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网络文明上网倡议书TOC\o"1-2"\h\u16571第一章网络文明上网倡议概述 2320781.1网络文明上网的意义 2206281.2网络文明上网的必要性 2179691.3网络文明上网的指导思想 214265第二章网络道德规范 3189352.1尊重他人 312652.2遵守法律法规 3195422.3抵制不良信息 325824第三章网络行为自律 320523.1自觉规范言行 3280293.2抵制网络暴力 4206923.3网络谣言识别与抵制 410814第四章网络安全防护 460464.1个人信息保护 458404.2防范网络诈骗 5262924.3网络病毒防范 525675第五章网络素养提升 5252625.1增强网络素养 513445.2培养良好网络习惯 6314345.3网络知识普及 67964第六章网络文明传播 633946.1传播正能量 6132316.2抵制低俗信息 7100416.3网络公益活动 711225第七章网络空间治理 813307.1加强网络监管 8298647.2打击网络犯罪 8246297.3网络文明创建 810865第八章家庭网络文明教育 9135718.1家庭网络教育的重要性 9270518.2家庭网络教育方法 9240778.3家庭网络文明氛围营造 1023436第九章校园网络文明建设 10240759.1校园网络文明教育 1012209.1.1教育目标 10267289.1.2教育内容 10201629.1.3教育方式 10240229.2校园网络安全防护 11185309.2.1网络安全意识 11263189.2.2网络安全措施 11166509.2.3网络安全应急响应 11252899.3校园网络文化活动 11146959.3.1文化活动主题 11231479.3.2文化活动形式 11162459.3.3文化活动组织 1121509第十章社会网络文明推动 121420410.1社会网络文明宣传 12948810.2社会网络文明实践活动 122511610.3社会网络文明氛围营造 12第一章网络文明上网倡议概述1.1网络文明上网的意义在数字化时代,互联网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重要工具。网络文明上网意味着在网络空间中倡导文明、健康、有序的网络行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良好的网络环境。网络文明上网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升国民素质、增强国家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1.2网络文明上网的必要性(1)维护网络安全。网络文明上网有助于减少网络犯罪、网络诈骗等现象,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网络安全。(2)促进信息传播。网络文明上网有利于真实、客观、公正地传播信息,提高信息传播的效率和质量。(3)弘扬正能量。网络文明上网有助于倡导文明风尚,传递正能量,激发全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4)提升国民素质。网络文明上网有助于普及科学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的网络素养,培养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5)构建和谐网络空间。网络文明上网有助于营造健康、有序、和谐的网络环境,促进网络空间与现实社会的协调发展。1.3网络文明上网的指导思想网络文明上网的指导思想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网络强国战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网络文明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具体应遵循以下原则:(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关注人民群众的网络需求,保障人民群众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2)坚持依法治网。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规范网络行为,打击网络违法犯罪,维护网络秩序。(3)坚持创新发展。推动网络技术创新,提高网络基础设施水平,促进网络产业健康发展。(4)坚持开放共享。积极参与国际网络合作,推动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建设,共享网络发展成果。(5)坚持文明引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网络文明,提升网络道德水平。第二章网络道德规范2.1尊重他人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尊重他人是构建和谐网络环境的基础。应当遵守基本的社交礼仪,不在网络空间中发布攻击性、侮辱性或者歧视性的言论。尊重他人的个人隐私,不擅自公开或传播他人的私人信息。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不盗用、不抄袭他人的原创内容。在交流互动中,以文明礼貌的态度表达个人观点,避免言语激烈和冲突,促进网络空间的积极、健康交流氛围。2.2遵守法律法规网络并非法外之地,遵守法律法规是每个网民的责任和义务。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参与和传播任何违法活动,如网络诈骗、非法集资、网络赌博等。同时不发布涉及国家安全、破坏社会稳定、损害国家利益的信息。在网络上进行信息发布、交流时,要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维护网络空间的秩序和安全。2.3抵制不良信息为了营造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每个网民都有责任抵制不良信息。不浏览、不传播、不制作含有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的内容。对于网络上的谣言、虚假信息,应保持警惕,不轻信、不传播,并及时举报。