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概论课件_第1页
骨折概论课件_第2页
骨折概论课件_第3页
骨折概论课件_第4页
骨折概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骨折概论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房好林Tel一节骨折的定义、成因、分类及骨折的移位第二节骨折的临床表现及X线检查:第三节骨折的并发症:第四节骨折的愈合过程:第五节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第六节骨折的急救:第七节骨折的治疗原则:第八节开放性骨折的处理:第九节开放性关节损伤的处理原则:第十节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和畸形愈合:第一节骨折的定义、成因、分类及骨折的移位

定义:骨折即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成因:骨折可由创伤和骨骼疾病所致,后者为病理性骨折;前者为创伤性骨折,原因如下:1、

直接暴力2、

间接暴力:暴力通过传导、杠杆、旋转和肌收缩使肢体远处发生骨折。3、积累性劳损:长期、反复、轻微的直接或间接损伤可致肢体某一特定部位骨折。

分类:(一)

根据骨折处皮肤、粘膜的完整性分为:1、闭合性骨折2、开放性骨折(二)

根据骨折的程度和形态分为:1、不完全骨折2、完全骨折(三)

根据骨折端稳定程度分为:1、

稳定性骨折2、

不稳定性骨折第一节骨折的定义、成因、分类及骨折的移位

(一)根据骨折处皮肤粘膜的完整性1、闭合性骨折2、开放性骨折(二)根据骨折的程度和形态不完全骨折完全骨折斜行骨折螺旋形骨折裂缝骨折青枝骨折横行骨折嵌插骨折压缩性骨折凹陷性骨折粉碎性骨折骨骺分离1212345678(三)根据骨折的稳定程度分类稳定骨折不稳定骨折斜行骨折螺旋形骨折裂缝骨折青枝骨折横行骨折嵌插骨折压缩性骨折凹陷性骨折粉碎性骨折骨骺分离wbj骨折移位:(一)移位类型1、成角移位;2、侧方移位;3、缩短移位;4、分离移位;5、旋转移位。(二)造成各种不同移位的影响因素为:1、

外界暴力的性质、大小和作用方向。2、

肌肉牵拉。3、

骨折远侧段肢体重量的牵拉。4、

不恰当的搬运和治疗。第一节骨折的定义、成因、分类及骨折的移位

临床表现

(一)

全身表现

1、

休克

2、

发热:一般不超过38℃。

第二节骨折的临床表现及X线检查

临床表现

(二)

局部表现

1、

骨折的一般表现:局部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

2、

骨折的特有体征:(1)畸形;(2)异常活动;(3)骨擦音或骨擦感

第二节骨折的临床表现及X线检查

骨折的X线检查:X线检查对骨折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骨折的CT检查:

CT检查具有重要意义。第三节骨折的并发症:(一)

早期并发症:

1、

休克

2、

脂肪栓塞综合症

3、

重要内脏器官损伤(1)

肝、脾破裂;(2)

肺损伤;(3)

膀胱和尿道损伤;(4)直肠损伤。

4、

重要的周围组织损伤(1)重要血管损伤;(2)周围神经损伤;(3)脊髓损伤;

5、骨筋膜室综合征:即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征候群。见于前臂掌侧和小腿,常由创伤骨折的血肿和组织水肿使其室内内容物体积啬或外包扎过紧、局部压迫使骨筋膜室容积减小而导致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所致。根据其缺血的不同程度而导致:(1)濒临缺血性肌挛缩;(2)缺血性肌挛缩;(3)坏疽;

合并神经损伤颈椎损伤合并脊髓损伤骨筋膜室综合征(二)

晚期并发症:1、

坠积性肺炎;2、

褥疮;3、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

感染;5、

损伤性骨化;6、

创伤性关节炎;7、

关节僵硬;8、

急性骨萎缩;9、

缺血性骨坏死;10、缺血性肌挛缩。

1、

血肿机化演进期。2、

原始骨痂形成期:(1)膜内化骨;(2)内骨痂和外骨痂;

(3)软骨内化骨。3、骨痂改造塑型期:8~12周。

第四节骨折的愈合过程

骨折临床愈合标准:

1、局部无压痛及纵向叩击痛;2、局部异常活动;3、X线征显示骨折处有连续性骨痂,骨折线已模糊;4、拆除外固定后,如为上肢能向前平举1kg重物持续达1分钟;如为下肢不扶拐能在平地连续步行3分钟、并不少于30步;连续观察2周骨折处不变形。

