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经络及腧穴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1阴阳学说阴阳是宇宙万物对立统一的两种基本属性,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是中医理论的基础。2五行学说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它们相互生克、相互制约,体现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转化规律。3脏腑学说脏腑是人体内各种器官的总称,根据其生理功能分为五脏六腑,它们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共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中医经络概述中医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调节机能的**网络系统**,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经络系统是由经脉、络脉、孙络、经筋、皮部等部分组成,贯穿人体全身,并与脏腑、器官、组织密切相关。经络的主要功能运行气血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路,将人体各个部位连接起来。沟通内外经络沟通人体内外,将脏腑与体表联系在一起,使内外协调平衡。调节阴阳经络调节阴阳,维持人体机能的正常运转。经络的分类十二经脉十二经脉是中医经络学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体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分别走行于人体四肢和躯干,相互联系,构成了人体的经络系统。奇经八脉奇经八脉是中医经络学说中特有的经脉,它们不与十二经脉直接相通,但与十二经脉相互联系,在人体气血运行和疾病防治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经脉的循行路径手太阳小肠经从手小指尺侧端开始,沿手背尺侧上行,经肩后,上行至耳后,环绕耳轮一周,至头部。手阳明大肠经从食指桡侧端开始,沿手背桡侧上行,经上臂外侧,过肩,沿颈部外侧,至头部。足阳明胃经从鼻翼旁开始,沿面部下行,经下颌,至胸部,沿腹部下行,至足部。足太阴脾经从足大趾内侧端开始,沿足内侧上行,经小腿内侧,至腹部,上行至胸部。手厥阴心包经从胸部开始,沿上臂内侧,经手肘,至手心,沿中指桡侧至指尖。手少阴心经从胸部开始,沿上臂内侧,经手肘,至手心,沿小指尺侧至指尖。足少阴肾经从足小趾下开始,沿足内侧上行,经小腿内侧,至腰部,上行至头部。足厥阴肝经从足大趾端开始,沿足内侧上行,经小腿内侧,至腹部,上行至胸部,经颈部,至头部。奇经八脉的特点独立运行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不同,它们不直接与脏腑相连,具有独立的运行规律。联系十二经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相互联系,构成人体经络系统的整体。特殊循行奇经八脉的循行路线比较特殊,有的走行于体表,有的走行于体内。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小指尺侧端少泽穴,沿手背尺侧上行,经肩关节后,沿肩胛骨下缘至背部,上行至项后风池穴,再沿头部,经耳后,至面部,止于目外眦睛明穴。该经脉主要分布于手背、肩背、头部等部位,与人体上肢活动、头面部感觉等功能密切相关。手阳明大肠经循行路线从食指末端开始,沿食指桡侧上行至手背,经拇指桡侧,上腕,过尺泽,经前臂外侧上行至肩,循肩胛骨外缘,过肩髃,沿颈外侧上行至耳后,至耳尖,止于鼻翼。主要穴位合谷、曲池、手三里、肩髃、天鼎、迎香等。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是人体十二经脉之一,起于鼻旁,下行面颊,经胸部,沿腹前正中线下降,至小腿前外侧,止于足第四趾外侧端。胃经主胃,与脾经相表里,共司消化吸收,调节气血津液,并与人体头部、胸部、腹部、四肢等部位的脏腑功能密切相关。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是十二经脉之一,起于足大趾端,沿足内侧上行,经过脾、胃、胸、腹、咽喉,止于唇内。主要分布于人体下肢内侧,腹部、胸部等部位。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中,出属胸部,循行于上肢内侧,至小指末端。心包经主要分布于胸部、上肢内侧,与心脏、心包、胸腺、肺、脾、胃等脏器密切相关。手少阴心经少冲位于小指末端指甲角旁,掌心侧。神门位于腕横纹尺侧,尺骨茎突与腕横纹之间的凹陷处。极泉位于腋窝顶端,腋动脉搏动处。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小趾下,循行于足内侧,上行至腹股沟,经腹部,沿脊柱上行至头部,分布于耳、眼、鼻等部位。足少阴肾经与人体肾脏、膀胱、生殖系统等密切相关,主司水液代谢、生殖功能、骨骼生长发育等。足厥阴肝经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爪甲内侧,向上沿足内侧循行至小腿内侧,过膝内侧至大腿内侧,经腹股沟,上达肝脏,络脾脏。其分支沿胸侧上行,经腋窝,上行肩部,至颈侧,进入面部,与足太阳膀胱经交会于头顶部。肝经循行路线经过肝脏、脾脏、胃部等重要脏器,与人体消化、排泄、血液循环等功能密切相关。其主气为风,主病也多与风邪有关,如头痛、眩晕、目赤、胁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等。督脉与任脉督脉沿着脊柱正中运行,上至头顶百会穴,下至尾骨长强穴。任脉从胸部任脉穴开始,下行至腹部,再上行至面部,连接嘴唇。