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_第1页
2024年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_第2页
2024年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_第3页
2024年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_第4页
2024年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年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一、现代文阅读Ⅰ(19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①传统乡村社会转型为现代社会,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现代化必经的历史过程。在文学领域,乡土小说正是乡土中国发生裂变的审美反映。贯串其中的基本问题是现代化对乡土和乡土文学的影响,以及作家在价值和审美两个层面对乡村社会现代转型的回应。②如何认识和叙述乡土中国的“乡土性”,是乡土文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关于“乡土性”,费孝通的解释是乡下人离不开泥土、“黏着在土地上”的不流动性和熟人社会,差序格局和礼俗社会的根源都在于“乡土性”。无论是从社会学还是从文学角度观察,“乡土性”都是在人与土地的关系中呈现的。进入现代以来,家、国、天下及三者的伦常关系都在变化,维持乡村秩序的“礼”作为社会规范失去了原来的有效性和坚固性。“现代性”因而烛照出了“乡土性”的幽暗,现代以来文学中的国民性与“乡土性”密切相关。③尽管“乡土性”和“现代性”不是对应的概念,但“乡土性”是在“现代性”的参照下被阐释的。知识界、文学界对“现代性”的反思通常会带来对“乡土性”的重新认识。中国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自现代以来一直在探寻自身的现代化道路。一方面,它不能自外于世界的现代化历程和经验;另一方面,中国的历史、社会、文化具有独特的脉络和特色,需要走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④可以说,文学为乡土中国的现代化叙事打开了辽阔的空间。⑤从鲁迅的乡土小说开始,乡土就不是一个单向度的、纯粹的范畴;它也不是单单指涉一个确有所指的地点(故乡),而更多代表一种价值。无论是鲁迅笔下的S城,还是萧红笔下的呼兰河,抑或是沈从文念兹在兹的湘西,都是作家在离开故乡之后对乡土的重构。因为有了现代与乡土的时空落差,他们笔下的乡土在超时空的范畴中总是预先就已经凋败的。⑥正是因为置身现代时空又被现代文明所塑造,书写乡土的作家才有了观照乡土的参照物。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中使用了“侨寓文学”概念,所谓“侨寓”即寄身他乡。这个概念一方面指出了现代文学初期作家文化身份的基本属性,另一方面也在叙事学层面确立了整个现代文学时期乡土文学的基本叙事模式,即“离去—归来—再离去”的模式。即便鲁迅之后的乡土小说作家很少直接在小说中套用这种叙事模式,但以空间移动为表征的阶层流动和艰难的主体化过程,还是作为隐形的情结深刻地铭写在新文学作家的文化心理之中。因此,鲁迅开启的乡土小说和塑造的闰土、祥林嫂、阿Q等人物形象在文学的现代化叙事中具有经典意义。⑦在现代作家那里,乡土主要指向两个意义层面:一是附属于整个系统性的启蒙工程,对乡土加以再现的目的在于“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这是在价值判断上对“乡土性”的一种否定;二是以诗化形式实现作家浪漫主义、个人主义的自我确证诉求,乡愁便是对逐渐消失了的“乡土性”及其风物的一种回望和怀恋。其中,第一个层面将乡土视为亟待离去的空间,封闭静止的乡村是愚昧和贫弱的,而在乡土空间之外高悬着一个全新的、充满异质性的价值空间,因而离乡和进城成为乡村与城市结构关系的另一种呈现。从根本上看,这个价值空间是一个迥异于传统价值秩序的现代空间,其在事实层面和价值层面的存在对深陷于传统的、闭塞的乡土空间的作家构成了极大吸引力。乡土的第二个意义层面由第一个层面延伸而来,投身于全新价值空间的作家虽然在理念的意义上接受了现代文化,但却很难在实际生活层面将抽象的价值经验化,于是他们转借浪漫主义的抒情形式来完成主体的自我认同,抵抗现代化的弊端,呈现出一种道德理想主义色彩。⑧此外,左翼作家在这一时期的创作具有特别的意义。在柔石《为奴隶的母亲》中,被侮辱被损害的春宝娘,其悲惨命运凸显出乡村阶级压迫的残酷。叶紫的《丰收》等小说,呈现了20世纪30年代农民命运的悲惨和抗争的悲壮,他塑造的立秋、福生等是乡土文学中颇具典型性的人物形象。左翼作家的乡土文学作品对阶级压迫和阶级反抗主题的呈现,成为解放区文学“革命叙事”的先声。⑨乡土在上述两个意义层面之间不停切换,作家的主体化过程所依托的空间,就是这个无论从哪个层面来看面目均已不再纯粹的乡土。这里的困境是,无论作家的主观意图如何,都无法将乡土从现代化或现代文明的进程中剥离出来。因此,对乡土文化意义的再发现,不能置身于现代化进程之外,汲取、转换都是对乡土的重塑,这从一个方面表现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对“乡土文学”的要求。(摘编自王尧《乡土中国的现代化叙事—从乡土文学到“新乡土文学”》)(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也就是由传统乡村社会转型为现代社会的过程,与世界现代化有共同之处,也有自己独特的脉络和特色。B.在“现代性”的烛照之下,乡土文学对“乡土性”的认识和叙述,既可透视到“乡土性”的幽暗,也对“乡土性”有新的诠释。C.乡土文学作家往往置身于现代时空为现代文明所塑造,时空落差使得他们对乡村的愚昧贫弱和凋败的认识更具深刻性和预先性。D.对“乡土性”的怀恋是现代作家难以在实际生活层面将全新价值理念经验化并完成主体的自我认同而回望乡土世界的情感表现。(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乡村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为文学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推动着乡土小说作家从价值和审美两个层面展开叙事,表达自己的感悟与思考。B.“黏着在土地上”的不流动性和熟人社会,维系了乡土中国伦常关系的稳定和坚固,进入现代以来,维持乡村秩序的“礼”已经不复存在。C.现代文学时期乡土文学形成了“离去—归来—再离去”的基本叙事模式,而城市始终作为现代文明的参照物存在于其与乡村的结构关系中。D.柔石、叶紫等人塑造的典型人物,凸显了乡土文学阶级压迫和反抗的主题,从而使乡土文学具有了不同于“否定”和“诗化”的特别意义。(3)结合文本相关内容,分析下列作品中的“乡土”,其价值取向明显不同于其他三处的一项是A.《蒲柳人家》中的北运河B.《哦,香雪》中的台儿沟C.《阿Q正传》中的未庄D.《边城》中的茶峒(4)对于乡土文学,本文是如何逐步展开论述的?(5)文章结尾画线句揭示了乡土与作家主体化的关系,请以鲁迅及其作品为例,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二、现代文阅读Ⅱ(16分)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文本一:船越走越慢徐则臣跟老鳖约好了,晚上出工,划船进小鬼汊。傍晚时分下起雨。整个行动组都出动了。我们停在可以用望远镜看清小鬼汊入口的隐蔽处,等时间慢慢往黑夜走。雨还在下,天地间都是水声。