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正确使用语_第1页
成语正确使用语_第2页
成语正确使用语_第3页
成语正确使用语_第4页
成语正确使用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正确使用熟语(成语)教案教学目的1、了解考纲要求2、了解熟语的特点3、掌握辨析熟语的方法,能正确辨析和使用熟语教学重点1、熟语的积累2、掌握辨析熟语的方法,能正确辨析和使用熟语教学时数三教时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解读《考纲》“正确使用熟语”是2004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新增加的一项内容。熟语是语言中常用而定型的短语或句子。“短语”指成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句子”指谚语和格言。将富有时代气息的惯用语、歇后语、谚语、格言等熟语纳入考试范围,体现了高考语文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特点。多年来,高考对熟语的考查仅限于成语,每年都有1题,分值3分,从历年试题来看,它都是以选择题型出现,且近几年都是要求考生选出使用正确的一项,2004年多为选出使用不恰当的一项;但是从高考统计来看,得分情况并不理想。其实占领这一“制高点”并不难,关键要破译命题者设置干扰角度的“密码”。二、熟语——丰富多彩的生活语言熟语是语言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为人们所熟习、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结构的定型的词组或句子,包括成语(约定俗成)、谚语(口耳相传)、歇后语(巧设悬念)、惯用语(语义双层、双关)等。熟语一般具有两个特点:(1)结构上的稳固性,构成成分不能随意更换,如“明日黄花”不能改为“昨日黄花”。(2)意义上的整体性,熟语的意义是特定的,不能只从字面去解释,如“周瑜打黄盖”是“一个愿打,一个原挨”之意,使用中与“周瑜”“黄盖”无关。来源(1)来自人们口头广泛流传的现成语言,以谚语、歇后语、惯用语为主,大多总结了历代劳动人民的生活斗争经验或对自然的认识,往往诙谐生动,含蓄隽永,极具生活的情趣性。(2)来自书面语言,包括古代各种著作(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历史著作、诗文、小说等),这类熟语以成语为多,一般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富于艺术表现力。(一)口耳相传的谚语谚语也叫“俚语”“俗语”“俗话”“直言”,是人们口头广泛流传的现成语句,往往传达了人们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简练通俗,意思完整。口耳相传和凝聚着前人的智慧与经验是它的两个基本特点。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活到老,学到老贫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它与成语的区别是:成语大部分是书面语,谚语是口头俗语;成语一般作句子成分,谚语是完整句子;成语形式比较固定,谚语较为灵活,容许某些改变。如“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古今小说》一),或作“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金瓶梅》第七十六回);“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六回),或作“旁观者清,当局者迷”(《醒世恒言》九)。谚语源于生活,口耳相传,内容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1)交友处世:君子之交淡如水浇花浇根,交人交心2)劝学:活到老,学到老3)军事:置之死地而后生三十六计,走为上计4)民俗:入庙拜佛,入乡随俗5)卫生健康:两头净,不生病饥时饱,必送命6)道德情操:仁义值千金人穷志不短7)行为规范:为臣要忠,为子要孝一失足成千古恨8)世态人情:世情看冷暖,人事逐高低贫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9)善恶美丑:恶有恶报,善有善报10)自然气象: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谚语所体现的思想内容较为复杂。比如下面这组关于“死”的谚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好死不如赖活寻(等)死不如造反这组谚语所体现的思想意识大不相同:第一句教人舍身赴死,在玉碎与瓦全间选择玉碎;第二句教人贪生怕死,在好死与赖活中选择赖活;第三句教人拼死一搏,既不无价值寻死,也不无价值赖活(等死),而要活得轰轰烈烈(造反)。由此可见,谚语传达的经验是很复杂的,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谚语由于口耳相传,长期经受生活的检验,许多优秀的谚语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还有指导作用。