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西师新版必修1地理下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5年西师新版必修1地理下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5年西师新版必修1地理下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5年西师新版必修1地理下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5年西师新版必修1地理下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西师新版必修1地理下册月考试卷391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下图为世界部分区域略图。该岛有“火山岛”;“雾岛”、“冰封的土地”、“冰与火之岛”之称。据此完成下题。

有关该岛屿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地处板块挤压碰撞地。

②纬度较高;冬季气候寒冷。

③组成岛屿的岩石以玄武岩为主。

④地热资源丰富。

⑤受低压气旋影响降水较多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④2、2004年12月26日发生的印度洋海啸造成22.6万人死亡,是世界近二百年死亡人数最多的海啸灾害。海啸发生的原因是A.超级台风过境B.海平面上升C.洋底发生大地震D.海底发生滑坡3、关于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的是()A.太阳辐射B.大气辐射C.大气逆辐射D.地面辐射4、新疆葡萄甲天下,尤其以吐鲁番生产的无核白葡萄,皮薄、肉嫩、多汁、味美、营养丰富,素有“珍珠”美称,其含糖高达20-24%,超过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葡萄,居世界之冠。当地果农为了进一步提高葡萄品质,可采取下列哪种措施()A.夏季使用玻璃温室B.秋季焚烧秸秆C.夏季使用碎石铺在地表D.冬季在地表铺设地膜5、北京时间(东8区)2018年11月2日10:20哈三中期中考试地理学科正式开始,此时美国纽约(西5区)的时间是A.11月1日21:20B.11月2日21∶20C.11月3日21∶20D.11月1日22∶20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地是__________气候;该种气候在__________地区分布最为典型。

(2)乙地是__________气候;气候的特征是___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

(3)丙地气候的特征是_____,该种气候分布面积最广的地区是____;此种气候有利于__的生长,但不利于_____的生长,故英国等国的__________业发达。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获悉,国际小行星中心刚刚发布的新小行星命名公报中,命名了一颗“北京奥运星”。据了解,“北京奥运星”沿着一个椭圆轨道绕日运行,绕太阳一周需要5.3年。图1是“北京奥运星”的示意图。材料二:21世纪以来,人类经历了两次太阳活动的高峰期,在太阳活动高峰期,太阳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随着对太阳活动研究的不断深入,人类目前基本上可以预测太阳活动的周期。图2是太阳黑子周期图。

(1)图1中包括____级天体系统,①②③中体积质量最大的是____

(2)“北京奥运星”位于小行星带,与此相邻的行星②和③分别是____和____

(3)①行星是太阳系中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是____,这种特殊性存在的基本条件是____

(4)太阳风位于太阳大气层的____,图2所示的事物位于太阳大气层的____8、海水的温度。

(1)主要取决于海洋热量的____情况。

(2)热量收入:____是海洋的主要热量来源。

(3)热量支出:海水____消耗热量,是海洋热量支出的主要渠道。9、盐度: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约为____。10、下图为极地俯视图;图中小虚线圆为极圈,大虚线圆为回归线;弧线ACB为晨昏线,且AC段为晨线;C点为晨昏线与极圈的切点,也是晨昏线与120°E经线的交点。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经度信息,可判断这是________极点俯视图。

(2)图示的日期可能是________。

(3)该日太阳直射点的地理位置是________。

(4)该日长沙(28°N)正午太阳高度角为________,C点的昼长为________时。11、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形名称:A是_________,B是__________。

(2)地质构造:A是_________,B是__________。

(3)B处低凹的原因主要是受到风力、流水的_____________作用。12、左图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右图为世界海陆分布图的局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气压带A的名称是________;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