我们把船上的灯都灭掉,我看见老鳖在黑暗中掏出一只酒壶,拧开盖喝了一口。铁质的酒壶不知从哪里借来的光,温和地闪了一下。半小时后,我们摸黑往小鬼汊靠近。雨下得更大了,小鬼汊里风动芦荡,雨打苇叶,如同千万人在齐声低吼,几声响雷滚进小鬼汊里,也会被风雨声淹没。雨夜的小鬼汊的确比迷宫还凶险。我终于意识到老鳖这样的老把式的价值,他们辨别方向靠的是经验、直觉和本能。老鳖操纵着他的机动船,我们在往想象中的战场逼近。有一阵子绕了很多弯,速度也慢下来。我凑到老鳖耳边喊:“遇到麻烦了吗?我们得快点了。”进来了就得争分夺秒。一旦他们发现了,钻到哪里躲起来,忙活一夜我们也找不到。“跑不动,”老螫也喊,“大伟他妈拽着船。”我不知道该说什么。探照灯的光柱里大雨密集地连成了线,芦苇丛后头黑洞洞的。说实话,那种环境下,你跟我说芦苇荡里藏着十万头妖怪我也信。可知的世界只有光柱这么锥形的一片,我们仿佛被屏蔽在光柱和风雨声里。老鳖左拐、左拐、左拐。他在画圈。“她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是,”老鳖对我喊,“你得让大伟说上媳妇。咱儿子是个瘸子啊。”我对老鳖说:“老哥,我们不会扔下别子不管的。”老鳖开始右拐。满天都是看不见的雨。我们的船头前开路,后面跟着另外一条船,两艘船的旁边,交错跑着三辆摩托艇。偶尔还是会绕圈。柴油机动力像个资深的哮喘病人,突然咳嗽几声就慢下来。我希望快一点,再快一点,越快越好。听见摩托艇的声音之前,先看见一道狂舞的光柱,接着一辆摩托艇从黑暗里冲出来。骑摩托艇的人扭头看了一下我们,弯下腰加了油门冲进黑暗里。因为雨衣的帽子遮住了那人的大半个脸,我们都没看清他的长相。老鳖突然叫起来:“大伟!大伟——”两个兄弟从船两侧冲向前去。在他们摩托艇的灯光下,我看见了那人摩托艇屁股上画着的商标。看不清脸,我也知道那人不是别子。副所长拍了一下我的肩膀,他也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别子失踪一个月零两天了。我一把抓住老鳖的胳膊,大声对他喊:“老哥,别子是个好兄弟!别子好样的!”这个晚上老鳖头一次扭头看我的脸,看了得有三秒钟。然后转向前方,从怀里摸出铁皮酒壶,一手攥着,只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拧开壶盖,咕咚灌了两口。酒壶塞回兜里,船速猛地加快了。现场不必描述了,乒乒乓乓的事。总得有一番打斗,打斗都差不多。真要好好感谢我这帮弟兄,平常训练时的血汗没白流。上了船三下五除二就把三个打手给放倒了。跑得最远的就是骑别子摩托艇的那个。他是个放哨的,所以最先发现我们。看见我们他就去给赌船报信,油门加到了底,离赌船老远就开始喊狼来了狼来了。但那夜里雨实在太大,声音出不去,本该守在船头把风的打手进船舱里了。那人绕着赌船转了两个大圈,一直喊,见船上没反应,干脆一个人先溜了。一个骑摩托艇的兄弟跟在后头就追。这一带地形那小子挺熟悉,但他真是慌了,天又黑,还有兜头的大雨,在芦苇荡里绕来绕去就把自己绕晕了,一头撞到老鳖的船上。老鳖把他的船横在路头。那小子斜着飞上了夜空,然后像颗炮弹一样栽进了水里。等他从水里钻出来,老鳖的手电灯光罩住了他,老鳖大喊:“我儿子呢?”“你儿子?”那小子把一头一脸的淤泥往下抹,“你儿子是谁?”“我儿子别大伟!”“别大伟是谁?”老鳖把船靠近摩托艇,给它熄了火,从水里拖到了船上。他拍着摩托艇的车座厉声说:“他!”“你说的是他啊,”那小子从水里站起来,露出脖子以上部分,“一个多月前,有天晚上他跟踪我到了这里,被哥几个给放倒了。一棍,”他站在黑暗的雨夜里对着自己的后脑勺比画了一下,“就这么一棍。一铁棍。那棍重二十多斤呢。”手电筒的灯光在老鳖手里抖起来,某一个瞬间照亮了他的脸。“你不是那个,老鳖么?”那小子激动地叫起来,“你不是给我们老板送客人的吗?你怎么当了叛徒?你收了钱还吃里扒外!”他喘口气,好像突然醒悟过来,“你儿子竟然是个警察!要知道那狗日的是你儿子——那也不行,不解决他我们都得进去。”“解决了别子,你在里面会待得更久。”提审时,我走到那小子跟前,劈头盖脸先给了他两个耳光,眼泪跟着就下来了。“第一下,”我说,“是为我一个兄弟;第二下,是为我一个老哥。”在小鬼汊里地毯式搜索了两天,终于找到别子。他已经给鱼和鸟和细菌吃得不成样子。下葬时,经老鳖同意,我们把别子的摩托艇也埋进了土里。(《收获》2021年第3期)文本二:在70后作家里,徐则臣对小说故事性的注重,几乎无人能出其右,但即便冠之以鹤顶侦探,他也不会更不想把小说写成侦探类的类型小说。那只是一个壳,他始终掌握着纯文学的“度”,关注着的是故事里的世道人心。(摘编自郊庙《<船越走越慢>:侦探小说外衣下的世道人心》)(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看到别大伟的摩托艇落入他人手中,“我”和副所长立刻明白了事情的真相,老鳖也有了不祥的预感。B.老鳖两次掏出酒壶喝酒都反映了其内在情绪,前者侧重行动前心情平复,后者表现对下面行动的决心。C.“你不是给我们老板送客人的吗?”点出老鳖之前的不法行为,揭示了他行动开始时一直绕圈的原因。D.打耳光时提到的“兄弟”“老哥”指老鳖父子,称谓的错乱表现了“我”极度愤怒状态下的口不择言。(2)关于文本一中多次写到的“雨”的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渲染气氛:交代了“我们”抓赌时阴森、凶险的环境特征,营造了紧张氛围。B.推动情节发展:大雨掩盖了行船及放哨人报信的声音,使围捕行动大获成功。C.塑造人物形象:在兜头大雨中克服困难找到赌船,显示出老鳖驾船经验丰富。D.深化作品主题:大雨进一步深化了警民之间密切合作、亲如鱼水的小说主题。(3)文本一巧借老鳖驾船来揭示他的内心变化,请简要说明。(4)文本一哪些方面体现了文本二中所说的“世道人心”?三、文言文阅读(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除奸(清)管同君子与小人不可以并处君子与小人并处非君子去小人则小人必害君子。然自吾观之,自古及今,小人害君子,如善射者然,发十而中者八九;君子欲去小人,发矢者十,幸而中者一二而已。甚矣!小人之难除,而君子之易见伤也。虽然,此何故也?君子持正,不能如小人之善悦其君;孤立无朋,不能如其多羽翼;临事则听命,无金帛货财赂要人而求辅助;直于言而刚于色,不能诡伪欺诈,宛转以求必胜。是数者,皆不及小人,而小人兼之,此胜负之所以不战而分已。而吾以为犹不止此。天下之事,有道焉,有机焉。非道也,无以得事之正;非机也,无以济事之成。自古君子于小人,平时则疾怒之状见于颜色,若不可与朝夕处。一旦欲攻击,则谋之他人。考其事实,迟濡隐忍,不能遽发。至于起而攻之,又必倡言于朝,细数其罪,若结讼而上,以待听断者。然吁吾谋未成,而彼也预防而为之地者,亦已久矣。若夫小人则不然。彼平日自知不为君子喜,朝夕思虑经营,待君子之攻吾而为之备。一旦决发,则骤如雷霆,疾如风雨,巧乎若逢、羿弯弓射跛挛之童稚。彼君子者何其失机,而小人者何其机之捷也!天下之人,死于病者,十仅三四,而死于医者,十常七八。痈疽,大病也,而未尝遽死也,无扁鹊之技而决而溃之,则其人乃立死。世之小人,其始,意止于患得失,彼既知不为君子所容,则日夜谋为自保之计,而倒行逆施,无所不至。且夫遇小人者,不攻则已,欲攻之,则势当必胜。胜之如何?曰:深警捷速,如小人之所以害君子者,而其术得已。夫深警捷速,在小人害君子,则为奸为邪;而君子用以去小人,则为忠为正。呜呼!去小人者,为身耶?为家耶?为一己之名节耶?为君父之忧、国家之患耶?今夫擒虎豹者,毒弓矢、设阱械以求必获,而人不以为非者,除害故也。进猎者而告之曰:是非仁术,汝其袒裼搏之,猎者死而虎豹之害日深矣。(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君子与小人A不可B以C并处D君子与小人E并处F非君子G去小人H则小人I必害君子。(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济,补益,与《烛之武退秦师》中“朝济而夕设版焉”的“济”意思相同。B.疾,怒,与荀子《劝学》中“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的“疾”意思不同。