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外研版三年级起点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根据下图中显示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图中所有的植物构成生物群落B.决定植物分层的主要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地形、湿度、盐碱度等C.草原生态系统整体比较矮,所以没有垂直结构D.从山麓到山顶的群落分布属于水平结构,是由地形起伏造成的2、如图中的甲;乙、丙分别代表人体液中物质交换、食物网中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示意图。据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图D与B间不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换,D与A之间才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换B.乙图中B从上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中,C占的比例为a;B体重增加x,至少需要A的量为y,则:y=20ax+5xC.从研究内容来看,甲和乙、丙分别属于生命系统的个体水平、群落水平和群落水平D.因捕食关系而建立的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丙图中的B所处的营养级3、对某区域的社家鼠进行调查,调查样方面积为2hm2,统计所捕获的鼠的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10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所示:。捕获次数捕获数(只)标记数(只)雌性个体数(只)雄性个体数(只)初捕1001006040重捕100206832
下列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A.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B.若社家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C.综合两次捕获的情况,该社家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7:2D.该地区社家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250只/hm24、广东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首批纳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成员单位。鼎湖山记录有高等植物2291种、鸟类260种、兽类41种、爬行类54种、两栖类23种、昆虫713种、大型真菌836种。该区域的亚热带雨林中自上而下分别是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该调查结果直接体现了()A.物种多样性和群落垂直分层B.基因多样性和群落垂直分层C.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的次生演替D.生态系统多样性与群落水平镶嵌5、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有差别。为了调查群落中物种数的多少,通常采用最小面积的方法来统计。最小面积是指基本上能够表现出某群落中所有植物种类的最小样方面积。如图为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及落叶林中样方面积与物种数的关系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从图中可以看出,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越大,其最小面积越大B.统计热带雨林土壤中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可以用标记重捕法C.样方面积太小,不能完全反映群落的物种数,所以样方面积越大越好D.随着样方面积不断加大,样方内物种数越来越多6、通过连续8年的野外氮肥(尿素)添加,研究了施肥对草地群落的影响,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施肥改变了草地群落的物种组成B.适度放牧有利于提高草地群落的物种丰富度C.封育草地的物种丰富度与氮肥使用量呈负相关D.封育和施肥均降低了优势种的地位7、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C.全部的食物链和食物网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营养结构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8、图示为生态学家对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的部分过程;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循环流动、逐级递减的B.②在食物链中处于第一营养级C.②到③的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①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9、某农场中饲料作物的产量见下表,可见()。作物苜蓿野干草玉米高粱杂豆产量(Kg/亩)1001.9304.81258.8505.7196.0
A.杂豆对光能的转化效率最低B.饲料作物中的能量全部用于呼吸作用C.饲料作物中的能量80%流入下一个营养级D.扩大玉米种植面积可增加该农场的能量输入10、“粮桑渔畜”农业生态系统是江浙平原水网地区典型的高效农业系统;下图表示的是这一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模式。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沼气池的建立既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又防止了环境污染B.通过巧接食物链使原本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更多地流向人,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C.这一生态工程模式主要适用于江浙平原而不适用于我国西北地区,这是因为在建立生态工程时还需要遵循“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的原理D.上述农业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是鸡、蚕、鱼、虾11、在对某自然保护区内甲、乙两个不同物种的种群数量进行调查之后,又开展了连续4年的跟踪调查,计算其L值(L=当年末种群个体数量前一年末种群个体数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这4年调查期间的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第1年末,甲、乙两种群的增长速率不相等B.第2年末,乙种群数量不一定大于甲种群C.第3年末,乙种群数量达到了最大值D.这4年中,甲种群每年增加的数量是相等的12、下表为某研究院收集到的某自然湖泊中几种生物的食物关系(“√”表示存在食物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捕食者被捕食者绿藻螺蛳水草鲫鱼轮虫轮虫螺蛳√√鲫鱼√√√√轮虫√
A.该生态系统共有6条食物链,其中鲫鱼共占2个营养级B.上述几种生物所构成的食物网就是该生态系统的结构C.一般来说,生产者数量增加,食物网中其他物种数量均会增加D.该湖泊的食物网越复杂,则该湖泊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可能就越强13、图1、2为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野生动物保护的最佳效果是种群数量发生图1中③到①的变化B.图2中三条曲线对应环境的优越程度的大小关系是①>②>③C.渔业捕捞后该种群的数量要维持在图1中P点对应的种群数量D.有害动物防治就是使其种群数量发生图2的②到③的变化直至为0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4、请回答关于群落演替的问题:
(1)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中,哪个属于初生演替,哪个属于次生演替______________?
