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鲁人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5年鲁人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5年鲁人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5年鲁人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5年鲁人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鲁人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973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下图中a、b;c、d表示某生态系统的四种组成成分;箭头表示碳元素的流动方向。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aB.a、b、c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C.C1→C2→C3可表示一条食物链D.d是营腐生生活的原核生物2、以下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演替的开始是早期出现的生物逐渐改变了该地区的环境,而环境的改变不能够影响生物群落B.一般情况下,群落物种多样性高、结构复杂C.生物与非生物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可导致群落演替D.群落演替的结果是不可预测的,所有群落的演替都可以形成森林3、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宣布于2030年前确保碳达峰(CO2排放量达到峰值),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CO2排放量与减少量相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碳循环是指CO2在生物圈的循环过程B.植树造林和减少化石燃料燃烧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C.群落中的碳元素只有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重返无机环境D.在裸岩上的初生演替过程中,该生态系统生产者固定的CO2量小于生物群落排出的CO2量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的是()A.大量使用私家车等交通工具,导致雾霾天气B.大量占用耕地建设住宅,造成耕地面积锐减C.大量种植优质杂交水稻,减少成本、增加产量D.大量破坏植被会导致耕地退化、农作物产量下降5、下列关于荒漠生物群落中动植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仙人掌肥厚的肉质茎有利于保持水分B.荒漠植物的根系发达有利于吸收水分C.荒漠中的动物表皮外的角质鳞片有助于减少水分蒸发D.荒漠中的动物大多都是恒温动物6、为解决海水养殖鱼虾导致近海水体污染问题,科研人员将海藻、海草与鱼、虾、贝混养以构建“海洋牧场”,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海藻和海草可提高水体溶解氧,并为鱼类提供食物B.混养方式促进了近海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海洋牧场”净化水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构建“海洋牧场”时,应选择生态位相似的物种混养7、生物种群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称为生态位。斑点叉尾鱼和鲢鱼是常见的淡水养殖鱼类,人们常常将它们混合教养以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科研人员对两种鱼所摄取的食物种类和数量进行研究,并绘制了如图曲线。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d越小,说明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竞争越弱B.b越大,说明斑点叉尾鱼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C.对生态位的研究属于在种群水平上的研究D.斑点叉尾鱼和鲢鱼之间不存在种间竞争关系8、地球上超过75%的农作物品种都在一定程度上依靠授粉来提高产量。由于气候变化、集约化农业生产、滥用农药、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和环境污染等因素,蜜蜂的生存已受到严重威胁。人类的种种行为不只是影响到了蜜蜂的生存,其他授粉生物的种群数量在过去几十年间也有所减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缺少蜜蜂和其他授粉生物,会加剧人们的饮食不均衡B.人类可以改变现在单一的种植方式为蜜蜂提供丰富的食物C.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环境被污染,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D.如果蜜蜂全部消失,物种的多样性会下降,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会遭到破坏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可以处于不同营养级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10、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A.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种群其种群数量将会逐渐增加B.在“S”形曲线中,不同的种群密度可能有相同的种群增长速率C.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都能在K值维持稳定D.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达到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11、下列调查活动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大的是()A.用标记重捕法调查鲤鱼种群密度时标志物易脱落B.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的菌体C.用样方法调查蚜虫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区域取样D.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直接吸取上层菌液12、如图表示能量在第一;第二营养级流动的部分过程(图中生产者净初级生产量为生产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属于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B.丙属于第二营养级同化量的一部分C.戊是第二营养级呼吸散失的能量D.丁的一部分能量可以流向分解者13、美国生态学家WarderC.Allee在研究某些动物种群数量变化时发现,种群过密或过疏都是不利的,都可能对种群增长产生抑制性影响,动物种群有一个最适的种群密度,这现象被称为阿利氏规律(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阿利氏规律多见于某些集群生活的动物,如企鹅B.传染病、气候是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非密度制约因素C.阿利氏规律可用于指导珍稀动物的易地保护D.随种群密度的增加可能会增加个体间对营养、食物和空间的竞争,但这经常被群体存活力的提高而抵消,因为群聚具有保护自身、发现资源或调节小气候或微环境条件的能力14、下图是某人工湖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部分图解,其中字母表示同化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浮游动物和鱼类作为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可加快物质和能量的循环B.甲种鱼和乙种鱼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b+c+e)×100%C.向该人工湖中投放的饲料越多,甲种鱼和乙种鱼的数量就越多D.该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的能量去向都有呼吸作用散失和流入下一营养级15、下列不符合生态工程基本原理的说法是()A.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工程中,关键是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构建和植被恢复B.超载放牧导致草地退化,主要违背自生原理C.城市生活垃圾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依据的是循环原理D.退耕还湿地和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给人类提供游览胜地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6、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_____。17、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_______。18、信息的种类:_______等。19、生态系统中各成分的地位和作用:生产者是_______。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_______。此外,消费者对于_______等具有重要作用。如果没有_______,动植物的_______和动物的_______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因此_______、_______和_______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20、种群的数量变化有_______几种类型。21、特点:在物质循环过程中,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______;能量流动则不同,能量在流经生态系统各营养级时,是______的,而且是_______的流动,而不是_______。22、能量在食物链中流动的形式:______23、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大都来自_______,这些能量中大约只有1%以_______的形式,被生态系统的______通过______转化为_______,固定在_______。评卷人得分四、实验题(共4题,共8分)24、回答下列与种群有关的问题。