C.经营,筹划,与杜牧《阿房宫赋》中“韩魏之经营”的“经营”用法不同。D.遇,对待,与司马迁《鸿门宴》中“不如因善遇之”的“遇”意思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正道直行,光明磊落;小人则媚上欺下,广结党羽。正是这诸多的原因,使君子更容易为小人所伤害。B.君子以君子之道向小人发起攻击,就好像打官司一样,而小人则往往早已做好准备,反应迅速,发力精准。C.作者以为,只要出于公心,就可以用“深警捷速”的策略来对待小人,要精于技巧,争取一击必中,免留后患。D.作者以为,清除小人跟擒杀虎豹是一个道理,认为应以仁义之道对待小人的看法是迂腐而不合时宜的。(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是数者,皆不及小人,而小人兼之,此胜负之所以不战而分已。②考其事实,迟濡隐忍,不能遽发。(5)这篇文章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四、古代诗歌阅读(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寄题徐都官新居假山梅尧臣太湖万穴古山骨,共结峰岚势不孤。苔径三层平木末,河流一道接墙隅。已知谷口①多花药,只欠林间落狖鼯②。谁侍巾鞲③此游乐,里中遗老④肯相呼?【注】①谷口:地名,西汉人郑朴曾隐居于此。②狖鼯:狖,长尾猿,此泛指猿猴;鼯,俗称飞鼠,形似蝙蝠。③巾鞲:为古代士人之盛服。④遗老:泛指老者。(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照应诗题,描绘假山的形态,“势不孤”写出假山山势连绵、峰峦重叠之妙。B.颔联以树木衬假山之高,山下流水绕过,假山,绿树、活水融为一体,颇有意趣。C.颈联先用西汉郑朴的典故言假山之幽,再以狖鼯嬉戏之动来衬假山环境之静。D.尾联化用杜甫诗句“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以问结尾,颇具深意。(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五、名篇名句默写(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①《诗经•邶风•静女》中,用“,”两句描写了女子跋涉郊野亲自采来茅草赠予恋人,美好而与众不同。②曹操《短歌行》中,“,”两句仿用《管子》中“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表现了作者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的愿望。③《<论语>十二章》中,孔子阐释君子应勤勉做事而谨慎言谈,并向有道德的人学习以匡正自己的句子是“,”。六、语言文字运用Ⅰ(10分)6.(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是的,就是从那个夜晚开始,肥就进入了奇妙的游荡。午夜星空明亮,没有月亮也没有云彩。严寒没有使她畏缩,令她大口地吸气。在从门口到街西碾盘那么短短一段路上,她竟觉得病全好了。万籁俱寂,微风拂面。干草叶儿在光秃秃的街面上。一个大刺猬急急走来,她用脚一碰,它就球了。一切烦恼都忘记了。走到碾盘跟前,一只花猫从碾砣上起来,倏忽不见。坐在上面,四周黑暗里都是活动的东西;(甲)小虫跑,小鸟扑棱,还有什么在呼呼喘气?(乙)这个活着的夜晚,只有人才是睡着的。难忘的九月啊,让人流泪流汗的九月啊,我的亲如爹娘的九月啊。肥一闭眼就能嗅到秋野的气息。那些伴着瓜菱茂长的心事,沉甸甸地盖在泥土上。秋天里谁高兴得一声连一声说起了数来宝?谁发出了一阵又一阵哀号?肥至今记得那匹小红马,记得矮壮憨人遭到不幸的那个下午……那时大家正在歇息,一匹小红马不知怎么跑到田里来——(丙)它在这个温暖的季节里又吃奶又吃豆棵,肥肥胖胖、(丁)毛色油亮。不少目光在它身上,看它在阳光下炫耀。这个小村庄的夜晚哪,有无数费解的东西。它们不管你知道不知道,都在那儿放着,扔着,蒙着一层厚厚的夜色……(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反而滚动跳倾注B.反而滑动弹投注C.而且滑动弹倾注D.而且滚动跳投注(2)文中四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甲处的分号B.乙处的问号C.丙处破折号D.丁处的顿号(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相关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七、语言文字运用Ⅱ(10分)7.(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在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航天员——这些穿行于星辰大海的勇者,担当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必须A,在拥有超凡的体能、心理素质和航天技能之后,才能应对太空探索中的各种挑战,以最好的状态飞向浩瀚的宇宙。①中国的航天员队伍同样经历了这样的选拔和训练过程。②2003年,第一位中国航天史上叩响宇宙之门的航天员杨利伟进入太空,③开启了中国载人航天的新篇章。④截止目前,一共有18位中国航天员成功逐梦九天。⑤尽管有各种生命保障系统,⑥但面对太空这个高真空、高辐射、高温差的环境,⑦需要航天员做很多训练才能适应,⑧同时还要学习大量的太空知识。另外,航天员“上天”,B。飞行乘组是根据每次飞行任务的特点需求,结合航天员队伍选拔训练实际情况,按照“新老搭配”等原则进行多方面的统筹评价后最终确定的。在此之前,因为任务间隔时间长,有些航天员需要数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执行任务。他们用漫长的等待诠释着对航天事业的坚守与热忱。(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文中第二段的文字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八、写作(60分)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在高速发展的科技时代,我们享受着前所未有的便利,高铁、网购、移动支付、共享单车……大大方便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应该说,科技的每一次飞跃都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结构;与此同时,科技的双刃剑效应也日益凸显。如何理性看待科技的利与弊,如何在科技浪潮中保持着人类的主体性和价值观,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年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Ⅰ(19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①传统乡村社会转型为现代社会,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现代化必经的历史过程。在文学领域,乡土小说正是乡土中国发生裂变的审美反映。贯串其中的基本问题是现代化对乡土和乡土文学的影响,以及作家在价值和审美两个层面对乡村社会现代转型的回应。②如何认识和叙述乡土中国的“乡土性”,是乡土文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关于“乡土性”,费孝通的解释是乡下人离不开泥土、“黏着在土地上”的不流动性和熟人社会,差序格局和礼俗社会的根源都在于“乡土性”。