(2)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
(3)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________(填“未发生改变”、“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_______________(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15、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______,又称K值。16、______________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17、演替的类型包括:初生演替和_______。
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次生演替:指在原油植被虽然已不存在,但原有的_______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者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18、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_______减少,_______增加,植被破坏,水、矿产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加剧。19、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_______。20、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_____越多,对_____和_____的影响就越大。21、草原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地区、不同年份或季节雨量不均匀的地区。草原上植物的种类_________,群落结构相对_________,生活在这里的植物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占优势,这些植物往往叶片__________________,表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抵抗干旱;动物大多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2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生态系统的成分和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四、实验题(共4题,共24分)23、回答下列与种群有关的问题。
I.研究人员对某牧场进行了相关调查研究:
(1)调查中发现该牧场生长着披碱草;针茅、黑麦等多种牧草,所有这些牧草______(填能”或“不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
(2)如图为该牧场的长爪沙鼠数量调查结果,其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理由是___。
Ⅱ.如图为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一个中方格的酵母菌分布情况。
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称为_____,若吸取酵母菌样液1mL,并稀释10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由400个小格组成)计数时结果如图,若计数的中方格酵母菌平均数为18个,则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为_____个。24、空心莲子草是恶性入侵杂草;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科研人员对该入侵植物开展了相关研究。
(1)空心莲子草是水陆两栖草本植物(图1);科研人员调查了空心莲子草入侵样地群落物种丰富度,结果如图2所示。
由结果可知;空心莲子草入侵会导致物种丰富度________,进而改变群落的________方向。
(2)空心莲子草主要通过节部生根形成不定根(图1)迅速繁殖;在种间________过程中占据优势。科研人员推测空心莲子草还可能通过释放化学物质毒害本土物种,为此开展了实验研究,其结果如图3所示。
与用_______处理的对照组相比;随空心莲子草(地上部和根系)浸提液浓度升高,三种牧草种子细胞膜损伤率增大,进而________种子的萌发。以上实验是否可以证明推测,如果可以,请说出理由;如果不可以,请补充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空心莲子草由于繁殖能力强;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________(写出一个)等原因;会取代本地优势种从而造成生态危机。
(4)科研人员提出采取生物防治的方法治理空心莲子草的入侵,请你写出一条可行性方案。__________25、调查某自然保护区的环颈雉时发现;在非繁殖季节,环颈雉的雌雄个体往往分群活动,具有明显的性别隔离现象。有学者提出如下假说来解释这种性别隔离现象,即一群形态相同的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环颈雉的性别隔离现象属于种群的_____特征。调查该种环颈雉的种群密度时,常使用标志重捕法进行,原因是_____。
(2)为验证学者提出的上述假说是否成立,研究人员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组别统计并记录统计并记录实验组1同时向池塘中抛出4个相同橡胶圈分别记录每次抛出后,狗叼回第一个漂浮物所用的时间2同时向池塘中抛出4个相同橡胶棒同时向池塘中抛出4个相同橡胶棒对照组__
①分析可知,实验中橡胶圈或橡胶棒代表自然保护区内的_____。
