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存储中心存储及数据迁移规划方案设计_第1页
数据存储中心存储及数据迁移规划方案设计_第2页
数据存储中心存储及数据迁移规划方案设计_第3页
数据存储中心存储及数据迁移规划方案设计_第4页
数据存储中心存储及数据迁移规划方案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据存储中心存储及数据迁移规划方案设计TOC\o"1-2"\h\u14326第1章引言 4176171.1背景与意义 4156641.2目标与范围 4221921.3参考文献 49225第2章现有数据存储中心现状分析 5187842.1数据存储中心概况 5246772.2存储设备与技术分析 5145062.2.1存储设备 51472.2.2存储技术 5319002.3数据存储与管理现状 6315852.3.1数据存储现状 671422.3.2数据管理现状 6172902.4存在问题与挑战 620981第3章数据存储需求分析 6296663.1业务需求分析 6202213.1.1业务场景梳理 6168233.1.2业务发展预测 7187783.2数据类型与规模 738863.2.1数据类型 7294193.2.2数据规模 714573.3功能需求分析 7149373.3.1读写功能 783603.3.2容量扩展性 7162193.4可靠性与安全性需求 748763.4.1可靠性需求 7231753.4.2安全性需求 81697第4章存储设备选型与技术评估 8235904.1存储设备选型原则 8270864.1.1可靠性原则 88024.1.2功能原则 8269924.1.3兼容性原则 8297184.1.4经济性原则 8240984.2常用存储设备介绍 8312214.2.1直连式存储(DAS) 8288694.2.2网络接入存储(NAS) 8258394.2.3存储区域网络(SAN) 862254.2.4分布式存储 9167644.3存储技术评估 9254024.3.1数据保护技术 9124644.3.2自动化运维技术 9207174.3.3数据压缩与去重技术 9133854.3.4数据加密技术 9256434.4设备选型与配置建议 951424.4.1根据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存储设备类型,如DAS、NAS、SAN或分布式存储。 975044.4.2关注设备功能指标,如IOPS、吞吐量、延迟等,保证满足业务需求。 9285824.4.3选择具备冗余保护功能的存储设备,提高数据安全性。 9173524.4.4考虑设备扩展性,预留足够的空间和接口,以应对未来业务发展。 9262104.4.5根据预算和能耗要求,选择性价比高、能耗低的存储设备。 9246454.4.6结合现有基础设施,选择兼容性良好的存储设备。 9208604.4.7针对特定业务场景,如大数据、云计算等,选择具备相应技术支持的存储设备。 95480第5章数据存储架构设计 998205.1总体架构设计 9130605.1.1架构概述 934435.1.2架构组件 10335.2存储网络设计 10226805.2.1网络架构 10231405.2.2网络设备 1075155.3数据存储分层设计 10321495.3.1分层策略 1069045.3.2存储设备选型 1072445.4数据保护与容灾设计 1142995.4.1数据保护策略 11315025.4.2容灾设计 114466第6章数据迁移策略与规划 1124106.1数据迁移目标与原则 1176.1.1数据迁移目标 1143026.1.2数据迁移原则 1141156.2数据迁移方法与流程 1138806.2.1数据迁移方法 1197676.2.2数据迁移流程 12173126.3数据迁移风险评估 1297966.3.1数据迁移风险识别 12260766.3.2数据迁移风险应对措施 12262306.4数据迁移实施方案 1312036.4.1数据迁移实施方案概述 13284936.4.2数据迁移具体步骤 13120956.4.3迁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316665第7章数据迁移实施与监控 13255127.1数据迁移前期准备 13194797.1.1确定迁移范围与目标 13228177.1.2评估风险与制定应对措施 13314737.1.3选择合适的数据迁移工具 1399627.1.4数据备份 13271907.1.5搭建测试环境 1362357.1.6人员培训与分工 13319387.2数据迁移实施步骤 14159347.2.1数据迁移策略制定 