无论是从社会学还是从文学角度观察,“乡土性”都是在人与土地的关系中呈现的。进入现代以来,家、国、天下及三者的伦常关系都在变化,维持乡村秩序的“礼”作为社会规范失去了原来的有效性和坚固性。“现代性”因而烛照出了“乡土性”的幽暗,现代以来文学中的国民性与“乡土性”密切相关。③尽管“乡土性”和“现代性”不是对应的概念,但“乡土性”是在“现代性”的参照下被阐释的。知识界、文学界对“现代性”的反思通常会带来对“乡土性”的重新认识。中国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自现代以来一直在探寻自身的现代化道路。一方面,它不能自外于世界的现代化历程和经验;另一方面,中国的历史、社会、文化具有独特的脉络和特色,需要走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④可以说,文学为乡土中国的现代化叙事打开了辽阔的空间。⑤从鲁迅的乡土小说开始,乡土就不是一个单向度的、纯粹的范畴;它也不是单单指涉一个确有所指的地点(故乡),而更多代表一种价值。无论是鲁迅笔下的S城,还是萧红笔下的呼兰河,抑或是沈从文念兹在兹的湘西,都是作家在离开故乡之后对乡土的重构。因为有了现代与乡土的时空落差,他们笔下的乡土在超时空的范畴中总是预先就已经凋败的。⑥正是因为置身现代时空又被现代文明所塑造,书写乡土的作家才有了观照乡土的参照物。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中使用了“侨寓文学”概念,所谓“侨寓”即寄身他乡。这个概念一方面指出了现代文学初期作家文化身份的基本属性,另一方面也在叙事学层面确立了整个现代文学时期乡土文学的基本叙事模式,即“离去—归来—再离去”的模式。即便鲁迅之后的乡土小说作家很少直接在小说中套用这种叙事模式,但以空间移动为表征的阶层流动和艰难的主体化过程,还是作为隐形的情结深刻地铭写在新文学作家的文化心理之中。因此,鲁迅开启的乡土小说和塑造的闰土、祥林嫂、阿Q等人物形象在文学的现代化叙事中具有经典意义。⑦在现代作家那里,乡土主要指向两个意义层面:一是附属于整个系统性的启蒙工程,对乡土加以再现的目的在于“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这是在价值判断上对“乡土性”的一种否定;二是以诗化形式实现作家浪漫主义、个人主义的自我确证诉求,乡愁便是对逐渐消失了的“乡土性”及其风物的一种回望和怀恋。其中,第一个层面将乡土视为亟待离去的空间,封闭静止的乡村是愚昧和贫弱的,而在乡土空间之外高悬着一个全新的、充满异质性的价值空间,因而离乡和进城成为乡村与城市结构关系的另一种呈现。从根本上看,这个价值空间是一个迥异于传统价值秩序的现代空间,其在事实层面和价值层面的存在对深陷于传统的、闭塞的乡土空间的作家构成了极大吸引力。乡土的第二个意义层面由第一个层面延伸而来,投身于全新价值空间的作家虽然在理念的意义上接受了现代文化,但却很难在实际生活层面将抽象的价值经验化,于是他们转借浪漫主义的抒情形式来完成主体的自我认同,抵抗现代化的弊端,呈现出一种道德理想主义色彩。⑧此外,左翼作家在这一时期的创作具有特别的意义。在柔石《为奴隶的母亲》中,被侮辱被损害的春宝娘,其悲惨命运凸显出乡村阶级压迫的残酷。叶紫的《丰收》等小说,呈现了20世纪30年代农民命运的悲惨和抗争的悲壮,他塑造的立秋、福生等是乡土文学中颇具典型性的人物形象。左翼作家的乡土文学作品对阶级压迫和阶级反抗主题的呈现,成为解放区文学“革命叙事”的先声。⑨乡土在上述两个意义层面之间不停切换,作家的主体化过程所依托的空间,就是这个无论从哪个层面来看面目均已不再纯粹的乡土。这里的困境是,无论作家的主观意图如何,都无法将乡土从现代化或现代文明的进程中剥离出来。因此,对乡土文化意义的再发现,不能置身于现代化进程之外,汲取、转换都是对乡土的重塑,这从一个方面表现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对“乡土文学”的要求。(摘编自王尧《乡土中国的现代化叙事—从乡土文学到“新乡土文学”》)(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也就是由传统乡村社会转型为现代社会的过程,与世界现代化有共同之处,也有自己独特的脉络和特色。B.在“现代性”的烛照之下,乡土文学对“乡土性”的认识和叙述,既可透视到“乡土性”的幽暗,也对“乡土性”有新的诠释。C.乡土文学作家往往置身于现代时空为现代文明所塑造,时空落差使得他们对乡村的愚昧贫弱和凋败的认识更具深刻性和预先性。D.对“乡土性”的怀恋是现代作家难以在实际生活层面将全新价值理念经验化并完成主体的自我认同而回望乡土世界的情感表现。(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A.乡村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为文学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推动着乡土小说作家从价值和审美两个层面展开叙事,表达自己的感悟与思考。B.“黏着在土地上”的不流动性和熟人社会,维系了乡土中国伦常关系的稳定和坚固,进入现代以来,维持乡村秩序的“礼”已经不复存在。C.现代文学时期乡土文学形成了“离去—归来—再离去”的基本叙事模式,而城市始终作为现代文明的参照物存在于其与乡村的结构关系中。D.柔石、叶紫等人塑造的典型人物,凸显了乡土文学阶级压迫和反抗的主题,从而使乡土文学具有了不同于“否定”和“诗化”的特别意义。(3)结合文本相关内容,分析下列作品中的“乡土”,其价值取向明显不同于其他三处的一项是CA.《蒲柳人家》中的北运河B.《哦,香雪》中的台儿沟C.《阿Q正传》中的未庄D.《边城》中的茶峒(4)对于乡土文学,本文是如何逐步展开论述的?(5)文章结尾画线句揭示了乡土与作家主体化的关系,请以鲁迅及其作品为例,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解答】(1)C.“时空落差使得他们对乡村的愚昧贫弱和凋败的认识更具深刻性和预先性”错,根据“因为有了现代与乡土的时空落差,他们笔下的乡土在超时空的范畴中总是预先就已经凋败的”可知,时空的落差只是使他们对乡村的凋败的认识更具预先性,而他们对乡村的愚昧贫弱和凋败的认识更具深刻性无从谈起,无中生有。故选:C。(2)B.“维持乡村秩序的‘礼’已经不复存在”错,根据“维持乡村秩序的‘礼’作为社会规范失去了原来的有效性和坚固性”可知,“礼”只是失去了原来的有效性和坚固性,并没有不复存在。故选:B。(3)A.在《蒲柳人家》中的北运河。以望日莲的命运变化为主线,通过对望日莲周围众多普通人物的刻画,对人情美的挖掘,表现蕴藏在劳动人民身上美好的情操、乐观主义情怀,不屈的斗争精神。最显著的特色莫过于浓郁的充流在字里行间的乡土气息。作者以诗化形式表现了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B.在《哦,香雪》中的台儿沟。作者极力在“一分钟”里开掘,细致入微地描写了香雪等一群乡村少女的心理活动,表达了姑娘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以及摆脱山村封闭落后贫穷的迫切心情,同时表现了山里姑娘的自爱自尊和她们纯美的心灵。作者坚守着诗意化的美学理想,使得他对其笔下的乡土中国的某些区域一方面深情地眷恋和咏唱,歌唱闭塞、贫瘠、落后的环境中的诗意,尤其是洋溢在其中的人性美和人情美。C.在《阿Q正传》中的未庄。鲁迅表达了对封建社会中精神奴役的批判,通过《阿Q正传》的内容可知,鲁迅深入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精神奴役和“精神胜利法”的普遍存在。未庄所体现的文化价值,主要在于对封建文化下人们精神状态的揭露相批判。D.在《边城》中的茶峒。