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北师大新版八年级化学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北师大新版八年级化学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北师大新版八年级化学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北师大新版八年级化学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北师大新版八年级化学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北师大新版八年级化学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下列区分物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硬水与软水:用肥皂水;观察泡沫的多少。

B.石灰水与氢氧化钠溶液:滴加酚酞溶液;看是否变色。

C.氧气与二氧化碳:用带火星的木条;看是否能使木条复燃。

D.棉与合成纤维:用燃烧的方法;闻产生的气味。

2、人类探月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勘察、获取地球上蕴藏量很小而月球上却极为丰富的核聚变燃料“He-3”,解决地球能源危机.已知“C-13”是指原子核内含有6个质子、7个中子的碳原子,则“He-3”所指的氦原子核内()A.含有3个质子,没有中子B.含有2个质子,1个中子C.含有1个质子,2个中子D.含有3个中子,没有质子3、下列过程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①蜡烛燃烧②食物腐烂③动植物呼吸④钢铁生锈⑤火药爆炸⑥酒和醋的酿造.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⑥C.①③④D.①⑤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rm{(}rm{)}A.rm{O}B.rm{Si}C.rm{Al}D.rm{Fe}5、据报道:某地一名rm{5}岁的女孩子把涂改液当饮料吸食,食道被严重烧伤rm{.}经医院检测后发现,涂改液中含有苯、甲基环乙烷等多种有毒物质rm{.}由此可知,涂改液是rm{(}rm{)}A.混合物B.纯净物C.单质D.化合物6、最早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这一结论的是()

A.道尔顿。

B.舍勒。

C.阿佛加德罗。

D.拉瓦锡。

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7、将露置在空气中已部分变质的NaOH样品;溶于水配成溶液,向其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下列示意图能正确反映其中变化的是。

()

A.

B.

C.

D.

8、某同学的实验报告中有如下数据,其中不合理的是()A.用托盘天平称取11.7克氯化钠粉末B.用10毫升量筒量取5.25毫升盐酸C.温度计上显示的室温读数为25.7℃D.以上数据都不合理9、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后打开弹簧夹发现进入广口瓶的液体高度超过广口瓶容积的.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A.实验前没没有夹紧弹簧夹B.实验装置可能漏气C.点燃红磷后没有迅速塞紧橡皮塞D.实验中所取的红磷不足10、将碳与氧气按下列质量比充分反应,所得产物一定为纯净物的是()A.rm{3隆脙8}B.rm{3隆脙5}C.rm{2隆脙4}D.rm{3隆脙4}11、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以蜡烛为主题,对青少年发表了一系列演讲,其演讲内容被编成rm{隆露}蜡烛的化学史rm{隆路}一书。下列有关蜡烛燃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蜡烛燃烧时,在顶端会形成一个液态石蜡的凹槽B.用玻璃管从蜡烛火焰中引出的白烟是水蒸气C.蜡烛燃烧时,液态石蜡抵达烛芯上汽化并燃烧D.拿住火柴梗一端迅速平放入蜡烛火焰,rm{1-2s}后取出,处于内焰的部分最先炭化变黑12、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rm{(}rm{)}A.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其三态变化实现的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属于化合反应C.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D.生活在小河中的鱼类能够呼吸,主要是由于河水中含有氧原子13、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rm{(}rm{)}A.水沸腾:试管底部产生气泡,试管口有白烟产生B.胆矾研碎:蓝色块状固体变成蓝色粉末状固体C.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并加热:溶液中产生蓝色沉淀,加热后产生黑色固体D.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白色固体表面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14、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X;Y、Z、Q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XYZQ反应前的质量/g810121反应后的质量/g21待测9已知X和Q两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均为M;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A.反应后物质Z的质量为9g

B.反应中物质Y与Q发生改变的质量之比为1:1

C.反应生成Y的质量为11g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物质X与Q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3

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和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16、将一种无味的液体A装入试管;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无现象,而向其中加入少量黑色粉末B后,迅速产生气泡,生成了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C,使金属E红热并伸入盛有气体C;瓶底有少量液体D的集气瓶中,金属E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

