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教版PEP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人教版PEP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人教版PEP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人教版PEP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人教版PEP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人教版PEP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下图中A;B、C分别代表山地、森林、海洋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温度是造成这三个区域内植物分布存在巨大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B.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C.C处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是因为光照的影响D.影响B处植物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水分2、池塘生态系统中,分解者主要是()A.细菌和真菌B.细菌和浮游植物C.细菌和浮游动物D.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3、氟利昂大量逸散到大气层中会直接导致()A.臭氧层破坏B.酸雨形成C.水体污染D.温室效应4、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成年鱼遇到仔鱼过多时,会吃掉部分仔鱼,成鱼和仔鱼属于捕食关系B.草原上分布的不同牧草构成了群落的空间结构C.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目测估计法和记名计算法D.标志重捕法是调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的一种方法5、如图为科研人员通过设置蚯蚓生态滤池的方式,利用蚯蚓进行禽畜废水的处理装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过滤池属于一个生态系统,含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B.蚯蚓在滤池中属于分解者,主要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C.经过该滤池处理后排出的水分中含有大量的无机盐D.该生态工程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废水对环境的污染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6、蚜虫的粪便是含有糖分的黏波,称为“蜜露”。蚂蚁非常喜欢吃“蜜露”,常用触角拍打蚜虫背部,通过拍打产生的振¨动频率促使蚜虫分泌“蜜露”。蚜虫受到其天敌瓢虫袭击时,会从尾部发出报警信息素,将危险信息通知给其他蚜虫,同时蚂蚁接收到报警信息素就会赶来驱除蚜虫的天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蚂蚁拍打蚜虫背部产生的振动频率属于物理信息B.蚂蚁吃“蜜露”,蚜虫同化量的一部分传递到蚂蚁C.化学信息可以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D.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7、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大量开垦森林、草地等B.外来物种入侵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引入其天敌是最有效的控制措施C.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及温室效应等都属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D.我国实行的二孩政策可提高出生率,主要目的是调整年龄结构8、小龙虾具有食性杂、生长快、适应能力强等特点,高密度水产养殖可能会造成疾病传播。缺乏食物时,小龙虾会出现自相残杀的现象,在给定初始的资源和空间条件下,进行小龙虾养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给定初始的资源和空间条件,小龙虾种群密度增大不会降低环境容纳量B.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大,种内斗争加剧C.龙虾塘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龙虾产量可能相同D.初始放养密度不会影响种群增长速率9、雄性蓝孔雀尾屏很大,使其逃避天敌的能力下降,但这一特性对雌性孔雀具有吸引力,使大尾屏个体的交配机会增加,并使该特性代代保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孔雀开屏是在向异性传递行为信息,有利于种群的繁衍B.蓝孔雀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突变和基因重组C.对配偶的选择属于种群内部因素,不会影响种群基因频率D.雄性蓝孔雀大尾屏的有害或有利并不是绝对的10、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其中生物因素包括种内竞争、食物、捕食性天敌等,下列有关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生物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食物和空间等资源越有限、种群密度越小,则种内竞争越激烈B.病菌的出现可使种群数量减少,极度恶劣情况下,种群可能消亡C.食物的增加可以使种群数量增加,若食物极度匮乏,种群可能消亡D.捕食性天敌增加会导致种群数量减少,但一般情况下种群不会消亡11、美国生态学家WarderC.Allee在研究某些动物种群数量变化时发现,种群过密或过疏都是不利的,都可能对种群增长产生抑制性影响,动物种群有一个最适的种群密度,这现象被称为阿利氏规律(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阿利氏规律多见于某些集群生活的动物,如企鹅B.传染病、气候是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非密度制约因素C.阿利氏规律可用于指导珍稀动物的易地保护D.随种群密度的增加可能会增加个体间对营养、食物和空间的竞争,但这经常被群体存活力的提高而抵消,因为群聚具有保护自身、发现资源或调节小气候或微环境条件的能力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2、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_______减少,_______增加,植被破坏,水、矿产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加剧。13、_______观念已是针对全球生态环境等问题形成的新思维。其含义是“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_______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14、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协调好_______的关系,还要加强立法、执法和_______,反对_____________________开发利用,即合理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15、______越复杂,_______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_______。_______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_______,生态系统的_______和_______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16、能量形式的变化:太阳能→生物体内有机物中的_______→热能17、荒漠分布在极度_________区,地区年降雨量_________且分布_________。荒漠里物种_________,群落结构_________,生活在这里的生物具有_________特性。评卷人得分四、实验题(共2题,共20分)18、回答下列与种群数量有关的问题。