I.研究人员对某牧场进行了相关调查研究:

(1)调查中发现该牧场生长着披碱草;针茅、黑麦等多种牧草,所有这些牧草______(填能”或“不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

(2)如图为该牧场的长爪沙鼠数量调查结果,其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理由是___。

Ⅱ.如图为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一个中方格的酵母菌分布情况。

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称为_____,若吸取酵母菌样液1mL,并稀释10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由400个小格组成)计数时结果如图,若计数的中方格酵母菌平均数为18个,则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为_____个。25、三化螟是水稻害虫;危害严重时可导致水稻颗粒无收。利用人工合成的信息素诱杀是防治三化螟的方法之一。为了检验该方法在防治三化螟时的作用效果,科研小组选择两块相同的稻田进行试验,实验组放置信息素,对照组不放置,结果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白色柱是__________(填“实验组”或“对照组”)的测定结果;信息素诱杀雄性个体能降低害虫种群密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化螟成虫在春季将卵产于水稻叶片上;但产卵时的温度必须达到16℃以上。由此可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不开信息的传递。要调查水稻叶片上三化螟虫卵的密度,通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3)除了利用信息素诱杀外,还可以通过引入天敌等方式来提高________________以降低三化螟的种群数量。防治过程中应将三化螟种群数量控制在K/2以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26、某学习小组为了探究不同温度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设置了4组实验,每隔2h取样检测一次,连续取样8次,结果如下表。请回答:。温度/℃不同时间酵母菌种群数量/(106个·mL-1)0h2h4h6h8h10h12h14h14h201.21.83.04.07.813.220.319.4251.22.03.85.88.919.519.018.5301.23.57.215.235.188.288.181.0351.24.89.220.175.273.170.268.1

(1)酵母菌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据表分析,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相同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在35℃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大的时间段为_________________h。

(2)同一温度条件下,若提高培养液中酵母菌起始种群数量,则该组别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的时间将_________________(填“延长”、“缩短”或“保持不变”);若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适当提高培养液的浓度,则该组别的K值将________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保持不变”)。

(3)画出上述实验过程中不同温度条件下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的柱形图_________。

27、互花米草是外来入侵植物;严重威胁我国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科研人员针对其入侵的原因与防治方法开展了相关研究。

(1)互花米草被列入我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严重的外来物种入侵会导致当地原有植物种类锐减,使___________降低甚至丧失。

(2)随着快速生长的互花米草的引入,输入生态系统的______增加,沿_____________流动,进而影响系统内其他生物的生物量。红树植物秋茄是分布于我国滨海湿地的一种本土植物,与互花米草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相似,二者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