①写出它们的名称。

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E:______F:______

②黑色粉末B在A的反应中起______作用,是这个反应的______剂.17、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rm{(1)}______rm{NH_{3}+}______rm{Cl_{2}篓T}______rm{N_{2}+}______rm{NH_{4}Cl}rm{(2)}______rm{C_{3}H_{8}+}______rm{O_{2}篓T}______rm{CO_{2}+}______rm{H_{2}O}rm{(3)}______rm{N_{2}O_{3}+}______rm{Fe篓T}______rm{Fe_{3}O_{4}+}______rm{N_{2}}rm{(4)}_____rm{Al(OH)_{3}+}____rm{H_{2}SO_{4}篓T}_____rm{Al_{2}(SO_{4})_{3}+}_____rm{H_{2}O}18、如图为某学生在做粗盐提纯实验时过滤操作示意图;请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标号名称:a____b____

(2)指出图中的明显错误之处:____.

(3)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写出两种可能的原因____;____.若出现该情况,应如何操作?____.

(4)若制作过滤器时,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造成的后果是____.

19、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____色火焰,放出____,生成有____气味的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评卷人得分四、推断题(共3题,共21分)20、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含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甲、乙是组成元素相同的化合物,丙是单质;甲、乙在常温下均为液体,在一定条件下均可分解成丙;它们之间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rm{(}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经略去rm{)}则:甲的化学式为________;乙转化成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从微观的角度解释甲、乙性质有差异的原因是______。21、rm{(1)}已知:化合物甲rm{+}单质乙rm{overset{脪禄露篓脤玫录镁}{=}}化合物丙rm{+}单质丁,如果丙在常温下是无色气体,丁是红色固体,请写出符合条件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如果丙在常温下是无色液体,丁是红色固体,请写出符合条件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下列是实验室净化天然水的流程:rm{(}一rm{)}原理分析:rm{(1)}请选用下列“关键词”填写在上述流程方框内空白处。蒸馏蒸发结晶吸附过滤rm{(2)}上述净化过程是将混合物分离为纯净物的过程。分离混合物的一般步骤:首先分析混合物的组成成分,寻找各成分的差异,然后利用其差异选择合适方法进行分离。如:过滤是分离________________不同的混合物的方法。rm{(}二rm{)}操作过程:在过滤操作中要用到的仪器有铁架台rm{(}铁圈rm{)}________、________、烧杯rm{(}洁净的rm{)}胶头滴管;在过滤后,同学们发现得到的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rm{(}三rm{)}迁移应用沂源县自来水公司自来水的处理过程如图所示:rm{(1)}步骤rm{垄脵}网格净水原理类似于步骤________rm{(}填“rm{垄脷}”或“rm{垄脹}”或“rm{垄脺}”等序号rm{)}rm{(2)}步骤rm{垄脷}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rm{(}填选项序号rm{)}A、杀死水中的细菌rm{B}减少水中的氧气rm{C}使泥沙沉积至底部rm{D}分解有毒物质rm{(3)}假如你是水质检验员,用简单的办法检验水样是否是硬水,可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若检验后发现水硬度高,你建议在饮用前可采取的处理办法是________。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1题,共3分)23、按要求写出下列化学符号。

rm{(1)}钠离子______

rm{(2)2}个铝原子__________rm{(3)}氧气分子______

rm{(4)}镁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rm{(5)}氧离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_.评卷人得分六、探究题(共2题,共12分)24、小明对科学探究抱有浓厚兴趣;下面是他的一项研究:

rm{[}研究课题rm{]}啤酒瓶打开后逸出气体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rm{[}实验准备rm{](1)}用集气瓶收集rm{3-4}瓶刚打开的啤酒瓶中逸出的气体.

rm{[}实验步骤rm{]}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集气瓶中,发现木条未复燃,则说明该气体的主要成分不是______rm{.}rm{(2)}将该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色,则说明该气体中含有能与水反应生成______rm{(}填“酸性”或“碱性”rm{)}物质的气体rm{.}rm{(3)}向另一瓶气体中倾到澄清石灰水,震荡后发现石灰水变浑浊,则可证明该气体中一定大量含有______气体,请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25、下图中rm{A}rm{B}是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的常用装置。请按要求填空:rm{(1)}写出rm{A}图中rm{垄脵垄脷}两种仪器的名称:rm{垄脵}_________,rm{垄脷}___________。

rm{(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rm{(}填字母rm{)}收集装置是______rm{(}填字母rm{)}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m{;}验满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m{(3)}若要得到干燥的rm{CO_{2}}还需要一个干燥装置为_______rm{(}填装置序号rm{)}气体的应该从_______端通入。rm{(4)}实验室常用无水醋酸钠粉末和碱石灰粉末混合,在加热的条件下制取甲烷气体,发生装置应选用_____________rm{(}填字母rm{)}若收集装置既可选用rm{D}又可选用rm{E}则甲烷气体一定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B【分析】

A;硬水与软水:用肥皂水;观察泡沫的多少.此区分物质的方法正确.