14153987.2.2数据迁移脚本编写与测试 1441007.2.3数据迁移执行 14116687.2.4数据一致性检查 14173077.2.5业务验证 14181337.3数据迁移过程中的监控与优化 14309527.3.1实时监控 14195457.3.2故障应对 14323157.3.3功能优化 14267227.3.4安全保障 14238617.4数据迁移后期评估与总结 1432817.4.1数据迁移效果评估 1471547.4.2业务影响评估 14317817.4.3迁移过程总结 14154807.4.4改进措施 1531659第8章数据存储中心运维管理 1553118.1运维组织架构与职责 15327518.1.1运维组织架构 15112088.1.2岗位职责 15281418.2存储设备运维管理 15278098.2.1运维流程 1578278.2.2运维工具与平台 16179858.3数据管理策略与流程 16326618.3.1数据管理策略 16183478.3.2数据管理流程 16173178.4安全与合规性管理 164378.4.1安全管理 16259848.4.2合规性管理 161115第9章数据存储中心功能优化 1772979.1功能监控与评估 17152619.1.1功能监控体系建设 1757729.1.2功能评估方法与指标 17205209.2存储设备功能优化 17108959.2.1设备选型与配置优化 1746949.2.2存储设备功能提升 1740909.3数据布局与缓存策略优化 17272269.3.1数据布局优化 17191429.3.2缓存策略优化 17242029.4网络功能优化 17146149.4.1网络架构优化 1823349.4.2网络协议优化 1822127第10章未来发展与展望 182481210.1数据存储技术发展趋势 181077710.2数据迁移技术的发展 18533810.3数据存储中心的智能化与自动化 181668410.4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19第1章引言1.1背景与意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数据存储中心作为数据存储、管理和分析的关键基础设施,其规划与建设愈发受到广泛关注。为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存储需求,提高数据中心的运营效率,降低数据迁移风险,科学合理地进行数据存储及数据迁移规划。本文旨在针对数据存储中心的存储及数据迁移需求,提出一套科学、合理、可行的规划方案。通过本研究,有望为我国数据存储中心的建设与管理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为推动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贡献力量。1.2目标与范围本文的研究目标如下:(1)分析数据存储中心的存储需求,确定合理的数据存储架构及存储技术选型;(2)制定数据迁移策略,保证数据迁移过程的安全、高效、可靠;(3)设计一套完整的数据存储及数据迁移规划方案,为数据中心的运营管理提供参考。本文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数据存储中心存储规划:包括存储架构设计、存储设备选型、存储网络规划等;(2)数据迁移规划:包括迁移策略制定、迁移风险评估、迁移过程监控等;(3)规划方案的验证与优化:通过实际案例验证方案可行性,并根据反馈进行优化。1.3参考文献[1]李慧,张华,李晓亮.数据中心存储技术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6,26(9):(1418)[2]刘冬,李春雷,张健.数据中心数据迁移策略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2,33(20):(52655268)[3]王芳,张晨,陈曦.数据中心存储及数据迁移规划方法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8,40(1):(4852)[4]张强,李宁,王博.数据中心存储网络规划与设计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1,32(15):(47214724)[5]陈敏,刘立涛,吴波.数据中心数据迁移风险评估与优化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7,34(10):(128131)第2章现有数据存储中心现状分析2.1数据存储中心概况本文所述数据存储中心为我国某大型企业核心数据中心,承担着企业关键业务数据的存储、备份及管理工作。