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部分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第二次联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河北省邢台市部分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第二次联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河北省邢台市部分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第二次联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河北省邢台市部分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第二次联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河北省邢台市部分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第二次联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第二次联考试题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4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4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习得性无助感指个人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这个概念最初是由塞利格曼和他的同事研究动物行为时提出的。他们在实验中先是将狗固定在架子上进行电击。在这之后,他们把狗放在一个中间用矮板墙隔开的实验室里,狗只要跳过板墙就可以回避电击。结果,一般的狗都非常容易地学会了逃避电击,可是,实验狗绝大部分没有学会回避电击,它们先是乱抓乱叫,后来干脆趴在地板上甘心忍受电击,不进行任何反应。这一实验结果表明,动物在经过努力仍无法避开有害和不愉快的情境时获得的失败经验,会对今后应付特定事件的能力起干扰和破坏性效应,致使他们消极地接受命运,不做任何的尝试与努力。塞利格曼称这一现象为“习得性无助”。随后,心理学家又证明,这种习得性无助感在人类行为中也会出现。行为主义提出的这种习得性无助理论是一种个体认为事件不依赖自己反应的预期,实质是一种习得的消极动机。塞利格曼在习得性无助感理论中对无助感形成的过程进行了分析。根据他的理论,无助感的产生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首先是获得体验,努力进行反应都没有结果的状况被称为“不可控状况”。在这种状况下人会体验到各种失败和挫折。其次是在体验的基础上进行认知,这时会感到自己的反应与结果没有关系,产生“自己无法控制行为结果或外部事件”的认知。然后形成“将来结果也不可控”的期待。“结果不可控”的认知与期待,会使人觉得自己对外部事件无能为力或感到无所适从,自己的反应无效,前景无望,即使努力也不能取得成果。也就是说“结果不可控”的认知和期待使人产生了无助感。最后表现出动机、认知和情绪上的损害,影响后来的学习。当然,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在经受了挫折之后,并不是每个人都会产生无助感,即使产生无助感其程度与表现形式也各不相同。塞利格曼指出,人对失败的归因在无助感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当一个人将失败的结果归因于一些自身的智力、能力等稳定因素时,自我评价才会降低,活动的动机水平才会降到最低点,无助感也就由此而生。(摘编自马勇琼《“习得性无助”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教育措施》)材料二:教育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实践证明:如果教师喜欢某些学生,对他们抱有较高期望,经过一段【高三语文第1页(共8页)】

