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政策支持措施落实方案_第1页
三农政策支持措施落实方案_第2页
三农政策支持措施落实方案_第3页
三农政策支持措施落实方案_第4页
三农政策支持措施落实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政策支持措施落实方案TOC\o"1-2"\h\u30490第一章:总体要求与目标 3185081.1 3108051.1.1政策背景 3150231.1.2政策意义 36531.1.3总体目标 3110681.1.4主要任务 411208第二章: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 420611.1.5总体目标 4124031.1.6主要任务 4150561.1.7政策措施 480551.1.8总体目标 5314841.1.9主要任务 5199571.1.10政策措施 5242241.1.11总体目标 585261.1.12主要任务 517671.1.13政策措施 627171第三章:农业生产能力提升 6280371.1.14建设目标 6247171.1.15建设内容 6170541.1.16政策措施 648301.1.17建设目标 717781.1.18建设内容 7255151.1.19政策措施 7113411.1.20建设目标 7227731.1.21建设内容 757681.1.22政策措施 819868第四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8270511.1.23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8244621.1.24培育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领军人才 8137961.1.25培育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服务平台 821281.1.26打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 8226431.1.27加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8314321.1.28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信息化建设 9247641.1.29完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政策体系 9308441.1.30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97921.1.31创新金融支持政策 986061.1.32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 912074第五章:农业品牌建设与市场营销 978361.1.33品牌定位 9198931.1.34品牌培育 9140951.1.35品牌推广 1026311.1.36市场渠道拓展 10187451.1.37市场营销策略 10284821.1.38市场服务体系建设 10282831.1.39农产品质量监管 1038361.1.40追溯体系建设 1015463第六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1128301.1.41建设目标 11203051.1.42建设内容 1148851.1.43政策措施 11293311.1.44建设目标 11323611.1.45建设内容 1171431.1.46政策措施 111511.1.47建设目标 12231631.1.48建设内容 12139851.1.49政策措施 128105第七章: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 12315721.1.50目标与任务 12139501.1.51政策措施 1290091.1.52目标与任务 13103581.1.53政策措施 1312121.1.54目标与任务 132781.1.55政策措施 136196第八章:农村改革与治理 14121031.1.56改革背景与目标 1445981.1.57改革措施 14313951.1.58改革背景与目标 14136001.1.59改革措施 14297141.1.60体系建设目标 15184801.1.61主要任务 15175141.1.62具体措施 159136第九章:农村公共服务与社会事业发展 1543341.1.63农村教育体系建设 15212991.1.64农村医疗体系建设 16114851.1.65农村养老体系建设 16171861.1.66农村文化事业发展 16185511.1.67农村体育事业发展 1626181.1.68农村社会保险体系建设 1743811.1.69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1750271.1.70农村社会服务体系完善 174980第十章政策保障与监督考核 17222761.1.71政策制定 17306531.1.72政策实施 18302161.1.73资金投入 18127271.1.74资金监管 1849041.1.75政策效果评价 18186331.1.76监督考核 18第一章:总体要求与目标1.11.1.1政策背景我国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将其作为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为了进一步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我国制定了一系列三农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旨在发挥政策导向作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推动农村全面小康建设。1.1.2政策意义(1)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三农政策的实施,有助于提高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保证国家粮食安全。(2)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通过政策引导,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挥农业的比较优势,推动农村经济发展。(3)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政策扶持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实现农民富裕。(4)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三农政策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推动城乡融合发展。(5)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解决好“三农”问题,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第二节:总体目标与任务1.1.3总体目标(1)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通过政策引导,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科技水平,保证国家粮食安全。(2)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挥政策导向作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现代农业,提高农业附加值。(3)促进农民增收:通过政策扶持,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4)推进农村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金融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激发农村发展活力。(5)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政策投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6)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发挥政策优势,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促进城乡融合发展。1.1.4主要任务(1)落实政策扶持措施:保证政策落地生根,发挥政策效应。(2)加强政策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对政策的认知度和利用率。(3)完善政策体系: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政策内容。(4)强化政策监督和评估:保证政策实施效果,及时调整政策方向。第二章: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第一节:农业科研创新体系建设1.1.5总体目标农业科研创新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构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科研创新体系,推动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1.1.6主要任务(1)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加大农业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投入,聚焦农业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提升农业科研创新能力。(2)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创新主体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实现产学研资源共享,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3)优化农业科研布局。根据区域特点和产业发展需求,合理布局农业科研机构,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创新的农业科研网络。(4)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吸引和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农业科技领军人才,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素质。