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外版九年级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5年上外版九年级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5年上外版九年级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5年上外版九年级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5年上外版九年级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上外版九年级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60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食用豆腐是中国的特产,能为人体提供所需要的多种氨基酸,其中含量最多的是亮氨酸(化学式:C6H13NO2).下列有关亮氨酸的说法错误的是()A.亮氨酸由四种元素组成B.亮氨酸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13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C.亮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D.亮氨酸属于有机物2、锌在干燥空气中很稳定,在潮湿空气中,容易发生反应,其反应的方程式可以表示为:4Zn+2O2+3H2O+X=3Zn(OH)2+ZnCO3.则X的化学式为()A.CB.COC.CO2D.H2CO33、“海宝”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其形象如图所示。有一种“海宝”的外用材料为纯羊毛,内充物为聚酯纤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羊毛和聚酯纤维都属于合成材料B.羊毛和聚酯纤维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C.羊毛和聚酯纤维都是有机物D.可以用燃烧的方法区分羊毛和聚酯纤维4、下列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

比较MnO2和Fe2O3的催化效果B.

制取并收集CO2气体C.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

证明CO2的密度比空气大5、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A.燃烧是一种剧烈的氧化反应B.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一定是燃烧C.燃烧一定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D.氧化反应一定是燃烧6、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叙述正确的是rm{(}rm{)}A.用明火检查液化气罐是否漏气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冷水浇C.液化气泄漏,及时用手机拨打火警电话D.扑灭图书档案火灾可使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7、下列过程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消融B.百炼成钢C.铁器生锈D.粮食酿酒8、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以下做法①推广使用无磷洗涤剂;②推广使用一次性木质筷子;③过量使用化肥;农药;④推广使用清洁能源;⑤落叶积极清扫并焚烧;⑥严格控制污水按标准排放.其中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③⑥

9、将洁净光亮的铁钉在潮湿的棉花中比放在空气中更易生锈;主要原因是()

A.铁钉附近湿度增大;溶氧量增多。

B.隔绝了氧气。

C.温度更低。

D.更易与二氧化碳反应。

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10、小明在实验操作技能考试中抽中的题目是:用固体氯化钠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他的有关做法正确的是A.选择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试剂瓶B.将氯化钠直接放在托盘天平左盘上称量3.0gC.用5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D.用内壁附有水珠的烧杯配制溶液11、在进食过程中与进食后,定时测定自己唾液的pH,发现进食开始至10分钟,酸性逐渐增强,10分钟至40分钟,酸性逐渐减弱.下列图象中与事实符合的是()A.B.C.D.1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分别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用下表中的不同试剂进行实验。下列选项错误的是。选项所用试剂现象和结论rm{A}硫酸铜溶液出现蓝色沉淀,则氢氧化钠过量rm{B}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硫酸过量rm{C}锌粒有气泡产生,则硫酸过量rm{D}无色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则恰好完全反应A.rm{A}B.rm{B}C.rm{C}D.rm{D}13、下列金属中,在常温下就容易与氧气反应,点燃的该金属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该金属是rm{(}rm{)}A.镁B.铁C.金D.铝14、“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进行储存和利用.用足量的NaOH溶液来“捕捉”CO2;其过程的示意图如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过程可实现CO2零排放B.整个过程中,有2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C.整个过程中,涉及到两种碱D.“反应并分离”的过程中,分离物质的操作是蒸发、结晶15、如图所示;两个甲分子反应生成三个乙分子和一个丙分子,则从图示获得的信息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的种类在化学反应中发生了改变B.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不是分解反应C.反应生成的丙物质属于单质D.乙分子中含有一个A原子,一个B原子16、长期吸食或注射毒品会危及人体健康,下列各组中都属于毒品的是()A.冰毒、杜冷丁B.海洛因、黄连素C.大麻、摇头丸D.黄曲霉素、尼古丁17、某混合气体是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经测定碳、氧两种元素质量比为1:2,下列有关气体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A.一定含有一氧化碳气体。

B.该气体成分有3种可能。

C.一定没有氧气。

D.一定有二氧化碳气体。

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8、在常温下,氢气的化学性质比较____.氢气和空气混合点燃可能会发生____,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____.某人总结出可能引起氢气爆炸的原因,你认为合理的是____

