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9 诗词赏析(原卷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高频考点专题训练_第1页
考点9 诗词赏析(原卷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高频考点专题训练_第2页
考点9 诗词赏析(原卷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高频考点专题训练_第3页
考点9 诗词赏析(原卷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高频考点专题训练_第4页
考点9 诗词赏析(原卷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高频考点专题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复习高频考点专题训练考点9诗词赏析【课内古诗词】(一)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笔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1.这首诗歌围绕一个“_________”字展开,讲述了一个小伙子________的过程,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_______________。2.简要赏析诗句“求之不得,寤寐思服”的表达效果。3.下面对诗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B.“参差荇菜”一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展现了《诗经》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特色。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既有动作,又展现君子内心中的挣扎,十分生动地展现了思恋之情。D.“寤寐求之”通过君子醒时和睡时的状态,表现求之不得的思恋之苦。(二)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1.《诗经》经常使用比、兴手法,这两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有时会兼用。《关雎》开篇以①______为比、兴的对象,引出②______之情,以此情感总览全诗。2.将《关雎》中的画线句改写成意境优美的现代诗歌或散文片段。3.关关雎鸠画面,使得《关雎》整首诗蕴含着一种美好的和谐之美。阅读下列诗句,选出借助鸟的意象表达美好和谐之美的一项()①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②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③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④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⑤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⑥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A.①②③B.①⑤⑥C②④⑤D.③④⑥4.选出对《关雎》赏析有误的一项()A.诗歌开篇写雎鸠和鸣,既是自然环境的诗意描写,也是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B.“流之”“采之”“芼之”写出了女子左右采摘荇菜时勤劳灵巧的姿态。C.“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写出了男子追求女子没有达到目的时苦闷、焦灼的心情。D.“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表现了窈窕淑女超凡的才艺、脱俗的追求和优雅的品格。(三)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1.诗中女子有什么特点让君子“寤寐思服”?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描写了怎样的场景,表达了什么情感?(四)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蒹葭》选自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下列有关《诗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B.《关雎》所歌颂的是一种感情克制、行为谨慎、以婚姻和谐为目标的爱情;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C.《蒹葭》中,从“白露为霜”中可见诗人是在一个冬天的早晨来到芦苇丛中追寻伊人的。D.《蒹葭》中可望不可及的女子形象也可以理解为一切美好的事物和理想的象征。2.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五)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用明丽而又模糊的意象(蒹葭、白露、河水、伊人)创造了空灵而又深邃的意境,构成了一幅朦胧淡雅的水彩画。B.这首诗描写了“伊人”生活的环境和诗人在不同时间不懈地寻找“伊人”的过程,因此,从诗的内容看本诗是一首叙事诗。C.本诗第一章采取偶句入韵的方式,“苍、霜、方、长、央”,读来朗朗上口,极具韵律美。D.本诗“兴”的特点突出,“兼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2.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点明时间、环境,展现了芦苇苍苍、白露茫茫、寒霜浓重的萧瑟冷落的冬季晨景图,为诗歌创设了一个凄清落寞的意境。B.“为霜”“未晞”“未已”的变换,描绘出朝露成霜而又融为秋水的渐变情状与过程,暗示了时光的流逝,说明追求者寻伊人时间之久。C.“在水之湄”“在水之涘”通过地点的变化,写出了主人公不畏险阻地一再追寻、几度求索,也暗示了“伊人”的踪迹飘忽,难以寻觅。D.诗歌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节奏鲜明,旋律优美,含蓄委婉地抒发了对“伊人”可望不可即的无限情意,充满难言的惆怅和伤感。3.《蒹葭》中巧妙地运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请分析这种手法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唐代】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1.对王勃的这首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别开生面的送别诗,诗人抒写惜别之情,劝慰友人只要存在着真挚的友情,就不必为离别而悲伤。