数据存储中心占地面积约为2000平方米,设有多个专业机房,具备完善的电力供应、散热、网络安全等基础设施。自建成以来,已稳定运行多年,为企业的业务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2.2存储设备与技术分析2.2.1存储设备数据存储中心目前采用的主要存储设备包括:高功能磁盘阵列、中高端全闪存阵列、分布式存储系统等。这些设备具备较高的可靠性、功能及可扩展性,能够满足企业不断增长的数据存储需求。2.2.2存储技术存储技术方面,数据存储中心采用了以下几种技术:(1)数据冗余:通过RD技术实现数据冗余,提高数据可靠性。(2)数据备份:采用定期备份、增量备份等技术,保证数据安全。(3)数据分层:根据数据访问频率、重要性等因素,将数据分为不同层次,实现高效存储。(4)存储虚拟化:通过存储虚拟化技术,提高存储资源利用率,降低管理复杂度。2.3数据存储与管理现状2.3.1数据存储现状目前数据存储中心存储了大量企业核心业务数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类型:(1)业务数据:包括企业各业务系统产生的结构化数据。(2)非结构化数据:如文档、图片、视频等。(3)备份数据:包括定期备份、增量备份等。2.3.2数据管理现状数据存储中心采用了专业的数据管理软件,实现以下功能:(1)数据监控:实时监控存储设备状态、功能、容量等信息。(2)数据保护:通过快照、备份等技术,保证数据安全。(3)数据优化:根据数据访问特点,优化存储资源分配,提高存储功能。(4)数据归档:将不常访问的数据迁移至低功能存储设备,降低成本。2.4存在问题与挑战(1)存储设备功能瓶颈:数据量的不断增长,现有存储设备功能逐渐无法满足业务需求。(2)数据增长速度加快:企业业务快速发展,数据增长速度加快,对存储资源提出更高要求。(3)数据管理复杂性:多种存储设备、技术及平台导致数据管理复杂,运维成本较高。(4)数据安全风险:数据泄露、硬件故障等安全风险仍然存在。(5)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对传统数据存储中心的挑战:如何有效整合新兴技术,实现数据存储与管理的创新,成为当前面临的一大挑战。第3章数据存储需求分析3.1业务需求分析业务需求分析是保证数据存储中心设计满足业务发展需求的关键环节。本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3.1.1业务场景梳理根据业务部门的实际需求,梳理出以下业务场景:(1)数据备份:保证关键业务数据不丢失,提高数据安全性。(2)数据分析:为业务部门提供高效、准确的数据分析服务,支持决策。(3)数据共享:实现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提高协同工作效率。(4)数据归档:对历史数据进行归档管理,降低存储成本。3.1.2业务发展预测结合业务发展现状及行业趋势,预测未来几年业务数据量的增长情况,为数据存储中心的设计提供参考。3.2数据类型与规模3.2.1数据类型根据业务需求,将数据类型分为以下几类:(1)结构化数据:如数据库中的表格数据。(2)非结构化数据:如文档、图片、视频等。(3)半结构化数据:如XML、JSON等。3.2.2数据规模根据业务发展预测,未来几年数据规模如下:(1)结构化数据:预计每年增长100TB。(2)非结构化数据:预计每年增长200TB。(3)半结构化数据:预计每年增长50TB。3.3功能需求分析为保证数据存储中心的高效运行,以下从读写功能、容量扩展性等方面进行分析:3.3.1读写功能(1)随机读写功能:满足业务场景中对随机读写的高功能需求。(2)顺序读写功能:满足大数据分析场景中的顺序读写需求。3.3.2容量扩展性数据存储中心需具备良好的容量扩展性,能够业务发展需求进行在线或离线扩展。3.4可靠性与安全性需求3.4.1可靠性需求(1)硬件冗余:采用冗余电源、冗余硬盘等硬件配置,提高系统可靠性。(2)数据冗余:采用RD等技术,保证数据在多节点冗余存储,避免单点故障。(3)备份策略:定期进行数据备份,降低数据丢失风险。3.4.2安全性需求(1)访问控制:设置严格的权限管理,防止未经授权的数据访问。(2)数据加密:对关键数据进行加密存储,提高数据安全性。(3)安全审计:定期进行安全审计,保证数据存储中心的安全运行。第4章存储设备选型与技术评估4.1存储设备选型原则4.1.1可靠性原则在选择存储设备时,应优先考虑设备的可靠性。设备需具备冗余电源、冗余风扇、数据冗余保护等功能,以保证数据安全。