①用打火机去烧系气球的牵绳。

②鞭炮与氢气球“狭路相逢”

③哄抢氢气球时吸烟。

④直接点燃两天前验纯过的氢气发生装置中导出的气体。

⑤当氢气体积占氢气和空气总体积的90%时点燃.19、用化学用语表示:

(1)2个氢原子____;

(2)3个一氧化碳分子____;

(3)n个氢氧根离子____;

(4)铁与稀盐酸完全反应后的物质中的阳离子____;

(5)氧化铝中铝元素化合价为+3价____.20、已知A~G七种物质都是初中化学课本中出现过的化合物;其中F是常用的建筑材料,H为常见的单质,各物质之间存在如下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如图所示).

(1)写出物质的化学式:B____,E____,F____,D____,蓝色溶液中的溶质包含____.

(2)写出化学方程式及其所属基本反应类型:

②____,属于____反应.

③____,属于____反应.

④____,属于____反应.

(3)反应①是分解反应,物质A中包含的元素有____.21、碳元素是组成许多物质的基本元素.

(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____和天然气,它们都含有碳元素,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写化学式).

(2)很多天然矿石中含有碳元素,菱锰矿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锰(MnCO3),其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

(3)在440℃和高压条件下,金属钠与二氧化碳反应能生成金刚石(C)和碳酸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22、将下列物质按要求分类(填序号)①空气②液氧③水蒸气④锰酸钾⑤红磷⑥冰水混合物⑦自来水⑧过氧化氢溶液⑨二氧化硫⑩氢气。

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

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

属于单质的是____

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

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23、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易溶于水,易被氧化,遇热易被破坏,人体缺乏维生素C可能引发多种疾病,它的化学式是C6H8O6;计算:

(1)维生素C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

(2)每个维生素C分子中共有____个原子;

(3)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

(4)17.6克维生素C中氢元素的质量?24、用化学符号填写下表空格:

。1个硫原子2个镁离子3个硫酸根离子5个氮气分子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四、探究题(共1题,共4分)25、下列是初中化学中的三个实验;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回答:

rm{(1)}实验一中的四个试管中,铁钉最易生锈的是______rm{(}填字母序号rm{).}由此说明铁钉生锈是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rm{.}常在铁制品表面镀一层金属铝以达到防锈的目的,其原因是______rm{(}用化学方程式表示rm{)}

rm{(2)}实验二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rm{.}若将集气瓶和烧杯中的水换成______溶液;则用木炭也可代替红磷测定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rm{(3)}某同学欲用实验三这套装置制取并测量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则他需准备的化学药品是______rm{(}填药品名称rm{).}用rm{E}来测量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______.评卷人得分五、推断题(共4题,共20分)26、(2006•高要市模拟)A~D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C常温下是气态,且如图所示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其他反应物及其他生成物均已略去):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____;B____;C____;D____.27、已知rm{A}rm{B}为两种黑色粉末,rm{D}为红色单质rm{.A}rm{B}rm{C}rm{D}rm{E}rm{F}几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rm{(}部分生成物已省略rm{)}

请回答:rm{(1)B}的化学式为________;rm{D}的化学式为________;rm{(2)}反应rm{垄脵}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m{(3)}反应rm{垄脷}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某溶液由Na2CO3、Na2SO4、H2SO4、Cu(NO3)2、KNO3;NaCl溶液中的两种组成;某同学对溶液进行了如下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下表中.试根据各步实验及其现象进行分步推断,再综合推断该溶液的可能组成.注:推断结论中溶液的组成均用化学式表示.

。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对溶液组成的初步推断①取溶液少许观察溶液无色澄清____②取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值pH=2____③向溶液中滴入过量的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____④过滤向滤液中滴加AgNO3溶液无明显现象____⑤溶液的可能组成____,____29、A~H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已知,B为黑色固体,D为红色固体的单质,F为红色固体的化合物,它们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1)B、C两种物质的化学式分别是:B____,C_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4)反应①、③的反应基本类型是____的(填:“相同”或“不相同”).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B【分析】【分析】A;根据亮氨酸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亮氨酸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根据质量分数公式结合各物质的质量比进行分析判断.