在修辞上,谚语简练明快,能增加语言的概括力;说理时恰当运用,能增强文章说服力。(二)巧设悬念歇后语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引子”,后一部分是“注释”。表义上“引子”起辅助作用,表示某种附加义;“注释”部分是表义重点所在,它表示整个歇后语基本义。也就是说,歇后语是“由存在引注关系的前后两个部分组成”的熟语。如“墙上挂狗皮——不象画(话)”,前部分“墙上挂狗皮”只是引子,如果没有后半部分,谁也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后半部分,谐音双关,点明整个歇后语的含义。如:飞蛾扑火---自取灭亡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歇后语可分两大类:(1)会意型。比如:“老鼠进风箱——两头受气”“寿星佬上吊——活得不耐烦了”“王八吃西瓜——滚的滚,爬的爬”,这类歇后语后一部分从意义上对前一部分进行解释说明。(2)谐音型。比如:“老虎驾车——谁赶(敢)”“两手进染缸——左也蓝(难)右也蓝(难)”“荷花塘里着火——藕燃(偶然)”,这类歇后语后一部分利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表达语义。不管会意型还是谐音型,歇后语产生语义的基本途径是双关。比如,“老鼠进风箱——两头受气”,表面上是说想象中老鼠钻进风箱后,不管风箱是推还是拉都要被风灌的样子;其实是说一个人处于矛盾的双方中,两面不讨好,到处受委屈。“老虎驾车——谁赶”,用“谁赶”对“老虎驾车”作字面上的解释,实际上它的真正含义是指某件事情没有人敢去做。从修辞上说,歇后语的前后两部分的地位就颠倒过来了。歇后语的艺术效果主要有两个:形象生动和风趣幽默,这主要体现在“引子”部分。“引子”部分如下三个特点都有助于形成这种艺术效果:(1)取材广泛,人物鬼神、动物植物、食品器物、民俗等等,无所不包。一不做,二不休:事情已经开始了,就索性干到底开倒车:喻违反前进的方向,向后退2)A、怎么会没有办法呢?一物降一物,你看他儿子的话他听不听?他准听。B、找工作的事嘛,八字没一撇,你能不能让我再想想办法?我不是不尽心呀!C、你别看它年纪小,今年只有十六岁,虚岁十七,可是做事倒很认真,一是一,二是二。D、真是天有不测风云,说时来运转,就时来运转了,谁不高兴!2、D(天有不测风云,是比喻人将会遇到什么糟糕情况无法预知。这里说时来运转,是好运气来了,这样,再用“天有不测风云”,显然不不正确。)3、C(歇后语的重要特点是风趣幽默,用在严肃场合不合适)4、A(“众人拾柴火焰高”,是比喻人多力量大。)2、成语使用要注意感情色彩不少熟语也带有鲜明感情色彩,熟语大多是用来调侃人的,批评坏人坏事,讽刺不良现象居多。例:下列熟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记得有一次妈妈生病了,她都坚持要我背乘数表,背不出就不准我吃饭。妈妈唱白脸,爸爸就唱红脸,所以当时我更喜欢爸爸多一点。B、半岛电视台:同西方唱对台戏。C、大凡贪官都喜欢唱主角——而且是反腐倡廉的高调。究其缘由,一为恐慌,二为掩饰。D、“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象”,粗枝大叶……还在我们党许多同志中继续存在着。分析:C应该用“唱高调”:说不切实际的漂亮话;说得好听而不去行动。唱主角:比喻担负主要任务或在某方面起主导作用。唱白脸:白脸,京剧中的反派角色。指扮演反面的角色,对事情采取尖酸苛刻的态度。唱对台戏:比喻采取与对方相反的行动,或有意搞垮对方。“闭塞眼睛捉麻雀”喻盲目地办事情唱空城计:比喻掩饰自己力量空虚、骗过对方的方法;比喻某单位的人员全部或大部不在;形容肚子饿。(在春运安全最关键时刻,南充两个乡镇党委、政府竟关门闭户,无人上班值班。昨日记者从南充市有关部门获悉,两个“唱空城计”的乡镇党委书记受到停职检查处理)3、注重熟语使用场合、语言环境熟语是民间口口相传的语句,口语化是它的一大特点,因此公文、报告等严肃的语体文禁用熟语;在庄重场合、严肃气氛中不能用熟语——除非故意,用熟语来调节气氛。例:下列熟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实,现在也不用着急。车到山前必有路。到时候想想办法,找份合适自己的工作还是能找到的。B、来我们这里办工厂,你放心好了,凡是能开绿灯的地方,政府一定开绿灯,决不会难为你的。C、作为律师,我郑重告诉你,要他负责法律责任,是不可能的,因为那时他已经是大路上的电杆——靠边站了。D、对那些喜欢抬轿子的人,做领导的一定要防着点,否则,被抬的晕晕乎乎,旧有可能犯错误。答案C(歇后语的重要特点是风趣幽默,用在严肃场合不合适)4、熟语使用允许语言重复成语与其他语言不能重复使用。如:“心里有难言之隐”“心里”和“隐”重复,这里的成语就用错了;而熟语因常有民间色彩,地方色彩,有时必须用一句大家都能理解的语句加以解释,这就不属于重复,或者说重复是熟语使用所需要的手段。如“你这么做是攀高枝,巴结达官贵人”,这里的“攀高枝”与“巴结达官贵人”是同一意思。又如“你们两个呀,是一对难兄难弟,半斤八两,谁也别说谁”,“难兄难弟”与“半斤八两”也是同一意思。三、总结、作业第三教时一、典型题型分析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D)A.滥挖天山雪莲现象日益猖獗的原因之一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人手不足,因此执法时往往捉襟见肘。