4.1.2功能原则根据业务需求,选择具备较高读写功能的存储设备。同时关注设备扩展性,以便在业务发展过程中,可对存储容量和功能进行在线扩展。4.1.3兼容性原则存储设备需与现有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相兼容,如服务器、网络设备等。设备应支持主流的存储协议,如iSCSI、FC等。4.1.4经济性原则在满足业务需求的前提下,选择性价比高的存储设备。同时考虑设备的能耗和维护成本。4.2常用存储设备介绍4.2.1直连式存储(DAS)直连式存储是指直接连接到服务器上的存储设备,如硬盘、硬盘阵列等。其优点是部署简单、成本低,但扩展性和共享性较差。4.2.2网络接入存储(NAS)网络接入存储通过局域网连接到服务器,具备较好的共享性和扩展性。适用于文件共享、数据备份等场景。4.2.3存储区域网络(SAN)存储区域网络采用专用网络连接存储设备和服务器,具备高功能、高可靠性和高扩展性。适用于大型数据中心、企业级应用场景。4.2.4分布式存储分布式存储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物理设备上,具有较好的扩展性和容错性。适用于大数据、云计算等场景。4.3存储技术评估4.3.1数据保护技术评估存储设备是否支持数据冗余保护,如RD技术、快照、远程复制等。4.3.2自动化运维技术评估存储设备是否具备自动化运维功能,如自动备份、故障预警、功能监控等。4.3.3数据压缩与去重技术评估存储设备是否支持数据压缩和去重功能,以提高存储效率,降低存储成本。4.3.4数据加密技术评估存储设备是否支持数据加密,保证数据在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4.4设备选型与配置建议4.4.1根据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存储设备类型,如DAS、NAS、SAN或分布式存储。4.4.2关注设备功能指标,如IOPS、吞吐量、延迟等,保证满足业务需求。4.4.3选择具备冗余保护功能的存储设备,提高数据安全性。4.4.4考虑设备扩展性,预留足够的空间和接口,以应对未来业务发展。4.4.5根据预算和能耗要求,选择性价比高、能耗低的存储设备。4.4.6结合现有基础设施,选择兼容性良好的存储设备。4.4.7针对特定业务场景,如大数据、云计算等,选择具备相应技术支持的存储设备。第5章数据存储架构设计5.1总体架构设计5.1.1架构概述数据存储中心总体架构设计遵循高可用、可扩展、易管理、安全可靠的原则。采用分层架构,包括存储网络层、数据存储层、数据保护与容灾层,以满足不同类型数据的存储需求。5.1.2架构组件(1)存储设备:选用高功能、高可靠性的存储设备,包括全闪存阵列、混合闪存阵列等;(2)存储网络:采用高速、低延迟的存储网络,保证数据传输效率;(3)数据管理软件:部署专业的数据管理软件,实现数据生命周期管理、自动化运维等功能;(4)数据保护与容灾设备:选用成熟的数据保护与容灾技术,保证数据安全。5.2存储网络设计5.2.1网络架构存储网络采用FC(FibreChannel)和以太网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提供高带宽、低延迟的数据传输通道。5.2.2网络设备(1)FC交换机:选用高功能、高可靠性的FC交换机,提供高带宽、低延迟的存储网络;(2)以太网交换机:采用高带宽、高密度的以太网交换机,满足数据存储和迁移需求;(3)网络接口卡:存储设备配备高功能的网络接口卡,提升数据传输速度。5.3数据存储分层设计5.3.1分层策略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访问频率,将数据分为热数据、温数据和冷数据,分别存储在不同功能、成本和可靠性的存储设备上。5.3.2存储设备选型(1)热数据存储:选用全闪存阵列,提供高I/O功能,满足高频访问需求;(2)温数据存储:采用混合闪存阵列,平衡功能与成本;(3)冷数据存储:使用大容量、低成本的硬盘阵列,满足长期存储需求。5.4数据保护与容灾设计5.4.1数据保护策略(1)定期备份:对关键数据定期进行全量、增量备份;(2)快照技术:利用快照技术,实现数据的实时保护;(3)数据加密:对重要数据进行加密存储,保障数据安全。5.4.2容灾设计(1)异地容灾:在异地建立数据备份中心,实现数据的远程备份;(2)双活数据中心:建立双活数据中心,实现数据的实时同步和故障切换;(3)灾难恢复计划:制定详细的灾难恢复计划,保证数据存储中心在发生灾难时能够快速恢复正常运行。注意:本文档末尾未包含总结性话语,如您有需要,请自行添加。