B;石灰水与氢氧化钠溶液:滴加酚酞溶液;看是否变色.石灰水与氢氧化钠溶液都为碱性溶液,都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所以看变色情况是不能鉴别它们的.此区分物质的方法错误.

C;氧气与二氧化碳:用带火星的木条;看是否能使木条复燃.此区分物质的方法正确.

D;棉与合成纤维:用燃烧的方法;闻产生的气味.此区分物质的方法正确.

故选B.

【解析】【答案】鉴别物质的方法之一:燃烧法:把需要鉴别的物质分别点燃;通过燃烧时的现象和产物的不同进行鉴别.

如:氧气;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鉴别它们时,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二瓶气体中,火焰熄灭的是二氧化碳,燃烧得更旺的是氧气.我们还用燃烧法鉴别棉纤维和羊毛纤维,分别点燃这两种纤维,发出烧焦羽毛腥臭气味的是羊毛,发出烧焦棉布味的是棉纤维.

2、B【分析】解:利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已知“C-13”是指原子核内含有6个质子;7个中子的碳原子,13为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和;则“He-3”,3为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和,已知氦元素的质子数为2,故中子数为1,所以“He-3”所指的氦原子核内含有2个质子,1个中子.

故选B.

利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已知“C-13”是指原子核内含有6个质子;7个中子的碳原子,则“He-3”所指的氦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

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这类题目中的数字是指的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较小.【解析】【答案】B3、B【分析】解:①蜡烛燃烧;⑤火药爆炸;均属于剧烈的氧化反应,不属于缓慢氧化.

②食物腐烂;是有机肥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③动植物呼吸,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④钢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分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⑥酒和醋的酿造,是粮食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

故②③④⑥属于缓慢氧化.

故选:B.

氧化反应分为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根据缓慢氧化的概念进行分析解答,缓慢氧化是指反应进行的很缓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的氧化反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缓慢氧化的概念、特征(缓慢的氧化反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解析】【答案】B4、C【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地壳中元素组成知识,掌握地壳中元素含量前四位由多到少的顺序即氧硅铝铁及元素的分类是解题关键。【解答】地壳中含量前四位元素由多到少的顺序是氧、硅、铝、铁,其中氧、硅元素为非金属元素,铝、铁为金属元素,所以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为铝元素。故选C。【解析】rm{C}5、A【分析】解:涂改液中含有苯;甲基环乙烷等多种物质;所以涂改液属于混合物,观察选项;

故选:rm{A}.

根据组成物质的种类;可以将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含有一种物质,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

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分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有关的概念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解析】rm{A}6、D【分析】

A;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学说;故选项错误.

B;舍勒通过实验测定了空气的组成;但受传统思想的束缚,错过了发现空气成分的机会,故选项错误.

C;阿伏加德罗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分子的概念;并创立了分子学说,故选项错误.

D;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故选项正确.

故选D.

【解析】【答案】根据科学家们各自在科学上做出的贡献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7、CD【分析】

A;氢氧化钠、碳酸钠的溶液都呈碱性;随着与稀盐酸的反应溶液的pH逐渐减小,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为氯化钠溶液,呈中性,盐酸过量时溶液呈酸性;图所表示的溶液pH变化逐渐变大至呈碱性与实验事实相反;故A不正确;

B;稀加的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时;溶液质量增加与稀加稀盐酸的量相等;而与碳酸钠反应时由于放出气体,溶液增加量小于所滴加的稀盐酸的量;图所示的溶液增加的曲线没有完全反映出这一增加量的不同;故B不正确;

C;开始滴加的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不产生气体;至氢氧化钠安全反应后,盐酸开始与碳酸钠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图示的放出二氧化碳的过程与反应事实相符;故C正确;

D;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与盐酸反应都生成氯化钠;所以,随稀盐酸的滴加生成氯化钠的质量持续增加,至恰好完全反应后氯化钠的质量不再变化;图示过程与反应事实相符,故D正确;

故选CD.

