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民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人民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人民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人民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人民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人民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对照如图地图,判断下面能反映北宋时少数民族并立状况的是()A.B.C.D.2、长江和黄河孕育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最早生活在我国黄河流域的农耕居民代表是A.北京人B.半坡人C.河姆渡人D.山顶洞人3、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社会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孔子的主张中,对今天倡导教育公平有借鉴意义的是()A.以德化人B.以礼治国C.因材施教D.有教无类4、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下图所示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A.商朝B.秦朝C.西汉D.唐朝5、王山在“十一”长假期间,参观了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遗址,他去的是()A.陕西省B.北京市C.云南省D.浙江省6、宋代,在主要港口设立的市舶司的职能是A.主持变法B.监察百官C.管理海外贸易D.制造船只7、西晋,一个骤起骤灭的政权,其盛衰兴亡耐人寻味。对西晋“骤灭”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是()A.“八王之乱”B.定都洛阳C.恢复分封制D.三家归晋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8、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表现有()A.铁农具的使用与普及B.牛耕的使用与推广C.地主和农民两个阶级的产生D.诸侯国纷纷变法图强9、现存最早的一部农学著作是()A.《农政全书》B.《水经注》C.《齐民要术》D.《汜胜之书》10、唐朝著名的书法家有()A.颜真卿B.欧阳询C.王羲之D.吴道子11、关于下列人物,属于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的是()A.岳飞B.戚继光C.郑成功D.文天祥12、对下列关于宋朝重文轻武的表述正确是。A.中央机构的要职由文人出任B.文臣掌握国家的军事大权C.派文人担任地方的知州D.扩大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13、下列史实能够反映唐朝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是()A.鉴真东渡B.唐太宗被尊称为“天可汗”C.玄奘西行D.文成公主入藏14、宋代著名的词人有()

A.苏轼B.李清照C.辛弃疾D.李白15、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民族,下列被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是()A.炎帝B.黄帝C.尧D.舜16、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功过。下列对武则天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提高了妇女地位B.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C.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生产D.任人唯亲,扶持官僚贵族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7、世界上最早的兵书是。18、识图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分,请将下列地点英文字母代号填写在答题卡上。1.观察图一,秦朝都城所在地A观察图一,秦长城起点之一:B临洮,2.观察图二,220年曹丕建立的政权是A观察图二,有“六朝古都”之称的城市是B观察图二,诸葛亮治理蜀国时期使某一地区得到初步开发,这地区是C(注意:地图在答题卡上)19、【题文】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是在元朝时期。20、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______开始的。______领导的大泽乡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21、“房谋杜断”中,“房谋”是指______;“杜断”是指______。22、考古发现证明,全世界最为著名的晚期直立人是______23、游历西安,站在“______”的起点,寻踪这条沟通欧亚陆上交通道路;赤壁怀古,可以感叹昔日之战为______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4题,共16分)24、战国初年,晋国的卿大夫瓜分了晋国,形成的三个国家是楚、燕、韩。()25、春秋时期我国开始使用铁农具。()26、(请你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为了巩固统治,东周的统治者开始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27、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建筑,主要的农作物是水稻。()评卷人得分五、连线题(共4题,共24分)28、连线题(将相应的时间与人物和事件用线连接起来)A公元前2070年1秦孝公①秦统一六国B公元前1046年2项羽②夏朝建立C公元前356年3陈胜、吴广起义③大泽乡D公元前221年4武王④巨鹿之战E公元前209年5禹⑤商鞅变法F公元前207年6嬴政⑥西周建立29、连线搭配题:(每小题4分,连对一处得1分,共8分)(1)春秋战国时期,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相互辩驳,又相互影响,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请将下列思想家与其主要思想主张连接起来。(4分)墨子法治,加强中央集权孟子兼爱、非攻庄子施仁政于民,民贵、君轻韩非子顺其自然,无为而治(2)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其中一部分来源于历史典故。请将下列成语与其相关典故连接起来。(4分)问鼎中原晋文公信守诺言退避三舍楚庄王询问九鼎轻重卧薪尝胆孔子发展学生潜能因材施教越王勾践发奋图强30、为人民做贡献的;人民就会记住他。请将下列历史人物与他们相对应的名言;功绩之间用线段“﹣”连接起来。