(3)为探究互花米草适应滨海湿地的原因;研究人员对生活在不同盐浓度下互花米草叶片和根中的保护酶SOD活性进行了检测,结果如下图:

研究结果显示:叶片中SOD酶活性随盐浓度升高而___________,而根部SOD活性____________。表明互花米草在低盐浓度下;产生较多的SOD酶适应滨海湿地环境。

(4)互花米草能通过向周围环境分泌物质;抑制周围植物的生长来提高自身的入侵能力,叫做化感作用。为了防治互花米草入侵,选取本地植物秋茄开展相关研究。制备不同浓度的互花米草浸提液,分别处理本地红树植物秋茄。一段时间后,检测秋茄生长情况,结果如下图。

结果表明:秋茄对互花米草化感作用的适应能力高,依据是___________。

(5)依据本实验研究,为了防治互花米草的生态入侵,请为当地生态部门提出合理的建议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五、综合题(共4题,共32分)28、湿地具有蓄洪防旱;调节区域气候、自然进化污水、为动植物提供栖息地等功能。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某区域湿地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破蓬、柽柳等;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结构。

(2)红树林是一种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近年来,某地区红树林虫害频发。为控制其种群密度,科研人员通过___________法调查虫卵的密度来估算昆虫的种群密度。经过连续五年的监测,发现昆虫A和昆虫B的数量关系如图,据此判断这两个物种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为有效防治害虫,研究人员利用信息素诱捕害虫,从而通过破坏其种群正常的___________来降低种群密度。29、目前;我国正在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易腐垃圾(以厨余垃圾和餐饮垃圾为主)是我国城乡生活垃圾的主要成分。从化学组成上看,厨余垃圾的主要成分包括纤维素;淀粉、脂肪和蛋白质等。在实施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后,可利用生物技术对易腐垃圾就近就地处理。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筛选能同时降解厨余垃圾中四种主要成分的微生物,某兴趣小组提供了如下实验思路:首先将微生物样品接种在以______________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筛选出纤维素分解菌:再将筛选出的纤维素分解菌接种到以________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筛选出能同时降解纤维素和淀粉的菌种;以此类推,最后筛选获得能同时降解四种成分的微生物(假设为菌种A)。

(2)虽然上述各种培养基的具体配方有所不同,但都须含有水、无机盐、_________等营养物质。培养过程中,单个细胞在平板上会形成菌落,研究人员通常可根据菌落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来初步区分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在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过程中,需要在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染料,以便能够通过颜色反应直接对微生物进行筛选,该方法的原理是该染料能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_______;当纤维素被分解后,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

(4)进一步研究发现,经筛选获得的菌种A能同时降解四种成分,是因为菌种A能合成水解相应有机物的酶,因此厨余垃圾中的四种有机物经菌种A彻底水解后可产生的产物有____。利用菌种A就近就地处理厨余垃圾,在确定处理厨余垃圾的方案时,通常需要考虑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如图是一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

据图回答(1)~(3)题。

(1)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的一点是_________。

(2)此动物种群增长的曲线呈“_________”型。

(3)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的点是_________,既要获得最大的捕获量,又要使动物资源的更新不受破坏,应该使该动物种群的数量保持在_________点左右。31、二化螟和褐飞虱在水稻植株上产卵繁殖;导致水稻减产。科研人员对这两种害虫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1)科研人员在害虫寄生情况不同的四组水稻植株上,放置二化螟,7天后分别测定各组水稻植株上放置的二化螟虫体重量,处理及结果如下图所示。实验结果表明,褐飞虱对新放置的二化螟的影响是____________。

(2)研究发现;二化螟为钻蛀性害虫,以水稻茎秆纤维等为食;而褐飞虱主要刺吸。

水稻茎叶汁液。试从生态位的角度分析,这两种害虫种间竞争较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科研人员进一步研究了二化螟、褐飞虱、水稻及周围其他生物和所处的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下表是该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三个种群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的能量流动情况(单位:106kJ/a)。种群同化总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呼吸消耗传给下一营养级传给分解者未被利用甲2461001351乙3694丙72769470