(1)将某种单细胞菌接种到装有10mL液体培养基(培养基M)的试管中;培养并定时取样进行计数。计数后发现,试管中该种菌的总数达到a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由此可知,该种群增长曲线为_________型,且种群数量为_________时,种群增长最快。

(2)若将该种菌接种在5mL培养基M中,培养条件同上,则与上述实验结果相比,该种菌的环境容纳量(K值)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若在5mL培养基M中接种该菌的量增加一倍,则与增加前相比,K值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原因是_________。19、调查某自然保护区的环颈雉时发现;在非繁殖季节,环颈雉的雌雄个体往往分群活动,具有明显的性别隔离现象。有学者提出如下假说来解释这种性别隔离现象,即一群形态相同的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环颈雉的性别隔离现象属于种群的_____特征。调查该种环颈雉的种群密度时,常使用标志重捕法进行,原因是_____。

(2)为验证学者提出的上述假说是否成立,研究人员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组别统计并记录统计并记录实验组1同时向池塘中抛出4个相同橡胶圈分别记录每次抛出后,狗叼回第一个漂浮物所用的时间2同时向池塘中抛出4个相同橡胶棒同时向池塘中抛出4个相同橡胶棒对照组__

①分析可知,实验中橡胶圈或橡胶棒代表自然保护区内的_____。

②对照组中的实验处理为_____,若_____,则假说成立。评卷人得分五、综合题(共4题,共32分)20、南极自然环境是地球仅有的人类干扰少的寒冷地带的生态系统。Crooked湖是南极的淡水湖之一;该湖的部分生物及其关系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一个生态系统的组成;除图示成分外还应有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角度考虑;图中的两类生物_____________起着关键性作用。

(3)当生态系统受到轻微污染;其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具体方式)来消除污染,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

(4)据图示分析,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___________、恢复力稳定性较_____________,其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近年来,我国西部地区多次发生地震,据不完全统计,植被毁损达到30%以上。图1为该地区在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的能量流动图[单位为103kJ/(m2·y)];图2表示该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如图1所示,该生态系统中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_______。(四舍五入;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2)图1中A表示________________,图中未利用部分的能量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

(3)由于植被受损,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减少,为减轻植被恢复的压力,除生产者外其他营养级需要补偿能量输入。计算可知,肉食性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至少为__________________。22、江苏某小型天然湖泊原有少量鱼类;后改造为人工鱼塘,投饵养殖植食性鱼类和肉食性鱼类,两类鱼均无滤食浮游生物的能力。养殖前后生态调查的数据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改为人工鱼塘后,该湖泊生物群落的____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2)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水生高等植物明显减少的直接原因是___、___。

(3)从表中可以推测,与2007年相比,2010年湖水中生物体内所含的总能量显著增加,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4)动物能摄食鱼饵料。如果肉食性鱼类只摄食虾、贝等小型动物,可以推测在相同饲养条件下2010年肉食性鱼类的总量将会______,植食性鱼类的总量将会____。

(5)若对该湖泊进行生态修复,除停止养鱼外,还需恢复水生高等植物,以抑制浮游藻类生长。在这一过程中水生高等植物的直接作用是______、________。23、生态足迹又称为生态占用,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面积;生态承载力代表了地球提供资源的能力。例如,碳足迹是指扣除海洋对碳吸收之后,吸收化石燃料排放CO2等所需的森林面积。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除化石燃料燃烧外,碳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还有_____。

(2)生态足迹越大,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以减小生态足迹,若将动物(草食)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调整为1:2,则其生态足迹为原来的_____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3)科学家统计了从1961年到2014年间;全球生态足迹总量和生态承载力总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中“生态盈余”或“生态赤字”表示_____与生态足迹总量之间的大小关系,且从1961年至2014年全球由“生态盈余”转为“生态赤字”。据图分析判断,“生态赤字”越来越大的原因是_____。

(4)下列哪一举措不利于使生态超载的地球减小“生态赤字”?_____。A.进行垃圾分类B.大力植树造林C.工厂废气经净化处理后排放D.沿海兴建化工厂,污水直接排入海洋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C【分析】【分析】