(2)画出C所在风带的风向;右图中常年盛行该风向的地区是________。

(3)常年影响E地区的大气环流是________;该区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

(4)甲;乙两图中表示南半球冬季的是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

(5)D处气候特征是________;因为影响该地区的大气环流是________。

(6)上图中表示D地气候类型的是________。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3、总星系是指除银河系以外的天体系统。(_____)A.正确B.错误14、钱塘江大潮的形成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有关(_____)A.正确B.错误15、在水的三态中,液态水的数量最大。(_____)A.正确B.错误16、石油、煤炭、风能、水能等能源均是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_____)A.正确B.错误17、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稠密,表明水平气压梯度越大,风力越小。(_____)A.正确B.错误18、泥石流发生时应往河谷下游跑,以摆脱泥石流。(_____)A.正确B.错误19、某沿海国距其领海基线200海里范围内,为该国领海(_____)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综合题(共4题,共40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地处青藏髙原和黄土高原交汇地带的和政县是远古时代各种古脊椎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孕育了今天弥足珍贵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群。不同化石群埋藏在不同的地层中。据了解,1000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看到这个消息,某中学地理小组的同学特别感兴趣,决定利用暑假前去实地考察研究一番,在地理老师的指导下,他们给这次考察命了名,并做了大量物质、知识上的准备工作。结合相关材料,他们绘制了一幅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示意图(下图)。

(1)他们应给这次考察命名为:______与地质年代;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2)按成因分类,该地区的地下岩层多属于______岩,判断理由是_______;按地质年代,该区域最老的岩层至少形成于______代。

(3)三叶虫生活时期该地应为______(海洋/陆地)环境,恐龙繁盛时期,该地应为______环境(海洋/陆地),分析发生这种环境变化的可能的原因______。21、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表示的地震波:E是____,F是____;波速较快的是____(填字母代号)。

(2)图中字母表示的不连续面:A是____。

(3)图中圈层:H是____。软流层位于图中的____层(填字母)2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城市混合层是指靠近城市下垫面的一部分大气层。夜晚,郊区由于地面辐射冷却,在近地面形成逆温层。当郊区空气移动到城市上空时,由于城市的热岛效应,使来自郊区的下层空气被加热,靠近地面的逆温层被破坏,从而形成城市混合层,其上部仍维持逆温现象。下图示意城市热岛混合层形成。

(1)据图描述逆温层分布的特点。

(2)简述城市热岛效应对逆温层和城市混合层的作用。

(3)在区域静风条件下,推测一天中城市混合层高度最低的时段;并说明理由。

(4)说明城市混合层高度对城市大气环境的影响。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纳米布(见图)是世界上最古老、干燥的沿海沙漠之一。纳米布沙漠濒临大西洋,沿岸海雾浓重。附近海域布满了各种失事的船只及其它各种残骸,被人们称为“骷髅海岸”。但在海岸附近的浅滩上,却栖息着数以万计披着火红羽毛的火烈鸟,使该地区显得生机盎然。

(1)分析纳米布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

(2)分析纳米比亚沿海浓雾多而不散的原因。

(3)说明“骷髅海岸”形成的原因。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C【分析】【分析】

【详解】

通过经纬度可判断;该岛屿为冰岛,地处板块的张裂地带,纬度高,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冬季温和,火山喷发,岩石以玄武岩为主,地热资源丰富,受低压气旋影响,降水多,③④⑤正确,故选C。

【点睛】2、C【分析】【分析】

【详解】

海啸就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C正确;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产生海啸规模较小,台风多引发风暴潮,排除AD。海平面上升不会引起海啸,B错误。故选C。3、D【分析】【分析】

【详解】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大气中的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而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吸收很少,太阳辐射不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A错误。大气辐射:大气辐射是大气获得热量后,向外辐射能量,并不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B错误。大气逆辐射: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放出红外辐射,也是长波辐射,其大部分辐射向地面,称大气逆辐射,补充地面热量的损失,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不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C错误。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除少部分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被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因此,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D正确。故选D。