①种群丙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___________kJ/a,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保留两位小数)。

②稻螟赤眼蜂可将卵产在二化螟的虫卵内,是二化螟的天敌。科研人员利用稻螟赤眼蜂来防治二化螟,这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A【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部分。

(1)生态系统的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

(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题图分析:a表示生产者;b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二氧化碳库,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部分;c表示消费者;d表示分解者;C1、C2、C3分别表示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和三级消费者。

【详解】

A;a是生产者;属于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担负着把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输入到生物群落的功能,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A正确;

B;a、d、c是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其中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B错误;

C、由分析可知,C1、C2、C3都是消费者;故不能表示食物链,食物链必须由生产者开始,C错误;

D;d表示分解者;除了表示营腐生生活的原核生物外,还可以是营腐生生活的动物,如蚯蚓,D错误。

故选A。2、C【分析】【分析】

1;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3;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详解】

A;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A错误;

B;早期群落以物种多样性低、结构简单等为特征;B错误;

C;生物与非生物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可导致群落演替;C正确;

D;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是适应当地环境的群落;不一定是森林,D错误。

故选C。

【点睛】3、B【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和循环性。在碳循环过程中碳元素通过光合作用与化能合成作用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入生物群落;通过生物群落的呼吸作用或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返回无机环境。

【详解】

A;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自然界的循环状态;A错误;

B、大气中二氧化碳主要来源为化石燃料的燃烧,植树造林有助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降低大气中CO2浓度;B正确;

C;物质循环中的碳循环可以经过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或燃烧返回无机环境;C错误;

D、在初生演替过程中,群落在逐渐壮大,有机物总量增加,生产者固定的CO2量大于生物群落排出的CO2量;D错误。

故选B。4、C【分析】【分析】

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①人均耕地减少;②燃料需求增加;③环境污染加剧;④水;矿产资源短缺;⑤植被破坏。

【详解】

A;大量使用私家车等交通工具;导致雾霾天气,使空气质量下降,属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A不符合题意;

B;大量占用耕地建设住宅;造成耕地面积锐减,会导致人均耕地减少,属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B不符合题意;

C;大量种植优质杂交水稻;减少成本、增加产量,这不属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C符合题意;

D;大量破坏植被导致耕地退化;农作物产量不高、不稳,属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D不符合题意。

故选C。5、D【分析】【分析】

生物群落内的生物是与所处环境相适应的;为了适应环境从而生存下来,生物的结构总是与功能相适应。

【详解】

A;荒漠中仙人掌通过形成肥厚的肉质茎;从而有利于保持水分,A正确;

B;荒漠中的植物的根系发达;有利于水分的吸收,抵抗干旱,B正确;

C;荒漠中的爬行动物如蜥蜴表皮有角质鳞片;可以减少水分散失,C正确;

D;荒漠中的动物并不是大部分是恒温动物;D错误。

故选D。

【点睛】6、D【分析】【分析】

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详解】

A;海藻和海草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所以可提高水体溶解氧,并为鱼类提供食物,A正确;

B;混养可使该区域的食物链复杂;可促进了近海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正确;

C;净化水质属于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所以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正确;

D;生态位相似的物种混养;会造成物种间形成竞争的关系,构建“海洋牧场”时,应选择生态位有差异的物种混养,D错误。

故选D。7、B【分析】【分析】

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研究某种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详解】

A;d越小;两个种群的生态位越接近,生活习性、捕食对象重叠度越高,竞争越激烈,A错误;

B、b越大;该种群的生态位越广,捕食对象也更多,适应环境能力越强,斑点叉尾鱼适应环境的能力强,B正确;

C;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对生态位的研究属于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C错误;

D;斑点叉尾鱼和鲢鱼之间有交叉部分;即两者捕食相同的鱼类,因此存在种间竞争关系,D错误。

故选B。8、D【分析】【分析】

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

【详解】

A;地球上超过75%的农作物品种都在一定程度上依靠授粉来提高产量;缺少了蜜蜂和其他授粉生物,会导致人类的食物减少,加剧人们的饮食不均衡,A正确;

