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导论 课件 第二章 中药学_第1页
药学导论 课件 第二章 中药学_第2页
药学导论 课件 第二章 中药学_第3页
药学导论 课件 第二章 中药学_第4页
药学导论 课件 第二章 中药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职高专“十四五”药学类专业系列教材(第3版)药学导论全国高职高专药学类专业“十四五”系列教材(第3版)

第二章中药学目录1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23中药的炮制4中药的性能5中药的应用6中成药的临床应用第一节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一、中药的起源1.中药的起源——药食同源2.逐步形成了最初的药学知识第一节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二、中药学的发展(一)夏商周时期1.《黄帝内经》奠定了我国医学发展的理论基础2.《五十二病方》对炮制、制剂、用法、禁忌等均有记述。(二)秦汉时期《神农本草经》:创“三品分类法”。我国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

本草知识第一次大总结。(三)魏晋南北朝时期1.《本草经集注》本草知识的第二次大总结。首创自然属性分类法。首创“诸病通用药”。2.《雷公炮炙论》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四)隋唐时期《新修本草》: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药典性官修本草。开创图文对照先例。本草知识的第三次大总结第一节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五)宋、金元时期1.《图经本草》我国现存最早的版刻本草图谱2.《证类本草》

本草知识第四次大总结3.设立国家药局4.《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我国第一部药剂学专著。(六)明朝时期《本草纲目》:本草知识第五次大总结(七)清朝时期《本草纲目拾遗》:本草知识第六次大总结第一节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八)民国时期1.中药学讲义

张寿颐的《本草正义》、何廉臣的《实验药物学》、秦伯未的《药物学》、张锡纯的《药物讲义》2.药学辞典类《中国药学大辞典》:近代第一部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型医学辞书。3.学科建设第一节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九)新中国成立后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志》、《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原色中国本草图鉴》、《中国民族药志》、《中华临床中药学》、《中华本草》2.中药开发利用取得较大进展3.中药教育事业振兴第一节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第二节

中药的产地、采收与贮藏一、中药的产地1.道地药材是优质纯真药材的专用名词,它是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2.中药材的生产、品种、产量、质量多有一定的地域性。第二节

中药的产地、采收与贮藏二、中药的采收(一)植物类药材1.全草类多数在植物充分生长、枝叶茂盛的花前期或刚开花时采收。2.叶类常在花蕾将放或正在盛开时采收。3.花、花粉

一般在花正开放时采摘,有的则在含苞欲放时采摘。4.果实和种子类多数于果实成熟后或将成熟时采收。5.根和根茎类多数在早春或深秋采收。6.树皮和根皮类

(1)树皮:通常在春、夏时节植物生长旺盛时剥取。(2)根皮:通常在秋后苗枯,或早春萌发前采收。(二)动物类药材因品种不同,采收各异,具体采收时间应以保证药效及容易获得为原则。(三)矿物类药材矿物类药材全年皆可采收。第二节

中药的产地、采收与贮藏三、中药的贮藏(一)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1.中药成分及性质2.药材的采收和产地加工质量3.饮片炮制的质量4.包装因素5.环境因素6.生物污染7.人为污染8.中药贮存时间过长第二节