②对照组中的实验处理为_____,若_____,则假说成立。26、三裂叶豚草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北美,被我国列为外来入侵物种。
(1)三裂叶豚草刚开始入侵某地时,其种群往往呈“_____”形增长,种群出现这种增长的原因有_____。
(2)研究发现某锈菌对三裂叶豚草表现为专一性寄生,可使叶片出现锈斑,对其生长有抑制作用,为了验证该锈菌对三裂叶豚草的专一性寄生,科研人员进行了侵染实验。在三裂叶豚草和多种植物的离体叶片上分别喷洒一定浓度的锈菌菌液,将叶片静置于适宜条件下,观察和记录_____,实验结果应为_____。
(3)为了有效控制三裂叶豚草,科研人员开展了生物控制实验,样地中三裂叶豚草初始播种量一致,部分实验结果见表。组别三裂叶豚草生物量(kg/m2)第1年第2年第3年第3年A:三裂叶豚草8.0712.2412.24B:三裂叶豚草+锈菌7.656.434.77C:三裂叶豚草+广聚萤叶甲8.1012.4312.78D:三裂叶豚草+野艾蒿4.894.023.12
注:锈菌—真菌;广聚萤叶甲—昆虫;野艾蒿—植物。
表格中体现出的种间关系除了寄生外,还包括_____。分析表中数据初步判断可用于控制三裂叶豚草的生物是野艾蒿,做出此判断的依据是_____。
(4)有人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提出,在尚未被三裂叶豚草入侵但入侵风险较高的区域可通过种植野艾蒿预防其入侵,在已经被三裂叶豚草入侵的区域可以通过喷洒锈菌以防治其入侵。请你评价一下上述方案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评卷人得分五、综合题(共2题,共14分)27、桑基鱼塘分布在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水乡;是一种典型的水陆物质和能量交换型生态工程(如图);表格数据表示有机物从桑树传到蚕的能量流动情况,试分析桑基鱼塘的物质和能量流动途径,回答下列问题:
。项目。
能量(kJ)
蚕吃掉的桑叶所含能量。
419
蚕沙(粪便)含有的能量。
219
蚕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146
①
54
(1)图中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单,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它的___________能力较弱,其___________稳定性也相应较低。
(2)将蚕沙(粪便)投入鱼塘供给鱼食用,蚕沙中所含的能量属于第___________营养级所含的能量,蚕沙中的碳元素主要以___________形式流向鱼,鱼体内的碳元素主要以___________形式流向桑树。
(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蚕同化的总能量为___________kJ,表中①部分的能量用于蚕的___________,储存在蚕的有机物中。28、八十年代后期我国人均占有的自然资源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较如表:
。项目中国人均水平世界人均水平比例耕地1.5亩5.5亩<1/3林地1.7亩15.5亩<1/9草原5.3亩11.4亩<1/2淡水量2700m311000m3<1/4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总资源量比较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显著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说明了我国存在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有一段时间采取了将草原;森林等改造为耕地的措施;以增加人均耕地面积,解决粮食紧张问题,你认为此种做法是否可取,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你所学的知识,提出解决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低的有效措施(至少两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D【分析】【分析】
1;垂直结构:
(1)概念: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
(2)原因:①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着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生长。②动物分层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层次提供不同的食物和栖息空间,其次也与不同层次的微环境有关。
2;水平结构:
(1)概念: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
(2)原因:由于在水平方向上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它们常呈镶嵌分布。
【详解】
A;生物群落是指一定时空范围内的所有生物;因此该图中所有的植物不能构成生物群落,A错误;
B;决定植物分层的主要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等,而地形、湿度、盐碱度等是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的重要因素,B错误;
C;草原生态系统也有垂直结构;只是分层不明显,C错误;
D;在高山植物群落中;从山麓到山顶海拔不同,植物分布不同,这种分布主要是由于不同海拔的地形起伏及温度不同造成的,所以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D正确。
故选D。2、B【分析】【分析】
甲图中:A是组织液;B是淋巴,C是血浆,D是细胞内液。
乙图中:A是生产者;B;C是消费者。
丙图中:A是生产者;B是分解者,C是消费者,D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详解】
A;甲图D是细胞内液;B是淋巴,淋巴中也存在细胞,如淋巴细胞,淋巴可以和淋巴细胞内液直接进行物质交换,A错误;
