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考点05-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期末必考题精准练(原卷版)_第1页
必考点05-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期末必考题精准练(原卷版)_第2页
必考点05-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期末必考题精准练(原卷版)_第3页
必考点05-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期末必考题精准练(原卷版)_第4页
必考点05-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期末必考题精准练(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考点05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题型一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位于湖南雪峰山河谷带的洪江古商城,民居独特,每栋古建筑四面高墙,外围四壁少有窗户,方方正正如同印章,当地人称其为“窨子屋”(下左图),洪江古城是我国千年古商集散中心,古商城发展的早期,街巷(右图)宽高比值维持在0.9左右,而较晚时期缩减为0.4左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古窨子屋每栋四面建有高墙,主要体现的自然环境功能是(

)A.避风 B.排洪 C.采光 D.防盗2.古商城街巷宽高比值发生变化主要是为了(

)A.增强光照强度 B.提高通风效果C.满足交通需求 D.缓解人地矛盾唐中期以后,我国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逐步转移到南方,在此后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江浙地区的经济发达。下图为沪宁杭地区的特色民居景观图及主要城市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该区域多“人家尽枕河”“水巷小桥多”这类特色民居是因为(

)A.此地盛产石材,便于建桥 B.河湖纵横交错,水运便利C.房屋多坐南朝北,防止暴晒 D.文化发达,墙壁多水彩画4.隋唐之后,扬州发展成为我国古代著名商都的区位因素为(

)A.气候 B.农业 C.手工业 D.交通【解题技巧提炼】1.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1)体现人地和谐理念(2)体现当地人们的社会组织形态、精神追求等题型二地域文化对城镇景观的影响海草房是极富地方特色的民居,以厚石砌墙,屋顶用晒干的海草遮盖,最厚处达4米,朝向大海的那一面通常还罩上渔网,用石块等小件重物作坠子垂脚。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建的海草房越来越少,旧的海草房大都转作旅游资源。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海草房最可能分布在(

)A.山东 B.湖北 C.广东 D.云南2.海草房朝向大海的那一面通常还罩上渔网,用石块等小件重物作坠子垂脚。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突显当地人们的生活特色 B.修饰屋顶,使其更加美观C.防止海洋水汽的腐蚀 D.防止大风将房顶上的海草刮跑3.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建海草房越来越少的原因可能有(

)①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

②海水养殖增多,海草产量减少③生活水平提高,外出人口增加

④城镇化水平提高,工厂面积增加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海草房是世界上最具有代表性的生态民居之一:在原始石块或砖石块混合垒起的屋墙上,用经海水长期浸泡后盐分较高的海草层层叠压铺盖,有着高高隆起的屋脊,屋脊上面是质感蓬松、绷着渔网的屋顶,外观古朴厚重,极具地方特色。海草房主要分布在我国胶东半岛的威海、烟台、青岛等地的沿海地带,在威海市荣成市港西镇巍巍村,有600多栋海草房,其中有300年以上历史的海草房约占一半。下图为胶东半岛的海草房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下列有关海草的描述,正确的是(

)A.海草房顶隔热效果差 B.海草柔韧防虫蛀适宜盖房C.海草房顶日晒雨淋易腐烂 D.海草口味清淡适合做饲料5.海草房以“人”形屋顶、厚石砌墙、顶部覆草、紧绷渔网为特色,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人”形屋顶:防晒、防风、排水 B.厚石砌墙:防潮、防浪、恒温C.顶部覆草:排水、保温、透气 D.紧绷渔网:防漏、防风、防鸟【解题技巧提炼】城镇作为一种聚落景观,是人类文化的体现。不同地域的文化、宗教和社会观念等,都会对城镇地域形态和空间结构产生深刻影响。城市建筑景观和格局等往往反映出地域文化对城镇的影响。城市建筑表现原因建筑格局美国城市市中心区摩天大楼高耸入云,四周建筑物错落其间城市发展历史短,移民影响大,经济发展快欧洲城市市中心区一般很少建现代化高楼大厦,高大楼群聚集的情况更为少见城市发展历史悠久,城市格局与主体建筑风格已经形成建筑风格杭州将城市有组织地融入自然环境之中的“山水城市”“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影响北京皇宫建筑群雄踞城市中心,其他重要建筑物则沿城市中轴线排列显示皇权的至高无上华盛顿国会大厦居于高处体现了资产阶级所标榜的民主与法制精神建筑结构中国围墙是中国建筑的主要景观,中国园林讲究含蓄、显而不露、引而不发、忌直求曲、忌宽求窄中国文化具有很强的内向性、封闭性西方美国建筑绝少有围墙,西方园林强调整齐划一、直率敞朗、和盘托出西方文化以外向、开放著称题型一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地域文化是指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利用自然物质,通过长期的生产生活加以创造的结果。下图左是重庆市的过江索道景观图,下图右是江苏昆山周庄的水乡景观图。据此完成问题。1.两图中能体现地域文化的景观是(