D、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析】【解答】解:A;由亮氨酸化学式的含义可知;亮氨酸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一个亮氨酸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13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C;亮氨酸中C:H:N:O的质量比为:(12×6):(1×13):14:(16×2)=72:13:14:32;因此亮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故选项说法正确.

D、亮氨酸(化学式C6H13NO2)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2、C【分析】【分析】解此题需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分别统计出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及个数,比较分析就可以求出所的物质的化学式.【解析】【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由方程式知生成物中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Zn4;H,6;O,9;C,1;已知生成物中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Zn4;H,6;O,7;比较分析可知X中含有C和O元素,其原子个数分别为1和2,故X的化学式为CO2

故选C3、A【分析】羊毛属于天然材料,聚酯纤维属于合成纤维;但两者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燃烧时,羊毛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聚酯纤维无此气味,故可以用燃烧的方法区分。【解析】【答案】A4、D【分析】【解答】解:A;比较二氧化锰和氧化铁的催化作用;但所选取的双氧水的浓度不一样,所以没有可比性.

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所以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来收集.

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所应用的原理是用所选药品吸收空气中的氧气,使集气瓶内的压强减小,从而进入水来测定氧气的体积分数.而在C中用木炭来做实验,木炭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集气瓶内的压强几乎不变,所以不能达到目的.

D;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所以能像倾倒液体一样倾倒,且二氧化碳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D能达到目的.

故选D

【分析】在做对比题目时,要想得出正确的结果,所选取的条件要一样,只有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果.若条件不一样,得出来的结果没有可比性.5、A【分析】解:A;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氧化反应;故正确;

B;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有燃烧,也有缓慢氧化,故错误;

C;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如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故错误;

D;缓慢氧化不是燃烧;故错误.

故选A.

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燃烧.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爆炸的原理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解析】【答案】A6、D【分析】解:rm{A}用明火检查液化气罐是否漏气极易引燃液化气而发生火灾;故错误;

B;炒菜时油锅着火时;不能用水浇灭,因为油的密度比水的小,会浮在水面,水起不到灭火的作用,故错误;

C;液化气是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电火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所以及时用手机拨打火警电话,可能会造成危险,故错误;

D、液态二氧化碳灭火时,液态二氧化碳马上变成气体不残留任何残留物,可以更好地保护图书档案rm{.}此灭火方法既考虑了灭火又考虑到保护图书档案资料;故正确;

故选D.

A;液化气属于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有爆炸的危险;

B;根据灭火的原理分析;

C;根据可燃性气体的性质分析;

D;根据灭火的方法分析.

本题考查了根据灭火原理的知识和燃烧特殊物质的性质特点,采用不同的灭火方法进行灭火,考察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解析】rm{D}7、A【分析】【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析】【解答】解:A;冰雪消融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百炼成钢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铁器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A.8、C【分析】

①使用含磷洗衣粉会使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水污染,所以推广使用无磷洗涤剂正确;

②树木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减缓温室效应,同时生产一次性筷子需要消耗能源,所以推广使用一次性木筷是错误的;

③过量使用化肥;农药;残留的农药、化肥随水流入江河,能造成水污染,所以错误;

④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可以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所以④正确;

⑤落叶焚烧;会造成空气污染,所以错误;

⑥严格控制污水按标准排放;可以保护水资源,所以正确.

故选C.

【解析】【答案】①根据水污染的来源判断;

②根据树木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减缓温室效应,同时生产一次性筷子需要消耗能源判;

③根据水污染的来源判断;

④根据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判断;

⑤根据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判断;

⑥根据水污染的途径分析.

9、A【分析】

A;铁钉在潮湿的棉花中与水和氧气充分接触;而在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降低,所以洁净光亮的铁钉在潮湿的棉花中比放在空气中更易生锈;

B;没有隔绝氧气;

C;处在同一环境中;温度应该相同;

D;铁生锈与二氧化碳无关.

故选A.

【解析】【答案】铁与氧气和水充分接触是容易生锈;酸性溶液;碱性溶液、盐溶液能促进金属生锈.

