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鲁科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5年鲁科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5年鲁科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5年鲁科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5年鲁科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鲁科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736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由战国时期李冰在成都平原修建的水利工程是()A.灵渠B.白渠C.都江堰D.郑国渠2、同学们来到殷墟,讲解员指着一段文字残片告诉同学:“这文字记录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的价值。”由此判断,这些文字应该是A.甲骨文B.小篆C.隶书D.行书3、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是()A.山顶洞人B.河姆渡居民C.半坡居民D.大汶口居民4、南方某一城市被称为六朝古都,它曾经是吴国、东晋、南朝宋齐梁陈的首都,这个城市是今天的A.四川成都B.浙江杭州C.江苏南京D.广东广州5、岳飞的词“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其中的“匈奴”指的是A.匈奴统治者B.女真统治者C.契丹统治者D.党项统治者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6、下列人物属于春秋时期的霸主有()A.齐桓公B.晋文公C.楚庄王D.秦穆公7、为了保证王室、贵族统治权力的顺序继承,西周实行了()A.王位世袭制B.分封制C.嫡长子继承制D.禅让制8、下列国家中属于战国七雄的有()A.齐B.晋C.楚D.赵9、下列不属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的有()A.

《神曲》B.《最后的晚餐》C.

《马可•波罗行纪》D.

《天方夜谭》10、小明同学在课本剧《百家争鸣》中扮演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下列属于他的台词的是()A.严刑酷法,中央集权B.无为而治C.兼爱,非攻D.以法治国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1、【题文】隋炀帝时修建____,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12、【题文】(判断题;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

清朝的“苏州八怪”,发展了明朝徐渭的泼墨纵横手法,流传下很多绘画作品,郑板桥的《兰竹图》是其中的名画。13、“医圣”是指______14、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______,她的统治时期史称有______。15、黄河流域出现了三位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通过禅让方式传位)--____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4题,共32分)16、史实: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

──《洛阳伽蓝记》

推论: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洛阳城由衰走向振兴。17、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他们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彩陶。______(判断对错)18、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一2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19、商朝又称为殷商,是因为商朝开国国君盘庚定都在殷。()评卷人得分五、识图题(共4题,共20分)20、读图说史图片作为史料的一种形式,能形象地反映历史信息。仔细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图一图二图三图四(1)在图一的事件中,周恩来总理运用孔子“君子和而不同”的理念,提出了怎样的观点从而“改变了会议的航向”?(2)这一观点的提出有什么重要意义?

(3)根据所提供的图片,写出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成就两例(要求写清时间)?(4)根据所提供的图片,2001年11月我国加入了哪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我国加入这一组织说明了什么?(5)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不断调整外交政策。我国调整外交政策的原则是什么?21、构建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有关“明清对外关系”知识网络示意图。请你帮助他完成未填写的内容。22、读图学史:以下历史图画和历史地图,反映的是同一历史事件。请仔细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上两图反映的是哪位皇帝时期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西汉政府设置了什么机构来管理西域?它的设置有何意义?

(3)上面图片展现的是一条沟通东西方的交通要道。这条交通要道叫什么名字,写出它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23、识读下图,回答问题。(1)左图中的A、B、C分别代表哪三个政权?

(2)右图与左图相比,在政权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右图中的A、B、C分别代表哪三个政权?