1.1.7政策措施(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农业科研创新政策体系,落实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投入农业科研创新。(2)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农业科研院所改革,增强院所活力,提高科技创新效率。(3)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国际农业科技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水平。第二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1.1.8总体目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的总体目标是,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推动科技成果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民增收。1.1.9主要任务(1)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2)加强科技成果推广力度。充分利用各类农业展会、论坛等活动,加大科技成果推广力度,提高科技成果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率。(3)促进农业产业升级。以科技成果为支撑,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兴产业,提升农业附加值。(4)培养农民科技素养。加强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技应用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1.10政策措施(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体系,落实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投入科技成果转化。(2)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设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支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加强科技金融服务。发挥金融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作用,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资金保障。第三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1.1.11总体目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是,构建覆盖全国、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服务高效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1.1.12主要任务(1)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建设,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能力。(2)优化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素质。(3)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结合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摸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4)加强农业技术培训与普及。广泛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养,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1.13政策措施(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政策体系,落实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投入农业技术推广。(2)建立农业技术推广基金。设立农业技术推广基金,支持农业技术推广项目。(3)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整合各类农业技术推广资源,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效率。第三章:农业生产能力提升第一节: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1.1.14建设目标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旨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具体目标如下:(1)明确粮食生产功能区范围,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划定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满足市场需求。1.1.15建设内容(1)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以粮食生产为主,优化作物布局,推广高产、优质、抗逆、节水、生态型品种,提高单产水平。(2)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根据市场需求,合理确定保护区范围,重点发展蔬菜、水果、茶叶、肉类、奶类等特色农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1.1.16政策措施(1)完善土地政策,保障粮食生产功能区内的耕地数量和质量。(2)加大农业投入,提高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生产设施水平。(3)加强科技创新,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第二节:高效节水灌溉工程1.1.17建设目标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旨在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缓解水资源压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体目标如下:(1)提高灌溉水利用率,降低农业用水总量。(2)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农业生产用水需求。(3)提高农业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现代化。1.1.18建设内容(1)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包括滴灌、喷灌、微灌等。(2)建设灌溉水源工程,提高水源保障能力。(3)改造灌溉渠道,降低渠道水损失。1.1.19政策措施(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农民采用节水灌溉技术。(2)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加强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3)加强技术研发和推广,提高节水灌溉技术水平。第三节: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1.1.20建设目标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旨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轻农民劳动强度,促进农业现代化。具体目标如下:(1)提高农业机械化覆盖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2)推广适用农业机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3)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1.1.21建设内容(1)推广适用农业机械,包括种植、收获、植保、运输等机械设备。(2)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研发,提高农业机械装备水平。(3)建立健全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1.1.22政策措施(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农民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2)加强农业机械化人才培养,提高农业机械化服务水平。(3)优化农业机械化布局,推动农业机械化与农业产业化的融合发展。第四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第一节:农村产业融合主体培育1.1.23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加大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力度,提升其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水平。(2)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发展多种形式的产业融合模式。1.1.24培育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领军人才(1)加大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领军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力度,提高其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2)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领军人才创新创业,为其提供政策、资金、技术等支持。1.1.25培育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服务平台(1)建立健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服务平台,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信息、技术、金融等服务。