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2/07/26/wKhkGWeN2oSAaBLKAAGgziwdXIA692.jpg)
![2025年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2/07/26/wKhkGWeN2oSAaBLKAAGgziwdXIA6922.jpg)
![2025年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2/07/26/wKhkGWeN2oSAaBLKAAGgziwdXIA6923.jpg)
![2025年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2/07/26/wKhkGWeN2oSAaBLKAAGgziwdXIA6924.jpg)
![2025年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2/07/26/wKhkGWeN2oSAaBLKAAGgziwdXIA692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679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由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而隆起形成的山脉是()A.阿尔卑斯山脉B.喜马拉雅山脉C.安第斯山脉D.落基山脉2、华北地区果农利用麦秸;玉米秆、杂草等物质;覆盖在果园里,每年将腐烂的物质埋入果园,然后继续覆盖。果园覆草对果树生长的有利影响是()
①增加地表植被②减少水分蒸发③提高土壤肥力④调节土壤温度⑤防止果树烂根A.③④⑤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④⑤3、下列关于中外著名景观的成因,叙述错误的是()A.科罗拉多大峡谷是由于地壳上升,流水侵蚀而成B.泰山是以古老变质岩为主的断块山地C.形成中国丹霞地貌的岩石类型是沉积岩D.澳大利亚大堡礁主要是内力作用形成的4、读四种不同的天气系统示意图;箭头代表空气流动方向,回答下题。
降水主要在锋前和难以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分别是()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当图中澳大利亚大陆受低气压控制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阴影地区受东南信风影响,炎热干燥②阴影地区受西北季风影响;高温多雨。
③中国北方地区冷空气活动频繁④欧美各国此时正施行夏时制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6、东亚气候的最大特征是()A.海洋性特征明显B.气候类型多种多样C.季风气候显著D.大陆性气候普遍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7、读“太阳光照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用斜线绘出夜半球__________。
(2)图中表示的节气是_________;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是_______。
(3)图中A;B、C、D四地;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____;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的是________;最先看到日出的是_______。
(4)这天;四地按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顺序排列为________。
(5)图中地方时是12点的是________,B地的地方时是________点,C地此时正值日出还是日落?_____。8、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河流对聚落形成的作用。
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方便对外______联系和运输;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河流对聚落规模的影响。
河网密布区,耕地破碎,乡村规模相对较______;河网稀疏区;耕地连片,乡村规模相对较大。
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平原低地区,聚落一般沿河成______带状分布;山区河谷中;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
(2)AB两个聚落哪个更容易发展成为城市______。9、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乙地和丁地的地质构造分别是____和____;
(2)丙处地貌的名称是____,形成该地貌的地质作用是____。
(3)图中①②③④构成的水循环属于____循环,我国的南水北调主要影响____(填数字)环节。10、依据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来判读气候类型。
热带:1____;2____;3____;4____。
亚热带:5____;6____。
温带:7____;8____;9____。11、生活中许多现象都与地球运动有关。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每年国庆时;太阳直射点最接近图中________点;此后,直射点的运动方向为向________(填“南”或“北”)。当太阳直射点从B移动到C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变化特点为________。
