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资源基本术语-编制说明_第1页
渔业资源基本术语-编制说明_第2页
渔业资源基本术语-编制说明_第3页
渔业资源基本术语-编制说明_第4页
渔业资源基本术语-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家标准

《渔业资源基本术语》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制定背景、起草过程等制定背景

(一)任务来源

2013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加强渔

业资源调查评估和养护健全渔业资源调查评估制度,加快建造渔业资源调查船,加强资

源调查评估能力建设,完善监测评估体系”。根据《“十四五”全国渔业发展规划》提

出的“促进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安排部署,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的措施包括:完

善渔业资源保护制度、高标准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强化增殖放流规范管理、加强渔业

水域生态环境保护。对渔业资源基本术语进行标准化,是科学开展渔业资源开发和管理

的重要前提和依据,有利于行业的规范和统一;通过编制渔业资源基本术语,可以明确

渔业资源基本概念,规范渔业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层面上的科学专业用语,更

好的服务于渔业资源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为了规范统一我国渔业资源相关术语,并进一

步促进科学、规范的开发和管理渔业资源,2022年4月22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标准技术管理司印发了《2022年第一批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及相关标准外文版计划的通

知》(国标委发〔2022〕17号),下达了2021年,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

究所作为起草单位,负责国家标准《渔业资源基本术语》的制定,标准计划号:

20220272-T-326。

(二)制定背景

渔业是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促进农民增收、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政治外交大局等具有重要作用。2021年,我国渔业

捕捞产量1295.9万吨,占全国水产品总产量19%,我国已多年稳居世界第一渔业大国。

以捕捞为代表的生计渔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为促进沿海渔区就业和缓解内陆欠发

达地区就业压力作出了突出贡献。当前,渔业已成为当地农村的支柱产业,在优化农村

产业结构、助力脱贫攻坚等方面作出历史性贡献,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也正在发挥积

极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渔业发展、关心渔民群众生产生活,

多次深入到渔区视察调研,对渔业发展和渔业资源养护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按照“绿水

2

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国渔业系统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

理念,大力推进渔业绿色发展。2017年,我国主动提出海洋渔业资源总量管理目标,启

动实施海洋渔业资源总量管理制度。农业农村部多次调整完善海洋伏季休渔制度。

2017-2018年对海洋伏季休渔的时间和作业类型作出更加严格的规定,同时科学设定了

休渔期间特许捕捞品种;2021年进一步优化海洋伏季休渔时间,将休渔分界线由三条减

为两条,科学稳妥有序扩大伏休期间特许捕捞品种;2023年再次印发关于调整海洋伏季

休渔制度的通告,加大海洋渔业资源保护力度,促进海洋渔业资源合理利用,推进实施

捕捞限额制度。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

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科学划定限养区,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再次强调“严

格执行休禁渔期制度,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巩固退捕渔民安置保障成果”。

为了推进我国渔业高质量发展和破解渔业发展难题,新时代我国渔业发展必须贯彻

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深化改革,促进渔业高质高

效、渔区宜居宜业、渔民富裕富足。当前,我国渔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数量规

模和质量效益不平衡、发展不充分,迫切需要更好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继续优化调整渔

业发展相关支持政策。此外,长期以来,我国近海捕捞渔船多、捕捞强度大,影响海洋

捕捞业可持续发展。同时,水产养殖业高质量发展基础尚不稳固,创造出足够容纳捕捞

渔民转产就业岗位还不够。压减近海捕捞强度,保护海洋渔业资源,促进养殖业、水产

加工业等产业发展,推动优化渔业产业结构,实现渔业转型升级,迫切需要进一步优化

完善渔业发展支持政策。

(三)协作单位

本标准的牵头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协作单位:中国水产科

学研究院黄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和上海海洋大学。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成立于1953年,隶属于农业农村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是我国从事热带亚热带水

产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水产高新技术和水产重大应用技术研究的公益性国家级科研创

新机构。是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渔业资源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单位,广东省水产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单位,具有制订和修订标准的丰富经验和能力,在大宗鱼类养

殖、水产种苗繁育、病害防治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设有水产养殖与遗传育种研究

3

室、渔业资源研究室、资源养护与海洋牧场研究室、渔业环境研究室、渔业工程研究室、

渔业生物病害防治研究室、食品工程与质量安全研究室等7个研究室,以及渔业信息中

心、南海渔业战略研究中心、调查船基地、深圳试验基地、热带水产研究开发中心(海

南)、花都试验基地、珠海试验基地、北部湾海洋渔业研究中心(北海)。主要研究领

域包括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渔业生态环境、水产健康养殖、遗传育种、生物技术、水

产病害防治、水产品加工与综合利用、水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渔业装备与工程技术以及

渔业信息等10大领域。

依托所建有国家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渔业资源分

技术委员会、农业农村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水产品加工重

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外海渔业开发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南海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

测实验站、农业农村部南海区海水养殖病害防治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南海区渔业生态

环境监测中心、农业农村部斑节对虾遗传育种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南海水产育种创新

基地、农业农村部华南水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水产品贮藏保鲜质

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广州)、农业农村部渔业环境及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广州)、广东省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广东省水

