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态排渣粉煤气化原料煤评价规范》_第1页
《液态排渣粉煤气化原料煤评价规范》_第2页
《液态排渣粉煤气化原料煤评价规范》_第3页
《液态排渣粉煤气化原料煤评价规范》_第4页
《液态排渣粉煤气化原料煤评价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73.040

D21

14

山西省地方标准

DB14/TXXXX—2023

液态排渣粉煤气化原料煤评价规范

(征求意见稿)

2023-XX-XX发布2023-XX-XX实施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4/TXXX—XXXX

液态排渣粉煤气化原料煤评价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液态排渣粉煤气化原料煤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要求和试验方法及质量检验和验收。

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辖区内以粉煤为原料、采用液态排渣方式进行煤气化生产的原料煤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

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

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11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GB/T212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GB/T213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

GB/T214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

GB/T216煤中磷的测定方法

GB/T219煤灰熔融性的测定方法

GB/T474煤样的制备方法

GB/T475商品煤样人工采取方法

GB/T477煤炭筛分试验方法

GB/T1574煤灰成分分析方法

GB/T2565煤的可磨性指数测定方法

GB/T3058煤中砷的测定方法

GB/T3558煤中氯的测定方法

GB/T4633煤中氟的测定方法

GB/T16659煤中汞的测定方法

GB/T18666商品煤质量抽查和验收方法

GB/T19494.1煤炭机械化采样第1部分:采样方法

GB/T19494.2煤炭机械化采样第2部分:煤样的制备

GB/T25214煤中全硫测定红外光谱法

SN/T3511矿物中汞的测定固体进样直接测汞法通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液态排渣粉煤气化原料煤

以粉煤为原料、采用液态排渣方式进行煤气化生产用原料煤。

1

DB14/TXXX—XXXX

4评价原则

4.1公平公正

评价全过程公开透明,相关方诚实信用,申报材料真实可靠,评价专家遵守回避原则。

4.2程序规范

评价程序统一、完整、规范,评价过程应有第一方、第二方、第三方等代表参与。

注:第一方指原料煤用户,第二方指原料煤供货商或煤炭生产企业,第三方指具有专业检验检测原料煤能力的评价

机构或科研机构。

5评价要求

5.1参与评价的商品煤(或原料煤)应可适用于液态排渣的粉煤气化炉;

5.2原料煤数据来源真实可靠,应以用户与供货方双方合同中约定的数值为准,若双方存在异议,可由

具备专业检验检测原料煤能力的第三方评价机构或科研机构检测出具;

5.3由于目前原料煤中磷含量、砷含量、汞含量对于环境保护的危害未形成共识,按保守性原则,建议

用于液态排渣粉煤气化的原料煤,使用“中磷、低氯、中砷、中汞、低氟”等级以下的煤种;

5.4评价过程应严格按照评价规则进行。

6评价程序

6.1试验方法

6.1.1灰分

煤的灰分测定按照GB/T212执行。

6.1.2全水

煤的全水测定按照GB/T211执行。

6.1.3全硫

煤的全硫测定按照GB/T214、GB/T25214执行。

6.1.4粒度

煤的粒度测定按照GB/T477执行。

6.1.5发热量

煤的发热量测定按照GB/T213执行。

6.1.6哈氏可磨指数

煤的哈氏可磨指数测定按照GB/T2565执行。

6.1.7灰熔点

煤的灰熔点测定按照GB/T219执行。

2

DB14/TXXX—XXXX

6.1.8磷含量

煤的磷含量测定按照GB/T216执行。

6.1.9氯含量

煤的氯含量测定按照GB/T3558执行。

6.1.10砷含量

煤的砷含量测定按照GB/T3058执行。

6.1.11汞含量

煤的汞含量测定按照GB/T16659或SN/T3511执行。

6.1.12氟含量

煤的氟含量测定按照GB/T4633执行。

6.2检测规则

6.2.1组批

在原料煤矿源地不变的情况下,以每天(24小时)原料煤进货量为一批次。

6.2.2煤样的采取和制备

煤样采取按GB/T475或GB/T19494.1规定进行,煤样制备按GB/T474或GB/T19494.2规定开展。

6.2.3质量抽查和验收

产品质量抽查和验收按GB/T18666规定执行。

6.3评价规则

表1液态排渣干粉气化用煤标准评价赋分

序号一级指标赋分二级指标单位赋分

1粒度6~13mm占比%≥6010

2哈氏可磨指数(HGI)≥4010

关键性指标50

3灰熔点℃≤138020

4煤灰粘度5Pa·s~25Pa·s℃>5010

5灰分Ad%8≤Ad≤2520

6经济性指标40全水Md%≤1410

7全硫Sd%≤510

8氯含量Cld%≤0.1005

9氟含量Fdμg/g≤2005

10其他指标10磷含量Pd%≤0.100-

11砷含量Asdμg/g≤20-

12汞含量Hgdμg/g≤0.600-

3

DB14/TXXX—XXXX

d

13发热量Qnet,arJ/g>18836-

原料煤按照本表约定的质量指标值进行赋分分级,其中磷含量、砷含量、汞含量指标作为推荐性指

标,若上述三项中某项超出指标范围,建议不参与本规范内的评价过程;发热量因与灰分相关性大,作

为参考性指标,不参与本规范的评价过程。参与评价过程的指标按照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总得分值为:

Mn=An×(60%+Rn×40%)

9

MMn

n1

注:Mn指第n项指标的加权分值;An指第n项指标赋分值;Rn指根据第n项指标测定值按照该项指标的计算规则

得出的指数,n指各项指标的序号,其排序按照表1中规定的序号执行。

6.3.1粒度指数计算

当60%≤粒度6~13mm占比测定值≤70%,Rn为0.5;

当70%<粒度6~13mm占比测定值≤80%,Rn为0.75;

当粒度6~13mm占比测定值>80%,Rn为1。

6.3.2哈氏可磨指数指数计算

当40≤HGI测定值<50,Rn为0;

当50≤HGI测定值<60,Rn为0.5;

当60≤HGI测定值<70,Rn为0.75;

当HGI测定值≥70,Rn为1。

6.3.3灰熔点指数计算

当原料煤灰熔点测定值≤1250℃,Rn为1;

当原料煤灰熔点测定值>1250℃,采用以下公式

测定值

1380−

Rn=

注:高灰熔点原料煤可通过添加一定量的助熔剂来降低灰1熔30点。

6.3.4煤灰粘度计算

当50℃<煤灰粘度(5Pa·s~25Pa·s)测定值≤75℃,Rn为0.5;

当75℃<煤灰粘度(5Pa·s~25Pa·s)测定值≤100℃,Rn为0.75;

当煤灰粘度(5Pa·s~25Pa·s)测定值>100℃,Rn为1。

6.4.5灰分指数计算

测定值

25−

Rn=

6.4.6全水指数计算17

4

DB14/TXXX—XXXX

当12%<Md测定值≤14%,Rn为0;

当10%<Md测定值≤12%,Rn为0.5;

当8%<Md测定值≤10%,Rn为0.75;

当Md测定值≥8%,Rn为0.75。

6.4.7全硫指数计算

当3<Sd测定值≤5%,Rn为0.5;;

当2%<Sd测定值≤3%,Rn为0.75;

当Sd测定值≤2%,Rn为1。

6.4.8氯含量指数计算

当0.070%<Cld测定值≤0.100%,Rn为0;

当0.035%<Cld测定值≤0.070%,Rn为0.5;

当0.022%<Cld测定值≤0.035%,Rn为0.75;

当Cld测定值≤0.022%,Rn为1。

6.4.9氟含量指数计算

当150μg/g<Fd测定值≤200μg/g,Rn为0.5;

当100μg/g<Fd测定值≤150μg/g,Rn为0.75;

当Fd测定值≤100μg/g,Rn为1。

7评价结果及应用

液态排渣粉煤气化原料煤按表1赋分评价后分为A级、B级、C级和D级四个等级,即评价总分90分以

上为A级、评价总分80分以上为B级、评价总分70分以上为C级、评价总分60分以上为D级,原料煤用户可

根据评价结果,分等级判定原料煤液态排渣粉煤气化炉型的适用性,也能为用户采购原料煤定价提供一

定的参考。

5

DB14/TXXX—XXXX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表A.1液态排渣干粉气化用煤标准评价打分表

序号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价分值计算测定值得分值

当60%≤粒度6~13mm占比测定值≤70%,Rn为0.5;

当70%<粒度6~13mm占比测定值≤80%,Rn为0.75;

粒度

1当粒度6~13mm占比测定值>80%,Rn为1。

(10分)

当40≤HGI测定值<50,Rn为0;

哈氏可磨指当50≤HGI测定值<60,Rn为0.5;

2数当60≤HGI测定值<70,Rn为0.75;

(10分)当HGI测定值≥70,Rn为1。

关键性

当原料煤灰熔点测定值≤1250℃,Rn为1;

指标当原料煤灰熔点测定值>1250℃,采用以下公式

(50分)灰熔点

3

(10分)

当50℃<煤灰粘度(5Pa·s~25Pa·s)测定值≤

煤灰粘度75℃,Rn为0.5;

当75℃<煤灰粘度(5Pa·s~25Pa·s)测定值≤

5Pa·s~

4100℃,Rn为0.75;

25Pa·s当煤灰粘度(5Pa·s~25Pa·s)测定值>100℃,

(10分)Rn为1。

灰分

5

(10分)

经济性

指标当12%<Md测定值≤14%,Rn为0;

(40分)当10%<Md测定值≤12%,Rn为0.5;

全水

6当8%<Md测定值≤10%,Rn为0.75;

(10分)

当Md测定值≥8%,Rn为0.75。

6

DB14/TXXX—XXXX

当3<Sd测定值≤5%,Rn为0.5;;

当2%<Sd测定值≤3%,Rn为0.75;

全硫

7当Sd测定值≤2%,Rn为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