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常常树下________凝望泡桐,它出奇地高大,仿佛与蓝云接壤,颇有_____的男子气.它枝繁叶茂、树冠如盖,在半空中流淌着旺盛的生命力.它的花朵紫中带白,密密地簇生着犹如一个个花塔,外层的花朵有点像塔上的铃铛,风吹过簌簌作响.也有不少花朵随风而落,在大地上铺陈出一小块紫色_____,既诗意又清丽.仔细端详泡桐花会发现它们状如喇叭,安详地躺在地上构筑着“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A.伫立伟岸地毯B.矗立伟岸玻璃C.伫立高傲玻璃D.矗立高傲地毯2、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玩____/____堂强____/____敌____急/____惴不安B.匀____/____心边____/阻____提____/____乱反正C.____人/恐____错/出____对____/____才傲物D.心____/鸡____对/学____动/耳____目染3、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厄运(è)牟取参差不齐(cī)顾名思意B.哂笑(xī)隔膜迥乎不同(jiǒng)吹毛求疵C.喑哑(yīn)沉湎草长莺飞(yīng)海誓山盟D.濯洗(zhuó)征兆怡然自得(yí)因地治宜4、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奶奶刚才还有说有笑,突然收敛起笑容,我们一脸茫然,不知哪儿冒犯了她。B.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有多大的建树,只要你善于发掘快乐,再平凡的工作也是有意义的。C.英语老师非常幽默,把语法讲得惟妙惟肖,让同学们学得轻松,记得牢固。D.他聪慧好学,多才多艺,阳光帅气,是校草的热门人选。6、选出下面关于《格列佛游记》相关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A.格列佛是法国一个酷爱航海旅行的人.他年青时学医,多次环游世界,到过许多地方,有过不少奇遇.最值得称道的是他到小人国、大人国、飞鸟国、慧马国的四次游历.B.格列佛航途遇险,死里逃生,漂到小人国,被捆住献给国王.他温顺的表现逐渐赢得了国王和人民对他的好感,他也渐渐熟悉了小人国的风俗习惯.C.在大人国,格列佛被当作小玩艺装入手提箱里,带到各城镇表演展览.对他夸耀的祖国的伟大、政治的贤明、法律的公正等均一一遭到国王的抨击与驳斥.D.格列佛在该大人国的第三年,陪同国王巡视边疆.由于思乡心切,他假装生病,来到海边呼吸新鲜空气.天空中的鹰错把他住的箱子当成乌龟叼了起来,箱子掉进海里,被路过的一艘船发现,格列佛获救后,乘船回到英国.7、【甲】登幽州台歌【乙】春夜洛城闻笛陈子昂李白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注释: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或二十三年(735年)李白游洛城(即洛阳)时所作。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时称东都。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栈里,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因作此诗。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8、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列各题。
【古诗阅读】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1)本诗____联与杜甫诗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有异曲同工之妙,尾联“老木沧波”既是眼前实景,也包含诗人历经风霜后____的情感。
(2)调动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首联画面。9、古诗阅读。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1)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画面。
(2)本诗诗眼是____(诗中寻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10、知识分子“翻脸不认人”