B.今年头场雪后城市主干道上都没有发生车辆拥堵现象,再这种秩序井然的背后,包含着交通部门末雨绸缪的辛劳。C.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难免会感到自渐形秽,甚至无端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折磨。D.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解析D.“如数家珍”像是数自己家里的珍宝一样,形容对列举的事物或叙述的故事十分熟悉;文中不合语境,老王家的老旧钟表是作为老王的“宝贝”来看等待的,本来就是“家珍”,用“如”不对。2、《A计划》1—5题二、知识点剖析成语因其言简意赅,运用频繁,而倍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正确使用成语成为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之一。考查的内容以常见成语为主,侧重考查容易用错的成语。考查的角度有近义成语的辨析,有使用对象、范围、语境的判断,词义准确性的考查,词义感情色彩的分辨等。三、正确使用熟语成语辨析题作为高考的保留题型,对检测考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非常有效,要解答这类题,必须在正确理解成语的基础上结合语境去辨析。1、理解意义。特别要注意成语中有两个以上含义的现象成语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一种定型定义的固定短语,具有含义上的整体性和在结构上的固定性两大特点。洛阳一场大火,309个生灵涂炭,这一灾难震惊四方。生灵:百姓;涂炭:烂泥和炭火。比喻极困苦的境遇。形容人民群众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中。因“百姓”是集体概念的词,所以这个成语不受数量词修饰。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使我国人民生灵涂炭。“生灵”就是指“人民、百姓”,再加上一个“人民”,犯了重复的错误。在这次对抗赛中,王丹对来自各方面的发难从容应答,把主持人巧妙设置障碍也一一化解,他可真谓金玉满堂。“金玉满堂”形容财富之多,也用于比喻富有才学。学生很容易因不了解它的后一种意思而认为该成语错用。如虎添翼比喻本领很大的人又增加新的助力,能力更大。马刺如虎添翼更锋利稳定投手缓解波帅心头之患比喻凶恶的人得到援助更加凶恶。高山流水:释义: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典故:《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示例:孔圣人尚学琴于师襄,一操便知其为文王。~,得遇知音。(《红楼梦》第八十六回)稳扎稳打释义:稳当而有把握地打击敌人。比喻有把握、有步骤地工作。示例:做这些工作,你必须~,一步一步地去完成。瞻前顾后释义:看看前面,又看看后面。形容做事之前考虑周密慎重。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典故:战国楚•屈原《离骚》:“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示例:有些事情看准了就马上去做,不要总是~,畏首畏尾。力透纸背释义: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也形容诗文立意深刻,词语精练。典故:唐•颜真卿《张长史十二意笔法意记》:“当其用锋,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功之极也。”示例:这篇文章简短深刻,~。洋洋洒洒释义:①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②形容规模或气势盛大。灯红酒绿释义: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也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例1、这地方一到夜晚,灯红酒绿,热闹非凡。分析: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悖入悖出释义: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物,也会被别人用不正当的手段拿走(中性);胡乱弄来的钱又胡乱花掉(贬义)(语本《礼记•大学》‘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呼风唤雨释义:旧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比喻人具有支配自然的伟大力量。有时也比喻进行煽动性的活动。2、要注意成语的“约定俗成”(约定俗成)成语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其词义逐步固定下来,其词义、适用对象、感情色彩、谦敬用法、特殊用法是“约定俗成”的(1)谦敬用法不同抛砖引玉释义: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谦辞)典故:《景德传灯录》:“比来抛砖引玉,却引得个坠子。”