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

(1)垂直结构: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表现垂直方向上的分层性;其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决定了动物的垂直分层。

(2)水平结构: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线明暗;地形起伏、湿度的高低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上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种群。

植物的分层现象是植物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都影响植物的生长,由图示可知,温度是造成高山植物垂直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而森林和决定植物的分层现象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光照,光照强度直接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详解】

A;三个区域内植物分布存在巨大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应是环境条件不同;A错误;

B;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B错误;

C;C处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是因为不同波长的光折射进入水的深度不同;C正确;

D;影响B处植物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光照;D错误。

故选C。2、A【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分解者是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

【详解】

A;分解者主要包括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A正确;

B;细菌中的自养型的细菌和浮游植物是生产者;进行寄生生活的细菌是消费者,腐生生活的细菌才是分解者,B错误;

C;浮游动物是消费者;细菌有生产者,也有消费者,还有分解者,C错误;

D;浮游植物是生产者;浮游动物是消费者,D错误。

故选A。

【点睛】3、A【分析】【分析】

氟利昂被广泛地作为各种喷雾器的雾化剂;除臭剂和制冷剂使用;大量氟利昂逸散之后最终将会到达大气圈层上层,并在强紫外线的照射下通过化学反应使臭氧量减少。

【详解】

A;臭氧层的作用是吸收对人体和生物有致癌和杀伤作用的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保护人类和其他生物免受短波辐射的伤害,由分析可知,氟利昂会使大气圈上层的臭氧量减少,使臭氧层遭到破坏,A正确;

B;酸雨是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所产生的硫和氮的氧化物;与大气中的水结合而形成的酸性产物,B错误;

C;水体污染是指家庭污水、微生物病原体、化学肥料、杀虫剂等被人类排放到水体中的污染物使江、河、湖、海变质造成的污染;C错误;

D;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煤、石油和天然气大量燃烧;使二氧化碳的全球平衡收到严重干扰而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现象,D错误。

故选A。4、C【分析】【分析】

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物种丰度是指对一个群落中所有实际物种数目;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前者一般适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后者是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两种方法一般用于调查种群密度。

【详解】

A.成年鱼遇到仔鱼过多时;会吃掉部分仔鱼,属于种内斗争,A错误;

B.草原上分布的不同牧草构;即水平方向上呈镶嵌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B错误;

C.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可用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C正确;

D.标志重捕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D错误。5、A【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详解】

AB;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由图可知;该系统中的蚯蚓(和其他微生物)主要利用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供能,均属于分解者,故该系统并不含有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如生产者和消费者),A错误,B正确;

C;蚯蚓作为分解者;可将禽畜废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盐,故经过该滤池处理后排出的水分中含有大量的无机盐,C正确;

D;由以上详解可知;该生态工程的主要目的是减少禽畜废水对环境的污染,D正确。

故选A。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6、A:C:D【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3)行为信息: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

【详解】

A;蚂蚁用触角拍打蚜虫背部;通过拍打产生了一定的振动频率,属于物理信息,A正确;

B;“蜜露”属于蚜虫的粪便;其中含有的能量不属于蚜虫的同化量,B错误;

C;据题干信息;报警信息素属于化学信息,该信息可以在蚜虫间传递,也可以在蚜虫与蚂蚁间传递,C正确;

D;据题干信息;蚂蚁和蚜虫可以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正确。

故选ACD。7、C:D【分析】【分析】

大量开垦森林和草原会导致生态环境被破坏;不能用这种方式来解决人口增长过快造成的粮食短缺问题;引入外来物种可能会导致当地生物的多样性受到威胁,进而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二孩政策的最终目的是调节人口年龄结构,缓解人口老龄化。

【详解】

A;大量开垦森林、草地;发展粮食生产,会破坏生态环境,不能用这种方式来解决粮食短缺的问题,A错误;

B;控制外来物种入侵不能盲目引入其天敌;引种不当会造成新的生态灾难,B错误;

C、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故CO2等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水资源短缺和土地荒漠化都属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C正确;

D;我国实行的二孩政策提高了人口出生率;使幼年个体增多,所占比例增大,有利于调节年龄结构,延缓人口老龄化的进程,D正确。

故选CD。8、A:B:C【分析】【分析】

“S”型增长曲线:当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由于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而引起的种内斗争必将加剧,以该种群生物为食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这个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时,种群数量将停止增长,有时会在K值保持相对稳定。