【解析】【答案】露置在空气中已部分变质的NaOH样品即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向其混合溶液中滴加的稀盐酸会先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待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稀盐酸继续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8、BD【分析】解:A;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药品的质量;能准确到0.1g,能用托盘天平称取11.7克氯化钠粉末,故选项实验数据合理.

B;10mL量筒的精确度为0.1mL;不能用10毫升量筒量取5.25毫升盐酸,故选项实验数据不合理.

C;温度计能准确到0.1℃;温度计上显示的室温读数可以为25.7℃,故选项实验数据合理.

D;由于AC数据合理;故该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D.

A;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药品的质量;能准确到0.1g.

B;根据10mL量筒的精确度为0.1mL进行分析判断.

C;温度计能准确到0.1℃.

D;根据ABC的数据是否合理;判断该说法是否正确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特别是天平、量筒的使用在中考中出现频度较高,其读数方法和误差的分析更是重中之重.【解析】【答案】BD9、AC【分析】解:A;实验前没有将弹簧夹夹紧;燃烧过程中有部分空气逸出,导致到冷却后进入水的量偏大,故A正确;

B;实验装置漏气;由于冷却至室温时瓶外空气进入瓶中,会导致进入水的量偏小,故B不正确;

C;点燃红磷后没有迅速塞紧橡皮塞;会造成瓶内气体受热膨胀,逸出部分空气,会导致到冷却后进入水的量偏大,故C正确;

D;红磷不足时氧气不能完全消耗;进入水偏少,故D不正确.

故选AC.

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可利用化学反应将一定量的空气中的氧气除去,然后借助于能观察到的现象--水的进入--加以说明.而水的进入的动力是消耗氧气后造成的瓶内外气压差.

探究空气的成分,利用的原理是固态红磷燃烧消耗瓶内氧气(气体)同时生成固态物质五氧化二磷,造成瓶内气压改变,而外界气压不变,形成气压差而导致一些现象发生.【解析】【答案】AC10、AD【分析】【分析】根据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分别为rm{C+{O}_{2}overset{碌茫脠录}{=}C{O}_{2}}rm{2C+{O}_{2}overset{碌茫脠录}{=}2CO}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碳与氧气的质量比分别是rm{C+{O}_{2}overset{碌茫脠录}{=}C{O}_{2}

}rm{2C+{O}_{2}overset{碌茫脠录}{=}2CO

}rm{12}rm{32=3}rm{8}rm{24}即在该质量比时,一定生成纯净物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而处于rm{32=3}rm{4}rm{3}之间的是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混合物。故选AD。rm{4隆芦3}【解析】rm{AD}11、BD【分析】【分析】本题考查蜡烛燃烧试验的知识。根据已有的知识即可解答。【解答】A.蜡烛燃烧时,在顶端会形成一个液态石蜡的凹槽,故A说法正确;B.用玻璃管从蜡烛火焰中引出的白烟是石蜡蒸气,故B说法错误;C.蜡烛燃烧时,液态石蜡抵达烛芯上汽化并燃烧,故C说法正确;D.拿住火柴梗一端迅速平放入蜡烛火焰,rm{1-2s}后取出,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炭化变黑,故D说法错误。后取出,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炭化变黑,故D说法错误。rm{1-2s}故选BD。【解析】rm{BD}12、CD【分析】解:rm{A}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是水分子运动的结果进,故A正确;

B;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属于化合反应,故B正确;

C;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故C错误;

D;生活在小河中的鱼类能够呼吸;主要是由于河水中含有氧氧分子,故D错误.

故选:rm{CD}.

A;根据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是水分子运动的结果进行分析;

B;根据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属于化合反应进行分析;

C;根据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进行分析;

D;根据生活在小河中的鱼类能够呼吸;主要是由于河水中含有氧氧分子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空气与水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解析】rm{CD}13、BC【分析】解:rm{A}水沸腾;试管底部产生气泡,试管口有白雾产生,故选项说法错误.

B;胆矾研碎;蓝色块状固体变成蓝色粉末状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硫酸铜溶液中产生蓝色沉淀;加热,氢氧化铜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水,会观察到产生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白色固体表面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rm{BC}.