第6章数据迁移策略与规划6.1数据迁移目标与原则6.1.1数据迁移目标数据迁移的目标是在保证数据安全、完整、可靠的前提下,将现有数据从源存储系统迁移至目标存储系统,实现数据的平滑过渡,并保证迁移后的数据能够满足业务发展需求。6.1.2数据迁移原则(1)数据一致性原则:保证迁移前后数据内容一致,不得出现数据丢失、重复或错误。(2)业务连续性原则:在数据迁移过程中,保证业务不受影响,保证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3)安全性原则: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保证数据迁移过程中数据安全,防止数据泄露。(4)可靠性原则:保证数据迁移过程中,数据可靠性不受影响,降低迁移风险。6.2数据迁移方法与流程6.2.1数据迁移方法(1)全量迁移:将源存储系统中的所有数据一次性迁移至目标存储系统。(2)增量迁移:在首次全量迁移后,将源存储系统中的新增数据或修改数据迁移至目标存储系统。(3)模块化迁移:按照业务模块或数据类型进行分阶段迁移,降低迁移风险。6.2.2数据迁移流程(1)数据迁移前期准备:评估源存储系统与目标存储系统的功能、容量等参数,制定迁移计划。(2)数据迁移方案设计:根据迁移目标和原则,设计数据迁移方案,明确迁移方法、迁移时间等。(3)数据迁移环境搭建:搭建迁移环境,包括硬件设备、网络、备份等。(4)数据迁移实施:按照迁移方案进行数据迁移操作,监控迁移进度,保证迁移质量。(5)数据迁移验证:迁移完成后,对数据进行验证,保证数据完整性、一致性。(6)业务系统割接:将业务系统从源存储系统切换至目标存储系统,保证业务连续性。(7)数据迁移后期维护:对迁移后的数据进行监控和维护,保证数据稳定运行。6.3数据迁移风险评估6.3.1数据迁移风险识别(1)数据丢失风险:在迁移过程中,数据可能发生丢失、损坏等。(2)数据泄露风险:迁移过程中可能导致数据泄露。(3)业务中断风险:数据迁移过程中,可能影响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4)技术实施风险:迁移过程中,可能因技术问题导致迁移失败。6.3.2数据迁移风险应对措施(1)制定详细的数据备份计划,保证数据安全。(2)加强数据迁移过程中的安全防护,防止数据泄露。(3)优化迁移方案,保证业务连续性。(4)提前进行技术验证,降低技术实施风险。6.4数据迁移实施方案6.4.1数据迁移实施方案概述根据前期准备工作,明确数据迁移的范围、方法、时间等,制定详细的数据迁移实施方案。6.4.2数据迁移具体步骤(1)搭建迁移环境,进行迁移测试,保证迁移方案可行。(2)根据迁移方案,进行全量迁移或模块化迁移。(3)迁移过程中,实时监控数据迁移进度,保证数据质量。(4)迁移完成后,进行数据验证,保证数据完整性、一致性。(5)将业务系统割接至目标存储系统,保证业务连续性。(6)对迁移后的数据进行监控和维护,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6.4.3迁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遵循数据迁移原则,保证数据安全、完整、可靠。(2)保持与业务部门的沟通,保证业务需求得到满足。(3)定期对迁移过程进行总结,及时调整迁移策略。第7章数据迁移实施与监控7.1数据迁移前期准备7.1.1确定迁移范围与目标明确数据迁移的范围、目标及预期效果,制定详细的数据迁移计划。7.1.2评估风险与制定应对措施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包括数据安全、业务中断等,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7.1.3选择合适的数据迁移工具根据数据类型、迁移距离等因素,选择适合的数据迁移工具。7.1.4数据备份在迁移前对源数据进行备份,保证数据迁移过程中出现问题时能够快速恢复。7.1.5搭建测试环境搭建与生产环境相似的测试环境,用于验证迁移方案的正确性和可行性。7.1.6人员培训与分工对参与数据迁移的团队成员进行培训,明确各自职责,保证迁移过程顺利进行。7.2数据迁移实施步骤7.2.1数据迁移策略制定根据迁移范围和目标,制定详细的数据迁移策略,包括迁移顺序、迁移方法等。7.2.2数据迁移脚本编写与测试编写数据迁移脚本,并在测试环境中进行测试,保证脚本的正确性和可靠性。7.2.3数据迁移执行在迁移窗口期内,按照迁移策略执行数据迁移操作。7.2.4数据一致性检查迁移完成后,对迁移后的数据进行一致性检查,保证数据完整性。7.2.5业务验证与业务部门共同验证迁移后的数据,保证业务运行正常。7.3数据迁移过程中的监控与优化7.3.1实时监控对数据迁移过程进行实时监控,记录迁移进度、功能指标等数据。