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10、AC【分析】试题分析:A配制溶液时,需要量筒和胶头滴管量取水;需要烧杯和玻璃进行溶解;需要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此项正确。B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进行称量,此项错误。C此实验需要水的体积为47ml;可用不50ml量筒量取,此项正确。D配制溶液时如烧杯中附着有水珠,则水的量增多,会使配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符合要求。此项不正确。所以应选AC项。考点: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解析】【答案】AC11、AC【分析】【分析】当溶液的pH小于7时,随着pH的减小酸性增强,随着pH的增大酸性减弱.【解析】【解答】解:唾液的pH在7左右;在进食过程的最初10分钟,酸性逐渐增强,溶液的pH应该减小,因为那样酸性太强;之后酸性逐渐减弱,溶液的pH应该增大,A图中的曲线变化符合这一情况.

故选:A.12、BD【分析】【分析】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钠呈中性,当硫酸剩余时呈酸性,可根据酸的化学性质来检验硫酸是否有剩余,当氢氧化钠有剩余时可根据氢氧化钠的性质检验。【解答】A.只有氢氧化钠过量时;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当硫酸不过量时;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硫酸钠也会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只有当硫酸剩余时;硫酸与锌粒反应才产生气泡,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硫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钠呈中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但若硫酸过量,溶液呈现酸性,也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BD。【解析】rm{BD}13、AD【分析】解:rm{A}镁在常温下就容易与氧气反应;点燃的该金属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故选项正确。

B;铁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没有耀眼白光,故选项错误。

C;金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故选项错误。

D;铝在常温下就容易与氧气反应;点燃的该金属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故选项正确。

故选:rm{AD}

根据常见金属的性质和燃烧的现象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解析】rm{AD}14、BC【分析】【分析】A;根据题意;“碳捕捉技术”的示意图,是将二氧化碳含量高的气体变为二氧化碳含量低的气体,进行分析判断.

B;既能作反应物;又是生成物的物质,能循环利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进行分析判断.

D、“反应并分离”的过程中,是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的碳酸钙沉淀与氢氧化钠溶液碱性分离,进行分析判断.【解析】【解答】解:A、由“碳捕捉技术”的示意图,是将二氧化碳含量高的气体变为二氧化碳含量低的气体,而不是实现CO2零排放;故选项说法错误.

B;分析反应流程图;在此反应中过程中,氧化钙和氢氧化钠能重复利用,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氢氧化钠属于碱;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属于碱;整个过程中,涉及到两种碱,故选项说法正确.

D;“反应并分离”的过程中;是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的碳酸钙沉淀与氢氧化钠溶液碱性分离,分离物质的操作是过滤,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C.15、BD【分析】【分析】根据题意,由两个甲分子反应生成三个乙分子和一个丙分子,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结合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推断每个乙分子由2个A原子构成;根据反应的特点判断反应的类型,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等.【解析】【解答】解:A;根据反应的微观图;反应前甲物质的分子由3个A原子和1个B原子构成,而反应后的乙分子由2个A原子构成、丙分子由2个B原子构成;反应前后的分子构成不同,属于不同种分子,因此,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故A正确;

B;反应前两个分子构成相同;属于同种物质的分子,即反应物为一种物质;反应后乙分子由两个A原子构成、丙分子由两个B原子构成,分子构成不同,属于两种物质的分子,即生成物为两种物质;因此,该反应为一种物质分解生成两种物质的分解反应;故B不正确;

C;丙物质的分子由两个B原子构成;属于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所以物质丙为单质;故C正确;

D;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可推断每个乙分子由两个A原子构成.故D不正确.

故选BD.16、AC【分析】【分析】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解析】【解答】解:A;冰毒、杜冷丁均属于毒品;故选项正确.

B;海洛因属于毒品;黄连素是我国应用很久的中药;不属于毒品;故选项错误.

C;大麻、摇头丸均属于毒品;故选项正确.

D;黄曲霉素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尼古丁是香烟烟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对人体危害很大,但都不属于毒品,故选项错误.

故选:AC.17、AB【分析】

A、因CO中C、O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3:4,CO2中C;O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2)=3:8;3:8<1:2<3:4,所以该气体一定含有一氧化碳气体,故A正确;

B、该气体可能为CO、CO2的混合物,也可能为CO、O2的混合物;或三种气体都有,故B正确;

C;该气体为满足碳、氧元素质量比为1:2;可能存在三种组合,故C错误;

D、若为CO、O2的混合物也能符合碳;氧元素质量比为1:2;故D错误.

