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教育视域下区域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探究_第1页
类型教育视域下区域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探究_第2页
类型教育视域下区域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探究_第3页
类型教育视域下区域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探究_第4页
类型教育视域下区域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探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构建区域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是提高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质量的实然要求,是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必然要求。当前,区域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存在相关主体认识不到位、顶层设计不健全、缺乏系统性保障等问题,导致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推进受阻。基于此,区域高职院校应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通过提高主体认知、更新发展理念,优化顶层设计、健全保障体系,推进实践教学基地的共建共享,落实区域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关键词:类型教育;区域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2019年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2022年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提出,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进一步从法律上界定了职业教育的地位。2022年7月,教育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教社科〔2022〕3号),提出各地教育部门要结合实际,积极建设“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基于职业教育特征鲜明的类型教育建设内在需求,如何推进区域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大思政课”教学工作中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一、类型教育视域下区域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价值意蕴(一)应对“两个大局”的时代课题,承接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使命担当当前,高校思政课改革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个大局”[1]。“两个大局”给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带来全方位的影响,如何应对“两个大局”这一时代课题,是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必须做好的答卷。众多学者认为,“大思政课”要在大课堂中落实[2]。在教学意义上讲,大课堂超出了传统意义的课堂教学,实现了从传统课堂到实践教学、社会实践的贯通。由此出发,高职院校必须建设实践教学基地来承担“大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任务。在当前的环境下,大课堂之“大”非一校之力所能为之,需要多所高职院校联合共建,这既能提高实践教学基地的水平,又能提高“大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成效。基于类型教育的职业教育旨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从而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贡献,而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均需要思政课实践教学进行有效支撑。(二)为持续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赋能增效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我国职业教育提质增效的重要载体,也是推进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重要维度。《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指出,要建设开放共享的专业群课程教学资源和实践教学基地。《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区域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与《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提出的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等内容能够同频共振,同向同行,通过借力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整合多方优质资源,将“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融入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建设过程之中,实现“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区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同步,有效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三)与思政课堂教学有效衔接,提高“大思政课”实践教学质量的实然要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教学基地是实践教学的平台和载体,实践教学缺乏基地则无法落实。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是将“在社会生活中讲思政课”落实落细的关键举措。当前,“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相对滞后是普遍性问题,区域各高职院校应基于职业教育类型,共建规范标准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使之与思政课堂教学有效衔接,进而构建全方位共同发力的育人大课、凝聚社会力量的实践大课,实现对传统教学的突破和超越,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让高职院校学生对思政课真喜欢、真肯定、真信服。二、类型教育视域下区域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现实困境(一)各主体对区域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缺乏深入认识一是区域职业教育主管部门对区域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落实乏力。2022年8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设立了首批453家“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然而,部分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没有认识到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建设有地方职教特色的省级、市级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的重要性,未能及时做出积极的响应,导致在建设规划、资金投入等方面滞后,造成了区域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存在数量不足、功能受限等现实问题。