7.3.2故障应对遇到迁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保证迁移过程不受影响。7.3.3功能优化根据监控数据,分析迁移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功能瓶颈,并进行优化。7.3.4安全保障保证数据迁移过程中的数据安全,防止数据泄露等安全问题。7.4数据迁移后期评估与总结7.4.1数据迁移效果评估对迁移后的数据进行质量评估,包括数据完整性、准确性等。7.4.2业务影响评估评估数据迁移对业务的影响,包括业务中断时间、业务恢复情况等。7.4.3迁移过程总结7.4.4改进措施根据迁移过程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优化数据迁移流程。第8章数据存储中心运维管理8.1运维组织架构与职责8.1.1运维组织架构本章节主要阐述数据存储中心的运维组织架构及其职责。数据存储中心的运维组织架构分为三级:管理层、技术层和操作层。(1)管理层:负责制定运维战略规划、决策重大事项、监督运维工作等。(2)技术层:负责存储技术的研究、运维规范的制定、故障分析与处理等。(3)操作层:负责日常运维操作、设备监控、数据备份与恢复等。8.1.2岗位职责以下为各级别岗位职责:(1)管理层:运维总监:负责制定运维战略规划,领导运维团队,对运维工作进行总体协调与监督。运维经理:负责具体运维工作的组织与实施,制定运维计划,跟进项目进度。(2)技术层:技术主管:负责技术团队的管理,制定运维规范,指导并参与故障分析与处理。技术工程师:负责存储设备的研究与选型,运维工具的开发与维护,参与故障处理。(3)操作层:系统管理员:负责存储设备的日常运维操作,包括设备监控、配置变更等。数据管理员:负责数据备份、恢复及归档工作,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与安全性。8.2存储设备运维管理8.2.1运维流程本节主要阐述存储设备的运维流程,包括设备监控、维护保养、故障处理等方面。(1)设备监控:通过监控工具实时监控存储设备的状态,发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2)维护保养:定期对存储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包括硬件检查、软件升级等。(3)故障处理:按照预定的故障处理流程,对设备故障进行快速定位、分析及处理。8.2.2运维工具与平台介绍用于存储设备运维管理的工具与平台,如监控工具、自动化运维工具等。8.3数据管理策略与流程8.3.1数据管理策略制定数据管理策略,包括数据备份、恢复、归档等方面。(1)数据备份:根据数据重要性制定不同的备份策略,如全量备份、增量备份等。(2)数据恢复:保证备份数据的可用性,制定数据恢复流程,提高数据恢复效率。(3)数据归档:对不再活跃的数据进行归档,降低存储成本,提高数据管理效率。8.3.2数据管理流程详细描述数据备份、恢复、归档等操作的具体流程。8.4安全与合规性管理8.4.1安全管理本节主要阐述数据存储中心的安全管理措施,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等方面。(1)物理安全:对数据存储中心进行严格的出入管理,保证设备安全。(2)网络安全: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网络安全设备,保护数据传输安全。(3)数据安全:通过加密、权限控制等技术手段,保证数据存储安全。8.4.2合规性管理保证数据存储中心运维管理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行业规范,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数据保护法规:遵循国家相关数据保护法律法规,如《网络安全法》等。(2)行业规范:遵循所属行业的相关规范,如金融行业的数据安全标准等。(3)内部审计:定期进行内部审计,保证运维管理符合公司内部规定。第9章数据存储中心功能优化9.1功能监控与评估9.1.1功能监控体系建设建立全面功能监控系统,覆盖存储设备、网络、应用等多个层面。实施实时功能数据采集、分析与报警机制,保证及时发觉功能瓶颈。9.1.2功能评估方法与指标采用量化评估方法,以I/O功能、吞吐量、响应时间为主要评估指标。定期进行功能评估,以便了解存储系统功能变化趋势。9.2存储设备功能优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