A;根据水沸腾时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胆矾研碎时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与碱的化学性质等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解析】rm{BC}14、CD【分析】

A;反应后物质Z的质量为9g+1g=10g.故选项错误;

B;反应中物质Y与Q发生改变的质量之比为11:12.故选项错误;

C;反应生成Y的质量为11g.故选项正确;

D;因为X和Q两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均为M;反应物X和Q的质量比是8:12=2:3,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物质X与Q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3.故选项正确.

故选CD.

【解析】【答案】由表中数据可知;X和Q是反应物,Y和Z是生成物,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和是20g,其中X是8g,Q是12g,生成Z的质量是9g,Y的质量是11g.

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5、Al2O3【分析】【解答】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它们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骤写出:

第一步:写出元素符号;铝元素符号在左,氧元素符号在右:AlO

第二步:标注元素的化合价:

第三步:化合价的绝对值交叉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Al2O3

第四步:用化合价原则检查:(+3)×2+(﹣2)×3=0

因此Al2O3就是要求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故选Al2O3.

【分析】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数字写在元素符号右下角.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化合物中铝元素常显+3价,氧元素常显﹣2价.16、略

【分析】解:解答此题时;一定抓住实验反应的现象的关键的.

(1)首先从生成了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C可以确定C为氧气;金属E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从中可以判断E为铁,而F为四氧化三铁.而瓶底少量的液体D是水;根据C是氧气可知,液体A是过氧化氢,B是二氧化锰.

故答案为: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氧气;水;铁;四氧化三铁;

(2)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无明显现象,而向其中加入少量黑色粉末B后,迅速产生气泡,此现象足以说明B起到改变化学反应的作用,即B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故答案为:催化;催化剂.

此题是关于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对所反应现象做出正确描述的类型的题.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会体现不同的实验现象,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将有助于认识有关化学概念原理,掌握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之间的反应关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可以帮助我们获取很多新知识,验证一些现象与结论.因此,学习化学时,不要错过每一个实验,更不要轻易放过实验中的每一个现象.【解析】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氧气;水;铁;四氧化三铁;催化;催化17、(1)8316

(2)1534

(3)4934

(4)2316【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数目不变,选择相应的配平方法rm{(}最小公倍数法、定一法等rm{)}进行配平即可;配平时要注意化学计量数必须加在化学式的前面,配平过程中不能改变化学式中的下标;配平后化学计量数必须为整数。【解答】rm{(1)}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观察物质的化学式,rm{H}原子最小公倍数rm{=3隆脕4=12}故rm{NH_{3}}前化学计量数rm{=12隆脗3=4}rm{NH_{4}Cl}前化学计量数rm{=12隆脗4=3}根据rm{N}原子个数相同则在rm{N_{2}}前配:rm{dfrac{4-3}{2}=dfrac{1}{2}}根据rm{dfrac{4-3}{2}=dfrac{1}{2}