作者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作者极力讴歌传统文化中保留至今的美德。ABD三项中的“乡土”体现的是第七段中据说的“乡愁便是对逐渐消失了的‘乡土性’及其风物的一种回望和怀恋”;C项中的“乡土”体现的是第七段中据说的“在价值判断上对‘乡土性’的一种否定”。故选:C。(4)文章从传统乡村社会向现化社会的转型这一大背景出发,引出乡土小说作为这种社会变革的审美反映的重要性。这不仅为乡土小说在文学领域中的位置提供了依据也为其后续的论述奠定了基础。文章接着通过引用费孝通关于“乡土性”的解释,对“乡土性”的含义进行了深入探讨。这里主要从人与土地的关系、乡村社会的秩序以及文学中的国民性等方面展开。此外,文章通过对鲁迅、萧红、沈从文等作家笔下的乡土进行解读进一步阐述了乡土文学的核心问题,即如何认识和叙述乡土中国的“乡土性”。然后,文章转向现代作家对“乡土“的两种价值和市美取向:一是对乡土的“否定”。认为封闭的乡村是愚昧和贫弱的,需要离去或改造;二是对逐渐消失的“乡土性”及其风物的“怀恋”,表现为一种乡愁和对传统的回望。这两种看似矛盾的价值取向其实都是现代作家对乡村与现代城市之间关系的不同处理方式和审美表达。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分析了乡土在上述两个意义层面之间的切换,以及这种切换如何影响作家的主体化过程和创作,且无论作家的主观意图如何,都无法将乡土从现代化或现代文明的进程中剥离出来。这也意味着对乡土的认知和叙述始终是处在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中的。最后,文章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对“乡土文学“的要求,强调了乡土文学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性,同时也为其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文章的论述过程层层递进,逻辑清晰。从大的社会背景到具体的文学作品。再到现代作家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表达,最后到乡土文学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角色和未来发展方向,形成了一个完整、有机的论述体系。(5)本题要求分析鲁迅的主体化进程在作品中的具体体现。先明确题干所给的关键信息,即文章结尾画线句“乡土在上述两个意义层面之间不停切换。作家的主体化过程所依托的空间,就是这个无论从哪个层面来看面目均已不再纯粹的乡土”这句话,指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如何通过处理和表达与乡土、现代等复杂关系,逐渐形成和塑造自己的独特主体性的。然后结合文本材料明确两种主要的表现,并以此为依据结合作家的具体作品展开分析即可。比如,在《阿Q正传》中,鲁迅通过阿Q这一形象,深刻揭示了封建礼教束缚下的个体精神困境。阿Q的“精神胜利法”实际上是一种无奈的自我安慰,体现了当时乡土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自卑和自轻心理。这种揭示体现了鲁迅对乡土社会的深刻反思和理解。而在《祝福》中,鲁迅通过对祥林嫂的悲惨命运的描写,进一步揭示了乡土社会中的封建礼教对个体的摧残和压迫。在《故乡》中,鲁迅则深情回望了童年时的故乡,通过对故乡风土人情的细致描绘,表达了对乡土社会的深深怀恋。这种怀恋体现了鲁迅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对乡土社会的深厚感情。而在《社戏》中,鲁迅通过描绘童年时的社戏场景。进一步表达了对乡土社会的怀恋之情。因此,鲁迅的作品体现了他在处理和表达与乡土、现代等复杂关系中的主体化进程。他一方面深刻揭示了乡土社会的颓败和落后,另一方面又深深怀恋着乡土社会的美好。这种揭示和怀恋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鲁迅乡土小说的复杂内涵和丰富张力。答案:(1)C(2)B(3)C(4)①文章从社会转型的历史背景出发,引出乡土小说作为审美反映的重要性。②接着通过解释“乡土性”的含义和分析具有“乡土性”的作品阐述乡土文学的核心问题。③然后通过探讨现代作家对“乡土”“否定”和“怀恋”的两种价值和审美取向,并指出乡土在现代化叙事中的方式和作用。④最后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对“乡土文学”的要求,为乡土文学发展指明了方向。(5)①鲁迅在《祝福》等小说中描绘颓败、落后的乡土社会,这是他对现代文明和个体价值的深刻认知以及对封建礼教和个体精神困境的“否定”,是他在“离去——归来——再离去”的叙事模式中不断探寻和确认自我主体性的结果。②同时,他的小说中也充满了对乡土的怀恋,这是他对童年、故乡和传统文化的回望,是在现代化进程中寻找和确认自我文化身份的结果。③这种“怀恋”与他对乡土的“否定“并不矛盾,而是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其主体性的复杂内涵和丰富张力。二、现代文阅读Ⅱ(16分)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文本一:船越走越慢徐则臣跟老鳖约好了,晚上出工,划船进小鬼汊。傍晚时分下起雨。整个行动组都出动了。我们停在可以用望远镜看清小鬼汊入口的隐蔽处,等时间慢慢往黑夜走。雨还在下,天地间都是水声。我们把船上的灯都灭掉,我看见老鳖在黑暗中掏出一只酒壶,拧开盖喝了一口。铁质的酒壶不知从哪里借来的光,温和地闪了一下。半小时后,我们摸黑往小鬼汊靠近。雨下得更大了,小鬼汊里风动芦荡,雨打苇叶,如同千万人在齐声低吼,几声响雷滚进小鬼汊里,也会被风雨声淹没。雨夜的小鬼汊的确比迷宫还凶险。我终于意识到老鳖这样的老把式的价值,他们辨别方向靠的是经验、直觉和本能。老鳖操纵着他的机动船,我们在往想象中的战场逼近。有一阵子绕了很多弯,速度也慢下来。我凑到老鳖耳边喊:“遇到麻烦了吗?我们得快点了。”进来了就得争分夺秒。一旦他们发现了,钻到哪里躲起来,忙活一夜我们也找不到。“跑不动,”老螫也喊,“大伟他妈拽着船。”我不知道该说什么。探照灯的光柱里大雨密集地连成了线,芦苇丛后头黑洞洞的。说实话,那种环境下,你跟我说芦苇荡里藏着十万头妖怪我也信。可知的世界只有光柱这么锥形的一片,我们仿佛被屏蔽在光柱和风雨声里。老鳖左拐、左拐、左拐。他在画圈。“她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是,”老鳖对我喊,“你得让大伟说上媳妇。咱儿子是个瘸子啊。”我对老鳖说:“老哥,我们不会扔下别子不管的。”老鳖开始右拐。满天都是看不见的雨。我们的船头前开路,后面跟着另外一条船,两艘船的旁边,交错跑着三辆摩托艇。偶尔还是会绕圈。柴油机动力像个资深的哮喘病人,突然咳嗽几声就慢下来。我希望快一点,再快一点,越快越好。听见摩托艇的声音之前,先看见一道狂舞的光柱,接着一辆摩托艇从黑暗里冲出来。骑摩托艇的人扭头看了一下我们,弯下腰加了油门冲进黑暗里。因为雨衣的帽子遮住了那人的大半个脸,我们都没看清他的长相。老鳖突然叫起来:“大伟!大伟——”两个兄弟从船两侧冲向前去。在他们摩托艇的灯光下,我看见了那人摩托艇屁股上画着的商标。看不清脸,我也知道那人不是别子。副所长拍了一下我的肩膀,他也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别子失踪一个月零两天了。我一把抓住老鳖的胳膊,大声对他喊:“老哥,别子是个好兄弟!别子好样的!”这个晚上老鳖头一次扭头看我的脸,看了得有三秒钟。然后转向前方,从怀里摸出铁皮酒壶,一手攥着,只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拧开壶盖,咕咚灌了两口。酒壶塞回兜里,船速猛地加快了。