B.这首诗既表达了诗人的豁达情怀,也包含诗人黯然销魂的感伤情调。C.首联中的“望”字是诗人的想象,意思是从蜀州可以于风烟弥漫中望到五津。D.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是全篇的中心所在,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富有哲理。2.简述你对“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诗中蕴含哲理的理解。(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1.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辅”气势宏大;“望”以实写虚,因为从长安实际上是望不见“五津”的,是作者的想像。B.颔联是劝慰朋友的话,意思是说既然离乡“宦游”,离别是常事,不必感伤。C.尾联中的“儿女”指的是男子和女子:我们在分别时不必像他们那样哭哭啼啼。D.在即将分手的路口,我们无需像平常送别的青年男女那样伤心落泪。2.简述你对“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两句诗其中蕴含哲理的理解。(八)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1.最后一句借用的典故在现代汉语中成为了一成语,它是_______________,其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联系全诗看,作者在“欲济无舟楫”一句中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课外古诗词】(一)与夏十二登岳阳楼①(唐)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②,天上接行杯③。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④。【注释】①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②下榻:指留宿处。③行杯:浮杯,流觞。④回:回荡,摆动。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登高临远所见到的辽阔景象。登上岳阳楼,俯瞰下界,洞庭湖一带的自然景色尽收眼底、一览无余。B.颈联中“连”、“接”二字,是夸张之笔,表明在“云间”“下榻”,在“天上”“行杯”,极言岳阳楼之高。C.尾联两句写酣饮之乐,诗人醉后迎风翩翩起舞,习习凉风吹拂着人的衣袖,似有仙人之妙,表达了诗人厌弃官场的隐士情怀。D.此诗没有一句正面直接描写岳阳楼之高,而从观楼周围景物的渺远、开阔、高耸等情状落笔,无处不显出楼高,不露斧凿痕迹,浑然天成。2.请赏析颔联中“引”和“衔”二字的妙处。(二)少年游①柳永参差烟树灞陵桥②,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③。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④。一曲阳关⑤,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⑥。【注释】①少年游:词牌名。②灞陵桥:在长安东(今陕西西安)。古人送客至此,折杨柳枝赠别。也做“灞桥”、“霸桥”。③楚宫腰:以楚腰喻柳。楚灵王好细腰,后人故谓细腰为楚腰。④蘅皋(hénggāo):长满杜蘅的水边陆地。⑤阳关:王维之诗《渭城曲》翻入乐内《阳关三曲》,为古人送别之曲。⑥兰桡(náo):指船。1.下面对本词的理解或赏析正确的是()A.从全词主题看,这是一首怀古伤今的词。词人触景生情,思接百代,使现实的旅思羁愁与历史的兴亡之感交织,把空间的迷茫感与时间的悠远感融为一体。B.从景物描写看,运用多种明亮的颜色和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出灞陵桥风物的沧桑之变。时值霜秋,杨柳已经不堪忍受,况复“几经攀折”,唯有憔悴而已矣!C.从情感表达看,古人咏柳赋别,多状春柳婆娑婀娜之姿,以乐景写哀情,如“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此词也是以乐写哀,借咏柳以离别,加倍突出人间别离的频繁,别恨的深重。D.从感官角度看;“夕阳”句,从听觉角度点明离别之时正值暮春的傍晚,然后转从视觉的角度写离愁,以“阳关曲”和“断肠声”相呼应,烘托出清越苍凉的气氛。2.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三)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杂诗三首(其三)沈佺期(唐)闻道黄龙戍①,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②营。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③。【注】①黄龙戍:即黄龙,唐时东北要塞,在今辽宁开原西北。②汉家:“汉家”的“汉”既指汉族,也指汉朝。这里是以汉代唐,避免直指。③龙城:匈奴名城,秦汉时匈奴祭祀的地方,在今蒙古境内。这里借指敌方要地。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写闺中怨情,并没有流露出明显的反战情绪。B.颔联“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是借月抒怀,这“闺里月”既是思妇的眼中月,又是征人的眼中月,而颈联“今春意”与“昨夜情”更是紧承上联进一步抒写离人相思。C.尾联抒写出了征夫、思妇的愿望。他们希望能有良将出马,克敌致胜,结束他们长期分离的痛苦。D.这首诗构思新颖精巧,特别是中间四句,在“情”、“意”二字上着力,诗中所抒之情与所传之意彼此关联,由情生意,由意足情,势若转圜,极为自然。2.综观全诗,简要概括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战争怎样的态度。(四)阅读唐代李涉的《再宿武关》,回答后面问题。远别秦城万里游,乱山高下出商州。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注释】①再宿武关;再宿,指李涉第二次被贬,再次宿留武关。武关,位于今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东武关河,与函谷关,萧关、大散关成为“秦之四塞”。②湲(yuán):水流声。1.请为末句空白处填上一个合适的词:_______________。2.诗人把高低起伏的商山称作“乱山”意在表达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境。(五)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山中问答①李白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②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注】①此诗作于开元十七年(729年)或十八年(730年)李白在白兆山桃花岩隐居时期。