B;乙图中B分别处于第二和第三营养级;B从上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中,C占的比例为a;B体重增加x,至少需要A的量为y,则:y=ax÷20%÷20%+x(1-a)÷20%=20ax+5x,B正确;
C;丙属于生态系统层次;C错误;
D;丙图中的B为分解者;不属于营养级,D错误。
故选B。3、D【分析】【分析】
标志重捕法只适用于运动能力强和活动范围广的动物,调查土壤动物物种丰富度的方法是取样器取样法。标记重捕法理论计算公式:N(种群个体数)=M(标记个体数)×若社家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被捕捉,即m值减小,N值会增大,则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大。
【详解】
A、蚜虫活动能力弱,不适合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A错误;
B、标记重捕法理论计算公式:N(种群个体数)=M(标记个体数)×若社家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被捕捉,即m值减小,N值会增大,则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大,B错误;
C、通过两次捕捉情况,不能确定该社家鼠种群的性别比例(捕获次数过少,偶然性较大),C错误;
D、根据公式计算,样方中田鼠数量为500只,平均种群密度为250只/hm2;D正确。
故选D。4、A【分析】【分析】
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面的配置状态;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分层现象,即在垂直方向分成许多层次的现象。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详解】
记录的生物种类直接体现了物种多样性;该区域的亚热带雨林中自上而下分别是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体现了亚热带雨林的垂直分层现象,A正确,BCD错误。
故选A。5、A【分析】【分析】
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由于其身体微小不适合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而采用取样器取样法;样方法用于调查植物的丰富度;观察肉眼难识别的小动物使用放大镜;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详解】
A;根据曲线图分析;热带雨林的物种数最多,说明群落丰富度越大,其最小面积越大,A正确;
B;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时由于其身体微小不适宜用标志重捕法或样方法调查;应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调查,B错误;
C;样方面积太小;不能完全反映群落的物种数,但也不是样方面积越大越好,应该是基本上能够表现出某群落中所有植物种类的最小样方面积,C错误;
D;在最小面积内;随着样方面积不断加大,样方内物种数越来越多;超过最小面积,样方内物种数不再增多,D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和群落丰富度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种群的特征,掌握样方法的注意事项,识记群落的特征,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6、D【分析】【分析】
据图分析:随着尿素使用量的增加;物种丰富度减小,优势度指数增加。放牧草地物种丰富度高于封育草地,优势度指数低于封育草地。
【详解】
A;据图可知;随着尿素使用量的增加,物种丰富度减小,施肥改变了草地群落的物种组成,A正确;
B;据图可知;放牧草地物种丰富度高于封育草地,适度放牧有利于提高草地群落的物种丰富度,B正确;
C;封育草地;随着尿素使用量的增加,物种丰富度减小,封育草地的物种丰富度与氮肥使用量呈负相关,C正确;
D;尿素使用量增加;优势度指数增加,封育草地优势度指数高于放牧草地,D错误。
故选D。7、B【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食物网构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详解】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食物网构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ACD错误,B正确。
故选B。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8、C:D【分析】【分析】
据图可知;该图是能量流动定量分析,①②③分别表示生产者;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
【详解】
A;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A错误;
B;①是生产者;在食物链中处于第一营养级,②是初级消费者,属于第二营养级,B错误;
C;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②到③是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C正确;
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①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D正确。
故选CD。9、A:D【分析】【分析】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各营养级的能量中大部分用于呼吸消耗;流向下一营养级、部分流向分解者,但是本题中比较特殊,是由于饲料的用途是用来饲喂畜牧。