现场不必描述了,乒乒乓乓的事。总得有一番打斗,打斗都差不多。真要好好感谢我这帮弟兄,平常训练时的血汗没白流。上了船三下五除二就把三个打手给放倒了。跑得最远的就是骑别子摩托艇的那个。他是个放哨的,所以最先发现我们。看见我们他就去给赌船报信,油门加到了底,离赌船老远就开始喊狼来了狼来了。但那夜里雨实在太大,声音出不去,本该守在船头把风的打手进船舱里了。那人绕着赌船转了两个大圈,一直喊,见船上没反应,干脆一个人先溜了。一个骑摩托艇的兄弟跟在后头就追。这一带地形那小子挺熟悉,但他真是慌了,天又黑,还有兜头的大雨,在芦苇荡里绕来绕去就把自己绕晕了,一头撞到老鳖的船上。老鳖把他的船横在路头。那小子斜着飞上了夜空,然后像颗炮弹一样栽进了水里。等他从水里钻出来,老鳖的手电灯光罩住了他,老鳖大喊:“我儿子呢?”“你儿子?”那小子把一头一脸的淤泥往下抹,“你儿子是谁?”“我儿子别大伟!”“别大伟是谁?”老鳖把船靠近摩托艇,给它熄了火,从水里拖到了船上。他拍着摩托艇的车座厉声说:“他!”“你说的是他啊,”那小子从水里站起来,露出脖子以上部分,“一个多月前,有天晚上他跟踪我到了这里,被哥几个给放倒了。一棍,”他站在黑暗的雨夜里对着自己的后脑勺比画了一下,“就这么一棍。一铁棍。那棍重二十多斤呢。”手电筒的灯光在老鳖手里抖起来,某一个瞬间照亮了他的脸。“你不是那个,老鳖么?”那小子激动地叫起来,“你不是给我们老板送客人的吗?你怎么当了叛徒?你收了钱还吃里扒外!”他喘口气,好像突然醒悟过来,“你儿子竟然是个警察!要知道那狗日的是你儿子——那也不行,不解决他我们都得进去。”“解决了别子,你在里面会待得更久。”提审时,我走到那小子跟前,劈头盖脸先给了他两个耳光,眼泪跟着就下来了。“第一下,”我说,“是为我一个兄弟;第二下,是为我一个老哥。”在小鬼汊里地毯式搜索了两天,终于找到别子。他已经给鱼和鸟和细菌吃得不成样子。下葬时,经老鳖同意,我们把别子的摩托艇也埋进了土里。(《收获》2021年第3期)文本二:在70后作家里,徐则臣对小说故事性的注重,几乎无人能出其右,但即便冠之以鹤顶侦探,他也不会更不想把小说写成侦探类的类型小说。那只是一个壳,他始终掌握着纯文学的“度”,关注着的是故事里的世道人心。(摘编自郊庙《<船越走越慢>:侦探小说外衣下的世道人心》)(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看到别大伟的摩托艇落入他人手中,“我”和副所长立刻明白了事情的真相,老鳖也有了不祥的预感。B.老鳖两次掏出酒壶喝酒都反映了其内在情绪,前者侧重行动前心情平复,后者表现对下面行动的决心。C.“你不是给我们老板送客人的吗?”点出老鳖之前的不法行为,揭示了他行动开始时一直绕圈的原因。D.打耳光时提到的“兄弟”“老哥”指老鳖父子,称谓的错乱表现了“我”极度愤怒状态下的口不择言。(2)关于文本一中多次写到的“雨”的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A.渲染气氛:交代了“我们”抓赌时阴森、凶险的环境特征,营造了紧张氛围。B.推动情节发展:大雨掩盖了行船及放哨人报信的声音,使围捕行动大获成功。C.塑造人物形象:在兜头大雨中克服困难找到赌船,显示出老鳖驾船经验丰富。D.深化作品主题:大雨进一步深化了警民之间密切合作、亲如鱼水的小说主题。(3)文本一巧借老鳖驾船来揭示他的内心变化,请简要说明。(4)文本一哪些方面体现了文本二中所说的“世道人心”?【解答】(1)B.“前者侧重行动前心情平复,后者表现对下面行动的决心”错误,两次动作描写同中有异,都是写喝酒,程度不同,“喝了一口”“咕咚灌了两口少陵醉”可看出喝酒由少到多,也体现出老鳖由对找到儿子抱有希望的镇定坚强到心知儿子可能牺牲但又不愿相信的痛苦矛盾的心理变化。故选B。(2)C.“显示出老鳖驾船经验丰富”错误,写兜头大雨中克服困难找到赌船,用以衬托老鳖帮助警察抓捕的大义凛然、不惧险阻。故选C。(3)①结合“有一阵子绕了很多弯,速度也慢下来”可知,“我”担心抓捕行动会失败催老鳖快点,可老鳖却说大伟他妈挂念儿子娶媳妇的事情,再结合后文“那小子”揭露老鳖当“叛徒”的情节可知,老鳖将船速慢下来在水里绕弯是老鳖担心自己与赌船有关联事情被发现从而会牵累儿子。②结合“老哥,我们不会扔下别子不管的”可知,在得到“我”的保证后,老鳖开始右拐,偶尔还是会绕圈。自右拐之后,老鳖已经放下了自己的担心,开始下定决心来帮助警察抓捕。(4)作者关注的是世道人心。结合“一到阴暗湿冷的时候,小鬼汊里就摇晃不止,无风也起三尺浪,如有伏兵百万。本地人也绕着走。据说小鬼汊地形极复杂,芦苇生长循着我们看不懂的规矩,敢进去的人不多,能出来的更少,绕晕了正常,绕死了也不意外。平常捞鱼摸虾打猎捡鸟蛋的,也只敢在边缘处活动,怕深了命丢到里面”,据此看出,小说并未将重点放在侦查发现和抓捕枪战上,而花了大量的笔墨展现小鬼汊环境恶劣,用以衬托老鳖帮助警察抓捕的大义凛然、不惧险阻,也衬托出警察们为守护一方净土的英勇无畏;结合“骑摩托艇的人扭头看了一下我们,弯下腰加了油门冲进黑暗里。因为雨衣的帽子遮住了那人的大半个脸,我们都没看清他的长相。老鳖突然叫起来:‘大伟!大伟!’”“那人绕着赌船转了两个大圈,一直喊,见船上没反应,干脆一个人先溜了,一个骑摩托艇的兄弟跟在后头就追。这一带地形那小子挺熟悉,但他真是慌了,天又黑,还有兜头的大雨,在芦苇荡里绕来绕去就把自己绕晕了,眼看着眼前有条宽阔的水道,再加速,一头撞到老鳖的船上。老鳖把他的船横在路头。那小子斜着飞上了夜空,然后像颗炮弹一样栽进了水里”“‘一个多月前,有天晚上他跟踪我到了这里,被哥几个给放倒了。一棍。’他站在黑暗的雨夜里对着自己的后脑勺比画了一下”“‘你不是那个,老鳖么?’那小子激动地叫起来,‘你不是给我们邓老板送客人的吗?你怎么当了叛徒?你收了钱还吃里扒外!’他喘口气,好像突然醒悟过来,‘你儿子竟然是个警察!要知道那狗日的是你儿子那也不行,不解决他我们都得进去。’”据此看出,老鳖错认、放哨人撞上和放哨人揭秘的情节巧合中体现老鳖对儿子的关心与愧疚;结合“‘跑不动,”老鳖也喊,‘大伟他妈拽着船。’”“‘她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是,’老鳖对我喊,‘你得让大伟说上媳妇,咱儿子是个瘸子啊。’”据此看出,老鳖反复提到大伟母亲的情节,展现父子、母子、夫妻情深。答案:(1)B(2)C(3)①老鳖将船速慢下来在水里绕弯,老鳖担心自己与赌船有关联事情被发现从而会牵连儿子。②老鳖开始右拐偶尔绕圈,老鳖放下心来决心帮助警察抓捕。(4)小说并未将重点放在侦查发现和抓捕枪战上,而花了大量的笔墨展现小鬼汊环境恶劣,用以衬托老鳖帮助警察抓捕的大义凛然、不惧险阻,也衬托出警察们为守护一方净土的英勇无畏;而老鳖错认、放哨人撞上和放哨人揭秘的情节巧合中体现老鳖对儿子的关心与愧疚:老鳖反复提到大伟母亲的情节,展现父子、母子、夫妻情深。体现了作者对“世道人心”的关注。三、文言文阅读(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除奸(清)管同君子与小人不可以并处君子与小人并处非君子去小人则小人必害君子。然自吾观之,自古及今,小人害君子,如善射者然,发十而中者八九;君子欲去小人,发矢者十,幸而中者一二而已。甚矣!小人之难除,而君子之易见伤也。虽然,此何故也?君子持正,不能如小人之善悦其君;孤立无朋,不能如其多羽翼;临事则听命,无金帛货财赂要人而求辅助;直于言而刚于色,不能诡伪欺诈,宛转以求必胜。是数者,皆不及小人,而小人兼之,此胜负之所以不战而分已。而吾以为犹不止此。天下之事,有道焉,有机焉。非道也,无以得事之正;非机也,无以济事之成。自古君子于小人,平时则疾怒之状见于颜色,若不可与朝夕处。一旦欲攻击,则谋之他人。考其事实,迟濡隐忍,不能遽发。至于起而攻之,又必倡言于朝,细数其罪,若结讼而上,以待听断者。然吁吾谋未成,而彼也预防而为之地者,亦已久矣。若夫小人则不然。彼平日自知不为君子喜,朝夕思虑经营,待君子之攻吾而为之备。一旦决发,则骤如雷霆,疾如风雨,巧乎若逢、羿弯弓射跛挛之童稚。彼君子者何其失机,而小人者何其机之捷也!天下之人,死于病者,十仅三四,而死于医者,十常七八。痈疽,大病也,而未尝遽死也,无扁鹊之技而决而溃之,则其人乃立死。