中药的产地、采收与贮藏(二)中药的贮藏养护方法1.干燥处理贮藏

晾晒、烘干、微波干燥、远红外干燥等。2.密封贮藏

容器密封贮藏、罩帐密封贮藏、库房密封藏。3.吸潮养护

吸潮剂吸潮养护、机械吸潮养护4.化学药剂养护

硫黄熏蒸养护、低氧低药量养护。5.气调养护

自然降氧、机械降氧和充二氧化碳。6.毒剧药

应使用专柜上锁,指定专人保管。第二节

中药的产地、采收与贮藏炮制方法举例第三节

中药的炮制炒炙煅蒸煮煨炒桃仁麸炒枳壳制马钱子酒黄连醋乳香盐杜仲蜜百部炙淫羊藿煅紫石英血余炭煅石膏熟地黄酒女贞子制远志制川乌制白附子煨木香麦麸煨肉豆蔻燀制霜水飞发酵发芽燀苦杏仁燀桃仁巴豆霜西瓜霜鹿角霜朱砂雄黄珍珠滑石粉六神曲淡豆豉谷芽麦芽稻芽大豆黄卷一、炮制的目的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2.增强药物的疗效。3.改变或缓和药性或功效,使之更能适应病情的需要。4.改变药物归经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5.改变或增强药物的升降浮沉作用趋向。6.纯净药材,改变药物某些性状,便于贮存、调剂和制剂。7.矫臭、矫味,便于服用。第三节

中药的炮制二、常用炮制方法(一)净制

方法:挑选、筛选、风选、水选、剪、切、刮、削、剔除、酶法、剥离、挤压、燀、刷、擦、火燎、烫、撞、碾串。(二)切制

(三)炮炙1.炒(1)清炒:有炒黄、炒焦、炒炭等。(2)加固体辅料炒:麸炒、米炒、土炒、砂炒、蛤粉炒、滑石粉炒第三节

中药的炮制2.炙(1)酒炙法(2)醋炙法(3)盐炙法(4)姜炙法(5)蜜炙法(6)油炙法第三节

中药的炮制

第三节

中药的炮制(四)其他1.燀

2.制霜

(1)去油制霜法(2)渗析制霜法(3)煎煮制霜法(4)升华制霜法3.水飞

4.发酵5.发芽

第三节

中药的炮制第四节

中药的性能中药的性能举例四气寒热温凉

生地黄白芍肉桂附子熟地黄川芎淡豆鼓葛根

五味辛甘酸苦咸

麻黄川芎甘草紫草五味子白芍黄连木通芒硝紫草

趋向升浮沉降

川芎升麻大黄芒硝

归经心经肝经脾经肺经胃经肾经胆经大肠经心包经小肠经膀胱经生地黄百合生地黄龙胆草乌药白芍五味子百合芒硝沙参生地黄乌药川芎茵陈芒硝柏子仁川芎钩藤木通鸭跖草木通乌药一、四气1.概念四气,又称四性,是指药物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性质。2.运用(1)寒凉性药物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症状,主要用于阳证、热证。(2)温热性药物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症状,主要用于阴证、寒证(3)阳热证用寒凉药,阴寒证用温热药,这是临床用药的基本原则。第四节

中药的性能二、五味1.概念五味,是指药物具有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药味。2.应用(1)辛:能散、能行。1)散:发散,可发汗解表,用于治疗表证;2)行:行气、行血,用于气血阻滞证。第四节

中药的性能(2)甘:能补、能和、能缓。1)补:补益,用治虚证;2)和:调和,用于调和诸药;3)缓:缓急止痛,用治拘急疼痛病证。(3)酸:能收、能涩。收:收敛;涩:固涩。用治体虚滑脱证。第四节

中药的性能(4)苦:能燥、能泄、能坚阴。1)燥:燥湿,用于湿证;2)泄:有通泄、降泄、清泄之分。其中通泄用治便秘证;降泄用治气逆证;清泄用治湿热证;3)坚阴:泻火存阴,用于肾阴亏损、相火亢盛之证。(5)咸:能软、能下。1)软:即软坚散结,多用于瘰疬、瘿瘤、痰核、癥瘕病证;2)下:即泻下,用治便秘。第四节

中药的性能三、归经1.概念归经是以脏腑经络理论为指导,对药物功效进行的归纳,体现了药物对机体各部位治疗作用的选择性。2.应用归经指明了药物的作用范围,有助于提高用药的准确性和疗效。四、升降浮沉1.含义

指药物在体内的作用趋向。2.应用同病位,逆病势。第四节

中药的性能五、功效概念功效,又称功能,即药物对机体治疗、保健作用的概括。六、毒性1.概念毒性,指药物对机体的伤害作用。2.应用使用毒性药物应注意:(1)严格依法炮制和配伍;(2)严格控制用药剂量;(3)中病即止,不可久服。第四节