31、请将以下内容相对应连线起来。宋应星《三国演义》中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吴承恩《天工开物》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司马光《农政全书》章回体小说开山之作罗贯中《西游记》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徐光启《资治通签》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评卷人得分六、综合题(共4题,共12分)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上古穴居而野处(上古时代,人们住在野外的山洞里)。材料二:请回答:(1)从材料一文字叙述和材料二的图片中,你看出人类居住条件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2)材料二中图一和图二分别是我国境内哪一条大河流域哪一个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8分)(3)是什么因素造成材料中两所房屋结构的不同(2分)33、阅读下面材料:1140年,金大将兀术带领金朝的军队向南宋进攻。岳家军与金兀术作战。兀术有一支经过专门训练的骑兵,人马都披上厚厚的铁甲,叫做“拐子马”,向岳家军进攻。岳家军看准了拐子马的弱点,等敌人冲过来,命令士兵弯着身子,专砍马腿。马砍倒了,金兵跌下马来,这样就把拐子马打败了。兀术听到这个消息,伤心得哭了,他说,自从带兵打仗以来,全靠拐子马打胜仗,这下全完了。岳家军乘胜收复了许多中原失地。完成(1)~(3)题:(1)岳家军的领导人是谁?他生活于哪个朝代?有什么主要事迹?(2)金军中流传怎样的一句话形容岳家军?(3)史料中描述的是哪次战役?34、活动探究:感悟“诸子百家”。背景资料: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历史进入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不同学派称为“诸子百家”。步骤一:在历史留言板上,贴上下列四位人物,并写出他们代表的派别。

(1)墨子:________;孟子:________;庄子:________;韩非子:________。步骤二:在历史活动课中,百家争鸣电视台要招聘栏目主持人。(2)根据提供的栏目名称,请你给上述人物安排最适合的主持栏目,请将代表栏目的字母填入横线上。A.《人与自然》B.《法制在线》C.《和平使者》D.《关爱民生》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步骤三:学习“诸子百家”思想后,围绕班级出现的乱扔纸屑的现象,大家对解决问题的意见不一:卫生委员:“一定要严厉惩罚,罚值日,实在不行,一次罚款5元。”班长:“还是说服教育吧,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相信他们会改变的。”生活委员:“随他们去吧,扔了几张纸而已,无所谓的事情,根本不用管。”(3)上述材料中,三人的话分别蕴涵了战国时期的三家学派的观点,请你分别指出他们运用的是哪一家学说并指出他们各自的主张。3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据史书记载,汉朝时“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材料二东南谚语:“苏湖熟,天下足。”“国家根本,仰给东南”。(1)材料一反映了汉朝时南方怎样的生产和生活状况?(2分)(2)材料二中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反映的现象最有可能出现于()(2分)A.西汉时期B.三国时期C.南宋时期D.隋朝时期(3)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6分)(3条即可)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C【分析】根据所学知识;1005年北宋和辽订立澶渊之盟,1044年北宋和西夏订立宋夏和议,形成了北宋;辽、西夏并立的局面。

故选:C。

本题以历史地图为切入点;考查北宋时少数民族并立状况.

本题旨在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注意掌握北宋时少数民族并立.【解析】C2、B【分析】本题考查半坡居民的相关知识。半坡原始居民生活于距今约五六千年,发现于在我国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半坡原始居民已种植粟,是最早生活在我国黄河流域的农耕居民的代表,故B符合题意;北京人、山顶洞人没有进入农耕时代,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故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解析】B3、D【分析】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人人都应该有接受教育的要机会,他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这对今天倡导的教育公平有借鉴意义.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广收门徒的教育贡献.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孔子思想的有关内容.【解析】D4、A【分析】试题分析:分析图片,反映的是商朝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商朝是我国古代青铜文明的顶盛时期,司母戊鼎形制雄伟,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西周的兴亡【解析】【答案】A5、C【分析】【分析】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的云南省元谋县。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北京人;山顶洞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浙江省。C符合题意。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考查了学生对课文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以旅游景点和名胜古迹来考查历史知识,这是一种新颖、独特的命题形式,学生需要重视。6、C【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宋代南方商业经济的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商品经济繁荣,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宋代的海外贸易发达,为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设置市舶司。所以ABD不正确。故选C。

