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江南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1页
2 江南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2页
2 江南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3页
2 江南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4页
2 江南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江南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课题阅读2江南课时2

教学目标1.会认“江、南、可"等9个生字和三点水、草字头2个偏旁。会写“可、叶、东、西”4个生字和“竖钩、竖弯"2种笔画。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结合插图,了解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丽。

教学重难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读准“南、莲”等生字的字音。会写“竖钩、竖弯"2种笔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谜语先行,进入画面1.教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种小动物,想看看吗?这种小动物有些害羞,藏在谜语里呢,你能把它请出来吗?课件出示谜语:有头没有手,有尾没有腿。能行千里路,不能离开水。学生回答,教师揭示谜底是“鱼”。2.课件出示江南水乡的美景图片。师:这里是美丽的江南,请大家睁大眼睛,跟随教师一起去美丽的江南来一次短暂的旅游吧!(教师简单介绍江南是我国长江以南一带,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著名的鱼米之乡。)3.旅游比较仓促,没有看够的同学还有机会,赶紧到诗歌里去瞧瞧,看看古人是怎么描写江南的?二、朗读古诗,学习生字1.(课件播放古诗)教师范读(包括题目),引导学生注意聆听。2.引导学生描述听古诗时想到的画面。(在宽阔的水面上,荷叶一片接着一片,人们撑着小船穿梭在荷叶之间,采着莲子。荷叶下面,许多鱼儿游来游去。)3.鼓励学生争当小老师,结合所知道的知识补充关于莲花的知识。生1:荷叶也叫莲叶,荷花也叫莲花。生2:莲花生长在水中,有许多种颜色,如白的、红的。莲花可以结莲蓬,莲蓬里会长莲子。4.感知内容。(1)引导学生借助拼音把古诗读正确、通顺,不会拼的字可以请教同桌或老师,在诗中圈画出本课要求会认的字。(2)教师播放朗读音频,学生注意节奏,然后大声朗读,教师指名读,学生评价。(3)引导学生交流:你看到了哪些美景?(4)引导学生说一说读完古诗后的感受。(江南风光美;人们采莲子,十分高兴;人们喜爱莲叶、莲子,喜爱大自然……)5.多种方法识字。(1)图示识字法。(课件出示江水流动、采摘果实、鱼儿嬉戏的画面)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依次出示“江、采、戏”,让学生建立文字和图片的联系。江“江”指大河,也特指长江。教师可以通过字组词的形式引导学生识记:江水、江面、长江。还可以通过猜字谜的形式识记:工人在水边。谜底就是“江"。注意:“江”的偏旁是三点水,引导学生知道带三点水的字一般都与水有关。教师可以借此引导学生回想生活中见到的带有三点水的生字,如“河、汪、海、洋”,看看是不是和水有关。采教师出示“采”的甲骨文,引导学生观察:一只手在树上摘东西,这样就能理解“采"的本义了。戏教师出示多种游戏图片,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玩的游戏,识记“戏”字,还可以通过组词识记:游戏、嬉戏、唱戏。(2)结合生活经验识记。①(课件出示含有“东、南、西、北"的路牌)引导学生观察:东、南、西、北有什么共同点?教师还可以出示学校的方位图,师生合作,共同标出学校的四个方位。预设:怎么辨认方向?(师生互说)师:我们知道,太阳早晨从哪个方向升起,傍晚从哪个方向落下?——生: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师:我们的祖国位于北半球,许多房子是坐北朝南的,也就是说,房子的大门朝向的方位是——生:南方。师:房子的后院朝向的是——生:北方。小结:东、南、西、北是四个方位词,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见到它们的身影。这就启示我们生活处处有语文。只要我们认真观察,留心思考,就能学到新知识。②引导学生想想生活中在哪里见过“可”字,如“可乐"中的“可”。还可以通过猜字谜的形式识记:大丁遇小口。谜底是“可"字。(3)通过偏旁归类识记。“莲”的偏旁是草字头,带草字头的字一般与植物有关,那么“莲"可能指的是一种植物。带草字头的字还有:草、花、芳。6.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生字,全班齐读、自由读、组织比赛读,教师随机正音。三、课堂回顾,整体感知1.师生交流回顾。(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组词,每个同学能组几个说几个。