(3)与左图疆域相比,右图中的A、C两国在当时达成了怎样的协议?评卷人得分六、综合题(共4题,共36分)24、公元前356年,“卫鞅”在“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这一天,在咸阳城内,一名官员正在向下面围观的人群大声宣读变法法令:“一、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二、按照在前线杀敌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相应的耕地、住宅和官职,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贵族特权。三、凡是努力从事农业生产,多缴租税者,免其徭役。四、建立县制,全国划分31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管理。”听了这些法令,人群中议论纷纷请回答:(共15分)(1)文中“卫鞅”指的是谁?“孝公”是哪国国君?(2分)(2)如果你处于当时社会,假设自己是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奴隶主旧贵族、农民,你会对以上哪些措施有看法,是欢迎还是反对?请说出理由。(任选两个角色作答,6分)(3)根据材料可推断出“卫鞅”的变法主张属于哪家思想学派?(1分)此次变法影响如何?(2分)(4)后来商鞅被守旧的贵族诬告“谋反”,被车裂而死。请你说一说,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2分)通过这段历史的学习,你有何感想呢?(2分)25、阅读下列材料:(5分)明清时期沿用科举制度选拔人才,但是,此时的科举考试只重形式不重讲求实际内容,危害很大,清统治者还从文人的著作中摘取字句,罗织成罪,加以迫害,造成“万马齐喑”的局面。请回答:(1)根据材料指出明清统治者实行的思想文化的统治政策是哪些?(2分)这些政策对中国有何严重的消极影响?(1分)(2)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此时的科举考试只重形式不重讲求实际内容”。(2分)26、【题文】农村;农业、农民的三农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探究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农业进步】

材料一(公元前356年;秦国任用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明确规定:“僇(lù)力本业(努力搞好农业,耕织致粟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极大地调动了民众务农和作战的积极性。

——刘玉峰《商鞅变法农战政策和抑商政策之得失》

(1)商鞅变法开始确立中国封建土地私有制;想一想,这是基于变法中哪一措施的实施?材料一又反映了商鞅变法怎样的经济思想?(4分)

材料二下图。

(2)农业工具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材料二反映了唐朝出现的哪两种新农具?(2分)

【现代农业变革】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受到农民的热烈欢迎。(见下图)

(3)材料三图片反映了建国初我国的土地改革。土地改革开始于哪一年?它的完成有何重大历史意义?(3分)

材料四建国后;历年粮食产量变化图(单位:亿吨)。

(4)观察材料四;从F到G我国粮食产量呈现怎样的趋势?并分析其主要原因。(3分)

【当代发展思考】

(5)当今我国农村出现土地抛荒现象,农村经济发展出现瓶颈。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要实现我国农村经济新的发展,最重要的应该做什么?(2分)27、阅读下列材料(16分)材料一: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拓展了汉王朝的视野,引发了汉王朝与中亚、西亚各国相互贸易的强烈愿望,促成了西汉政府对丝绸之路的开辟和经营,张骞出使西域,是中国有史记载以来的第一次中外交流,史称“张骞凿空”。材料二:西汉政府在今天的轮台正式建立西域都护府,统领西域各国,以确保丝路的畅通。西域都护府的建立迫使匈奴打消了称霸西域的雄心,这标志着西汉政府已经对西域各国开始了有效的统治。材料三:2007年7月31日,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教科文组织已就丝绸之路联合申遗达成共识,希望它成为全世界的共同遗产而被永远铭记,永远呵护。丝绸之路是一条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交流与融合的贸易往来之路,文化交流之路。丝绸之路联合申遗是整个亚太地区第一个作为“文化线路”申报的世界遗产,对今后亚太地区在文化线路的保护和申报有着重要指导意义。请回答:(1)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1分)请用史实说明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艰辛?(2分)(2)张骞出使西域为什么被称为“张骞凿空”?(2分)有什么重大作用(3分)(3)以上材料中的哪一史实最能说明新疆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分)(4)请说出丝绸之路的路线(3分)并说明丝绸之路为什么被称为文化交流之路?(2分)(5)今天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联合申遗有什么现实意义?(2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C【分析】【分析】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它的修建;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四川的成都平原成为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直到今天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都江堰。2、A【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甲骨文,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殷墟”、“商朝的历史”。商朝人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结合课本所学分析,甲骨文记录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的价值。故答案为A。考点: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一)【解析】【答案】A3、B【分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我国原始农耕阶段的相关内容。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是距今七千年前的河姆渡人。据考证在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大量的稻谷,据统计,出土的稻谷数量之大,世界罕见。选项中B符合题意,故选B。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中华文明的开端·原始的农耕生活【解析】【答案】B4、C【分析】本题考查南朝的统治。420-589年的170年里,中国南方政权更替频繁,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今天的江苏南京,历史上统称为“南朝”。故选C。【解析】C5、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岳飞抗金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所学可知,岳飞是南宋的抗金英雄,金是12世纪初期女真的杰出首领阿骨打建立的,由此可知“笑谈渴饮匈奴血”一句中的“匈奴”指女真统治者。匈奴是秦汉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契丹建立的辽,后被金所灭,不可能与南宋共存;党项建立的政权是西夏。ACD与题意不符;故选B。