【点睛】4、C【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的改造及大气的受热过程。

【详解】

增强葡萄的品质的措施,主要是增大昼夜温差,增加葡萄中糖分的含量,夏季使用碎石铺在地表,增大昼夜温差,C正确;夏季使用玻璃温室,会减小昼夜温差,影响品质,A错误;秋季焚烧秸秆能增强保温效应,减小温差,B错误;冬季不是葡萄的生产季节,D错误。故选C。5、A【分析】【分析】

【详解】

北京时间(东8区)与美国纽约(西5区)相差13小时;根据东加西减原则,当北京时间为2018年11月2日10:20时,美国纽约(西5区)为2018年11月1日21:20时。

【点睛】

计算两地的经度差:(1)如果已知地和所求地同在东经或同在西经,则:经度差=经度大的度数-经度小的度数(2)如果已知地和所求地一个在东经另一个在西经,则:经度差=两地经度相加2.把经度差转化为两地的地方时差,即:地方时差=经度差÷15°/小时;或经度差X4分钟每度(1小时=15度,1度=4分钟)3.计算地方时:根据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西位置关系,加减地方时差,即: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则所求地方时=已知地的地方时+地方时差;如所求地在已知地的西边,则所求地方时=已知地的地方时-地方时差。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6、略

【分析】【详解】

(1)甲地位于35°N-40°N的大陆西岸;是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该种气候在地中海沿岸地区分布最为典型,因而得名。

(2)乙地位于30°N-35°N的大陆东岸;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乙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呈现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3)丙地位于40°N-60°N的大陆西岸;终年受西风带的影响,气候终年温和多雨,该种气候分布面积最广的地区是欧洲西部;此种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但不利于谷物的生长,故英国等国的乳畜业发达。

【点睛】

几种气候:

地中海气候分布于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夏季,在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影响,温和多雨。30°N-35°N的大陆东岸,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形成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呈现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于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全年在西风的控制下,温和多雨。温带季风气候分布于中纬大陆的东岸,该气候的形成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其气候特征是夏季是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解析】地中海地中海沿岸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海陆热力差异终年温和多雨欧洲西部多汁牧草谷物乳畜业7、略

【分析】【分析】

本题以北京奥运星为背景;综合考查天体系统的层次;小行星带位置、行星特殊性的表现与原因、太阳大气层与太阳活动等。属于基础知识类内容,要熟练记忆和应用。

(1)

图中中心天体为太阳;位于太阳系,①②③为行星,构成行星系,故共2级天体系统;①②③分别为地球;火星、木星,木星属于巨型星,是三颗行星中体积质量最大的。

(2)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木星公转轨道之间;故②和③分别是火星、木星。

(3)

①是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这与地球的外部条件和自身条件有关。外部条件是各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轨道安全,太阳光照稳定;自身条件及成因包括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地球体积质量适中,有合适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释放水汽,再加上地表温度适宜,形成有生存必须的液态水。

(4)

太阳风位于太阳大气层的最外层;即日冕层;太阳黑子位于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层。

【点睛】【解析】(1)2③

(2)火星木星。

(3)存在生命各行星各行其是;互不干扰、轨道安全;日地距离适中;温度适宜;地球体积质量适中,有合适呼吸的大气;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有生存必须的液态水。

(4)日冕层光球层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1)收支。

(2)太阳辐射。

(3)蒸发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35‰10、略

【分析】【详解】

(1)本题考查南北半球的判断;旨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明确自转方向是解题的关键。读图,东经度增大的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即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据此可以判断出该图是南半球南极点的俯视图。

(2)本题考查日照图的判读;旨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掌握二分二至日的相关知识。弧线ACB所表示的晨昏圈与极圈相切,为二至日。AC为晨线,说明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故图示日期最有可能是6月22日。

(3)本题考查太阳直射位置的判断;旨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掌握太阳直射点相关知识。该日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AC段为晨线,则C点所在的经线为12时,因此太阳直射点的地理位置是(23°26′N,120°E)。

