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冀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在期末考试的复习阶段,教师们下定马革裹尸、奋力一搏的决心,帮助同学们提高复习效率.B.竹影渐渐与地上描着的木炭线相分离,现出参差不齐的样子来.C.一场暴风雨后,他的鱼塘被冲毁,几年的心血化为乌有.D.何大学问每趟赶马回来,一心盼家,最大的盼头就是享受天伦之乐.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外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生活阅历是不是丰富,往往与其年龄密切相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培根认为“用书之智不是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只有亲身体验,躬行践履,才能准确把握社会现实,不断提高理解能力,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从而更加深入地领悟书中蕴含是寓意和韵味。
②有的人的年龄虽然不大;但却走过很多地方,经过诸多历练,体验过各种身份和角色,经历过复杂岗位的锻炼和艰苦生活的磨砺,这种经历同样可以让他拥有丰富的阅历。
③不过这并不是绝对的。
④人既然不能任意拉长生命的长度;那么要想增加自己的阅历,就要努力拓宽生命的宽度。
⑤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经历的人和事越来越多,获得的经验和教训也越来越多,对一些事物的看法逐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这时我们的阅历就会日趋丰富。A.①⑤④②③B.②①⑤④③C.⑤③②④①D.④⑤③①②3、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兀自腼腆千恩万谢拱手作揖B.忌讳带挈细软银两淋淋漓漓C.锭子拙病面面相觑趋炎附势D.桑梓商酌腆着肚子不醒人事4、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李白笔下的蜀道雄奇险峻,____,悬崖峭壁随处可见,令人胆战心惊。B.个别同学对他这次考试取得的进步表示怀疑,他却____,依然刻苦学习。C.瘦西湖是中国湖上园林的代表,这里的____让众多中外游客赞叹不已。D.“扬州市汉字听写大赛”前夕,老师____地嘱咐我们一定要胆大细心。5、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朱自清是散文家.诗人.学者,我们学过的《背影》《老王》都是他的作品.B.鲁迅的散文《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表现了童年生活的情趣.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战国策》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史书.D.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我们曾学过他的作品《记承天寺夜游》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论语》是儒家创始人孔子撰写的一部作品.B.《童年》讲述的是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C.法布尔写《昆虫记》除了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D.《繁星》《春水》是冰心将自己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而成的小诗集.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恪尽职守(kè)妖娆(ráo)阳夏(jiǎ)舐犊之情(tián)B.睿智(ruì)怒不可遏(è)留滞(zì)弥留(mí)C.陨落(yǔn)成吉思汗(hàn)旁骛(wù)扶掖(yè)D.鞭笞(chī)强聒不舍(guō)繁衍(yǎn)灵柩(jiù8、对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有许多是十分有趣、耐人寻味的。下面有四副对联,搭配完全恰当的一项是()①松竹梅岁寒三友②绿竹别具三分景③春夏秋冬春为首④芳草春来依旧绿⑤梅桃李杏梅占先⑥梅花到时自然红⑦桃李杏春风一家⑧红梅正报万家春A.①和⑤;②和⑦;③和⑧;④和⑥B.①和③;②和⑧;④和⑥;⑤和⑦C.①和⑦;②和⑧;③和⑤;④和⑥D.①和⑦;②和⑥;③和⑤;④和⑧9、从下列诗句中选出风格完全不同的一句。()A.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B.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C.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D.沙场秋点兵。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0、把下面语段中拼音表示的汉字和加点汉字的注音依次填入相应的横线上。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为我们打开了一片丰富多cǎi____的新天地。“长征之歌”专题再现了红军长征的动人情景,讴____歌了红军战士的钢铁意志和伟大的民族精神;在“爱国情怀”专题里,我们似乎qīng____听到海外游子思念故土的心声,体会到被剥夺使用母语权利的亡国者的痛楚,也品味了著名科学家始终眷____恋祖国的深情,领悟了志士仁人面对山河破碎而壮志难chóu____的忧愤,爱国之情油然而生。11、瓷板上的中国画①古陶瓷上出现文字,早在三国时期就开始了。但直到六朝时期,陶瓷上的文字,仍以刻印或模印等表现形式存在,不能称之为陶瓷书法,直到唐代,随着长沙窑以书写的文字来装饰瓷器,陶瓷书法才算真正诞生。