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第三章-烯烃-1教学文稿_第1页
有机化学-第三章-烯烃-1教学文稿_第2页
有机化学-第三章-烯烃-1教学文稿_第3页
有机化学-第三章-烯烃-1教学文稿_第4页
有机化学-第三章-烯烃-1教学文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有机化学第三章烯烃1第三章不饱和烃教学要求:1、掌握烯烃、炔烃和共轭二烯烃的结构、命名2、掌握烯烃和炔烃的异构现象3、掌握共轭体系和共轭效应4、掌握烯烃、炔烃和共轭二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及其机理5、掌握烯烃和炔烃的氧化还原反应有机化学第三章烯烃2第一节结构§3-1烯烃有机化学第三章烯烃31双键碳是sp2杂化有机化学第三章烯烃42

键是由p轨道侧面重叠形成。有Z,E异构体有机化学第三章烯烃6(二)顺反异构体(cis-transisomer)有机化学第三章烯烃7有机化学第三章烯烃8

1.系统命名法1)选择含双键最长的碳链为主链;2)近双键端开始编号;3)将双键位号写在母体名称之前。3-乙基-1-己烯4-乙基环己烯第三节命名有机化学第三章烯烃9说明:烯烃分子中去掉一个H原子,剩下的基团称为“某烯基”有机化学第三章烯烃102.顺反异构体的命名和Z、E标记法

顺式:双键碳原子上两个相同的原子或基团处于双键同侧。反式:双键碳原子上两个相同的原子或基团处于双键反侧。Z式:双键碳原子上两个较优基团或原子处于双键同侧。E式:双键碳原子上两个较优基团或原子处于双键异侧。

(Z)-3-甲基-2-戊烯(E)-3-甲基-4-异丙基-3-庚烯有机化学第三章烯烃11有机化学第三章烯烃12有机化学第三章烯烃13实例一(2E)-5-甲基-3-丙基-2-庚烯

实例二

(Z)-1,2-二氯-1-溴乙烯有机化学第三章烯烃14双键在环上,以环为母体,双键在链上,链为母体,环为取代基。实例三2-甲基-3-环己基-1-丙烯3-cyclohexyl-2-methyl-1-propene有机化学第三章烯烃15:00.330/10-30

c.m

b.p.1oC4oCm.p.-105.6oC-138.9oC反式异构体对称性较高,熔点高于顺式异构体。顺式异构体极性较强,沸点高于反式异构体。第四节物理性质(自学)有机化学第三章烯烃16(一)催化氢化(二)亲电加成反应(三)自由基加成反应(四)氧化反应(五)-氢卤代反应(六)聚合反应第五节化学反应π键:加成,氧化,聚合,-氢取代有机化学第三章烯烃17(一)催化氢化反应条件:加温加压产率:几乎定量常用催化剂:Pt>Pd>Ni有机化学第三章烯烃18

加成反应自由基加成(均裂)离子型加成(异裂)环加成(协同)亲电加成亲核加成

分类:根据反应时化学键变化的特征分(或根据反应机理分){定义:含有不饱和键的化合物与试剂作用时,π键断裂,试剂中的两个原子或原子团分别加到两个不饱和碳原子上,形成两个新的键的反应,称为加成反应。(二)亲电加成反应有机化学第三章烯烃19

亲电试剂对富电子碳碳双键进攻引起的加成反应。亲电试剂:本身缺少一对电子,又有能力从反应中得到电子形成

共价键的试剂。例:H+、Br+、lewis酸等。亲电加成(Electrophilicaddition):反应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亲电试剂对双键进攻形成碳正离子。(慢,控速步骤)第二步,亲核试剂与碳正离子中间体结合,形成加成产物。有机化学第三章烯烃201.烯烃与卤素的加成用途:用于不饱和键的鉴别。有机化学第三章烯烃21有机化学第三章烯烃22有机化学第三章烯烃23有机化学第三章烯烃24反应机理:离子型亲电加成,形成正碳离子中间体4烯烃与氢卤酸的加成有机化学第三章烯烃25有机化学第三章烯烃26烯烃与HX的加成反应,具有区位选择性,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产物符合马氏规则。从诱导效应解释有机化学第三章烯烃27有机化学第三章烯烃28马氏加成规律的另一种表述:亲电试剂的正性部分加到能生成最稳定正碳离子的碳上。有机化学第三章烯烃291°正碳离子,需要较高活化能,3°正碳离子,较低活化能即可生成。有机化学第三章烯烃30