)①天然河道②天然植被③过江索道④船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过江索道成为重庆市内交通运输方式之一,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植被 B.气候 C.地形 D.土壤题型二地域文化对城镇景观的影响成都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也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为提升城市国际形象、增强社会经济发展活力,1998年以来成都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并确立了建设全国民办博物馆发展示范城市和博物馆之都的目标。截至2018年底,成都共登记备案博物馆150座,其中国有博物馆48家、民办博物馆102家。值得强调的是,成都民办博物馆数占同期全国民办博物馆总数的11%,国家级民办博物馆占全国国家级民办博物馆总数的42%,是中国博物馆总数和民办博物馆数量最多的城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3.成都能成为我国博物馆之都的先决条件是(

)①国家政策②多样环境③历史底蕴④经济水平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成都博物馆以民办博物馆增加最显著,博物馆类型日渐丰富,这些多样的民办博物馆一般具有(

)A.众多的古迹 B.雄厚的资金 C.便利的交通 D.独特的收藏5.为了使博物馆得到更好的发展,成都的不少博物馆都进行了空间迁移与重组,一批博物馆迁移至洛带古镇、安仁古镇,这种迁移与重组更有利于(

)A.市场与资源的结合 B.经济与政策的结合C.经济与资源的结合 D.市场与政策的结合云南双柏县彝族传统民居土掌房背山面水,全村房屋墙连墙,层叠而上,极具特色。土掌房屋顶用松木原木为梁,上铺木板、松针并用泥土夯实,覆上石板块,最后夯上三合土。图1示意土掌房景观,图2示意云南双柏县气温和降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土掌房自家屋顶成为别家的晒谷场,原因是(

)A.当地晴天多降水少 B.邻里友好和睦的关系C.地形坡度大平地少 D.木材泥土等原料丰富7.结合当地气候特征,推测土掌房屋顶构造的最主要功能是(

)A.避免强光照射 B.夏隔热冬保暖 C.利于纳凉通风 D.防止雨水渗漏京津冀位于华北地区北部,包括河北平原、太行山地和燕山山地等地形单元。传统村落的分布和兴衰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共同影响,下图为2012年京津冀地区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图。据图文完成下面小题。1.该区域传统村落大多分布在(

)A.太行山区 B.渤海沿岸 C.河北平原 D.燕山地区2.现今,河北平原传统村落数量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A.河网密度大 B.地质灾害多 C.农业用地广 D.城市化发展3.为促进传统人居和谐发展,适合在该区域传统村落发展的产业活动是(

)①特色农业②民宿旅游③石料加工④能源产业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一颗印”为中国民间的一种建筑形式,流行于安徽、云南等地。它由正房、耳房(正房两侧的小房子)和入口门墙围合成正方如印的狭窄天井,俗称“一颗印”。“一颗印”建筑外墙多采用厚厚的夯土结构,高墙小窗或无窗,中间有小天井,布局紧凑,空间小巧。下图为典型的“一颗印”民居图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关于“一颗印”民居说法错误的是(

)A.建筑外墙厚厚的夯土结构可以保暖隔热B.耳房向内坡面面积大,主要作用收集雨水C.布局紧凑,反映出当地用地紧张D.高墙小窗或无窗,利于防风和防火防盗5.与安徽山区等地相比,云南的“一颗印”民居往往天井更小,主要是(

)A.纬度更低,太阳高度更大 B.雨水较多,有利于防涝渍C.夏季高温,有利通风散热 D.地势崎岖,建筑用地有限6.昆明市区的“一颗印”古建筑近年来迅速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地质灾害频发 B.城市化的发展C.古建筑自身破旧 D.居住习惯改变二、综合题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西双版纳位于北纬21°10'~22°40',东经99°55'~101°50',处于云南省南部,面积19096平方公里。西双版纳传统民居傣族竹楼属于干栏式建筑,即在木头(或其他材料)之上所建造的房屋,房屋主体远高出地面(如下图)。材料二:兰屿位于台湾岛东南方的外海上,终年高温潮湿,年温差小,年降水量高达3055mm。岛上传统民居主要由三个建筑空间构成:主屋、工作房以及凉台。其中,主屋属于“半穴”结构建筑,以木石材料建造的地下屋:凹下地基的四面墙壁用鹅卵石镶嵌,主屋墙壁、地板、门窗都用木板制成。房屋一般位于地下约2米处,屋顶仅高出地面0.5米左右。房屋顶部的坡面一半高出地面,一半在地面以下。屋顶采用不对称设计,缓坡面多朝向海洋。(1)从地理位置和气象灾害两个方面,指出西双版纳和兰屿的不同点。(2)对比西双版纳竹楼和兰屿传统民居的主屋部分,归纳其建筑特点的异同。(3)根据兰屿当地的地理环境特点,试简析其传统民居主屋部分的设计优点。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贵州省雷山县的王家苗寨,至今依然沿用着数百年前祖先留下的40多个水上粮仓。粮仓建在水塘上,为木质吊脚楼结构,距离水面两米多,粮仓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水塘里的水来自雷公山顶端原始密林,流到王家苗寨形成数十级阶梯的蓄水塘。历史上王家苗寨曾发生过两次大火,均未对水上粮仓造成损失。下图为王家苗寨水上粮仓景观图。(1)简述两次火灾均未对水上粮仓造成损失的原因。(2)说出苗寨水塘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道宁盆地位于湖南西南部永州市境内的一座狭长山间盆地,地处湖南、广东、广西三省区交界处,有近500个古村落密集分布于此。盆地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