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沟通平台建设及使用培训策略书_第1页
企业内部沟通平台建设及使用培训策略书_第2页
企业内部沟通平台建设及使用培训策略书_第3页
企业内部沟通平台建设及使用培训策略书_第4页
企业内部沟通平台建设及使用培训策略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内部沟通平台建设及使用培训策略书TOC\o"1-2"\h\u6466第一章概述 442921.1项目背景 430071.2项目目标 435751.3项目意义 49924第二章平台建设规划 5212972.1平台建设需求分析 5107152.1.1用户需求分析 542842.1.2功能需求分析 5244242.1.3功能需求分析 5239742.1.4安全需求分析 519422.2平台功能模块设计 5126652.2.1用户模块 5152712.2.2沟通模块 5186332.2.3文件模块 553322.2.4协作模块 6130762.3技术选型与架构设计 6315192.3.1技术选型 6319482.3.2架构设计 6255432.4平台安全与稳定性保障 6160032.4.1安全保障 6174642.4.2稳定性保障 625225第三章系统集成与对接 6260373.1与企业现有系统的集成 6154943.1.1系统集成概述 6263753.1.2集成策略 7109623.1.3集成注意事项 7258513.2与第三方服务的对接 7306143.2.1第三方服务概述 7182913.2.2对接策略 781943.2.3对接注意事项 7246583.3数据交换与共享机制 766803.3.1数据交换概述 8129503.3.2交换机制设计 8137843.3.3共享机制设计 8110893.4系统兼容性与扩展性 8237673.4.1兼容性与扩展性概述 890623.4.2兼容性设计 8193343.4.3扩展性设计 830771第四章用户权限与角色管理 9311534.1用户权限设置 9149964.1.1基本权限 9215084.1.2功能权限 9119954.1.3系统权限 9139694.2角色管理策略 9280844.2.1角色分类 9226984.2.2角色分配 9135894.3权限与角色的配置与调整 973254.3.1权限配置 9127034.3.2角色调整 1025584.4用户身份认证与安全防护 1031034.4.1用户身份认证 10122084.4.2安全防护 109237第五章内容发布与管理 10211955.1内容分类与发布流程 10264725.1.1内容分类 10148585.1.2发布流程 10308875.2内容审核与审批机制 1185635.2.1审核标准 1183435.2.2审核流程 11705.3内容更新与维护策略 11114765.3.1更新频率 11234295.3.2维护措施 11114715.4内容安全与版权管理 11290695.4.1内容安全 11121785.4.2版权管理 1130513第六章互动交流与协作 12102506.1互动交流功能设计 12100656.1.1功能概述 12146536.1.2功能特点 12175716.2协作任务管理 12198696.2.1功能概述 1294986.2.2功能特点 12111546.3群组与社区建设 1212326.3.1群组建设 12145486.3.2社区建设 1231976.4互动交流与协作的激励机制 13301056.4.1激励方式 13134246.4.2激励效果评估 1322039第七章培训策略制定 13124277.1培训对象与培训目标 1354187.1.1培训对象 13135147.1.2培训目标 14125787.2培训内容与培训方式 1480327.2.1培训内容 1430747.2.2培训方式 14154797.3培训计划与实施步骤 14129857.3.1培训计划 14145987.3.2实施步骤 14110317.4培训效果评估与反馈 14177687.4.1培训效果评估 14262627.4.2反馈与改进 1511670第八章培训实施与推广 15102818.1培训师资与资源准备 1572118.1.1师资选拔与培训 15239758.1.2培训资源整合 1598888.2培训现场管理与支持 15126988.2.1培训现场环境布置 15298018.2.2培训现场管理 151188.3培训成果展示与宣传 1681418.3.1培训成果展示 16298238.3.2培训宣传与推广 1699088.4培训平台持续优化与迭代 16260898.4.1培训平台功能优化 16129958.4.2培训平台迭代更新 1618679第九章培训效果评估与改进 