时间,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爱护和信任,会更加自尊、自爱、自强,诱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激情,因而这些学生也就容易取得老师期望的效果。相反,如果教师厌恶某个学生,对学生期望较低,或经常给以冷漠与歧视,经过一段时间,学生也会从教师的言谈举止或表情中感到教师的偏心和失望,因此,也以消极的态度对待老师,不理会或拒绝教师的要求。结果,这些学生常常学习成绩与品行一天天变差,这种师生态度产生的相互交流与反馈即“教师期望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针对不同学生建立不同的期望。老师要消除对后进生的歧视和偏见,要以爱护学生为根本出发点。同时教师要耐心,学生的进步刚开始并不是非常明显的,应尽量避免因一时看不到学生的进步就对学生抱以消极期望。教师要善于纵向比较,看到学生的点滴进步并及时加以表扬和鼓励。这样不但能够减少学生的挫折感,更能防止学生无助感的产生。要随时发现学生身上可贵的闪光点,要善于发现他们独特的优点和长处并以此为契机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在充分肯定的前提下,进行努力学习的引导,让学生充分感到教师非常关注自己,能够随时注意自己点滴向上努力的变化,在“皮格马利翁”教育效应的功能下,使学生在教师的期待中相信自己,在教师的认可、首肯、欣赏、褒奖中悦纳自己、悦纳他人、悦纳现实。打破原有功能固着的定势,由优势学科迁移劣势学科,由此激发潜能,提高理想抱负水平。运用言语说服,对学生的学习进步给予适当的归因反馈。对学生的学业成功做出能力或努力方面的反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一般说来,对学生的学习进步做出能力上的归因,可以让学生逐步确信自己是有学习能力的;对学生的学习进步做努力方面的归因,可以使学生感觉到自己有能力控制自己的进步,进而增强其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对于那些怀疑自己学习能力的学生,尤其需要对他们的成功做能力方面的归因。由于言语说服也是自我效能评价的一个重要信息来源,教师也可以通过言语说服方式来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学生的习得性无助感是在多次失败的情景下产生的。对失败的不适当的归因,会使人感到自己无能,诱发消极的防御机制。为了避免再失败对自尊心的打击,干脆采取退避行为。因此,当学生学习受到挫折时,教师不应对他们的能力做出更多的评论,而是要耐心地辅导他们,教给他们一些学习的方法、技巧和策略,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起学生应对学习困难的能力,这样能较有效地改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远离习得性无助感。(摘编自张萍、葛明贵《论学业习得性无助感向自我效能感的转换》)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起初,塞利格曼和他的同事研究动物实验时,发现习得性无助感这一现象,后来被心理学家证实人类行为中同样存在此类现象。B.在努力进行反应都没有结果的情况下,人会逐渐形成“将来结果也不可控”的期待,从而体验到各种失败和挫折。C.由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所以是否会在经受挫折后产生无助感,以及产生无助感的程度和表现形式都不尽相同。D.教师要将同一学生的过去与现在进行比较,这样能更直接地看到学生的进步并及时表扬,以减少学生的挫败感。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行为主义视角下,习得性无助理论的本质是一种消极动机,研究这种现象有助于我们更深【高三语文第2页(共8页)】

入地理解个体心理的形成机制。B.“皮格马利翁效应”表明,教师喜欢或漠视学生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前者对学生的成长有促进作用,后者则相反。于B.“皮格马利翁效应”表明,教师喜欢或漠视学生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前者对学生的成长有促进作用,后者则相反。于C.对学生的不同期望和态度会显著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品行,故而教师需要无差别地对所有学生具有同等期望。PrC.对学生的不同期望和态度会显著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品行,故而教师需要无差别地对所有学生具有同等期望。PrD.当学生面临学习挫折时,教师应避免过多评价他们的能力,转而采取耐心指导的方式,教授学习方法和策略。亻D.当学生面临学习挫折时,教师应避免过多评价他们的能力,转而采取耐心指导的方式,教授学习方法和策略。亻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材料二论据的一项是(3分)1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材料二论据的一项是(3分)1A.通用电气前CEO杰克·韦尔奇认为,给人自信十分重要。