【详解】
A;根据表中各种作物同化量的比较可知;杂豆对光能的同化效率最低,A正确;
B;饲料作物中的能量全部用于呼吸消耗和自身生长发育繁殖;B错误;
C;根据用途可知;饲料作物中的能量大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但是具体的数值无法计算,C错误;
D;由于玉米的亩产量较高;扩大玉米种植面积即可增加该农场的能量输入,D正确。
故选AD。
【点睛】10、A:C:D【分析】【分析】
生态农业中能够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使能量更多的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面,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是不能改变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详解】
A;建立沼气池可以充分利用植物的秸秆、残枝败叶以及动物的粪便;这样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再生,能量的多级利用,同时也可以避免因焚烧秸秆产生的环境污染,A正确;
B;通过合理设计食物链;可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最有益的方向,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但是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B错误;
C;生态工程的建立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整体考虑,我国西北地区缺水、不适宜建立题图中所示的生态工程模式,C正确;
D;题图中农业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是鸡、蚕、鱼、虾;D正确。
故选ACD。
【点睛】
本题考查了生态工程中“粮桑渔畜”农业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1、A:B:C【分析】【分析】
题意分析;L=当年末种群个体数量/前一年末种群个体数量,即当L值等于1时,种群数量保持不变;L值大于1时,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L值小于1时,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详解】
A、已知L=当年末种群个体数量前一年末种群个体数量。第1年末,甲种群的L值等于1.5,说明其种群数量在增加,而乙种群的L值约为1.0,说明其种群数量基本不变,因此甲、乙两种群的增长速率不相等,A正确;
B、第2年末,甲种群的L值小于乙种群,因第1年末甲、乙种群的具体数量未知,所以乙种群数量不一定大于甲种群,B正确;
C、1〜3年,乙种群的值持续大于1.0,说明乙种群的数量一直在增加,从第3年末开始减少,因此第3年末,乙种群数量达到了最大值,C正确;
D、这4年中,甲种群的值均为1.5,说明甲种群的数量逐年增加,且增长率保持一定,但每年增加的数量不相等,D错误。
故选ABC。12、C:D【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营养结构指食物链和食物网。
【详解】
A;由表中信息可以写出5条食物链:根据表中信息可写出5条食物链;即绿藻→螺蛳→鲫鱼、绿藻→鲫鱼、绿藻→轮虫→鲫鱼、水草→螺蛳→鲫鱼、水草→鲫鱼,鲫鱼占第二、第三两个营养级,A错误;
B;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B错误;
C;一般来说;生产者数量增加,捕食者的食物来源丰富,食物网中其他物种数量均会增加,C正确;
D;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一般就越强,D正确。
故选CD。13、A:D【分析】【分析】
1;S形曲线表示在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不同;随着时间的增加,种群增长率先增大后减小,S形曲线实现的条件是:环境条件是资源和空间有限,存在天敌,种群数量增长受种群密度制约。
2、J形曲线表示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J形曲线需要的条件是:环境条件是资源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可用数学模型Nt=N0λt表示。
【详解】
A;野生动物保护的最佳效果是提高种群数量的K值;即实现种群数量发生图1中③到②的变化,A错误;
B;图2中①曲线的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环境最优越,而③曲线的数量最少,故图2中三条曲线对应环境的优越程度的大小关系是①>②>③,B正确;
C;渔业捕捞时要确保捕捞后种群数量位于K/2;即图中P点对应的种群数量,因为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正确;
D;有害动物防治的最终目的是使种群K值降低;而不是降为0,这样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D错误。
故选AD。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4、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进行的演替;而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进行的演替。
(2)次生演替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存;甚至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所以演替过程所需的时间短。
