续通入CO2至过量;②中产生黑色沉淀,溶液的pH降低,说明生成了硫化氢气体,同时生成了硫酸;③中产生白色沉淀,该浑浊遇酸冒气泡,说明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钙溶液吸收生成了碳酸钙沉淀;
实验II:向盛有NaHCO3溶液的①中持续通入H2S气体至过量;②中产生黑色沉淀,溶液的pH降低,是因为过量的硫化氢气体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了硫化铜黑色沉淀,同时生成了硫酸;③中产生白色沉淀,该浑浊遇酸冒气泡,说明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钙溶液吸收生成了碳酸钙沉淀。
【详解】
A.由上述分析可知,③中白色浑浊是CaCO3;不可能是CaS,CaS遇水完全水解,故A结论正确;
B.②中溶液降低的原因:H2S+Cu2+=CuS↓+2H+;产生黑色沉淀,溶液的pH降低,故B结论正确;
C.实验①中过量CO2发生的反应是2CO2+2H2O+S2-=2HCO3-+H2S;故C结论错误;
D.根据实验I和II中现象:I中通二氧化碳有硫化氢生成;II中通硫化氢有二氧化碳生成,故不能比较H2CO3和H2S酸性的强弱;故D结论正确;
答案为C。9、B【分析】【详解】
A.室温下,0.1mol/L的NaHC2O4溶液pH=4,说明的电离作用大于其水解作用,所以c()>c(H2C2O4);A错误;
B.根据物料守恒可得c(CH3COO−)+c(CH3COOH)=c(NH3•H2O)+c();B正确;
C.两种盐溶液中都存在电荷守恒:c(Na+)+c(H+)=c(X-)+c(OH-),c(Na+)+c(H+)=c(Y-)+c(OH-),两种溶液的pH(NaX)>pH(NaY),说明溶液中c(H+):前者小于后者,由于两种溶液中离子浓度都是阳离子浓度的二倍,两种盐溶液浓度相同,c(Na+)相同,c(H+)越小,则离子总浓度就越小,故c(X−)+c(OH−)<c(Y−)+c(OH−);C错误;
D.=由于其中含有BaSO4、BaCO3,所以向其中加入少量的Ba(NO3)2,溶液中的值不变;仍等于两种盐的溶度积常数的比,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0、略
【分析】【详解】
(1)对于水分子中的共价键,依据原子轨道重叠的方式判断,属于键;O与H的电负性不同;共用电子对偏向于O,则该共价键属于极性共价键;
(2)水分子中,氧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杂化轨道类型为sp3;
(3)a.水中存在氢键;导致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且常压下,4℃时水的密度最大,a正确;
b.水分子间由于存在氢键,使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增强,因而沸点比同主族的H2S高,b正确;
c.水的热稳定性比硫化氢强的原因是其中的共价键的键能更大;与氢键无关,c错误;
故选ab;
(4)极易溶于水的原因为NH3和H2O极性接近;依据相似相溶原理可知,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氨分子和水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大大增强溶解能力;
(5)的电子式为有1对孤电子对,有2对孤电子对,孤电子对之间的排斥力大于孤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排斥力,水中键角被压缩程度更大,故和的键角大小:>【解析】(1)极性。
(2)4sp3
(3)ab
(4)NH3和H2O极性接近;依据相似相溶原理可知,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氨分子和水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大大增强溶解能力。
(5)>11、略
【分析】【详解】
(1)①ΔH1=E反应物-E生成物=819+1076-1490-632=-227kJ/mol;
②A.反应前后气体系数不变;如果是恒温恒容,无论平衡是否移动,容器中的压强均不变,换为绝热容器后,随着反应的正向进行,反应放出热量,体系温度升高,等量气体的压强随之增大,此时压强是变量,可以作为平衡的依据,A项正确;
B.当ΔH-TΔS<0时;反应自发进行,由ΔH<0,ΔS<0,推出该反应低温下自发进行,B项正确;
C.增大CO的浓度可以使反应Ⅲ的平衡向正向移动;但是平衡常数只受到温度的影响,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C项错误;