他通过赞美和信任员工,激励他们完成构想,从而实现企业快速发展。B.社交媒体上,一张本来不起眼的普通照片,如果被赞扬和评论多,很容易让人们认为它有更高的价值,从而获得更多的关注。C.一款普通的口红,如果在广告中与美丽的模特、豪华的场景和优美的音乐搭配,很容易让消费者认为这是一款高级的产品。D.罗森塔尔在一所小学随机选出学生名单并告知老师他们将有优异发展。八个月后,这些被期望的学生成绩有了显著的提升。4.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述应该如何正确归因来避免习得性无助感的产生。(4分)5.假如你是一名高中数学老师,请你补全与学生的对话,以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要求:语言简洁,贴合身份,不超过90个字)(6分)学生:我做不出第四道练习题。教师:哪个地方不懂?学生:太难了,做不出来。教师:(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信使[2](节选)铁凝四月的这个下午,空气清透,没有雾霾。街边的樱花、榆叶梅忽然就盛开了,白丁香、紫丁香也这里那里喷放着苦而甜的团团香气。陆婧坐在车里,车窗关着,也能感受到樱花的烟云带给她的眩晕,丁香的苦甜有点呛人。她落下车窗,像有意咂摸这春天的“呛”,享用这扑面而至的“呛”带来的鲜亮欢喜。在一个嘈杂的路口,车遇红灯。陆婧偏头看着窗外,眼光落在临街一间门脸不大的体育用品商店。一辆人力三轮车停在门前,两个年轻人正从车上卸货。一个腿有残疾的女人从店里出来,身体歪向一边。她跛着脚走到三轮车前,弯腰从地上拎起两摞半人高的捆绑在一起的鞋盒。板鞋?跑鞋?当她抬起头无意间扫一眼路口停滞的车队时,陆婧的眼光刚好对上了她的扫视。这是一位已不年轻的妇女,一头染成灰咖色的整齐的直短发,颧骨的颜色偏酡红。同样已不年轻的陆婧早就是戴老花镜读报的视力,可瞬间还是认出了这张脸:李花开!李花开是陆婧三十多年未见的故人,虽然这故人如今拖了一条残腿,但陆婧还是很肯定,她就是李花开。拎着鞋盒的李花开没有认出坐在车里的陆婧,她扫视的是车的洪流,临街店铺的门前,哪天没有车流呢。很快,她两手各拎着一摞鞋盒,斜着身子进店去了。【高三语文第3页(共8页)】

绿灯亮了,车子倏地驶过路口,陆婧甚至没有看清那家商店的名字。她不打算叫车停下,开车的是她丈夫。副驾驶座上的女儿,正掏出气垫粉饼补妆。陆婧盯着女儿的后脖颈,女儿的丸子头使后脖颈落下一些散发,故意落下的吧,看似不经意的慵懒。她们母女并不交流这方面的内容,但在这个下午,陆婧从女儿的后脑勺上明确地看见了三十多年前的自己:克制地追逐时尚,貌似叛逆,有点虚荣。三十多年前,陆婧和李花开同在一个城市,一个名叫虽城的北方城市。那还是一个人人需要单位的时代,没有单位的人总显得可疑。幸运的是她们都有稳定的单位,陆婧在一个地方戏研究所当编辑,李花开在市属的印刷厂做文秘。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词汇,20世纪80年代,陆婧和李花开是大学同学,是朋友。套用时下的说法,她们是“闺密”。这“密”后来又通俗成了腻乎乎的“蜜”。当年的她们漠视一些老词,不像今天,人们把老词翻腾出来再做揉捏变作另一种时尚。传统意义上的闺中密友大多连带着两家通好,陆婧和李花开的两家长辈却互不相识。从西客站回家时,陆婧在副驾驶就座,女儿已下车,乘高铁去了外地出差。陆婧的方向感很差,这时却发现车子是循着原路返回,再遇那个路口,她那混乱的方向感突然明晰起来,她觑着眼朝马路对面一溜商铺望去,看见了那个小店:时代体育。她认出这是东单,同仁医院附近。医院附近的车多人乱又给她的方向辨别带来了困难。她是急切地想要记住“时代体育”的准确位置么,还是对跛脚的李花开怀有好奇?想不到三十多年后李花开也来了北京,她丈夫,那个叫起子的也来了吧。陆婧心里加重着“也”字的分量,好像北京是她的地盘,李花开的现身让她有种不适感——曾经的闺密往往最方便成为仇敌。什么时候她的脚给跛了?敢情她也受过伤啊。“也”,她心里玩味着这个字,刚刚迎接着她的这个美得眩晕的春天,那呛人的丁香、樱花们不也慷慨迎接着从“时代体育”里走出来的李花开么。李花开当年常常爱犯轴脾气。轴,在北方语系里通常形容性格而非品德,和一根筋、死心眼相近。李花开穿家做布鞋,常年背一只紫红两色方格交织的土布书包,好比特意拿自己的乡村出身背景示众。她家在离虽城百里外的山区,穷。大二时,一次李花开的下铺丢了几张饭票,认定偷窃者是上铺的李花开。李花开激愤地绝食两天以示清白。第三天,同宿舍的陆婧强行背着李花开到校医务室去输生理盐水、葡萄糖。过了一个星期,下铺的饭票找到了,在她送回家去洗的一包脏衣服里。和李花开不同,陆婧家就在虽城,工作之后仍然和父母同住。李花开住印刷厂的集体宿舍,周末经常被陆婧拉着去家里吃饭。陆婧记得母亲第一次见到李花开时还感叹了一句:真是高山出俊鸟呢。时间是毒药,也是偏方。她记起哪个作家的句子。店堂里人少的时候,她来到收银台前,将胳膊肘架上齐胸高的台面,明确地招呼了一声:“嗨,李花开。”李花开抬起头,她认出了陆婧,随着一声:“我娘!”陆婧看见了她脸上的惊奇和真切的欣喜。这几十年我常常想着要是看见你,第一句话到底怎么讲,千头万绪的。李花开说。李花开把身子靠上椅背说,谁愿意不要命呢,可当时我已经站在房上了。我站在房上往下看,索性想着跳下去,要么死得更快,要么活得更好。陆婧竭力眨着眼往回憋着泪说,你是活得更好的。李花开说,那也先得敢往下跳哇,况且,还得有信使给鼓着劲。“信使”两个字是陆婧的忌讳,那是旧年的伤口,尽管那伤口已经疲惫得睁不开眼,可她们的会面又无论如何绕不过这两个字。【高三语文第4页(共8页)】