(2)当太阳直射点移动到位置C时;节气名称为_______;当直射点由C向D运动过程中,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状况是_______。
(3)当太阳直射点移动到D位置时,我国北京、上海、广州三地中白昼最短的是______;下列诗句符合此时节气的是_______。A.春江水暖鸭先知B.秋阴不散霜飞晚C.雪花三尺如玉盘D.白雨跳珠乱入船(4)从图可知;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的纬度范围是______。
(5)当黄赤交角变大时,α的度数会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温带的范围会_____(填“变大”或“变小”)。12、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质构造看,丁为_______;从地貌类型看,甲为____________。
(2)乙处的地貌类型为___________,主要形成原因为__________(地质作用类型),该地貌形成的物质组成分布特征为________。
(3)乙地与丙地均有地下水(泉)出露,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泉的形成常与___________(地质构造类型)有关。
(4)如果该图的陆地地处欧亚板块、东部的海洋地处太平洋板块,则这两个板块交界处会形成________、_________地貌。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8题,共16分)13、我国北方夏季暴雨主要是冷锋造成的。(_____)A.正确B.错误14、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_____)A.正确B.错误15、寒潮属于冷锋,降水主要在锋后,其对农业造成的危害在冬季最大。(_____)A.正确B.错误16、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伏旱”均与副热带高压有关。(_____)A.正确B.错误17、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所形成的________。(判断对错)A.正确B.错误18、三角洲平原形成于河流入海口。____A.正确B.错误19、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伏旱”均与副热带高压有关。(_____)A.正确B.错误20、中南半岛夏季风的主要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_____)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综合题(共4题,共20分)21、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阿塔卡马沙漠位于智利北部,虽紧邻大海,但很多气象站就从来没有降雨记录,被称为世界“旱极”。然而由于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赤道附近的偏东信风减弱,致使流向太平洋西部的温暖海水滞留在东部),2020年9、10月沙漠中休眠已久的花的种子迅速生长,形成“沙漠花海”的自然奇景。材料一阿塔卡马沙漠及周边区域示意图材料二沿南回归线从东向西,阿塔卡马沙漠呈阶梯式下降,最高一级阶梯上,众多火山点缀在荒漠中,随着海拔下降,大片盐碱地、盐湖群出现,沙漠一直向西延伸到海边,在沙漠海岸区,时常会大雾弥漫。下图为阿塔卡马沙漠中部剖面图。
(1)分析阿塔卡马沙漠被称为世界的“旱极”的主要原因。
(2)分析阿塔卡马沙漠多盐湖和雪火山的原因。
(3)分析阿塔卡马沙漠海岸地区形成浓雾但却无法形成降水的主要原因。
(4)结合材料,解释2020年9、10月份阿塔卡马沙漠出现花海的原因。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下图中阴影示意的M地区曾经是湿地(沼泽),年降水量是年蒸发量的1.2~1.5倍,远低于英国西部和北部。在罗马时代,人们对M地区湿地进行了排水尝试,湿地仅得到零星开垦。17世纪,该地引入荷兰风车与水利工程技术,湿地得到成片开垦。经过几百年的开发,M地区已经成为英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但也存在诸多问题。
分析M地区排水后能够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23、甲图为非洲安哥拉的区域图。安哥拉位于非洲西南部;该国中部地区年均温在22℃左右,素有“春天国度”的美誉。乙图为甲图中①地的气温曲线及降水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安哥拉的地形特征。
(2)简述①地的气候特征。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继2021年2月打破百年纪录的暴雪灾害发生后,2022年2月初,强大的冬季风暴席卷了北美中部,美国多地再次遭遇暴风雪,冬季风暴路线横跨近3000km。图为北美局部地区2022年2月3日7:00(东部时间)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hPa)。
(1)判断图中甲锋面的类型;并说明理由。
(2)2月美国中部地区暴雪天气频繁;试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
(3)对比分析甲锋面过境时,乙、丙两地天气状况的差异。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B【分析】【分析】