D.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三个反应的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三个反应均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反应向吸热方向进行,则平衡逆向移动,所以平衡移动的初期为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为了达到新的平衡,逆反应速率向正反应速率靠近,逆反应速率会减小,所以逆反应速率的变化趋势为先增大后减小,D项错误;
(2)①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吸热)方向进行,二氧化氮转化率降低;
②相同温度下,二氧化氮的转化率在P点较高是因为使用了分子筛膜,将产物N2分离出来;降低了产物的浓度,使平衡正向进行,从而二氧化氮的转化率提高;
(3)①列三段式求解:因为N2占平衡总体积的1/4,所以a=0.3mol,此时为平衡状态,有v正=v逆,即k正·c2(NO)·c2(CO)=k逆·c(N2)·c2(CO2);
②在t2时刻,将容器迅速压缩到原容积的1/2,压强瞬间增大为原来压强的两倍,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但是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气体系数减小)方向进行,则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所以正反应速率的总体趋势为先突然增大,然后减小,直至平衡,其图像为【解析】①.-227②.AB③.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或平衡常数减小)④.分子筛膜从反应体系中不断分离出N2,有利于反应正向进行,二氧化氮转化率升高⑤.270⑥.(起点的纵坐标为16,t3时刻达到平衡,t3-t4处于平衡状态与已有线平齐)12、略
【分析】【详解】
(1)NaHCO3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NaHCO3=Na++电离产生是会发生电离作用:H++也会发生水解作用:+H2OH2CO3+OH-。发生电离、水解作用都会消耗离子导致c(Na+)>c();电离产生H+使溶液显酸性;水解产生OH-,使溶液显碱性。由于其水解作用大于电离作用,最终达到平衡时,溶液中c(OH-)>c(H+),但盐水解程度是微弱的,主要以盐电离产生的离子存在,所以c()>c(OH-);溶液中的H+除会电离产生,还有H2O电离产生,而只有电离产生,故离子浓度:c(H+)>c(),因此该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Na+)>c()>c(OH-)>c(H+)>c();
(2)在0.1mol•L-1的NaHR溶液中,存在HR-的电离作用:HR-R2-+H+,电离产生H+使溶液显酸性,同时也存在着水解中:HR-+H2OH2R+OH-,水解产生OH-,使溶液显碱性,其平衡常数Kh=<Ka2=5.60×10-8,说明HR-的电离作用大于水解作用;因此NaHR溶液显酸性;
(3)AlCl3是强酸弱碱盐,在溶液中会发生水解作用:AlCl3+3H2OAl(OH)3+3HCl,导致溶液变浑浊,由于水解产生HCl,因此根据平衡移动原理,若用固体配制溶液时,将其溶解在一定量的浓盐酸中,增加了H+的浓度,就可以抑制盐的水解,然后再加水稀释,就可以得到澄清溶液;若将AlCl3溶液蒸干,水解平衡正向进行直至水解完全,HCl挥发逸出,得到的固体是Al(OH)3,然后将固体灼烧至恒重,Al(OH)3分解产生Al2O3和H2O,最后得到的固体是Al2O3;
(4)氯化银在水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AgCl(s)Ag+(aq)+Cl-(aq);Ag+、Cl-都会抑制物质的溶解,溶液中Ag+、Cl-浓度越大;其抑制AgCl溶解的程度就越大。
①100mL0.1mol•L-1盐酸中c(Cl-)=0.1mol/L;
②100mL0.2mol•L-1AgNO3溶液中c(Ag+)=0.2mol/L;
③100mL0.1mol•L-1氯化铝溶液中c(Cl-)=0.1mol/L×3=0.3mol/L;
④100mL蒸馏水中不含Cl-、Ag+;对氯化银在水中溶解无抑制作用。
它们抑制AgCl溶解程度③>②>①>④,AgNO3溶液中含有Ag+,该溶液中含有的c(Ag+)最大;则这四种液体物质中银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②>④>①>③;