16316159.1培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 165559.2培训效果评估方法与工具 17231139.3培训效果改进策略 17309089.4持续改进与优化 1710094第十章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181687410.1用户常见问题解答 182884410.1.1用户注册与登录问题 182149510.1.2功能使用问题 182376110.1.3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 182605110.2技术支持与维护 182800110.2.1系统维护 18213710.2.2技术支持 18573910.2.3响应时间 181279410.3用户意见收集与反馈 19970710.3.1意见收集渠道 192826310.3.2意见处理与反馈 193263110.4风险预防与应对策略 191803110.4.1数据安全风险 19563210.4.2网络攻击风险 191666110.4.3用户投诉风险 19740510.4.4法律法规风险 19、第一章概述1.1项目背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内部沟通模式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传统的沟通方式如电话、邮件等已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对高效、便捷沟通的需求。因此,构建一个企业内部沟通平台,以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团队协作已成为当下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项目旨在搭建一个适用于企业内部沟通需求的平台,并制定相应的使用培训策略,以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沟通需求。1.2项目目标本项目的主要目标如下:(1)搭建一个功能完善、易于操作的企业内部沟通平台,实现员工之间的实时沟通与协作。(2)制定一套科学、系统的使用培训策略,保证员工能够熟练掌握平台的使用方法。(3)提高企业内部沟通效率,降低沟通成本,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4)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员工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增强团队凝聚力。1.3项目意义本项目具有以下意义:(1)提高企业内部沟通效率:通过搭建沟通平台,员工可以实时交流,快速解决问题,降低因沟通不畅造成的误解和损失。(2)促进团队协作:沟通平台可以实现项目任务的分配、进度跟踪和成果共享,有助于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和项目推进。(3)降低沟通成本:相较于传统的沟通方式,企业内部沟通平台可以大大降低通信费用和人力成本。(4)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通过沟通平台,员工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增强归属感和认同感。(5)提升企业竞争力:高效的内部沟通有助于提高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响应速度,提升整体竞争力。(6)培养员工沟通能力:使用培训策略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员工提高沟通技巧和表达能力,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第二章平台建设规划2.1平台建设需求分析在平台建设之初,进行需求分析是的一步。以下是对企业内部沟通平台建设需求的分析:2.1.1用户需求分析用户群体:企业内部员工,包括管理层、普通员工及各部门负责人。用户需求:实时沟通、信息共享、任务协作、文件传输、数据统计等。2.1.2功能需求分析基本功能:即时通讯、语音视频通话、文件传输、日程管理等。扩展功能:任务协作、工作汇报、通知公告、问卷调查、投票等。2.1.3功能需求分析响应速度:保证平台在高峰时段也能快速响应。数据存储:满足大量数据存储需求,保证数据安全。2.1.4安全需求分析用户隐私:保护用户信息,防止泄露。数据安全:防止数据被非法访问、篡改或删除。