(朱琳琳)
法国研究人员发现;面部识别能力和阅读能力有一定的关联性。
阅读能力强的人往往面部识别能力弱;这是因为阅读能力的建立,会占用脑部识别面部的区域。为了测试上述假说,研究人员与其同事对三组人员的大脑进行扫描,包括10名不识字的人,22名于成人阶段方学习阅读的人,31名从孩提时代就开始学习阅读的人。扫描结果表明,视觉字形区在阅读时受刺激而变得活跃。而这一区域,正是由与面部识别能力相关的脑细胞回路所指挥管理的。
研究发现;现代人识别面部的能力要比原始人要弱。在人类文明出现之前,人类的面部识别能力最初发展出来其实主要不是为了社交,而是为了在打猎时更好地追踪猎物。当人类从狩猎时代进入农耕时代后,对追踪猎物的要求变弱,主管面部识别的一部分脑区就自然而然地荒废了,变成了“空地”,阅读能力就趁机在这些“空地”上建立起来。这种发生在大脑中的“拆迁”和“重建”,是面部识别能力减弱的重要原因。
其实不只是阅读占用了面部识别所需的脑区;人类在发展音乐;演讲、绘画等文化艺术的时候,不少脑部区域会被征用。人类新发展出来的技能要占用原有的脑部区域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功能相近,比如面部识别和阅读就比较相近;二是要有空子可钻,人类在发展文明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征用一部分大脑神经元进行再利用--也就是说原来的脑部区域要“拆迁”一部分后,新型的“文明建筑”才能兴建起来。
研究人员德哈恩等人表示;面部识别能力的减弱与阅读能力的增强成正比。当然,这个结论只是个平均值的研究,而人类脑区各个部分的功能是有个体差异的,有的人视觉字形区功能特别强大,这导致他们面部识别能力和阅读能力都很强大。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发现有些人饱读诗书而又能很好地识别他人,这些人往往容易成为某个团体的领导者。
(有删节)
(1)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
A.人类如何发展新的技能。
B.现代人识别面部的能力为什么比原始人弱。
C.面部识别能力和阅读能力有什么关联性。
D.为什么有的人视觉字形区功能特别强大。
(2)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
A.一个人的阅读能力越强;面部识别能力必然就越差,反之亦然。
B.随着人类对追踪猎物的要求变弱;主管面部识别的一部分脑区转而用于发展新的技能。
C.人类要发展音乐;演讲、绘画等文化艺术;都需要征用一部分大脑神经元进行再利用。
D.阅读能力的建立;会占用与面部识别能力相关的视觉字形区。
(3)不少知识分子在见过别人一面后,下次再见到别人又不认识了。请你运用本文介绍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产生的可能原因。11、本文选自《____》,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他的政治主张是____,他认为人之初,____。12、名著阅读。
(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l926年所作的一本____(体裁)集,共10篇。其中写“宠物”的文章是____。其中有一位正直、倔强、爱国的知识分子,在社会的黑暗中一步步走向了末路,他是____。
(2)在《二十四孝图》里,针对“____”、“____”、“____”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13、仿写。
母爱:文人笔下永远的话题;是世界最纯朴无私的爱。
结合语境;把文段补充完整。
有人说:母爱是春天的一场雨,润物细无声;有人说,母爱是夏天的一屡微风,送来一丝清凉;有人说:母爱是____,____;有人说:母爱是____,____。评卷人得分三、多选题(共5题,共10分)1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文章第一段,作者就展示了自己在法国的优裕的物质生活,与下文记忆中故乡浮粪四溢的废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对故乡贫穷落后的忧虑与失望.B.第三段里“对吊灯作第六或六十次探究”是无聊至极的举动,夸张的细节描写,夸大的语气,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寂寞、孤独与空虚。C.