③中c(Cl-)=0.3mol/L,由于AgCl的溶度积常数Ksp=c(Ag+)·c(Cl-)=1.8×10-10,则该溶液中c(Ag+)==6.0×10-10mol/L。【解析】c(Na+)>c()>c(OH-)>c(H+)>c()酸将AlCl3(s)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然后加水稀释Al2O3②>④>①>③6.0×10-1013、略
【分析】【详解】
(1)水杨酸和乙酸酐在浓硫酸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乙酰水杨酸,方程式为:(2)在除去聚合物并提纯阿司匹林的过程中;可以将阿司匹林与碳酸氢钠反应使羧基变为羧酸钠,且酯基不水解,这样使阿司匹林溶于水,聚合物难溶于水,将聚合物除去,再将阿司匹林的钠盐盐酸酸化可得阿司匹林,过程中涉及的离子方程式为:
.(3)该仪器的名称为布氏漏斗。布氏漏斗中加入滤纸,用蒸馏水湿润后,应先微开水龙头,不能大开,避免滤纸破损。故选①。(4)A.抽滤能为了加快过滤速率,但不能使沉淀的颗粒变大,故错误;B.颗粒太小的沉淀不能用抽滤的原因是颗粒太小的容易在滤纸上形成一层密实的沉淀,不容易透过,故正确;C.当吸滤瓶内液面高度快达到支管口时,应拔掉吸滤瓶上的橡皮管,从吸滤瓶上口倒出溶液,而不能从吸滤瓶支管口倒出溶液,故错误;D.将晶体转移至布氏漏斗时,若有晶体附在烧杯内壁,应用滤液来淋洗布氏漏斗,因为滤液是饱和溶液,冲洗是不会使晶体溶解,同时又不会带入杂质,故错误;E.洗涤沉淀时,应先关小水龙头,然后蒸馏水缓缓淋洗,再打开水龙头抽滤,不能使洗涤剂快速通过沉淀,故错误。故选B。(5)阿司匹林在冷水中的溶解度减小,所以用冷水洗涤晶体可以除去晶体表面附着的杂质,并减少阿司匹林因溶解而引起的损耗。(6)根据方程式分析,乙酸酐过量,用水杨酸计算阿司匹林的质量为g,实际产率为=60%。【解析】取代反应布氏漏斗①B除去晶体表面附着的杂质,并减少阿司匹林因溶解而引起的损耗60%14、略
【分析】【分析】
用苯氧乙酸和丙烯醇发生酯化反应制得菠萝酯,苯氧乙酸用苯酚和氯乙酸反应制得,考虑到它们溶沸点的差异,最好选择温度让苯酚,氯乙酸,苯氧乙酸都成为液体,反应室I中反应的最佳温度是104℃,水浴加热温度太低,苯氧乙酸沸点99摄氏度,水浴温度会使它凝固,不利于分离,火炉直接加热,会使苯酚,氯乙酸,苯氧乙酸全都生成气体,不利于反应,故选择油浴。生成的菠萝酯属于酯类,在碱性条件下会发生水解,所以不能用NaOH溶液代替NaHCO3溶液。
【详解】
(1)火炉直接加热温度比较高;会让苯酚和氯乙酸变成蒸汽,不利于它们之间的反应,还会使苯氧,故温度不能太高,水浴加热温度较低,不能让氯乙酸和苯酚熔化,故温度也不能太低,可以使所有物质都成液体,为较好地控制温度在102℃~106℃之间,加热时可选用油浴加热;
答案为:C;
(2)分离室I是将反应不充分的原料再重复使用;为了增加原料的利用率,要把苯酚和氯乙酸加入反应室1,操作名称为蒸馏;
答案为:蒸馏;
(3)反应室1为苯酚和氯乙酸发生取代反应,制得苯氧乙酸,+HCl;
答案为:+HCl;
(4)分离室II发生的反应是苯氧乙酸和丙烯醇发生酯化反应,制取菠萝酯,由于酯在NaHCO3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小,可以析出,随后分液即可,如用NaOH会使酯发生水解,故不能用NaOH溶液代替NaHCO3溶液,化学方程式为+NaOH+HOCH2CH=CH2
答案为+NaOH+HOCH2CH=CH2。【解析】C蒸馏+HCl+NaOH+HOCH2CH=CH2三、实验题(共9题,共18分)15、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1)SO3SO2、O2SO3、SO2、O2
(2)①⑨⑩⑥⑤③④⑧⑦②I不能,因为SO3与F中的饱和NaHSO3反应会生成SO22CuSO42CuO+2SO2↑+O3↑4CuSO44CuO+2SO2↑+2SO3↑+O2↑16、略
【分析】【详解】
(1)通过实验装置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恒压滴液漏斗,实验装置B中,冷凝水应采用逆流原理,冷凝效果好,所以冷凝水下口进上口出,b口进,正确答案:恒压滴液漏斗;b。
(2)步骤1中加入了氢氧化钾试剂;一部分参与了反应,还会有剩余的KOH,所以步骤2中用5%的盐酸洗涤的主要目的是除去未反应完的KOH;有机物密度比水大,在下层,因此在洗涤;分液操作中,应充分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后有机层应直接从下口放出,C操作正确;正确答案:除去未反应完的KOH;C。
