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讲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明清时期(1368年元朝灭亡至l840年鸦片战争)是中国古代文明继续发展,但开始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时期。一、政治上: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增设军机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严重制约了新经济、新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1.明朝(1)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宣告结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2)明成祖时,内阁出现,它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2.清朝(1)康熙帝:在宫内设置南书房,与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三足鼎立,扩大了皇权。(2)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3)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加强了对人民的思想控制,但严重阻碍了科技、思想文化的发展。二、经济上:中国传统农耕经济的辉煌与滞后农耕经济继续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带有向工业文明转型的趋势;“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发展缓慢,开始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对外政策由开放逐渐走向闭关自守,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中外差距进一步拉大,使中国脱离了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影响了古老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型。1.农业: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被引进和推广,广泛植棉,
民众的衣食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2.手工业(1)生产方式:明代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在一些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2)手工业产品:明代创制出斗彩瓷和五彩瓷,清代出现了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3.商业(1)货币经济:随着商品流通领域的扩大,社会上大量使用白银,商业资本日趋活跃。(2)农产品商品化: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棉花、茶叶、甘蔗等经济作物被大量种植。(3)工商业市镇:明代中后期,在运河沿岸、江南地区,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4)商帮:区域性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大商帮。4.政策:对内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对外实行“海禁”和闭关
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三、思想文化上:中国传统思想与科技文化的继承发展理学仍占据传统思想主流地位;儒家思想活跃,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传统科学技术仍走在世界前列,但是近代自然科学未得到发展,中西方差距拉大;文学艺术繁荣,并深刻反映出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1.思想(1)王阳明心学:其思想的核心是“发明本心”,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和“理”,主张克服私欲,“致良知”。(2)李贽的“离经叛道”:主张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认为人皆有私,主张个性自由。(3)明清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提出限制王权、倡导言论自由。②经济上,重视发展工商业,提出“工商皆本”的思想。③思想上,提出“经世致用”的思想,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关乎国计民生。2.科学技术(1)医学:《本草纲目》系统地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2)农学:《农政全书》系统地总结了历代经验,达到传统农业科技的顶峰,徐光启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3.文学艺术(1)明清小说:明清时期,小说创作进入繁荣时期,著名的长篇小说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2)绘画:明清时期,文人画代表作有徐渭的《牡丹蕉石图》和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3)“国粹”京剧:清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徽班兼收昆曲、秦腔等艺术流派之风格,逐渐形成了新剧种——京剧。[通史整合]主题一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的措施、特点及影响视角1从文明演进角度考查明代内阁制的特点【考题1】
(2012·江苏单科,4)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审题定位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代内阁制辨析选项内阁的出现并非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故A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内阁并非法定决策机构,六部也不是内阁的下属机构,故B、C错误。由明成祖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与“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可知,内阁地位有所提高;据所学可知,明代内阁的职能基本未变,故D正确。答案
D视角2创设新情境考查对军机处的认识【考题2】
(2013·江苏单科,5)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材料说明军机处(
)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 B.参与政务,秉旨办事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 D.专理刑狱,职能单一审题定位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代军机处解题关键材料中“议大政,谳(审)大狱”说明军机处参与政务,“得旨则与”说明军机处必须奉旨办事,故B项正确。军机处最初只参与处理军务,后来职权扩大到可以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国大计、审理重大案件等机要政务,由此排除A、D两项。材料并不能体现出军机处机构完备,故C项错误。答案