第四段写对故乡的思念,选择了"小径"、"月夜"、“草坡”、"小羊"、"犁头"等日常生活里的意象,表现了对故乡的熟稔,思乡之情已融入了"我"的生活与血脉之中。E.作者从对法国游历的记叙开始,描写了自己独特的感受,再到思乡之情的抒发,最后是对“故乡”的思考与感悟,完成了主题的升华。E.作者从对法国游历的记叙开始,描写了自己独特的感受,再到思乡之情的抒发,最后是对“故乡”的思考与感悟,完成了主题的升华。15、①我生长在大西北沙漠边缘的油田小镇。妈妈做出“一定要让女儿学钢琴”这个决定的那车,我才4岁半,坐在小课桌前,脚还踩不到地面。妈妈扣爸爸月工資加在一起也就两三百元。家里存款两三千,而一架钢笨怎么说也要近万元。②钢笨搬回家的场景我还记得。立是春夏之交,爸爸和他七八个年轻的朋友把一个巨大的、沉重的、被严严实实包裹的大家伙抬上三楼。小小的家里围了很多人,包裹层层打开,黑色的钢琴在阳光下明晃晃的。③妈妈像是对着全世界宣布:“贝贝,这是你5岁的生日礼物。你以后要好好学,听见没?”④“嗯!”我怯弱地答应了。⑤后来我明自,永远不要轻易答应自已完全不了解的事情,尤其自已还懵懂无知的时候。——即便当时明白又如何,我没有选择的权利。⑥随着钢琴搬进家门的,是一些铁律:所有作业必须在下午放学前完成,每晚七点到九点固定练琴两小时,中途只能上厕所一次,喝水一次⑦从钢琴进门到我初中毕业,妈妈每晚会坐在我的旁边,从开始的音阶,到每一首曲子的每一个音阶和节拍,全程监督,几乎全年无休。重大考试和比赛前,练琴时间会尽可能延长。(8“找个好老师,这太重要了!”身为高中老师的妈妈,从来就对此坚信不疑。可是小镇上会钢黎的成年人几乎没有,只能去银川。从小镇到银川单程近四个小时,道路坑坑洼洼,路两边是连天的戈壁,沿途几十里路都不见人烟。晴天,尘土翻滚,雨天,泥泞不堪。⑨银川的钢琴课一周一次,周日凌晨,瘦小的妈妈常常把我驮在背上追赶去市里的公交车。____有时为了省钱,妈妈只买一个座位,客满的时侠就一路抱着我。中午将近十二点到银川南门老汽车站,再坐3块钱的人力三轮车到文化街的歌舞团大院,下午四点原路返回,晚上到家早已天黑。路上耗去近八个小时,只为一个小时的“专此课”。⑩北方的冬天,滴水成冰,常常开始上课了,我的手仍像冻坏的胡萝卜。连钢琴老师都有些不忍,倒杯热水让这对寒风里来的母女俩先暖一暖。夏天好闷,母女俩昏昏沉沉地挤在公交车上,我满身都起了痱子。(11每当拉着妈妈的手走在银川宽阔的马路上,我总是什么都想要,但到头来什么都没买。妈妈的理由不容置疑:“学费一次50块,还有吃饭、来回车费,我们要杷成本控制在一次100块以内。”只有和钢琴相关的,妈妈才会额外通融。(12伴随琴声的欢笑声寥寥无几,似乎这件“高贵”的兴趣爱好无法让任何一个人从中获得“轻松”与“喜乐”。因为学琴的成本太高,练琴就需要加倍努力。常常伴随着的,是抽泣声和严厉的训斥声。被撕过琴谱,被打红过手,还有几次被拉下琴凳(13每次回想栓在琴凳上的十年,辛酸和痛苦溢满全部的记忆。后来经历了很多事请之后,我才明白哪有什么东西是可以轻松获得的呢?(14十年,周而复始,一直到我考完业余十级。忽然有一天,钢琴老师在妈妈数次征询意见之后,明确地说:“这孩子不适合搞钢琴专业!”(15我的手太小,即便付出比正常孩子多达数倍的努力,同样的曲子我依旧弹得非常吃力,这是我的“硬伤”。妈妈一直忽略了这一点。最终我偏离了她的规划——上音乐学院附中、考北京或者上海音乐学院钢琴表演系。我在妈妈的失望中“仓皇”地读了高中。我终于如释重负,好像获得了新生一般。(16后来,每当有人问我“你喜欢弹琴吗?”,“喜欢”这个答案就只是说给妈妈听的。(17但是,生活就是这样,很多你认为无法化解的东西,岁月却将它轻易地化躲了。在我意识不到的某一年的某一刻,我忽然和以前的生活和解了——“妈妈,学校钢琴比赛,我进复赛啦。”“妈妈,我在教会当了司琴,有人在教堂结婚,我弹了婚礼进行曲!”(18我无比感激童年所学习的每一首钢琴曲,这些乐曲和我在往后学习的文学、艺术、历史等彼此影响和融通。感激童年无数枯燥乏味的练习,这些技巧成为了我的肢休与记忆不可磨灭的一部分。(19.我数次想对妈妈说:这么多年过去,我明白,自已最终的收获,远比曾经付出的多。您虽然是一位“虎妈”,但我却要感谢您,是您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人!(20话刚到嘴边,我就哽咽了。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本文回忆了“我”十年学琴的一些往事,全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B.文章刻画了一个为了女儿的“兴趣”,辛苦奔波、甘于付出、严厉苛刻的母亲形象,而女儿对母亲始终充满怨恨。C.“伴随琴声的欢笑声寥寥无几”说明学琴这件事无论对我,还是对妈妈而言,都是很辛苦,很煎熬的一个过程。E.第⑤自然段着重描写了从油田小镇到银川那条每周学琴必经的道路,更好地烘托了“我”学琴路途中的艰辛。