【解析】B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6、ABCD【分析】本题考查春秋五霸的相关知识。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由于周室衰微,几个大诸侯国为了拥有对其他诸侯的支配权,乘机争霸,出现了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五个霸主,史称“春秋五霸”。故选ABCD。【解析】ABCD7、BC【分析】为了巩固奴隶主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让他们到各地去做诸侯,建立诸侯国;被封诸侯的义务是:要服从国王的命令,要向周王贡献财物,要派兵随从周王作战.

故选B.

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

知道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解析】BC8、ACD【分析】战国七雄指的是齐楚秦燕赵魏韩;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战国时期不会有晋国.

故选ACD.

本题考查了战国七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战国七雄的相关政权.【解析】ACD9、CD【分析】据题干图片内容;结合所学可知,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的代表作品是《神曲》.达•芬奇是意大利著名的画家,他在艺术上的杰作是《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两幅绘画作品.1271年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从威尼斯出发,前往中国,在中国生活了17年以后,从海路回到意大利.口述由其狱友代写的《马可•波罗行记》描绘了元朝大都的繁华景象.《天方夜谭》是著名的古代阿拉伯民间故事集.

故选CD.

本题以图片的形式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运动相关知识的掌握.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文艺复兴的内容与影响.【解析】CD10、AD【分析】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他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B是老子的主张;C是墨子的主张。

故选:AD。

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识记韩非的思想主张。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百家争鸣时期的各个思想家的思想主张。【解析】AD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1、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京杭大运河的准确认识;回顾已学知识可知为巩固隋朝统治,加强南北交通,公元605年,隋炀帝征发民工几百万,利用了天然河道和旧有渠道,开通了以东都洛阳为中心,开通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连成了一条贯通北起涿郡(北京),南到余杭(杭州)的的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一时的隋朝·大运河【解析】【答案】京杭大运河12、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扬州八怪”。清朝时;发展明朝徐渭的泼墨纵横手法的画派是“扬州八怪”,不是“苏州八怪”,“扬州八怪”一般指活动于江苏扬州地区的金农;郑燮(郑板桥)、罗聘、李鱼单、黄慎、李方膺、高翔、汪士慎等八位清代画家。故本题错误。

考点: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解析】【答案】B13、略

【分析】东汉末年;张仲景写成的《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故答案为:

张仲景。

本题考查了张仲景;注意识记人物生活年代与成就。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医圣”是指张仲景。【解析】张仲景14、略

【分析】【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女皇武则天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课气度恢宏的隆盛时代,第一子目女皇武则中的内容:“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统治时期,注重减轻农民负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社会生产继续发展。当时,人口明显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史称有‘贞观遗风’,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可知,故填武则天“贞观遗风”。考点:女皇武则天【解析】【答案】武则天“贞观遗风”15、尧舜禹【分析】传说黄帝之后;尧;舜、禹先后成为黄河流城的部落联盟首领。人们通常以相对和平的方式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继承人。尧年老后,部落联盟推举舜为继承人。后来,舜又以同样方式传位给禹。

故答案为:

