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语文《池子与河流》教案设计_第1页
统编版小学语文《池子与河流》教案设计_第2页
统编版小学语文《池子与河流》教案设计_第3页
统编版小学语文《池子与河流》教案设计_第4页
统编版小学语文《池子与河流》教案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小学语文《池子与河流》教案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池子与河流》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池子与河流》是一篇用拟人化手法写成的寓言故事。课文通过池子与河流的对话,讲述了池子嫌河流太累,常常背着沉重的轮船,一会儿又要负起长长的木筏,小船、小艇就更不用说了。池子还问河流什么时候才能抛开这样的生活。河流说,水要流动才能保持清洁,这个自然规律,难道你已经忘掉?河流至今长流不断,而可怜的池子却一年年淤塞,整个让青苔铺满,又让芦苇遮掩,到头来完全枯干。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人在一生中不可荒废年华,应当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社会多做贡献,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同时也告诉我们,只顾享受眼前的舒适,只能换来以后的毁灭。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滔、涯”等8个生字,理解“蜿蜒、贯穿、应验”等词语的意思。-能够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池子与河流不同的语气。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讨论、对比等方式,理解池子与河流的观点以及寓言所蕴含的道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学会从寓言故事中汲取生活的智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白人生应积极进取,不可贪图安逸。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池子与河流的对话内容,体会它们不同的观点。-引导学生理解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懂得人在一生中应该积极向上,有所作为。-例如,在理解池子与河流的对话时,文中池子说“可是,我安闲地躺在柔软的泥土里,像贵妇人躺在鸭绒垫上一样。我不用为大船和木筏操心,小划子有多重也用不着想,至多,有一两片树叶被微风吹落,在我的胸膛上轻轻摇荡。”通过这样生动的描述,学生要能体会到池子贪图安逸的心态。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将寓言中的道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践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例如,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时,学生可能很难一下子想到具体的事例,需要教师通过一些生活场景或者人物故事来启发学生,如一些年轻人在该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最后一事无成,从而让学生深刻理解寓言的现实意义。四、教学方法1.朗读法-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感受池子与河流的不同性格特点。在朗读过程中,指导学生注意语调、语速和重音。例如,河流的话应该读得豪迈、自信,而池子的话则可以读得慵懒、满足。2.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池子与河流的观点,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例如,在讨论“池子的生活方式是否可取”时,学生可以各抒己见,然后通过小组汇总,在全班进行交流。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池子与河流的对话场景中。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池子和河流的画面,配上轻柔的音乐,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4.对比教学法-将池子和河流的生活态度、命运等进行对比,加深学生对课文寓意的理解。如通过表格对比池子与河流的不同之处:|比较项目|池子|河流||-|-|-||生活状态|安闲、平静|奔腾不息、忙碌||对未来的看法|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认为水要流动才能保持清洁,积极向前||最终命运|淤塞、枯干|长流不断|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通过谈话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水,有平静的湖水,有潺潺的溪水,还有奔腾的江水。今天,我们要去认识两位特殊的朋友,它们也是水的化身,一位是池子,一位是河流。那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池子与河流》这篇课文。1.2板书课题,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教师板书“池子与河流”,然后问学生: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比如,池子和河流会说些什么?它们的关系是怎样的?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2.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同时,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2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出示生字“滔、涯、妇、碌、遵、循、尊、验”,指名学生认读,然后全班齐读。-对于容易读错的字,如“遵”(zūn),要进行重点强调。-理解词语的意思。通过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等方法来理解“蜿蜒、贯穿、应验”等词语。例如,“蜿蜒”可以通过课文中的描述“这清闲的生活无忧无虑,还有什么能够代替?任凭人世间忙忙碌碌,我只在睡梦中推究哲理。”以及结合生活中看到的河流弯曲的样子来理解。2.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可以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再全班汇报。例如,有学生可能会概括为:池子和河流在对话,池子享受安逸,河流认为应该奔腾不息,最后池子淤塞枯干,河流长流不断。3.精读课文,深入探究3.1学习池子与河流的对话部分3.1.1找出池子与河流的对话内容-让学生再次默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分别画出池子和河流说的话。3.1.2分角色朗读对话-指名两位学生分别扮演池子和河流,进行分角色朗读。在朗读过程中,引导其他学生认真倾听,思考它们的语气有什么不同。-读完后,让学生进行评价。例如,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扮演池子的同学读出了池子的慵懒,但是语速可以再慢一点。”3.1.3分析池子与河流的观点-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池子和河流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你赞同谁的观点?为什么?-对于池子的观点,学生可能会总结出:池子贪图安逸,认为清闲的生活无忧无虑,不想为别人做事。而河流的观点是水要流动才能保持清洁,应该奔腾不息,为人们做贡献。-在讨论赞同谁的观点时,学生们会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学生可能会说赞同池子的观点,因为他觉得人有时候也需要休息,不能总是忙碌。这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种观点的局限性,比如可以问:“如果一直像池子这样安逸,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3.2探究池子与河流不同命运的原因3.2.1对比池子与河流的命运-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池子和河流最终命运的句子。如“可是,我安闲地躺在柔软的泥土里……整个让青苔铺满,又让芦苇遮掩,到头来完全枯干。”和“河流至今长流不断”。3.2.2分析原因-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池子和河流会有这样不同的命运呢?结合它们之前的观点进行分析。-学生通过讨论可以得出:池子贪图安逸,不流动,所以最终淤塞枯干;而河流奔腾不息,积极为人们做事,所以能够长流不断。4.总结寓意,拓展延伸4.1总结寓言的寓意-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出这篇寓言的寓意:人在一生中不可荒废年华,应当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社会多做贡献,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同时也告诉我们,只顾享受眼前的舒适,只能换来以后的毁灭。4.2拓展延伸4.2.1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说说有没有像池子或者河流这样的例子。-例如,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有些同学在学习上贪图安逸,不愿意努力,就像池子一样,这样最终成绩会不好。而有些同学像河流一样,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不断提升自己。”4.2.2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的寓言故事,如《伊索寓言》中的《蚂蚁和蝉》等,进一步体会寓言故事的魅力。5.课堂练习5.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滔(tāodāo)天遵(zūnzhūn)循-答案:tāo、zūn5.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池子觉得自己的生活(),像()一样安闲;河流认为自己(),因为()。-答案:无忧无虑、贵妇人躺在鸭绒垫上、应该奔腾不息、水要流动才能保持清洁5.3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对池子或者河流说些什么呢?请写下来。-示例:我想对池子说:“你只贪图眼前的安逸,却没有考虑到未来的命运。人应该要有长远的眼光,积极向上,这样才能有美好的未来。”6.布置作业6.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6.2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读了《池子与河流》这篇课文后的感受。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对《池子与河流》这篇课文的理解较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