B;人类可以改变现在单一的种植方式为蜜蜂提供丰富的食物;减少对蜜蜂数量的影响,B正确;

C;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在某些情境下,生物多样性会遭到破坏、环境会被污染,C正确;

D;如果蜜蜂全部消失;不仅会降低物种多样性,还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错误。

故选D。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9、A:C【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两部分。而每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会处于不同的营养级;大多数动物是消费者;但屎壳螂、蚯蚓等营腐生生活的动物属于分解者;细菌中大多数是分解者,但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

【详解】

A;由于一种生物可以以多种生物为食物;也可以被多种生物所捕食,因此一种生物在生态系统的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处于不同的营养级,A正确;

B;有些营腐生生活的动物属于分解者;如蚯蚓,B错误;

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C正确;

D;硝化细菌等是生产者;D错误。

故选AC。10、A:C:D【分析】【分析】

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称为“S”型曲线。S型曲线是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条件下形成的,“S”型曲线中所能维持的种群的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

【详解】

A;年龄组成并不是决定种群的数量;只是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由于受气候、食物、天敌等因素的影响,原先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其数量可能会下降,A错误;

B;根据“S”型曲线的斜率可知;不同的种群密度可能具有相同的种群增长速率,B正确;

C;对于自然环境中的种群而言;种群数量达到K值以后,可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C错误;

D;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时;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D错误。

故选ACD。11、B:C:D【分析】【分析】

1;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

2;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要统计方格内的菌体;边线上的菌体要计算两条相邻的两边。

3;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活动能力强,不适宜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可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调查其丰富度。表层土中生存的小动物很少,大多数小动物生存在土壤中下层。

【详解】

A;部分鲤鱼身上的标记物脱落;根据标记重捕法计算公式,可判断实验所得到数值可能会比实际数值偏高;

B;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上的菌体为正确的计数方法,只统计方格内的菌体所得到的数值比实际数值偏小;

C;用样方法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区域取样;导致结果偏小,应该随机取样;

D;酵母菌计数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之前应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若未振荡,而直接吸取上层菌液,会使吸取的菌液中酵母菌比实际更少,从而导致计算所得数值偏小。

故选A。12、A:C:D【分析】【分析】

输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的去向有:被自身的呼吸作用消耗;被下一营养级所同化、被分解者分解利用、未被利用。

【详解】

A;甲表示第二营养级吃进去的能量;即第二营养级的摄入量,该部分能量属于上一个营养级(生产者)同化的能量,A正确;

B;丙表示第二营养级的粪便量;该部分能量还是属于生产者同化的,B错误;

C;戊表示第二营养级呼吸散失的能量;C正确;

D;丁中未被下一营养级取食的能量可流向分解者;D正确。

故选ACD。13、A:C:D【分析】【分析】

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能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详解】

A;集群生活的动物在种群最适密度时存活率最高;低于或高于最适密度都可能降低存活率,所以阿利氏规律多见于某些集群生活的动物,如企鹅,A正确;

B;传染病是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密度制约因素、气候是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非密度制约因素;B错误;

C;根据阿利氏规律;低于或高于最适密度都可能使种群增长受到抑制,故应该保证易地保护的动物种群具有一定的种群密度,C正确;

D;由于群聚具有保护自身、发现资源或调节小气候或微环境条件的能力;所以,虽然随种群密度的增加虽然会增加个体间对营养、食物和空间的竞争,但这经常被群体存活力的提高而抵,D正确。

故选ACD。14、A:C:D【分析】【分析】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

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输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传递沿食物链、食物网,散失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

(2)每一营养级能量的去路:①流向下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②自身呼吸消耗,③分解者分解利用,④未被利用。

(3)特点: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中底层为第一营养级;生产者能量最多,其次为初级消费者,能量金字塔不可倒置,数量金字塔可倒置)。

【详解】

A;浮游动物和鱼类作为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可加快物质循环,但能量不能循环,A错误;