尧;舜、禹。

本题主要考查了禅让制的有关内容。尧舜禹都是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

掌握尧、舜、禹的事迹及禅让制。【解析】尧舜禹四、判断题(共4题,共32分)16、√【分析】【分析】据题干“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从中可以获取到,自从晋、宋以来,都说洛阳成为荒土,说长江以北都是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昨天到了洛阳才知道,穿戴豪华的土族都在中原地区,人们很讲礼仪,生活富裕。6世纪初写的这本书反映了公元5世纪后半期洛阳地区在北魏统治下出现的繁华景象。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信息的提取能力。17、√【分析】半坡人;是我国最早进入农耕时代的居民代表,过着定居生活,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内,他们会种植粟;白菜、芥菜等农作物,会饲养猪、狗等家畜,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陶器是他们的日常生活用具,会烧制彩陶。因此题干的说法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

本题考查半坡原始居民。半坡人;是我国最早进入农耕时代的居民代表。

本题以半坡原始居民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解析】√18、×【分析】【分析】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的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但不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了远古北京人。19、×【分析】本题考查商朝的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都城建在亳。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迁到殷,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本题是错误的。故选F。【解析】F五、识图题(共4题,共20分)20、略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求同存异”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1955年,众多亚非独立国家的首脑,聚集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系的问题。会上,帝国主义国家挑拨一些国家的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从而改变了会议的方向,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2)本题考查“求同存异”方针提出的意义。由所学可知,“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的的团结与合作。(3)本题考查的是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成就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会见毛泽东主席,并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双方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72年,中日建交。(4)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2001年,在卡塔尔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会议上,通过了中国加入这个组织的决定,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加入这一组织说明中国在多极化世界格局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5)本题考查的是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则的相关知识点。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从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出发,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调整外交政策的原则是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解析】(1)“求同存异”。

(2)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和协作。(3)1971年10月25日中国重返联合国;1979年中美关系正常化。

(4)组织:“WTO”指世界贸易组织。说明:中国在多极化世界格局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5)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21、略

【分析】本题考查“明清对外关系”。根据本题的图片内容可知,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这属于和平交往。元末明初,日本的海盗经常侵袭中国沿海地区。明朝派戚继光抗击倭寇,戚继光率戚家军开赴台州,九战九捷,取得台州大捷,荡平了浙江倭寇,平息东南沿海倭患。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本抑末政策,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采取的是“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使中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所以,本题的A处填写:交往(交流、和平),B处填写:戚继光抗倭,C处填写:使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了。【解析】A.交往(交流;和平)。

B.戚继光抗倭。C.使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了。22、略

【分析】(1)本题考查张骞通西域的相关知识。张骞在汉武帝时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西域和汉朝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开辟。最早出使西域为开辟丝绸之路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就是张骞。张骞不惧艰险,毅然出使西域,他的勇于开拓、忠诚、刚毅、坚韧不拔、矢志不渝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张骞通西域后,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上图反映的是张骞通西域后开辟的丝绸之路,下图反映的是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的情景。所以两幅图反映的是汉武帝时张骞通西域的史实。(2)本题考查西域都护设置的相关知识。张骞通西域后,汉朝在西域不断经营,影响力逐渐扩大。为保证丝绸之路的畅通,加强对西域的管理,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最为统辖西域的最高军政长官。西域都护的设置,标着西域开始归属中央政权管辖,新疆地区正式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3)本题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张骞通西域后,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等货物,从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又把西方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植物,以至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国。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极大推动了中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解析】(1)汉武帝;张骞通西域。(2)西域都护;标志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3)丝绸之路;有利于中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23、略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北宋民族政权并立的相关内容。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得知,图一是《辽、北宋、西夏形势》图,读图可知:C政权地处中原地区,应是北宋。B政权此处西北,应是西夏。A政权此处北方,应是辽国。(2)本题主要考查了南宋民族政权并立的相关内容。根据左图和右图的比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右图与左图相比,在政权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辽被金所灭;金灭北宋灭亡后,南宋建立;所以B处政权是金;C处政权是西夏;A处政权是南宋。(3)本题主要考查了南宋与金议和的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金长期战乱之后达成合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解析】(1)A-辽;B-西夏;C-北宋。(2)辽被金所灭;北宋灭亡,南宋建立B—金;C—西夏;A—南宋(3)宋金达成合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六、综合题(共4题,共36分)24、略