重要作用督脉为阳经之海,任脉为阴经之海,两者共同调节人体阴阳平衡。经络与腧穴的关系经络是运行气血的通路,腧穴是经络上的重要部位。腧穴是经络与人体脏腑、组织器官联系的枢纽,是针灸等治疗方法作用的特定部位。经络与腧穴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治疗疾病的理论基础。经络学说在临床的应用诊断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结合经络理论诊断疾病。治疗针灸、推拿、艾灸等方法,刺激经络腧穴治疗疾病。养生通过经络养生方法,调理身体机能,预防疾病。常见经络病证分析头痛经络不通,气血运行不畅,可导致头痛。失眠心脾两虚,心神不安,可导致失眠。消化不良脾胃虚弱,运化无力,可导致消化不良。腰痛肾虚,气血不足,可导致腰痛。腧穴的产生与分类产生穴位是人体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络之气汇聚之处,也是人体气血运行的枢纽。分类根据腧穴的位置、性质、作用等特点,可分为经穴、奇穴、阿是穴等。腧穴的定位方法1骨度分寸法以人体骨骼为标准,将身体分为若干等分,并以手指的宽度为单位来测量腧穴的具体位置。2体表标志法利用人体表面的明显标志,如骨骼、肌肉、血管、器官等,来确定腧穴的准确位置。3解剖定位法根据现代解剖学知识,结合人体解剖结构,精确地确定腧穴的具体位置。常用腧穴的解剖位置足三里膝盖下缘外侧,胫骨前缘外侧凹陷处,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合谷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第二掌骨桡侧,当第二掌骨桡侧中点处。涌泉足心,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中点处。太冲足背,第一、二趾之间,跖骨结合部的前方凹陷处,约当足趾趾甲边缘至足跟的1/3处。腧穴的生理功能调节阴阳腧穴可通过刺激经络来调节人体阴阳平衡,维持机体健康。疏通经络腧穴刺激能促进气血运行,疏通经络,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腧穴刺激可通过调节神经系统,缓解疼痛,改善身体不适。腧穴刺激的方法针刺运用针具刺入腧穴,通过针刺手法刺激经络,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艾灸用艾绒或艾条在腧穴部位进行温热灸灼,以达到温通经络、散寒除湿、活血化瘀的功效。推拿运用手法在腧穴部位进行按压、推摩、揉捏等操作,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拔罐利用负压将罐体吸附在腧穴部位,以达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目的。经穴刺激的生理机制1神经调节经穴刺激可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例如缓解疼痛、改善血液循环等。2体液调节经穴刺激可影响内分泌系统的活动,调节激素分泌,从而影响机体的代谢和免疫功能。3能量调节中医认为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经穴刺激可调节气血运行,平衡阴阳,促进机体恢复健康。腧穴在临床的应用治疗疾病针灸、艾灸等方法刺激腧穴,可治疗多种疾病,例如头痛、失眠、胃痛、腰痛等。保健养生通过刺激特定腧穴,可调节人体机能,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美容养颜刺激某些腧穴,可改善皮肤状态,延缓衰老,达到美容养颜的效果。常见腧穴病证分析头痛风寒、风热、痰浊、瘀血等胃痛胃寒、胃热、饮食不节、肝胃不和咳嗽风寒、风热、痰浊、肺气不足等经络养生的方法穴位按摩通过按摩特定穴位,可以疏通经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足爽祛臭剂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聚异氰酸酯胶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啪纽布带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工业防爆型高压清洗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BTF公司订单准时交货率提升策略研究
- 前置行政规范违反认定犯罪过失问题研究
- 2025年度个人短期担保借款合同范本(十八)
- 二零二五美容院美容院加盟店经营管理指导合同3篇
- 2025年度住宅小区电梯智能化升级改造服务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产业园区厂房租赁与人才引进服务合同3篇
- 卫生服务个人基本信息表
- 医学脂质的构成功能及分析专题课件
- 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策略创新与实践路径
- 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2024年湖北省知名中小学教联体联盟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 安徽省芜湖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 含解析
- 燃气行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 数列练习题(含答案)基础知识点
- 通用电子嘉宾礼薄
- 赤峰市海业矿产有限责任公司福合元矿区铜钼矿2022年度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方案
- 充电站监理规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