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一遍过专题18-九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习题_第1页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一遍过专题18-九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习题_第2页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一遍过专题18-九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习题_第3页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一遍过专题18-九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习题_第4页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一遍过专题18-九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8:九下文言文阅读

■臬殂限停

一、(2022贵州黔东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甲、乙两则文言文选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

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

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妇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①子②冠履③而断子之手足,子为④之乎?‘必不为,何故?

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日:’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

争一言⑤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节选自《墨子•贵义》)

【注释】①予:给,送。②子:你。③冠履:鞋子和帽子。④为:愿意。⑤一言:一句话,跳关系到正义

与非正义的一句话。

1.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舍生而取义者万事皆贵于义也

B.故不为苟得也何故

C.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星贵义于其身也

D.人皆有之断子之手足

2.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B•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c.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D.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3.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在引出“舍生而取义”的论点后,运用比喻论证,分别从"所欲""所恶"两方面论述。

B.甲文孟子认为每个人都有"是心",相对于"贤者"来说,普通人容易丧失。

C.乙文论证的中心观点是"万事莫贵于义"。

D.甲、乙两文都是关于"义"与"利"的论述,都阐明了"义"的重要性。

4.将甲、乙两个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②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

二、(2022吉林省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

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

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破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

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

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悔然若神人;余则翁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

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

大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十余者乎?

2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谚曰"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

诸弟总须力图专业。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必尽废他业。但每日习字工夫,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

皆可触悟。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若志在穷经,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见须专看一家

文稿;志在作古文,则须专看一家文集。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亦然,万不可以兼营并鹫,兼营则必一无

所能矣。

(节选自曾国藩《曾国潘家书》)

5.下列表述不正碉的一项是()

A."序”是一种文体,分为书序和赠序。《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书序。

B.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表示已经成人。

C.古代一般称"有才德的人"为"君子","犹幸预君子之列"中的"君子"则指有官位的人。

D."缀公卿之后”"四海亦谬称其氏名"中"缀"和"谬称"皆为谦辞。

6.下而句中加点词语解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从致书以观致:得到B.援疑质理质:询问

C.媵人持汤沃灌汤:菜汤I).右备容臭臭:香气

7.用给【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两处)

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

8.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

9.请从描写角度品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任选其一作答)

(1)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2)四支僵劲不能动。

10.【甲】【乙】两文作者均意在“劝学",他们"劝学”的方式有何不同?

(2)小信未和)

(3)乃敕各持一把茅()

(4)以火攻,战之()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兵疲意沮,计不复生。

14.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一尔势成通率诸军同时俱攻

15.诸将认为"攻备当在初......击之必无利矣",陆逊却认为"掩角此寇,正在今日",陆逊如此判断的依据

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

16.甲、乙两文主要通过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甲文中的曹刿和乙文中的陆逊在指挥作战方面有哪些共同

点?

四、(2022辽宁铁岭葫芦岛中考真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J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

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晏子①聘于吴,吴王曰:"敢问长保威强勿失之道若何?"

晏子对F1:“先民而后身,先施而后诛②.强不暴③弱,贵不凌贱,富不傲蓊。百姓并进④,有司不侵,

民和政平。不以威强退人之君⑤,不以众强兼人之地。其用法为时禁暴,故世不逆其志。其用兵为众屏⑥患,

故民不疾其劳。此长保威强勿失之道也。失此者危矣

吴王忿然作色,不说。

晏子日:”寡君之事毕矣婴无斧僚⑦之罪请辞而行。”遂不复见。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晏子:名婴,春秋末期齐国名相。②施:施恩惠。此指赏赐。诛:指刑罚。③暴:损害。④进:

进用,任用。⑤退人之君:使别人的君主退居己下。⑥屏(bing):排除,消除。⑦锚(zhi):腰斩时所垫

的砧板。斧锚,这里是斩首的意思。

17.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A.乃下令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B.闻寡人之耳者一老河兵闻之(《河中石兽》)

C.故世不逆其志《齐谐者》,志怪者也(《北冥有鱼》)

D.故民不疾其劳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18.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吴王忿然作色,不说。