【分析】【解析】试题分析:(1)卫鞅指的是秦国的商鞅,他主持了商鞅变法。(2)这一题要从商鞅的阶级立场出发作答,商鞅是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他的变法举措肯定有利于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所以地主阶级应当是赞成的,相应地,奴隶主阶级代表的是旧势力,变法的措施损害了他们的利益,应当持反对的态度。变法中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的制度,能够促进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对农民来说也是有利的,所以农民应当是赞成变法的。题目要求选两个角色回答即可。(3)商鞅变法主要采取了法家的思想,如其中的集权、专制等思想都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4)变法者个人的命运并不能决定一场变法的成败,衡量变法成败的标准应当是变法的举措是否有利于促进当时社会的发展,符合时代的潮流。商鞅变法顺应了当时的时代潮流,且其举措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军队战斗力的提高,所以应当是成功的,不能说是失败的。考点:商鞅变法【解析】【答案】(1)商鞅;秦国(2分)(2)如果我是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承认土地私有权,保证了我的利益。奖励军功使得只要我在战场上杀敌立功,就可以得到以前只有奴隶主贵族才能享受的爵位和官职。这给了我掌握政权的机会,建立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的统治安定。如果我是奴隶主旧贵族:对按军功授予爵位这一条最为不满,因为如果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世袭的贵族特权,严重损害了我的利益。如果我是农民,我对改革表示欢迎,因为奖励农耕,调动了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同时,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的安定,能让我安定地生产生活。(任选2种作答,共6分)(3)法家;(1分)影响: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的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或者答出富国强兵即可得2分)(4)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商鞅虽死,但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所以说变法是成功了。(2分)感想作答,言之有理即得2分25、略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清的文化政策。明清统治者实行的思想文化的统治政策是实行八股取士和大兴文字狱,其消极影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此时的科举考试只重形式不重讲求实际内容”是因为:八股取士只许在“四书”“五经”的范围内命题,应考者不能自由发挥;答题必须按照八个连续部分进行,不得违背。【解析】【答案】(1)统治政策:实行八股取士和大兴文字狱。(2分)消极影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1分)(2)只许在“四书”“五经”的范围内命题,应考者不能自由发挥;(1分)答题必须按照八个连续部分进行,不得违背。(1分)26、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知识;从商鞅变法开始,我国开始确立中国封建土地私有制,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规定: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这实际上确立了地主土地所有制;通过材料中的努力搞好农业,我们可以看出材料一还体现了商鞅重农抑商的思想。

(2)本题是一个图片材料题;考查的是新式的农业生产工具,材料二反映了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式工具是:曲辕犁和筒车;这两种新式工具的出现,为农民提供了更加便捷的生产工具,方便了农业生活,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因此本题的答案是:曲辕犁和筒车。

(3)本题考查的是建国初土地改革的知识;建国初的这次土地改革从1950年开始,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其影响是:彻底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政权。

(4)本题考查的是改革开放时期农村改革的知识;通过对材料的分析,从F到G我国粮食产量呈现怎样的趋势?主要指的是从1978年开始,我国的粮食产量呈现怎样的趋势?通过图表我们可以看出,呈现上升趋势,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1978年开始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本题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针对当今我国农村出现土地抛荒现象,农村经济发展出现瓶颈等问题,我国农村经济要想得到新的发展,应该制定农业奖励措施;提高农产品价格;对农民实行种地补贴政,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