陶瓷书法有平面的“瓷板书法”与立体的“瓷器书法”之分。除书法外,用国画技法装饰陶瓷则推动了“瓷板画”的出现,从清中期开始,瓷板画的发展走向了兴盛。②由土与火淬炼而成的中国陶瓷,经由笔与墨的浸染,从文化维度上脱胎换骨,从技艺晋身成为艺术。而一贯被誉为“中国美学之灵魂”的中国书画,脱离纸面融入到“冰肌玉骨”的瓷器、瓷板上,亦碰撞生发出新奇别致的情趣。③瓷与纸有诸多类似,又大不相同。同样清白素净的基调,因为材质、料性、技法、成型的不同,书写者与欣赏者都得到不同的体验。陶瓷书画创作之前,书家对胚料的调制和瓷坯的性状需有成竹在胸的了解,书写绘画时才能恰到好处地控制运笔的力度、速度和技巧,否则很容易流露粗糙、呆板之相。④以瓷板作书画,纸可以吸墨,瓷板却不能;纸柔软而轻薄,瓷板光洁而厚重。纸上运笔,讲求力度、波势和意韵,故常有“力透纸背”之说;瓷板行书,由于温差导致的窑变,能够让料性发生变化,所有的力度,轻重缓急,提按使转,所有的色相,浓淡枯涩,墨色变幻,赖火之功,会完全“现形”,因而更胜“力透纸背”,而是笔触如刀刻。酣畅淋漓处,纸不可及也,但若没有足够的好料和书写功力,也很容易“现丑”,釉中与釉下的书写,会让你笔行不畅,或浮或木,更遑论韵味,趣味。⑤好的瓷板书画作品,非手功精湛、经验丰富、悟性超凡又学养丰厚的书画家不能为。民国时期最负盛名的“珠山八友”瓷板画为藏家竟相追逐,绘出的各种山水人物花卉走兽无不光彩传神,栩栩如生,其笔法、墨韵、色彩和同时代的海上画派的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又带有浓重的传达个性面貌的文人画色彩。八人的题款,也都是书法精品,色釉交映,凝练浑厚,浸透金石,尽现风流。有藏家细赏之下赞叹,徐仲南手书洒脱秀逸,苍润俊朗;何许人行笔稳健,顿挫变化明显,转折圆浑,字与字之间少连笔,却有绵延直下,一气呵成之势;毕伯涛笔法俊逸秀挺,丰润灵活,有唐寅之气韵„„晚清“浅绛彩瓷四大家”之一的王凤池,有传世瓷板画作品《昌江日对黄山图》,画得精致而文气十足,颇得文人山水画之神韵的。瓷板上的题诗写得灵动而呈才情,书法自然俊逸,布局和结字,以及每一笔的书写,都做到了裹藏恰好、肥瘦适宜、疏密得当、简繁有度的程度,给人以一种沉着超逸的视觉美感。⑥古诗有七绝咏青花瓷之美:“雨过天青云破开,鬼谷下山入梦来。远尘淡墨调烟雨,一见倾心镌画台。”在英文里,“中国”和“瓷器”是同一个单词——china。瓷,连接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延续这种优美的传统技艺,更需在其中糅入书心、文心。瓷板书画,将书画艺术、制瓷艺术及传统文学艺术融为一体,既拓宽了书画艺术的载体,又以不同书体、内容、章法之有机组合,为瓷器脱去“匠气”“与烟火气”,萃取出凝重质朴的魅力。(文章原标题为《远尘淡墨调烟雨》,较原文有删改)【注】淬(cuì)铸造刀剑时,把刀剑烧红浸入水中,使之坚韧。遑(huáng)论:不必谈及。(1)根据文章内容填空。(1)瓷板上的中国书画经历了一个由“三国时期古陶瓷上的文字”、“_____”、“_________”到“清中期瓷板画的兴盛”的演变过程。(2)文章介绍“珠山八友”瓷板画是从“画”与“____”两方面具体说明的,而介绍《昌江日对黄山图》则从“画”、“____”与“书法”三方面具体说明的。(2)找出文中最能概括瓷板书画特点的语句。(3)作者运用____说明顺序,生动形象地介绍瓷板上的书画的魅力。(4)文章第四自然段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具体分析其作用。(5)你认为瓷板书画对创作者有哪些要求?请概括。(6)“珠山八友”的题款,都是书法精品,各具特色。在书法艺术中,你知道被誉为“颜筋柳骨”的是哪两位书法家吗?(7)积累链接:《瓷板上的中国画》告诉我们,中国陶瓷是土在火中淬炼而成的,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告诉我们人才需在艰苦环境中造就。12、阅读下面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然而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悲惨的事实□一百年后的今天,在种族隔离的①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备受压榨□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旧在美国社会的一yú②受苦受难,发现自己竟然是自己所在国土上的流亡者.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使人听了感到十分震惊③的情况公之于众.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根据画横线提供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镣____铐②一yú____③____
(2)在文中□处填入正确的标点符号.____
(3)文中“”应填的关联词是____.13、根据文义注音或填写汉字。
(1)今年,我也如法炮____制了八宝酒;用以供祖后,倒一杯给儿子
(2)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____。
(3)他们虽然是哺乳动物,却可能是繁殖能力最强的动物之一,也许只有细菌分裂才能和它相pì____美。