同时鼓励广大网民积极参与网络环境的净化工作,共同构建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空间。第三章网络行为自律3.1自觉规范言行在互联网的世界中,每一个网民都是网络文明的参与者与建设者。因此,我们应当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交流互动中,要尊重他人,文明用语,不发表侮辱性、攻击性言论,也不传播不良信息。在公共信息平台上,应秉持客观、真实、公正的原则,发布有价值的正面信息,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氛围。3.2抵制网络暴力网络暴力是网络环境中的一种恶劣现象,对个人和社会都有着极大的负面影响。我们应当共同抵制网络暴力,不参与、不支持任何形式的网络攻击行为。面对网络暴力,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对待网络中的争议,不轻易被情绪化的言论所诱导。同时应当积极举报网络暴力行为,协助有关部门对其进行治理,共同维护清朗的网络空间。3.3网络谣言识别与抵制网络谣言的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对社会秩序和个人名誉都可能造成严重损害。因此,提高网络谣言的识别能力是每个网民的责任。我们应当学会从信息源、逻辑性、权威性等多方面对信息进行判断,不轻信未经证实的信息,更不传播可能存在谣言的信息。在遇到网络谣言时,要主动进行辟谣,向有关部门报告,积极参与到网络谣言的抵制行动中,共同维护网络环境的真实性、可靠性。第四章网络安全防护4.1个人信息保护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个人信息已成为网络世界中极具价值的数据资源。保护个人信息是网络安全防护的重要环节。广大网民应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遵循以下原则:(1)谨慎填写个人信息。在注册、登录、购物等环节,尽量避免填写过多不必要的个人信息。(2)使用复杂密码。为账户设置复杂、难以猜测的密码,并定期更换密码,以降低密码被破解的风险。(3)谨慎连接公共WiFi。在公共场合使用WiFi时,避免进行敏感操作,如登录账号、支付等。(4)关注个人隐私设置。在社交媒体、购物平台等网站,合理设置个人隐私权限,避免个人信息泄露。4.2防范网络诈骗网络诈骗手段不断更新,广大网民应提高警惕,加强防范意识。以下为几种常见的网络诈骗手段及防范措施:(1)假冒官方网站。网民在访问网站时,应仔细核对网址,避免误入假冒网站。(2)虚假广告。对于网络上的各类广告,网民应保持谨慎,避免轻信虚假广告。(3)钓鱼邮件。网民在收到陌生邮件时,应谨慎邮件中的或附件,以防泄露个人信息。(4)冒充亲朋好友。网民在收到亲朋好友的借款、转账等要求时,应通过电话、等方式进行核实。4.3网络病毒防范网络病毒给网络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以下为几种常见的网络病毒防范措施:(1)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软件。及时安装系统补丁,更新软件版本,以增强系统安全性。(2)使用正版杀毒软件。安装正版杀毒软件,定期进行病毒查杀,防止病毒感染。(3)谨慎文件。避免从不可信的网站文件,尽量使用正规渠道获取软件。(4)加强网络安全意识。不轻信陌生邮件、短信等,避免或未知来源的附件、软件。第五章网络素养提升5.1增强网络素养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网络素养已成为衡量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为提升网络素养,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提高信息识别能力:学会辨别网络信息的真伪,增强对不良信息的免疫力,避免受到虚假信息的误导。(2)增强网络安全意识:了解网络安全知识,防范网络诈骗、病毒等安全隐患,保护个人隐私和财产安全。(3)提高网络沟通能力:善于运用网络平台进行有效沟通,提升个人表达能力,增进人际交往。(4)培养网络道德观念:遵循网络道德规范,尊重他人隐私,抵制网络暴力,维护网络秩序。5.2培养良好网络习惯良好的网络习惯有助于提高网络素养,以下是一些建议:(1)合理安排上网时间:避免沉迷网络,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2)注重网络礼仪:尊重他人,文明交流,不发布侮辱性、攻击性言论。(3)保护个人信息:不随意泄露个人隐私,谨慎填写网络问卷调查等涉及个人信息的内容。(4)关注网络安全:定期更新账号密码,不轻信陌生人的邀请,防止遭受网络诈骗。5.3网络知识普及网络知识的普及是提升网络素养的基础,以下是一些建议:(1)开展网络知识培训:针对不同年龄、职业群体,开展网络知识培训,提高网络素养。(2)加强网络教育:将网络素养纳入教育体系,从小培养良好的网络素养。(3)举办网络知识竞赛:通过举办网络知识竞赛,激发学习网络知识的兴趣,提高网络素养。(4)利用网络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如在线课程、论坛等,自主学习网络知识,提升个人素养。第六章网络文明传播6.1传播正能量在当今信息化社会,网络已成为传播正能量的重要平台。我们应当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传播积极向上的信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以下措施:倡导文明用语:在网络交流中,使用文明、礼貌的语言,尊重他人,不发布侮辱性或攻击性言论。分享正面故事:积极转发具有教育意义和正面价值的新闻、故事,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宣传先进典型:通过网络平台,宣传身边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激励更多人向他们学习。