【详解】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相关知识可知;阿尔卑斯山脉是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挤压碰撞形成,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形成,安第斯山脉是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挤压碰撞形成,落基山脉是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碰撞形成,由此判断,B符合题意,排队ACD。故选B。
【点睛】2、C【分析】【分析】
【详解】
果农利用麦秸;玉米秆、杂草等物质;覆盖在果园里,会遮挡阳光,使得杂草减少,因此不会增加地表植被,①不符合题意;覆草会遮挡阳光直接照射地表,使地表白天温度不高,同时覆草会直接阻挡地表水汽蒸发,因此果园覆草会减少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度,利于果树生长,②符合题意;覆盖在地表的麦秸、玉米秆、杂草等物质会腐烂,将大量腐殖质加入土壤,从而提高土壤肥力,利于果树生长,③符合题意;覆草会遮挡白天阳光直接照射地表,使地表白天温度不高,夜晚会阻挡地面能量的损失,使得降温速度和幅度小,夜晚温度不低,从而调节土壤温度,利于果树生长,④符合题意;覆草腐烂过程中,微生物非常活跃,常造成缺氧小环境,有可能导致果烂根,⑤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点睛】3、D【分析】【详解】
地壳上升过程中,科罗拉多河不断下切侵蚀,从而形成科罗拉多大峡谷,A不符合题意;泰山的岩石以变质很深的变质岩为主,泰山是主要是在地壳运动过程中中间岩块断裂上升形成的断块山地,B不符合题意;形成中国丹霞地貌的岩石以红色砂砾岩为主,属于沉积岩。C不符合题意;澳大利亚大堡礁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形成,其中珊瑚遗体的沉积作用(外力作用)起到非常重要作用,D符合题意。故选D。4、D【分析】【详解】
读图①为冷锋,降水主要集中在锋后;②为气旋,多形成阴雨天气;③为暖锋,降水主要集中在锋前;④为反气旋,垂直方向气流下沉,形成晴朗天气,故该题选D。5、D【分析】【详解】
澳大利亚夏季时,赤道低气压带南移,大陆受热空气膨胀上升,则在澳大利亚北部形成低气压中心,因此当图中澳大利亚大陆受低气压控制时,为南半球夏季、北半球冬季。图中显示,阴影部分为低气压,盛行上升气流,降水较多,并不是受东南信风影响,炎热干燥,①错误;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南移,北半球的东北季风向南越过赤道,左偏形成西北季风,进入澳大利亚北部(阴影部分),该盛行风从海洋上吹来,带来丰沛的水汽,形成高温多雨的特征A,②正确;北半球冬季,亚洲高压强盛,中国北方地区冷空气活动频繁,③正确;欧美各国位于北半球,此时为北半球冬季,不会施行夏时制,④错误。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6、C【分析】【分析】
【详解】
东亚地区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主要的气候为季风气候,最大特征是季风气候显著,C正确;季风气候的海洋性特征并不明显(除日本地区外),A错;东亚气候类型多样,但相比于季风气候而言,B选项不是其最大的特征,C错;东亚地区季风气候普遍,而大陆性气候在东亚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以及蒙古国等地区,D错。故选C。
【点睛】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7、略
【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晨昏线图的综合判断。
【详解】
(1)晨昏线为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背对阳光一侧为夜半球。
(2)图示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昼,故判断为北半球夏至日。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为一年中距离太阳直射点最近的时间,即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
(3)地球自转线速度规律: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C位于赤道,线速度最大;南北极圈以及以内的地区可能出现极昼极夜现象,图示D点在南极圈,有极昼极夜现象;图示A;B、C、D四点比较A点位于晨线以东,且距离晨线的经度差最大,即日出最早,最先看到日出。
(4)该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全球分布规律:自北回归线上向南北两侧递减;各点和北回归线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即B>C>A>D。
(5)图示A点和D点所在的经线正好为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地方时12时。根据图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C点,地方时为6点,计算B点位于C点以东30°,故地方时为8点。C点位于晨线上,此时处于日出。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属于晨昏线图综合分析的常规性试题,但考点较多,解题需要把握以下几点:①掌握二分二至日晨昏线的分布规律;②五带划分的基本规律;③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分布规律;④正午太阳高度的全球分布规律;⑤晨昏线图上分析时间问题的基本方法,即找出6点、18点或12点的位置等。【解析】夏至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CDAB>C>A>DA、D8日出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1)联系和运输小带状。