产品精深加工及副产物高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网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

东省海洋生物种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38个部(省)、院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

野外台站。

作为标准牵头单位设有专门从事标准化的质量与标准化技术研究组织,是全国水产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渔业资源分技术委员会、广东省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承担单

位,具有制、修订标准的丰富经验。近年先后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质量与标准化基础性

研究项目21项,承担制定水产标准165项,已发布实施的标准104项,其中国家标准

14项、行业标准16项,地方标准86项。

入库标准项目首席为水科院“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估创新团队”主要负责人,在渔业

资源调查、增殖养护和开发利用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具备了坚实的研究基础。先

后承担各类国家、省部级等项目25项(主持国家级6项、省部级19项),发表学术论

文230篇(SCI收录52篇),主编学术专著3部,参编专著5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

件,软件著作权6件。获得各级科技奖5项次。标准起草组在黄、渤海、东海和南海海

域连续多年开展渔业资源系统调查与研究,在相关术语解释和利用方面积累了夯实的科

4

研基础。在标准化研制方面起步较早,于2001年就已经起草并发布实施《渔业资源基

本术语》(GB/T8588-2001),行业认可度高,适用性强,面对渔业资源开发利用新业

态的壮大发展,有关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海洋牧场,休闲渔业等新名词不断涌现,本次

修订计划将补充最新名词术语解释,丰富标准内容,更好服务行业可持续发展。

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是国家成立最早的综合性海洋渔业研究机构。

建所76年来,黄海水产研究所紧紧围绕“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研究”这一

中心任务,在“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种子工程与健康养殖”和“水产加工与质量安

全”等领域取得了300多项国家和省部级成果,其中国家级奖励45项,为我国鱼、虾、

蟹、贝、藻、参等海水增养殖业作出了开创性贡献;拉开了新中国渔业资源调查的序幕,

为中国渔业生物学和渔场海洋学研究作出奠基性贡献。

黄海水产研究所面向世界海洋渔业科技前沿,面向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建设海

洋强国和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需求,取得了多项高水平的创新成果:率先提出了“碳汇

渔业”新理念,发展了碳汇渔业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将海水养殖由传统产业提升为

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南极磷虾资源探查与评估技术、资源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创新研究;

完成首个比目鱼类全基因组测序和精细图谱绘制,为我国在水产基因组学技术领域领跑

世界奠定基础;建立并已经产业化推广的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模式(IMTA)引领了世

界海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提出了建立水产养殖容量管理制度是解决水产养殖发

展与生态环境协同共进的重大举措,在世界上具首创意义;提出了国际视野下的我国海

洋牧场建设与发展策略,对于推动我国海洋牧场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

我国第一个生物资源养护行动实施计划—《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国务院

第一个海洋渔业文件—《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和新中国成立以

来第一个经国务院同意、专门指导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关于加快推进

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等国家文件的形成提供基础性支撑。

3.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是国家综合性渔业研究机构。本部位于上海市

杨浦区,占地面积约2.2万平方米,在上海奉贤、海南琼海、福建福鼎、江苏赣榆和浙

江宁海分别建有实验研究基地。

5

研究所创建于1958年10月,历经中国科学院上海水产研究所、上海市水产研究所、

水产部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市海洋渔业公司东海水产研究所、国家水产总局东海水产

研究所等发展时期,1982年10月统一划归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管理。2003年进入国家

科技创新体系(国家非营利性科研机构);2005年通过中国质量认证中心ISO9001质

量管理体系认证,成为我国渔业科研系统第一个进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单位。

研究所承担我国渔业发展中的全局性、基础性、关键性和方向性的重大科技任务,

为我国渔业科技进步、行业管理和产业发展提供服务。主要开展远洋与极地渔业资源开

发、河口与近海渔业生态学、渔业资源保护及利用、捕捞与渔业工程、渔业生态环境评

价与保护、水产养殖技术、水产遗传育种与生物技术、水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渔业信

息与战略等研究。经农业农村部批准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发展规划中确定将我所建成

国家级远洋和河口渔业研究中心。

4.上海海洋大学

上海海洋大学是多科性应用研究型大学,上海市人民政府与国家海洋局、农业农村

部共建高校。2017年9月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22年2月入选第二轮“双

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学校水产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A+评级。拥

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科技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

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教育部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及平台30余个。建有国际海洋研究

中心、中澳国际合作研究中心、远洋渔业国际履约研究中心、海洋科学研究院等一批校

级科研平台。拥有我国第一艘远洋渔业资源调查船“淞航”号、我国唯一的CNAS、CMA、

DNVGL和USCG资质认定的船舶压载水实验室,建设亚洲最大世界第三的动水槽,研

制万米级着陆器成功到达10918米深渊。是上海市水产学会、上海市食品学会、上海市

渔业经济研究会指导单位。2011年以来,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方面取得多项突破

性研究成果,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奖36项。学校发挥学

科与科研特色优势,服务社会成果显著。

(四)主要起草人及分工

起草人员主要负责标准修订工作的组织、协调,相关资料的查阅、收集,标准文本

及编制说明的起草、修改完善,组织召开研讨会,通过现场考察、电子邮件、传真、电

话等方式,征集、整理和归纳相关的意见,完成标准预审、审定和报批等。各参与单位

6

及主要起草人员分工如下:

(1)陈作志,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水科院“南海北部近

海渔业资源调查创新团队”首席。主要负责标准计划的全面实施,主导完成全部专业术

语和定义的研制与编写;负责标准编制说明的框架搭建和主要内容的设计和确认。

(2)李纯厚,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主要负责标准水域生

产力部分术语起草;参与标准编制说明编制。

(3)单秀娟,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主要负责标准资料搜

集、资源生物学部分术语起草。

(4)李圣法,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主要负责标准资源开

发和渔场部分术语起草。

(5)朱江峰,上海海洋所大学,教授,主要负责标准资源学基础部分术语起草;

(6)范江涛,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副研究员,负责标准资源变动

理论部分术语和编制说明起草。

(五)起草过程

1前期研究基础

自2014年立项启动“南海北部近海渔业资源调查”以来,已完成18个航次的南海

大面渔业资源及生态环境调查,基本摸清了南海近海渔业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优势种

变化、评估了主要渔业种类资源量和可捕量,为南海区渔业资源总量管理制度和伏季休

渔制度等系列资源养护管理措施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也为本国标所列术

语的定义提供了现实实践参考。然而《SC/T9416人工鱼礁建设技术规范》《SC/T9417

人工鱼礁资源养护效果评价技术规范》《SC/T9111海洋牧场分类》《SC/T9437水生

生物增殖放流技术规范名词术语》等行业标准的制订也进一步促进了渔业资源的体系

和基本术语的形成。系列标准的规划和制订、产业的发展和成熟、技术的进步和运用,

这些工作为本标准的制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编制起草阶段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在接受《渔业资源基本术语》制订的牵头任务

后,成立了专门的标准起草小组,明确标准制定的基本框架、工作内容、技术路线等,

并对起草小组人员进行任务分工,为使本标准科学、规范、务实,组织了相关单位和专

7

家对渔业资源的概念进行了探讨,先后收集、整理了大量理论和技术资料,在此基础上,

起草小组根据《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

规则》《GB/T20001.1-2001标准编写规则第1部分:术语》《GB/T10112-2019术

语工作原则与方法》的规定和要求进行编写。

编制组于2022年8月首次召开会议,对标准的核心内容与标准框架进行了探讨,

后在撰写标准各个部分的基础上,分别于2023年1月8日、2月1日、4月10日进行

了标准的研讨和组内意见的征集,在此基础上,2023年4月15日完成了征求意见稿。

3征求意见阶段

征求意见稿提交并经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渔业资源分技术委员会审核,于

2023年4月16日向35家单位进行意见的征集,并同步在“全国标准信息公告服务平台”

公开征求意见。

4预审阶段

待预审。

5审定阶段

待审定。

6报批阶段

待报批。

(六)主要参考文献

[1]GB17378-2007海洋监测规范.

[2]GB18421-2001海洋生物质量.

[3]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4]GB/T8588-2001渔业资源基本术语.

[5]GB/T10112-2019术语工作原则与方法.

[6]GB/T12763-2007海洋调查规范.

[7]GB/T15919-2010海洋学术语海洋生物学.

[8]GB/T18190-2000海洋学术语海洋地质学.

[9]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10]GB/T19485-2014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8

[11]GB/T19834-2005海洋学术语海洋资源学.

[12]GB/T20001.1-2001标准编写规则第1部分:术语.

[13]GB/T22213-2008水产养殖术语.

[14]GB/T40946-2021海洋牧场建设技术指南.

[15]HY/T082-2005珊瑚礁生态监测技术规程.

[16]SC/T3012-2002水产品加工术语.

[17]SC/T9110-2007建设项目对海洋生物资源影响评价技术规程.

[18]SC/T9111-2017海洋牧场分类.

[19]SC/T9401-2010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技术规程.

[20]SC/T9403-2012海洋渔业资源调查规范.

[21]SC/T9416-2014人工鱼礁建设技术规范.

[22]SC/T9417-2015人工鱼礁资源养护效果评价技术规范.

[23]SC/T9418-2015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技术规范鲷科鱼类.

[24]SC/T9426.1-2016重要渔业资源品种可捕规格第1部分:海洋经济鱼类.

[25]SC/T9437-2020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技术规范-名词术语.

[26]LY/T1820-2009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技术规程.

[27]T∕CAOE20.7-2020海岸带生态系统现状评估技术导则第7部分:牡蛎礁.

[28]海洋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海洋科学名词[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

[29]农业大词典编辑委员会.农业大词典[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30]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材料科学技术名词[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31]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地理学名词[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32]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地质学名词[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33]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动物学名词[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34]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生态学名词[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35]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水产名词[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36]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水利科技名词[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37]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资源科学技术名词[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38]商务国际词书编辑部.新英汉大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出版

社,2011.

9

[39]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M].北京中国大百

科全书出版社,2009.

[40]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水产业卷编辑委员会.中国农业百科全书[M].

农业出版社,1996.

[4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Z].2023

年中央一号文件,2023年1月2日.