【详解】

A;给定初始资源和空间条件;环境容纳量不变,环境容纳量与种内斗争无关,与环境有关,A正确;

B;环境资源有限;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大,种内斗争加剧,B正确;

C;当养殖密度高于或低于最适密度时;都会导致产量下降,最终可能总产量相等,C正确;

D;初始放养密度会影响种群增长速率;比如高密度水产养殖可能会造成疾病传播,导致种群增长速率较小,D错误。

故选ABC。9、A:D【分析】【分析】

1;由题意知;雌孔雀在进行交配时具有选择性,大尾屏雄性个体的与雌孔雀交配、将大屏尾基因传递给后代的机会增大,因此后代中大屏尾基因频率会升高,而小屏尾个体由于交配机会少,小屏尾基因向后代传递的概率低,进而使后代小屏尾基因频率降低。

2;具有大屏尾的雄性蓝孔雀个体会衰老、死亡;甚至被天敌捕食,但是大屏尾基因缺通过有性生殖传给后代,在种群中繁衍的过程中,个体有新老交替,基因却不会因个体的死亡而消失,会代代相传。

3;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详解】

A;孔雀开屏是在向异性传递行为信息;有利于种群的繁衍,A正确;

B;孔雀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错误;

C;雌孔雀对雄孔雀的选择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C错误;

D;雄性蓝孔雀大尾屏的有害或有利并不是绝对的;取决于环境,D正确。

故选A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考生可以以物种形成的几个环节入手进行记忆,同时识记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知识。10、B:C:D【分析】【分析】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1.非生物因素:如阳光;温度、水等。其影响主要是综合性的。森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主要取决于林冠层的郁闭度;植物种子春季萌发;蚊类等昆虫冬季死亡;东亚飞蝗因气候干旱而爆发等。2.生物因素:种群内部和种群外部两方面影响。种内竞争会使种群数量的增长受到限制;种群间的捕食与被捕食、相互竞争关系等;都会影响种群数量;寄生虫也会影响宿主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等。3.食物和天敌的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影响与种群密度有关。如同样缺少食物,密度越高,种群受影响越大,这样的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而气温、干旱、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详解】

A;食物和空间等资源越有限、种群密度越大;则种内竞争越激烈,A错误;

B;病菌会影响种群数量;病菌的出现可使种群数量减少,极度恶劣情况下,种群可能消亡,B正确;

C;食物会影响种群数量;食物的增加可以使种群数量增加,若食物极度匮乏,种群可能消亡,C正确;

D;捕食性天敌增加会导致种群数量减少;但天敌为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不会将被捕食者全部捕食完,一般情况下种群不会消亡,D正确。

故选BCD。11、A:C:D【分析】【分析】

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能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详解】

A;集群生活的动物在种群最适密度时存活率最高;低于或高于最适密度都可能降低存活率,所以阿利氏规律多见于某些集群生活的动物,如企鹅,A正确;

B;传染病是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密度制约因素、气候是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非密度制约因素;B错误;

C;根据阿利氏规律;低于或高于最适密度都可能使种群增长受到抑制,故应该保证易地保护的动物种群具有一定的种群密度,C正确;

D;由于群聚具有保护自身、发现资源或调节小气候或微环境条件的能力;所以,虽然随种群密度的增加虽然会增加个体间对营养、食物和空间的竞争,但这经常被群体存活力的提高而抵,D正确。

故选ACD。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2、略

【解析】①.人均耕地②.燃料需求13、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可持续发展自然、经济、社会14、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人与生态环境宣传教育盲目地、掠夺式地15、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食物网生态系统强食物链营养结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16、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化学能17、略

【分析】【分析】

荒漠是由旱生;强旱生低矮木本植物;包括半乔木、灌木、半灌木和小半灌木为主组成的稀疏不郁闭的群落。从植被的角度来说,荒漠是分布于干旱区的地带性植被类型。荒漠气候具有以下特点:①终年少雨或无雨,年降水量一般少于250毫米,降水为阵性,愈向荒漠中心愈少。②气温、地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多晴天,日照时间长。③风沙活动频繁,地表干燥,裸露,沙砾易被吹扬,常形成沙暴,冬季更多。荒漠中在水源较充足地区会出现绿洲,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利于生活与生产。