(4)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我的jí____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14、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①(qīn)____佩②和(mù)____③卷(zhì)____浩繁④力挽狂(1án)____。15、在我国明清时的科举考试中,会试放榜是在农历四月十五日,该榜也被称为_________(A杏榜、B桂榜、C红榜);而大家所熟知的词语“金榜题名”中的“金榜”是________(A乡试、B会试、C殿试)这一级科举考试揭晓的榜。(只填序号)16、18、下面图示的是日食现象,请用简洁的语言说明什么是日食。17、《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____(2)下面各项中,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的上阕描写词人身临目睹的景物,下阕直接抒发词人对朝廷腐朽、软弱的不满。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C、“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D、综观全词,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读起来真切感人。评卷人得分三、综合题(共6题,共12分)18、综合性学习。(1)把下面给出的三个词扩写成一段100字左右表意完整的文字。(用词可不分先后)(3分)山清水秀民风淳朴安定幸福(2)阅读下面文字,改正其中的错误。①“我成功了,”我喊了出来。“朋友们!”②为了这一刻,我顶着骄阳,踏着严霜,道路在脚下延伸;为了这一刻,我跌倒了爬起来,失败了挺起胸,成功在奋斗中缩短。③而现在,我将登上领奖台,心里别提有多高兴!④这一次我终于握住了“成功”的手,虽然只得了一枚银牌,却是我血汗的结晶,是对我苦练的肯定。⑤我要将这一刻与我的朋友分享,是他们在我失意时为我鼓劲。⑥我要向教练保证,下一目标是夺取金牌为最终目的!(1)第①句的标点应改为。(1分)(2)第②句的一词应该改为。(1分)(3)第⑥句应删去。(1分)19、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11分)【材料一】(重庆12月1日专电)从12月起,重庆市将邻省贵州作为自己的首个旅游客源地定制旅游服务,量身订制72条客源地冬季旅游定制线路,随后这一定制服务将向其他省市延伸。此次重庆首次推出客源地定制路线服务时,综合考虑了贵州游客的出游方式和消费群体特征,提前组织旅游企业设计适合贵州自驾游客和团队游客消费需求的重庆1—5日精品旅游线路产品,不但涵盖了重庆最值得体验的景区景点,还特别适合贵州游客来渝游玩的时间交通安排。——选自《新华网》【材料二】下面是中国旅游相关部门发布的2014年某季度全国游客获取旅游信息部分渠道调查表。。信息渠道网络报刊杂志电视(广播)户外广告百分比56%14%15%6%【材料三】随着《奔跑吧兄弟》、《爸爸去哪儿》这些综艺节目的热播,节目中的拍摄地不少都成为热门旅游地,《爸爸去哪儿》的拍摄地也成为了炙手可热的旅游景点。“来新叶古村旅游,一方面是通过《爸爸去哪儿》了解到这里古镇风情很有特色,另一方面,女儿喜欢看《爸爸去哪儿》,带着她来重走节目里的路线,就当是圆梦了。”家住沈阳的余先生介绍道。在《爸爸去哪儿2》的第二站播出后,余先生就被新叶村这个古朴小镇所吸引,并专门带着女儿来到新叶古村旅游体验,希望自己也能像节目中的爸爸一样,通过亲子游加深和女儿间的感情。据称,《爸爸去哪儿2》节目播出后,新叶古村的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长30倍以上,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约60倍,创下历史新高。⑴阅读材料一,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25字)(3分)⑵阅读材料二的表格,你提取的信息是⑶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请你为促进重庆旅游发展,向重庆市旅游相关部门提两条具体可行的建议。(3分)⑷三峡处处是美景。请参照示例,从下列备选的旅游景点中选择一处写一则广告。(要求:体现景点特点,简洁明了)(3分)示例:小三峡——三峡里的一颗璀璨明珠备选旅游景点:神女峰白帝古城夔门张飞庙——20、综合实践,做一做。(12分)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温家宝总理在今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这天指出: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他提倡: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为此,希望学校九年级(一)班将利用双休日举行一次集体课外读书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下面任务:[活动一:宣传发动]宣传组的同学为了搞好这次活动,以班委会的名义,拟写了下面一则海报,请认真阅读,按要求答题。读有用书,做有用人①本周双休日,我班将组织全体同学开展集体课外读书活动。②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实现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我们的谆谆教导。③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同学加入读书人的行列,勤读有用之书,学做有用之人。九年级(一)班班委会1.海报的内容和格式上各有一处疏漏,请找出来。(2分2.文中有一个句子有语病,请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2分)3.为了达到“读好书”的目的,同学之间进行了中外文学名著推荐活动。①你推荐的作品是:《》(1分)②你的推荐语是:(3分)4.读下列三则有关“读书”的事例,你会有什么发现?请写出你的探究结果。(4分)事例一:2008年,上海一家早教中心率先开设幼儿经典诵读班,由专家带领10岁以下的小朋友诵读《三字经》《论语》等经典作品。结果在短短三个月中,学员由原先的20人减至2人。有记者采访退班学员的家长,得到的答案竟出奇一致:“以后入学时又不看这些,还是把时间花在学英语、电脑、钢琴上更为实在,这些可都是升学加分的。”事例二:诗人闻一多在结婚当日的早上不见踪影,后被友人发现他在书房中如痴如醉地读书。事例三:5·12地震中,救援人员发现一个在废墟里打着手电筒看书的女孩。在被救出后,她说:“下面一片漆黑,我怕。我又冷又饿,只能靠看书缓解心中的害怕!”