(3)群落之外的环境条件,诸如气候、地貌、土壤和火等,常可成为引起演替的重要条件。由于人类过度开垦,破坏了土壤表土层及耕作层的结构,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变快,演替的方向未发生改变。【解析】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是初生演替,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是次生演替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土壤条件,上述次生演替起始时既具备该条件,而从裸岩开始的演替要达到该条件需要漫长的时间变快未发生改变15、略
【分析】【分析】
如果某种群处于有限的自然环境中;种群数量增长会呈“S”型曲线。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
【详解】
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解析】环境容纳量16、略
【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河流的自净能力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详解】
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点睛】【解析】负反馈调节17、略
【解析】①.次生演替②.土壤条件18、略
【解析】①.人均耕地②.燃料需求19、略
【解析】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20、略
【分析】【详解】
一般用生态足迹来测算经济发展带来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就越大。【解析】资源生态环境21、略
【分析】【详解】
草原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地区,这里年降雨量很少,或不同年份或季节雨量不均匀的地区。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的结构也相对简单。因此,草原上的植物各种耐寒的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这些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者蜡质层,以减少水分蒸发,能抵抗干旱;动物与草原上的生活相适应,大多数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行为特点。【解析】①.半干旱②.较少③.简单④.各种耐寒的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⑤.狭窄⑥.茸毛或者蜡质层⑦.挖洞或者快速奔跑22、略
【分析】【详解】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解析】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四、实验题(共4题,共24分)23、略
【分析】【分析】
样方法的注意点:①随机取样;②样方大小适中;③样方数量不易太少;④一般选易辨别的双子叶植物(叶脉一般网状);⑤常用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细胞计数法;这种方法可以直接测定样品中全部的细胞数目,所以一般用于单细胞微生物数量的测定,由于血球计数板上的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后的容积是一定的,所以可根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来计算单位体积的细胞的总数目。
【详解】
I.(1)所有这些牧草不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因为生物群落应包含该区域的全部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2)据图分析;牧场的长爪沙鼠种群中处于幼年的个体数量较多,处于老年期的个体数量较少,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种群数量逐渐增加。
Ⅱ.若吸取酵母菌样液1mL并稀释10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由400个小格组成)计数,如图表示一个中方格中酵母菌的分布情况,据题意每个样方有16个小格,共400/16=25个样方,每个样方内平均数为18个酵母菌,总数为18×25=450个。每个小格内,1mm×1mm×0.1mm=0.1mm3=1×10-4cm3,即1×10-4ml,则稀释100倍之前的1ml酵母菌样液有酵母菌450×104×100×10=4.5×109个。
【点睛】
本题考查了群落的组成、种群的变化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实验方面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学会酵母菌计数的方法,并能利用公式对数量进行计算;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解析】不能生物群落应包含该区域的全部生物逐渐增加处于幼年的个体数量较多,处于老年期的个体数量较少(或“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抽样检测法4.5×10924、略
【分析】【分析】
1;生态入侵;是指外来物种通过人的活动或其他途径引入新的生态环境区域后,依靠其自身的强大生存竞争力(自然拓展快、危害大),造成当地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或削弱的现象。生态入侵的途径主要有4种:自然传播、贸易渠道传播、旅客携带物传播、人为引种传播。
2;据图分析;图2中入侵群落的丰富度指数比对照群落低;图3中实验的自变量是牧草的种类、空心莲子草浸提液浓度和提取部位,因变量是牧草种子细胞膜损伤率。
【详解】
(1)根据图2分析;与对照群落对比,入侵群落的丰富度指数降低,说明空心莲子草入侵会导致物种丰富度下降,进而改变了群落演替的方向。