二是部分高职院校缺乏全局观念,未能打破行政壁垒,未能形成共建共享的共识。整体来看,高职院校较少就基地建设进行深入交流、系统协商,大家各自为阵,呈现资源分散、条块分割的状态,使得本该共建的基地因各自为阵而重复建设,各高职院校之间优势未能实现互补,未能打破“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资源不均衡、发展不平衡的局面。三是社会力量缺乏对区域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价值及其责任的深入认知,未能充分参与到基地建设中来。由于长期受“学校教育一元主体”观念影响,相关事业单位,企业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普遍认为承担“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职责仅是学校应尽的义务,参与区域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导致优质社会资源无法有效引入区域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中来,致使区域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在资源的有效整合、协同开发、综合运用上存在诸多短板。(二)区域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缺乏顶层设计区域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它涉及基地的定位、功能、要素、运行机制、实施、评价等一系列问题。目前,上述区域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问题没有得到厘清,致使顶层设计严重滞后于实践推进的需要,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一是实践教学基地配套课程建设滞后。一方面,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的教学多以实践活动形式开展,形式化、表面化较为普遍,实践内容与职业教育类型特点吻合度不高,实践教学内容的安排随机性大,缺乏系统规划、整体建构,未能以课程形态进行科学的建设。另一方面,实践教学还没有国家统编教材,大部分高职院校缺乏应对措施。当前基地的实践教学形式难以与“思政小课堂”统一和衔接,难以通过实践达成巩固拓展知识、进阶提升能力等学习效果。二是实体实践教学基地的资源未能有效整合,实践基地的网络虚拟实践教学平台未能有效共建共享。一方面,当前各校根据属地情况和学校实际,充分挖掘整合、利用本土的教育资源,联合相关部门挂牌建设了一批实体的实践教学基地并投入教学。但总体而言,职业教育特色不鲜明,未能立足产业学院、工业园区等大职教场域拓展创建职业教育特色鲜明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另一方面,虽然一些高职院校投入大量的资源开发了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但也仅限于校内使用,未能进行网络共享,没有实现最大的教育效能。另外,学校未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没有联合相关部门充分挖掘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纪念馆的丰富资源创建网络虚拟实践教学平台,未能打造时时在线的数智化“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三是实践教学基地指导教师队伍结构有待优化,整体素质有待提升。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的创建及运行需要有“大师资”这一“硬核力量”来推动。众多的实践教学基地涉及面广、功能不同、专业性强,需要有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行业专家及能工巧匠等组成“大师资”配合校内思政教师才能办好“大思政课”。然而,当前各高职院校承担实践教学基地教学任务的师资主要是校内原有的思政教师及基地的普通讲解员,无论是结构、数量还是质量,都难以满足“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教学工作的需求。四是基地教学评价体系有待健全。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教学的考核评价以校内思政课教师评价为主,较为单一,未能调动基地“大师资”的其他成员积极参与考评,忽视学生的自评和同学之间的互评,评价体系不健全。同时,当前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以终结性评价为主,主要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调查报告、观(读)后感和心得体会的评价上,没有把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个人素养、情感态度和道德品质等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并作全面考评。(三)区域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的保障力不强,基地的高效运行受到限制当前,区域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存在着制度性障碍,使得整体的运行受到限制。一是区域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机制构建仍不完善。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建设“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过程中仍然是以其自身为绝对主体,缺失有效机制将相关事业单位、企业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调动起来参与其中,尚未实现共建共享协同效应。二是配套的激励及保障制度亟需建立健全。相关激励及保障制度的缺失,导致未能充分调动相关共建主体参与的积极性,现实是高职院校怀抱一腔热忱,其他合作单位反应冷淡,致使高职院校单打独斗,力量单一薄弱,使得资金、资源的保障难以持续稳定,影响了实践教学基地的运行效能。三、类型教育视域下区域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原则(一)协同性原则“大思政课”是全方位协同联动的育人之课[3]。区域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需要充分调动相关事业单位、企业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参与共建共享。共建共享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过程中,高职院校各个部门、机构、人员之间,区域高职院校之间,高职院校与相关共建单位之间,需要进行紧密的协作和配合,才能实现共同目标。因此,协同性原则是共建共享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中必须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二)区域性原则区域性,指一个地方的地理特征、地理优势。共建共享区域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需要坚持区域性原则。一方面,高职院校要立足区域,准确定位,因地制宜,根据院校属地情况和院校实际,充分挖掘整合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职教资源等,进行科学管理和精心经营,才能造就具有较强地方特色和职教特色的品牌基地。另一方面,立足区域,才能使各主体更好地凝聚共建合力,开展共建共享活动,有序形成共建格局,共享成果。