示例:我先谈这些,就算是~吧。大家认为王新同学的发言的确时抛砖引玉,具有独到的见解。“抛砖引玉”比喻自己先发表的意见或作品很粗浅,目的在于引起别人发表更好的意见或作品。这个成语是谦辞,只能用于自己。鼎力相助释义:〈书〉敬辞,大力(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多蒙~协助,无任感谢!蓬荜生辉释义: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蓬荜:蓬门荜户的省略)。也说蓬荜增辉。您的光临让我的居室蓬荜生辉。“蓬荜”指蓬门荜户,形容穷人的家,后用以称自己的家,和“居室”重复。例3、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居室蓬荜生辉。解析:蓬荜生辉是一个谦词,文句是他人建议,不合自谦的语境。敬谢不敏释义:表示推辞做某件事的客气话(不敏:没有才能)(谦辞)无功受禄释义:没有功劳而得到报酬。(谦辞)典故:《诗•魏风•伐檀序》:“在位贪鄙,无功而受禄,君子不得进仕尔。”示例:依我看,这银子虽非是你设心谋得来的,也不是你辛苦挣来的,只怕~,反受其殃。(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二)笨鸟先飞表示自己能力差,恐怕落后,比别人先行一步例2、多蒙鼎力相助,不胜感谢例4、本书可能不无作者一些见解乃至来自历史沧桑的若干体验,读者果能有所得,我等未瞎说一气就心安了,至于方家不吝赐教,更是我等敬谢不敏的。解析:表示推辞做某事的客气话,这里这样说,等于是拒绝别人赐教,不合语境。(2)感情色彩不同只有领导干部严格自律,为政清廉,才能上行下效,使整个社会风气得到好转。“上行下效”指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做,是贬义词,用在这里感情色彩不当。辛弃疾继承发扬了苏东坡的豪放风格,以翻云覆雨的笔力、激昂跌宕的气势,抒情言志,形成了南宋词坛的一大流派。“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惯于玩弄手段,是贬义词炙手可热释义:手一挨近就感觉得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颐指气使释义:不说话而用面部表示表情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指挥别人的傲慢态度。典故:《资治通鉴•唐纪•昭宣帝天佑二年》:“见朝士,皆颐指气使,旁若无人。”示例:~的领导者,是不受欢迎的。评头论足释义:指无聊的人随便谈论妇女的容貌,也比喻在小节上多方挑剔。也说评头品足、品头论足。道貌岸然释义:形容神态庄严(现多含讥讽意)。趋之若鹜释义: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多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例5、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本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1999)解析:手一挨近就感觉得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不能指商品例6、她从小就养成了自认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即使在医院里要别人照顾,也依然颐指气使,盛气凌人(2001)解析:这个用对了例7、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察,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1997)解析: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多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贬义例8、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在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1998)解析:释义: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3)适用对象、范围不同(张冠李戴)例: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他就及时向老师请教,非弄个水落石出才满意。水落石出:原为写景,后比喻事情真相大白。不能比喻解决了疑难问题。例:党校教学秩序整顿以后,以前那种不正常的师生关系也应该改弦更张了。“改弦更张”用于改革制度、方针、变革方法。用来形容关系是不合适的。例:他呀,做起事来可麻利了,无论做什么都倚马可待。上句虽强调敏捷,但“倚马可待”指人的文思敏捷,不能修饰“做事”。例:对待任何事情,他都是虚与委蛇,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虚与委蛇:指对人假意敷衍。不能用来修饰事情。例:王大妈爱干净是这一带出了名的,家里的各种物件总是摆放得有条不紊。“有条不紊”指说话办事有条理,不能用于“物件”。