三氟甲基的强烈-I作用使碳正离子Ⅰ不稳定。三氟甲基的强-I作用距离正离子较远,作用较弱,因而碳正离子Ⅱ较稳定。有机化学第三章烯烃31(1)反应机理与烯烃加HX一致(如加中性分子多一步失H+)。(2)反应符合马氏规则。(3)反应条件:与水、弱有机酸的反应要用强酸作催化剂。5烯烃与水、硫酸的反应有机化学第三章烯烃32与水加成(酸催化)

直接水合法制醇硫酸、磷酸等催化,烯烃与水直接加成生成醇。与硫酸加成(间接水合法制醇)6烯烃与次卤酸的加成烯烃与溴或氯的水溶液(X2/H2O)反应,生成ß-卤代醇。有机化学第三章烯烃33符合马氏规则2.反式加成有机化学第三章烯烃34烯烃受自由基进攻而发生的加成反应称为自由基加成反应。2反应式1定义(三)自由基加成反应3反应规则------过氧化效应HBr在过氧化物作用下或光照下与烯烃发生反马氏的加成反应称为过氧化效应.有机化学第三章烯烃355反应机理4自由基加成的适用范围(1)HCl,HI不能发生类似的反应(2)HBr在没有过氧化物存在时仍是按马氏规则加成。有机化学第三章烯烃36链终止:(略)链增长:自由基加成表面上的“反马氏”规则,实际上也是遵守一个我们早已熟悉的规律:越是稳定的中间体就越容易生成。2°自由基,较稳定,易生成。1°自由基,较不稳定,不易生成。由较稳定的自由基生成的产物就是主要产物。有机化学第三章烯烃37(五)氧化反应1烯烃被KMnO4氧化2烯烃的臭氧化反应(1)烯烃被KMnO4氧化1烯烃被KMnO4氧化有机化学第三章烯烃382鉴别双键3测双键的位置有机化学第三章烯烃39

含6-8%臭氧的氧气和烯烃作用,生成臭氧化合物的反应称为臭氧化反应。3烯烃的臭氧化反应有机化学第三章烯烃40(1)测定烯烃的结构(2)由烯烃制备醛、酮、醇烯烃的臭氧化反应的用途有机化学第三章烯烃411.卤素高温法或卤素光照法反应式(六)-氢卤代反应注意1*低温、液相发生加成,而高温或光照、气相发生取代。有机化学第三章烯烃42(七)聚合反应A=OH(维纶)CH3(丙纶)

C6H5(丁苯橡胶)CN(晴纶)

Cl(氯纶)

H(高压聚乙烯:食品袋薄膜,奶瓶等软制品)(低压聚乙烯:工程塑料部件,水桶等)有机化学第三章烯烃43补充:★电子效应:(i)诱导效应

特点:由于成键原子电负性不同所引起的,电子云沿键链(包括σ键和π键)按一定方向移动的效应,称为诱导效应(Inductiveeffects),通常用“I”表示。有机化学第三章烯烃44有机化学第三章烯烃45常见的给电子基团(给电子诱导效应用+I表示)(CH3)3C>(CH3)2C>CH3CH2>CH3>H常见的吸电子基团(吸电子诱导效应用-I表示)有机化学第三章烯烃46共轭体系:单双键交替出现的体系。C=C–C=C–C=CC=C–CC=C–C-共轭p-共轭定义:在共轭体系中,由于原子间的一种相互影响而使体系内的电子(或p电子)分布发生变化的一种电子效应。

+

(ii)共轭效应有机化学第三章烯烃47

特点

※只能在共轭体系中传递。※不管共轭体系有多大,共轭效应能贯穿于整个共轭体系中。

给电子共轭效应用+C表示吸电子共轭效应用-C表示有机化学第三章烯烃48定义:当C-H

键与键(或p电子轨道)处于共轭位置时,也会产生电子的离域现象,这种C-H键电子的离域现象叫做超共轭效应。在超共轭体系中,电子偏转的趋向用弧型箭头表示。-超共轭-p超共轭(iii)超共轭效应有机化学第三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