[4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关于实施渔业发展支持政策推动渔业高质

量发展的通知[Z].财农[2021]41号.

[4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长江流域禁捕有关工作的

通知[Z].国办发明电[2020]21号.

[4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Z].

国发[2013]11号.

[45]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业部关于促进休闲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Z].农渔发[2012]35号.

[46]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暂行办法(2016年修改版).

[Z].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2011年第1号,2011年1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

业部令2016年第3号,2016年5月30日.

[47]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农业农村部关于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范围和时

间的通告[Z].农业农村部通告〔2019〕4号.

[48]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农业农村部关于调整海洋伏季休渔制度的通告[Z].

农业农村部通告[2021]1号.

[49]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十四五”全国渔业发展规

划》的通知[Z].农渔发[2021]28号.

[50]蔡学廉.我国休闲渔业的现状与前景[J].渔业现代化,2005(6):46-48.

[51]陈新军,刘金立,林东明,等.渔业资源学研究发展现状及趋势[J].上海海洋大

学学报,2022,31(5):12.

[52]黄宗国.海洋生物学辞典[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2:224—224.

[53]毛玮茜.我国伏季休渔政策对渔业资源的保护效果探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4(13):34-36.

10

[54]沈国英,施并章.海洋生态学(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55]于秀娟,郝向举,杨霖坤,等.中国休闲渔业发展监测报告(2022)[J].中国水产,

2022(12):6.

[56]詹秉义.渔业资源评估[M].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57]张崇良,任一平.生态模型在渔业研究中的应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9.

[58]Cousido-RochaM,PenninoMG,IzquierdoF,etal.Surplusproductionmodels:a

practicalreviewofrecentapproaches[J].ReviewsinFishBiologyandFisheries,2022,

32(4):1085-1102.

二、标准编制原则、主要内容及其确定依据

(一)编制原则

本标准严格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

起草规则》的要求进行编制起草,编制说明按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标准管理办法”第三

章第十六条和《农业部国家(行业)标准的计划编制、制定和审查管理办法》第二章的

基本要求而编写。同时遵循以下原则:

(1)遵循国家和农业农村部有关方针、政策、法规和规章,以严格执行强制性国

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前提,格式上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的技术要求

进行编制起草;编制说明按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标准管理办法”和《农业部国家(行

业)标准的计划编制、制定和审查管理办法》的要求编写。

(2)广泛听取和征求标准使用方的建议和意见,了解标准使用方对渔业资源基本

术语的技术要求,进行必要的验证工作。

(3)标准的文字表达准确、简明、易懂,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逻辑严谨,具有

可操作性,便于贯彻实施。兼顾管理需求和行业发展,保证与强制性国家标准无冲突,

充分考虑与其它相关标准及法律法规的协调。

(4)遵循准确性和可操作性原则,衔接国际水平,标准制定程序规范,标准技术

内容可操作性强。

(二)主要内容及其确定依据

本标准主要涉及领域包括:资源学、海洋生物学、人工鱼礁、增殖放流、渔业资源

11

捕捞、渔业资源调查评估、渔业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等相关领域。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渔业资源基础科学的通用术语与定义。

本标准适用于渔业资源基本术语和基本概念的统一理解与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根据正文中引用标准文件的情况,列出了1项行业标准,为注日期引用,其最新版

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C/T9111-2017海洋牧场基本术语

3渔业资源基础科学

3.1资源学基础

3.1.1渔业生物学

采用“GB/T8588–2001渔业资源基本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1-11-12

发布,2002-03-01实施)”给出的定义。本标准将渔业生物学定义为“有关渔业生物生

命物质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规律以及与有关生物之间、环境之间的关系的科学”。

3.1.2渔业生态学

采用“GB/T8588–2001渔业资源基本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1-11-12

发布,2002-03-01实施)”给出的定义。本标准将渔业生态学定义为“有关渔业生物生

命物质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规律以及与有关生物之间、环境之间的关系的科学”。

3.1.3内海

采用“GB/T8588–2001渔业资源基本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1-11-12

发布,2002-03-01实施)”给出的定义。本标准将内海定义为“深入大陆内部的仅有狭

窄水道或海峡与大洋相通的海域”。

3.1.4近海

采用“GB/T8588–2001渔业资源基本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1-11-12

发布,2002-03-01实施)”给出的定义。本标准将近海定义为“沿岸水域与外海水域之

间的水深40m~100m的海域”。

12

3.1.5外海

采用“GB/T8588–2001渔业资源基本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1-11-12

发布,2002-03-01实施)”给出的定义。本标准将外海定义为“远离海岸的水深100m~

200m的海域”。

3.1.6远洋

采用“GB/T8588–2001渔业资源基本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1-11-12

发布,2002-03-01实施)”给出的定义。本标准将远洋定义为“远离本国海域的其他海

域”。

3.1.7沿岸水域

采用“GB/T8588–2001渔业资源基本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1-11-12

发布,2002-03-01实施)”给出的定义。本标准将沿岸水域定义为“沿岸低潮线以下水

深40m以内的海域”。

3.1.8内陆水域

采用“GB/T8588–2001渔业资源基本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1-11-12