故选AB.

【解析】【答案】根据常见的含C、O元素的气体有CO、CO2;先分别计算气体中C;O元素的质量比,再根据习题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1:2来判断该气体的组成.

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8、略

【分析】【分析】根据氢气属于可燃性的气体,不纯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进行解答.【解析】【解答】解:在常温下;氢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氢气和空气混合点燃可能会发生爆炸,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氢气属于可燃性的气体;不纯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①用打火机去烧系气球的牵绳可能会引起爆炸,故合理;

②鞭炮与氢气球“狭路相逢”;可能会引起爆炸,故合理;

③哄抢氢气球时吸烟可能会引起爆炸;故合理;

④直接点燃两天前验纯过的氢气发生装置中导出的气体可能会引起爆炸;故合理;

⑤氢气的爆炸极限为4%~74.2%;当氢气体积占氢气和空气总体积的90%时点燃不会发生爆炸,故不合理.

故答案为:活泼;爆炸;纯度;①②③④.19、略

【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析】【解答】解:(1)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氢原子,就可表示为:2H;

(2)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3个一氧化碳分子表示为:3CO;

(3)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n个氢氧根离子表示为:nOH-;

(4)铁与稀盐酸完全反应后的物质是氯化亚铁,其阳离子是亚铁离子,其离子符号为:Fe2+.

(5)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氧化铝中铝元素化合价为+3价,故可表示为:2O3;

故答案为:(1)2H;(2)3CO;(3)nOH-;(4)Fe2+;(5)2O3;20、略

【分析】

由于F是常用的建筑材料;所以F为碳酸钙,碳酸钙高温生成氧化钙;二氧化碳,即GD应该为二氧化碳和氧化钙,由于E通入二氧化碳生成F碳酸钙,推出E是氢氧化钙,C是水,C和G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G是氧化钙,D是二氧化碳;

B与过量稀硫酸反应;得到蓝色溶液,由于蓝色溶液是铜离子的溶液,所以蓝色溶液是硫酸铜溶液,里面还有过量的稀硫酸;

H是单质并且与蓝色溶液反应;生成浅绿色溶液;无色气体、红色固体,所以H是铁,浅绿色溶液是硫酸亚铁、无色气体是氢气、红色固体是铜;

由于B与过量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且B是一个分解反应得到的三种物质之一,即一定为碱式碳酸铜分解的结果,所以B是氧化铜;

因为A加热生成氧化铜;水、二氧化碳;所以A是碱式碳酸铜.

故答案为:

(1)CuO;Ca(OH)2;CaCO3;CO2;CuSO4、H2SO4

(2)H2SO4+CuO═CuSO4+H2O复分解。

Fe+CuSO4=Cu+FeSO4,Fe+2HCl=FeCl2+H2↑置换。

CaCO3CaO+CO2↑分解。

(3)Cu;C、H、O

【解析】【答案】首先;依据物质的特性,找出突破口,F是常用的建筑材料,所以为碳酸钙,再根据蓝色溶液是铜离子的溶液,浅绿色溶液是亚铁离子溶液,红色固体通常是铜,再根据物质间的反应进一步进行推断.

21、石油CH4+24Na+3CO2Na2CO3+C【分析】【解答】(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它们都含有碳元素,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的化学式是CH4.故填:石油;CH4.

(2)设锰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有:x+(+4)+(﹣2)×3=0,x=+2;故填:+2.

(3)在440℃和高压条件下,金属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a+3CO2Na2CO3+C;故填:4Na+3CO2Na2CO3+C.

【分析】(1)煤;石油和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2)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3)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化学方程式.22、①⑦⑧|②③④⑤⑥⑨⑩|②⑤⑩|③④⑥⑨|③⑥⑨【分析】【解答】解:属于混合物的有:空气;自来水、过氧化氢溶液;属于纯净物的有:②液氧;③水蒸气;④锰酸钾;⑤红磷;⑥冰水混合物;⑨二氧化硫⑩氢气;属于单质的有:②液氧;⑤红磷;⑩氢气;属于化合物的有:③水蒸气;④锰酸钾;⑥冰水混合物;⑨二氧化硫;属于氧化物的有:③水蒸气;⑥冰水混合物;⑨二氧化硫.故答案为:①⑦⑧;②③④⑤⑥⑨⑩,②⑤⑩,③④⑥⑨,③⑥⑨

【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23、略

【分析】【分析】(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解答.