(2)B9、略
【分析】【分析】
本大题以地质剖面图和景观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质构造;外力作用和水循环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素养。
(1)
乙地岩层发生明显断裂错位为断层;丁地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
(2)
根据丙地位于河流出山口和扇状结构可知其地貌为冲积扇;其形成原因为河流自上游携带的泥沙在河流出山口因地形变缓;河流流速减慢,沉积作用加强而形成,为典型的流水搬运沉积作用形成。
(3)
图中水循环①表示蒸发;②表示水汽输送,③表示陆地降水,④表示地表径流,组合在一起构成了海陆间循环;南水北调主要是将长江水调到北方地区,直接影响地表径流环节,即环节④。
【点睛】【解析】(1)断层背斜。
(2)冲积扇外力作用(流水搬运堆积)
(3)海陆间④1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给合图中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分布规律可以判断气候类型。1;2、3、4位于低纬度地区;为热带气候;1位于赤道到北纬10度之间的赤道附近,为热带雨林气候;2位于北纬10度到20度之间大陆西岸和内部,为热带草原气候;3位于北纬10度到25度之间的大陆东岸,为热带季风气候;4位于北纬20度到30度的大陆西岸和内部,为热带沙漠气候;5位于北纬25度到35度的大陆东岸,为亚热带季风气候;6位于北纬30度到40度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7位于北纬40度到60度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8位于北纬35度到55度的大陆东岸,为温带季风气候;9位于中纬度大陆内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点睛】【解析】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11、略
【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地球运动的规律及其地理意义。
【详解】
(1)图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轨迹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为春分,3月21日左右;B为夏至,6月22日左右;C为秋分,9月23日左右;D为冬至,12月22日左右。我国国庆为10月1日,太阳直射点最接近C。此后直射点向南继续移动。地球公转速度规律为近日点(1月初)最快,远日点(7月初)最慢,所以直射点从B移动到C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变化特点为先变慢后变快。
(2)读图可知当直射点位置位于C时;直射赤道,为秋分;当直射点由C向D运动过程中,直射点在向南运动,北半球昼长变短,夜长变长。
(3)当太阳直射点移动到D位置时;为冬至,北半球纬度越高,昼长越短,我国北京;上海、广州三地中,北京纬度最高,白昼最短。“春江水暖鸭先知”描述春季景色,A错误。“秋阴不散霜飞晚”描写秋季,B错误。“雪花三尺如玉盘”描写冬景,C正确。“白雨跳珠乱入船”描写夏景,D错误。故选C。
(4)从图可知;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的纬度范围是回归线之间(23°26ꞌN--23°26ꞌS)。
(5)α的度数为回归线度数。回归线度数等于黄赤交角,所以当黄赤交角变大时,α的度数会变大。此外,回归线度数与几圈度数互余,黄赤交角变大,回归线度数变大,热带范围扩大,极圈度数变小,寒带范围扩大,所以温带的范围会变小。【解析】C南先变慢后变快秋分日昼变短,夜变长北京C23°26ꞌN--23°26ꞌS(南北回归线之间)变大变小12、略
【分析】【详解】
(1)从地质构造看;丁岩层上拱,是背斜;从地貌类型看,甲为山岭。
(2)乙处位于出山口;乙处的地貌类型为冲积扇,主要形成原因为流水的堆积作用。由于物质的粗细不同,河流的搬运能力不同,该地貌形成的物质组成分布特征为由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堆积物颗粒由粗到细(或由大到小)
(3)乙地与丙地均有地下水(泉)出露;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泉的形成常与断层有关。
(4)本题主要考查板块构造学说,在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的交界处常形成岛弧链、海沟地貌。【解析】背斜山岭冲积扇(或洪积扇)流水堆积作用由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堆积物颗粒由粗到细(或由大到小)断层岛弧链海沟(注意是交界处的地貌)三、判断题(共8题,共16分)13、√【分析】【分析】
【详解】
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等均是受冷锋影响而形成;故正确。
【点睛】14、√【分析】【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而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故正确。
【点睛】15、×【分析】【分析】
【详解】
寒潮由快行冷锋所致,冷锋降水主要在锋后,可使我国大部分地区大范围剧烈降温,特别是在秋春季节农作物成熟期及生长期产生的冻害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所以该题表述错误。16、√【分析】【分析】