发布,2002-03-01实施)”给出的定义。本标准将内陆水域定义为“大陆之间的江河、

湖泊、水库、池塘、沼泽和咸水湖泊等水域”。

3.1.9渔业水域

采用“GB/T8588–2001渔业资源基本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1-11-12

发布,2002-03-01实施)”给出的定义。本标准将渔业水域定义为“从事渔业捕捞、养

殖和增殖等生产活动的水域”。

3.1.10贫营养型湖泊

采用“GB/T8588–2001渔业资源基本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1-11-12

发布,2002-03-01实施)”给出的定义。本标准将贫营养型湖泊定义为“水体中营养盐

贫乏,生物生产能力较小的湖泊”。

3.1.11富营养湖泊

采用“GB/T8588–2001渔业资源基本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1-11-12

13

发布,2002-03-01实施)”给出的定义。本标准将富营养湖泊定义为“水体中营养盐丰

富,生物生产能力高的湖泊”。

3.1.12滩涂

采用“GB/T8588–2001渔业资源基本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1-11-12

发布,2002-03-01实施)”给出的定义。本标准将滩涂定义为“平均高潮线与平均低潮

线之间的砂砾、泥沙、淤泥或软泥组成的地带”。

3.1.13底质

采用“GB/T8588–2001渔业资源基本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1-11-12

发布,2002-03-01实施)”给出的定义。本标准将底质定义为“水域底部物质的性质和

状态”。

3.1.14临界深度

采用“GB/T8588–2001渔业资源基本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1-11-12

发布,2002-03-01实施)”给出的定义。本标准将临界深度定义为“水体中光照强度使

植物从能到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深度”。

3.1.15补偿深度

采用“GB/T8588–2001渔业资源基本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1-11-12

发布,2002-03-01实施)”给出的定义。本标准将补偿深度定义为“水体中光照强度使

植物净生产力降为零的起始深度”。

3.1.16赤潮

采用“GB/T8588–2001渔业资源基本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1-11-12

发布,2002-03-01实施)”给出的定义。本标准将赤潮定义为“水域中某些浮游生物暴

发性繁殖与解体,导致水色改变,水质恶化的现象”。

3.1.17渔业生态系统

采用“GB/T8588–2001渔业资源基本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1-11-12

发布,2002-03-01实施)”给出的“渔业生态系”定义。本标准将渔业生态系统定义为

“水产生物群落与其所在的水域环境相互作用的功能系统”。

14

3.1.18水域生态平衡

采用“GB/T8588–2001渔业资源基本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1-11-12

发布,2002-03-01实施)”给出的定义。本标准将水域生态平衡定义为“水域生态系统

的能量和物质的输入、输出,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3.1.19水域生态效率

采用“GB/T8588–2001渔业资源基本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1-11-12

发布,2002-03-01实施)”给出的定义。本标准将水域生态效率定义为“在水域生态系

统能量传递过程中,后一营养级的年生产量与前一营养级的年生产量的比值”。

3.1.20浮游生物

采用“GB/T8588–2001渔业资源基本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1-11-12

发布,2002-03-01实施)”给出的定义。本标准将浮游生物定义为“游泳能力微弱或无

游泳能力,悬浮于水层中的体型细小的水生生物”。

3.1.21浮游动物

采用“GB/T8588–2001渔业资源基本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1-11-12

发布,2002-03-01实施)”给出的定义。本标准将浮游动物定义为“游泳能力很弱,悬

浮于水层中的体型细小的水生动物”。

3.1.22浮游植物

采用“GB/T8588–2001渔业资源基本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1-11-12

发布,2002-03-01实施)”给出的定义。本标准将浮游植物定义为“悬浮于水层中的体

型细小的水生植物”。

3.1.23水生植物

采用“GB/T8588–2001渔业资源基本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1-11-12

发布,2002-03-01实施)”给出的定义。本标准将水生植物定义为“植株的部分或整体

浸没在水中,能适应水域环境的植物”。

3.1.24饵料生物

采用“GB/T8588–2001渔业资源基本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1-11-12

15

发布,2002-03-01实施)”给出的定义。本标准将饵料生物定义为“可作为水产动物天

然食物的生物”。

3.1.25底栖动物

采用“GB/T8588–2001渔业资源基本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1-11-12

发布,2002-03-01实施)”给出的定义。本标准将底栖动物定义为“栖息于水域底表和

底内的动物”。

3.1.26食鱼动物

采用“GB/T8588–2001渔业资源基本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1-11-12

发布,2002-03-01实施)”给出的定义。本标准将食鱼动物定义为“以鱼类为主要食物

的动物”。

3.1.27掠食性鱼类

采用“GB/T8588–2001渔业资源基本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1-11-12

发布,2002-03-01实施)”给出的定义。本标准将掠食性鱼类定义为“以游泳动物为主

要食物的鱼类”。

3.1.28淡水鱼类

采用“GB/T8588–2001渔业资源基本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1-11-12

发布,2002-03-01实施)”给出的定义。本标准将淡水鱼类定义为“栖息于江河、湖沼

等淡水水域的鱼类”。

3.1.29河口鱼类

采用“GB/T8588–2001渔业资源基本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1-11-12