(2)引导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服务平台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军人才等紧密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格局。第二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平台建设1.1.26打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1)加大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的扶持力度,推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集聚发展。(2)优化园区产业布局,引导企业向产业链高端延伸,提升园区整体竞争力。1.1.27加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公共服务设施建设(1)加大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公共服务设施的投资力度,提升农村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2)完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公共服务体系,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1.1.28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信息化建设(1)加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信息化水平。(2)推广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智能化水平。第三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政策支持1.1.29完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政策体系(1)制定和完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相关政策,形成政策合力,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2)加强政策宣传和解读,提高政策知晓度和执行力。1.1.30加大财政支持力度(1)加大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财政投入,重点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1.1.31创新金融支持政策(1)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信贷支持,降低融资成本。(2)推广农业保险,降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风险。1.1.32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1)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投身农村产业融合发展。(2)加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人才培训力度,提高人才素质。第五章:农业品牌建设与市场营销第一节:农业品牌培育与推广1.1.33品牌定位(1)结合区域特色,明确农业品牌定位,挖掘农业产业优势,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2)针对不同消费群体,制定差异化品牌战略,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1.1.34品牌培育(1)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农产品品质,为品牌建设提供坚实基础。(2)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农业品牌发展。(3)鼓励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品牌建设,提升品牌影响力。1.1.35品牌推广(1)制定农业品牌宣传推广计划,利用各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2)举办农业品牌展览、推介活动,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3)加强农业品牌与国际市场的对接,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第二节: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完善1.1.36市场渠道拓展(1)优化农产品流通渠道,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2)发展电子商务,拓展线上市场,提高农产品销售范围。(3)加强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提升市场服务功能。1.1.37市场营销策略(1)制定农产品市场营销策略,结合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2)加强农产品包装设计,提升产品形象,提高市场竞争力。(3)开展农产品促销活动,提高消费者购买意愿。1.1.38市场服务体系建设(1)完善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2)加强农产品市场监测,及时发觉市场异常情况,保障市场稳定。(3)建立农产品市场预警机制,预防市场风险。第三节:农产品质量监管与追溯体系建设1.1.39农产品质量监管(1)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2)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提高检测能力。(3)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制度,明确各方责任。1.1.40追溯体系建设(1)建立农产品追溯体系,实现农产品从生产、加工、流通到消费全过程可追溯。(2)加强追溯体系建设,提高追溯效率,保障消费者权益。(3)推广追溯技术在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应用,提升农产品品质。第六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第一节:农村道路建设1.1.41建设目标本节旨在明确农村道路建设的总体目标,即以提高农村地区交通便捷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改善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全面加强农村道路建设,构建安全、便捷、经济、高效的农村道路网络。1.1.42建设内容(1)改建和新建农村公路,提高农村道路等级;(2)加强农村公路养护和管理,保证道路安全畅通;(3)推进农村道路绿化和美化,提升农村道路环境;(4)优化农村道路布局,提高农村地区交通便捷性。1.1.43政策措施(1)加大财政投入,保障农村道路建设资金;(2)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道路建设;(3)加强农村道路建设监管,保证工程质量;(4)开展农村道路建设技术培训,提高农村道路建设水平。第二节:农村供水供电保障1.1.44建设目标本节旨在保证农村供水供电稳定可靠,满足农民生活生产需求,提高农村供水供电质量和服务水平。1.1.45建设内容(1)改扩建农村供水设施,提高农村供水覆盖率;(2)加强农村供电设施建设,提高农村供电能力;(3)优化农村供水供电网络,降低农村供电线路损耗;(4)提升农村供水供电服务质量,保障农民用水用电权益。1.1.46政策措施(1)加大农村供水供电设施建设投入,保障项目资金;(2)创新农村供水供电管理模式,提高运营效率;(3)加强农村供水供电监管,保证水质和供电安全;(4)开展农村供水供电技术培训,提高农村供水供电服务水平。第三节:农村信息通信网络建设1.1.47建设目标本节旨在推动农村信息通信网络建设,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促进农村信息化发展,提高农民信息获取能力。1.1.48建设内容(1)完善农村信息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提高网络覆盖率;(2)推进农村宽带网络建设,提升网络接入速度;(3)发展农村信息服务业务,满足农民多样化信息需求;(4)加强农村信息网络安全防护,保障农民信息安全。1.1.49政策措施(1)加大农村信息通信网络建设投入,保障项目资金;(2)制定优惠政策,鼓励运营商参与农村信息通信网络建设;(3)加强农村信息通信网络监管,保证网络运行安全;(4)开展农村信息通信技术培训,提高农民信息素养。第七章: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第一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1.1.50目标与任务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目标是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排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生活质量。主要任务包括:(1)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广绿色、生态、高效的农业生产方式。(2)强化农业投入品管理,减少化肥、农药等化学品的过量使用。(3)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高农业废弃物处理水平。1.1.51政策措施(1)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作物抗病虫害能力,减少农药使用量。(2)实施化肥减量替代行动,推广生物有机肥、缓释肥等环保型肥料。(3)加强农业废弃物收集、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推广农作物秸秆还田、饲料化、能源化利用等技术。(4)完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第二节:农村生活垃圾处理1.1.52目标与任务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目标是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体系,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水平,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主要任务包括:(1)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覆盖率。