2.2平台功能模块设计根据需求分析,以下是对企业内部沟通平台功能模块的设计:2.2.1用户模块用户注册:用户通过手机号、邮箱等注册账号。用户资料:用户可编辑个人资料,包括头像、昵称、职位等。用户权限:根据用户职位和部门,设置不同权限。2.2.2沟通模块即时通讯:文本、语音、图片等多种形式的沟通。语音视频通话:实现实时音视频通信。群组沟通:支持多人在线沟通,可创建临时群组。2.2.3文件模块文件传输:支持多种文件格式传输,如文档、图片、视频等。文件存储:提供一定量的免费存储空间,支持云盘功能。2.2.4协作模块任务协作:创建任务,分配责任人,跟踪任务进度。工作汇报:员工可定期提交工作汇报,领导可查看并评价。通知公告:发布企业内部通知、公告,员工可查看。2.3技术选型与架构设计2.3.1技术选型前端技术:使用HTML5、CSS3、JavaScript等前端技术。后端技术:采用Java、Python等后端开发语言。数据库技术:使用MySQL、Oracle等关系型数据库。2.3.2架构设计采用微服务架构,将平台拆分为多个独立服务,提高系统可扩展性。前后端分离,降低系统耦合度,便于维护和升级。引入分布式存储和计算技术,提高系统功能和稳定性。2.4平台安全与稳定性保障2.4.1安全保障用户认证:采用双因素认证,保证用户身份安全。数据加密: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安全审计:定期进行安全审计,及时发觉和修复安全漏洞。2.4.2稳定性保障负载均衡:采用负载均衡技术,保证系统在高并发情况下仍能稳定运行。容灾备份:对关键数据进行实时备份,防止数据丢失。监控系统:建立完善的监控系统,实时监控平台运行状况,及时发觉并解决问题。第三章系统集成与对接3.1与企业现有系统的集成3.1.1系统集成概述企业内部沟通平台的建设需充分考虑与企业现有系统的集成,以保证信息流畅、高效传递。系统集成旨在将不同系统、应用和数据源进行整合,实现数据的一致性和业务的协同。3.1.2集成策略(1)分析企业现有系统,明确集成需求和目标;(2)制定详细的集成方案,包括技术路线、数据接口、集成流程等;(3)选择合适的集成工具和平台,如中间件、API等;(4)针对不同系统,采取不同的集成方法,如数据同步、消息队列、事件驱动等;(5)进行系统集成测试,保证集成效果满足业务需求。3.1.3集成注意事项(1)充分考虑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2)保证集成过程中不影响现有业务的正常运行;(3)考虑未来业务发展,预留足够的扩展空间;(4)与企业IT部门紧密沟通,保证集成方案的顺利实施。3.2与第三方服务的对接3.2.1第三方服务概述企业内部沟通平台在建设过程中,可能需要与第三方服务进行对接,以提供更加丰富的功能和服务。第三方服务包括但不限于短信、邮件、地图、支付等。3.2.2对接策略(1)分析第三方服务的功能和需求,明确对接目标;(2)选择合适的对接方式,如API、SDK等;(3)设计对接方案,包括接口调用、数据传输、异常处理等;(4)进行对接测试,保证第三方服务的稳定性和可用性;(5)与第三方服务提供商保持紧密合作,及时解决对接过程中的问题。3.2.3对接注意事项(1)充分了解第三方服务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2)保证对接过程中不泄露企业内部敏感信息;(3)考虑对接服务的费用和功能,保证性价比;(4)预留扩展接口,以便未来引入更多第三方服务。3.3数据交换与共享机制3.3.1数据交换概述数据交换与共享是内部沟通平台建设的关键环节。通过建立数据交换与共享机制,实现各部门、各系统之间的信息流通和协同工作。3.3.2交换机制设计(1)制定数据交换规范,包括数据格式、传输方式、加密解密等;(2)构建数据交换平台,实现数据的高速传输和实时处理;(3)设立数据交换节点,方便各部门进行数据传输和共享;(4)开发数据交换工具,简化数据交换操作;(5)建立数据交换监控与审计机制,保证数据交换的安全性。3.3.3共享机制设计(1)确定共享数据范围,包括公开数据、半公开数据和私有数据;(2)制定数据共享策略,包括共享方式、共享权限等;(3)构建数据共享平台,实现数据的在线查询、和发布;(4)开发数据共享工具,提高数据共享的便捷性;(5)加强数据共享的安全管理,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3.4系统兼容性与扩展性3.4.1兼容性与扩展性概述系统兼容性与扩展性是保证企业内部沟通平台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在系统集成与对接过程中,需充分考虑系统的兼容性和扩展性。