B、相邻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某一营养级同化量/上一营养级同化量×100%,乙种鱼从甲种鱼处同化的能量为d,而甲种鱼同化的能量为b+c+e,则甲种鱼和乙种鱼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b+c+e)×100%;B正确;

C;向该人工湖中投放的饲料过多;可能导致水质变差,鱼类减少,C错误;

D;最高营养级无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D错误。

故选ACD。15、B:D【分析】【分析】

生态工程以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自我调节功能为基础;遵循着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等生态学基本原理。

1;自生生态系统具有独特的结构与功能;一方面是源于其中的“生物“,生物能够进行新陈代谢、再生更新等;另一方面是这些生物之间通过各种相互作用(特别是种间关系)进行自组织,实现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形成有序的整体。

2;遵循整体原理;首先要遵从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不同组分之间应构成有序的结构,通过改变和优化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目的。其次,人类处在一个社会一经济-自然复合而成的巨大系统中。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仅要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要考虑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

【详解】

A;矿区的土壤条件被严重破坏;因此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工程中,恢复生态环境的关键是植被的恢复及其所必需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A不符合题意;

B;超载放牧;生物数量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导致草地退化,主要违背协调原理,B符合题意;

C;城市生活垃圾实现废物资源化;使得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依据的是循环原理,C不符合题意;

D;退耕还湿地和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野生动植物;D符合题意。

故选BD。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6、略

【分析】【详解】

演替即指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演替的类型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解析】演替17、略

【解析】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18、略

【解析】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1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生态系统的基石物质循环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分解者遗体排遗物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2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增长、波动、稳定、下降2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反复利用逐级递减单方向循环22、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化学能23、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太阳能可见光生产者光合作用化学能有机物中四、实验题(共4题,共8分)24、略

【分析】【分析】

样方法的注意点:①随机取样;②样方大小适中;③样方数量不易太少;④一般选易辨别的双子叶植物(叶脉一般网状);⑤常用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细胞计数法;这种方法可以直接测定样品中全部的细胞数目,所以一般用于单细胞微生物数量的测定,由于血球计数板上的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后的容积是一定的,所以可根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来计算单位体积的细胞的总数目。

【详解】

I.(1)所有这些牧草不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因为生物群落应包含该区域的全部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2)据图分析;牧场的长爪沙鼠种群中处于幼年的个体数量较多,处于老年期的个体数量较少,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种群数量逐渐增加。

Ⅱ.若吸取酵母菌样液1mL并稀释10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由400个小格组成)计数,如图表示一个中方格中酵母菌的分布情况,据题意每个样方有16个小格,共400/16=25个样方,每个样方内平均数为18个酵母菌,总数为18×25=450个。每个小格内,1mm×1mm×0.1mm=0.1mm3=1×10-4cm3,即1×10-4ml,则稀释100倍之前的1ml酵母菌样液有酵母菌450×104×100×10=4.5×109个。

【点睛】

本题考查了群落的组成、种群的变化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实验方面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学会酵母菌计数的方法,并能利用公式对数量进行计算;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解析】不能生物群落应包含该区域的全部生物逐渐增加处于幼年的个体数量较多,处于老年期的个体数量较少(或“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抽样检测法4.5×10925、略

【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和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要求学生熟知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种群数量的变化特征及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三化螟是水稻害虫;会导致水稻减产,据此可判断图中白色柱是对照组的测定结果;利用人工合成的信息素诱杀三化螟属于生物防治,信息素诱杀雄性个体破坏了三化螟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进而影响种群的出生率,最终达到降低害虫种群密度的目的。

(2)三化螟成虫在春季将卵产在水稻的叶片上;但产卵的温度必须达到16℃以上。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三化螟虫卵不能移动,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水稻叶片上三化螟虫卵的密度。

(3)在稻田引入三化螟的天敌,增加了三化螟种群增长的环境阻力。种群数量在K/2时,增长速率最大。因此,控制种群数量低于K/2既防止种群增长过快又使种群数量较低。【解析】对照组信息素破坏了三化螟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影响种群的出生率,使种群密度降低生物种群的繁衍样方法环境阻力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控制种群数量低于K/2既防止种群增长过快又使种群数量较低26、略