19.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寡君之事毕矣婴无斧锚之罪请辞而行。

2。.写出【甲】文中齐国大治在国外有所表现的句子。

21.【甲】【乙】两文都是君臣间的言论,齐威王_______体现了他的胸襟和智慧;吴王表面虚心,却并未

接受晏子_____的思想。

6

恒。糠也仿窠

五、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

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英甚

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

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孟子•告子上》)

【乙】

冯立,同州冯翊人也。有武艺略涉书记隐太子建成①引为翊卫军骑将军托以心膂②。建成被诛,其左右多逃

散,立叹曰:"岂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难r于是率兵犯玄武门,苦战久之,杀屯营将军敬君弘。谓其徒曰:

"微以报太子矣。”遂解兵遁于野。俄而来请罪。太宗数之曰:"汝在东宫,潜为间构,阻我骨肉,汝罪一

也。昨日复出兵来战,杀伤我将士,汝罪二也。何以逃死r对日:"出身事主,期之效命,当职之日,无

所顾惮因伏地歙欷③,悲不自胜。太宗慰勉之。立归,谓所亲日:"逢莫大之恩,幸而获济,终当以死奉

答。"

(节选自《旧唐书・忠义传》,有删改)

注释:①建成:即李建成,后追赠太子,谥号为隐。②心膂(1点):心腹骨干。③献:欷(X。灯):哽咽;抽

噎。

22.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此之谓失其本心谓其徒日B.舍生而取义者也岂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难

C.所欲有甚于生者遂解兵遁于野I).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微以报太子矣

23.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3处)

有武艺略涉书记隐太子建成引为翅卫车骑将军托以心膂

2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2)出身事主,期之效命,当职之日,无所顾惮。

25.参考示例,联系语境,品析加点词的妙处。

原句:贤者能勿丧耳。

品析:"耳"解释为"罢了",表示阻止语气,使"贤人不丧失本心”这一结论显得更轻松,强调人人都可

以解本心。

原句:微以报太子矣。

品析:

26.孟子笔下的“贤者"历来被称颂为自强不息者,唐朝的冯立能位列其中吗?请结合【甲】【乙】内容具

体阐述。

六、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秦王谓唐雎日:"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

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

“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日:"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

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睢F1:"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F1:"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日:”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

8

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IS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

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编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四》)

【乙】

齐景公游于海上而乐之,六月不归,令左右曰:"敢有先言归者,致死不赦。"颜烛趋①进谏曰:"君乐治海

上,不乐治国,而六月不归。彼傥②有治国者,君且安得乐此海也?"景公援戟将斫③之。颜烛趋进,抚衣

待之,曰:"君奚不斫也?昔者桀④杀关龙遂⑤,纣⑥杀比干⑦;君之贤,非此二主也;臣之材,亦非此二子

也。君奚不斫?以臣叁⑧此二人者,不亦可乎?”翼公说,遂归。中道闻国人谋不内⑨矣。

(节选自《说苑•正谏》)

【注】①颜烛趋:春秋时齐国人。②傥:倘若、或者。③斫(zhu6):砍。④桀:夏朝末代君王夏桀,相传

是个暴君。⑤关龙逢(Pang):裒桀之臣,因谏止夏桀通夜狂饮而被杀。⑥纣:商朝末代君王商纣王,相传

是个暴君。⑦比干:商代贵族,因屡次劝谏纣王,被剖心而死。⑧叁:这里指排在第三位。⑨内:同"纳、

接纳。不内,意思是不让他回国。

27.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请广于君广:____________

(2)以头抢地尔抢:____________

(R)景公说说:___________

(4)中道闻国人谋不内矣谋:____________

2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甲】【乙】两文中画线的句子。

(1)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2)臣之材,亦非此二子也。

29.【甲】【乙】两文都有完整的情节。请用原文中的词句,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唐雎从容应秦王以"恐吓唐雎,唐睢秦王

秦王假仁假义,无理指责安陵君。

甲】对,断然反驳。以“布衣之怒"震慑秦王。道歉

[齐景公沉迷于海上游玩,命令左右不颜烛趋进谏,景公发怒,并且"K____",但颜烛景公

乙】准劝其回国,否则"点明危害。趋大义凛然,继续劝谏景公。归国

30.【甲】文中的唐雎和【乙】文中的颜烛趋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请根据选文内容,概括两人取得成功的

共同原因。

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日:"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

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日:"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日:"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