【详解】
“梅雨”产生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边缘的锋区(可称梅雨锋),是极地气团和副热带气团相互作用的产物。梅雨雨带的位置和稳定性,与副热带高压的位置(脊线一般稳定在北纬20°~25°之间)和强度密切相关;大体上从7月中旬到8月中旬,长江中下游地区被副热带高控制,形成“伏”旱。本题描述正确。17、×【分析】【分析】
【详解】
地球自转导致昼夜交替现象。昼夜现象则是因为地球自身不发光;不透明;导致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而形成的。因此题目中的表述是错误的。
【点睛】18、√【分析】【详解】
当挟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挟带的泥沙便会沉积在河口前方,形成近似三角形的堆积体,称为三角洲。随着沉积物质的增加,堆积体向海洋一侧扩展,发展成为面积广大的三角洲平原。据此可知,三角洲平原形成于河流入海口。故本题结论是正确的。19、√【分析】【分析】
【详解】
“梅雨”产生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边缘的锋区(可称梅雨锋),是极地气团和副热带气团相互作用的产物。梅雨雨带的位置和稳定性,与副热带高压的位置(脊线一般稳定在北纬20°~25°之间)和强度密切相关;大体上从7月中旬到8月中旬,长江中下游地区被副热带高控制,形成“伏”旱。本题描述正确。20、×【分析】【分析】
【详解】
中南半岛夏季风是由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引起的;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本来位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至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成为西南风。故中南半岛的夏季风主要成因为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此说法错误。
【点睛】
东亚季风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海陆间热力环流的季节变化。南亚季风其形成主要是由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引起的,同时也有海陆热力差异和地形因素的影响。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赤道低气压带移至南半球,亚洲大陆冷高压强大,风由蒙古西伯利亚吹向印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成为东北风,即亚洲南部的冬季风。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赤道低压移至北半球,本来位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至印度半岛,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成为西南风,即为南亚的夏季风。四、综合题(共4题,共20分)21、略
【分析】【分析】
本大题以阿塔卡马沙漠中部剖面图为材料;涉及气候的影响因素;板块构造、厄尔尼诺现象等知识,考查学生解读地理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详解】
(1)阿塔卡马沙漠被称为世界的“旱极”的主要原因;可从影响该地降水的因素去分析。从大气环流分析,该沙漠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常年受离岸风东南信风的影响,空气干燥,导致降水少;从沿岸洋流分析,沿岸有秘鲁寒流经过,减湿作用明显,导致降水少;从地形分析,东部安第斯山脉阻挡了来自亚马孙河流域的湿空气,导致降水少。
(2)阿塔卡马沙漠多盐湖原因主要与气候有关;阿塔卡马沙漠纬度低,气温高,蒸发量大,水分蒸发后盐分积累,易形成盐湖;阿塔卡马沙漠雪火山与积雪和地壳运动有关,阿塔卡马沙漠地处安第斯山脉,海拔高,气温低,降雪不易融化,山顶存在常年积雪;同时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碰撞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活动且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所以形成雪火山景观。
(3)从雾的形成条件分析;从下垫面分析,因有寒流经过,下垫面温度低;从大气中水汽分析,因临近海洋,温暖空气中水汽含量大,所以遇冷水汽易凝结,而形成雾。从降水的形成条件分析,因该地空气下层冷,上层热,大气层稳定,不能形成上升气流,所以不能形成降水。
(4)9;10月份阿塔卡马沙漠出现花海的原因;可以从气温、降水、径流等方面回答。由材料可知,该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的产生有非常大的关系,正常年份,南太平洋的东侧由于受东南信风的影响,在南美洲的西岸,形成离岸流,进而又产生冷水上泛,导致该海域气温较低,气流多以下沉为主,降水较少;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南半球赤道附近吹的东南信风减弱,太平洋地区的冷水上泛会减少或停止,海水温度就升高,形成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异常增暖,下沉气流减弱,上升气流增强,导致降水较多。降落在地表的雨水形成径流,下渗到地下,加上当地的高温条件促使沙漠中的种子迅速发芽、生长、开花。形成花海。
