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设计《十六年前的回忆》_第1页
语文教案设计《十六年前的回忆》_第2页
语文教案设计《十六年前的回忆》_第3页
语文教案设计《十六年前的回忆》_第4页
语文教案设计《十六年前的回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教案设计《十六年前的回忆》

1.教学目标1.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能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1.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分析、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人物形象。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和缅怀之情。2.教学重难点2.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如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等。-把握文章的叙述顺序,理清文章的脉络。2.2教学难点-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如“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分析李大钊当时的复杂心境。-如何让学生深入体会当时的社会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李大钊同志的革命行为。3.教学方法3.1朗读法-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风格,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在讲解李大钊被捕的段落时,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紧张、压抑的氛围。3.2问题引导法-设置一系列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李大钊同志在敌人面前为什么能够如此镇定?”“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对革命事业的忠诚?”3.3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重要的问题,如“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启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3.4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当时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例如,展示当时军阀统治下的社会黑暗画面,让学生直观感受。4.教学过程4.1导入(3分钟)-播放一段关于革命先烈英勇事迹的视频短片(如狼牙山五壮士等),然后提问学生:“同学们,这些革命先烈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英勇无畏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在历史的长河中,还有很多这样的英雄人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革命先烈李大钊同志的文章——《十六年前的回忆》。”4.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2分钟)-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时,圈出生字词,利用工具书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教师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如“军阀(fá)、张作霖(lín)、宪兵(xiàn)”等生字的读音,以及“含糊、恐怖、一拥而入”等词语的含义。-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提示学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概括,如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等几个阶段。4.3精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25分钟)-被捕前(1-7自然段)-让学生仔细阅读这部分内容,找出描写李大钊同志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例如,“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外貌描写)从这个句子中,引导学生分析李大钊同志虽然遭受敌人的折磨,但依然保持平静和慈祥,体现出他坚定的革命意志。-再如,“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语言描写)通过这句话,让学生体会李大钊同志对革命工作的高度责任感。-被捕时(8-18自然段)-学生阅读这部分内容,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敌人的凶狠和心虚?”以及“李大钊同志在被捕时的表现如何?”-如“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他们每人拿着一支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描写敌人的句子,表现出敌人的凶狠)而“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描写李大钊同志的句子,体现出他的镇定自若)-法庭上(19-29自然段)-教师提问:“在法庭上,李大钊同志的表现又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敬佩?”-学生通过阅读找出相关句子,如“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仰,这种信仰让他在敌人的法庭上也能如此沉着。-被害后(30-32自然段)-让学生带着悲痛的心情阅读这部分内容,感受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怀念。-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部分内容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总结全文,表达对父亲的怀念和崇敬,同时也深化了文章的主题)4.4深入理解,体会情感(1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让学生分组讨论其含义。-例如:“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李大钊同志为什么会有这样平静而慈祥的表情?他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学生讨论后,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白李大钊同志内心坚定的革命信念使他能够坦然面对敌人的迫害,他的平静和慈祥也是对家人的一种安慰。-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如对父亲的怀念、对敌人的痛恨、对革命事业的敬仰等。4.5总结全文,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全文,总结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如忠于革命、坚贞不屈、临危不惧等。-拓展延伸:让学生收集其他革命先烈的故事,在班级内进行分享。可以提问学生:“在我们的历史上,还有很多像李大钊同志一样的革命先烈,你还知道哪些呢?他们的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4.6课堂练习(10分钟)-例题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表现出他对革命工作的()。在被捕时,他(),面对敌人的凶狠,他()。在法庭上,他(),这是因为()。-答案:坚决不离开北京;高度责任感;保持着惯有的严峻态度;镇定自若;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心中有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心。-例题2:找出文中描写李大钊同志外貌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答案:“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作用:通过外貌描写,写出了李大钊同志遭受敌人折磨后的样子,但依然平静慈祥,体现出他坚定的革命意志。-例题3:说说你对“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这句话的理解。-答案:这句话表明李大钊同志之所以在敌人面前表现得如此沉着、镇定,是因为他心中有着对革命事业坚定的信念。这种信念让他不惧敌人的迫害,也让他在面临危险时能够坚守自己的革命立场。5.教学反思5.1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较为深入,能够较好地把握人物形象和文章的主题思想。但在课堂练习环节,部分学生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