②窅(yǎo)然:指幽深遥远样子。1.“笑”字值得玩味,请从炼字的角度加以分析。2.赏析“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一句。(六)阅读诗歌,完成题目。东坡(宋)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释】东坡:苏轼在贬官黄州时居住与躬耕的地方。荦(luò)确:山多大石的样子。1.阅读诗歌,赏析一二两句。2.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七)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湖①口送友人[唐]李频中流②欲暮见湘烟③,岸苇无穷接楚田④。去雁远冲云梦⑤雪,离人独上洞庭船。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悬。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注】①“湖”,指洞庭湖,诗人在湘江入洞庭湖的渡口送别友人。②中流:江心。③湘烟:雾霭。④楚田:田野。⑤“云梦”是有名的大泽,在洞庭湖以北的湖南、湖北境内。1.请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首联所展现的画面。2.请赏析“离人独上洞庭船”中“独”字的妙处。(八)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各题。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①【唐】柳宗元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②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③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④文身⑤地,犹自音书滞一乡。【注释】①漳汀封连四州:指和作者一样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被贬为漳州刺史韩泰、汀州刺史韩晔、封州刺史陈谏、连州刺史刘禹锡。而作者此时被贬为柳州刺史。②乱飐(zhǎn):吹动。③薜荔:一种蔓生植物,也称木莲。④百越:即百粤,泛指五岭以南的少数民族。⑤文身:身上文刺花绣,古代有些民族有此习俗。1.下列对诗歌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的“大荒”指诗人登上柳州城楼所见到的一片荒野之景。B.颔联描绘了一幅荷花池上惊风吹动而令人惊喜、薜荔墙密雨斜织而惹人怜爱的景象。C.颈联继续写景:群山起伏、树林茂密,遮住了视线;江流绵延,九转千回。D.尾联除了表现关怀好友处境望而不见的惆怅之外,还体现了互通音讯之难。2.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愁思”堪称“诗眼”,直接奠定了全诗的抒情基调。B.“共来”一句,既与“大荒”照应,又统摄题中的“柳州”与“漳、汀、封、连四州”。C.“岭树”、“江流”两句,同写遥望,却一仰一俯,视野各异。D.全诗写景由远及近,细致而准确地渲染了柳州城周边荒凉的景象。(九)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小题。岁暮到家(清)蒋士铨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1.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母亲爱子女的心是无穷无尽的,儿子一回家,母亲就高兴得睡不着,直到第二天天明。B.儿子长时间没有回家,母亲只能把爱与思念寄托在“寒衣”与“家信”上。C.儿子为了不让母亲担忧而向母亲撒谎,之后又承认了错误。D.诗人“愧”是因为这些年漂泊在外,没有尽到儿子照应母亲和安慰母亲的责任,反而连累老母牵挂的愧怍之情。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中一“密”字道出了母亲对儿子的怜爱,一“新”字道出母亲心中对儿子的不尽思念和关怀。B.全诗细腻地刻画了久别回家后母子相见时真挚而复杂的感情。C.尾联中的“风尘”表现了诗人在外漂泊的艰辛与劳累。D.全诗具有深厚历史感和清刚的风格,诗风雄健浑厚。(十)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春日作者:晁冲之(宋)阴阴①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②桃花。注释①阴阴:草木繁盛。②趁:追逐。1.暮春时节草木、小雨、浮萍、河滩、鹅鸭、流水_______等意象勾勒出溪水明净,_______鹅鸭嬉戏,桃花逐水四幅图画2.诗歌第三、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十一)碎砚诗(清)张锦芳已坠同遗甑①,深耕愧寸田。试当初洗日,碎及未焚前。正有文章劫②,甘辞翰墨缘。谁能并投笔,抱璞③得天全。注释:①遗甑:东汉孟敏扛着瓦甑走路,不慎打破,他头也不回继续前行,说:“甑已经破了,看又有什么用呢?”②文章劫:指乾隆时期的文宇狱。③抱璞:保持本色。璞,包含着玉的石头。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句说砚台已打碎了,无论是顾惜它,还是为它伤感,都没有意义了。B.第二句说“我”过去用这方砚写文章,努力取得成就,对它有不舍之情。C.颔联说得到砚就洗净用来试笔,现在幸好碎掉了,免得与作者同遭厄运。D.颈联说写文章已经成了很危险的事,文人们因不用再写文章而非常高兴。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请简要分析。(十二)醉落魄·咏鹰【清】陈维崧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注】①堵:座。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③轩举:意气飞扬。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十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阙题①刘昚虚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注]①阙题:“阙”同“缺”,即缺题。原题在流传过程中遗失,后人在整理诗时以“阙题”为名。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都用景语织成,没有一句直接抒情,然而情韵盈然,意境幽美。B.首联先写了地势的高峻,然后点明了所写景色的季节。C.颈联融情于景,流露出屋子主人在山中一心向学沉静安详。D.这首诗按空间顺序写来,由近及远,从里向外而行,余韵萦绕。2.颔联中的“随”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十四)阅读古诗,完成题目。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