【点睛】【解析】(1)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秘鲁寒流减湿作用明显;东部安第斯山脉阻挡了来自亚马孙河流域的湿空气;常年受离岸风东南信风的影响。
(2)纬度低;气温高,蒸发量大,易形成盐湖;地处安第斯山脉,海拔高,气温低,山顶常年积雪;同时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带,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消亡边界,火山活动频繁,所以形成雪火山景观。
(3)当暖空气吹经秘鲁寒流冷海面上时;其中的水汽就会冷却凝结形成海雾;空气下层冷;上层热,大气层稳定,对流作用弱,难成降水。
(4)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太平洋东部水温异常升高;导致位于太平洋东部的阿塔卡马沙漠附近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增多;雨水下渗和当地的高温促使沙漠中的种子迅速发芽、生长、开花。22、略
【分析】【分析】
本题以英国M地区为背景;涉及到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等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理解程度、运用能力以及对材料的分析能力。
【详解】
本题主要从地形;气候、河流、土壤等方面来做答。由图中经纬度及所学知识可知;当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与英国大部分地区相比,由于该地区位于图中盛行西风的背风坡,降水量较少,晴天多,光照条件较好。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利于农业耕作。曾经大部分为沼泽,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适合农作物生长。
【点睛】【解析】与英国大部分地区相比,该地区降水量较少,光照条件较好。地势低平,利于耕作。大部分为沼泽,土层深厚肥沃,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23、略
【分析】【分析】
本题以安哥拉地形图以及气温和降水柱状图为材料;涉及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以及气候类型的判读等知识点,考查了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详解】
(1)地形特征可从地形类型及分布;地势高低及起伏等角度进行分析;由图可知,安哥拉的海拔大多在500m以上,且等高线稀疏,说明安哥拉地形以高原为主;由数值可知,中部海拔在1500m以上,四周海拔较低,故其地势特点是中部高、四周低;西部沿海地区海拔小于200米,西部沿海有狭小的平原分布。
(2)注意分析气温和降水,据图乙可知:①地全年气温介于15℃~20℃之间,从气温上看既不高又不低,由此可知该地气候凉爽;气温曲线变化小,说明全年温差较小;从降水看全年降水量较少;夏季降水相对较多,冬季降水相对较少,可知其降水季节分配不均。【解析】(1)地形以高原为主;中部为高原;西部有狭小的沿海平原;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活动学生安全协议书(2篇)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4章 水的运动 第1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说课稿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 2《树之歌》 (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 2023一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4 四季配套说课稿 新人教版001
- 二零二五年度农业科技融资借款合同范本3篇
- 2学做“快乐鸟”(第1课时)说课稿-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统编版
- 2025高考生物备考说课稿:免疫调节说课稿
- 二零二五年度外贸代理企业合作协议
- 2024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说课稿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001
- 二零二五年度专科医院医师聘用服务协议
- 2024年江苏省高考政治试卷(含答案逐题解析)
-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临床执业医师》 考前 押题试卷(一)绝密1
- 2024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几何图形初步综合与实践设计学校田径运动会比赛场地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 全国网约车出租车驾驶员公共题模拟考试题及答案
-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表格式)
- 简易三方换地协议书范本
- 2025届广东省深圳罗湖区四校联考九上数学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 飞鼠养殖技术指导
- 2024年襄阳汉江检测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医院检验科安全风险评估报告表单
- 高一北师大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9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