(3)无水硫酸镁具有吸水作用;可以做干燥剂,步骤三中,加入无水硫酸镁的目的是除水干燥;根据信息可知,若不干燥,乙酸酐会与水反应生成乙酸,增大乙酸的浓度,使“结晶玫瑰”的合成反应平衡逆向移动,产品产率降低;正确答案:低;若不干燥,乙酸酐会与水反应生成乙酸,使“结晶玫瑰”的合成反应平衡逆向移动,产品产率降低。
(4)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因此步骤四中,加料时,应先加入三氯甲基苯基甲醇和乙酸酐,然后慢慢加入浓硫酸并搅拌,主要是为了防止放热过快而迸溅;通过题中信息加热控制反应温度在90℃~110℃之间可知,最适宜的加热方式为油浴加热,而水浴加热温度不能超过100℃;正确答案:防止放热过快而迸溅;油浴加热。
(5)根据反应可知,1mol三氟甲基苯基甲醇充分反应生成结晶玫瑰1mol,22.55g三氟甲基苯基甲醇即为0.1mol,生成结晶玫瑰0.1mol,质量为26.75g,所以22.55g三氟甲基苯基甲醇与足量乙酸酐充分反应得到结晶玫瑰21.40g,则产率是21.40/26.75×100%=80%,正确答案:80%。【解析】恒压滴液漏斗b除去未反应完的KOHC除水干燥低若不干燥,乙酸酐会与水反应生成乙酸,使“结晶玫瑰”的合成反应平衡逆向移动,产品产率降低防止放热过快而迸溅油浴加热80%17、略
【分析】【分析】
将30%H2O2溶液浓缩至75.5%H2O2。根据步骤I浓缩H2O2溶液的装置连接按液体和气流方向从上往下、从左向右为bcdhig、jefa的顺序连接可知,浓缩H2O2溶液的操作的顺序为:在已连接好的装置中,在滴液漏斗中装入30%H2O2溶液,打开65℃恒温水槽和水循环泵,打开抽气泵,等待真空度恒定,再打开冷却自来水龙头,滴液漏斗往烧瓶中缓慢滴加30%H2O2溶液;得到浓的双氧水溶液。
【详解】
I.的目的是将30%H2O2溶液浓缩至75.5%H2O2,根据上述连接可知,采用的是恒温加热水槽,蒸出多余的水分;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浓H2O2溶液主要在⑤中存在;故答案:恒温加热水槽;⑤。
(2)因为H2O2在高温易分解,为防止其分解,步骤I浓缩H2O2溶液时,需要减压蒸馏;浓缩H2O2溶液操作的正确顺序是:②连接装置,⑥检查装置气密性,③打开抽气泵,等待真空度恒定,再打开冷却自来水龙头;①打开65℃恒温水槽和水循环泵;④自滴液漏斗往烧瓶中缓慢滴加30%H2O2溶液;故答案:H2O2高温易分解;②⑥⑤①③④
(3)因为乙酸酐与H2O2反应是放热反应,H2O2高温又易分解,为提高转化率,需严格控制温度在40℃以下,所以可以选择水浴加热的方法控制温度,也可以通过控制H2O2的滴入速度来控制反应体系的温度;故答案:水浴加热;控制H2O2的滴入速度。
(4)乙酸酐与H2O2在酸性条件下反应可以生成过氧乙酸和水;还有副反应生成醋酸,可以用碱液吸收,所以生成的尾气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故答案:氢氧化钠溶液。
(5)A.酸碱中和滴定法不可用;因为醋酸和过氧乙酸都能和碱反应,可能存在醋酸酐和水反应生成醋酸的副反应,导致醋酸与过氧乙酸的比例,不符合方程式的关系,无法计算,故A不符合题意。
B.醋酸和过氧乙酸都能和Zn;Fe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氧化还原滴定法考虑过量的双氧水的干扰,H2O2的氧化性较过氧乙酸弱,能被高锰酸钾氧化。因此在测定过氧乙酸前,加入酸性高锰酸钾至浅粉色,再加入过量的KI溶液,以淀粉做指示剂,标准Na2S2O3溶液滴定至蓝色褪去为过氧乙酸氧化生成的I2恰好反应生成I-,通过Na2S2O3液的物质的量可计算过氧乙酸的含量以及浓度;故C符合题意。
D.加MnO2测O2法在酸性条件下,过氧乙酸中含有的过氧化氢,在MnO2的作用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氧气,干扰过氧乙酸的测定,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C。【解析】恒温加热水槽⑤H2O2高温易分解②⑥⑤①③④水浴加热控制H2O2滴入速度氢氧化钠溶液C18、略
【分析】【分析】
(1)有机物分子中去掉H原子的反应是氧化反应;
(2)根据正丁醛微溶于水判断分离方法;
(3)根据题意;反应过程中要及时把正丁醛蒸出;
(4)正丁醛的产率=实际产量÷理论产量×100%;
【详解】
(1)正丁醇的结构简式是CH3CH2CH2CH2OH,正丁醛的结构简式是CH3CH2CH2CHO;正丁醇分子中去掉2个H原子生成正丁醛,属于氧化反应;
(2)正丁醛微溶于水;正丁醛和水混合,静止后分层,正丁醛粗产品分去水层的操作是分液;分液使用到的仪器是分液漏斗;
(3)正丁醛的沸点是75.7℃;正丁醇的沸点是117.2℃,根据题意,滴加过程中保持反应温度为90~95℃,保证产物及时分离出来,防止被进一步氧化;