(三)适应性原则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强调,要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作用,关键看重视不重视、适应不适应、做得好不好。适应指适合客观条件和需要,是方法论层面的问题。由此可见,职业院校思政课的适应性问题是思政课适应性和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叠加[4]。因此,共建共享区域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需要遵循适应性原则。四、类型教育视域下区域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策略(一)提高主体认知水平,确立共建共享的建设新理念一是各级党委政府要深化对区域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认识,勇于担当作为。各级党委(党组)要把思政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充分发挥自身的领导决策职能和管理调控职能的主导优势,强化顶层设计、突出战略引领,增强以问题为导向的改革共识、攻坚合力,加快构建共建共享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的工作新格局。区域教育职能部门要结合实际,聚集区域高职院校和社会各界力量,充分挖掘区域资源优势,积极建设富有职教特色、数量充足、功能齐全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为区域高职院校办好“大思政课”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区域各高职院校要解放思想,担起主体责任。高职思政课要在立德树人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引领和导向作用,就必须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中实现全链条、全方位参与,实现育人过程的深度介入和有效融合[5]。区域各高职院校要深刻意识到共建共享实践教学基地能够有效整合“大思政课”资源,让“大思政课”资源从碎片化的单一校向多校有序合理流动,进而增强区域“大思政课”教学资源渗透性,打破教学资源不均衡的局面,形成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的“大思政课”资源开发和利用格局,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合作各方的整体功能和集聚发展的综合效应。另外,区域各高职院校要有主体负责意识,主动对接行业企业和社会组织,协商落细落实、建优用好基地。三是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宣传发动,提高他们参与区域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积极性。高职院校要从构建以利益为导向的动力机制入手,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调动企业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吸引社会资本、产业资金投入“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有效地构建起多元主体参与、利益共享的新生态。(二)优化区域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的顶层设计,推动区域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内涵式发展要进一步厘清区域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的定位、功能、要素、运行机制、实施、评价等一系列问题,进一步完善区域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的顶层设计。一是加快推进区域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课程开发。为增强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的课程设置专门化势在必行。同时,要统筹各门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归口到共建共享“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的教学上来,落实学分、教学内容、指导教师和配套经费。在没有国家统编教材的情况下,共建单位组织骨干教师编制“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学生指导手册,确保实践教学依规而行,推动实践教学规范化。同时,根据区域各高职院校所具有的教学资源、专业特色,深入探索创新、精心打造具有区域特色、彰显职教特色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的课程体系。二是“实与虚”一体推进“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的共建共享。一方面,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类型的鲜明特征,高职院校要跳出自己的思政“小天地”,盘活区域的产业园区、龙头企业、各高职院校的产业学院、校外专业实训教学基地等“大职教场域”,共建共享职业教育特色鲜明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另一方面,依托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优势,凝聚相关部门各方的价值共识,有效整合社会力量,充分挖掘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纪念馆等场馆的丰富思政资源,将实体资源和虚拟资源有效整合衔接起来,及时更新,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以便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共建共享网络虚拟实践教学平台,扩大优质资源共享,着力打造时时在线、彰显职教特色的数智化“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三是推进区域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统筹区域高职院校成员单位思政课专任教师的学术专长并科学合理配置到相应的实践教学基地,发挥他们的优势,带动基地的兼职教师把基地建好用活,进而形成基地优质师资联动和师资队伍共建共享,实现优质师资育人价值的“最大公约数”。盘活教师资源,通过建立健全兼职教师制度,实行思政课特聘教授、兼职教师制度,精心选聘一批对基地建设有热情、对基地资源有研究的党政领导、科学家、先进模范、行业翘楚、志愿者作为基地兼职教师,打造一支跨校际、跨行业的实践教学师资团队。将实践教学基地兼职教师的业务能力提升纳入区域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的业务培训体系,有针对性地系统性地对兼职教师进行全面培训,着力于整体提升实践教学基地“大师资”的综合能力。总之,通过以上措施实现实践教学基地教学师资团队一体化建设,精心打造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教师队伍。四是全面推进实践教学基地教学评价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将实践过程的表现和实践成效纳入评价体系。对于学生,以指导教师和其他同学为评教主体,全面考查其实践活动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实践活动中思想境界和活动能力的提升程度、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调研报告质量等,进行量化评分和定性评价。对于教师,以校级教学质量监督部门与学生为评教主体,将教师教学过程的表现和教学最终的效果有机结合起来,对其教学任务量、实践活动指导作用、学生满意度、学生实践成果进行全面评估。(三)群策群力,建立健全区域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的保障机制着力营造制度供给充分、条件保障有力、产教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