}原子个数相同则在rm{Cl}前配rm{Cl_{2}}最后两侧的化学计量数都乘以rm{dfrac{3}{2}}即可,故答案为:rm{2}rm{8}rm{3}rm{1}rm{6}rm{8}rm{3}rm{1}用定一法配平:可以假设rm{6}前的化学计量数是rm{(2)}用定一法配平:可以假设rm{C_{3}H_{8}}前的化学计量数是rm{1}根据rm{C}原子个数相同则在rm{CO_{2}}前配rm{3}根据rm{H}原子个数相同则是rm{H_{2}O}前配:rm{8隆脗2=4}根据rm{O}原子个数相同则在rm{O_{2}}前配rm{dfrac{3隆脕2+4隆脕1}{2}=5}故答案为:rm{1}rm{5}rm{3}rm{4}根据rm{(2)}原子个数相同则在rm{C_{3}H_{8}}前配rm{1}根据rm{C}原子个数相同则是rm{CO_{2}}前配:rm{3}根据rm{H}原子个数相同则在rm{H_{2}O}前配rm{8隆脗2=4}故答案为:rm{O}rm{O_{2}}rm{dfrac{3隆脕2+4隆脕1}{2}=5}rm{1}rm{5}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氧原子最小公倍数是rm{3}根据rm{4}原子个数相同在rm{(3)}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氧原子最小公倍数是rm{12}根据rm{O}原子个数相同在rm{N_{2}O_{3}}前配rm{4}在rm{Fe_{3}O_{4}}前配rm{3}根据rm{Fe}原子个数相同则是rm{Fe}前配rm{3隆脕3=9}根据rm{N}原子个数相同则在rm{N_{2}}前配rm{4}故答案为:rm{4}rm{9}rm{3}rm{4}前配rm{(3)}在rm{12}前配rm{O}根据rm{N_{2}O_{3}}原子个数相同则是rm{4}前配rm{Fe_{3}O_{4}}根据rm{3}原子个数相同则在rm{Fe}前配rm{Fe}故答案为:rm{3隆脕3=9}rm{N}rm{N_{2}}rm{4}rm{4}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根据反应前后硫酸根个数相同则是rm{9}前配rm{3}在rm{4}前配rm{(4)}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根据反应前后硫酸根个数相同则是rm{H_{2}SO_{4}}前配rm{3}在rm{Al_{2}(SO_{4})_{3}}前配rm{1}根据rm{Al}原子个数相同则在rm{Al(OH)_{3}}前配rm{2}根据rm{H}原子个数相同则在rm{H_{2}O}前配rm{dfrac{3隆脕2+2隆脕3}{2}=6}故答案为:rm{2}rm{3}rm{1}rm{6}根据rm{(4)}原子个数相同则在rm{H_{2}SO_{4}}前配rm{3}根据rm{Al_{2}(SO_{4})_{3}}原子个数相同则在rm{1}前配rm{Al}故答案为:rm{Al(OH)_{3}}rm{2}rm{H}rm{H_{2}O}rm{dfrac{3隆脕2+2隆脕3}{2}=6}【解析】rm{(1)8}rm{3}rm{1}rm{6}rm{(2)1}rm{5}rm{3}rm{4}rm{(3)4}rm{9}rm{3}rm{4}rm{(4)2}rm{3}rm{1}rm{6}18、略

【分析】

(1)仪器a是漏斗,b是烧杯;

(2)图示的过滤操作存在错误:未用玻璃棒引流;会在倒入液体时使滤纸破损,故填: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没用玻璃棒引流。

(3)①若滤纸破损;滤液过滤后会仍然浑浊②若滤液高于滤纸边缘,则滤液会从滤纸和漏斗之间的空隙中通过,则此时的滤液仍然浑浊③若滤纸高于漏斗边缘,则滤液会从滤纸和漏斗之间的空隙中通过;如果滤液仍然浑浊,应重新过滤.故填:滤纸破损;过滤器内滤液高于漏纸边缘;重新过滤。

(4)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会产生气泡,这样导致过滤速度降低,故填:过滤速度慢。

【解析】【答案】(1)根据常见仪器的图形和用途分析即可.

(2)根据过滤操作中的“三靠”分析图示;

(3)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①滤纸不符合规格②滤纸边缘高于漏斗边缘③滤液高于滤纸边缘④滤纸破损⑤漏斗没有洗净⑥盛放滤液的烧杯没有洗净⑥玻璃棒没有靠在三层滤纸上等;

(4)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会产生气泡,这样导致过滤速度降低.

19、略

【分析】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硫+氧气二氧化硫.

故答案为:蓝紫,大量的热,刺激性,气体,硫+氧气二氧化硫.

【解析】【答案】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文字表达式的书写方法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四、推断题(共3题,共21分)20、H2O22H2O2H2↑+O2↑

分子的构成不同【分析】【分析】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氧元素;通常为液体的化合物有水;过氧化氢等,过氧化氢则可分解为水和氧气,水电解时可生成氢气和氧气,氧气与氢气反应又可生成水;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为氧气;利用以上基础知识,根据物质的组成特点及变化关系,推断三种物质,并完成对与所推断物质的问题分析。

【解答】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氧元素;则单质丙为氧气;乙通常为液体且在一定条件下能生成氧气,又可由与其组成元素相同的甲反应生成,可判断乙为水;甲为过氧化氢;

故答案为:rm{H_{2}O_{2}}乙转化成丙,即水转化为氧气,即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生成氧气,化学方程式如下:rm{2H_{2}O}rm{2H_{2}隆眉+O_{2}隆眉}根据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甲过氧化氢rm{H_{2}O_{2}}乙水rm{H_{2}O}两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但两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所以两物质的性质有差异;