(4)根据反应方程式CH3CH2CH2CH2OHCH3CH2CH2CHO,4.0g正丁醇完全生成正丁醛的质量是3.89g,正丁醛的产率=
【点睛】
本题考查有机化学实验、反应原理、基本操作,明确反应原理是解题关键,注意正丁醛与正丁醇的结构和性质差异,掌握有机物分离的常用方法。【解析】氧化分液分液漏斗90~95(或在这个区间的某个温度)保证产物及时分离出来,防止被进一步氧化61.7%19、略
【分析】【分析】
打开活塞a,向圆底烧瓶中滴入适量浓盐酸,然后关闭活塞a,点燃酒精灯,会发现:D装置中:溶液变红,说明发生反应:Cl2+2Fe2+==2Cl-+2Fe3+,Fe3+与SCN-溶液反应生成Fe(SCN)3为红色;E装置中:通入少量氯气时,发生Cl2+2Br-===2Cl-+Br2。
【详解】
(1)①在装置A中浓盐酸与MnO2在加热时发生反应产生氯气,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MnO2+4H++2Cl-Mn2++Cl2↑+2H2O;
②氯气是有毒气体;会造成大气污染,在整套实验装置存在一处明显的不足,就是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2)①Fe3++3SCN-⇌Fe(SCN)3是一个可逆反应,当Cl2过量时,过量的氯气和SCN-反应2SCN-+Cl2===2Cl-+(SCN)2,使SCN-浓度减小,则Fe3++3SCN-⇌Fe(SCN)3平衡逆向移动而褪色。
设计简单实验证明上述解释:取少量褪色后的溶液,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颜色变红色,就证明是平衡发生了移动;或向溶液中滴加FeCl3溶液,溶液不变红色,也证明溶液中SCN-浓度减小;平衡发生了移动;
②探究E中颜色变化的原因,用分液漏斗分离出E的下层溶液,蒸馏、收集红色物质,取少量,加入AgNO3溶液,结果观察到仅有白色沉淀产生。这是由于Cl2+Br2==2BrCl;BrCl+H2O==HBrO+HCl,Ag++Cl-===AgCl↓,所以溶液颜色变成红色。【解析】MnO2+4H++2Cl-Mn2++Cl2↑+2H2O缺少尾气处理装置过量氯气和SCN-反应2SCN-+Cl2==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梦游天姥吟留别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 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练习含解析
- 202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十三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专题综合测验含解析人民版
- 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重在理解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2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学案新人教版
- DB42-T 2329-2024 固定污染源气态汞采样装置技术要求与检测方法
- 烤漆房紧急预案
- 二零二五年度粮油产品进出口代理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绿色建材认证瓷砖供应商合作协议3篇
- 镁合金成型与应用教学教案
-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三角形面积问题》
- 过敏原检测方法分析
- TSG_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 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 【个人独资】企业有限公司章程(模板)
- 《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任务单
- 外观GRR考核表
- 大型平板车安全管理规定.doc
- 氧合血红蛋白及碳氧血红蛋白吸收光谱测定
- 企业信用管理制度
- [管理]台州市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暂行细则
- 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基本情况介绍和功能说明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