3.4.2兼容性设计(1)遵循国际标准,保证系统与主流技术兼容;(2)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系统升级和扩展;(3)优化系统架构,提高系统功能;(4)选用成熟、稳定的技术和组件,降低系统故障风险。3.4.3扩展性设计(1)设立扩展接口,便于未来引入新功能和服务;(2)采用分布式架构,支持大规模用户并发访问;(3)优化数据库设计,提高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4)考虑未来业务发展,预留足够的硬件资源。第四章用户权限与角色管理4.1用户权限设置企业内部沟通平台用户权限设置旨在保证信息安全和高效管理。以下为具体权限设置内容:4.1.1基本权限浏览平台:所有用户均可浏览平台内容;发送消息:所有用户均可发送消息;添加联系人:所有用户均可添加联系人。4.1.2功能权限群组管理:群主及管理员具有创建、解散群组、添加/移除成员等权限;文件管理:用户可、删除文件,管理员可设置文件访问权限;消息管理:管理员可查看、删除群组内消息;数据统计:管理员可查看群组数据统计。4.1.3系统权限用户管理:管理员具有添加、删除、修改用户信息的权限;角色管理:管理员具有创建、修改、删除角色的权限;权限管理:管理员具有配置、调整用户权限的权限。4.2角色管理策略4.2.1角色分类普通用户:具备基本权限,参与沟通、协作;群主:具备群组管理权限,负责群组内部事务;管理员:具备系统权限,负责整个平台的管理与维护;超级管理员:具备最高权限,负责平台全局事务。4.2.2角色分配根据用户职责和需求,合理分配角色;角色分配应遵循最小权限原则,保证用户仅拥有所需权限;角色分配可动态调整,以适应企业发展和人员变动。4.3权限与角色的配置与调整4.3.1权限配置管理员根据用户角色和职责,配置相应权限;权限配置应遵循最小权限原则,避免权限滥用;权限配置可动态调整,以满足用户需求。4.3.2角色调整管理员根据用户表现和需求,调整角色;角色调整应遵循合理、公平原则,保证用户权益;角色调整应记录在案,以便查询和审计。4.4用户身份认证与安全防护4.4.1用户身份认证平台采用用户名密码的方式,进行身份认证;用户名应具有唯一性,便于识别;密码应具备一定强度,防止被破解。4.4.2安全防护平台采用加密协议,保障数据传输安全;用户密码采用加密存储,防止泄露;平台设有登录失败次数限制,防止暴力破解;平台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更新,保证系统安全。第五章内容发布与管理5.1内容分类与发布流程5.1.1内容分类企业内部沟通平台的内容分类应遵循明确、简洁、实用的原则。内容分类主要包括:公司新闻、部门动态、员工风采、业务交流、培训资料、规章制度等。各分类下可设置子分类,以满足不同部门和员工的需求。5.1.2发布流程(1)内容提交:员工根据内容分类,将编辑好的稿件提交至相应分类。(2)内容审核:平台管理员对提交的稿件进行初步审核,保证内容符合公司规定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内容审批:稿件经过审核后,提交至相关部门或领导进行审批。(4)发布:审批通过的内容由管理员发布至平台,员工可在相应分类下查看。5.2内容审核与审批机制5.2.1审核标准内容审核应遵循以下标准:(1)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不得含有违法违规内容。(2)符合公司规章制度,不得泄露公司商业秘密。(3)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得传播不良信息。(4)内容真实、准确,不得发布虚假信息。5.2.2审核流程(1)管理员对提交的内容进行初步审核,对不符合标准的内容进行修改或退回。(2)审核通过的内容提交至相关部门或领导进行审批。(3)审批通过的内容由管理员发布至平台。5.3内容更新与维护策略5.3.1更新频率根据内容分类和重要性,制定不同的更新频率。如公司新闻、部门动态等分类可每日更新,培训资料、规章制度等分类可定期更新。5.3.2维护措施(1)管理员定期检查平台内容,对过期、失效的内容进行删除或更新。(2)对平台功能进行定期维护,保证平台稳定运行。(3)收集员工反馈意见,优化平台功能和内容。5.4内容安全与版权管理5.4.1内容安全(1)加强平台安全防护,防止外部攻击和数据泄露。(2)制定严格的内容发布制度,保证内容安全。(3)定期对平台内容进行审查,排除安全隐患。5.4.2版权管理(1)尊重原创,保护作者权益。(2)对平台上的内容进行版权登记,防止侵权行为。(3)对侵权行为进行法律追究,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第六章互动交流与协作6.1互动交流功能设计6.1.1功能概述为提高企业内部沟通效率,互动交流功能设计需充分考虑员工日常沟通需求。