【解析】C7、A【分析】西晋;一个骤起骤灭的政权,其盛衰兴亡耐人寻味。对西晋“骤灭”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是八王之乱。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由于第二代皇帝晋惠帝智力低下,无力治理国家,为争夺皇位,皇族内部爆发了“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历时16年,西晋从此衰落。316年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

故选:A。

本题考查了八王之乱。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316年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八王之乱的影响。【解析】A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8、AB【分析】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生产工具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由春秋时期开始出现的铁农具和牛耕到战国时期的进一步推广,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故选AB.

本题主要考查了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

注意准确识记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表现.【解析】【答案】AB9、CD【分析】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著有《齐民要术》,这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齐民要术》.《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被称为“中国五大农书之首”.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成就.【解析】【答案】CD10、BC【分析】略【解析】BC11、BC【分析】略【解析】BC12、ABCD【分析】略。

【解析】ABCD13、AC【分析】A.鉴真东渡反映了唐朝中外文化双向交流.

B.唐太宗被尊称为“天可汗”反映的是唐朝的民族关系.

C.玄奘西行反映了唐朝中外文化双向交流.

D.文成公主入藏反映的是唐朝的民族关系.

故选AC.

本题主要考查唐朝中外文化双向交流.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唐朝中外文化双向交流.【解析】AC14、ABC【分析】略【解析】ABC15、AB【分析】略【解析】AB16、AD【分析】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有“贞观遗风”。A项提高了妇女地位和D项任人唯亲,扶持官僚贵族表述错误。

故选:AD。

本题以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为切入点;考查武则天的相关知识。

注意识记武则天的统治措施及历史地位。【解析】AD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7、略

【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通过所学知识,我们知道:孙武是春秋晚期兵家学派的创始人。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在《孙子兵法》中,孙武提出“知已知彼,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解析】【答案】《孙子兵法》18、略

【分析】试题分析:1、本小题考查的是秦始皇统一六国。春秋战国以来,诸侯争霸,战国争雄,给各国人民带来了痛苦的灾难,他们渴望天下能够统一,希望能过上安稳的日子。而秦国经过商鞅变法以后,具备了统一天下的基础。自长平之战以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军的强大攻势。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顺序是韩赵魏楚燕齐,公元前221年,建立秦朝,定都咸阳(咸阳在图一的A处位置),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历史上的巨大进步。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在政治上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地方上,推行郡县制,郡下设县,这样,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在经济上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同时,统一度量衡,对尺寸、升斗、斤两,作出整齐划一的规定;在思想上焚书坑儒,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废除原来六国的文字;在军事上,命令大将蒙恬大举反击匈奴,夺取了河套夺取,并把内地民众移居到那里垦田戍边。后来又让蒙恬负责,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城防,被称为万里长城。临洮的位置在图一中的B处位置。秦始皇还派兵统一了东南、岭南等地区,开发那里的经济,兴修灵渠,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2、本小题考查的是三国鼎立的形势。经过赤壁之战,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不敢再轻易南下,孙权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则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西川。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即图二中A处位置,东汉结束;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刘备死后,托孤给诸葛亮,由诸葛亮治理蜀国,经过几年的能力,使得四川地区和西南地区得到了很大的治理,即图二中C处位置;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即在今天的江苏南京,南京城是我国的古代著名的城市,号称“六朝古都”。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鼎立;【解析】【答案】1.观察图一,秦朝都城所在地A观察图一,秦长城起点之一:B临洮,2.观察图二,220年曹丕建立的政权是A观察图二,有“六朝古都”之称的城市是B观察图二,诸葛亮治理蜀国时期使某一地区得到初步开发,这地区是C19、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时间。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经过如下: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为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趋势;唐中后期至五代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最终完成。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与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解析】【答案】错误:元朝改正:南宋(或宋朝)20、略

【分析】甲骨文是商朝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这是我国发现最早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的,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在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故答案为:商朝;陈胜;吴广.