例:多穗高粱成熟期参差不齐,多次分别收获,很不方便。“参差不齐”指长短高低不齐,不能指时间的早晚。例:他在地主家当长工的时候,吃的是粗茶淡饭,住的是猪棚狗窝。“粗茶淡饭”指普通的饮食,比喻朴实的生活,用在此处,词义轻。例:他的工作总是那么出色,人们对他都有高山仰止之感。“高山仰止”多指人的品德、风范令人景仰,意义过重。美轮美奂:释义:形容房屋高大华丽。乘风破浪释义:《宋书•宗悫(què)传》:‘愿乘长风破万里浪。’船只乘着风势破浪前进。现比喻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多指人)。也形容事业迅猛地向前发展(多指形势、局面)。恻隐之心指对别人的不幸表示怜悯。例9、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2000)解析:释义:比喻彻底悔改。指人的改过自新例10、诚然,这样并不意味着所有烦恼,只需哈哈一笑,便能涣然冰释,笑只不过是改变情绪的一种方式。解析:释义: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典故:《老子》:“涣兮若冰之将释。”示例:误解和偏见并不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例句中的对象是“烦恼”,故错误例11、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1999)解析:形容房屋高大华丽。这里是作品。例12、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县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2000)解析:形容书籍极多,不能用来形容人,对象用错了(4)特定指谓例:云霞是我青梅竹马的旧友,当年在女中上学时,我们像亲姐妹一样。“青梅竹马”指小时候男女天真无邪,在一起玩耍。例:刘大妈满心欢喜,又让座又倒水,她多么希望这对反目为仇的兄弟能早日破镜重圆啊!“破镜重圆”只能用于夫妻关系。类似的成语还有“相敬如宾”、“秦晋之好”等。比翼齐飞释义:比喻夫妻恩爱,朝夕相伴。也比喻互相帮助,共同前进。举案齐眉释义:后汉梁鸿的妻子孟光给丈夫送饭时,总是把端饭的盘子举得高高的(见于《后汉书•梁鸿传》)。后人用来形容夫妻相敬。劳燕分飞释义:古乐府《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后世用‘劳燕分飞’比喻人别离。齐大非耦释义:旧时凡因不是门当户对而辞婚的,常用此话表示不敢高攀的意思。典故:《左传•桓公六年》:“齐侯欲以文姜妻郑大子忽,大子忽辞。人问其故,大子曰:‘人各有耦,齐大,非吾耦也。’”天作之合琴瑟调和释义:比喻夫妻恩爱。倚马可待释义:比喻文章写得快。典故:唐•李白《与韩荆州书》:“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专门用来形容文思敏捷的成语有:倚马千言、一气呵成、神来之笔、生花之笔等。例13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1997年)“莘莘学子”,查《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释“莘莘”为“形容众多”。可见“莘莘学子”就是“众多的学子”。既然是“众多的学子”何言“一个”?删去“莘莘”,意思就通顺了例14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大学生沉迷在网吧里,从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2004年高考福建卷)“豆蔻年华”,唐代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句中用来形容十四岁以上的“大学生”,显然不当三、要注意平时“熟视无睹”的成语。即平时常见但不常用的成语,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望文生义)万人空巷释义: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不可理喻释义: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愚昧或态度蛮横,不讲道理。安土重迁释义:在一个地方住惯了,不肯轻易迁移。奇文共赏释义:新奇的文章共同欣赏(语见晋陶潜《移居》诗:‘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现多指把荒谬、错误的文章发表出来供大家识别和批判。文不加点释义: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不刊之论释义: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古代指削除刻错了的字,不刊是说不可更改)。危言危行释义: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差强人意释义: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那几幅画都不怎么样,只有这一幅梅花还~。不以为然释义: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