主要包括即时通讯、文件传输、语音视频通话、讨论区等功能,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沟通需求。6.1.2功能特点(1)即时通讯:支持文字、图片、表情等多种形式的即时通讯,保证信息传递的实时性。(2)文件传输:支持多种文件格式传输,满足工作中文件共享的需求。(3)语音视频通话:提供清晰的语音和视频通话,便于远程沟通和协作。(4)讨论区:设置公共讨论区、部门讨论区、项目讨论区等,便于员工就特定主题进行讨论。6.2协作任务管理6.2.1功能概述协作任务管理功能旨在帮助企业内部团队高效协同工作,主要包括任务分配、进度跟踪、任务反馈等功能。6.2.2功能特点(1)任务分配:根据项目需求和员工特长,合理分配任务,保证项目进度。(2)进度跟踪:实时更新任务进度,便于项目经理和团队成员了解项目整体情况。(3)任务反馈:员工可对已完成任务进行反馈,便于优化工作流程和提高工作效率。6.3群组与社区建设6.3.1群组建设企业内部可根据业务需求、部门划分等因素,建立不同类型的群组。群组内成员可以自由交流、分享资源,提高团队凝聚力。6.3.2社区建设企业内部可设立社区,鼓励员工在社区内发表观点、分享经验、解答疑问。社区内可设立多个板块,如技术交流、业务探讨、休闲娱乐等,以满足不同员工的需求。6.4互动交流与协作的激励机制6.4.1激励方式为提高互动交流和协作效果,企业可采取以下激励方式:(1)积分制:根据员工在互动交流中的活跃程度、贡献度等因素,给予积分奖励。(2)荣誉制度:设立优秀员工、优秀团队等荣誉称号,表彰在互动交流和协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团队。(3)物质奖励:对在互动交流和协作中取得显著成果的员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6.4.2激励效果评估企业需定期评估激励效果,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激励政策,以保证互动交流和协作的持续改进。评估指标包括但不限于:(1)员工参与度:通过统计员工在互动交流中的活跃度,了解员工对平台的认可程度。(2)协作效率:通过分析任务完成情况和项目进度,评估协作效果。(3)团队凝聚力:通过调查员工对团队的满意度、归属感等,了解团队凝聚力。第七章培训策略制定7.1培训对象与培训目标7.1.1培训对象本培训项目主要针对企业内部员工,包括新入职员工、在职员工以及管理层。具体培训对象如下:(1)新入职员工:了解企业内部沟通平台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快速融入企业沟通环境。(2)在职员工:提升内部沟通能力,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团队协作。(3)管理层:掌握内部沟通平台管理及监督方法,保证沟通平台的高效运行。7.1.2培训目标(1)使新入职员工熟练掌握内部沟通平台的使用方法,快速融入企业。(2)提升在职员工内部沟通能力,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沟通成本。(3)增强管理层对内部沟通平台的监管能力,保证沟通平台的稳定运行。7.2培训内容与培训方式7.2.1培训内容(1)内部沟通平台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2)沟通技巧与策略,包括有效表达、倾听、反馈等。(3)团队协作与沟通,包括跨部门沟通、冲突解决等。(4)内部沟通平台管理及监督方法。7.2.2培训方式(1)线下培训:组织集中培训,面对面讲解、演示和实操练习。(2)在线培训:提供网络课程,员工可根据自身时间安排学习。(3)实操演练:结合实际工作场景,进行模拟沟通练习。(4)考核认证:设置考核环节,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7.3培训计划与实施步骤7.3.1培训计划(1)制定详细的培训课程表,明确培训时间、地点、内容等。(2)针对不同培训对象,制定个性化培训方案。(3)设立培训考核机制,保证培训效果。7.3.2实施步骤(1)培训前:调查了解员工需求,确定培训内容和方法。(2)培训中:组织培训,保证培训顺利进行,关注学员反馈。(3)培训后:进行考核评估,收集培训反馈,持续优化培训方案。7.4培训效果评估与反馈7.4.1培训效果评估(1)学员满意度调查:了解学员对培训的满意度,评估培训效果。(2)业务能力提升:通过对比培训前后的业务数据,评估培训对工作效率的影响。(3)沟通平台运行状况:关注内部沟通平台的使用情况,评估培训对沟通环境的改善。