本题主要考查甲骨文和秦末农民起义.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甲骨文和秦末农民起义.【解析】商朝;陈胜、吴广21、略

【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善于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他任命人称“房谋杜断”的房玄龄和杜如晦作宰相.

故答案为:

房玄龄;杜如晦.

本题主要考查唐太宗善于用人的有关内容.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房玄龄与杜如晦的有关内容.【解析】房玄龄;杜如晦22、北京人【分析】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考古发现证明;全世界最为著名的晚期直立人是北京人遗址。

故答案为:

北京人遗址。

本题考查了远古北京人。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吃到熟食,缩短了消化过程,促进了体质的发展。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地位。【解析】北京人23、丝绸之路三国鼎立【分析】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西汉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道路,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出阳关、玉门关,即西域,到中亚、西亚,最终到达欧洲(大秦即罗马)的路线,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因而被称作“丝绸之路”。游历西安,站在“丝绸之路”的起点,寻踪这条沟通欧亚陆上交通道路;与赤壁怀古有关的战役是赤壁之战,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故答案为:

丝绸之路;三国鼎立。

本题考查丝绸之路和三国鼎立。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丝绸之路和三国鼎立的主要史实。【解析】丝绸之路三国鼎立四、判断题(共4题,共16分)24、×【分析】【分析】战国初年;晋国的卿大夫瓜分了晋国,形成的三个国家是赵;魏、韩。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战国七雄。25、√【分析】【分析】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的范围得到扩大。铁农具具有坚硬;耐磨损等优点,铁农具的使用,使得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铁农具。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春秋战国时期的相关史实。26、×【分析】【分析】为了巩固统治;西周的统治者开始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故本题东周错误,应改为西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的分封制。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西周的兴亡27、×【分析】【分析】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有关内容。五、连线题(共4题,共24分)28、略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秦朝统一、夏朝建立、大泽乡起义、巨鹿之战、西周建立的相关知识点。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了起义。公元前1046年,商和周在牧野大战,最后商纣逃到鹿台自焚而死,商朝灭亡。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因此正确的联系按顺序是A5②;B—4--⑥;C1⑤;D6①;E3③;F2--④。【解析】A5②;B—4--⑥;C1⑤;D6①;E3③;F2--④。

29、略

【分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战国各学术派别的思想主张。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但支持正义战争。孟子是战国儒家的代表人物。他看到战争的残酷,提出“春秋无义战”,笼统地反对一切战争。他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提出“民贵、君轻”的主张。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认为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他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他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2)本题主要考查一些成语的历史典故。春秋时,楚庄王为讨伐外族入侵者来到洛阳,在周天子境内检阅军队。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借机询问周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说:政德清明,鼎小也重,国君无道,鼎大也轻。周王朝定鼎中原,权力天赐。鼎的轻重不当询问。楚庄王问鼎,大有欲取周王朝天下而代之的意思,结果遭到定王使者王孙满的严词斥责。庄王不再强求,挥师伐郑,以问郑背叛楚国投靠晋国之罪。“问鼎中原”这个典故就是这样得来的。史载重耳(后来的晋文公)在晋国内乱逃亡时,曾受到楚王的热情接待,重耳当时允诺若能回国为君,一量晋楚交战,晋军将退避三舍以示报答。城濮之战时,晋楚两军相遇在中原战场上。决战前,晋军以报答楚王为名,主要后退三舍(90里),巧妙地避开楚军锋芒,诱敌深入,大败楚军。春秋末年,江南的吴国和越国也加入了争霸战争。到吴王夫差时,大败越国,越王勾践被迫向吴王称臣。但被吴王扣留三年,勾践和夫人忍受了种种屈辱。勾践立志雪耻,发愤图强,在室内悬挂苦胆,坐卧都要舔尝。他和百姓同甘共苦,经过长期准备,终于灭掉吴国。春秋晚期的孔子是一个大教育家。他注意“因村施教”,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他的很多教育思想至今仍有很大的实用性。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春秋战国的纷争;中华文化的勃兴(二)【解析】【答案】(1)(2)30、【分析】【分析】岳飞;民族英雄。岳飞是南宋最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岳飞反对宋廷“仅令自守以待敌,不敢远攻而求胜”的消极防御战略,一贯主张积极进攻,以夺取抗金斗争的胜利;他是南宋初唯一组织大规模进攻战役的统帅。岳飞的文学才华也是将帅中少有的,他的不朽词作《满江红•怒发冲冠》,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他精忠报国,名垂千古。鉴真,唐朝僧人,著名医学家。应日本留学僧请求先后六次东渡,弘传佛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他传经授道,僧俗共仰。鉴真不仅为日本带去了佛经,还促进了中国文化向日本的流传。在佛教;医药、书法等方面,鉴真对于日本有极其深远的影响。戚继光,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他抗击倭寇,虎炳千秋。郑成功,抗清名将,民族英雄。郑成功率领父亲旧部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率军横渡台湾海峡,翌年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大员(今台湾台南市境内)的驻军,收复台湾,开启郑氏在台湾的统治,他收复台湾,光照史册。