E.第⑤自然段着重描写了从油田小镇到银川那条每周学琴必经的道路,更好地烘托了“我”学琴路途中的艰辛。16、茶馆(节选)老舍王利发别再瞎扯,干活儿去!嘿!王淑芬早晚不是累死,就得叫炮轰死,我看透了!(慢慢地往后边走)王利发(温和了些)拴子的妈,甭害怕,开过多少回炮,一回也没打死咱们,北京城是宝地!王淑芬心哪,老跳到嗓子眼里,宝地!我给三爷拿菜钱去。(下)〔一群男女难民在门外央告。难民掌柜的,行行好,可怜可怜吧!王利发走吧,我这儿不打发,还没开张!难民可怜可怜吧!我们都是逃难的!王利发别耽误工夫!我自己还顾不了自己呢!〔巡警上。巡警走!滚!快着!〔难民散去。王利发怎样啊?六爷!又打得紧吗?巡警紧!紧得厉害!仗打得不紧,怎能够有这么多难民呢!上面交派下来,你出八十斤大饼,十二点交齐!城里的兵带着干粮,才能出去打仗啊!王利发您圣明,我这儿现在光包后面的伙食,不再卖饭,也还没开张,别说八十斤大饼,一斤也交不出啊!巡警你有你的理由,我有我的命令,你瞧着办吧!(要走)王利发您等等!我这儿千真万确还没开张,这您知道!开张以后,还得多麻烦您呢!得啦,您买包茶叶喝吧!(递钞票)您多给美言几句,我感恩不尽!巡警(接票子)我给你说说看,行不行可不保准!〔三、五个大兵,军装破烂,都背着枪,闯进门口。巡警老总们,我这儿正查户口呢,这儿还没开张!大兵屌!巡警王掌柜,孝敬老总们点茶钱,请他们到别处喝去吧!王利发老总们,实在对不起,还没开张,要不然,诸位住在这儿,一定欢迎!(递钞票给巡警)巡警(转递给兵们)得啦,老总们多原谅,他实在没法招待诸位!大兵屌!谁要钞票?要现大洋!王利发老总们,让我哪儿找现洋去呢?大兵屌!揍他个小舅子!巡警快!再添点!王利发(掏)老总们,我要是还有一块,请把房子烧了!(递钞票)大兵屌!(接钱下,顺手拿走两块新桌布)巡警得,我给你挡住了一场大祸!他们不走呀,你就全完,连一个茶碗也剩不下!王利发我永远忘不了您这点好处!巡警可是为这点功劳,你不得另有份意思吗?王利发对!您圣明,我糊涂!可是,您搜我吧,真一个铜子儿也没有啦!(掀起褂子,让他搜)您搜!您搜!巡警我干不过你!明天见,明天还不定是风是雨呢!(下)王利发您慢走!(看巡警走去,跺脚)他妈的!打仗,打仗!今天打,明天打,老打,打他妈的什么呢?下列对文段分析正确的两项是()A.剧本通过难民.穿着破军装的大兵,反映当时人们生活在兵荒马乱的年代.B.剧本运用对比的手法,如巡警与大兵的对比.难民与王利发的对比,反映贫富不均的社会现实.C.巡警为王利发打发走了难民和大兵,说明巡警对维护当地的社会治安有着重要作用.E.大兵的行讨和强要,既揭示他们蛮横无理的本性,同时又揭露战乱给人们带来无限的灾难.E.大兵的行讨和强要,既揭示他们蛮横无理的本性,同时又揭露战乱给人们带来无限的灾难.17、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云底慢慢变黑,云峰渐渐模糊,不一会儿,整座云山崩(bēnɡ)塌了,乌云弥漫了天空.B.老妇人摸出她离开地窖时揣(chuāi)在怀里的东西,这是她45年前结婚的喜烛.C.璀(cuǐ)璨的珍珠,从女神王冠上散落下来,清晨的女儿把她偷去,用以镶嵌绿野大地.D.春天,家乡的湖堤(tí)上繁花如锦幛,嫩绿的柳丝随风飘拂,散发出奇异的清香.18、下列各组中,加点文言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两项是()A.人恒过,然后能改/以其境过清B.欲穷其林/而乐亦无穷也C.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已而之细柳营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但手熟尔评卷人得分四、语言表达(共2题,共4分)19、根据上下文,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读古诗,如同拥抱美妙的世界。你能领略山的风采:有的婀娜隽秀,有的巍峨挺拔。你能聆听水的旋律:有的婉转低回,________________。你能欣赏花的姿容:________________,有的灿烂盛开。20、学校开展建设书香校园活动,请你任选一个角度为《简•爱》写一段推荐语,以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评卷人得分五、写作题(共1题,共10分)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走进初三,我们的生活似乎就只剩下了学习,变得苍白起来。但在经历了困难与挫折,不安与彷徨之后,我们学会了勇敢面对,学会了努力拼搏,学会了与别人合作,收获了亲情、友情、师生情总之,在历练之后我们更清晰地看到了理想之帆,发现我们的初三生活竟然是如此的美好、灿烂。