21、读《答司马谏议书》,回答问题。(1)、文中四个“不为”具体指什么?有什么作用?(2)、文中首段末句的作用是什么?22、阅读课文《故乡》,从“老屋离我愈远了”至结尾,完成小题。(1)、离开故乡,为什么“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2)、对“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一句中“朦胧”一词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我”为什么会害怕呢?(4)、人们都说“月是故乡明”,你认为这次离开故乡的“我”还会有这种感受吗?23、阅读《呆若木鸡》一文;完成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未也;犹疾视而盛气。
②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3)、写出“呆若木鸡”这个成语现在的意思。(4)、你认为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评卷人得分四、翻译(共3题,共24分)24、翻译下列句子。(1)、安知鱼之乐(2)、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25、参照课文注释,翻译下列句子。(1)、行拂乱其所为(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26、参照课文《鱼我所欲也》注释,翻译下列句子。(1)、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评卷人得分五、诗歌鉴赏(共3题,共9分)2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自古以来,“诗言志,歌言情”,诗人余光中在《乡愁》中借船票、邮票、坟墓等意象抒发了心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感);诗人郭沫若在《天上的街市》中通过丰富的想象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感)。28、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水调歌头(宋·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谦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____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____。(1)加下划线词“何事”“婵娟”分别指什么?(2)“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2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夜归丁卯桥①村舍许浑②月凉风静夜,归客泊岩前。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紫蒲③低水槛④,红叶半江船。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注释】①丁卯桥:地名。②许浑:字用晦,润州丹阳人。太和六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睦郢二州刺史。③紫蒲:紫色的蒲草。④水槛:临水的栏杆。(1)“桥响犬遥吠”表现月下村舍怎样的氛围?试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六、写作题(共1题,共3分)30、写作(55分)题目:给梦想插上翅膀要求:1、不少于500字;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A【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解析】【解答】A.马革裹尸:马革:马皮.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属用错对象;是错误的;
B.参差不齐:参差:长短;高低不齐.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合乎句意;是正确的.
C.化为乌有:乌有:哪有;何有.变得什么都没有.指全部消失或完全落空,合乎句意,是正确的;
D.天伦之乐:天伦:旧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泛指家庭的乐趣.合乎句意;是正确的;
故选:A.2、C【分析】通读语段可知;该语段是逻辑顺序.有选项可知①②④⑤在首位,通过比较“⑤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经历的人和事越来越多,获得的经验和教训也越来越多,对一些事物的看法逐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这时我们的阅历就会日趋丰富”是总结性的句子,可放首位或最后,而选项没有在最后的,故选在首位的选项C;答案为C.
本题考查句子的顺序排列;此类题看似简单,实则比较复杂,得分率一般不高,但只要我们掌握好解题思路和方法,还是能很好地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认真阅读材料,明确体裁和中心;其次,理清思路;再次,抓语言标志,把握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最后,连读,语感检验.