(一)全身因素:1、年龄;2、健康状况。(二)局部因素:

1、骨折的类型和数量;

2、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1)两骨折段血液供应均良好(2)

一骨折段血液供应差(3)

两骨折段血液供应差(4)

骨折段完全丧失血液应

3、软组织损伤程度;

4、软组织嵌入;

5、感染。第五节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三)

治疗方法的影响1、反复多次的手法复位;2、切开复位时骨膜剥离过多;

3、开放性骨折清创时,过多地摘除碎骨片,造成骨质缺损,影响骨折愈合。

4、骨折行持续骨牵引治疗时,牵引力过大,可造成骨折段分离。5、骨折固定不牢固。

6、过早和不恰当的功能锻炼。

1、抢救休克

2、包扎伤口

3、妥善固定

4、迅速转运

第六节骨折的急救:

1、复位

2、固定

3、康复治疗(功能锻炼)

第七节骨折的治疗原则

骨折的复位(一)骨折的复位标准:1、解剖复位。2、功能复位:(1)骨折部位的旋转移位、分离移位必须完全矫正。(2)缩短移位在成人下肢骨折不超过1cm,儿童若无骨骺损伤,下肢缩短在2cm以内。(3)成角移位:下肢向侧方成角必须矫正,可允许有轻微的前后成角,前臂双骨折要求解剖复位。(4)长骨干横型骨折,对位至少达1/3左右,干骺端至少达3/4。

骨折的复位(二)复位方法:

1、手法复位:(1)解除疼痛;(2)肌松驰位;(3)对准方向;(4)拔伸牵引。

2、切开复位。

骨折切开复位指征:

(1)骨折端间有肌或肌腱等软组织嵌入,手法复位失败者。(2)关节内骨折,手法复位对位不良,将影响关节功能者。(3)手法复位未达到功能复位标准,将严重影响患肢功能者。(4)骨折并发主要血管、神经损伤,修复血管、神经同时,宜行骨折切开复位。(5)多处骨折,为便于护理和治疗,防止并发症,可选择适当的部位行切开复位。切开复位的优缺点:优点:能达到解剖复位;有效的内固定使病人提前下床活动,减少萎缩和关节僵硬,便于护理,减少并发症。缺点:进一步损伤骨折部的血运;增加软组织损伤程度,降低局部抵抗力,内固定器材选择不当,影响疗效。骨折的固定——外固定和内固定

1、

外固定(1)小夹板固定(2)石膏固定(3)外展架固定(4)持续牵引外固定器

2、

内固定

功能锻炼

1、早期:1—2周内,以患肢肌肉主动舒缩为主,骨折上下关节不活动。

2、中期:2周以后,进行骨折上下关节活动。

3、后期:骨折已达临床愈合标准,外固定已拆除。开放性骨折根据软组织损伤的轻重分1、2、3度,3度常伴血管、神经损伤。一、术前检查与准备二、清创时间:6—8小时内三、清创的要点:清创、骨折复位、软组织修复和伤口闭合第八节开放性骨折的处理

(一)清创1、清洗:肥皂水、活力碘2、切除创缘皮肤1-2mm,切除失活的组织。3、关节韧带和关节囊严重挫伤时应切除。4、外骨膜应尽量保留,以保证骨愈合。5、骨折端的处理:污染程度密质骨一般不超过0.5—1mm,松质骨可达1cm。6、再次清洗:生理盐水,活性碘,双氧水

(二)组织修复、骨折固定、重要软组织修复和创口引流。(三)闭合创口,直接缝合,减张缝合和植皮延迟闭合,皮瓣移植。

开放性关节损伤:皮肤和关节囊破裂,关节腔与外界相通目的:防止关节感染,恢复关节功能。损伤程度分为1、2、3度。第九节开放性关节损伤的处理

第十节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和畸形愈合:

(一)骨折延迟愈合

(二)骨折不愈合

(三)骨折畸形愈合备用工具&资料第一节骨折的定义、成因、分类及骨折的移位

定义:骨折即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成因:骨折可由创伤和骨骼疾病所致,后者为病理性骨折;前者为创伤性骨折,原因如下:1、

直接暴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