关注弱势群体:通过网络呼吁社会关注弱势群体,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6.2抵制低俗信息网络低俗信息对人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风气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为了构建清朗的网络空间,我们应当共同抵制低俗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在网络浏览和交流中,遇到低俗、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要自觉抵制,不传播、不转发。加强信息筛选:在使用网络平台时,加强对信息的筛选和识别,不浏览不健康的网站和内容。举报违规行为:发觉网络平台上有传播低俗信息的行为,应及时举报,协助相关部门进行处理。倡导健康网络文化:积极参与网络文化建设,倡导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抵制低俗、消极、负面的网络文化。6.3网络公益活动网络公益活动是网络文明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线上渠道开展公益活动,可以有效地扩大社会影响力,以下是一些建议:开展线上志愿服务:利用网络平台,组织线上志愿服务活动,如在线咨询、心理援助、技能培训等。推广公益项目:通过网络平台,推广具有社会价值的公益项目,吸引更多人参与和支持。搭建互助平台:创建网络互助平台,帮助有需要的人群解决实际问题,如疾病求助、贫困资助等。组织网络筹款:利用网络筹款平台,为贫困地区或特殊群体筹集善款,帮助他们改善生活条件。加强宣传引导:通过网络宣传,引导公众关注公益活动,提高社会对公益事业的认知和参与度。第七章网络空间治理7.1加强网络监管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证网络空间的清朗,加强网络监管显得尤为重要。各级部门应建立健全网络监管体系,具体措施如下:(1)完善网络法律法规。制定严格的网络法律法规,为网络监管提供法律依据,保证网络空间的秩序井然。(2)加强网络监管队伍建设。提高监管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强监管能力,保证网络监管工作的顺利进行。(3)创新监管手段。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网络监管的智能化、精准化。(4)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督促互联网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加强对平台内容的审核和管理,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7.2打击网络犯罪网络犯罪日益猖獗,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危害了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为打击网络犯罪,应采取以下措施:(1)完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制定针对网络犯罪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违法成本,严惩网络犯罪行为。(2)加强警力部署。增加网络安全专业人才,提高公安机关打击网络犯罪的能力。(3)跨部门协作。加强与互联网企业、运营商等相关部门的协作,共同打击网络犯罪。(4)开展网络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网络安全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抵制网络犯罪的良好氛围。7.3网络文明创建网络文明创建是网络空间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营造健康、文明、和谐的网络环境。以下为网络文明创建的具体措施:(1)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倡导文明上网,抵制网络低俗、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提升网络道德水平。(2)推广网络正能量。传播优秀网络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氛围。(3)举办网络文明活动。组织各类网络文明活动,引导广大网民积极参与,形成网络文明新风尚。(4)加强网络素养教育。提高网民的网络素养,培养具备网络文明素养的新时代公民。第八章家庭网络文明教育8.1家庭网络教育的重要性互联网的普及,家庭网络环境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了深远影响。家庭网络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形式,对于培养青少年正确的网络素养、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家庭网络教育有助于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在互联网世界中,青少年容易接触到各种信息,包括不良信息。家庭网络教育可以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养成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家庭网络教育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网络世界充满了诱惑和风险,家庭网络教育可以让青少年了解网络风险,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避免上当受骗。家庭网络教育有助于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通过家庭网络教育,家庭成员可以共同探讨网络问题,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8.2家庭网络教育方法开展家庭网络教育,需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家长应教育青少年如何正确使用网络,包括如何选择合适的网络内容、如何合理安排上网时间等。(2)培养青少年的网络素养。家长可以通过与青少年共同学习、讨论网络知识,提高他们的网络素养。(3)关注青少年网络行为。