(4)本题考查该日太阳直射北纬23°26′,则长沙的太阳高度角为90°-|28°-23°26′|=85°26′(85.5°);C点位于南极圈,为极夜现象,昼长为0时。【解析】南6月22日(23°26′N,120°E)85.5°011、略

【分析】【分析】

该题考查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考查学生读图获取地理信息及综合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详解】

(1)读图可知;A为山岭,B为山谷。

(2)通过岩层的弯曲方向可判断地质构造类型;A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B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

(3)背斜谷是外力侵蚀而成的;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疏松破碎,容易被风力;流水侵蚀成谷地。

【点睛】

背斜谷是外力侵蚀而成的,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疏松破碎,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解析】山岭谷地向斜背斜侵蚀12、略

【分析】【详解】

(1)气压带A在赤道附近;是赤道低气压带;受其控制地区,盛行上升气流,形成全年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

(2)图示C是北半球中纬西风带;吹西南风;右图中常年盛行该风向的是大陆西岸40ºN-60ºN间C地区。

(3)E位于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的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形成全年高温少雨的热带沙漠气候。

(4)甲图中赤道低气压带A位于赤道以北的北半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表示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是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的冬季;乙图中赤道低气压带B位于赤道以南的南半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表示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是南半球的夏季,北半球的冬季。

(5)D处是南欧地中海沿岸;是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候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影响温和湿润。

(6)D地是地中海气候;对应的是丙图;甲是热带雨林气候,乙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丁是温带季风气候。

【点睛】

由于地球的公转运动,太阳直射点随季节的变化而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同时引起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春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赤道低气压带以赤道为中心在赤道两侧对称分布;就北半球而言,各气压带、风带位置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解析】赤道低气压带全年高温多雨画图略C副热高压带或信风带热带沙漠气候乙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副高和西风带丙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3、×【分析】【分析】

【详解】

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部分称为总星系;它是由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构成,银河系以外的天体系统是河外星系。此说法错误。

【点睛】14、√【分析】【分析】

【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潮汐是由天体之间的引力产生的,故钱塘江大潮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有关。

【点睛】

钱塘江大潮除了受天体引力影响之外,还受到海湾形状的影响,钱塘江入海口呈喇叭口状向海洋敞开,向陆地推进的潮水在前进过程中受到海湾约束挤压,水位逐渐升高,从而形成罕见的大涌潮。15、√【分析】【分析】

【详解】

地球上的水的三态中;气态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分布次之;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等地区,因此此说法正确。

【点睛】16、√【分析】【分析】

【详解】

石油、煤炭是历史时期生物体固定太阳能;风能是空气流动所产生的动能,是太阳能的一种转化形式;水能是水的落差在重力作用下形成的动能,来自于太阳能。太阳辐射是维持大气和水体运动的动力,题目说法正确。17、×【分析】【分析】

【详解】

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稠密,表明气压梯度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故错误。

【点睛】18、×【分析】【分析】

【详解】

泥石流发生时会沿河谷向下游流动;速度较快,向河谷下游跑,极易被泥石流掩埋。应向沟谷两侧高处跑。故材料说法错误。

【点睛】19、×【分析】【分析】

【详解】

某沿海国距其领海基线12海里范围内;为该国领海,因此表述错误。

【点睛】

领海的基线是指“沿海国官方承认的大比例尺海图所标明的沿岸低潮线”。但是,在海岸极为曲折的地方,或者如果紧接海岸有一系列岛屿,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的划定可采用连接各适当点的直线基线法。直线基线法就是在岸上向外突出的地方和一些接近海岸的岛屿上选一系列的基点,各基点依次相连,各点间的直线就连成沿海岸的折线。四、综合题(共4题,共40分)20、略

【分析】【分析】

本题以我国和政县为材料背景;给出其地球历史发展的过程,主要考查地球历史的相关知识,难度一般,主要考查基础知识和学生从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运用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即可。

(1)

由图文材料信息可知;某中学地理小组的同学此次考察是对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汇地带的和政县1000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进而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所以应该命名为:“古生物化石与地质年代、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2)