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福降于天,与臣而将匹矣。若士必

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编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富弼①见契丹主。契丹主日:"群臣请举兵而南,吾以谓不若遣使求地,求而不获,举兵未晚也。"弼

日:"北朝②与中国通好,则人主专其利,而臣下无获;若用兵,则利归臣下,而人主任其祸。故劝用兵者,

10

皆为身谋耳」契丹主惊曰:"何谓也?"弼曰:"晋高祖③欺天叛君,末帝昏乱,上下离叛,故契丹全师独

克,然壮士健马物故大半。今中国提封万里,精兵百万,法令修明,上下一心,」嘲欲用兵,能保其必胜

乎?就使其胜,所亡士马,群臣当之欤,抑人主当之欤?若通好不绝,岁币尽归人主,群臣之利焉?“契

丹主大悟,首肯者久之。

(节选自《宋史•富弼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富弼:北宋名相,文学家。②[娥:指契丹。③晋高祖:指后晋皇帝石敬塘,在契丹支持下称

帝,后为契丹所灭。

3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2)长跪而谢之曰

(3)则人主专其利

(4)故契丹全师独克

3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夫专诸之刺王僚也首肯者久之

B.挺剑而起而臣下无获

C.皆为身谋耳今为妻妾之奉为之(《鱼我所欲也》)

D.徒以有先生也吾以谓不若遣使求地

3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若通好不绝,岁币尽归人主,群臣何利焉?

34.唐雎和富弼出使强国都受到武力威胁,他们的应对有何异同?请结合原文分析。

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皴裂而不知。至舍,四

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

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烽然若神人;余则缰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

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乙】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①饮酒者游。旬朔②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

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③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④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⑤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⑥

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⑦。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比读《齐史》,见孙搴咤:"我精骑三千,

足敌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勒⑨为若干卷,题日《精骑集》

云。噫!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⑩以此补之。

(秦观《〈精骑集〉序》有删改)

【注释】①滑稽,比喻能言善辩。②旬朔,十天或一个月。③比:近来。④惩艾:惩治,惩戒。⑤曩:从

前。⑥寻绎:推求探索。①省:记。⑧孙搴,人名。⑨勒:此处译为编辑。⑩庶几:或许,差不多。

35.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冬冬烈风(2)以衾拥覆

(3)腰白玉之环(4)故里有强记之力

36.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用"/"划出三处)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3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38.宋濂和秦观在学习方面有何不同?

九、阅读下面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乙)

曹刿论战(节选)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J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

从也「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日:"小大之狱,虽不

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丙)

谢翱传(节选)

宋濂

①谢翱,字皋羽,福之长溪◎人。父钥,著《春秋衍义》《左氏辨证》传于时。翱世②其学,有大节。

会丞相文天祥开府延平③,长揖平门④,署咨事参军.

②及宋亡,天祥被执以死,翱悲不能禁,只影行浙水东。严有子陵台,孤绝千丈。翱挟酒以登,设天

祥主⑤荒亭隅,再拜跪伏。酹⑥毕,号而恸者三,复再拜,悲思不可遏,乃以竹如意击石,竹石俱碎。元

乙未,以肺疾作而死,年四十七。

③赞日:翱一布衣尔,未尝有爵位于朝,徒以被天祥之知,翱不负天祥,肯背国哉?翱盖天下之士也。

(选自《宋濂散文选集》有删节)

【注释】①长溪:福建省霞浦县。②世:继承。③开府延平:在延平地区开设府署。④长揖军门:投拜军

营,文天祥抗元,谢翱曾率乡兵来投,任咨议参军。⑤主:死者的牌位。⑥酹:以酒浇地作祭奠。

39.初三教材中选用了宋濂的另一篇文章《_____》。

4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会丞相文天祥开府延平()

(2)翱一布衣尔()

4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2.下列对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谢翱三次大声痛哭,又再次下痒行礼,悲痛的心情不可遏制.