家长应关注青少年的网络行为,及时发觉和纠正不良行为,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网络习惯。(4)开展家庭网络活动。家长可以组织家庭成员共同参与网络活动,如在线学习、网络游戏等,增进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和沟通。8.3家庭网络文明氛围营造营造家庭网络文明氛围,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家庭成员应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认识到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带来便利,也可能带来风险。(2)制定家庭网络规则。家长应制定家庭网络规则,明确家庭成员的网络行为准则,如上网时间、浏览内容等。(3)加强家庭教育引导。家长应关注青少年的网络成长,及时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网络,避免沉迷于网络。(4)营造和谐家庭氛围。家庭成员间应保持良好的沟通,共同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使青少年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健康成长。(5)积极参与社会网络文明建设。家庭成员应积极参与社会网络文明建设,传播正能量,共同维护网络环境的健康发展。第九章校园网络文明建设9.1校园网络文明教育9.1.1教育目标校园网络文明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提高网络素养,养成文明上网的良好习惯,促进网络环境的和谐发展。9.1.2教育内容(1)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尊重他人,遵守网络礼仪,不发布不良信息。(2)网络法规教育:让学生了解网络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3)网络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学生网络安全防护意识,防范网络诈骗、病毒、黑客等风险。(4)网络素养教育:培养学生运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交流、娱乐的能力,提高网络信息筛选和鉴别能力。9.1.3教育方式(1)开展网络文明教育主题活动,如讲座、研讨会、辩论赛等。(2)将网络文明教育融入课程设置,开设相关课程或增设网络文明教育模块。(3)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发布网络文明教育资讯,引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中践行文明行为。9.2校园网络安全防护9.2.1网络安全意识(1)提高全体师生的网络安全意识,认识到网络安全对个人、学校及社会的重要性。(2)加强网络安全宣传,定期开展网络安全知识讲座和培训。9.2.2网络安全措施(1)建立校园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数据加密等技术手段。(2)完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明确网络安全责任,落实网络安全防护措施。(3)定期检查网络设备,更新操作系统和软件,保证网络安全。9.2.3网络安全应急响应(1)建立网络安全应急响应机制,对网络安全事件进行快速处置。(2)建立网络安全事件报告制度,及时报告网络安全事件,保障校园网络安全。9.3校园网络文化活动9.3.1文化活动主题(1)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3)激发学生创新创意,展示网络文化成果。9.3.2文化活动形式(1)举办网络文化节,展示学生网络文化创作成果。(2)开展网络知识竞赛,提高学生网络素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Python程序开发课程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大学《机车车辆检测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商洛学院《生物医药知识产权》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红河学院《信息技术与教育》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赣南科技学院《高级英语写作(1)》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菏泽市曹县2025年初三第二次五校联考英语试题含答案
- 荣成市2025届五下数学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答案
- 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劳动通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梧州学院《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2025学年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3月)数学试卷(含答案)
- 《酒店概论》考试复习参考题库(含答案)
- 版式设计网格课件
- 消防安全检查表(车间)
- 产品报价单(5篇)
- 大飞机C919:追梦五十载,“破茧化蝶”
- 品牌视觉形象设计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天津科技大学
- 高考语文复习-议论文结尾写作之深化主旨 练习
- 汉语词汇与文化课件
- 浅析公路桥梁施工中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
- 新概念英语第三册Lesson8 课件
- DBJ∕T 13-196-2014 水泥净浆材料配合比设计与试验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