世之小人,其始,意止于患得失,彼既知不为君子所容,则日夜谋为自保之计,而倒行逆施,无所不至。且夫遇小人者,不攻则已,欲攻之,则势当必胜。胜之如何?曰:深警捷速,如小人之所以害君子者,而其术得已。夫深警捷速,在小人害君子,则为奸为邪;而君子用以去小人,则为忠为正。呜呼!去小人者,为身耶?为家耶?为一己之名节耶?为君父之忧、国家之患耶?今夫擒虎豹者,毒弓矢、设阱械以求必获,而人不以为非者,除害故也。进猎者而告之曰:是非仁术,汝其袒裼搏之,猎者死而虎豹之害日深矣。(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君子与小人A不可B以C并处D君子与小人E并处F非君子G去小人H则小人I必害君子。(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A.济,补益,与《烛之武退秦师》中“朝济而夕设版焉”的“济”意思相同。B.疾,怒,与荀子《劝学》中“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的“疾”意思不同。C.经营,筹划,与杜牧《阿房宫赋》中“韩魏之经营”的“经营”用法不同。D.遇,对待,与司马迁《鸿门宴》中“不如因善遇之”的“遇”意思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君子正道直行,光明磊落;小人则媚上欺下,广结党羽。正是这诸多的原因,使君子更容易为小人所伤害。B.君子以君子之道向小人发起攻击,就好像打官司一样,而小人则往往早已做好准备,反应迅速,发力精准。C.作者以为,只要出于公心,就可以用“深警捷速”的策略来对待小人,要精于技巧,争取一击必中,免留后患。D.作者以为,清除小人跟擒杀虎豹是一个道理,认为应以仁义之道对待小人的看法是迂腐而不合时宜的。(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是数者,皆不及小人,而小人兼之,此胜负之所以不战而分已。②考其事实,迟濡隐忍,不能遽发。(5)这篇文章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解答】(1)句意:君子和小人不可以一起相处。君子与小人一起相处,(如果)不是君子离开小人,那么小人就必定伤害君子。“君子与小人不可以并处”“君子与小人并处”主语一致,都是“君子与小人”,语意转折,是两个独立的句子,所以DF处断开;“非君子去小人”,“君子”为主语,与后面不断开;“则”表结果,前面断开,H处断开。故选DFH。(2)A.错误。不同,“济”,补益;/渡河,渡过。句意:如果没有计谋,就没有补益(帮助)事情成功的办法。/早上渡过黄河,晚上就修防御工事。B.正确。不同,“疾”,怒;/快、速,引申为“洪亮”。句意:平时就嫉恨愤怒的情状表现在脸色上。/顺着风喊,声音并没有加大。C.正确。“经营”,动词,筹划;/动词活用作名词,聚敛的金玉珠宝等物。句意:整天想方设法苦心筹划。/韩国魏国聚敛的金玉等宝物。D.正确。句意:那么对待小人的时候。/不如趁机好好对待他。故选A。(3)D.“认为应以仁义之道对待小人的看法是迂腐而不合时宜的”错,由“进猎者而告之曰:是非仁术”,可知这“非仁术”,不一定就“迂腐而不合时宜”。故选D。(4)①“数者”,几种手段;“不及”,比不上;“所以”,……的原因。译文:这几种手段,都赶不上小人,但是小人却兼而有之。这就是胜负不用对战就已经分明的原因。②“考”,考察;“迟濡”,迟缓,停滞;“遽”,即刻,马上。译文:考察他们的事实,又迟缓甚至停滞隐忍不发,不能马上爆发出来。(5)①“君子持正,不能如小人之善悦其君;孤立无朋,不能如其多羽翼”“小人害君子,如善射者然,发十而中者八九;君子欲去小人,发矢者十,幸而中者一二而已”等内容,使用对比论证,对比分析了君子和小人的各种不同表现和方法手段。②“一旦决发,则骤如雷霆,疾如风雨,巧乎若逢、羿弯弓射跛挛之童稚”等内容,使用举例论证,举逄蒙、后羿弯弓射跛足的孩童的例子,论证小人反击君子的迅疾。③“今夫擒虎豹者,毒弓矢、设阱械以求必获,而人不以为非者,除害故也。进猎者而告之曰:是非仁术,汝其袒裼搏之,猎者死而虎豹之害日深矣”等内容,使用类比论证,用捕猎虎豹需要毒弓矢、设阱械,来类比君子除小人也要深警捷速。答案:(1)DFH(2)A(3)D(4)①这几种手段,都赶不上小人,但是小人却兼而有之。这就是胜负不用对战就已经分明的原因。②考察他们的事实,又迟缓甚至停滞隐忍不发,不能马上爆发出来。(5)①对比论证,文中对比分析了君子和小人的各种不同表现和方法手段。②举例论证,举逄蒙、后羿弯弓射跛足的孩童的例子,论证小人反击君子的迅疾。③类比论证,用捕猎虎豹需要毒弓矢、设阱械,来类比君子除小人也要深警捷速。参考译文:君子和小人不可以一起相处。君子与小人一起相处,(如果)不是君子离开小人,那么小人就必定伤害君子。但是在我看来,从古到今,小人陷害君子,像擅长射击的人一样,发十箭中八九箭;君子想离开小人,就像射出十箭,侥幸射中一二箭罢了。唉,小人太难铲除,但是君子容易被伤害啊。虽然这样,但这是什么原因呢?君子保持正义,不能像小人那样擅长取悦他的主人;君子孤立而没有朋友,不能像小人那样有很多党羽;君子遇到事情他们就听天由命,没有金钱财物贿赂重要人物来寻求帮助;君子言辞正直,神情刚毅,不会诡谲虚伪欺骗狡诈,委婉曲折地谋求一定取胜。这几种手段,都赶不上小人,但是小人却兼而有之。这就是胜负不用对战就已经分明的原因。然而,我认为还不只这些。天下的事情,有道义在那里,有计谋在那里,如果没有道义,就不能得到事情的本正,如果没有计谋,就没有用来帮助事情成功的方法。自古君子对于小人,平时就嫉恨愤怒的情状表现在脸色上,好像不能与他们朝夕相处。一旦要攻击小人,就向别人求主意,考察他们的事实,又迟缓甚至停滞隐忍不发,不能马上爆发出来。至于起来攻击他们,又一定要向朝廷倡言,详细数落他们的罪状,就像打官司具状上诉,就只能等待听从决断了。这样,我担心自己的谋划还没有成功,对方有预防留有退路也已经很久了。至于小人则不是这样。他们平时就知道自己不被君子喜欢,整天想方设法苦心筹划,作为等待君子进攻自己时作为防备,一旦爆发冲突,他们就迅疾得像雷霆像风雨,机巧得像逄蒙、后羿弯弓射跛足的孩童。那些君子是多么错失时机,但是小人抓住机遇又是多么地迅捷啊!天下的人,死于疾病的只有十分之三四,但是死于医疗的,十个常占七八个。发痛长疽,是大疾病,但是不会马上就死掉,没有扁鹊那样的医术却切开痈痘使浓液流出,那么这个人就会立即死掉。世上的小人,开始的时候,内心只是停留在患得患失上,他们知道不被君子容纳后,就日夜图谋保全自己的办法。这样做事违反常理,不择手段,没有什么坏事不做。那么,对待小人的时候,不攻击就罢了,如果要攻击他们,那么形势上就应当必胜。有人问,如何取胜?回答说:敏捷快速,就像小人陷害君子的那样,他们的办法就是这样。敏捷快速,用在小人陷害君子上面,就叫做奸邪的事;但是君子用来除掉小人,就叫做忠诚正直。唉!除掉小人,是为自己还是为家庭呢?还是为了自己的名节呢?还是为了国君和国家的担忧呢?现在那些擒虎豹的人,涂毒药在弓箭上、设置陷阱、机械来寻求一定有收获,而人们不认为不对,是除害的缘故。进献猎物的人告诉你说:这不是用仁术获得的猎物,你如果脱衣露体与它们搏斗,那么打猎的人就会死掉,但虎豹的祸害就日渐加深了。四、古代诗歌阅读(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寄题徐都官新居假山梅尧臣太湖万穴古山骨,共结峰岚势不孤。苔径三层平木末,河流一道接墙隅。已知谷口①多花药,只欠林间落狖鼯②。谁侍巾鞲③此游乐,里中遗老④肯相呼?【注】①谷口:地名,西汉人郑朴曾隐居于此。②狖鼯:狖,长尾猿,此泛指猿猴;鼯,俗称飞鼠,形似蝙蝠。③巾鞲:为古代士人之盛服。④遗老:泛指老者。(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首联照应诗题,描绘假山的形态,“势不孤”写出假山山势连绵、峰峦重叠之妙。B.颔联以树木衬假山之高,山下流水绕过,假山,绿树、活水融为一体,颇有意趣。C.颈联先用西汉郑朴的典故言假山之幽,再以狖鼯嬉戏之动来衬假山环境之静。D.