B.谢翱多次大声痛哭,又再次下拜行礼,悲痛的心情不可遏制。

C.谢翱多次大声痛哭,又拜了两次,悲痛的心情不可遏制。

D.谢翱三次大声痛哭,又拜了两次,悲痛的心情不可遏制。

43.阅读甲诗丙文,谢翱祭拜文天祥亡灵的原因是:_______;阅读乙丙两文,谢翱和曹刿的共同点是:______

(以上两空都用自己的话回答1

44.下列对诗文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甲诗格调悲壮,气贯长虹;丙文叙述、描写、议论相结合,读来感人至深。

B.甲诗直抒胸臆表明诗人的志向;乙文主要运用对匕次口对话形式刻画人物。

C.从乙文和丙文中可以看出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必须依靠百姓,取信于民。

D.从诗文中可见,文天祥、曹刿、谢翱都具有共同的精神品质。

十、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甲文】

14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于是入朝见

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

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

矣。"

【乙文】

苏秦将为从①,北说燕文侯曰:"燕地万二千余里,带甲数十万。民虽不由田作,枣粟之实,足食于民矣。

此所谓天府也。夫安乐无事,不见覆军杀将之忧,无过燕矣。大王知其所以然乎?夫燕之所以不犯寇被兵

警,以赵之为蔽于南也。秦、赵五战,秦再胜而赵三胜。秦、赵相蔽③,而王以全燕制其后,此燕之所以

不犯难也。且夫秦之攻燕也,逾云中、九原,过代、上谷,弥地II道④数千里,虽得燕城,秦计固不能守也。

秦之不能害燕亦明矣。今赵之攻燕也发兴号令不至十日而数十万之众军于东垣矣。度呼沱,涉易水,不至

四五日,距国都矣。故日,秦之攻燕也,战于千里之外;赵之攻燕也,战于百里之内。夫不忧百里之患,

而重千里之外,计无过于此者。是故愿大王与赵从亲,天下为一,则国必无患矣。"燕王曰「今主君幸教

诏之,合从以安燕,敬以国从。"

【注释】①从:合纵之事。②不犯寇被兵者:不遭受战争。③相蔽:互相削弱。④弥地踵道:满地足迹的

道路,形容长途跋涉。

4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王之蔽甚矣:________________

(2)臣之妻私臣:________________

(3)燕地方二千余里:

(4)秦再胜而赵三胜:

46.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此燕之所以不犯难也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B.以赵之为蔽于南也扶苏以数谏故

C.虽得燕城虽千里弗敢易

I).秦之不能害燕亦明矣弗之怠

4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夫不忧百里之患,而重千里之外。

48.从进谏方式看,乙文和《邹忌讽齐王纳谏》都属于__________________进谏,诸葛亮的《出师表》属

于____________________进谏。

讪金林才训炼

十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毅弓弩,持满。天

子先驱至,不得入。矩区曰:"天子耳至r军门都尉日:"将军令日:’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方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

属车骑日:"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

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节选自《周亚夫军细柳》)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

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

鹄Z志哉r

(节选自《陈涉世家》)

4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16

A.军士吏被甲被:同"披",穿着

B.吾欲人劳军劳:慰劳

C.改容式车容:表情

D.若为佣耕若:如果

50.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天子且至县焉置土石

B.天子为动士卒多为用者

C.佣者笑而应曰而伯乐不常有

I).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悉以咨之

51.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

A.陈涉年轻时,曾经雇佣了别人一起耕地,(一次)他停止耕作田填上的地。

B.陈涉年轻时,曾经同别人一道受雇佣耕地,(一次)他停止耕作走到田填上。

C.陈涉年轻时,经历了雇佣别人一起耕地,(一次)他停止耕作走到田填上。

D.陈涉年轻时,经历同别人一道受雇佣拼地,(一次)他停止桃乍田填上的地。

52.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两段选文皆长于记人。甲文重点勾勒出治军严明的“真将军"周亚夫,乙文形象刻画了不甘现状、少有

大志的陈涉。

B.两段选文均以对话展开内容。甲文在天子至营前后的对话中交代了劳军经过,乙文以陈涉与佣者的交流

表现了人物鲜明个性。

C.两段选文写法巧妙。甲文以霸上及棘门军戒备松弛对比凸显细柳军守备森严,乙文用佣者目光短浅鲜明

地衬托出陈涉志向远大。

D.两段选文语言简练。甲文只用"被""锐"等字就展现出细柳军严阵以待之势,乙文仅以“笑”字就写

出佣者对陈涉的宽解安慰。

十二、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

泸,深入不毛。今南方目定,丹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鹫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

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诸葛孔明千载人①,其操心制行②,一出于诚,二十余年之间,君信之,士大夫仰之,夷夏服之,敌

人畏之。玄德临终云:"嗣子不才,君可自取二后主虽庸懦无立,而举国听之而不疑。后主左右奸辟侧佞,

充塞于中,而无一人有心害疾者。魏尽据中州,猛士如林,不敢西向发一矢以临蜀,而公六出征之,使魏

畏蜀如虎。钟会③伐蜀使人至汉川祭其庙禁军士近墓樵采是岂智力策虑所能致哉?