发布,2002-03-01实施)”给出的定义。本标准将河口鱼类定义为“栖息于河口水域的

鱼类”。

3.1.30海洋鱼类

采用“GB/T8588–2001渔业资源基本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1-11-12

发布,2002-03-01实施)”给出的定义。本标准将海洋鱼类定义为“栖息于海洋水域中

的鱼类”。

16

3.1.30.1浅海鱼类

采用“GB/T8588–2001渔业资源基本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1-11-12

发布,2002-03-01实施)”给出的定义。本标准将浅海鱼类定义为“主要栖息于水深200

m以内的鱼类”。

3.1.30.2上层鱼类

采用“GB/T8588–2001渔业资源基本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1-11-12

发布,2002-03-01实施)”给出的定义。本标准将上层鱼类定义为“栖息于水域表层或

中上层,常有远距离洄游的鱼类”。

3.1.30.3中层鱼类

采用“GB/T8588–2001渔业资源基本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1-11-12

发布,2002-03-01实施)”给出的定义。本标准将中层鱼类定义为“栖息于外海和大洋

水深200m~1000m的鱼类”。

3.1.30.4底层鱼类

采用“GB/T8588–2001渔业资源基本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1-11-12

发布,2002-03-01实施)”给出的定义。本标准将底层鱼类定义为“大部分时间栖息于

水域底层或近底层的鱼类”。

3.1.30.5深海鱼类

采用“GB/T8588–2001渔业资源基本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1-11-12

发布,2002-03-01实施)”给出的定义。本标准将深海鱼类定义为“栖息于大洋水深1000

m以下深海层或深海底带的鱼类”。

3.1.31洄游性鱼类

采用“GB/T8588–2001渔业资源基本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1-11-12

发布,2002-03-01实施)”给出的定义。本标准将洄游性鱼类定义为“由于环境影响、

生理习性要求,形成有周期性、定向性和集群性移动的鱼类”。

3.1.31.1降海性鱼类

采用“GB/T8588–2001渔业资源基本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1-11-12

17

发布,2002-03-01实施)”给出的定义。本标准将降海性鱼类定义为“在淡水水域中生

长,繁殖季节洄游到海洋中产卵繁殖的鱼类”。

3.1.31.2溯河性鱼类

采用“GB/T8588–2001渔业资源基本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1-11-12

发布,2002-03-01实施)”给出的定义。本标准将溯河性鱼类定义为“在海洋水域中生

长,繁殖季节上溯到江河中产卵繁殖的鱼类”。

3.1.32定居性鱼类

采用“GB/T8588–2001渔业资源基本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1-11-12

发布,2002-03-01实施)”给出的定义。本标准将定居性鱼类定义为“终年栖息于繁殖

水域,不因环境变化而移动的鱼类”。

3.1.33岩礁鱼类

采用“GB/T8588–2001渔业资源基本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1-11-12

发布,2002-03-01实施)”给出的定义。本标准将岩礁鱼类定义为“栖息于岩礁区水域

的鱼类”。

3.1.34暖水种

采用“GB/T8588–2001渔业资源基本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1-11-12

发布,2002-03-01实施)”给出的定义。本标准将暖水种定义为“生长、繁殖适温范围

高于20℃,自然分布区月平均水温高于15℃的水产生物”。

3.1.35温水种

采用“GB/T8588–2001渔业资源基本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1-11-12

发布,2002-03-01实施)”给出的定义。本标准将温水种定义为“生长、繁殖适温范围

为4℃~20℃,自然分布区月平均水温为0℃~25℃间的水产生物”。

3.1.36冷水种

采用“GB/T8588–2001渔业资源基本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1-11-12

发布,2002-03-01实施)”给出的定义。本标准将冷水种定义为“生长、繁殖适温范围

低于4℃,自然分布区月平均水温不高于10℃的水产生物”。

18

3.1.37丰度

采用“GB/T8588–2001渔业资源基本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1-11-12

发布,2002-03-01实施)”给出的定义。本标准将丰度定义为“某一水域或生物群落中

某一种类生物个体的数量”。

3.1.38鱼类区系

采用“GB/T8588–2001渔业资源基本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1-11-12

发布,2002-03-01实施)”给出的定义。本标准将鱼类区系定义为“历史上形成的生存

于某水域的一定地理学条件下的所有鱼类种类”。

3.1.39鱼类群落

采用“GB/T8588–2001渔业资源基本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1-11-12

发布,2002-03-01实施)”给出的定义。本标准将鱼类群落定义为“生活在同一水域中

各种鱼类种群松散结合的集合体”。

3.1.40群落结构

采用“GB/T8588–2001渔业资源基本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1-11-12

发布,2002-03-01实施)”给出的“群聚结构”定义。本标准将群落结构定义为“在特

定水域中特定生物集团的种类组成及其聚合特征”。

3.1.41群落演替

采用“GB/T8588–2001渔业资源基本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1-11-12

发布,2002-03-01实施)”给出的定义。本标准将群落演替定义为“一种生物群落类型

被另一种群落类型所替代的过程”。

3.1.42斑块分布

采用“GB/T8588–2001渔业资源基本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1-11-12