做该题时,要先了解文段的内容,找出写作的顺序,并弄清楚句子之间的关系,方可得出答案.本题考查句子的顺序排列,此类题看似简单,实则比较复杂,得分率一般不高,但只要我们掌握好解题思路和方法,还是能很好地解答此类题目.【解析】C3、D【分析】【分析】D项“不醒人事”应为“不省人事”。
【点评】此题考察学生对形声字的准确区分情况。要求学生在平时要仔细区分它们的字形上的细微区别,并能够牢固掌握,灵活运用。4、A【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词语运用的能力。做这类题,首先要正确理解词语含义及感情色彩,然后结合具体语境来进行判断,平时要加强积累和练习。B项”忍辱负重“意思是为了完成艰巨的任务,忍受暂时的屈辱。结合语境可知使用不恰当;C项”行云流水“意思是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象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使用不恰当;D项”喋喋不休“意思是唠唠叨叨,说个没完没了。用来形容老师的嘱咐不恰当。故选A。【解析】A5、D【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常识及其内容的识记理解能力。文学常识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国别、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必须识记准确,理解得体,不能混淆。本题采用反选排除法,A选项,《老王》不是朱自清的作品,而是杨绛的作品;B选项,《故乡》是小说,不是散文;C选项,《战国策》不是语录体史书,而是国别体史书。D选项表述正确,故选D。选项,《老王》不是朱自清的作品,而是杨绛的作品;A选项,《故乡》是小说,不是散文;B选项,《战国策》不是语录体史书,而是国别体史书。C选项表述正确,故选D。D【解析】D6、A【分析】【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文学常识.【解析】【解答】A.有误;《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所写;
B.正确;
C.正确;
D.正确;
故选:A7、D【分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别能力.【解析】【解答】A.“舐犊之情”应读作“shì”;
B.“留滞”应读作“zhì”;
C.“成吉思汗”应读作“hán”;
D.正确;
故选:D8、C【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对联能力。对联是一种应用文体,它既考查了学生的仿写能力,又关注了学生的日常生活,特别是关注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对联言简意深,字数相等,句式相同;平仄合律,音韵和谐,联的上下句的平仄一定是交叉对仗;语意相关,深刻新颖。写好对联的关键要注意“词对”和“意对”,所谓“词对”主要指形式上的词性相对、结构相对、平仄相对等,所谓“意对”主要指感情的抒发和意境的营造能够相对。本题,根据对联知识,“松竹梅岁寒三友”与“桃李杏春风一家”搭配;“绿竹别具三分景”与“红梅正报万家春”搭配;“春夏秋冬春为首”与“梅桃李杏梅占先”搭配;“芳草春来依旧绿”与“梅花到时自然红”搭配。故选C。【解析】【答案】C9、C【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解题时要求学生结合全诗内容去理解。选项ABD都属于“豪放派”的风格,而选项C则是“婉约派”风格。结合题意,故选C。【解析】【答案】C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0、彩ōu倾juàn酬【分析】【分析】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对于课文中出现的一些重点词要准确辨别读音,并能结合语境使用恰当.此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积累生字词的读音书写.【解析】【解答】“丰富多彩”不要写作“丰富多采”;“讴歌”应读作“ōugē”,“倾听”不要写作“顷听”,“眷恋”应读作“juànliàn”,“壮志难酬”应读作“zhuàngzhìnánchóu”.
答案:注音:ōujuàn填字:彩倾酬11、略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在熟悉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关键段落或句子答题即可。通过对第①段的分析可知:瓷板上的中国书画经历了一个由“三国时期古陶瓷上的文字”“六朝时以刻印模印等表现形式存在于陶瓷上的文字”“长沙窑以书写的的文字装饰瓷器的陶瓷书法”到“清中期瓷板画的兴盛”的演变过程。通过对第⑤段的分析可知:文章介绍“珠山八友”瓷板画是从“画”与“书法”两方面具体说明的,而介绍《昌江日对黄山图》则从“画”“题诗”与“书法”三方面具体说明的。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说明对象特征的能力。这类题型,先读懂文章内容,再结合关键语段来答题即可。通过对第⑥段的分析可知,最能概括瓷板书画特点的语句是:瓷板书画,将书画艺术、制瓷艺术及传统文学艺术融为一体,既拓宽了书画艺术的载体,又以不同书体、内容、章法之有机组合,为瓷器脱去“匠气”与“烟火气”,萃取出凝重质朴的魅力。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说明文写作顺序的能力。这类题型,先掌握说明文的写作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再抓住文章中表明写作顺序的重点词句分析即可。文章第1段介绍了瓷板画的历史传承,②到④介绍了瓷板画的独特的技艺;⑤段介绍了瓷板画最负盛名的作品;⑥介绍了瓷板画的魅力。因此文章采用逻辑顺序,生动形象地介绍瓷板上的书画的魅力。
此题考查学生了解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这类题型,先掌握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再结合句子所写内容、所在的位置及与前后句的关系等来答题即可。如第④段画线句采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瓷板书画和纸上书画作比较。从吸墨程度、材料性质、书写技法三方面比较说明了瓷板书画和纸上书画的不同之处,更加突出了瓷板书画对料性和书写功力的更高的要求。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在熟悉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关键段落或句子答题即可。通过对第③④段的分析可知,瓷板书画对创作者的要求是:(1)创作者必须对胚料的调制和瓷坯的性状有成竹在胸的了解,书写绘画时才能恰到好处地控制运笔的力度、速度和技巧。(2)创作者必须有精湛的手功、丰富的经验、超凡的悟性和丰厚的学养。