请回首自己的初三生活,以“另一种灿烂生活”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捕捉生活细节,写出自己生活的灿烂之处;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个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⑤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A【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词义的辨析,注意结合语境和词语原义分析.【解析】【解答】“伫立”长时间地站着;没有动作.“矗立”泛指站立.笔直地直立,高耸.重点在直,直而高地立着之意.中性词,一般用于物,不用于人.“结合语境“我常常”应该选择“伫立”,因此可以排除BD两项.
“伟岸”主要是用来形容身材高大魁梧的.“高傲”指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极其骄傲骄傲.结合语境“男子气”,应该选择“伟岸”.
根据语境“铺陈”一词;应该选择“地毯”.
故选:A.2、C【分析】本题考查辨识汉字读音的能力。答题时要对词语的读音有准确的掌握,其次要能对形近字和多音字有准确的辨识能力。A项中强劲/劲敌都读jìng;B项中匀称/称心都读chèn;D项中蠕动/耳濡目染都读rú。故选C。【解析】【答案】C3、C【分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字音和字形问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课文中的字词,踏踏实实地读、写,把握不准的要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解析】【解答】A.“顾名思意”应写作“顾名思义”;
B.“哂笑”应读作“shěnxiào”;
C.正确;
D.“因地治宜”应写作“因地制宜”.
故选:C.4、C【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结合文章内容理解主题和中心句的能力。这类题型,先要读懂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再结合重点句子和写作背景等去把握文章的主题和中心句。本文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通过分析可知,AB项不全面;C项是既表达了作者的志向,又是全文中心及千古名句。故选C。【解析】【答案】C5、C【分析】本题考查词语使用正误的辨析。解答此类题,要注意词语的词性、含义和搭配习惯。【解析】ABD正确;C项有误,“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不符合语境。故选:C。6、A【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名著《格列佛游记》,解答此题要依据名著内容.【解析】【解答】A.错误;“法国”应为“英国”;“飞鸟国”应为“飞岛国”;
B.正确;
C.正确;
D.正确;
故选:7、B【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时,需要反复诵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意,根据诗中意象,揣摩诗歌意境,感知诗歌形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并仔细品味诗歌语言,领会诗歌的表达技巧,在此基础上,抓住各项的表述要点,结合整首诗歌来分析。ACD三项理解正确;B项理解有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两句由眼前所见转至心中所思。故选B。【解析】【答案】B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8、颈联悲愁【分析】【分析】本诗的题目点明创作的地点,是岳阳楼.前四句写景,作者在夕阳西下之时登上岳阳楼,此时江上无风,帘旌不动,作者登高望远,看湖光山色,心情却压抑无比.后四句叙事兼抒情,“万里来游“点明了诗人游子身份,“三年多难“点明了国难深重.最后一个“悲“字把内心的思乡忧国渲染到了极致.【解析】【解答】(1)本题是对重点诗句的理解和对诗人情感的考查.颈联(第三联);悲愁(意近即可).
(2)示例:我伫立在岳阳楼上;看到西面是一望无际的洞庭湖,东面是浩浩荡荡的长江,楼阁上的帷幔呆呆地一动不动,惨淡的夕阳正在缓慢地下沉.