她们共同意识到,这是2019年的春天了。陆婧仿佛又闻到了白丁香、紫丁香那一团团苦而甜的香气。[注]小说相关情节:陆婧和李花开在大学时就是一对闺密。陆婧通过李花开的住所代自己收恋人的书信,李花开的丈夫起子利用此事要挟陆靖,遭陆婧拒绝,起子将书信公开,拆散了陆婧和恋人。从此,陆婧与李花开断绝了往来。几十年后,陆婧在北京意外地遇到了李花开,才知道当年李花开被起子的行为激怒,愤然要与起子离婚,起子不答应,她从屋顶上跳了下去,摔断一条腿。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第二段对李花开的外貌描写,暗示李花开已经在社会上打拼多年,经历了不少风风雨雨,生活并不容易。B.车子第一次驶过路口时,陆婧没有让车停下来,表明她没有做好再次见李花开的准备,暗示她们两个人的关系特殊。C.小说写陆婧的女儿在车上补妆,以及头发散落的情形,陆婧由此联想到三十年前的自己,很担忧女儿的未来。D.车第二次回到路口,陆婧混乱的方向感突然明晰起来,表明她的心里其实是非常惦记李花开的,李花开的出现深深影响了她。7.文中多次提到“樱花”“丁香”等景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街边的樱花、榆叶梅忽然就盛开了,白丁香、紫丁香也这里那里喷放着苦而甜的团团香气”,街边花盛开,为人物出场做铺垫。B.“陆婧坐在车里,车窗关着,也能感受到樱花的烟云带给她的眩晕,丁香的苦甜有点呛人”,从下文看,“呛人”其实表明陆婧喜欢这些花。C.“那呛人的丁香、樱花们不也慷慨迎接着从‘时代体育’里走出来的李花开么”,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写出了陆婧内心的怨恨。D.陆婧和李花开在2019年春天重逢,“仿佛又闻到了白丁香、紫丁香那一团团苦而甜的香气”,“苦而甜”象征陆婧和故人重逢的复杂心情。8.小说中的李花开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概述。(4分)9.文本中频频出现“四月的这个下午”“三十多年前”“当年”“这几十年”之类标志时间线索的语句,产生了怎样的叙述效果?请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①其余。节用以礼,裕民以政。彼裕民,故多余。裕民,则民富。民富,则田肥以易②;田肥以易,则出实百倍。上以法取焉,而下以礼节用之余若丘山不时焚烧无所臧之。夫君子奚患乎无余?故知节用裕民,则必有仁圣贤良之名,而且有富厚丘山之积矣。此无它故焉,生于节用裕民也。不知节用裕民,则民贫,民,贫则田瘠以秽,田瘠以秽,则出实不半。上虽好取侵夺,犹将寡获也。而或以无礼节用之,则必有贪利纠诱①之名,而且有空虚穷乏之实矣。此无它故焉,不知节用裕民也。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德必称位,位必称禄,禄必称用。由士以【高三语文第5页(共8页)】

上则必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量地而立国,计利而畜民,度人力而授事,使民必胜事,事必出利,利足以生民,皆使农食百用出入相掩④,必时臧余,谓之称数。故自天子通于庶人,事无大小多少,由是推之。轻田野之税,平关市之征,省商贾之数,罕兴力役,无夺农时,如是,则国富矣。夫是之谓以政裕民。人之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争则乱,乱则穷矣。故无分者,人之大害也;有分者,天下之本利也;而人君者,所以管分之枢要也。故美之者,是美天下之本也;安之者,是安天下之本也;贵之者,是贵天下之本也。古者先王分割而等异之也,故使或美、或恶,或厚、或薄,或逸乐、或劬劳,非特以为淫泰夸丽之声,将以明仁之文,通仁之顺也。(选自《荀子·富国》,有删改)[注]①减:同“藏”。②易:整治。③纠诱(jiǎo):收取。④掩:遮蔽、掩藏。材料二: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去其无用,足以倍之。圣王为政,其发令兴事,使民用财也,无不加用而为者,是故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其兴利多矣。(选自《墨子·节用》,有删改)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而下以礼节A用之B余C若丘山D不时E焚烧E无回所臧之。