此题考查学生学生综合运用课外知识的能力。根据课文内容和题目要求,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答题即可。在书法艺术中,被誉为“颜筋柳骨”两位书法家是:颜真卿和柳公权。
此题考查学生学生根据文章内容默写古诗文名句的能力。根据课文内容和题目要求,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答题即可。注意不要写错别字。这里要注意“筋”“曾”的书写。【解析】【小题1】(1)六朝时以刻印模印等表现形式存在于陶瓷上的文字长沙窑以书写的的文字装饰瓷器的陶瓷书法(2)书法题诗【小题2】瓷板书画,将书画艺术、制瓷艺术及传统文学艺术融为一体,既拓宽了书画艺术的载体,又以不同书体、内容、章法之有机组合,为瓷器脱去“匠气”与“烟火气”,萃取出凝重质朴的魅力。【小题3】逻辑【小题4】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瓷板书画和纸上书画作比较。从吸墨程度、材料性质、书写技法三方面比较说明了瓷板书画和纸上书画的不同之处,更加突出了瓷板书画对料性和书写功力的更高的要求。【小题5】(1)创作者必须对胚料的调制和瓷坯的性状有成竹在胸的了解,书写绘画时才能恰到好处地控制运笔的力度、速度和技巧。(2)创作者必须有精湛的手功、丰富的经验、超凡的悟性和丰厚的学养。【小题6】颜真卿柳公权【小题7】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12、略
【分析】【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汉字读音、标点、关联词等知识的综合掌握程度.【解析】【解答】(1)镣的读音为liào;注意不能读第二声.隅在这里是角落的意思,注意去偏旁.骇人听闻:使人听了感到十分震惊,不能写成耸人听闻.
(2)第一空意思表达已经完整;用句号.第二空,要注意句子所在位置,和前后的两个分句构成排比句,应该用分号.
(3“受苦受难”和“发现自己竟然是自己所在国土上的流亡者”两句话是递进关系;用并且连接.
答案:(1)①liào②隅③骇人听闻。
(2).;
(3)并且13、páochù媲籍【分析】【分析】本题要结合字形知识来分析.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根据同音字的读音进行归纳,对于形似字的特点进行总结.【解析】【解答】“炮”不要读成“bāo;pào”;“绌”不要读成“chū”;“媲”不要写成“貔”;“籍”不要写成“藉”.
答案:(1)páo(2)chù(3)媲(4)籍14、钦睦帙澜【分析】【分析】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解答时要读懂上下文,结合语境的意思,填写正确的字形.所以根据句意填写字形至关重要.【解析】【解答】“钦佩”不要写作“侵佩”;“和睦”不要写作“和暮”,“卷帙浩繁”不要写作“卷志浩繁”,“力挽狂澜”不要写作“力挽狂斓”.
答案:①钦②睦③帙④澜15、略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积累及识记能力。文化常识内涵十分丰富,有许多内容,随着历史的发展,本身也在不断地发展演变,所以,更显示出它的复杂性。文化常识大概包含八个方面:姓名和称谓,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和礼俗,服饰和器物,历法和刑法,古代音乐,古籍注释体例。在我国明清时的科举考试中,会试放榜是在农历四月十五日,该榜也被称为杏榜;而大家所熟知的词语“金榜题名”中的“金榜”是殿试这一级科举考试揭晓的榜。【解析】(2分)A、C16、略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解答此题,先要看清题目要求,仔细观察画面,抓住画面所有内容,初步感知画面信息;然后抓住“太阳”、“月亮”、“地球”三者之间的关系,用简洁的语言给“日食”下定义。如:日食是月亮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挡住太阳射到地球上的光线的天文现象。【解析】日食是月亮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挡住太阳射到地球上的光线的天文现象(表达可不同,但应答到最主要的内容,同时表述要周密)。17、略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情感的能力。这类题型,先读懂诗歌,再从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和关键的字词等方面来理解即可。宋仁宗朝,西夏是从西北方面侵扰中原的强大敌人。公元1040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陕西延安),在边城的防御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朝廷腐败,败多胜少,只能坚守以稳定大局。本词即作于此时。人为何不能成寐?将军已经白发苍苍为何还在服役?年轻的兵士为国守边为何还要落泪?这里有悲的成分,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忧,是怨,是愤愤不平。他们忧虑国家的安全,抱怨朝廷无人整顿武备,更为当局没有一个正确的方针政策而愤懑,以致边防军人久住“塞下”,将老,却不能退休家园,兵少,却不能与妻子团圆。因此,这句诗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情感、意境和重点句子作用的能力。这类题型,先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再把握作者的生平和写作背景,最后结合题目要求答题即可。宋仁宗朝,西夏是从西北方面侵扰中原的强大敌人。公元1040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陕西延安),在边城的防御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朝廷腐败,败多胜少,只能坚守以稳定大局。本词即作于此时。这首词的上阕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下阕写戍边战士厌战思归的心情。A中赏析不正确,故选A。【解析】【小题1】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小题2】A三、综合题(共6题,共12分)18、略
【分析】试题分析:小题(1)按照所给的3个词,创设一定的语境,合理的运用上这3个词,写一段语句通顺优美的语句应该难度不大。小题(2)是综合内容的考查,涉及到了标点符号、修改病句,只要日常学习中多做练习,多注意特殊的地方,注意培养语感就能解答好此题。考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考点:扩展语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解析】【答案】(1)能准确恰当地使用三个词行文给1分;语言文字连贯得体给1分;语言优美,表意明确给1分。(2)(1)第①句的“。”改为“,”。(2)第②句“缩短”改为“实现”(或“获得”“获取”“夺得”等能与“成功”搭配的动词)。(3)第⑦句删去“为最终目的”。19、略