B【拓展延伸】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特点及其影响(1)特点①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如监察制度、选官制度、行省制度等都体现了继承性的特点;而内阁、军机处的设置则是一种新发展。②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主要体现在《大明律》的制定、特务统治的加强、八股取士的推行、军机处的设置和文字狱的严酷等方面。③体现了时代特征。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顶峰,并且走向反动,反映了我国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2)积极影响①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②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③有利于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和提高。(3)消极影响①经济上,君主专制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②政治上,专制统治的空前强化剥夺了人民的政治权利和言论自由,民主思想和行动受到压制和打击。③思想文化上,专制统治使知识分子脱离实际,阻碍了科技创新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主题二明清时期农耕经济高度繁荣的新变化以及与
之相关的经济政策视角1从联系发展角度考查明清明期商业发展的特点、影响【考题3】
(2015·课标全国Ⅱ,27)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
)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审题定位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明代商品经济发展辨析选项据题干可知,明成祖迁都北京的目的是加强对全国的政治统治。中国古代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政治中心的转移,客观上必然带动经济文化的交流,因而“促进跨区域贸易繁荣”不是明成祖的主观想法,属于定都北京带来的客观影响,故选B项。A项是明成祖的主观目的,不是客观影响,排除;迁都北京与区域性商帮的形成无关,C项错误;南北经济文化格局的改变是随着经济重心南移而形成的,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时期完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
B视角2从中外交往的角度考查明清对外贸易的特点、影响【考题4】
(2014·江苏单科,4)明隆庆初年,“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这说明当时(
)A.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C.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审题定位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海禁解题关键从材料信息可知,隆庆初年,有大臣建议“开市舶”通商,通商不得去日本,同时也不允许硝黄、铜、铁违禁之物交易,该建议获得政府允许。这说明当时官府有条件地开放了“海禁”,故选B项。A项中的“废止”表述不当且与史实不符;巡抚并没有也不可能掌握对外贸易的决策权,排除C项;建议开放“海禁”并不意味着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故D项错误。答案
B【拓展延伸】
明清时期中国经济落伍的表现及原因(1)表现:16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与此相比中国,①在经济方式上,仍固守传统小农经济,家庭经营方式和自给自足的生产目的,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②在经济政策上,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制约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阻碍了中外交流。(2)原因:①君主专制强化,政治腐朽黑暗。②小农经济阻碍社会分工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③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影响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和海外贸易发展。④八股取士等文化专制束缚人们思想,影响科技创新。⑤传统科技没有实现向近代科技的转变。总之,腐朽的专制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关系,是导致中国落伍的根本原因。主题三明清时期传统思想的创新与科技文化的传承视角1从社会史观角度考查明清时期社会主流思潮【考题5】
(2014·广东文综,15)《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审题定位清代——《红楼梦》与宋明理学辨析选项据题干材料信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可看出贾父对四书五经的重视,说明理学的影响,A项正确。重视“四书”不一定轻视《诗经》,B项错误;材料中看不出“富家子弟弃儒从商”,C项错误;《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清代生活,D项错误。答案
A视角2从发展创新角度考查明清传统文化的特点【考题6】
(2013·课标全国Ⅱ,27)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审题定位清代——传统文化(小说)解题关键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在思想观念上的反映。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扩大,适应市民阶层需要的小说蓬勃发展。从材料信息看,明代以来,士、农、工、商都喜欢小说,小说的教化影响比儒、佛、道的影响更广泛。这从本质上说明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了世俗文化的发展,故C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答案
C【拓展延伸】
明清之际反封建进步思想的特点(1)反传统、反教条。以“异端”自居的思想家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批判道学家的“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2)反对封建专制。黄宗羲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得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3)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主张限制君权;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的思想,反对不切实际的学风等。(4)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黄宗羲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主张“工商皆本”。[模块链接]主题四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角度探讨明清时期