(2)图1中显示;空心莲子草主要通过节部生根形成不定根,进而大量繁殖,在种间竞争过程中占据优势。图3中对照组的提取液浓度应该是0,即用等量的蒸馏水处理;结合柱状图分析可知,随着空心莲子草(地上部和根系)浸提液浓度升高,三种牧草种子细胞膜损伤率都增大了,进而抑制了种子的萌发。以上实验使用的是空心莲子草浸提液,还不能证明空心莲子草还可能通过释放化学物质毒害本土物种的推测,若要证明推测,还需要将空心莲子草与本土植物种植在一起,检测空心莲子草是否能释放毒害本土物种的化学物质。
(3)空心莲子草由于繁殖能力强;生长迅速、会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还缺少捕食者,因此其会取代本地优势种而造成生态危机。
(4)采取生物防治的方法治理空心莲子草的入侵;可以寻找空心莲子草的竞争者,如该植物能释放化学物质抑制空心,也可以引入空心莲子草的天敌或寻找对空心莲子草具有抑制作用的微生物。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生态入侵的概念,了解生态入侵的途径和可能产生的后果,能够根据图2判断生态入侵产生分后果,进而利用所学知识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解析】降低演替竞争蒸馏水抑制不可以,需要将空心莲子草与本土植物种植在一起,检测空心莲子草是否能释放毒害本土物种的化学物质缺少捕食者/生长迅速(答案合理即可得分)寻找空心莲子草的竞争者,如该植物能释放化学物质抑制空心莲子草生长繁殖/引入空心莲子草的天敌/寻找空心莲子草的寄生植物/寻找对空心莲子草具有抑制作用的微生物(答案合理即可得分)25、略
【分析】1;调查生物种群密度的方法: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志个体→重捕并计数→计算种群密度。
2;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称为种群空间结构,包括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集群分布。
【详解】
(1)环颈雉的性别隔离现象属于种群的集群分布;是种群的空间特征。许多动物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常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
(2)①分析题干和实验方案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一群形态相同的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的假说是否成立,故实验中橡胶圈或橡胶棒可代表一群形态相同的动物,即自然保护区内的雄性或雌性环颈雉。②实验组中用4个相同橡胶圈(或橡胶棒)代表一群形态相同的动物,对照组应设置2个相同橡胶棒和2个相同橡胶圈,代表两种形态不同的动物,若对照组所用的时间均小于实验组的1组和2组,则说明假说成立。
【点睛】
本题属于信息题,结合题干信息“性别隔离现象”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等知识,要求考生能根据题干信息准确判断信息的作用,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的考查。【解析】空间环颈雉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雄性或雌性环颈雉同时向池塘中分别抛出2个相同橡胶棒和2个相同橡胶圈对照组所用的时间均小于实验组的1组和2组26、略
【分析】【分析】
1;“J”形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
2;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这些生物被叫做外来物种。外来入侵物种具有生态适应能力强,繁殖能力强,传播能力强等特点。
【详解】
(1)三裂叶豚草刚开始入侵某地时;由于生存资源;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的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无限增殖,呈现J形增长。
(2)在三裂叶豚草和多种植物的离体叶片上分别喷洒一定浓度的锈菌菌液;将叶片静置于适宜条件下,观察和记录发病情况。根据题干信息“某锈菌对三裂叶脉草表现为专一性寄生,可使叶片出现锈斑“可知,在三裂叶草和多种植物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家具租赁合同:电影拍摄配套
- 2025住宅区物业管理委托合同范文
- 销售团队激励与考核
- 2025的食堂承包合同范本
- 农业科技项目招投标文件参考
- 2025建设工程施工的合同范本
- 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工程图学与计算机绘图甲》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松原职业技术学院《设计素描》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狼疮性肾炎中医护理查房
- 商丘工学院《集成电路工艺原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6月青少年机器人技术等级考试理论综合-三级试题(真题及答案)
- 市政道路及综合管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09J801民用建筑工程建筑施工图设计深度图样
- JGJ/T235-2011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
- Unit 4 同步练习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
- 残疾军人新退休政策
- T-HNKCSJ 002-2023 河南省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 渔业资源基本术语-编制说明
- 酒店住宿水单模板-皇冠假日
- 中医优势病种优化方案及总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