7.4.2反馈与改进(1)收集学员反馈意见,针对问题进行改进。(2)定期进行培训效果评估,调整培训内容和方式。(3)结合企业实际需求,持续优化培训方案。第八章培训实施与推广8.1培训师资与资源准备为保证企业内部沟通平台建设及使用培训的顺利进行,以下师资与资源准备:8.1.1师资选拔与培训(1)选拔具备丰富沟通平台使用经验、熟悉企业内部业务流程的员工担任培训讲师。(2)组织培训讲师参加专业培训,提升其培训技巧、沟通能力及专业知识。(3)建立师资库,对培训讲师进行定期评估和筛选,保证师资质量。8.1.2培训资源整合(1)整理企业内部沟通平台的相关资料,包括操作手册、使用指南等,作为培训教材。(2)制作培训课件,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丰富培训内容。(3)建立在线培训资源库,方便员工随时查阅和学习。8.2培训现场管理与支持为保证培训效果,以下现场管理与支持措施应得到落实:8.2.1培训现场环境布置(1)选择安静、宽敞的培训场地,保证学员能够集中精力学习。(2)配备必要的培训设备,如投影仪、电脑、音响等。(3)提前布置培训场地,保证培训设施正常运行。8.2.2培训现场管理(1)制定培训纪律,保证学员遵守培训规定。(2)安排培训助理,协助讲师解答学员疑问,保证培训顺利进行。(3)对培训过程进行监督,及时调整培训进度和内容。8.3培训成果展示与宣传以下措施有助于展示培训成果,提高企业内部沟通平台的认知度和使用率:8.3.1培训成果展示(1)组织培训成果展示活动,让学员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2)整理培训成果,制作宣传材料,如海报、视频等。(3)通过内部渠道,如企业内部网站、公众号等,展示培训成果。8.3.2培训宣传与推广(1)制定培训宣传方案,明确宣传目标和渠道。(2)利用企业内部渠道,如员工大会、内部邮件等,进行宣传推广。(3)定期举办培训活动,提高员工参与度和平台使用率。8.4培训平台持续优化与迭代为保证企业内部沟通平台的长期有效运行,以下措施应得到持续关注:8.4.1培训平台功能优化(1)根据员工反馈,不断优化培训平台功能,提高用户体验。(2)定期更新培训资源,保证内容丰富、实用。(3)关注行业动态,借鉴优秀经验,持续改进培训平台。8.4.2培训平台迭代更新(1)根据企业业务发展需要,适时调整培训策略。(2)定期评估培训效果,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培训内容和方法。(3)建立培训平台迭代更新机制,保证平台始终处于行业领先水平。第九章培训效果评估与改进9.1培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为保证企业内部沟通平台建设及使用培训的效果,需建立一套科学、全面的培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该体系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参训人员满意度: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参训人员对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讲师等方面的满意度。(2)培训覆盖率:评估培训对象是否涵盖了所有需要提升内部沟通能力的人员,包括部门负责人、基层员工等。(3)培训成果转化率:衡量参训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培训知识的程度,通过对比培训前后的工作表现、沟通效果等数据进行评估。(4)培训成本效益:分析培训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包括培训费用、培训时间等成本与培训成果之间的对比。9.2培训效果评估方法与工具以下为几种常用的培训效果评估方法与工具:(1)问卷调查:通过设计有针对性的问卷,收集参训人员对培训内容、培训讲师、培训环境等方面的评价。(2)访谈法:与参训人员进行一对一或小组访谈,深入了解他们对培训效果的真实看法。(3)观察法:观察参训人员在培训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互动情况等,以评估培训效果。(4)测试法:通过设计测试题目,检验参训人员对培训知识的掌握程度。(5)360度评估:收集参训人员上级、同事、下属等多方面的反馈,全面了解培训效果。9.3培训效果改进策略针对评估结果,以下为几种培训效果改进策略:(1)优化培训内容:根据参训人员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