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患,担心,与《鱼我所欲也》“故患有所不辟也”中的“患”意思不同。B.虽,即使,与《兼爱》“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中的“虽”意思相同。C.称,符合,与现代汉语中的成语“称心如意”中的“称”意思不同。D.“人之生不能无群”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中的“之”用法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使国家富足的关键是民众要懂得节约费用,使国君富裕起来。推行节约,粮食有余;实行富民政策,使民众富裕;民众富裕了,粮食就会大大增多。B.节约费用,不仅能够使国家实力增强,而且能够让君主博得美名。君主要享有仁爱、圣明、贤德、善良的名声,就要节约费用,使民众富裕。C.人有高低贵贱的不同等级,德行和职位、职位与俸禄等必须相称。对不同等级的人或用礼仪或用法度去节制,以此约束人们的行动。D.社会群体没有等级限制就会生乱,要使社会群体稳定,不发生争夺,产生动乱,以致使整个社会陷入困境,就要通过等级名分限制人的行动。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计利而畜民,度人力而授事,使民必胜事,事必出利。(4分)(1)计利而畜民,度人力而授事,使民必胜事,事必出利。(4分)(2)省商贾之数,罕兴力役,无夺农时,如是,则国富矣。(4分)(2)省商贾之数,罕兴力役,无夺农时,如是,则国富矣。(4分)14.《荀子·富国》评价墨子说“墨术诚行,则天下尚俭”。材料二中,墨子认为圣人治理国家或天下怎样做才能实现富有?请简要概括。(3分)【高三语文第6页(共8页)】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辣(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辣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怀舒州山水呈昌叔[8]王安石山下飞鸣黄粟留,溪边饮啄白浮鸠。不知此地从君处,亦有他人继我不?尘土生涯休荡涤,风波时事只飘浮。とき、山下飞鸣黄粟留,溪边饮啄白浮鸠。不知此地从君处,亦有他人继我不?尘土生涯休荡涤,风波时事只飘浮。とき、相看发秃无归计,一梦东南即自羞。[注]时王安石罢相后隐居。昌叔:朱明之,字昌叔,官至大理少卿,王安石的二妹夫。王安石任舒州通判期间,曾与昌叔游天柱山(舒州境内)。素司[注]时王安石罢相后隐居。昌叔:朱明之,字昌叔,官至大理少卿,王安石的二妹夫。王安石任舒州通判期间,曾与昌叔游天柱山(舒州境内)。素司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1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1A.首联写山下、溪边习见之禽鸟,或应节而鸣,或自在啄食,饱含诗人对舒州这方山水乐土的喜爱。B.颔联上句追忆自己与晶叔同游舒州天柱山,下句写不知有谁继自己后陪伴昌叔,有对昌叔的挂怀。11:A.首联写山下、溪边习见之禽鸟,或应节而鸣,或自在啄食,饱含诗人对舒州这方山水乐土的喜爱。B.颔联上句追忆自己与晶叔同游舒州天柱山,下句写不知有谁继自己后陪伴昌叔,有对昌叔的挂怀。11:C.首联、颔联紧扣题中“怀”字展开,首联承诗题“舒州山水”写当地风景,颔联承诗题“昌叔”抒想念之情。D.“相看发秃无归计”与“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所表达的归思内涵相同。16.本诗颈联意思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小亮在记叙文写作课上学到,要用动作细节来表现人物内心活动,于是他想到《诗经·邶风·静女》中“▲,▲”写少女故意躲藏使心上人着急心理的句子来理解这一技巧。(2)站在汹涌翻滚的大海旁边,看到波涛卷起雪白的浪花,人们不禁会想起柳永《望海潮》中“▲,▲”两句。(3)水天一色,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笔下的绝美景色。唐宋诗文中有很多写到水天一色的句子,如“▲,▲”。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怕辣不?”如果你是一个喜欢辣食的人,可能会有三种回答:不怕辣;辣不怕;怕不辣。这三个短语意思差不多,程度却有高下之别,如同英语形容词的原级、比较级和最高级。据说,川、湘、黔等省的人,常常为“怕不辣”的桂冠归属何地,争得A。但如果你去问一只鸟,它可能会一脸疑惑:“妹?我没尝过这种滋味!”古话说“无知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