(2)把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读给其他同学听。(3)试着用一句话说说荷塘美景。示例:荷叶碧绿碧绿的,像一个个大圆盘。荷叶挨挨挤挤的,一朵朵荷花从中间冒了出来。2.《江南》描写了江南水乡的哪些景物?(莲蓬、莲叶、鱼。)第二课时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复习导入。(1)学生开火车读生字卡片上的字。(2)教师指名读诗歌,全体齐读诗歌,感受诗歌描绘的江南美景。2.激情谈话。示例:江南水乡,河网密布,满池荷花盛放,荷香四溢。等到莲子成熟,人们撑着小船,拨开船两边密密的荷叶,一边采莲,一边剥开莲子品尝……多美的景象呀!走进本诗,我们也能真切感受到采莲的乐趣。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过渡:盛夏时节,荷塘莲叶如盘,莲花绽放,想必那莲子也成熟了吧?你们见过人们采莲的情景吗?现在,不妨跟随诗人去江南见识一番吧!学习第一、二句: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1.(课件出示插图)引入:面对展现在我们眼前的一湖莲叶,你想说些什么?用“这里的()真()”说话。提示:引导学生说说荷叶的颜色、形状,体会这么多又大又绿的荷叶你挨着我、我挨着你的情景。总结:眼前我们看到的就是一幅“莲叶何田田"的美景。“田田”写出了荷叶的茂密。(观看插图)饱满劲秀的荷叶高出水面,挨挨挤挤的,想必那莲子一定有好收成!2.教师启发学生想象:这茂盛的荷叶,散发着清香的荷花,会把谁引过来呢?示例:路过的行人、放学的小朋友、附近小区的居民……3.(课件展示人们撑船采莲子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引入:人们撑着船在干什么?(采莲姑娘撑着船,在荷塘中采莲子)4.引导学生想象姑娘们采莲的情景,说一说她们的心情。(高兴、喜悦。)5.教师指名读,齐读。朗读指导:古诗第一、二句,可以采用教师引读、学生接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朗读中要适当停顿。如,“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要怀着快乐、愉悦的心情来读,语调轻快。6.(课件播放欢快的音乐)教师让学生合上课本,结合对这两句诗的理解,画一幅采莲图,画好后同桌之间互相评比。7.随机学写生字“可”。(1)(播放“可"的动漫笔顺)学生注意观看,观察“可”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同桌之间交流观察小收获。(2)教师一边范写一边讲解书写要领,学生一边观察一边书空。独体字。“口"写在竖中线左侧,要写得小一点;最后一笔竖钩写在竖中线右侧,笔画要写直,不同于弯钩。注意:对于竖钩,教师要进行示范:从上到下行笔,到起钩处向左上钩出,下笔处和起钩处应在一条垂直线上。(3)随堂书写,教师巡视指正,挑选优秀作品投影,学生自评、练写。(4)教师指名上台书写,特别注意指导竖钩的写法。学习第三至七句: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过渡:姑娘们欢喜地采着莲子,别提多高兴了。莲叶下面,鱼儿们又会是怎样一番情态呢?1.教师范读,指名读。朗读指导:朗读方位词可以略重些,感受鱼儿在水中嬉戏的情趣。培养学生借助插图,通过文字想象画面,体会诗歌的情趣。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背诵。2.读后引导学生说一说:除了采莲人,谁也很开心?你是从哪句诗中读懂的?(河中的小鱼。“鱼戏莲叶间”这一句的意思是鱼儿在做游戏。)3.教师启发学生想象:小鱼在做什么游戏?它们是怎么嬉戏玩耍的?提供下列句式,引导学生开展说话练习。鱼儿在荷叶间玩()的游戏,一会儿游到(),一会儿游到(),一会儿游到(),一会儿游到()。4.聚焦方位词。(1)标注东、南、西、北方位坐标,建立直观的感受。然后让学生伸出小手,分别以“东、西、南、北"不同方向做小鱼状欢游,多次练习。(2)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方位词是按照“东—西”“南—北"两两相对的形式进行排列的,更加突出鱼儿在水中嬉戏的畅快。(3)让学生借助鱼儿游的动作,边做动作边朗读诗句。5.理解诗句。明确这5句话是总分关系,“鱼戏莲叶间”总写鱼儿在莲叶间嬉戏,“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分别从四个方位写鱼儿的尽情欢畅,四个“戏”写出了鱼儿在水中灵动迅捷、欢乐可爱的活泼形象。6.学生分小组进行配乐背诵比赛。7.随机学写生字“东、西"。(1)教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范写“东、西”,讲解书写要领。学生仔细观察“东、西"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笔顺,书空。独体字。第二笔撇折从竖中线起笔,到横中线转折,竖钩沿着竖中线写,最后两点要左右对称。独体字。第一笔横较短,方框要写得宽一点、扁一点,最后一笔横封口。注意:对于竖弯,教师要进行示范:起笔时稍重,从上到下写短竖,再圆转向右水平方向写短横,收笔稍重。(2)随堂书写,教师巡视指正,挑选优秀作品投影,学生自评、练写。(3)教师指名上台书写,特别注意指导竖弯的写法。三、积累知识,拓展能力过渡:江南风光无限,可不只这迷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