(2)完善农村生活垃圾运输体系,保证农村生活垃圾及时、高效运输。(3)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能力,推广焚烧、填埋、资源化利用等处理技术。1.1.53政策措施(1)加大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能力。(2)制定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标准,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农村生活垃圾处理。(3)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研发,推广焚烧、填埋、资源化利用等先进技术。(4)强化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监管,保证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正常运行。第三节: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1.1.54目标与任务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目标是维护农村生态环境安全,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保障农民生态环境权益。主要任务包括:(1)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建设,明确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责任。(2)实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3)推进农村生态环境修复,恢复农村生态环境功能。1.1.55政策措施(1)完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各级企业和农民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中的责任和义务。(2)加大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投入,支持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实施。(3)开展农村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及时发觉和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4)推广农村生态环境修复技术,恢复农村生态环境功能,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第八章:农村改革与治理第一节:农村土地制度改革1.1.56改革背景与目标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推进农村改革的核心内容,旨在建立健全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本节将从改革背景、目标及具体措施三个方面展开论述。1.1.57改革措施(1)明确土地产权:加快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明确土地产权归属,保障农民土地承包权益。(2)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推动土地经营权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效益。(3)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农村土地利用规划,严格土地用途管制,防止土地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破坏。(4)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推进农村土地整治,提高土地质量,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5)建立土地收益分配机制:合理确定土地收益分配比例,保障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合法权益。第二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1.1.58改革背景与目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旨在明确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本节将从改革背景、目标及具体措施三个方面展开论述。1.1.59改革措施(1)明确集体资产产权:对农村集体资产进行全面清理、确权、登记,明确产权归属。(2)建立集体资产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机构,加强对集体资产的监管。(3)推进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将农村集体资产折股量化到农户,发展股份合作制经济。(4)完善集体资产收益分配制度:合理确定集体资产收益分配比例,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5)加强集体资产交易监管: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平台,规范集体资产交易行为。第三节: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建设1.1.60体系建设目标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旨在构建与现代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基层治理体系,提高农村基层治理水平,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本节将从体系建设目标、主要任务及具体措施三个方面展开论述。1.1.61主要任务(1)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完善村级组织设置,提高村级组织治理能力。(2)推进基层民主制度:落实村民自治制度,保障农民民主权利。(3)优化基层治理结构:整合基层治理资源,提高基层治理效率。(4)强化基层法治建设: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农民法治意识。1.1.62具体措施(1)建立健全村级组织制度:完善村级组织工作制度,提高工作透明度。(2)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选拔优秀人才担任村级干部,提高村级组织治理能力。(3)推进基层民主选举:规范村民选举程序,保障村民选举权利。(4)建立健全村务监督机制:加强对村级组织的监督,防止权力滥用。(5)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农村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农民法治意识。第九章:农村公共服务与社会事业发展第一节: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1.1.63农村教育体系建设(1)加强农村学前教育普及与提高。加大财政投入,改善农村幼儿园基础设施,提高农村幼儿教师待遇,保证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率。(2)提升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优化农村学校布局,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育信息化水平,保证农村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3)促进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建立健全农村职业教育体系,鼓励企业、社会力量参与农村职业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技能水平。1.1.64农村医疗体系建设(1)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村卫生室建设标准,完善农村卫生室服务功能,保障农村居民基本医疗需求。(2)提升农村医疗服务水平。加强农村医疗服务人员培训,提高农村医疗服务质量,保证农村居民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3)推进农村医疗信息化建设。加强农村医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广远程医疗服务,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效率。1.1.65农村养老体系建设(1)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扩大农村养老保险覆盖范围,提高农村养老保险待遇,保证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2)发展农村养老服务。鼓励社会力量投入农村养老服务,建设农村养老设施,提高农村养老服务水平。第二节:农村文化体育事业发展规划1.1.66农村文化事业发展(1)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文化场馆建设标准,丰富农村文化活动内容,提升农村文化服务水平。(2)促进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发挥农村文化资源优势,培育农村文化产业,带动农村经济增长。(3)传承和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和传承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农村文化自信。1.1.67农村体育事业发展(1)加强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体育场馆建设标准,普及农村体育设施,提高农村体育服务水平。(2)推广农村体育活动。组织开展农村体育赛事,丰富农村体育活动形式,提高农村居民体育参与度。(3)培养农村体育人才。加强农村体育人才培养,提高农村体育人才素质,为农村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第三节: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1.1.68农村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