常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是沉积岩的典型特征;所以该地区地下岩层多属于沉积岩。按照地质年代,该区域最老的岩层至少形成于古生代,因为三叶虫出现于古生代第一纪——寒武纪,寒武纪常被称为“三叶虫的时代”。

(3)

根据地球演化的历史可知;三叶虫出现在古生代,生长在海洋里,所以当时该地为海洋环境;恐龙繁盛于中生代,生活在陆地上,所以当时该地为陆地环境;读图可知,形成最早的三叶虫化石位置较高,形成较晚的哺乳动物化石位置较低,说明该地地壳经历了抬升运动。

【点睛】【解析】(1)生物化石。

(2)沉积化石广布古生。

(3)海洋陆地气候变化(干、冷),地壳运动(海陆变迁)。21、略

【分析】【分析】

本大题以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为材料;涉及地球内部圈层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素养。

【详解】

(1)读图可知E波的速度较慢;且在地下2900千米处突然消失,是横波;F波的速度较快,且在地下2900千米处波速突然下降,是纵波;结合图中的横坐标可判断出,波速较快的是F。

(2)图中字母A不连续面是位于地壳和地幔之间的莫霍面。

(3)地核分为内核和外核;图中圈层H是内核,D为外核。软流层位于地幔,图中的C层。

【点睛】【解析】横纵F莫霍内核C22、略

【分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及其对城市大气环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

【详解】

(1)在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增的的现象称为逆温,直接读图可以看出,郊区的逆温层较厚,城市的逆温层较薄;逆温层的厚度由郊区向城市中心变薄。

(2)城市气温比郊区高的现象称为城市热岛效应;与郊区气温相比,城市气温越高,热岛效应越强,对来自郊区的冷空气加热作用越显著,对近地面的逆温层破坏越严重,逆温层变得越薄;而逆温层越薄则城市混合层高度越高。

(3)在区域静风的条件下;一天中城市混合层的高度大小可以从气温日变化的角度进行分析。城市的气温日变化主要受大气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的影响,一天中,日出前后气温最低,逆温层的厚度达到最大,而逆温层的厚度达到最大则城市的混合层高度达到最低。所以,在区域静风条件下,推测一天中城市混合层高度最低的时段为日出前后。

(4)混合层高度对于城市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与稀释具有直接的影响。这可以从对流运动的强弱方面进行分析。城市大气的混合层高度越高,对流运动越强,越有利于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与稀释,污染物浓度越低,大气环境质量越好;相反,城市大气的混合层高度越低,对流运动越弱,越不利于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与稀释,污染物浓度越高,大气环境质量越差;二者成正相关。【解析】(1)郊区逆温层厚;城市逆温层薄;由郊区到城市中心逆温层变薄。

(2)城市温度越高;热岛效应越强,对来自郊区的冷空气加热作用越显著;导致近地面的逆温层被破坏,逆温层变薄;城市混合层高度越高。

(3)日出前后。城市的气温日变化主要受大气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的影响;日出前后气温最低,逆温层最厚,城市混合层高度最低。

(4)混合层高度对于城市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与稀释具有直接的影响;城市大气混合层高度越低,对流运动越弱;稀释污染物的空气量就越少,污染物浓度越高,大气环境质量越差,二者成正相关(或城市大气混合层高度越高,稀释污染物的空气量就越多,污染物浓度越低,大气环境质量越好)23、略

【分析】【分析】

考查气候特征的成因及其影响;意在考查学生结合图文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

【详解】

(1)读图;纳米布位于20-28°S的非洲西南部,地处低纬,纬度低气温高,水汽蒸发旺盛,空气干燥;受东南信风带控制,且非洲南部为南非高原,该地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尤其是沿岸地区,东南信风将海水吹离海岸,形成离岸风,使水汽更少,难以成云致雨;太阳直射点北移时,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