尾联化用杜甫诗句“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以问结尾,颇具深意。(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解答】(1)C.“再以狖鼯嬉戏之动来衬假山环境之静”错误,“只欠”一词说明遗憾的是假山之上还缺少野生动物,表现诗人的审美趣味,说明人造之景巧夺天工,而不是以动来衬假山环境之静。故选C。(2)诗中以“太湖”“古山骨”“结峰岚”“苔径”“河流”赞美了徐都官新居以太湖石建造的假山,得真山的气势神韵。而通往山顶的小径长满青苔与树梢齐平,显得十分苍古,山下且有河流自墙角引入,见出园林建构巧妙,尽得自然之趣,写来真有尺幅千里之象。颈联“只欠”一词说明遗憾的是假山之上还缺少野生动物。此句作一转折,翻进一层表现诗人的审美趣味,说明人造之景巧夺天工。诗中“已知谷口多花药”,你像郑子真一样居住在谷口,四周种植了各色鲜花和药类。借西汉隐士郑子真身居谷口而名动的典故,赞美主人的雅韵高德。尾联句意为:谁陪伴徐都官游览这座新建的假山(当然答案是我),请问徐都官可肯邀请里中老者来一同游览。表面上,是说与人分享,其乐更甚:深一层的意思是,为官者当与民同乐。写出希望徐都官能与民同乐的心意,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答案:(1)C(2)①赞美了徐都官新居以太湖石建造的假山,得真山的气势神韵,可见出园林建构巧妙,巧夺天工,尽得自然之趣;②诗中借西汉隐士郑子真身居谷口而名动的典故,赞美主人的雅韵高德;③结尾写了希望为官者当与民同乐,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赏析:宋代江南园林艺术颇为发展,由于取材方便,苏州、湖州等地区,私家建造园林风气很盛。1043年(庆历三年),梅尧臣在湖州任监税官,诗即作于此时。徐都官,其人不详,夏敬观说:“疑即建德徐元舆,集中屡见。”此诗不施藻绘,瘦劲挺拔,很能体现宋诗的艺术特色。首二句具言徐都宫新居假山取材之美,造型奇峭逼真。“太湖万穴古山骨”,指取太湖石为假山。太湖石多孔穴,是很理想的园林建筑材料。这里不径言石而言“古山骨”,出自韩愈《石鼎联句》诗首句“巧匠斫山骨”,给读者以假山不假的感受,它原具有山之骨髓。叠石成山,故下句言“共结”。不言“峰峦”而言“峰岚”,是因为“岚”为山中雾气,用此一字,不仅写出山形,而且绘出山神,颇有云气蓊郁之感。再加“势不孤”三字,更见峰峦重叠之妙。三四句承上,写假山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这里的“苔径三层”“河流一道”,皆人工建造。假山有崎岖小路达于峰顶,高于园中之树(“平木末”),山路上满布苔藓,古趣盎然。山下河流一道,自墙外引入。于是,假山、真树、活水,彼此浑溶无间,大得自然意趣。“已知谷口多花药”,暗用西汉隐士郑子真身居谷口而名动京师的典故。此句承前而来,下句却作一转折,说自然景物仍有不可及处,假山之上还缺少野生动物——“只欠林间落狖鼯。”(“狖”,黑色长尾猿;“鼯”,飞鼠。)诗人着此一句,表面上有遗憾的意思,其实是深深感到欢喜。意思是说,若有狖鼯出没其间,假山就更逼近自然了。从作“只欠”二字可以体味。这样,在转折之中,又翻进一层。至此,已道尽假山胜处,末二句写到游园。但诗人撇开自已和朋友,着意提到“里中遗老”(遗老,指老者),颇耐寻味。徐都官新居假山既成,却未“对外开放”,连里中老者亦未能一饱眼福。诗人既以先游为快,也就想到这一层,才有此一问:“谁侍巾鞲(巾鞲,代指徐都官;鞲,臂套)此游乐,里中遗老肯相呼?”这一联化用杜甫《客至》“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句意,而含意颇深,表面上,是说与人分享,其乐更甚;深一层的意思是,为官者当与民同乐。这与诗人好友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末尾一段的措意不谋而合。于是诗的境界得到提高。这种思想,就《田家》《陶者》《汝坟贫女》的作者而言,是一贯的。只是诗人不说“应”相呼而只问“肯”否,措辞很委婉,不易体察。题咏之类,切题、体物都不难,有较高的思想境界则不易,这牵涉到诗人本身的思想境界问题,不可能靠直接模仿就能做到。像前人所说:“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梅尧臣是不赞成这种态度的。五、名篇名句默写(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①《诗经•邶风•静女》中,用“自牧归荑,洵美且异”两句描写了女子跋涉郊野亲自采来茅草赠予恋人,美好而与众不同。②曹操《短歌行》中,“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两句仿用《管子》中“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表现了作者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的愿望。③《<论语>十二章》中,孔子阐释君子应勤勉做事而谨慎言谈,并向有道德的人学习以匡正自己的句子是“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解答】故答案为:(1)自牧归荑洵美且异(重点字:荑)(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重点字:厌)(3)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重点字:慎)六、语言文字运用Ⅰ(10分)6.(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是的,就是从那个夜晚开始,肥就进入了奇妙的游荡。午夜星空明亮,没有月亮也没有云彩。严寒没有使她畏缩,令她大口地吸气。在从门口到街西碾盘那么短短一段路上,她竟觉得病全好了。万籁俱寂,微风拂面。干草叶儿在光秃秃的街面上。一个大刺猬急急走来,她用脚一碰,它就球了。一切烦恼都忘记了。走到碾盘跟前,一只花猫从碾砣上起来,倏忽不见。坐在上面,四周黑暗里都是活动的东西;(甲)小虫跑,小鸟扑棱,还有什么在呼呼喘气?(乙)这个活着的夜晚,只有人才是睡着的。难忘的九月啊,让人流泪流汗的九月啊,我的亲如爹娘的九月啊。肥一闭眼就能嗅到秋野的气息。那些伴着瓜菱茂长的心事,沉甸甸地盖在泥土上。秋天里谁高兴得一声连一声说起了数来宝?谁发出了一阵又一阵哀号?肥至今记得那匹小红马,记得矮壮憨人遭到不幸的那个下午……那时大家正在歇息,一匹小红马不知怎么跑到田里来——(丙)它在这个温暖的季节里又吃奶又吃豆棵,肥肥胖胖、(丁)毛色油亮。不少目光在它身上,看它在阳光下炫耀。这个小村庄的夜晚哪,有无数费解的东西。它们不管你知道不知道,都在那儿放着,扔着,蒙着一层厚厚的夜色……(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BA.反而滚动跳倾注B.反而滑动弹投注C.而且滑动弹倾注D.而且滚动跳投注(2)文中四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CA.甲处的分号B.乙处的问号C.丙处破折号D.丁处的顿号(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相关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解答】(1)第一空,反而:副词,表示跟上文意思相反或出乎预料和常情之外。而且:连词,表示并列互相补充或递进。“没有使她畏缩”和“大口地吸气”是语气较为强烈的转折关系,应该用“反而”。第二空,滑动:以平滑、连续的动作来移动;一个物体在另一物体上不断翻转地移动。滚动:沿转动方向的运动。形容在风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