答案:
(1)颈联(第三联);悲愁(意近即可).
(2)示例:我伫立在岳阳楼上,看到西面是一望无际的洞庭湖,东面是浩浩荡荡的长江,楼阁上的帷幔呆呆地一动不动,惨淡的夕阳正在缓慢地下沉.9、故园情【分析】【分析】本题考查诗歌鉴赏.《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其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合理运用想象和夸张,感情直率真挚又有余蕴,令人回味无穷.【解析】【解答】(1)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的画面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与联想,用生动的语言再现画面即可.一二句的意思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融入春风,飘满洛阳古城.据此描写即可.
(2)所谓诗眼;就是能集中表现诗人内心情感的字或词语.本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故园情“一词就集中表现了诗人内心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意.
答案:
(1)(3分)在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不知从何而来的一曲低迴呜咽的笛声飘入耳际,曲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城的每一个角落.(画面中有诗歌呈现的内容且想象;合理丰富得2分,语言生动形象1分)
(2)故园情(1分),本诗抒发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眷恋之情.(2分)10、CA【分析】【分析】这篇文章首先由法国研究人员的发现引出说明内容,接着介绍了阅读能力强的人往往面部识别能力弱的原因,然后介绍了现代人识别面部的能力要比原始人要弱,而且不只是阅读占用了面部识别所需的脑区,最后指出一般情况下面部识别能力的减弱与阅读能力的增强成正比,也有特殊的情况.【解析】【解答】(1)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需要通读全文,这篇文章开头就点明了说明内容“面部识别能力和阅读能力有一定的关联性”,所以A;B、D项均概括文章部分内容,C项更全面.
故选C.
(2)这道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根据最后一段“当然,这个结论只是个平均值的研究,而人类脑区各个部分的功能是有个体差异的,有的人视觉字形区功能特别强大,这导致他们面部识别能力和阅读能力都很强大”,可知这个结论只是平均值的研究,并非个体.A错误.
故选A.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迁移应用;根据文章中“阅读能力强的人往往面部识别能力弱,这是因为阅读能力的建立,会占用脑部识别面部的区域”,而“知识分子”一般有较强的阅读能力,据此解答,意思对即可.
答案:
(1)C
(2)A
(3)一般来说知识分子的阅读能力较强(1分),而阅读能力的建立,需要占用与面部识别能力相关的脑区(2分),这就可能导致他们的面部识别能力减弱(1分).11、《孟子?告子上》仁政性本善【分析】【分析】本题文学常识的填空要按课本注释的内容来填空;每个字都不能写错。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关键在学习中强加记忆。文学常识记忆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作品主题及风格等。12、回忆性散文集《狗•猫•鼠》范爱农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分析】【分析】《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朝花夕拾》是鲁迅后来修改的名字,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朝”表示早年时候,“夕”表示晚年时期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晩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解析】【解答】(1)《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做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共收录10篇;其中的《狗•猫•鼠》是写与自己有关的三个动物的故事,《范爱农》写的是自己的一位好朋友,他是一位正直;倔强、爱国的知识分子,在社会的黑暗中一步步走向了末路.
(2)《二十四孝图》讲的是鲁迅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针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答案:
(1)回忆性散文集;《狗•猫•鼠》;范爱农.
(2)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13、母爱是秋天的累累硕果送来幸福和喜悦母爱是冬天的一场白雪带给人无限的希冀【分析】【分析】此题考查仿写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审视好被仿写句的特点,如句式,修辞运用,语意表达等方面,再是注意语意通顺、连贯.【解析】【解答】仿写句意在赞美母爱;以母爱作喻,运用“母爱是--”的句式.