社会发展的历史特征【考题7】
(2014·浙江文综,38)学习历史,不仅要广泛阅读,更要感悟智慧,融会贯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587年“并无大事可叙”。学者黄仁宇却从此年入手,剖析明中后期社会,写成《万历十五年》。该著作涉及的重要人物有:时年24岁的万历皇帝。他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又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后来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专制主义君主制史上的“荒诞奇迹”;已经去世了5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他生前虽然守住了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的底线,却把内阁政治演绎得有声有色;在这年去世的的名将戚继光。他曾在浙闽粤沿海大败倭寇,保卫了东南海防;在内地已成功定居了4年多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他从欧洲出发,经过葡萄牙占领的澳门,活跃于广东一带。——据《万历十五年》编写材料二玉米、番薯等“种出西土”,在不少地方开始种植。——据(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等(1)阅读材料,联系所学知识,简述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形态,并分析造成政治日益黑暗的重要原因。(2)试揭示明朝中后期在经济领域中(含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日益凸显出来的新气象和政府实行的老政策。(3)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信息,以日本、西欧(葡萄牙)为切入点,简要叙述明朝中后期中外关系的基本内容以及明朝政府的政策。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明朝中后期的政治、经济、对外关系等,意在考查学生论证和探讨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第(1)问,第一小问,从君主专制制度、内阁与皇帝的关系等角度分析;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第(2)问,“新气象”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美洲作物的引进、资本主义萌芽等方面概括;“老政策”回答重农抑商政策即可。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大败倭寇”“葡萄牙占领的澳门”“西方传教士利玛窦……活跃于广东一带”等信息概括;第二小问,回答“海禁”政策的实行、朝贡贸易的维护即可。答案
(1)形态: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内阁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但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内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皇帝离不开内阁,但又以司礼监予以牵制;原因:宦官参政,妨碍阁权,甚至控制内阁,导致政治日益黑暗。(2)气象:蚕桑、棉花种植面积普遍扩大,美洲作物开始传入我国,资本主义萌芽,会馆频现,商帮势力强大。政策:重农抑商。(3)内容:倭寇骚扰;葡萄牙占领我国澳门,西方传教士进入内地。政策:明政府维护“朝贡”体制,实行“海禁”政策。【拓展延伸】
对明清时期社会发展的综合分析(1)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始终占主导地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封闭性、保守性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2)封建统治者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以农为本,抑制商业发展;把工商业与农业对立起来,运用政治手段压制工商业发展,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农业生产长期停留在自然经济水平上。(3)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从侧面反映了封建制度衰落。(4)封建传统理学占统治地位。儒学的轻利思想和封建专制强化压抑人们的思想,使人们思想观念落后陈旧;社会上抑商和歧视商人的思想根深蒂固,古代商人“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经商思想,都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5)明清时期,政府大力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受到严格限制,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中外经济、科技文化的交流。从此,中国长期与世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连线高考]【题源材料】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对当今城镇化建设的启示材料一明清时,唐宋以来被称做“草市”的新型市镇得到充分发展。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71个市镇,明代达316个,清代增至479个。市镇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过数十里。一些市镇的规模与居住人口都超过府县治所,这些市镇充斥着牙行、布庄与手工作坊,收纳周边个体民户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摘编自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材料二宋朝之后的七百年间,政治中心再次北移,南方的城市发展没有出现卓越的成就,甚至有些城市在战火中被销毁而从此没落(扬州),中国的经济发展远离了南方的商务航运、集市贸易,重新回归至以农业为中心的扩大生产阶段。这个时期,北京作为中国的都城,难以起到以便利的商运、海上贸易、农业生产中心等职能,无法拉动整个中国的商贸经济。并且,政治的集权,商业的官办极大地遏制了商务中心的发展,中国的城市格局趋于固化。虽然出现商帮等团体,但是其和宋朝的集市经济、城市区域中心发展仍有很大的不足。而后的历史中,中国的封建制度显示了强大的稳定性和封闭性,城市的商业功能未能有如此强大的发展,只是因人口和管辖区域的增加而增设行政区域,所以城市人口比例没有太大提高。这一发展的滞后使得中国迟迟无法从农业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最终落后于西方。——《中国经济增长与古代城市发展》(1)从材料一分析得出:明清江南市镇以工商活动为主要功能;辐射范围广、分布密集、与周边农村联系密切。(2)从材料一的描述说明:中国古代城市主体是政治或军事类的城市,但是从宋代后特别是明清时期,工商业类城市逐渐增多,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农副业迅速发展;手工业技术进步;区域性分工与商业活动加强。【解读结论】