发布,2002-03-01实施)”给出的定义。本标准将斑块分布定义为“生物个体在种群或

群落空间分布中的一种间断块状集群分布”。

3.1.43共栖

采用“GB/T8588–2001渔业资源基本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1-11-12

19

发布,2002-03-01实施)”给出的定义。本标准将共栖定义为“两种都能独立生存的生

物以一定的关系生活在一起的生存方式”。

3.1.44寄生

采用“GB/T8588–2001渔业资源基本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1-11-12

发布,2002-03-01实施)”给出的定义。本标准将寄生定义为“一种生物生活于另一种

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其养分,对宿主构成损害的一种生活方式”。

3.1.45生物圈

采用“GB/T8588–2001渔业资源基本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1-11-12

发布,2002-03-01实施)”给出的定义。本标准将生物圈定义为“自然界中生物可以生

存的水、陆地和大气对流圈空间”。

3.1.46生境

采用“GB/T8588–2001渔业资源基本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1-11-12

发布,2002-03-01实施)”给出的定义。本标准将生境定义为“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

所在的具体栖所的生态环境”。

3.2水域生产力

3.2.1水域生产力

采用“GB/T8588–2001渔业资源基本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1-11-12

发布,2002-03-01实施)”给出的定义。本标准将水域生产力定义为“在一定时期内,

某一水域生产各级有机物的能力”。

3.2.1.1初级生产力

采用“GB/T8588–2001渔业资源基本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1-11-12

发布,2002-03-01实施)”给出的定义。本标准将初级生产力定义为“自养生物利用光

能或化学能同化简单无机物,生产有机物的能力”。

3.2.1.2净初级生产力

采用“GB/T8588–2001渔业资源基本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1-11-12

发布,2002-03-01实施)”给出的定义。本标准将净初级生产力定义为“自养生物生产

20

的总有机物减去它们呼吸等维持生命所消耗有机物后剩余的有机物的量”。

3.2.1.3次级生产力

采用“GB/T8588–2001渔业资源基本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1-11-12

发布,2002-03-01实施)”给出的定义。本标准将次级生产力定义为“以自养生物或其

他异养生物为食的动物的生产能力”。

3.2.1.4鱼类生产力

采用“GB/T8588–2001渔业资源基本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1-11-12

发布,2002-03-01实施)”给出的定义。本标准将鱼类生产力定义为“在一定时期、一

定水域内鱼类的生产能力”。

3.2.2饵料基础

采用“GB/T8588–2001渔业资源基本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1-11-12

发布,2002-03-01实施)”给出的定义。本标准将饵料基础定义为“可作为水产动物食

物的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3.2.3营养级

采用“GB/T8588–2001渔业资源基本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1-11-12

发布,2002-03-01实施)”给出的定义。本标准将营养级定义为“在生态系统的食物能

量流通过程中,按水产生物的食物链环节而划分的等级”。

3.2.4食物关系

采用“GB/T8588–2001渔业资源基本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1-11-12

发布,2002-03-01实施)”给出的定义。本标准将食物关系定义为“水产动物之间因食

物而产生的各种条件和联系”。

3.2.5食物链

采用“GB/T8588–2001渔业资源基本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1-11-12

发布,2002-03-01实施)”给出的定义。本标准将食物链定义为“在水域生态系统中,

生物成员间所形成的链状摄食与被摄食的关系”。

3.2.6食物网

21

采用“GB/T8588–2001渔业资源基本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1-11-12

发布,2002-03-01实施)”给出的定义。本标准将食物网定义为“在水域生态系统中,

生物成员间所形成的纵横交错的网状摄食与被摄食的关系”。

3.2.7生产者

采用“GB/T8588–2001渔业资源基本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1-11-12

发布,2002-03-01实施)”给出的定义。本标准将生产者定义为“利用光能和简单无机

物制造有机物的生物”。

3.2.8捕食者

采用“GB/T8588–2001渔业资源基本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1-11-12

发布,2002-03-01实施)”给出的定义。本标准将捕食者定义为“主动捕捉其他动物为

食的动物”。

3.2.9被食者

采用“GB/T8588–2001渔业资源基本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1-11-12

发布,2002-03-01实施)”给出的定义。本标准将被食者定义为“被其他动物捕食的生

物”。

3.2.10消费者

采用“GB/T8588–2001渔业资源基本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1-11-12

发布,2002-03-01实施)”给出的定义。本标准将消费者定义为“靠摄食其他生物或有

机碎屑为生的动物”。

3.2.10.1初级消费者

采用“GB/T8588–2001渔业资源基本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1-11-12

发布,2002-03-01实施)”给出的定义。本标准将初级消费者定义为“以生产者(植物)

为食物的动物”。

3.2.10.2次级消费者

采用“GB/T8588–2001渔业资源基本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1-11-12

发布,2002-03-01实施)”给出的定义。本标准将次级消费者定义为“以初级消费者为

22

食的动物”。

3.2.11生产量

采用“GB/T8588–2001渔业资源基本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1-11-12

发布,2002-03-01实施)”给出的定义。本标准将生产量定义为“生物体在单位时间内

所生产的有机物的量”。

3.2.12水域生物量

采用“GB/T8588–2001渔业资源基本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1-11-12