【分析】1.试题分析:消息各要素中,标题、导语、主体都能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学生学会从消息的导语和主体中提炼消息的标题。也要求学生能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内容要点。考点: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2.试题分析:是一道图文转化题,需要注意图表的表头和图表的横向和纵向的内容和数字。纵向全国游客获取旅游信息部分渠道主要来自网络,报刊杂志、电视(广播)、户外广告分别占14%、15%、6%,由此读出一条结论:全国游客获取旅游信息的渠道主要是网络。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3.试题分析:因为是让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提建议,这样解答就降低了难度,可以结合小题(2)的答案和综艺节目宣传等。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4.试题分析:此题带有明显的地域色彩,相信这些景点学生一定很了解,即使没有去过,对其宣传的文字、图片等也应该了解,因此结合景物的特点,用简洁的文字给其写句广告词就比较简单了。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解析】【答案】1.重庆将贵州作为首个旅游客源地定制旅游服务。2.全国游客获取旅游信息的渠道主要是网络。3.围绕“网络”和“综艺节目”提建议即可得分4.略20、略
【分析】【解析】试题分析:
1.考查应用文的格式,内容上没有交待清楚活动举办的具体时间和地点;格式上没有在署名后写出倡议的时间。2.3.通过他你可以找到人生的定位,通过他你可以思索生命的价值,通过他你可以获得更有意义。4.考点:应用文写作病句名著导读语言的运用【解析】【答案】1.内容上没有交待清楚活动举办的具体时间和地点;格式上没有在署名后写出倡议的时间。2.第②句有语病“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实现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我们的谆谆教导。”应改为“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去响应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我们的谆谆教导。”3.示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通过他你可以找到人生的定位,通过他你可以思索生命的价值,通过他你可以获得更有意义。4.发现:知识就是力量但是我们需要一个无功利的良好的读书环境。21、略
【分析】【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文中四个“不为”具体指:不为侵官;不为生事、不为征利、不为拒谏。作者以四个不容置疑的判断句作结,理直气壮,针锋相对,势如破竹,有力地反驳了司马光的错误观点。(2)此题考查对首段末句的作用的分析能力。从写作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首段末句的作用是通过委婉、有分寸、有礼貌的话语,使后文的道理更容易让司马光接受,同时也交代了写作的缘由。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2)此题考查对首段末句的作用的分析能力。从写作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解析】1、不为侵官、不为生事、不为征利、不为拒谏。作者以四个不容置疑的判断句作结,理直气壮,针锋相对,势如破竹,有力地反驳了司马光的错误观点。2、通过委婉、有分寸、有礼貌的话语,使后文的道理更容易让司马光接受,同时也交代了写作的缘由。22、略
【分析】【分析】(1)考查对句子含意的理解能力。离开故乡;为什么“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因为“我”对故乡的期望与故乡的现实相比相差甚远。“我”与故乡的人们有了较大的隔膜。(2)“朦胧”的本义是月光不明。但在本句中,显然不是这个意思。在本句中作者通过“朦胧”,再次出现海边奇异的图画,这是“我”对新的希望的美好憧憬,结构上又照应了前文。(3)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能力。从“我”的身份思考,“我”是知识分子,向往新生活,但不知道怎样实现新生活。(4)本题考查对全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能力。“我”离开故乡时的心情是复杂的,由于经历了回故乡时的一系列的人和事,“我”对故乡充满了失望,但同时内心深处又对故乡寄予了深深的希望。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锻炼了学生阅读和分析能力,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解析】1、因为“我”对故乡的期望与故乡的现实相比相差甚远。“我”与故乡的人们有了较大的隔膜。2、C3、因为“我”虽然向往新生活,但对新生活到底是什么样、能否实现这样的新生活仍感迷惘,所以“我”有些害怕。4、“我”漂泊在外,对故乡一直怀有美好的回忆,看到故乡衰败冷落的现实,十分悲哀失望,但内心深处还是怀着对故乡美好未来的憧憬。23、略
【分析】【分析】(1)选项是D,“方虚骄____恃气”而:“而”表示因果关系。“犹疾视____盛气”“而”表示因果关系。A“鸡____乎”已:完成、这里是训练成功的意思。“____无变矣”已:已经。B“纪渻子____王养斗鸡”为:给“中央之帝____浑沌”为:叫。C“望____,似木鸡矣”之:斗鸡的情况。“北海____帝为忽”之:的。(2)参照注释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犹”“而”“之”,最后疏通句子。(3)“呆若木鸡”呆得像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样子。(4)这则寓言的寓意是①为人要去掉骄傲盛气,扎扎实实修养自身。②遇事要细心观察,认真分析,要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欲速则不达,勿急于求成。③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贯注,专心致志,精神要达到最高境界。④强调人的精神因素,精神因素是人的诸多因素中的首要因素。