(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有删减)

【注释】①千载人:千年的伟人,②操心制行:思想和行为。③钟会:魏国将领,

5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后甲已足(2)当奖率三军(3)一出于诚

5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广故数言欲亡(《陈涉世家》)

B.今南方已定转转不已(《河中石兽》)

C.亦举国听之而不疑则有去国怀乡(《岳阳楼记》)

D.而无一人有心害疾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爰莲说》)

55.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钟会伐/蜀使人至汉川祭其庙,禁军土近墓樵采/是岂智力策虑所能致哉?

18

B.钟会伐蜀/使人至汉川祭其庙噤军士近墓樵采/是岂智力策虑所能致哉?

C.钟会伐蜀,使人至汉川祭其庙/禁军士近墓/樵采是岂智力策虑所能致哉?

D.钟会伐/蜀使人至汉川祭其庙/禁军士近墓/樵采是岂智力策虑所能致哉?

5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57.诸葛亮为完成先帝托付的"大事”都做了哪些事情?请依据甲、乙两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十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景公与晏子游于少海,登柏寝之台而还望其国曰:"美哉!后世将孰有此?”晏子对曰:"其田成氏乎r

景公曰:"寡人有此国也,而日田成氏有之,何也?"晏子对曰:"夫田成氏甚得齐民。其于民也杀一牛取

一豆肉余以食士。终岁,布帛取二制①焉,余以衣士。君重敛,而田成氏厚施。齐尝大饥,道旁饿死者不

可胜数也,父子相牵而趋田成氏者,不闻不生。故曰:’其田成氏乎r"公法然②出涕曰:"寡人有国而田

成氏有之,今为之奈何?"晏子对曰:"君何患焉?若君欲夺之,则近贤而远不肖,治其烦乱,缓其刑罚,

振贫穷而恤孤寡,行恩惠而给不足,民将归君,则虽有十田成氏,其如君何?"

(节选自《韩非子》,有删改)

[注〕①制:长度单位。②注然:眼泪滴下的样子。

5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还望其国曰

(2)道旁饿死者不可胜数也

(3)君何患焉

(4)则近贤而远不肖

5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于民也还于旧都

B.余以食士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C.今为之奈何愚以为宫中之事

I).则里有十田成氏里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0.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其于民也杀一牛取一豆肉余以食士

6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行恩惠而给不足,民将归君,则虽有十田成氏,其如君何?

62.晏子为什么说齐景公守不住国土?又提出了什么建议?

十四、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日:”有诸侯

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

又北见燕王曰:"先日公子常约两王之交矣。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

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

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

田文曰:"臣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王曰:"大变可得闻乎?"

曰:"秦攻魏,而燕不救魏,魏王所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

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

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J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63.下列对句中加点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王闻之闻:听说

B.寡人愿子之行也愿:愿望

C.燕王尚未许也许:笞应

20

I).王且何利利:好处

6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寡人愿子之行也肉食者谋之(《曹刿论战》)

B.臣效便计于王皆朝于齐(《邹忌讽齐王纳谏》)

C.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鱼我所欲也》)

D.以国之半与秦以君为长者(《唐睢不辱使命》)

65.下列句子,与"此国之利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以告先帝之灵(《出师表》)

B.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醉翁亭记》)

C.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I).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醉翁亭记》)

66.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得知秦国将要攻打魏国的消息,魏王连夜去见孟尝君询问对策。

B.孟尝君认为,如果有其他诸侯国的救援,魏国就可以得到保全。

C.起初,燕王以连续两年收成不好和路途遥远为由婉拒救助魏国。

D.孟尝君提醒燕王,秦王攻占魏国后马上就会组织联军进攻燕国。

67.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

(2)秦攻魏.而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参考答案

1.c

2.C

3.A

4.①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有什么不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