【分析】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得出:温度和培养时间是自变量;酵母菌的数量是因变量。酵母菌初期呈S型曲线增长,增长速率先快后慢,K/2时达到最大,不同条件下K值不同。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营养物质被不断消耗;代谢废物不断积累,种群进入衰退期,数量开始下降。

【详解】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据表分析;在上述实验条件下,不同温度下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都是先增加,当达到最大后再降低。35℃下,6h-8h,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75.2-20.1=55.1)最大。

(2)酵菌种群数量的K值(环境容纳量)的大小与培养液的浓度和培养空间的大小有关;与酵母菌培养液的起始种群数量无关,但培养液中酵母菌起始种群数量可以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所要的时间。故同一温度条件下,若提高培养液中酵母菌起始种群数量,则该组别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的时间将缩短;若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适当提高培养液的浓度,则该组别的K值将增加。

(3)根据表格信息;不同温度条件下,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最大值(K值)分别为20.3;19.5、88.2、75.2。柱状图如下:

【点睛】

对微生物生长曲线的掌握是本题的突破点,同时还要注意环境条件的改变也会导致生长曲线的改变。【解析】①.种群密度②.先增加后减少/先增加后稳定在减少③.6-8④.缩短⑤.增大⑥.27、略

【分析】【分析】

互花米草是外来入侵植物;繁殖速度很快,通过竞争作用减少其他植物的数量,进而影响生物多样性,严重威胁我国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可以利用种间关系的原理来抑制互花米草的繁殖。

【详解】

(1)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由题意可知严重的外来物种入侵会导致当地原有植物种类锐减,降低物种丰富度,使生物多样性低甚至丧失。

(2)互花米草能快速繁殖;作为生产者,互花米草能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故引入互花米草之后,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会增加,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通过捕食关系流到其他生物体内,即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由题意可知,红树植物秋茄与互花米草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相似,说明两者对资源的需求相似度较大,推测二者的种间关系是种间竞争。

(3)该实验自变量为NaCl浓度和植物器官;因变量为中SOD酶活性,SOD酶对植物的生存具有保护作用。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叶片中SOD酶活性随盐浓度升高而升高,而根部SOD活性先升高后下降,在较低NaCl浓度范围内,互花米草的SOD酶活性均高于NaCl浓度为0的对照组,说明互花米草会产生多的SOD酶适应滨海湿地环境。

(4)随着互花米草浸提液浓度的升高;秋茄鲜重先升高后下降,经互花米草浸提液培养的秋茄鲜重均高于对照组,其中互花米草浸提液浓度为60%的一组秋茄鲜重最大,该结果说明秋茄对互花米草化感作用的适应能力高。

(5)结合本实验关于在不同盐浓度对互花米草叶片和根中的保护酶SOD活性的研究以及不同浓度的互花米草浸提液对秋茄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可以适当增加当地环境的盐浓度和适量种植本地植物秋茄,以抑制互花米草的生长,减少互花米草的数量,达到防治互花米草的生态入侵的目的。【解析】(1)生物多样性。

(2)总能量##太阳能食物链和食物网竞争。

(3)升高先升高后下降。

(4)经互花米草浸提液培养的秋茄鲜重均高于对照组。

(5)可以适当增加当地环境的盐浓度和适量种植本地植物秋茄五、综合题(共4题,共32分)28、略

【分析】【分析】

据题文描述和图示分析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群落的结构;种群特征及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种间关系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

(1)某区域湿地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破蓬、柽柳等;说明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存在差异,这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2)调查虫卵的密度可采用样方法。昆虫A和昆虫B的数量呈现“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据此可判断二者属于捕食关系。利用信息素诱捕害虫,可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进而降低其种群密度。

【点睛】

识记并理解群落的结构、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的种类及其适用范围、种间关系的种类及其内涵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解析】水平样方法捕食性别比例29、略

【分析】【分析】

刚果红是一种染料;它可以与像纤维素这样的多糖物质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和水解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当我们在含有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时,刚果红能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