中药的性能一、配伍1.概念配伍,即根据病情需要和药物特点,有选择地将两种以上药物配合应用。2.配伍七情(1)单行

(2)相须(3)相使

(4)相畏

(5)相杀

(6)相恶

(7)相反第五节

中药的应用3.配伍七情的应用(1)相须、相使:因能产生协同作用,增强疗效,要充分利用;(2)相畏、相杀:因能减轻或消除药物原有的毒性或副作用,故临床应用毒性药或烈性药时必须考虑选用;(3)相恶配伍:因能抵消、削弱原有的功效,注意避免;(4)相反配伍:因产生或增强毒副作用,属于配伍禁忌,应禁止使用。第五节

中药的应用二、用法(一)汤剂的煎煮方法1.煎药器具以砂锅、砂罐为佳,忌铁、铜、铝等金属器具。2.煎药用水1)以洁净为原则。2)一般用水量以液面高出饮片约2厘米为宜。3.煎前浸泡

一般药物可浸泡20-30分钟。4.煎煮火候及时间

一般宜先武火后文火。第五节

中药的应用5.特殊煎煮方法(1)先煎:矿物、贝壳、角质类药物,应先煎30分钟左右(2)后下:有效成分易挥发或破坏,或不耐久煎的药物,待他药煎煮将成时投入,煎沸几分钟即可。(3)包煎:药材过轻、过细,或含淀粉、黏液质较多,或有绒毛的药,宜用纱布包裹。(4)另煎:贵重药物,宜另煎取汁,再与其他药物的煎液兑服。(5)烊化:胶类药,宜另行烊化化,再与其他药汁兑服。(6)冲服:入水即化的药及汁液性药物,冲服。6.煎煮次数:每剂中药一般可煎两次。第五节

中药的应用(二)内服方法1.服药时间应根据胃肠的状况、病情需要及药物特性来确定。2.服药次数—般每日一剂,每剂分二服或三服。第五节

中药的应用三、用药剂量1.概念中药的剂量,是指一剂药中,每味药物成人一日的用量;或指在一方剂中,药与药之间的比较分量,即相对剂量。2.用药剂量的确定:需考虑药、方、病、人4个方面(1)病证轻重缓急;(2)药物性能和质地;(3)配伍、剂型和用药目的;(4)病人年龄、性别和体质。第五节

中药的应用四、用药禁忌(一)配伍禁忌1.十八反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1)乌头(川乌、附子、草乌)反半夏、瓜蒌(全瓜蒌、瓜蒌皮、瓜蒌仁、天花粉)、贝母(川贝、浙贝)、白蔹、白及;(2)甘草反海藻、大戟、甘遂、芫花;(3)藜芦反人参、苦参、沙参(南沙参、北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赤芍、白芍)。第五节

中药的应用四、用药禁忌(一)配伍禁忌2.十九畏

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依。第五节

中药的应用四、用药禁忌(一)配伍禁忌2.十九畏注: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

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

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十九畏”的概念,与“配伍”一节中“七情”之一的“相畏”,涵义并不相同。第五节

中药的应用(二)妊娠禁忌1.禁用药

毒性较强、药性猛烈及有堕胎作用的药物。2.慎用药

通经祛瘀,行气破滞、辛热滑利的药物。(三)服药饮食禁忌一般而言,服药期间应忌食生冷、辛辣、油腻、腥膻、有刺激性的食物。第五节

中药的应用一、中成药的常用剂型(一)固体制剂1.散剂2.颗粒剂3.胶囊剂4.丸剂5.滴丸剂6.片剂第六节中成药的临床应用一、中成药的常用剂型(一)固体制剂7.胶剂8.栓剂9.丹剂10.贴膏剂11.涂膜剂第六节中成药的临床应用一、中成药的常用剂型(二)半固体制剂1.煎膏剂2.软膏剂3.凝胶剂第六节中成药的临床应用一、中成药的常用剂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