【详解】

荒漠分布在极度干旱区;这里年降水量稀少且分布不均匀,荒漠里物种少,群落结构非常简单,荒漠中的生物具有耐旱的特性。植物有仙人掌属植物;骆驼刺属植物等,动物主要是爬行类、啮齿目、鸟类和蝗虫等。它们以独特的生存方式适应缺乏水分的环境。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荒漠群落的结构、物种组成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解题关键是掌握群落的类型受水分、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同时还要明确生活在某一地区的物种能够形成群落,是因为它们都能适应所处的非生物环境。【解析】①.干旱②.少③.不均匀④.少⑤.简单⑥.耐旱四、实验题(共2题,共20分)18、略

【分析】【分析】

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有J型曲线和S型曲线;前者需要理想的条件,后者出现的原因是由环境阻力。

【详解】

(1)J型曲线中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没有峰值。S型曲线中,由于环境阻力(培养液有限、试管体积有限),种群数量先增加后不变,该单细胞菌数量达到a不变,即为K值,故该种群的增长曲线为S型,种群数量为K/2即a/2时;增长速率最快;达到K值时,增长速率为0。

(2)若把上述单细胞菌接种到含5mL培养基的试管中,由于培养液减少,营养物质减少,故该菌的K值会出现下降。若该菌的接种量增大一倍,则会较快达到K值,但由于培养液量不变,K值是由环境资源量决定的;与接种量无关,故K值不变。

【点睛】

K值指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所能维持的种群数量的最大数量。S型曲线中K/2时增长速率最大。【解析】Sa/2减小不变K值是由环境资源量决定的,与接种量无关19、略

【分析】1;调查生物种群密度的方法: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志个体→重捕并计数→计算种群密度。

2;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称为种群空间结构,包括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集群分布。

【详解】

(1)环颈雉的性别隔离现象属于种群的集群分布;是种群的空间特征。许多动物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常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

(2)①分析题干和实验方案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一群形态相同的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的假说是否成立,故实验中橡胶圈或橡胶棒可代表一群形态相同的动物,即自然保护区内的雄性或雌性环颈雉。②实验组中用4个相同橡胶圈(或橡胶棒)代表一群形态相同的动物,对照组应设置2个相同橡胶棒和2个相同橡胶圈,代表两种形态不同的动物,若对照组所用的时间均小于实验组的1组和2组,则说明假说成立。

【点睛】

本题属于信息题,结合题干信息“性别隔离现象”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等知识,要求考生能根据题干信息准确判断信息的作用,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的考查。【解析】空间环颈雉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雄性或雌性环颈雉同时向池塘中分别抛出2个相同橡胶棒和2个相同橡胶圈对照组所用的时间均小于实验组的1组和2组五、综合题(共4题,共32分)20、略

【分析】【分析】

1;生态系统的成分:包含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无机盐、阳光、温度、水等)和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同一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植物(生产者)总是第一营养级;植食性动物(即一级/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所处的营养级不是一成不变的。

3;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取决于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物种的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而恢复力稳定性则是生态系统被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的大小和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在环境恶劣的地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低。

【详解】

(1)生态系统的成分包含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无机盐;阳光、温度、水等)和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中各生物及其关系体现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除图示成分外还应包含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该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为生态系统提供物质和能量。

(2)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生产者担负着物质和能量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而分解者则承担着将有机物分解后进入无机环境的重要功能和途径,因此该图中在物质循环中起关键性作用的两类生物是:鞭毛藻(生产者)和细菌(分解者)。

(3)当生态系统受到轻微污染;其可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微生物的分解等方式,来消除污染,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

(4)据图分析;由于南极的环境条件恶劣,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因此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弱、恢复力稳定性较弱。

【点睛】

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稳定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和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析】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为生态系统提供物质和能量鞭毛藻和细菌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微生物的分解弱弱南极的环境条件恶劣,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21、略

【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总量。流入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是指被这个营养级的生物所同化的全部能量。某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图2中甲是生产者;乙消费者,丙是分解者,丁是二氧化碳库。

【详解】

(1)图1中,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和输入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为23+70+14+3=110[103kJ/(m2•y)]=1.1×105kJ/(m2•y),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为14×103kJ/m2•y,输入肉食动物的能量=14+2-4-9-0.5=×2.5×103kJ/(m2·y);所以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为2.5/14×100%≈17.9%。

(2)某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