【点评】(1)学习文言词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2)文言句子,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字字落实,准确理解关键字词。(3)此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4)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解析】1、D2、没有,仍然气势汹汹地看着(对方)。②宣王去看斗鸡的情况,(果然)就像木头鸡了,可是它的精神全凝聚在内。3、呆得像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样子。4、①为人要去掉骄傲盛气,扎扎实实修养自身。②遇事要细心观察,认真分析,要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欲速则不达,勿急于求成。③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贯注,专心致志,精神要达到最高境界。④强调人的精神因素,精神因素是人的诸多因素中的首要因素。四、翻译(共3题,共24分)24、略
【分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掌握。文言文语句的翻译必须直译;坚持“换”“调”“补”“留”“删”的五字原则,实现“信”“雅”“达”的目标。这道试题中,注意准确把握以下词语解释:前“安”为古今异义现象。
【点评】翻译要符合现在汉语的说法,注意特殊词语的意思。【解析】1、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2、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25、略
【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注意“拂乱:使颠倒错乱”,拂:通“弼”辅佐。
【点评】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根据文中语境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句式和语气要译出来,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解析】1、所行不顺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2、一个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便经常导致灭亡。26、略
【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注意“兼”是同时得到;“如使”是如何的意思。
【点评】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根据文中语境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句式和语气要译出来,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解析】1、如果两样不能同时得到的话,我只好舍弃生命而选取“义”。2、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一切可以获得生命的手段为什么不采用。五、诗歌鉴赏(共3题,共9分)27、略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人思想感情的把握。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古典诗词表达思想感情大多采用较为含蓄的手法。诗人往往将感情融入景、物、人、事的描写中。我们要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探究诗词的情感。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情感。自古以来,“诗言志,歌言情”,诗人余光中在《乡愁》中借船票、邮票、坟墓等意象抒发了心中对故乡、对祖国的思念;诗人郭沫若在《天上的街市》中通过丰富的想象抒发了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企盼之情。【解析】(2分)对故乡、对祖国的思念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企盼之情28、略
【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中的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诗词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何事”的意思是“为什么”,“婵娟”指“月亮”。
(2)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诗人思想感情的把握。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去健身房锻炼身体的说说范文
- 2025年粤教新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华师大新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新世纪版选择性必修二化学下册月考试卷
- 2025年沪科新版九年级地理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湘师大新版必修2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5年华东师大版九年级科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外研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5年粤教版必修1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5年北师大版选修2地理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安检人员培训
- 山东省潍坊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 英语试题
- 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及施工现场易发生重大事故的部位、环节的预防监控措施
- 《榜样9》观后感心得体会四
- 2023事业单位笔试《公共基础知识》备考题库(含答案)
- 化学-广东省广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检测卷(一)试题和答案
- 2025四川中烟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EHS工程师招聘笔试题与参考答案(某大型央企)2024年
- 营销策划 -丽亭酒店品牌年度传播规划方案
- 2025年中国蛋糕行业市场规模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智研咨询发布)
- 润滑油过滤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