发布,2002-03-01实施)”给出的定义。本标准将水域生物量定义为“在一定时期内,

某一水域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所有生物的总重量”。

4渔业资源学

4.1资源生物学

4.1.1渔业资源学

采用“GB/T8588–2001渔业资源基本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1-11-12

发布,2002-03-01实施)”给出的定义。《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关于渔业资源学的定义为

“研究可捕种群的自然生活史(繁殖、摄食、生长和洄游),种群数量变动规律、资源

量和可捕量估算,以及渔业资源管理保护措施等内容,从而为渔业的合理生产、渔业资

源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的科学”;《大辞海》关于渔业资源学的定义为“研究渔业资源特

性、分布、洄游,以及在自然环境中和人为作用下数量变动规律的学科,主要包括渔业

资源生物学、渔业资源评估学和渔业资源经济学等”,考虑到基本术语定义的精准性特

征,所以不对原始定义进行修改。渔业资源学研究发展现状及趋势(陈新军等,2022)

关于渔业资源学的英文名词表述为“scienceoffisheryresources”和“fisheriesresource

science”。综合以上关于渔业资源学的定义和说明,本标准将渔业资源学定义为“渔业

资源在自然环境及捕捞作用下的结构、机能、数量变动规律并为渔业生产提供依据的科

学”,修订对应英文名词为“scienceoffisheriesresources”。

4.1.2鱼卵

采用“GB/T8588–2001渔业资源基本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1-11-12

23

发布,2002-03-01实施)”给出的定义。本标准将鱼卵定义为“鱼类的雌性生殖细胞”。

4.1.2.1粘性鱼卵

采用“GB/T8588–2001渔业资源基本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1-11-12

发布,2002-03-01实施)”给出的定义。本标准将粘性鱼卵定义为“表面有粘液或粘附

物,能粘附在水草、石砾、鱼巢等上的鱼卵”。

4.1.2.2沉性鱼卵

采用“GB/T8588–2001渔业资源基本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1-11-12

发布,2002-03-01实施)”给出的定义。本标准将沉性鱼卵定义为“产出后比重大于水

的鱼卵”。

4.1.2.3浮性鱼卵

采用“GB/T8588–2001渔业资源基本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1-11-12

发布,2002-03-01实施)”给出的定义。本标准将浮性鱼卵定义为“产出后卵膜能吸水

膨胀或比重减小,浮于水面或水层中的鱼卵”。

4.1.3鱼类生命周期

采用“GB/T8588–2001渔业资源基本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1-11-12

发布,2002-03-01实施)”给出的定义。本标准将鱼类生命周期定义为“鱼类从受精卵

开始的发育、成长、繁殖直至衰老、死亡的整个生命时期”。

4.1.4卵子发育

采用“GB/T8588–2001渔业资源基本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1-11-12

发布,2002-03-01实施)”给出的定义。本标准将卵子发育定义为“从卵原细胞发育为

成熟卵子的过程”。

4.1.5仔鱼

采用“GB/T8588–2001渔业资源基本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1-11-12

发布,2002-03-01实施)”给出的定义。本标准将仔鱼定义为“从受精卵孵出至奇鳍鳍

条基本形成时的鱼类早期发育个体”。

4.1.5.1前期仔鱼

24

采用“GB/T8588–2001渔业资源基本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1-11-12

发布,2002-03-01实施)”给出的定义。本标准将前期仔鱼定义为“从受精卵孵出至卵

黄基本吸收完毕时的仔鱼”。

4.1.5.2后期仔鱼

采用“GB/T8588–2001渔业资源基本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1-11-12

发布,2002-03-01实施)”给出的定义。本标准将后期仔鱼定义为“从卵黄吸收完,开

始主动摄食到奇鳍鳍条基本形成时的仔鱼”。

4.1.6稚鱼

采用“GB/T8588–2001渔业资源基本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1-11-12

发布,2002-03-01实施)”给出的定义。本标准将稚鱼定义为“从鳍条基本形成到鳞片

开始出现时的鱼类发育个体”。

4.1.7幼鱼

采用“GB/T8588–2001渔业资源基本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1-11-12

发布,2002-03-01实施)”给出的定义。本标准将幼鱼定义为“具有与成鱼相同的形态

特征,但性腺尚未发育成熟的鱼类个体”。

4.1.8成鱼

采用“GB/T8588–2001渔业资源基本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1-11-12

发布,2002-03-01实施)”给出的定义。本标准将成鱼定义为“性腺已经成熟,可以繁

衍后代的鱼类个体”。

4.1.9虾幼体

采用“GB/T8588–2001渔业资源基本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1-11-12

发布,2002-03-01实施)”给出的定义。本标准将虾幼体定义为“虾受精卵孵化后至完

全变态时的发育形体”。

4.1.10蟹幼体

采用“GB/T8588–2001渔业资源基本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1-11-12

发布,2002-03-01实施)”给出的定义。本标准将蟹幼体定义为“蟹受精卵孵化后至完

25

成变态时的发育形体”。

4.1.11年龄鉴定

采用“GB/T8588–2001渔业资源基本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1-11-12

发布,2002-03-01实施)”给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