故答案为: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

【解析】rm{H_{2}O_{2;;;;}}rm{2H_{2}O}rm{2H_{2}隆眉+O_{2}隆眉}

分子的构成不同21、rm{C+2CuOoverset{赂脽脦脗}{=}2Cu+C{O}_{2}隆眉}rm{{H}_{2}+CuOoverset{?}{=}Cu+{H}_{2}O}【分析】【分析】丙在常温下是无色气体,丁是红色固体,丁是单质,丁是铜,丙可以是二氧化碳,则甲是氧化铜,单质乙是碳,碳与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写出化学方程式,进行分析解答;丙在常温下是无色液体,丙是水,丁是红色固体,丁是单质,丁是铜,单质乙是氢气,化合物甲是氧化铜,氢气与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铜和水,写出化学方程式即可,进行分析解答。【解答】丙在常温下是无色气体,丁是红色固体,丁是单质,丁是铜,丙可以是二氧化碳,则甲是氧化铜,单质乙是碳,碳与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rm{C+2CuOoverset{赂脽脦脗}{=}2Cu+C{O}_{2}隆眉}故填:rm{C+2CuOoverset{赂脽脦脗}{=}2Cu+C{O}_{2}隆眉}丙在常温下是无色液体,丙是水,丁是红色固体,丁是单质,丁是铜,单质乙是氢气,化合物甲是氧化铜,氢气与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铜和水,化学方程式为:rm{{H}_{2}+CuOoverset{?}{=}Cu+{H}_{2}O}故填:rm{{H}_{2}+CuOoverset{?}{=}Cu+{H}_{2}O}【解析】rm{C+2CuOoverset{赂脽脦脗}{=}2Cu+C{O}_{2}隆眉}rm{{H}_{2}+CuOoverset{?}{=}Cu+{H}_{2}O}22、(一)(1)过滤吸附蒸馏(自上而下填写)

(2)颗粒大小

(二)漏斗玻璃棒滤纸破损漏斗内液面边缘高于滤纸边缘

(三)(1)③(2)C(3)肥皂水加热煮沸【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水的净化,根据水的净化方法及硬水与软水的鉴别、硬水的软化方法分析。【解答】解:

rm{(}一rm{)}原理分析:

rm{(1)}不溶性固体小颗粒通过过滤除去,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除去色素和异味,可溶性物质可以通过蒸馏除去,故填:过滤;吸附;蒸馏rm{(}自上而下填写rm{)}

rm{(2)}过滤就是利用混合物中不同成分颗粒大小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故填:颗粒大小;

rm{(}二rm{)}操作过程:

在过滤操作中要用到的仪器有铁架台rm{(}铁圈rm{)}烧杯、漏斗、玻璃棒;在过滤操作过程中;如果滤纸破损或者漏斗内液面边缘高于滤纸边缘,则部分待过滤液不经过滤纸直接进入承接滤液的烧杯里,会造成滤液浑浊;故答案为:漏斗;玻璃棒;滤纸破损;漏斗内液面边缘高于滤纸边缘;

rm{(}三rm{)}迁移应用。

rm{(1)}步骤rm{垄脵}网格净水原理类似于步骤过滤,故填:rm{垄脹}

rm{(2)}步骤rm{垄脷}是沉降,所起的作用是使泥沙沉积至底部,故填:rm{C}

rm{(3)}硬水遇到肥皂水起的泡沫少,软水遇到肥皂水起的泡沫多,故可以用肥皂水检验水样是否是硬水;加热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故若检验后发现水硬度高,建议在饮用前可采取的处理办法是加热煮沸,故填:肥皂水;加热煮沸。【解析】rm{(}一rm{)(1)}过滤吸附蒸馏rm{(}自上而下填写rm{)}rm{(2)}颗粒大小rm{(}二rm{)}漏斗玻璃棒滤纸破损漏斗内液面边缘高于滤纸边缘rm{(}三rm{)(1)垄脹}rm{(2)C}rm{(3)}肥皂水加热煮沸五、简答题(共1题,共3分)23、Na+;2Al;O2;【分析】解:rm{(1)}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rm{1}个电荷时,rm{1}要省略rm{.}故钠离子可表示为:rm{Na^{+}}

rm{(2)}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rm{.}所以rm{2}个铝原子,就可表示为:rm{2Al}

rm{(3)}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氧气分子可表示为rm{O_{2}}

rm{(4)}镁元素是第rm{12}号元素,核内由rm{12}个质子,核外有rm{12}个电子,可以作出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rm{(5)}氧离子的核电荷数为rm{8}带有rm{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