答案:母爱是秋天的累累硕果,送来幸福和喜悦;母爱是冬天的一场白雪,带给人无限的希冀.三、多选题(共5题,共10分)14、A|D【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赏析能力。做题时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三要结合文章的主题。文中的每一句每一段都是有其用途和作用的,我们在理解文章内容时,要整体把握文章,这样不仅理解了其内容,写作手法和写作意图,甚至是构思上的精妙之处,也可以领会到了。分析可知,选项AD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有误,A项“表达了对故乡贫穷落后的忧虑与失望”与文意不符;D项“跌宕起伏,灵活化用诗文”说法是错误的。故选AD。【解析】【答案】AD15、BD【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有关内容的能力。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语句,做出判断。B表述错误,“我”对妈妈的情感态度应该是感激;D表述错误,钢琴老师在妈妈数次征询意见之后,明确的说:“这孩子不适合搞钢琴专业!”这是妈妈失望的原因。故选BD。【解析】BD16、AE【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与理解分析的能力。这个把握与理解不仅仅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更重要的是对文章精神内涵的领悟,艺术手法的鉴赏以及对作者的观点和蕴含在字里行间感情的把握。本题B项中巡警和大兵的对比反映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兵荒马乱的社会背景;C项“巡警对维护当地的社会治安有着重要作用”,表述不正确;D项作者对王利发的命运际遇抱以深深的同情和无奈。A、E正确,故选A、E。【解析】AE17、A|D【分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字音问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课文中的字词,踏踏实实地读、写,把握不准的要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解析】【解答】A.正确;“山崩地裂”的“崩”不要读作“pēnɡ”;
B.正确;“揣”不要读作“zhuì”;
C.正确;“璀璨”的“璀”不要写作“cuī”;
D.有误;“湖堤”的“堤”应读作“dī”.
故选:D.18、A|C【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一词多义.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解析】【解答】A句意: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过:犯错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过:过于。
B句意:想走完这片桃花林.穷:尽头;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穷:尽头。
C句意: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之:助词:的;不久到达了细柳军驻扎的地方.之:动词:到;去,往。
D句意: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但:只是;只是就是手熟罢了.但:只是。
故选:AC四、语言表达(共2题,共4分)19、略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语言运用试题,答案不唯一。解答此类试题,需要仔细观察例句,抓住例句的句式、修辞进行仿写,语言连贯即可。本题中的“婀娜隽秀”、“巍峨挺拔”写出了山的不同特点,据此紧扣“水”和“花”的特点,以四字短语或成语补写即可。如第一空填“澎湃激昂”、第二空填“含苞待放”。【解析】有的澎湃激昂;有的含苞待放。20、略
【分析】
本题考查拟写推荐语。
名著阅读的考查是出现频率比较高的一种题型,在日常学习中,学生需要注意积累,要把考试范围内的名著分门别类进行整理,作者,内容简介,作品主旨,其中的经典情节等要牢记。【解析】本题考查拟写推荐语。为某本书拟写推荐语;可从书的内容,主旨,书中人物,思想意义等方面来入手。作答本题时,根据自己对《简•爱》的理解,从以上几个方面拟写推荐语即可。注意语言要富于文采。不要求统一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
参考示例:简•爱经过动荡的生活,准备与罗彻斯特结婚,但幸福刚一露头就消失了,逼得简•爱再一次寻找人生的道路。当罗彻斯特破产了,他们却举行了婚礼。波澜起伏的情节,一定会吸引你,让你体会到阅读《简•爱》的乐趣。(角度恰当1分,结合内容1分,激发兴趣1分,语言通顺1分)五、写作题(共1题,共10分)21、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行政管理师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分享
- 室内电缆拆改施工方案
- 2024微生物检验技师考试试题及答案的合理化探讨
- 2024年项目管理复习攻略试题及答案
- 焦点地方2025年证券从业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4年项目管理考试独特观点试题及答案
- 项目管理在数字化时代的应用趋势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微生物技术前沿分析试题及答案
- 微生物生态学与人类健康的关系试题及答案
- 纺前麻纤维预处理技术考核试卷
- 房屋征拆合同协议
- Unit 1 Growing up (Period 1)(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沪教牛津版(深圳用)英语六年级上册
- 湖南湘潭高新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2024
- 2025春季学期国开电大本科《政府经济学》一平台在线形考(形考任务1至4)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进阶试题及答案
- 2025年03月四川成都农业科技中心公开招聘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北京体育大学招聘考试真题
- 防灾减灾应急知识培训
- 2025年志愿者服务日知识竞赛考试指导题库150题(含答案)
- 2025-2030年中国玄武岩纤维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初中学生成长评价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