【点评】本题考查了岳飞,鉴真,戚继光,郑成功的相关史实。31、略

【分析】本题考查了《天工开物》、《三国演义》、《农政全书》、《西游记》和《资治通签》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宋应星的作品《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是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西游记》为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取材于《大唐西域记》和民间传说、元杂剧。《西游记》是一部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北宋名臣、史学家司马光负责编纂;罗贯中—《三国演义》—章回体小说开山之作;《农政全书》是著名科学家徐光启编著的大型农业科学巨著,是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农政全书》包容了与农业有关的政策、制度、措施、工具、作物特性及技术知识等。【解析】宋应星—《天工开物》—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吴承恩—《西游记》—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司马光—《资治通签》—中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罗贯中—《三国演义》—章回体小说开山之作;徐光启—《农政全书》—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六、综合题(共4题,共12分)32、略

【分析】试题分析:(1)本小题考查的是原始居民的房屋。图二的房子是半地穴式房屋。半地穴式建筑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建筑风格,最早的半地穴式建筑出现在半坡遗址。这种建筑有利于防寒保暖,与现在的窑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有一部分深入地下,还可以抵御野兽的侵袭;图一是的房子是干栏式房屋。干栏式房子是指在木(竹)柱底架上建筑的高出地面的房子。其具体构筑办法是用竖立的木桩为基础,其上架设竹、木质大小龙骨作为承托地板悬空的基座,基座上再立木柱和架横梁,构筑成框架状的墙围和屋盖,柱、梁之间或用树皮茅草或竹条板块或用草泥填实。这种建筑适合那些居住于雨水多比较潮湿地方的人。图二到图一,可以看出人类的由由穴居到半穴居到盖房定居的变化,应该说居住条件在不断的提高。(2)本小题考查的是原始居民的居住房屋。距今约5000-6000多年的半坡聚落位于黄河流域陕西西安半坡村居住区内有一座很大的长方形房屋,是氏族成员共同活动的场所。四周建有许多圆形或方形的小房屋,是氏族成员的住处。居住区周围有用于防护的壕沟。半坡居民居住的房屋大多是半地穴式的。他们先从地表向下挖出一个方形或圆形的穴坑,在穴坑中埋设立柱,然后沿坑壁用树枝捆绑成围墙,内外抹上草泥,最后架设屋顶。屋内,地面修整的十分平实,中间有一个坑,用来烧煮食物、取暖和照明,睡觉的地方高于地面。干栏建筑是南方少数民族的建筑风格,最早的干栏式建筑是河姆渡干栏式建筑。古时流行于南方百越民族的居住区,这种建筑以竹木为主要建筑材料,主要是两层建筑,下层放养动物和堆放杂物,上层住人。这种建筑适合那些居住于雨水多比较潮湿地方的人。(3)本小题考查的是原始居民的居住房屋。以河姆渡人为代表的南方居民居住在干栏式的房子,是因为南方多雨潮湿,天气也较闷热,住这样的房子,可以利于通风,躲避虫蛇野兽等,有利于减少风湿病,对人体的健康是有好处的;而半坡人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是因为北方天气干燥,冬天寒冷,夏天住地穴里较为凉爽,冬天则较为暖和。南北方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先民们采取不同的居住方式。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原始的农耕生活【解析】【答案】(1)由穴居到盖房定居。(2分)(2)图一: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4分)图二: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