根据史料分析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发展的特点及逐步
落后于西方的原因(3)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明清时期中国的政治中心转移到北方,影响了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进程。(4)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宋代以后中国城市发展落后于西方的原因具有多方面的因素,其中国家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没有结合在一起;受战乱影响;农耕经济的制约;专制集权制度和商业官办的遏制;封建制度强大的稳定性和封闭性等是影响的主要因素。【考题例证】
(2013·四川文综,3)下表是1620年和1850年江南
八府一州城乡人口统计。据此判断,这一时段该地区年代城镇人口(万人)农村人口(万人)1620年30017001850年7202880A.基本实现了城市化B.城市经济规模扩大C.农业经济日渐凋敝D.人口增速全国领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解题时要特别注意对表格的横向和纵向分析。由横向比较可知,农村人口数远大于城镇人口数;由纵向比较可知,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都得到了增长,且城镇人口增长率大于农村人口增长率。由横向分析可知,A项错误。仅由“江南八府一州城乡人口统计”,无法得知全国的状况,也就无法得出“人口增速全国领先”的结论,故D项错误。由纵向比较可知,城乡人口都有较大增长,故B项正确,C项错误。答案
B猜想1
(立意:传承与创新——明清政治机构的发展)明朝政府的中央官制,在洪武初年,仍沿袭汉唐旧制。后来随着明太祖统治力量的逐步加强,才定出自己的一套新制度。下列属于这“一套新制度”的是(
)A.六部为内侍决策机构B.设殿阁大学士C.中枢机构一分为三、相互制约D.设内阁决策机构解析据题干“沿袭”“新制度”等信息可知,明朝初年仍沿用之前的政治制度,但明太祖废除丞相,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帮助他处理繁杂的政务,属于新制度,故选B。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出现于清初,排除;内阁不是决策机构,也不是明太祖时期设立的,排除D。答案B猜想2
(立意:主干知识——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中华同人学术论集》中写道:“大明朝时,即使皇帝不上朝理政,国家机器也能依靠一班大臣和一整套政务流程维持正常运转。”这主要得益于(
)A.心学的影响 B.制度的创新C.经济的繁荣 D.周边的和平解析据题干信息可知,强调的是明朝国家机器能依靠一班大臣和一整套政务流程维持正常运转,迁移所学知识可知,这在于内阁制的建立,故选B项。A、C、D三项与题干关键信息“依靠一班大臣和一整套政务流程维持正常运转”无关,故排除。答案
B猜想3
(立意:主流价值观——徽商的民族精神)徽商经营之道,有许多方面值得今人效仿,如史载“徽之俗,一贾不利再贾,再贾不利三贾,三贾不利犹未厌焉”。在明中叶的抗倭斗争中,他们或捐资筑城,募勇抗倭;又如:徽商妇“居乡数月,不沾鱼肉,日挫针治缝纫绽……盖亦由内德矣”。上述材料体现的徽商精神不包括(
)A.赴国急难、民族自立的爱国精神B.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C.不辞劳苦、虽富犹朴的勤俭精神D.以诚待人、以义为重的商业理念解析捐资、募勇抗倭与A项相一致;一贾不利再贾、三贾等反映了B项;数月不沾鱼肉反映了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诚义的信息。故答案为D项。答案D猜想4
(立意:全球史观——明清时期东西方社会发展的差异)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在描述16世纪的历史时写道:“……在这些世纪里,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安逸自在、心满意足的中国人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过去。”材料中“心满意足的注视着过去”的根本含义是(
)A.固守农耕经济 B.坚持君主专制C.昧于世界大势 D.实行闭关锁国解析据题干及所学可知,16世纪的欧洲“正在崛起”,指新航路开辟后,西方逐渐摆脱封建社会,发展资本主义,走向工业文明;与此对应,中国“注视着过去”,应指其停留在封建社会,根本原因应从经济角度分析,故选A项。君主专制的强化是政治上的体现,B项错误;昧于世界大势是思想观念上的体现,C项错误;闭关锁国是对外政策上的体现,D项错误。答案
A猜想5
(立意:主流价值观——以天下为己任)大多数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对传统价值观进行全面反思和批判的同时,积极倡导一种新的思想,试图为社会提供一种新的价值导向。这种“新的价值导向”最有可能是(
)A.民主科学,人文启蒙 B.考据训诂,追求本真C.经世致用,实事求是 D.精神修养,理想人格解析关键信息: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对传统价值观进行全面反思和批判。A项是近代中国价值导向,不符合题意;B、D两项是宋明理学的传统价值导向,不符合题意;C项是明清之际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与传统价值导向不同,故C项正确。答案C猜想6
(立意:唯物史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明朝小说《金瓶梅》的故事源于《水浒传》,但主人公却由侠士武松变为商人西门庆,《三言》《二拍》中的许多故事来自唐宋传奇,但主人公却往往由仕宦之子、将门之后变成了商人。这反映出(
)A.社会动荡导致传统价值观的缺失B.世俗文学成为反封建的主要载体C.商人社会地位发生了明显的改变D.重农抑商政策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解析据题干材料,明清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人理财服务合同
- 销售合同英译汉
- 房屋买卖三方合同范本
- 个人房屋拆迁合同书
- 水库鱼塘承包合同协议
- 公司借款合同范本模板
- 物业服务担保合同
- 2025年度物业管理与业主共同维护公共设施合同
- 2025年度红薯种植与农产品品牌建设合作合同
- 2025年茶楼转让合同模板:茶楼与茶艺文化交流中心合作转让协议
- 2025年贵州黔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休闲食品加工技术》 课件 1 休闲食品生产与职业生活
- 春季开学安全第一课
- 广东大湾区2024-2025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统一测试英语试题(无答案)
- 高二下学期英语阅读限时训练(一)
- 半导体制造工艺-13薄膜沉积(下)综述课件
-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知识考试题库600题(含答案)
- 2021译林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一单词表
- 幼儿园大班综合《月亮姑娘做衣裳》微课件
- 显微外科课件
- 教育哲学课件第一章-教育哲学的历史发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