(2)根据1个维生素C分子中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

(3)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解答.

(4)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100%.【解析】【解答】解:(1)维生素C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8):(16×6)=9:1:12.

(2)1个维生素C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的;所以每个维生素C分子中共有20个原子;

(3)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1×8+16×6=176.

(4)17.6克的维生素含氧元素的质量为:17.6g××100%=0.8g.

故答案为:(1)9:1:12;(2)20;(3)176;(4)0.8g.24、略

【分析】【分析】硫元素的元素符号可以表示1个硫原子;

每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每个硫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

每个氮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

氧化铁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3.【解析】【解答】解:1个硫原子可以表示为S;

2个镁离子可以表示为2Mg2+;

3个硫酸根离子可以表示为3SO42-;

5个氮分子可以表示为5N2;

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3,可以表示为2O3.

故填:S;2Mg2+;3SO42-;5N2;2O3.四、探究题(共1题,共4分)25、略

【分析】解:rm{(1)}铁生锈的条件是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反应,rm{D}中的铁钉与空气和水接触最充分,所以实验rm{1}中最易生锈的是rm{D}中的铁钉,常在铁制品表面镀一层金属铝以达到防锈的目的,其原因铝和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化学方程式为rm{4Al+3O_{2}篓T2Al_{2}O_{3}}故填:rm{D}铁与氧气和水;rm{4Al+3O_{2}篓T2Al_{2}O_{3}}

rm{(2)}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m{4P+5O_{2}dfrac{underline{;{碌茫脠录};}}{;}2P_{2}O_{5}}木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所以若将集气瓶和烧杯中的水换成氢氧化钠溶液,则用木炭也可代替红磷测定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填:rm{4P+5O_{2}dfrac{underline{;{碌茫脠录};}}{;}2P_{2}O_{5}}氢氧化钠;

rm{4P+5O_{2}dfrac{

underline{;{碌茫脠录};}}{;}2P_{2}O_{5}}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所以需准备的化学药品是稀盐酸和大理石,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用rm{4P+5O_{2}dfrac{

underline{;{碌茫脠录};}}{;}2P_{2}O_{5}}来测量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rm{(3)}故填:稀盐酸和大理石;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

rm{E}根据铁锈生锈的条件;铝的自我保护进行分析解答;

rm{.}根据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以及木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进行解答;

rm{(1)}根据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进行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铁生锈的条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rm{(2)}【解析】rm{D}铁与氧气和水;rm{4Al+3O_{2}篓T2Al_{2}O_{3}}rm{4P+5O_{2}dfrac{underline{;{碌茫脠录};}}{;}2P_{2}O_{5}}氢氧化钠;稀盐酸和大理石;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rm{4P+5O_{2}dfrac{

underline{;{碌茫脠录};}}{;}2P_{2}O_{5}}五、推断题(共4题,共20分)26、略

【分析】【分析】本题属于推断题,根据题目给出的流程图和信息:A~D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C常温下是气态,已知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因此A是碳酸钙、B是氧化钙、C是二氧化碳、D是氢氧化钙.【解析】【解答】解:A~D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C常温下是气态,已知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因此A是碳酸钙、B是氧化钙、C是二氧化碳、D是氢氧化钙.故答案为:CaCO3;CaO;CO2;Ca(OH)227、(1)CuOCu

(2)

(3)CO2+Ca(OH)2=CaCO3↓+H2O【分析】【分析】A、rm{B}为两种黑色粉末,rm{A}rm{B}高温会生成rm{C}和红色单质,则可以判断出该反应是碳和氧化铜高温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则rm{D}是铜、rm{C}是二氧化碳;然后结合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的反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转化、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分析。【解答】A、rm{B}为两种黑色粉末,rm{A}rm{B}高温会生成rm{C}和红色单质,结合所学知识知,该反应是碳和氧化铜在高温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故C是二氧化碳、rm{D}是铜;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故沉淀rm{E}是碳酸钙;二氧化碳转化为rm{F}rm{F}和rm{B}反应生成铜,则rm{F}是一氧化碳,rm{B}是氧化铜,则rm{A}为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